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陶者拼音版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陶者古诗原文带拼音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陶者古诗拼音版原文
1、陶táo尽jǐn门mén前qián土tǔ,屋wū上shàng无wú片piàn瓦wǎ。
2、十shí指zhǐ不bù沾zhān泥ní,鳞lín鳞lín居jū大dà厦shà。
3、翻译:烧瓦的人挖尽自己的门前土,自己的住屋却无片瓦遮风挡雨。达官贵人锦衣玉食,十指不沾土,却居住在高楼大厦。
4、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
5、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6、作者通过白描手法,寥寥数笔刻画出一位饱尝生活艰辛却缺衣少食的陶瓦者形象。通过对比,对不事稼穑、五谷不分的达官显贵进行了无情的斥责,控诉了社会的不公,表达对下层百姓的同情。
7、揭露封建社会不劳而获、反映劳动者疾苦的篇,古代有很多,但从唐人孟郊的《织妇词》到宋人张俞《蚕妇》,多着眼于衣着郑谷的《偶书》于濆的《辛苦行》从耕者腹长饥入手。相比之下梅尧臣此诗写烧窑工人,就显得十分新颖。
二、陶者古诗带拼音朗读
1、táo jìn mén qián tǔ, wū shàng wú piàn wǎ。
2、shí zhǐ bù zhān ní, lín lín jū dà shà。
3、陶者翻译:烧瓦工人成天挖呀挖,门前的土都挖光了,可自家的屋上却没有一片瓦。
4、那些富贵人家,十指连泥也不碰一下,却住在铺满瓦片的高楼大厦。
5、这首诗揭露封建社会不劳而获、反映劳动者疾苦的诗篇,古代有很多,但从唐人孟郊的《织妇词》到宋人张俞《蚕妇》,多着眼于衣着。郑谷的《偶书》,于濆的《辛苦行》从耕者腹长饥入手。相比之下,梅尧臣此诗写烧窑工人,就显得十分新颖。
6、这两句有的本子作“十指不沾泥,”“十”字虽不如“寸”字尖新,但也写出了富家子的根本不劳动。而以“鳞鳞”形容大厦,形象也非常鲜明。诗人用字简练,含意深刻,读之发人深省。
三、陶者古诗带拼音版 ***
1、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2、挖尽了门前泥土用来做瓦,可是自己屋顶上却没有一片瓦,有些人寸指不沾泥土,却居住着瓦片如鱼鳞的高楼大厦。
3、梅尧臣此诗写烧窑工人,显得十分新颖。这两句有的本子作“十指不沾泥,”“十”字似不如“寸”字尖新,极富家子的根本不劳动。而以“鳞鳞”形容大厦,开象也非常鲜明。诗人用字简练,含意深刻,读之发人深省。
4、《陶者》属于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作品。首二句以陶者“陶尽门前土”与“屋上无片瓦”相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尽在其中。后二句以居者“十指不沾泥”与“鳞鳞居大厦”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可想而知。
5、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
四、陶者古诗拼音
1、《陶者》是北宋诗人梅尧臣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2、táo jìn mén qián tǔ,wū shàng wú piàn wǎ。
3、shí zhǐ bù zhān ní,lín lín jū dà shà。
4、烧瓦工人成天挖呀挖,门前的土都挖光了,可自家的屋上却没有一片瓦。
5、那些富贵人家,十指连泥也不碰一下,却住在铺满瓦片的高楼大厦。
6、在梅尧臣以前,唐代人已经写了大量反映社会不平等的诗,大都写耕织的农民,梅尧臣这首诗换了个角度,写手工业者,可以说是对自己做诗目标“意新语工”的实践。
7、诗在写作上,打破了绝句声律的格局 *** ,句法散文化,近似古代的风谣,这正是梅诗古朴淡泊的特色。
8、《陶者》属于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作品。首二句以陶者“陶尽门前土”与“屋上无片瓦”相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尽在其中。
9、后二句以居者“十指不沾泥”与“鳞鳞居大厦”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可想而知。前二句以对比道出,后二句亦以对比道出,前二句与后二句更以对比鲜明令人惊叹。
10、《陶者》一诗正以这种环环相扣的对比,道出了人世间的不公平,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风格古朴平淡。
五、陶者 梅尧臣带拼音
1、《陶者》是北宋诗人梅尧臣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2、táo jìn mén qián tǔ,wū shàng wú piàn wǎ。
3、shí zhǐ bù zhān ní,lín lín jū dà shà。
4、烧瓦工人成天挖呀挖,门前的土都挖光了,可自家的屋上却没有一片瓦。
5、那些富贵人家,十指连泥也不碰一下,却住在铺满瓦片的高楼大厦。
6、在梅尧臣以前,唐代人已经写了大量反映社会不平等的诗,大都写耕织的农民,梅尧臣这首诗换了个角度,写手工业者,可以说是对自己做诗目标“意新语工”的实践。
7、诗在写作上,打破了绝句声律的格局 *** ,句法散文化,近似古代的风谣,这正是梅诗古朴淡泊的特色。
8、《陶者》属于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作品。首二句以陶者“陶尽门前土”与“屋上无片瓦”相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尽在其中。
9、后二句以居者“十指不沾泥”与“鳞鳞居大厦”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可想而知。前二句以对比道出,后二句亦以对比道出,前二句与后二句更以对比鲜明令人惊叹。
10、《陶者》一诗正以这种环环相扣的对比,道出了人世间的不公平,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风格古朴平淡。
六、陶者古诗带拼音
1、陶者拼音版:tao jin men gian tu, wu shang wu pian wa。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shi zhi bu zhan ni, lin lin ju da sha。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2、陶者翻译:烧瓦工人成天挖呀挖,门前的土都挖光了,可自家的屋上却没有一片瓦。那些富贵人家,十指连泥也不碰一下,却住在铺满瓦片的高楼大厦。
3、揭露封建社会不劳而获、反映劳动者疾苦的诗篇,古代有很多,但从唐人孟郊的《织妇词》到宋人张俞《蚕妇》,多着眼于衣着。郑谷的《偶书》,于清的《辛苦行》从耕者腹长饥入手。相比之下,梅尧臣此诗写烧窑工人,就显得十分新颖。”
4、“十”字虽不如“寸”字尖新,但也写出了富这两句有的本子作“十指不沾泥,家子的根本不劳动。而以“鳞鳞”形容大厦,形象也非常鲜明。诗人用字简练,含意深刻,读之发人深省。
5、从《陶者》即可看出,梅尧臣不断观察、聚焦日常生活的种种细节,在生活场景和人生经历中开拓、寻找前人未曾注意的题材,或在写前人写过的题材上翻新开宋诗好为新奇、力避陈熟的风气。梅诗构思奇巧而取材平平,用意深远而出之淡然,感情深厚而语句平淡,寓奇峭于朴素,外枯中膏,淡而有味,这是梅诗的创造与追求,也是宋诗的审美取向。
七、陶者古诗带拼音陶者的意思
1、táo jìn mén qián tǔ, wū shàng wú piàn wǎ。
2、shí zhǐ bù zhān ní, lín lín jū dà shà。
3、烧瓦工人挖光门前的土来烧瓦,但自家房屋上却没有一片瓦。
4、那些富贵人家,十指连泥也不碰一下,却住在铺满瓦片的高楼大厦。
5、《陶者》是北宋诗人梅尧臣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运用质朴的语言讽刺时事,控诉与指斥社会中不平等现象,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
6、首二句以陶者“陶尽门前土”与“屋上无片瓦”相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尽在其中。后二句以居者“十指不沾泥”与“鳞鳞居大厦”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可想而知。用对比道出了人世间的不公平,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风格古朴平淡。
关于陶者拼音版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