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畲拼音怎么读的一些知识点,和畲江怎么读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畲族怎么读
1、“畲族”的拼音为:[ shē zú ]
2、畲的声母为sh,韵母为e,声调为之一声。族的声母为z,韵母为u,声调为第二声。
3、畲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2010年11月1日畲族人口为708651人。
4、畲族有自己的语言——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通用汉文,唱畲歌,且畲歌是潮州歌谣的源泉。[5-6]99%的畲族所操语言接近于客家语,但在语音上与客家语稍有差别,有少数语词跟客家语完全不同。
5、普遍认为畲族和瑶族同源而属于广义瑶族:盘瓠传说、盘王图腾及盘、蓝、雷、钟四大姓,相同,一些语词相同,而且自古来畲族的他称和部分自称中都有“畲瑶”、“瑶”、“瑶家”、“山瑶”、“瑶人”等称呼。
6、自古畲族的他称和部分自称中都有“畲瑶”、“瑶”、“瑶家”、“山瑶”、“瑶人”等等跟瑶族密不可分的称呼。
7、畲族又自称“山哈”,是与他们的居住环境、迁徙历史有关。“山哈”是指山里客人的意思。先来为主,后来为客,先来的 *** 就把这些后来的畲民当为客人。畲族原分布在闽、粤、赣三省结合部。元、明、清时期,从原住地陆续迁徙到闽东、浙南、赣东、皖东南等地山区半山区。
8、“畲”字来源于“畲”,来历甚古(畲畲这两字使用非常混乱)。在《诗》、《易》等经书中就已出现。“畲”字读音有二,读yú(余),指刚开垦的田;读shē(奢),意为刀耕火耘。“畲”字衍化为族称,始于南宋时期。
二、“菑”、“畲”怎么读
1、(形声。从艸,甾(zī)声。荒地,故从艸。本义:古代指初耕的田地)
2、同本义 [field that has been under cultivation for one year]
3、菑,不耕田也。——《说文》。按,古文从田,巛声,小篆又加草耳。不耕田者,不耕而才耕之田也。
4、不菑畲。——《易·无妄》。董遇注:“菑,反草也。”
5、田一岁曰菑,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畲。——《尔雅》
6、耕获菑畲,时时利赖其用。——明·徐光启《甘薯疏序》
7、又如:菑畲(开垦一年和三年的地);菑亩(初耕的田地)
8、直立而枯死的树木 [withered trees]
9、其菑其翳。——《诗·大雅·皇矣》
10、周公之状,身如断菑。——《荀子·非相》
11、开垦;耕耘 [open up wasteland;reclaim wasteland;plough and weed]
12、厥父菑,厥子乃弗肯播。——《书·大诰》
13、又如:菑畲(耕耘;又耕稼为民生之本,故以喻事物的根本);菑攘(开拓;平定)
14、开荒:“厥父~,厥子乃弗肯播。”
15、郑码:EZKI,U:83D1,GBK:C78F
16、笔画数:11,部首:艹,笔顺编号:12255525121
17、插入:树立:“察其~蚤不齵,则轮虽敝不匡。”
18、枯死而未倒的树:“周公之状,身如断~。”
19、郑码:EZKI,U:83D1,GBK:C78F
20、笔画数:11,部首:艹,笔顺编号:12255525121
21、古同“灾”:“不逢天~,不遇人害。”
22、郑码:EZKI,U:83D1,GBK:C78F
23、笔画数:11,部首:艹,笔顺编号:12255525121
24、[She nationality]居住在中国浙江省和福建省之间的内地边界山区的民族
25、〔~族〕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福建省、浙江省。
26、郑码:ODBK,U:7572,GBK:EEB4
27、笔画数:12,部首:田,笔顺编号:341123425121
三、畲的拼音是什么
意思是指火耕地火耕,焚烧田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耕作 *** ,指粗放耕种的田地。出自陶渊明《和刘柴桑》:“火耕,焚烧田地里的草木,新畴复应畲。”白话文:“火种田,焚烧田地里的草木,新畴又应荒地就想耕种熟地。”
其部首是田部,笔顺是撇、捺、横、横、竖钩、撇、点、竖、横折、横、竖、横,共12画。相关组词有畲族、畲语、石畲、新畲、畲民、畲歌、畲客、畲菑、菑畲、山畲等。
2、释义:中国南方游耕民族,一千多年来,畲民不畏艰辛险阻,从原始居住地——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四散迁徙到福建、浙江、江西、安徽等省份。
2、释义:是指畲族所使用的语言。
2、释义:指开垦了两年和三年的熟田。
四、畲的拼音
1、"畲"的意思为耕作,耕地;还可以用来特指一个我国的少数民族-“畲族”,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广东一带。与之相近相像的一个字为”畲“,读作”she(一声)"或“yu(二声)”,两者要区分开来。
2、而”畲“读“she"的意思为火耕地火耕焚烧田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耕作 *** ,指粗放耕作的田地。所以有”畲种山林“一词,组词为:畲刀、畲田、畲地等。读”yu"时的意思为开垦两年或三年的熟地。
五、_畲怎么读
_畲的拼音是:zīshē。结构是:_(上下结构)畲(上下结构)。
_畲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1.耕耘。2.耕稼为民生之本,故以喻事物的根本。
耕耘。《易·无妄》:“不耕_,不__,则利有攸往。”宋陆游《新年书感》诗:“朋旧何劳记车笠,子孙幸不废__。”沉砺《晚步野次》诗:“__事业归《无逸》,稼_艰难动_思。”耕稼为民生之本,故以喻事物的根本。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文章岂不贵,经训乃__。”宋杨万里《题张兴伯主簿经训堂》诗:“不论取官大门_,始是经训为__。”明汤式《端正好·咏荆南佳丽》套曲:“以琴书自娱,与道德为徒,孔情周思乃__。”清唐孙华《闲居写怀》诗之一:“文章供苑囿,经史当__。”
_畲_畲,汉语词汇。拼音:zīshē释义:1.耕耘。2.耕稼为民生之本,故以喻事物的根本。【易·无妄】。
沉博绝丽草庐三顾不期而然不期然而然不齿于人不名一钱仓皇出逃伯道无儿疮痍满目参差不齐
绸缪束薪不为已甚成人之美不期而然沉博绝丽草庐三顾吹弹得破不名一钱不齿于人伯道无儿
六、畲怎么读
意思是指火耕地火耕,焚烧田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耕作 *** ,指粗放耕种的田地。出自陶渊明《和刘柴桑》:“火耕,焚烧田地里的草木,新畴复应畲。”白话文:“火种田,焚烧田地里的草木,新畴又应荒地就想耕种熟地。”
其部首是田部,笔顺是撇、捺、横、横、竖钩、撇、点、竖、横折、横、竖、横,共12画。相关组词有畲族、畲语、石畲、新畲、畲民、畲歌、畲客、畲菑、菑畲、山畲等。
2、释义:中国南方游耕民族,一千多年来,畲民不畏艰辛险阻,从原始居住地——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四散迁徙到福建、浙江、江西、安徽等省份。
2、释义:是指畲族所使用的语言。
2、释义:指开垦了两年和三年的熟田。
七、畲怎么读 拼音
1、畲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63万(1990年)。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广东、江西等省的山区。
2、畲族是一个文明礼貌的民族,勤劳朴实,热情好客,至今还保持很多古雅、淳朴、优良的传统礼俗。在道德规范方面,畲民历来的祭祖尊宗的遗风,加之长期与汉族人民交错杂居在一起,互相影响,对于孔孟的伦理思想和道德哲学,已逐渐为畲民所吸收,形轮巧成了具有畲族独特风格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有客人到门,都要先敬茶,一般要喝两道。还有说法:“一碗苦,两碗补,三碗洗洗嘴。”客人只要接过主人的茶,就必须喝第二碗。如果客人口很渴,可以事先说明,直至喝满意为止。若是来者是女客,主人还要摆上瓜子、花生、炒豆等零食。
OK,关于畲拼音怎么读和畲江怎么读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