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咚字拼音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叮咚的拼音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咚字拼音和叮咚的拼音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叮咚的拼音
1、例句:山脚下,小溪里发出叮咚悦耳的响声。
2、象声词。形容金属、玉石等撞击的声音。
3、明唐寅《绮疏遗恨·砧杵》诗:“忍抛砧杵谢芳菲,敲断叮咚梦不归。”
4、《红楼梦》第八七回:“走近潇湘馆,忽听得叮咚之声。”
5、张天翼《最后列车》:“身上悬灯似地挂着那些捞什子叮咚叮咚响。”
6、碧野《山泉水暖》:“在一个深谷里,山风送来铁马的叮咚。”
7、洪亮的钟声荡气回荡,璀璨的烟花美丽绽放,潺潺的溪水叮咚回响,生日的歌曲为你歌唱。祝你生日快乐,人生路上平安吉祥,好运永远伴你身旁!
8、庙中古钟像古代倾城佳色细步拖裙时的环佩叮咚,清晰而又那么不清晰地娓娓荡来??田野顿时生动起来。
9、在熙熙攘攘的巴黎露天茶座中,在暹逻寺叮咚的钟声里,能听到饮用它的人在轻轻地打嗝。
10、动听的音乐就像是飞舞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也像是叮咚的泉水在山间流淌,有时候,也像是璀璨的星辰,在夜空用闪烁。
11、叮咚,恭喜玩家白林风获得张猎人赠送的普通物品长剑,接受强制性任务,顺利通过考试回到南孔村报答村民,否则清除角色!
二、dong的拼音汉字
1、拼音是dong的字有:动、东、洞、冬、懂、董、冻、栋、咚、峒、侗、恫、胨、氡、鸫、硐、岽、胴、鸫、蝀、垌、鼕、箽、霘、蕫、笗、駧。
2、菄、鶫、㐑、㑈、东、苳、㓊、昸、狪、𤤮、挏、姛、迵、㢥、𡜝、倲、䂢、戙、冻、烔、𢔅、崬、娻、崠、埬、涷、𢛔、㨂、㖦、动、䅍、𧲴、氭等。
3、汉字(拼音:hànzì,注音符号:ㄏㄢˋㄗˋ),又称中文、中国字,别称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
4、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汉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5、现代汉字是指楷化后的汉字正楷字形,包括繁体字和简化字。现代汉字即从甲骨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演变而来。汉字为汉民族先民发明创制并作改进,是维系汉族各方言区不可或缺的纽带。
6、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约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后的金文,西周时演变成籀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和隶书,至汉魏隶书盛行,到了汉末隶书楷化为正楷。楷书盛行于魏晋南北朝,通行。
7、汉字是迄今为止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者,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的官方文字。
8、在古代,汉字还充当东亚地区唯一的国际交流文字,20世纪前仍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的官方书面规范文字,东亚诸国都在一定程度上自行创制汉字。
9、需要注意的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国在历史上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甚至其他语言都存在借用汉语言文字的现象。在非汉语体系中,日本制定了《常用汉字表》,韩国也制定了《教育用基础汉字》,而历史上曾使用过汉字的越南、朝鲜、蒙古国等,现今已废弃汉字。
三、什么叮咚+四字成语
1、叮咚基本解释:象声词。形容金属、玉石等撞击的声音。
2、叮咚,是黎族特有的敲击体鸣乐器,以乐器的发声命名。在黎族群众中,不论男女老少都爱打叮咚,并把它看作自己心爱的乐器,还编了许多叮咚民歌,每逢过年过节或 *** 庆祝,就一边演奏、一边歌唱。
3、有一首叮咚演奏的歌这样唱道:“山栏稻米软又香,过去全被地主尝,贫农深夜守山栏,打起叮咚把野猪赶。今天黎族得解放,山栏稻米人人尝,叮咚越打越大,声声感谢 *** 。”直到今天,每逢中秋佳节,在海南岛五指山区,黎族仍在明月之下,用叮咚演奏歌曲,欢庆丰收。
4、叮咚可以独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乐曲有《叮咚舞曲》等。
四、咚的音节是什么
1、咚是一个汉字,表示一种声音或声响,通常用于形容沉闷有力的声音。它只有一个音节,ㄉㄨㄥ。
2、在汉语中,每个汉字通常由一个或多个音节组成,每个音节都有自己独特的发音和特点。对于咚这个词而言,它由三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口”、“冬”和“工”。
3、咚,读作:dōng。象声词,形容击鼓的声音或物体迅速落下的声音。部首笔画:5总笔画:8;五笔86:KTUY;五笔98:KTUY;仓颉:RHEY;笔顺编号:25135444;四角号码:67033Unicode:CJK;统一汉字U+549A。
4、其中,“口”和“冬”是声母,用于表达发音的起始部分;“工”是韵母,用于表达发音的结尾部分。
5、在拼音中,“咚”的音节为“ㄉㄨㄥ”。这个音节由两个音素组成,分别是d和ong,其中d是轻清辅音,用舌头靠近牙齿发音,ong是开口元音,用舌面向上,唇角向外微微收缩,发出空灵而有韵味的音色。
6、除了“咚”,汉语中还有许多类似的词语,如“铛”、“咔嚓”、“噼里啪啦”等,它们都具有独特的音节和含义,是汉语语言和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7、因此,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注重发音和语感的培养,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逐渐掌握汉语的音节和语音规律,提高自己的汉语交流能力。
8、总之,“咚”的音节是“ㄉㄨㄥ”,它是由d和ong两个音素组成的,是汉语中用于表达沉闷有力声音的词语。希望学习汉语的同学们加强语音练习,努力掌握汉语的音节和语音特点,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五、叮咚咙咚呛的拼音是什么
1、【汉语拼音】叮(dīnɡ)咚(dōnɡ)咙(lónɡ)咚(dōnɡ)呛(qiànɡ)
2、Ps:在拼写拼音时,常常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可混淆。如in和ing,en和eng等。
4、2)平舌音和翘舌音不可混淆。如zi和chi,si和shi等。
5、3)声调符号切不可标错位置。如把会(hui)的第四声错标在字母u上,实则标在字母i上。
6、4)处理“一不七八”等变调的字标注按原调,读的时候要变调。比如,一定,“一”原本是一声,但是要读成第二声。
7、参考资料[变调]:
六、咚的拼音
解释:重东西撞击落地声或击鼓、敲门声。咚是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咚的基本含义为象声词,形容重东西落下或击鼓的声音。
1、听到叮叮咚咚的雨声,仿佛是一曲轻松活泼的乐曲,绵绵秋雨不紧不慢地落到地上,在水坑中溅起一个个想糖球大小的圆圆的水珠。
2、“啪啪!”“咚咚!”四周的一切在北风的鼓动下,奏起了强劲的摇滚乐。
3、泉水咚咚地响,令我有了无边的遐想。
4、粗大的雨点打在人家的窗户上,咚咚作响。
5、雨点落在平房上,溅起了白蒙蒙的水花,“叮叮咚咚”,壮观极了。
6、来访者“咚咚咚”地敲着门,直到他应门时才停。
七、叮叮咚咚拼音
“叮叮咚咚”是象声词,意思是形容金属、玉石等撞击的声音。
1、明·唐寅《绮疏遗恨·砧杵》诗:“忍抛砧杵谢芳菲,敲断叮咚梦不归。”
2、《红楼梦》第八十七回:“走近潇湘馆,忽听得叮咚之声。”
3、张天翼《最后列车》:“身上悬灯似地挂着那些捞什子叮咚叮咚响。”
1、听到叮叮咚咚的雨声,仿佛是一曲轻松活泼的乐曲,绵绵秋雨不紧不慢地落到地上,在水坑中溅起一个个想糖球大小的圆圆的水珠。
2、啊!声音真柔和,用力弹,叮叮咚咚的真悦耳,就这样,学琴的历程开始了,我的酸甜苦辣的生活也同时开始了。
3、叮叮咚咚,余音绕梁之感于耳不绝,这是一次心灵的滋润,感觉春日里细雨在脸上亲吻,真的有点情不自禁,在心里默默为它合拍,我也化成了一个音符,随它飘起来了,怎一个好字了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