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君的拼音怎么读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君是对谁的尊称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君拼音怎么读
1、君(拼音:jūn)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古字形从口、从尹,尹代表掌握权力者,口表发号施令。
2、君,jūn,尊也。从尹从口,治理发号。古文象君坐形。故从口。(1)会意。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从“口”,表示发布命令。合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本义:君主,国家的更高统治者。(2)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 [sovereign;ruler]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引申为人的尊称,相当于“您”。道德品行良好的人也可称君子。
3、从甲骨文到楷书,君字大多是从尹、口。从尹,像手握权杖,表示掌握权势的人;从口,表示发号施令的人。从尹、口,表示握有治理权势又能发号施令的人。金文、战国文字「尹」字逐渐讹变为左右对称的、《说文》古文改为从廾口,「廾」字仍表治理权势。在六书中属于形声。
4、会意字。甲骨文“君”上部是“尹”,下部是“口“。尹像手执权杖形,一说像以手执笔形,本义是治理;口表发号施令。上下两部分合而会意,表示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之通称。《荀子·礼论》:“君者,治辨(通“办”)之主也。”古代帝王崇尚无为之治,具体的事都由手下人来办理,这些主持办理具体事务的人就是“君”。
5、“君”由“尹”字分化而出,但二字在甲骨文中用法并不完全等同,西周金文中二字分化比较彻底,混用只有个别用例(如公臣簋有三件,两件作“天尹”,一件作“天君”)。《说文解字》古文“君”字形体发生了讹变,侯马盟书中就产生了这种写法,是由新附①、新附②形讹变而来的。篆书以后,表示手杖的一竖变为一撇,又由此发展为汉隶和楷书。
6、“君”本王臣之称。甲骨文中“君”字之义或与“尹”同用,如多君与多尹、多臣、多公均指人臣,西周仍承用此义。甲骨文、金文中商、周更高统治者称“王”或“余一人”,未有称“君”者。整个两周时期,“天子”始终是周王的特有称呼。两周金文中,周王以外之朝廷官员及诸侯国、方国之首领均可称之为“君”。
7、“君”或“天君”在金文中可用来指周王之后妃,如作册瞏尊“君令余作册瞏安夷伯”之“君”;也可指宗妇,即宗子之妻,如五年琱生簋“以君氏令曰”之“君氏”。“君”还用于职官名,如“里君”、“邦君”等。金文中“君”也用于指丈夫,反映出当时君统与宗统的合一,夫妻关系如同君臣关系。
8、春秋战国时用为封君之称,如樊君鬲之“樊君”、邛君壶之“邛君”、鄂君启舟节之“鄂君”,文献中孟尝君、信陵君、春申君等。“君”还用为动词,表统治、治理义(见晋姜鼎),也可以用为姓氏。
9、战国中山王方壶始见“君臣”对称,曰“遂定君臣之位”,同时君又称“主”,如“臣主易位”,这个意义是后世用为“天子”的“君”的一个重要演变链环。“君”后世便衍申成帝王之称,指一国之国君,即更高统治者。
二、君怎么读 拼音
1、君(拼音:jūn)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古字形从口、从尹,尹代表掌握权力者,口表发号施令。古代帝王崇尚无为之治,具体的事都由手下人来办理,这些主持办理具体事务的人就是“君”。
2、周代“君”主要指朝廷官员及诸侯国、方国的首领;战国时又用做功臣或贵族的封号;后世便衍生成帝王之称,指一国之国君,即更高统治者。后来,“君”也变成一种敬称。
3、《唐韵》举云切。《集韵》《韵会》拘云切,竝音军。《说文》:尊也。从尹,发号,故从口。《白虎通》:君者,群也,群下归心也。《易·师卦》:大君有命。《书·大禹谟》: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
4、又凡有地者,皆曰君。《仪礼·子夏传》:君,至尊也。注: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晋语》:三世仕家君之。
5、又夫人亦称君。《诗·鄘风》:我以为君。传:君国小君。笺:夫人对君称小君。《论语》:邦君之妻,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三、若的拼音怎么读
1、(一)、如果,假如:若果。倘若。假若。天若有情天亦老。
2、(二)、如,像:年相若。安之若素。旁若无人。置若罔闻。门庭若市。
3、(三)、你,汝:若辈。“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4、(四)、约计:若干(gān)。若许。
5、(五)、此,如此:“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6、(七)、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若而叹。”
7、(八)、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8、(九)、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若芳”。若英(“杜若”的花)。
9、(十)、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若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10、(十一)、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11、出若入若。——《荀子·王霸》。注:“如此也。”
12、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
13、(二)、又如:若许(如许;这些);若言(此言,这样的话);若曰(这样说);若大若小(大大小小);若此(如此,这样);若是(如此,这样);若斯(如此);若然(如此);若尔(如此,如果这样)
14、(三)、你[们];你[们]的[you;your]
15、惟若宁候。——《考工记·梓人》
16、若则有常。——《仪礼·士昏礼记》
17、若肯发兵助我乎?——《汉书·匈奴传上》
18、若不恭命。——《墨子·明鬼下》
19、命曰三日,若宿而至。——《国语·晋语四》
20、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陈涉世家》
21、若辈得无苦贫乎。——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22、(四)、又如:若曹(你们这些人);若属(你们);若辈(你们)
23、(五)、其;他的[he;his]——用于他称
24、今人处若国得罪。——《墨子·天志下》
25、(六)、这个,这样——用于近指[this]。如:若人(这个人);若士(这个人。同若人);若时(此时,现在);若辈(这些人,这等人)
26、(七)、用于疑问。相当于“怎么”、“哪里”[where]。如:若个(哪个);若之何(怎么办;也指怎么,为什么);若何(怎样,怎么样;亦指怎么办;怎么,为什么);若为(怎样;怎样的;怎堪;怎能)
27、(八)、这么;那么。用同“偌”[likeso]
28、老太太若大年纪。——《红楼梦》
29、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30、若反国,将为乱。——《史记·赵世家》
31、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左传·隐公十一年》
32、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33、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34、(二)、又如:若不是(如果不是);若曰(如果说);假若(假使);若其(假如,如果);若苟(若或。假如,如果);若非(如果不是;要不是);若果(如果);若使(假使,假如,如果);若是(如果,如果是)
35、(三)、至于[so]。用在句首以引起下文
36、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37、(四)、又如:若乃(至于。用于句子开头,表示另起一事)
38、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39、(六)、又如:若者(或者);若大若小(大大小小)
40、抑若扬兮。——《诗·齐风·猗嗟》
41、宠辱若惊。——《老子》。顾注:“而已”
42、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实在陛下。——《三国志·魏志》
43、稣,杷取禾若也。——《说文》。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秆皮散乱,杷而梳取之。”
44、华采衣兮若英。——《楚辞·云中君》
45、顺微风,挥若芳。——傅毅《舞赋》。注:“杜也。”
46、衡兰芷若。——《汉书·司马相如传》
47、(三)、又如:若芳(杜若的香气);若英(杜若的花);若惠(香草名。杜若和蕙草)
48、(四)、灵木[fairytree]。如: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若光(古代神话中若木的光)
49、(五)、秦、汉时县名[Ruocounty]。治所在今湖北省宜城县东南
50、(六)、古水名[RuoRiver]。即今雅砻江,为金沙江支流。源出青海,东南流经甘孜、新龙等县,到攀枝花市东北入金沙江
51、(一)、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表示事物的状态。相当于“貌”、“样子”
52、用史巫纷若,吉。——《易·巽卦》
53、乘其四骆,六辔沃若。——《诗·小雅·裳裳者华》
54、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卫风·氓》
OK,关于君的拼音怎么读和君是对谁的尊称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