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湿的拼音?消沉的拼音

牵着乌龟去散步 拼音 16 0

大家好,关于打湿的拼音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消沉的拼音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湿”的拼音是什么
  2. 湿答答拼音怎么写的
  3. 湿漉的拼音
  4. 湿字的拼音
  5. 浸湿的拼音
  6. 湿拼音怎么拼写读音
  7. 湿的拼音怎么写

一、“湿”的拼音是什么

1、释义:含有比正常状态下较多的水分。

2、引证:曹禺《雷雨》第二幕:“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3、潮湿的近义词:滋润[ zī rùn ]

4、引证: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三月二十一》:“他轻轻的托开门走进来了。我不敢仰起我滋润的眼皮。”

5、引证:茅盾《夜读偶记·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的斗争》:“《大雅》和《颂》的文学语言那就是庙堂中的语言,即后世所谓‘雅言’,装模作样,官气十足,干燥无味。”

6、引证:沈从文《新湘行记》:“我站在干涸的石滩间,远望来处一切。”

二、湿答答拼音怎么写的

1、湿答答拼音的写法为shī dā dā。

2、湿答答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shī dā dā,形容潮湿的样子或给人以潮湿的感觉。出自《金瓶梅词话》第五三回:“今晚里面有些湿答答的。”邹荻帆《走向北方》诗:“贴在背上的,是湿答答的汗衣。”

3、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颁布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是指用《汉语拼音方案》中规定的字母和拼法拼成一个现代汉语的标准语音即普通话的语音音节。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4、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

5、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作汉语拼音。

三、湿漉的拼音

湿漉的含义:潮湿的样子。也作“湿渌渌”。[shīlùlù]〈形〉形容物体潮湿的样子。出处《水浒传》第五四回:“﹝李逵﹞又去这边摸时,底下湿漉漉的,没下脚处。”

1、《水浒传》第五四回:“﹝李逵﹞又去这边摸时,底下湿漉漉的,没下脚处。”

2、《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那条裤子湿漉漉的,塌在身上,叫人怎么受呢!”

“湿”,读音为shī,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兼指示字。“湿”的基本含义为沾了水或是含的水分多,如湿度、潮湿;引申含义为中医学名词,如湿气、湿邪。在现代汉语中,“湿”还有迟缓的含义。

“湿”,初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像晒丝时旁边有水。后来逐渐见于秦朝篆时代,最终逐渐演变成楷书体和简化版的“湿”。

漉,浚也。从水,鹿声。——《说文》

毋漉陂池。——《礼记·月令》。释文:“渴也。”

又如:漉池(使池水干涸);漉汔(使干涸竭尽)

漉汁洒地,白汗交流。——《战国策·楚策》

又如:漉血(流血,洒血);漉湿(淋湿)

如:漉洒(滤洒);漉巾(漉洒巾、漉囊。滤酒的布巾。泛指葛巾);漉酪(谓将牛羊等乳过滤炼制成食品)

其林其漉,其槐其楝。——《管子·地员》

四、湿字的拼音

1、"湿"字是由"氵"(三点水)和"显"(声符)组成的汉字,其拼音为"shī"。在普通话中,发音为之一声,即平声。

2、"湿"字是一个形容词,用来描述物体表面或环境中存在的水分或潮湿的状态。它表示物体或环境的含水量较高,相对于干燥而言。"湿"字常用于描述天气、气候、土壤、衣物、纸张等物体的湿润程度。

3、湿润:表示物体表面或环境中水分充足,如"湿润的土壤"、"湿润的空气"。

4、湿度:指空气中含有的水汽的量或环境的湿润程度,如"湿度高"、"测量湿度"。

5、湿气:指空气中含有的水分,如"天气潮湿,有湿气"。

6、湿漉漉:形容物体表面湿润,湿气较多,如"湿漉漉的衣服"、"雨后的地面湿漉漉的"。

7、湿冷:表示天气湿润且寒冷,如"湿冷的冬天"、"雨天寒风阵阵,感觉湿冷"。

8、拼音是一种用来标示汉字发音的文字符号系统,是汉字输入、发音和学习的重要工具。汉字拼音方案主要有汉语拼音方案(即普通话拼音)、注音符号方案和各地方言拼音方案等。在汉字学习和交流中,拼音的使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得人们能够准确地发音、辨认和学习汉字。而"湿"字的拼音"shī",是根据普通话拼音方案来确定的。

9、"湿"字的拼音为"shī",表示物体表面或环境中水分充足、湿润的状态。拼音是一种标示汉字发音的工具,通过拼音可以准确地发音、辨认和学习汉字。汉字拼音的发展和规范化有助于促进汉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和使用汉语。

五、浸湿的拼音

浸湿的拼音:jìn shī,解释:浸水潮湿。

浸,部首氵部,仓颉E *** E,郑码NXWX,结构左右。

湿,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表示所含水分多的“湿”本作“溼”,该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为潮湿的。由潮湿又引申为沾湿。《说文》另有“湿”字,读tà,该字始见于战国文字,是古水名。

浸总笔画:10笔。1.丶(点)、2.丶(点)、3.㇀(提)、4.ㄱ(横折)、5.一(横)、6.一(横)、7.丶(点)、8.乛(横撇/横钩)、9.乛(横撇/横钩)、10.㇏(捺)。

湿总笔画:12笔。1.丶(点)、2.丶(点)、3.㇀(提)、4.丨(竖)、5.ㄱ(横折)、6.一(横)、7.一(横)、8.丨(竖)、9.丨(竖)、10.丶(点)、11.ノ(撇)、12.一(横)。

六、湿拼音怎么拼写读音

1、湿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表示所含水分多的“湿”本作“溼”,该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为潮湿的。由潮湿又引申为沾湿。

打湿的拼音?消沉的拼音-第1张图片-

2、《说文》另有“湿”字,读tà,该字始见于战国文字,是古水名。古籍中多用来代替“溼”。如《易·乾》:“水流湿,火就燥。”《之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溼”作为“湿”的异体字淘汰。

3、《说文解字》将“溼”与“湿”分列为两个字头,二字含义各不相同,但是它们也有相通的地方。从汉隶以来,经籍多有以“湿”为“溼”者,现代整理汉字时将“溼”作为异体字并入了“湿”。

4、“溼”,甲骨文,左部是水,右部为𢇍(绝的古文,像丝的绝断);或又从止,所会之意不明。商承祚谓:“象足履湿。”金文改从土,与甲骨文稍异。石鼓文亦从土,而讹上部为二系相联形,遂为小篆所本。

5、《说文解字》:“溼,幽溼也。”所谓“幽溼”,也就是渗湿的意思。由此就可以引申为“潮湿”。由“潮湿”可以引申为“沾水”,如王昌龄《采莲曲》:“争弄莲舟水湿衣。”

6、康熙字典:古文:𦒣《唐韵》他合切。《集韵》《正韵》托合切。竝音踏。水名。《说文》:水出东郡东武阳,入海。《水经注》:湿水,出累头山。一曰治水。又《广韵》《集韵》《韵会》失入切。《正韵》实执切。竝音𥌁与溼同。《说文》:幽溼也。或作湿。

7、又《集韵》叱入切。音蛰。湿湿,牛司动耳貌。《诗·小雅》:其耳湿湿。又鄂合切。音𡀾。湿阴,汉侯国名。又席入切。音习。与隰同。坂下溼也。或作湿。

8、《通雅》“湿、溼、漯、显、𩔰以形相借。《集韵》:漯、㶟、湿三字同。水出鴈门。○按,《说文》湿水,即禹贡孟子济漯之漯。盖湿乃漯本字也。后以漯为湿,又转以湿为乾溼之溼。𩔰字原从纟作,不从亚。

七、湿的拼音怎么写

释义:沾了水或是含的水分多,如湿度、潮湿;引申含义为中医学名词,如湿气、湿邪。同音字:施、诗。偏旁部首:氵。笔画顺序:点、点、提、竖、横折、横、横、竖、竖、点、撇、横。笔画数:12笔。结构:左右结构。

1、湿云[shīyún]湿度大的云。

2、饮湿[yǐn shī]润湿嘴巴。谓饮酒不求尽兴。

3、下湿[xià shī]谓地势低而潮湿。

4、吸湿[xīshī]对水份或湿气的吸收。

5、湿暗[shīàn]形容现象,潮湿且阴暗。

6、浇湿[jiāo shī]因浇上水而变湿浇湿土地的雨水。

(1)我倒了盆水,先用毛巾湿湿脸,再打上香皂,用劲地抓呀、搓呀,不一会儿就满脸香皂沫了。

(2)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九月的秋天,凉凉的,湿湿的。我喜爱那些秋季的婉约淡泊,暗红的时光,一种凄美悲凉的意境,我相望着,钟情于这个季节。

(3)轻轻地放下 *** ,湿湿地满眼泪花;热腾腾团圆汤圆,噼啪啪十五烟花;颤巍巍满头银发,情切切多少牵挂;孤伶伶远方游子,拜年啦家中妈妈!

打湿的拼音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消沉的拼音、打湿的拼音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标签: 拼音 消沉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