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讲明拼音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讲明拼音的知识,包括讲解的拼音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讲字的拼音
“讲”字的拼音是:jiǎng,声母是j,韵腹是i,韵母是ang,读作第三声。
2、解释;论述:讲明、讲课、这是一本讲语法的著作。
4、讲求;注重:讲卫生、讲政策。
5、就某方面说:讲念书他不行,讲干活可是一把手。
释义:讲授功课:他在我们学校讲课、上午讲了三堂课。
释义:讲授某种学科或某一专题所采用的教学形式,多采用报告会、广播或刊物连载等方式进行:专题讲座。
释义:讲话,是指说话;发言;谈话,或者指演说和普及 *** 的著作体裁。
释义:指重视,讲求;形容词,精美;东北话,形容人非常仗义。
释义:把事情或道理讲出来:讲述事情经过、讲述机械原理。
二、讲明的拼音
讲明 jiǎngmíng解释,说明讲明意义。
宋韩元吉《高邮军曾使君墓志铭》:“而天隐独欲探 *** 命之理,从上蔡谢先生、龟山杨先生游,以讲明圣人之道,善类至今称之。”明张元抃《祭俞连山先生文》:“勤勤恳恳,方将与吾 *** 讲明切磋,以共进先哲之遗轨。”清冯景《书<宋濂传>后》:“《尚书》二典三谟,帝王大经 *** 毕具,愿留意讲明之。”
茅盾《子夜》八:“不过还有一层也要先讲明:交保证金的时候也是你六成,我四成--这算是我沾你的光。”
三、讲的拼音是
1.说:讲课。讲演。讲说。讲述。讲明。细讲。讲给大家听。
2.把带馅儿的食品从里向外或从上向下送:讲馅儿。
4.用话表示(态度):讲好话。讲交情。给人小鞋穿。
5.议论;研究:讲解。各抒己见。请内行来讲讲。
6.讲话;话题:继续这个讲吧!关于文化教育的讲,也作讲。
以上是我对这个字的拼音及含义的解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四、讲拼音怎么写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 *** 国官方颁布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是指用《汉语拼音方案》中规定的字母和拼法拼成一个现代汉语的标准语音即普通话的语音音节。于1955年—1957年文字 *** 时被原中国文字 *** *** 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 *** 会)汉语拼音方案 *** 会研究制定。
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 *** 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 *** O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
讲(拼音:jiǎng),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讲”是形声字,从言,冓(gòu)声,冓兼表义。本义是和解、讲和。引申为论说、评论。
“讲”字战国文字写作图1,小篆写作图2,隶书写作图3、图4。隶书、楷书笔画化,形体稍变。简体字写作“讲”。“讲”是形声字,从言,冓(gòu)声,冓兼表义。言作形旁表意,表示其本义与语言有关;“冓”作声旁表音,“冓”也兼相遇、沟通之意。
“讲”是古今异义字。古义的本义是指和解、讲和。如《史记·穰侯列传》:“今王背楚赵而讲秦。”讲和需要事先进行分析、研究,所以后来引申为谋划。如《左传·襄公五年》:“讲事不令,集人来定。”
“讲”的今义的本义是“说”的意思。“讲”由“说”还引申有谈论的意思。三国魏时的嵇康家有棵大柳树,嵇康经常在树下与客人清谈讲论,人们就把这棵树叫作“讲树”。
讲和需要用语言沟通,讲明其中的道理,所以后来引申为讲解、解释。如《梁书·阮孝绪传》:“后于钟山听讲。”讲述和评论称“讲评”;公开讲述自己的学术理论叫“讲学”;古代把解释经书叫“讲经”。现在只用一个讲”字,是讲话的意思,在上古汉语中无此意义。
五、讲怎么读
1、讲(拼音:jiǎng),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讲”是形声字,从言,冓(gòu)声,冓兼表义。本义是和解、讲和。引申为论说、评论。
2、“讲”字战国文字楷书笔画化,形体稍变。简体字写作“讲”。“讲”是形声字,从言,冓(gòu)声,冓兼表义。言作形旁表意,表示其本义与语言有关;“冓”作声旁表音,“冓”也兼相遇、沟通之意。
3、“讲”是古今异义字。古义的本义是指和解、讲和。如《史记·穰侯列传》:“今王背楚赵而讲秦。”讲和需要事先进行分析、研究,所以后来引申为谋划。如《左传·襄公五年》:“讲事不令,集人来定。”
4、“讲”的今义的本义是“说”的意思。“讲”由“说”还引申有谈论的意思。三国魏时的嵇康家有棵大柳树,嵇康经常在树下与客人清谈讲论,人们就把这棵树叫作“讲树”。
5、讲和需要用语言沟通,讲明其中的道理,所以后来引申为讲解、解释。如《梁书·阮孝绪传》:“后于钟山听讲。”讲述和评论称“讲评”;公开讲述自己的学术理论叫“讲学”;古代把解释经书叫“讲经”。
六、明的拼音怎么写
1、”明“的拼音为”míng“,是第二声。大家要注意”明“有后鼻音,特别是湖南人,一般都分不清有后鼻音和没有后鼻音的区别,比如本人。
2、然后”明“的意思有很多,可以组很多词,比如明天,明亮,明白,等等。
3、这个字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不过在 *** 中最常见的应该是”小明“了吧。这个字是一个单音词,没有其他的发音,所以大家在学习时碰到它也不用想太多,直接读”míng“的发音就可以了,不需要再去根据它的意思来判断发音了。
七、《三字经》中的“详训诂,明句读”的读音
1、《三字经》中的“详训诂,明句读”的“读”应读“dòu”。
2、原文: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3、读音:fán xùn méng xū jiǎng jiū;xiáng xùn gǔ míng jù dòu
4、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将清楚,把每句话都讲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5、训蒙:即启蒙,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
6、训诂:用当代话解释古书中词句的意义。
7、句读:古代称文辞停顿的地方为句或读。
8、人们在开始读书的时候必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首先是讲读发音要正确,辞意要清楚,要学会正确划分句子,这样才能领会文章中所表达的含义和观点。
9、韩愈曰: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可见句读的重要 *** 。
10、句读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可分为两类:
11、之一类是应当读断而连读或者与此相反:
12、前者表现为把两句合成一句,如鲁哀公读“夔有一足”;后者表现为把一句话分成两句,如《汉书・贾谊传》:“国已屈矣,盗贼直(只)须时耳,然而献计者曰:‘毋动。’为大耳。”
13、其中的“毋动为大耳”是一句话,意思是把“无为而治”当作根本政策,反对采取任何措施;把它截为两句,不仅行文不畅,而且不合贾谊的原意。
14、第二类是把本应属上读的字属下读或者相反:
15、例如《史记・屈原列传》:“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爵然泥而不滓者也。”这段话以“自疏”属上句,意思是屈原至死也不容许他自陈,是讲得通的。
16、但这样一来,下面的“濯淖污泥之中”却不能成句,“濯(浊)淖”和“污泥”同义,即使以“濯淖”活用如动词,下文也不可解。要使上下文贯通一气,应以“自疏”属下句,即:“……故死而不容。
17、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意思是屈原至死不见容于楚国君臣,于是自动远远离开那污浊的 *** 环境。“疏”释为“疏远”,其后省略了介词“于”。这样来断句,文意才显得通畅。
讲明拼音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讲解的拼音、讲明拼音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