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读读写写的拼音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读读写写的拼音以及初三语文读读写写拼音带翻译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我的叔叔于勒读读写写怎么拼音
《我的叔叔于勒》读读写写的拼音及解释,具体如下:
11、与日俱增 yǔ rì jù zēng。
12、十拿九稳 shí ná jiǔ wěn。
13、郑重其事 zhèng zhòng qí shì。
1、拮据:手头不宽裕,钱不够用。
2、栈桥:形状像桥的建筑物,建在车站、港口、矿山或工厂,用于装卸货物或上下旅客。
3、糟蹋:指不珍惜,不爱惜,不补救,玷污。形容随便丢弃或毁坏,损坏。
4、别墅:别墅是指一种独立的、豪华的住宅,通常是由一栋或多栋建筑物组成,拥有宽敞的内部空间和大片的私人土地。
5、褴褛:衣服破烂,不整洁,十分凌乱,不堪入目。
7、端详:意思是仔细地看,侧重看清、知道每一个细节。
8、恭维:指出于讨好对方的目的而去称赞、颂扬;也指是对别人的言行持否定态度的一种委婉说法。
9、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奢侈,有派头。
10、煞白:多形容因恐惧、愤怒或疾病等导致脸色白得毫无生气。
11、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长。
13、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我的叔叔于勒》主题概述及文章结构
小说通过叙写菲利普夫妇因为弟弟于勒的贫富变化而对他的态度也相应变化的故事,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势利冷酷、虚伪自私的人物形象,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金钱至上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
之一部分(1-4):故事的开端——盼于勒。写菲利普一家拮据的生活和他们盼望于勒归来的急切心情。
第二部分(5-19):故事的发展——赞于勒。插叙交代于勒的过去和全家急切盼望他归来的原因。
第三部分(20-48):故事的 *** ——遇于勒。面对已沦落为穷水手的弟弟于勒,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第四部分(49):故事的结局——躲于勒。
二、列夫托尔斯泰读读写写拼音与注释
以下为《列夫·托尔斯泰》课文的拼音与注释:
1、黝黑(yǒu hēi):皮肤暴露在太阳光下而晒成的青黑色。
2、滞留(zhìliú):停留不动。
3、愚钝(yúdùn):愚笨迟钝。
4、器宇(qìyǔ):人的仪表、风度、襟怀。
5、禁锢(jìn gù):当局禁止某些社会阶层或政治上的异己做官或参加政治活动。
6、轩昂(xuānáng):精神饱满的样子。
7、颔首低眉(hàn shǒu dīméi):形容低着头,显得谦逊顺从的样子。
8、犀利(xīlì):形容目光尖锐、敏锐,具有强大的洞察力和批判力。
9、反感(fǎn gǎn):对某些事物或人的情感上的抵触、厌恶。
10、粗鄙(cūbǐ):粗俗、鄙陋。
11、窥视(kuīshì):偷偷地看。
12、遮蔽(zhēbì):遮挡、遮盖。
13、暗淡(àn dàn):昏暗、不明亮。
14、滞淤(zhìyū):停滞淤塞,不流畅。
15、钝滞(dùn zhì):迟钝呆滞。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Lev Nikolayevich Tolstoy)是一位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他于1844年进入喀山大学学习,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托尔斯泰于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这个经历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创作上,托尔斯泰于1863~1869年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而这段经历也反映在他的作品中。这部作品被普遍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巨著。随后,托尔斯泰在70年代末的世界观发生了巨变,这反映在他晚年的作品《忏悔录》中。
三、藤野先生读读写写拼音及解释
藤野先生读读写写拼音及解释如下:
1、挟【xié】:本意为用胳膊夹着。倚仗势力或抓住人的弱点强迫人服从。
2、绯红【fēi hóng】:深红色。
3、宛如【wǎn rú】:好像;仿佛。委曲顺从的样子。
4、掌故【zhǎng gù】:原指旧制、旧例,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遗闻轶事。
5、落第【luò dì】:科举考试未中。又指输掉。
6、畸形【jī xíng】:生物体某部分在发育中形成的不正常的形状。泛指事物发展不正常。
7、不逊【bú xùn】:不恭敬,没有礼貌。骄横。
8、匿名【nì míng】:是指的是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即指隐瞒身份、个人特征或不说明是什么人物。
9、正人君子【zhèng rén jūn zǐ】: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假装正经的人。
10、呜呼【wū hū】:对不幸的事表示叹息、悲痛等。指人丧命。
1902年4月,鲁迅22岁,他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理想,去日本留学,在东京的弘文学院补习日文。1904年9月,转赴仙台,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毕业于爱知县立医学校(现名古屋大学)的藤野先生,在鲁迅入学的两个月前,升格为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解剖学教授。
鲁迅在此认识了这位日本学者,并且同他建立了深厚的师生友谊。在日本军国主义影响下,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人民抱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但藤野先生并不如此,他对来自弱国的鲁迅毫不歧视,倍加爱护,并以自己的高尚品质给鲁迅以极大的影响。
四、散文诗二首读读写写的拼音和意思
《散文诗二首》的拼音和意思如下:
散文学家爱在田野、山岭间漫步,
sàn lǎng wén xuéjiāài zài tián yě、shān lǐng jiān màn bù,
tāmen cháng cháng xǐhuān bèi zhe shǒu, yǎng zhe tóu,
向太阳、星星、月亮和旷野凝望,
xiàng tài yáng、 xīng xīng、 yuèliàng hékuàng yěníng wàng,
寻找灵感,向大地、天空倾吐心声。
xún zhǎo jīng lín, xiàng dàdì、tiān kōng qīng tǔxīn shēng。
pàn wén jiāyǒu dútède sīxiǎng,
wújūwúshù,suíxīn suǒyù;
他们的笔下,涌动着情感的泉水,
tāmen de bǐxià,yǒng dòng zhe qíng gǎn de quán shuǐ,
在人生的河流里,闪耀着诗的光芒。
zài rén shēng de liúhélǐ,shǎn yào zhe shīde guāng máng。
1、表达方式:散文诗是一种高度凝练和抽象的文学形式,它通过简练的文字和深入人心的意象来传达情感和思想。散文诗的语言优美而精炼,不刻意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以平实的语言传达强烈的情感。
2、结构形式:散文诗的结构较为自由,没有固定的格式和韵律,既有散文的随意性,又有诗歌的节奏感。散文诗可以在一篇文章中同时存在多个主题和中心思想,也可以围绕一个主题展开,通过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深化主题。
3、艺术效果:散文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入人心的意象来创造独特的艺术效果。它追求含蓄、深远和余韵的效果,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共鸣。散文诗还常常运用象征、暗示和隐喻等手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春的读读写写的拼音
1、春,汉语常用字,读作chūn,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草木的种子生根发芽,后延伸至以“春”作为一年四季的之一季名。《说文解字》认为“春,推也”,也即有“春阳抚照,万物滋荣”之意,故又可延伸至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等意。
2、在早期的甲骨文里,“春”的形体是三个“木”一个“日”中间夹个“屯”,以三“木”一“日”表意,以“屯”表音,是形声字。原义是春阳抚照,万木滋荣。“屯”这个声符、由的甲骨文讹变为金文,再发展为小篆,进而隶变和楷化为今天的“屯”字。
3、在商周卜辞里,常常以“屯”字作为“春”字用(如“今屯”“来屯”,即“今春”“来春”之意)。春秋时期,金文“春”字的形体,和甲骨文便大大不同了。三个“木”已变为两个芽苗(即“草”字头)“屯”也变因此,金文的“春”以“艸”、“日”表意,以“屯”表音,还是个形声字。
4、广韵:昌唇切。《集韵》《韵会》:枢伦切,从蠢平声。《尔雅·释天》:春为靑阳。《注》:气淸而温阳。《周礼·春官·宗伯疏》:春者出生万物。《公羊传·隐元年》:春者何,岁之始也。《注》:春者,天地开辟之端,养生之首,法象所出。
5、昏斗指东方曰春。《史记·天官书》:东方木主春。《前汉·律历志》:阳气动物,于时为春。春,蠢也。物蠢生,乃动运。又姓。《何氏姓苑》:春申君黄歇之后。又酒名。《唐国史补》:酒有郢之富水春,乌程之若下春,荥阳之上窟春,富平之石东春,剑南之烧春。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读读写写的拼音和初三语文读读写写拼音带翻译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