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拼音(似的拼音)

牵着乌龟去散步 拼音 20 0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族拼音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族拼音以及似的拼音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拉祜族拼音
  2. 普米族拼音
  3. 民族拼音民族注音怎么写
  4. 保安族拼音
  5. 纳西族拼音
  6. 高山族拼音

一、拉祜族拼音

1、拉祜族拼音是[lā][hù][zú],详细介绍如下:

2、拉祜族是中国独有的民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或更早的时期。拉祜族是从古代南方游牧民族经过迁徙而来,他们曾与其他民族发生融合和交流。在明清时期,拉祜族开始形成独立的社会群体,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

3、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和大理白族自治州,以及四川省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和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此外还有一部分拉祜族分布在缅甸的克钦邦。拉祜族主要居住在山谷和河谷地区,土地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4、拉祜族拥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与其他民族的语言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拉祜族的语言没有统一的文字体系,通常使用汉字或拉祜文进行书写。拉祜文是拉祜族人民创造的一种象形文字,用于记录日常生活文学作品和宗教文化等信息。

族拼音(似的拼音)-第1张图片-

5、拉祜族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习俗。他们崇尚自然,尊重山水环境,信奉传统的拉祜族信仰,其中包括一些神秘的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拉祜族还以手工艺技术和纺织技能闻名,他们擅长 *** 精美的布料、刺绣和木雕工艺品。

6、五、拉祜族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

7、拉祜族主要以农业、畜牧业和手工艺为主要生产方式。他们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养殖牛、羊、猪等家畜。拉祜族还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开展木材加工和竹器 *** 。近年来,旅游业逐渐兴起,拉祜族地区的自然风光和独特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8、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拉祜族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文化传承、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等。为了保护和传承拉祜族的文化遗产,中国 *** 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设立拉祜族自治县、加强教育和文化交流,以及修建民族文化村等。

二、普米族拼音

1、普米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普米语,属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羌语支,有南、北方言之分,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文。

2、云南省怒江州的兰坪县、丽江市的宁蒗县、玉龙县和迪庆州的维西县是主要聚居地。其余分布在云县、凤庆、中甸以及四川省的木里、盐源、九龙等县。普米族信仰苯教,韩归教,藏传佛教。

3、普米一词是普米语音译,本意为“白人”,是民族自称。各地普米族还有不同的自称,如兰坪、丽江、永胜的普米族自称“普英米”;

4、宁蒗的普米族自称“普日米”或“培米”,“米”在普米语中的意思是人,“培”、“普英”、“普日”等是一音之转,都是“白”的意思,所以,普米的意思就是“白人”。普米族自称“白人”,与其自古崇尚白色、以白色象征吉利有关。

5、其他民族对普米族则有不同的称呼,如藏族和纳西族称其为“巴”或“博”,彝族称其为“窝珠”,傈僳族称其为“流流帕”。汉文历史文献上称其为“巴苴”或“西番”。在普米族的他称中,“西番”一词在晋代已经出现。

6、普米族的手工业主要是对农副产品的加工,有纺织、皮革、铁器制造、酿酒、榨油、竹器编织等。宁蒗地区的木漆碗, *** 精美,远近闻名。

7、新中国成立前,没有本民族的铁工,只有木工 *** 简单的生产工具。纺织是用麻或绵羊毛、牦牛毛在木织机上自编自织。“苏理玛”酒是普米族特有的传统名酒。

8、普米族多住山区,交通不发达,没有形成定期的集市,很少有商品交换活动,一般是外地商人带着生活日常用品进入山区,走村串寨,挨家挨户的开展交换。

三、民族拼音民族注音怎么写

2、指在文化、语言、历史与其他人群在客观上有所区分的一群人,是近代以来通过研究人类进化史及种族所形成的概念。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个国家可以有不同民族,一个民族可以生活在不同的国家里。

3、现代的民族概念,可以是以国度为区分的人群,也可以是单指有共同的文化概念,而没有共同的语言、历史来源的人群。现代同一个民族可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同一个民族也可有不同的历史渊源,不同的民族也可用相同的语言。

四、保安族拼音

1、保安族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由于和周围汉族、 *** 长时期的交往,保安语中汉语借词较多,通用汉文,以汉文作为社会交往的工具。

2、保安系本族自称。保安族聚居的大河家地方,散居在临夏 *** 自治州其它各县和兰州市以及青海、新疆等地。

3、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保安族人口数为20074人。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保安族的人口数为24434人

4、保安族的族称来源于原居住地——青海省同仁县隆务河边的保安城。据记载,保安族大约自明朝初年起,居住在保安城、下庄、尕撒尔(当时俗称“保安三庄”)一带,自称“保安人”,周围的土族、藏族称其为“ *** ”。清同治元年迁徙到甘肃省积石山地区。

5、历史上,历代统治者不承认保安族是一个单一民族,一直称其为“保安回”、“番回”。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于1952年3月25日正式批准“保安族”为单一民族。

6、保安族有自己的语言,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一支,比较接近于东乡语、土族语,它们的很多常用词汇基本相同。

7、由于保安族与汉族、 *** 人民在历史上有着长期交往的密切关系,所以保安语中,不仅吸收了大量的汉语借词,而且在语音和语法上也受到了汉语的影响。大多数保安族人兼通汉语,并以汉语文作为社会交往的工具。

8、保安语有11个元音,复元音较多,有26个辅音,其中5个辅音不稳定。保安语在语法上名词、代词、数词和在句子里名物化的形容词以及形动词有格的范畴,谓语是句子的主要成分,可以单独构成句子。

9、语序是主语-宾语-谓语,定语多在中心语前,数量词做定语也可以在中心语后。借词多,派生词较少。

五、纳西族拼音

纳西族拼音nà xī zú,分布于云南等地的少数民族。

纳西族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也是中国现存的26个少数民族之一。他们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大理州、丽江市和怒江州等地区。纳西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民族。

纳西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纳西王国。纳西族的祖先是古代纳西王国的居民,该王国曾在云南地区繁荣发展。纳西族的人口众多,他们使用纳西语进行交流,并且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纳西族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和传统。他们有着独特的宗教信仰,主要信奉藏传佛教和本土宗教。纳西族人民注重家庭和社区的重要性,重视亲情和友情的联系。他们还保留着许多传统节日和庆典,如三月街头巡游、泼水节等,这些活动展示了纳西族的民俗风情。

纳西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在古代,纳西族是一个独立的王国,有着自己的政治和社会组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纳西族逐渐与其他民族进行了交流和融合。如今,他们已经成为中国大家庭中的一员,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纳西族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包括种植水稻、玉米、蔬菜等。同时,旅游业也成为纳西族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欣赏纳西族的文化和风景。

纳西族的历史和发展与其他民族有着密切联系,他们在经济上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要支柱。纳西族是中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存在和发展丰富了中国的民族多样性。

六、高山族拼音

1、高山族拼音gāo shān z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台湾、福建省。

2、高山族是中国台湾地区南岛语系各族群的一个统称。2008年,总人口为494107人。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也有少数散居在福建、浙江省等沿海地区。高山族聚居地区主要在台湾中部山区、东部纵谷平原和兰屿岛上。

3、高山族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以渔猎生产为辅。高山族的手工工艺主要有纺织、竹编、藤编、刳木、雕刻、削竹和制陶等。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大体可分为泰雅、邹、排湾三种语群。

4、没有本民族文字,散居于大陆的高山族通用汉语。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同胞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他们口头文学很丰富,有神话、传说和民歌等。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大陆的高山族的人口数为3479人。

5、高山族人大多数从事农业,少数捕鱼、狩猎。有雕刻和编织等手工艺。17世纪汉族大批移民以前,台湾高山族处在原始社会阶段。居住在山地的族群以狩猎为生。居住在平原的族群,从事烧垦农耕兼渔猎、采集,主要种植芋、薯、旱稻、谷子等。他们不知道犁耙锄斧之工具,生产工具和农耕技术极为原始。

6、清代,随着大规模的移民开拓,台湾的高山族普遍引进汉族先进生产技术。居于平原和沿海的高山族生产和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开始种植稻、麦、黍、稷、芝麻、豆类等,而巢居穴处和深山老林之中的高山族仍以狩猎为主,兼事采集、种植。

7、狩猎称为“出草”,以捕鹿为主,兼猎野猪、野牛、熊、豹、兔、雉等。狩猎工具主要有弓、箭、矛、刀、火铳等,狩猎 *** 一般是焚猎、陷猎、射猎等,围猎的场面十分壮观。到了近代,狩猎已变为高山族的副业。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标签: 拼音 似的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