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拼音(拼音)

牵着乌龟去散步 拼音 15 0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骆拼音的一些知识点,和拼音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骆怎么读 拼音
  2. 骆用于姓时读音是什么
  3. 骆,骆驼组词,拼音
  4. 骆组词拼音部首
  5. 骆拼音和组词
  6. 骆拼音怎么读
  7. 骆怎么读拼音

一、骆怎么读 拼音

骆拼音:拼音 luò部首马笔画数 9

(2)〔骆驼〕哺乳动物,身体高大,背上有肉峰,毛褐色。能驮负重物在沙漠中远行。亦称“橐驼”;简称“驼”。

骆宾王骆玉笙骆宾基严骆他骆拔卢骆大芒骆大荒骆富骆欧骆瓯骆疥骆驼白花骆白骆石骆驼野骆驼钓骆驼驳骆驼骆骆丞

“骆”,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luò,最早见于金文。六书中属形声字。“骆”字,《说文解字》解释为“马白色黑鬣尾也。从马各声。卢各切”。“骆”字基本含义为黑鬃的白马;引申含义为哺乳动物,身体高大,背上有肉峰,毛褐色。能驮负重物在沙漠中远行。亦称“橐驼”;简称“驼”,

二、骆用于姓时读音是什么

骆只有一个读音,当姓时也读luò。

骆姓是当今中国姓氏2016年排行152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汉族、彝族、白族、水族、土家族、布依族、仡佬族等有此姓。汉代有骆俊,陈留相;唐代有骆宾王,诗人;明代有骆文盛;清代有骆秉章。

骆氏的一支最早出自夏王朝时期,单有记载者出自春秋时期的古齐国,亦即骆姓发源于今山东境内,齐都营丘就是骆姓最早的繁衍之地。此后,伴随着时代的变迁,骆姓逐渐迁往江南。江南的骆姓,有言出自齐太公之后,有言出自越王勾践之后,而当时的越国,是传自四千年前曾经中兴夏室的少康。

临安(今属浙江)人,南朝陈将领。梁文帝任吴兴太守时,其为将帅,勇冠三军。文帝即位后,封为临安县侯,累迁散骑常侍,入直殿省。

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唐代文学家。高宗时官至侍御史。因故下狱,获释后出任临海丞。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他撰写檄文,武则天见后大加赞赏。徐失败后,他不知所终。其诗擅长长篇歌行,内容多写个人哀怨,整炼缜密,为初唐四杰之一,辑有《骆临海全集》。

字放声,生于公元800年,亡于894年,在世九十四载,葬于今重庆市南川区大观镇云雾村观音碑。唐初四杰之一骆宾王之孙。据《骆氏族谱》记载:骆世华,祖籍浙江金华府义乌县楂林乡人。

三、骆,骆驼组词,拼音

1、〈名〉形声。从马,各声。本义:尾和鬣毛黑色的白马

2、〔~驼〕哺乳动物,身体高大,背上有肉峰,毛褐色。能驮负重物在沙漠中远行。亦称“橐驼”;简称“驼”。

3、动物名。哺乳纲偶蹄目,脊椎动物。身形高大,背上有驼峰,依驼峰可分单峰和双峰两种。双重眼睑,可挡风沙。脚下有肉垫,适于沙漠行走。能反刍,有高度耐饥渴的能力。可供骑乘及载货,是沙漠中的主要负重动物,故也称为「沙漠之舟」。原产地在北非、 *** 、伊朗、中亚和西班牙等地。也称为「橐驼」。

四、骆组词拼音部首

骆组词:骆驼、骆谷、骆驿、欧骆、鬻骆、白骆、严骆、骆田、骆丞、驳骆、瓯骆、富骆、卢骆、骆国;骆拼音:luò;骆部首:马;骆的造句如下:

1、老王把一根稻草放在骆驼背上,不料,骆驼倒下了,再也没有起来,主人把老王告上了法庭,最后法院判老王赔主人一头骆驼,老王还真的照赔了。这样的事好像每天都在上演。

2、马在沙漠里碰见了骆驼,马嘲笑骆驼的背说:“嘿,一起!骆驼没有理马只是继续赶路。最后骆驼走出了沙漠,马却再也没有出来,看着马的尸体骆驼笑了。

3、骆驼在沙漠痛哭,鲸鱼不幸患了抑郁,不快乐的人类在陆地跳舞,长颈鹿说他想喝酒,夜深了,无数颗未见过的星星说要放弃我。

骆驼属颇能忍饥耐渴,每饮足一次水,可数日不喝水,仍能在炎热、干旱的沙漠地区活动。由于它们鼻内有很多极细而曲折的管道,平时管道被液体湿润着,当体内缺水时,管道立即停止分泌液体,并在管道表面结出1层硬皮,用它吸收呼出的水分而不致散失体外;在吸气时,硬皮内的水分又可被送回体内。

水分如此在体内反复循环被利用,故能耐渴。胃分3室(缺少瓣胃),可以反刍。性情温顺,常单独活动,食粗草及灌木。骆驼的体温晚间为34摄氏度,白天高达41摄氏度,只有在高于这个体温,骆驼才开始出汗。单峰驼主要见于苏丹、索马里、印度及附近国家、南非、纳米比亚和博茨瓦纳。双峰驼主要分布在亚洲及周边较为凉爽的地区。

五、骆拼音和组词

1、骆的拼音是:luò,声母是l,韵母是o,介母是u,声调是四声。

2、骆马、白骆、驾骆、骑骆、骆驿道路、骆驼、骆驼坐、骆峰、骆乳、骆肉骆驼、骆谷、骆越、富骆、骆马、严骆、骆驿、骆田、骆駞、驳骆、欧骆、卢骆、鬻骆、他骆拔、大荒骆、钓骆驼

3、黑鬃的白马。〔骆驼〕哺乳动物,身体高大,背上有肉峰,毛褐色。能驮负重物在沙漠中远行。亦称“橐驼”;简称“驼”。

4、姓氏来源之一:源于姜姓,出自齐国姜太公之后裔公子骆,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姓谱》、《元和姓纂》等的记载,在周武王姬发病逝之后后,继位的周成王姬诵在镇压了三监之乱以及东夷部族的反抗后,为了更好第控制和同化东夷部族,敕封姜太公于齐地,建齐国,公爵,立都于营丘(今山东淄博),授以征讨五侯九伯之特权。

5、姓氏。得姓始祖:姜太公、嬴大骆、姬骆、妫摇。名尚,字子牙,一说字望,又称吕尚、吕望,号太公望。商末周初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匡扶文王兴周,辅佐武王灭纣,是周朝之一开国功臣。成王时封于齐,建都营丘(今山东淄博东),授以征讨五侯九伯之特权。姜太公之后有公子骆,为别他族,子孙以其名为氏,称骆姓。因姜太公功高盖世,智慧超群,于是骆姓子孙便奉姜太公为骆姓得姓始祖。

六、骆拼音怎么读

黑鬃的白马。〔骆驼〕哺乳动物,身体高大,背上有肉峰,毛褐色。能驮负重物在沙漠中远行。亦称“橐驼”;简称“驼”。

部首:马;四角码:77164;仓颉:nmher

统一码:9A86;总笔画数:9;笔顺:551354251

骆驼、骆马、骆越、驼骆、骆驿、白骆、骆田、富骆、严骆、驳骆、卢骆、鬻骆、骆国、骆駞、瓯骆、骆驼刺、钓骆驼、石骆驼、白花骆、大芒骆、大荒骆、骆驼泉、骆驼杖、骆驼草、骆驼绒、野骆驼、他骆拔、

哺乳动物,反刍类,身体高大,头小颈长,背上有驼峰,蹄扁平,蹄底有肉质的垫,适于在沙漠中行走。有双重眼睑,不怕风沙。有高度耐饥渴的能力。嗅觉灵敏,能嗅出远处的水源,又能预感大风的到来。供骑乘或运货,是沙漠地区主要的力畜。

古种族名。居于今云南、贵州、广西之间。

初唐著名诗人富嘉谟与骆宾王的并称。

七、骆怎么读拼音

(2)〔骆驼〕哺乳动物,身体高大,背上有肉峰,毛褐色。能驮负重物在沙漠中远行。亦称“橐驼”;简称“驼”。

骆宾王骆玉笙骆宾基严骆他骆拔卢骆大芒骆大荒骆富骆欧骆瓯骆疥骆驼白花骆白骆石骆驼野骆驼钓骆驼驳骆驼骆骆丞

骆拼音(拼音)-第1张图片-

“骆”,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luò,最早见于金文。六书中属形声字。“骆”字,《说文解字》解释为“马白色黑鬣尾也。从马各声。卢各切”。“骆”字基本含义为黑鬃的白马;引申含义为哺乳动物,身体高大,背上有肉峰,毛褐色。能驮负重物在沙漠中远行。亦称“橐驼”;简称“驼”,

关于骆拼音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拼音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