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襟字拼音,以及恍的拼音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更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襟的拼音部首
拼音,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把声母、介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
虽然不想用它来代替汉字,但是他们希望切音字能够成为一种拼音文字,与汉字分工,并行使用。然而,他们的愿望没有实现。
在切音字运动中提出的拼音字母方案是多种多样、琳琅满目的,大致可以归纳为
1、假名系:模仿日文假名,采用汉字部首作为拼音符号。1892年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一书中提出的“中国切音新字”,1901年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等都属于假名系。
2、速记系:采用速记符号作为拼音符号。1896年到1897年两年间出版的蔡锡勇的传音快字、沈学的盛世元音、王炳耀的拼音字谱等书中提出的方案都属于速记系。
3、拉丁系: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拼音符号。1906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1908年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母和江亢虎的《通字》、1909年黄虚白的《拉丁文臆解》等书中提出的方案都属于拉丁系。
由汉语拼音而来的汉语词汇纷纷进入英语词汇系统。例如:“Tuhao土豪”有望携手Dama大妈以单词形式收录进《牛津英语词典》,这则消息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牛津英语词典》中有二百余个包含中文渊源的词汇。
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汉语借词已经在英语词汇系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产生这一现象主要有3个原因。之一,英语开放度高,包容性强,借词庞杂;第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必然推动各种语言间的词语借用。
第三,汉语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对英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归根到底,汉语词汇的大量“出口”,其深层原因是中国在全球影响力的提升和关注度的提高。
二、襟字的拼音和组词
襟字的拼音是:jīn,襟字的组词如下:
1、襟翼:衣襟两侧的翅膀状装饰物。
2、襟袖:衣襟和袖子的结合部分。
8、襟裳:衣襟和裙子的结合部分。
11、襟腰:衣襟和腰部的结合部分。
13、襟扣:用来扣住衣襟的扣子。
18、襟绣:在衣襟上绣花的装饰。
19、襟口袋:位于衣襟上的口袋。
21、襟扣眼:用来穿过衣襟扣子的眼孔。
22、襟襦裙:一种传统的中国女式裙装。
24、襟痕:衣襟上的痕迹或印记。
25、襟带扣:用来固定衣襟带子的扣子。
26、襟怀:指胸怀宽广,心胸开阔。
27、襟袖后襟:指衣袖和后襟的连接处。
28、幽襟对襟:指两人面对面坐着,襟带交叉。
29、正襟危坐:指坐得端正而稳定,形容态度严肃。
30、捉襟见肘:指衣襟拉紧到手臂肘部,形容衣物狭窄,不够宽松。也用来形容困境或问题难以解决。
31、倾襟:指倾斜的衣襟,形容衣服的样式或穿着的方式。
32、小襟:指衣襟较小的衣物,通常用于形容衣服的款式或尺寸。
33、衣襟:指衣服前部的开口部分,也是衣服的前襟。
34、大襟:指衣襟较大的衣物,通常用于形容衣服的款式或尺寸。
35、连襟:指妻子的姐妹或兄弟的妻子,也可以指两个嫁入同一家庭的姐妹。
三、襟的拼音和组词和部首
襟的拼音是jīn,襟的部首是衤,组词是衣襟,襟怀,捉襟见肘,胸襟
衣服,汉语名词,是指人类或通过人类来完成遮掩身体,保暖,装饰自己、载体的用布料(如棉布、丝绸、天鹅绒、化学纤维、涤纶、麻等)等材质做成的各种样式的遮挡物。人类最初的衣服是用兽皮制成的,包裹身体的最早“织物”用麻类纤维和草制成。在国家标准中对服装的定义为,衣裳,穿于人体起保护和装饰作用的制品,又称衣服。
衣服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穿着,样式非常的多,衣服在当今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东西,中国常说的“衣食住行”中排在首位。
形声字。其形体最早见于西周金文,金文作图1,外部是“衣”,作形旁,意指这个字的本义与衣着有关;内部是“金”,作声旁,指示这个字的读音。金文字形,隶定后其实是“䘳”,因为“金”仅为声旁,其声符还可以换成“今”“禁”等,其义仍不变。
说文解字小篆将声旁“金”移至“衣”右部。到了晋代,人们将声符“金”换为“禁”,将其字写作“襟”以代“䘳”,《释名·释衣服》:“襟,禁也,交于前所以禁御风寒也。”这种写法后来广为流行,一直保留到楷书。
在楷书阶段中,人们又改从“今”声,造出了一个“襟”字异体“衿”,与之同用,后来人们将这两个异体字分工,以“衿”专门表示衣领,以“襟”专门表示衣襟,襟、衿遂分化为二字。
䘳,交衽也”注:《释器》曰:衣皆谓之襟。孙、郭皆曰:襟,交领也。《郑风》:青青子衿。毛曰:青衿,青领也。《方言》:衿谓之交。按䘳之字一变为衿,再变为襟,字一耳。而《尔雅》之襟。《毛传》《方言》之衿,皆非许所谓䘳也。《尔雅》《诗传》《方言》皆自领言之。深衣、曲袷如矩以应方。注:袷,交领也。
占者方领,如今小儿衣领。《玉藻》:袷二寸。注:曲领也。《曲礼》:天子视不上於袷。《玉藻》:侍於君,视带以及袷,注皆云交领也。袷者,交领之正字,其字从合。《左传》作襘,从会与从合一也。交领宜作袷。而《毛诗》《尔雅》《方言》作衿。殆以衿袷为古今字与。若许云䘳,交衽也。此则谓掩裳际之衽。
当前幅后幅相交之处,故曰交衽。䘳本衽之偁,因以为正幅之偁。正幅统於领,因以为领之偁。此其推移之渐,许必原其本义为言。凡金声、今声之字皆有禁制之义。禁制於领与禁制前後之不相属,不妨同用一字。
四、正襟危坐的拼音
1、正襟危坐,汉语成语,拼音是zhèng jīn wēi zuò,意思是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出自《史记·日者列传》。
2、分词解释:正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上为城池形,下为足,本义为征行、征伐,是征的古字,读zhēng。征伐的目的就是有所平定、有所纠正,因而引申出平定、匡正义,由平定引申出决定、考定、勘定等义。
3、襟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西周金文,本义指衣服领口相交的部分,又指衣服的胸前部分。襟的位置正对胸口,所以又比喻为胸怀,抱负。又指姐妹枝铅的丈夫之间的称呼。
4、危(拼音:wēi)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其古字形像人在山崖上,本义是高、高处。引申指危险、不安全的;还引申指端正的、挺直的;又引申指伤害;也指人快去世了,如:生命垂危。
5、一、不苟言笑[bù gǒu yán xiào]
6、释义: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7、引证:且说这位郑伯才君,单名一个雄字,乃是湖南湘潭县人,向来是个讲宋学的,方领矩步,不苟言笑。◎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
8、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第三十六卷:“其为人也;高古简俭;不苟为言笑矣。”
9、例句:王老师是个严肃的人,他平时都是一本正经、不苟言笑。
10、二、老成持重[lǎo chéng chí zhòng]
11、释义:老成,阅历多而练达世事;持重,做事谨慎。办事老练稳重,不轻举妄动。
12、引证:我们只要看举了老成持重的汤蛰山先生做都督,就可以知道是不会流血的了。◎鲁迅《南腔北调集·谣言世家》。
13、出处:《明史·种帅中传》:“帅中老成持重;为时名将;诸军自是气夺。”清·魏善伯《魏伯于文集·卷五·留侯论》:“而老成持重;坐縻岁月;终于无成者;不可胜数。”
14、例句:多年不见,你已经变成老成持重的人,不像从前横冲直撞,一味蛮干了。
OK,关于襟字拼音和恍的拼音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