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跬拼音的一些知识点,和至怎么读拼音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跬字怎么读
1、(形声。从足,圭声。本义:古代的半步)古时称人行走,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故半步叫“跬” [half a step or short step]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3、又如:跬行(举足而行);跬步(半步;跨一脚;举步;迈步)
4、引申为“靠近的”、“眼前的” [near]。如:跬誉(眼前一时的声誉)
5、半步(古代称人行走,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故半步称“跬”):~步。
6、一时的,眼前的:~誉(近誉,一时的好名声)。
7、郑码:JIBB,U:8DEC,GBK:F5CD
8、笔画数:13,部首:足,笔顺编号:2512121121121
二、跬,这个字 拼音
1、汉字"跬"的拼音是kuǐ,它属于部首为足的汉字,总笔画数为13。在五笔86和98输入法中,它的编码是KHFF,而在仓颉码中则是RMGG。在笔顺上,它按照2512121121121的顺序书写,四角号码为64114,Unicode编码为CJK统一汉字 U+8DEC。"跬"的基本字义源自古代,当时人们行走时,一次举足被称为"跬",两次举足则为"步",因此半步就被称为"跬"。在《荀子·劝学》中就有提到"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著名句子。
2、"跬"这个词在英语中表示"to step"或"half a step or short step"。此外,"跬"还有引申义,特指靠近的、眼前的一时声誉,比如"跬誉",意味着短暂而眼前的好名声。因此,"跬"不仅仅是一个表示距离的字,更含有时间性和暂时性的含义。
三、跬怎么读拼音
跬的足,笔顺是竖、横折、横、竖、横、竖、提、横、竖、横、横、竖、横,笔画是13,五行土,一般指的是古称一举足(一脚向前迈出后着地)的距离为跬,两举足的距离为步。
1、跬步:本指半步,跨一脚,引申至举步、迈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出处,宋苏轼《灵壁张氏园亭记》:“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
2、跬步千里:跬,半步,相当于现在的一步。虽然走得不快,只要不停地走,也能走到千里之外。比喻只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差,也能达到目的。
3、计不旋跬:谓计谋的实现十分神速。出处,《新唐书·孙伏伽传》:“陛下举晋阳,天下响应,计不旋跬,大业以成。”
5、跬跬拜拜:形容极恭敬的样子。
6、不旋跬:喻时间极短。《新唐书·沙陀传》:“王顷居达靼,危不免。必一朝去此,祸不旋跬,渠能及北虏哉!”
7、跬步不离:跬步,半步,相当于现在的一步。半步也不离开。形容关系密切。
四、跬是不是有gui和kui两个读音
1、【释义】古称一举足(一脚向前迈出后着地)的距离为跬,两举足的距离为步:千里之行,始于跬步。
2、◎半步(古代称人行走,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故半步称“跬”):~步。
3、◎一时的,眼前的:~誉(近誉,一时的好名声)。
4、【出处】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5、《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劝学,就是鼓励学习。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 *** 。前一部分(之一段),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第二、三段),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
6、《劝学》全文的中心思想是:一、学不可以已;二、用心一也,三、学也者,固学一之也。荀子认为,学习首先需要修养品德气质,保持专一的品质,专门学习一门技术才能速成(学一速成),然后保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正确的学习方向;要善始善终,切忌半途而废,以期达到完全而纯粹的精神境界。
7、荀子是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的学生中更优秀的是法学家韩非子、秦朝丞相李斯、汉朝丞相张苍。可见荀子之学为实学也。
五、举跬的拼音狐举跬的拼音是什么
1、举跬的拼音是:jǔkuǐ。结构是:举(上下结构)跬(左右结构)。注音是:ㄐㄨˇㄎㄨㄟˇ。
2、举跬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3、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4、《荀子.劝学》:'不积跬步_无以至千里。'后因以'举跬'谓进行持续的具体努力。
5、⒈后因以“举跬”谓进行持续的具体努力。引《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宋梅尧臣《读<日者传>答俞生》诗:“吾不如二人,读书无举跬。”
6、举跬字音jǔkuǐ字义跬(kuǐ):半步,古时称人行走,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故半步叫“跬”。出处《荀子.劝学》:"不积跬步_无以至千里。"后因以"举跬"谓进行持续的具体努力。全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意义全句的意思是:不积累一步半步,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的地方;不积累小河流,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海。比喻积累的作用,可以充实、丰富、完善自己。可用来论说学习工作贵在不断积累。词性中性词
7、举贤使能道不举遗举不胜举举手相庆举世瞩目拔山举鼎跬步千里按兵不举举止自若飙发电举
8、道不举遗计不旋跬跬步千里拔山举鼎举止自若亡不旋跬按兵不举举止娴雅举世瞩目跬步不离
9、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举跬的详细信息
六、跬的拼音
古称一举足(一脚向前迈出后着地)的距离为跬,两举足的距离为步:千里之行,始于~步。
(形声。从足,圭声。本义:古代的半步)古时称人行走,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故半步叫“跬”。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又如:跬行(举足而行);跬步(半步;跨一脚;举步;迈步)
引申为“靠近的”、“眼前的”。
跬,半步也。今字作跬。司马法曰。一举足曰跬。跬三尺。举足曰步。步六尺。从走。圭声。读若跬同。丘弭切。十六部。读若跬同。当作读若圭三字。浅人所改也。伍被传作窥。同部假借。祭义作顷。异部假借。支与淸转移次近也。
1、积跬步可以成千里,积良习定能得善终。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海。
3、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河。
4、我知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嘛!滴水石穿,铁柱成针的道理谁不懂啊?
七、跬字什么意思嘛
●跬kuǐ◎半步(古代称人行走,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故半步称“跬”):~步。◎一时的,眼前的:~誉(近誉,一时的好名声)。◎跬 kuǐ〈名〉(1)(形声。从足,圭声。本义:古代的半步)古时称人行走,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故半步叫“跬” [half a step or short step]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2)又如:跬行(举足而行);跬步(半步;跨一脚;举步;迈步)
跬拼音和至怎么读拼音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