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疝拼音,脐疝是怎么形成的

牵着乌龟去散步 拼音 15 0

大家好,关于脐疝拼音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脐疝是怎么形成的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疝”字怎么读
  2. 疝气怎么读
  3. 脐疝简介
  4. 婴儿脐疝简介
  5. 疝的拼音
  6. 脐的拼音

一、“疝”字怎么读

疝是一个汉字,具体释义和相关信息如下:

疝字的主要含义是指人体某些组织或器官离开其正常位置,通过潜在的裂隙或弱点,进入另一个部位。在医学上,疝多指腹部器官通过腹壁薄弱点突出的情况。这个字常常出现在医学领域的语境中。

1.读音与写法:疝字的拼音是shàn,部首是疒,总笔画为17画。在书写时,需注意各部分的组合和比例。

2.医学含义:在医学领域,疝通常指的是腹部器官因压力或腹壁薄弱而突出的情况。这种突出可能是暂时性的,也可能是持续性的。常见的疝包括腹股沟疝、脐疝等。

3.分类与症状:疝可以根据发生部位和表现进行不同的分类。常见的症状包括局部包块、疼痛、消化不良等。对于疝的治疗,通常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或非手术治疗。

疝字在医学领域具有特定的含义,指的是人体组织或器官的移位现象。了解这个字的正确读音和含义,对于理解相关医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对“疝”字的读音和相关知识的详细解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二、疝气怎么读

1、疝气拼音:[shàn qì]。疝气,即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常见的疝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切口疝、手术复发疝、白线疝、股疝等。

2、腹壁疝多由于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肥胖、用力排便、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变等原因引起腹内压,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通过人体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三、脐疝简介

1、目录 1拼音 2概述 3病因病理病机 4临床表现 5治疗附: 1治疗脐疝的穴位 1拼音

qí shàn

2、由脐环处突出的疝称为脐疝。临床上分为婴儿脐疝和成人脐疝两种。前者远较后者多见。

3、 1.婴儿脐疝。属先天性。发病原因有脐部发育不全,脐环没有完全闭锁;或脐部的瘢痕组织薄弱,不够坚固。在腹内压增加。(经常啼器、便秘、包茎等)情况下,内脏可以从脐部突出而形成。被盖物仅为疤痕组织,皮下和皮肤。

4、 2.成人脐疝:较为少见。可能与脐环处疤痕组织变弱有关。诱因是妊娠、慢性咳嗽、腹水等。疝内各物初期多为大网膜,随后还有小肠,结肠等。常因与疝囊壁发生广泛粘连,形成多房性间隙。

5、 1.婴儿脐疝:较常见,多属易复性疝,嵌顿少见。当啼哭,站立和用劲时,脐部膨胀出包块,一般直径1~2厘米,无其它症状,往往在洗澡,换衣时无意中发现。

6、 2.成人脐疝:多见于中年肥胖经产妇女。主要症状是脐部有半球形疝块,可回纳,常伴有消化不良,腹部不适和隐痛。由于疝环一般较小周围疤痕组织较坚韧,因此,较易发生嵌顿和绞窄。巨大的脐疝呈垂悬状。

7、 1.婴儿脐疝,色大多数可通过脐部筋膜环的逐步收缩而在一岁内自愈。因此2岁前,除非嵌顿,可以等待。采用非手术疗法促使自愈如已满2周岁,脐疝直径超过1.5厘米者宜用手术治疗,沿脐口1厘米处,沿脐作半园形切口分高皮肤和皮下组织,显著腹直肌前鞘,疝环及疝囊,正中切开腹自线,游离疝囊,回纳疝内容物,在疝环处切除部分疝囊后,给予缝扎然后将两侧腹直肌鞘缘(即腹自线)间断缝合,最后缝合皮肤。

脐疝拼音,脐疝是怎么形成的-第1张图片-

8、 2.成人脐疝宜早施手术治疗,嵌顿时应紧急手术。围绕脐部作一横行椭圆形切口,分离疝囊直至颈部,细心分离粘连,在疝囊颈部切断,将疝将同紧密粘连难以分离大网膜和多余的皮肤一并切除。于是,尽多的游离疝环周围的腹横筋膜、腹膜。予以横形对合缝合,然后在上下两侧游离腹直肌及其腱膜,必要时可作重叠缝合。

9、两口角的长度为底边,以脐中穴为顶点,作一底边水平的三角形,两下角是穴。主治疝气偏坠、睾丸肿痛、奔豚...

10、苏省中医学校)。《世医得效方》原名疝气灸。《世医得效方》:“治疝气偏坠,量患人口角,两角为一折断,...

11、两角为一折断,如此则三折,成三角如△样,以一角安脐心,两角在脐之下,两旁尽处是穴。左偏灸右,右偏灸...

12、两角为一折断,如此则三折,成三角如△样,以一角安脐心,两角在脐之下,两旁尽处是穴。左偏灸右,右偏灸...

四、婴儿脐疝简介

目录 1拼音 2概述 3治疗措施 4病因学 5临床表现附: 1治疗婴儿脐疝的穴位 1拼音

yīngér qí shàn

自脐部突出的疝称脐疝。临床上分婴儿脐疝和成人脐疝两种。

较小的脐疝,如直径小于1.5cm,多数在2岁内可随着发育腹壁增强能自愈。鉴于婴儿脐疝很少发生嵌顿,可先予非手术治疗,用胶布贴敷疗法,即取宽条胶布将腹壁两侧向腹中线拉拢贴敷固定以防疝块突出,并使脐部处于无张力状态,而脐孔得以逐渐愈合闭锁。每周更换胶布1次,如有胶布皮炎,可改用腹带适当加压包扎。

如患儿已逾2岁而脐疝仍未自愈,应手术治疗。手术具体 *** 是在脐疝下方1~2cm处作相应的弧形切口,游离皮瓣,呈露两侧腹直肌前鞘。切开腹白线和疝囊,如无完整的疝囊则切开腹膜。回纳肠管,切除疝囊,于疝环处缝合腹膜切缘。横形缝合腹横筋膜,再纵形缝合腹白线以缝闭脐环和修复腹壁薄弱区,最后将保留脐孔的皮瓣按原位缝合。

由于脐部发育缺陷脐环未闭合,或脐带脱落后脐带根部组织与脐环粘连愈合不良,在腹内压力增高的情况下,网膜或肠管即经脐部薄弱处突出形成脐疝。

脐部可复性肿块是最重要的临床表现,尤其在婴儿啼哭时更为明显,一般无其他症状。由于婴儿腹壁及疝环均较柔软,嵌顿甚为罕见。

效方》。位于腹中部,以患者两口角的长度为底边,以脐中穴为顶点,作一底边水平的三角形,两下角是穴。主...

两角为一折断,如此则三折,成三角如△样,以一角安脐心,两角在脐之下,两旁尽处是穴。左偏灸右,右偏灸...

《针灸学》(江苏省中医学校)。《世医得效方》原名疝气灸。《世医得效方》:“治疝气偏坠,量患人口角,两...

两角为一折断,如此则三折,成三角如△样,以一角安脐心,两角在脐之下,两旁尽处是穴。左偏灸右,右偏灸...

五、疝的拼音

1、癃疝:阴囊肿大、小便不通的病。

2、疝瘕:指由于寒凝气积腹中包块,气积而痛和或伴有小便出白的病证。

3、疝气:俗称小肠串气。中医病证名。疝气,即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

4、筋疝:病症名。指 *** 疼痛急缩,或痒或肿,或溃破流脓,或兼阳萎,并有白色粘液随小便排出的病症。出自《儒门事亲》卷二。

5、寒疝:中医病名。一种急性腹痛的病症。中医指疝气的一种。症见阴囊肿硬而冷,睾丸痛,喜暖畏寒或形寒足冷等。

6、膈疝:膈疝腹腔器官经横膈突入胸腔.

7、疝病:即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8、疝气,即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常见的疝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切口疝、手术复发疝、白线疝、股疝等。

9、腹壁疝多由于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肥胖、用力排便、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腹内压增高,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通过人体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10、肿块系由腹腔内的器官脱出到疝气袋所形成,脱出的器官以小肠居多,因此摸起来感觉柔软。其他如大肠、阑尾、大网膜等亦可能脱出。女性则以卵巢脱出较多,因此常可摸到似拇指大、较硬且多半有压痛的肿块。有些患儿会有便秘、食欲不振等现象,可表现易哭、不安等。

六、脐的拼音

脐部出现问题时需要就医的情况:

1、脐疝:脐部有一圆形或半圆形肿物,哭时增大,安静时恢复,手指探入可触到根茎部的边缘。这是由于脐部的腹直肌鞘未合拢,腹压增高时,腹膜、肠管等由此部位向外突起所致。小的脐疝在1岁以后有自愈的可能,或用胶布加压法固定,大的脐疝需2~4岁后进行手术治疗。

2、脐湿疹:因过敏因素引起肚脐及周围皮肤的皮疹,表现为丘疹、糜烂、渗出及脱屑等。

3、脐茸:脐带脱落后,创面有红色、表面光滑湿润像黏膜样的肿物,很像小息肉,有少量分泌物,称脐茸。脐茸与肉芽肿不同,它是肠黏膜组织,为胚胎时期卵黄管的残留物。脐茸的治疗 *** 与肉芽肿相同。

4、脐瘘:脐带脱落后,脐正中有黏膜样物,中心有孔,有肠内物流出,并带有臭味,周围皮肤发生糜烂。此为胚胎时卵黄管与脐部相通,卵黄管未闭合残留所致,需住院切除治疗。

5、脐炎:脐部流水或有脓性分泌物,脐轮皮肤红肿或去除脐窝痂后有脓性分泌物。

6、脐肉芽肿:这是一种炎症反应,需要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1、遗传因素:脐部问题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例如,脐部感染可能与一些基因表达有关,而脐疝则与一些遗传缺陷有关。这些遗传因素可能影响脐部的正常发育和功能,从而导致问题的发生。

2、免疫系统问题:免疫系统问题也可能导致脐部问题。例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可以导致脐部感染和脐疝等问题的发生。这些问题通常由于免疫系统无法正常发挥功能,从而影响脐部的防御能力和修复能力。

3、感染因素:感染是导致脐部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病毒和细菌可以导致脐部感染,如细菌性脐炎等。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脐疝 拼音 形成 怎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