箬拼音怎么读(箬蓑怎么读拼音)

牵着乌龟去散步 拼音 9 0

大家好,关于箬拼音怎么读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箬蓑怎么读拼音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箬竹怎么读 箬竹正确读音
  2. 粽子的拼音是什么粽子怎么读
  3. 箬的拼音
  4. 粽子的拼音 粽子的拼音怎么读
  5. 箬笠怎么读(箬怎么读拼音)
  6. 谁知道“箬”怎么读
  7. 箬字的拼音怎么写呢

一、箬竹怎么读 箬竹正确读音

2、箬竹(学名:Indocalamus tessellatus(Munro) Keng f.):禾本科、箬竹属植物,竿高可达2米,更大直径7.5毫米;一般为绿色,竿下部者较窄,竿上部者稍宽,小枝2-4叶;叶鞘紧密抱竿,无叶耳;叶截形;叶片在成长植株上稍下弯,宽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长尖,基部楔形,下表面灰绿色,密被贴伏的短柔毛或无毛,叶缘生有细锯齿。未成熟者圆锥花序,小穗绿色带紫,花药黄色;子房和鳞被未见。4-5月笋期,6-7月开花。

二、粽子的拼音是什么粽子怎么读

2、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传播亦甚远。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3、粽,即粽_,俗称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_叶、_古子叶等)包裹而成,形状多样,主要有尖角状、四角状等。粽子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是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古时候在北方称为“角黍”,北方产黍,用黍米做粽,角状,称“角黍”。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4、民间传说吃粽子是为纪念屈原,传说粽子是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传承下来的。粽子种类繁多,从馅料看,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绿豆、五花肉、豆沙、八宝、火腿、冬菇、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广东咸肉粽、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2012年粽子入选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系列美食之一。

三、箬的拼音

是汉语词语,出自《说文》,一种竹子,叶大而宽,可编竹笠,又可用来包粽子,常见词语箬帽、下箬、箬下酒、箬笼、箬壳、青箬、箬竹、箬篰、箬篷、箬帽、箬笠、箬篓。箬帽用箬竹的篾和叶子制成的帽子,用来遮日避雨,"蓑衣箬"。

箬竹(学名:Indocalamus tessellatus(Munro) Keng f.):禾本科、箬竹属植物,竿高可达2米,更大直径7.5毫米;一般为绿色,竿下部者较窄,竿上部者稍宽,小枝2-4叶;叶鞘紧密抱竿,无叶耳;叶截形;叶片在成长植株上稍下弯。

宽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长尖,基部楔形,下表面灰绿色,密被贴伏的短柔毛或无毛,叶缘生有细锯齿。未成熟者圆锥花序,小穗绿色带紫,花药黄色;子房和鳞被未见。4-5月笋期,6-7月开花。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箬竹

四、粽子的拼音 粽子的拼音怎么读

粽子的拼音粽子的拼音怎么读

1、粽子的拼音是 zòng zi,声调为去(四)声、轻声。

1、粽子的拼音是 zòng zi,声调为去(四)声、轻声。

2、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传播亦甚远。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3、粽,即粽籺,俗称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柊叶、簕古子叶等)包裹而成,形状多样,主要有尖角状、四角状等。粽子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是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古时候在北方称为“角黍”,北方产黍,用黍米做粽,角状,称“角黍”。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4、民间传说吃粽子是为纪念屈原,传说粽子是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传承下来的。粽子种类繁多,从馅料看,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绿豆、五花肉、豆沙、八宝、火腿、冬菇、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广东咸肉粽、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2012年粽子入选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系列美食之一。

五、箬笠怎么读(箬怎么读拼音)

2.箬意识是一种竹子,叶大而宽,可编竹笠,又可用来包粽子。

3.箬出自《说文》:箬,楚谓竹皮曰箬。

4.常见词语如:箬帽、下箬、箬下酒、箬笼、箬壳、青箬、箬竹、箬篰、箬篷、箬帽、箬笠、箬篓等。

5.汉字:汉字又称中文、中国字,别称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

6.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

7.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

8.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

箬拼音怎么读(箬蓑怎么读拼音)-第1张图片-

9.除极个别汉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10.需要注意的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国在历史上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甚至其语文都存在借用汉语言文字的现象。

11.现代汉字是指楷化后的汉字正楷字形,包括繁体字和简体字。

12.现代汉字即从甲骨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演变而来。

13.汉字为汉民族先民发明创制并作改进,是维系汉族各方言区不可或缺的纽带。

14.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约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后的金文,西周时演变成籀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和隶书,至汉魏隶书盛行,到了汉末隶书楷化为正楷。

15.楷书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至今通行。

六、谁知道“箬”怎么读

1、部首:竹,部外笔画:8,总笔画:14;繁体部首:竹,部外笔画:9,总笔画:15

2、笔顺编号:31431412213251四角号码:88604 UniCode:CJK统一汉字 U+7BAC

3、--------------------------------------------------------------------------------

4、◎一种竹子,叶大而宽,可编竹笠,又可用来包棕子:~竹。~笠。~帽。~席。

5、(1)竹笋壳 [skin of bamboo shoots]

6、(3)竹名。即箬竹。竹叶及箨似芦荻 [indocalamus]。如:箬竹

7、(4)箬叶,箬竹的叶子 [indocalamus leaf]

8、中轩敞者为舱,蒻篷覆之。——魏学洢《核舟记》

9、(5)又如:箬篷(用箬叶编的船篷);箬篓(用箬竹编的篓);箬包船(一种头部尖狭,船顶上包有穹形箬篷以蔽烈日、雨雪的船);箬粽(用箬竹叶包的粽子)

10、--------------------------------------------------------------------------------

11、[broad-rimmed hat made of bamboo splints]〈方〉用箬竹的篾和叶子制成的帽子,用来遮日避雨

12、--------------------------------------------------------------------------------

13、【广韵】而灼切【集韵】【韵会】日灼切【正韵】如灼切,𠀤音弱。【广韵】竹箬也。【说文】楚谓竹皮曰箬。【本草】箬,草名。一曰辽叶,生南方平泽,根茎皆似小竹,叶与箨似芦荻。叶面靑背淡,柔而韧,新旧相代,四时常靑。男人取叶作笠,女人以衬鞋底。又【集韵】女辖切。竹病。一曰竹皮。【集韵】或作篛。

14、--------------------------------------------------------------------------------

15、楚谓竹皮曰箬。从竹若声。而勺切

七、箬字的拼音怎么写呢

箬,汉语二级字,读作箬(ruò),第四声。

箬,楚谓竹皮曰箬。——《说文》

即箬竹。竹叶及箨似芦荻。如:箬竹。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箬篷(用箬叶编的船篷);箬篓(用箬竹编的篓);箬包船(一种头部尖狭,船顶上包有穹形箬篷以蔽烈日、雨雪的船);箬粽(用箬竹叶包的粽子)。

箬竹分布于中国浙江西天目山、衢县和湖南零陵阳明山。生于山坡路旁,和海拔300-1400米左右的地区。

箬竹生长快,叶大、产量高,资源丰富,用途广泛,其秆可用作竹筷、毛笔秆、扫帚柄等,其叶可用作食品包装物(叶片大型,多用以衬垫茶篓或装作各种防雨用品,亦可包裹粽子)、茶叶、斗笠、船篷衬垫等。

还可用来加工制造箬竹酒、饲料、造纸及提取多糖等;其笋可作蔬菜(笋干)或制罐头;其植株可作园林绿化。箬竹除大量野生外,已进入人工丰产栽培。

箬帽指的是用箬竹的篾和叶子制成的帽子,用来遮日避雨,又称“蓑衣箬”。箬竹是竹子的一种,茎高三四尺,秋季叶子的边缘变成白颜色,叶子可以编制成器物或竹笠,亦可包粽子。

清热解毒:箬叶含有的草酸、草酸钙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抑菌、解毒作用,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热毒病症,如痈肿疮疡、咽炎、肺炎等。利水消肿:箬叶有渗透利水的功效,可以提高尿量,从而使体液代谢正常,有助于消肿利水,有效缓解水肿、肝硬化腹水等症状。

关于箬拼音怎么读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标签: 拼音 怎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