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天仙子张先拼音版,天仙子注音版原文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张先)诗篇全文翻译
1、《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2、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3、 1嘉禾小倅(cui):嘉禾,宋时郡名,即秀州,今浙江嘉兴市。小倅:即小副官。这里指判官。张先此时是嘉禾任判官。
4、 2《水调》:曲调名,相传隋炀帝开凿汴河时自制此曲《水调歌》,唐代称《水调歌头》。
5、 3临晚镜:就镜自照而感伤衰老。
6、 4流景:如流水般消逝的光景。杜牧诗:"自伤晚临镜,谁与惜流年。
7、 5往事后期:以往的欢情,以后的期约。后期:瞻望未来。空记省(xǐng):白白留在记忆中。记:记忆,思念。省:醒悟,明白。
8、 6并禽:成对的鸟儿。这里指鸳鸯。暝:闭眼小憩。
9、 8花弄影:花在月光下摆弄它的身影。这是对花拟人化的描写。弄:摆弄。
10、饮著美酒听着《水调曲》,午间喝醉后已经醒来,可心中的愁苦却不曾排遣。送走了春天,春天什么时候能再回来?晚上对镜自照,惋惜青春年少、似水流年,往日相约,白白记得很清楚,后来却如同云烟。
11、沙滩上双宿的鸳鸯鸟已栖息,风吹走了流云,月光下花儿孤影自怜。一层层的帘幕密密的遮住了灯光,风儿在依旧吹,人声却渐渐地安静下来。明天的小路上一定是落满了花瓣。
12、上片起首三句写作者本想借听歌饮酒来解愁。但他家里品著酒听了几句曲子之后,不仅没有遣愁,反而心里更烦了。于是吃了几杯闷酒之后便昏昏睡去。一觉醒来,日已过午,醉意虽消,愁却未曾稍减。冯延巳《鹊踏枝》:「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同样是写「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的闲愁。只不过冯是酒阑人散,舞休歌罢之后写第二天的萧索情怀,而张先则一想到笙歌散尽之后可能愁绪更多,所以根本连宴会也不去参加了。
13、这就逼出下一句「送春春去几时回」的慨叹来。应当指出的是,此句中的前后两个「春」字,有不尽相同的涵义。上一个「春」指季节,指大好春光;而下面的「春去」,不仅指年华的易逝,还蕴涵着对青春时期风流韵事的追忆和惋惜。这就与下文「往事后期空记省」一句紧密联系起来。
14、四、五两句反用杜牧诗句:「自悲临晓镜,谁与惜流年?」,以「晚」易「晓」,主要于写实。小杜是写女子晨起梳妆,感叹年华易逝,用「晓」字;而此词作者则于午醉之后,又倦卧半晌,此时已近黄昏,总躺那儿仍不能消愁解忧,便起来「临晚镜」了。这个「晚」既是天晚之晚,当然也隐指晚年之晚,此处仅用一个「晚」字,就把「晚年」的一层意思通过「伤流景」三字给补充出来了。
15、上片歇拍中的「后期」一本作「悠悠」。从词意看,「悠悠」空灵而「后期」质实,前者自有其传神入化之处。但「后期」二字虽嫌朴拙,却与上文「愁」、「伤」等词绾合得更紧密些。「后期」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往事已成过往,故著一「空」字。另一层意思则是指失去了机会或错过了机缘。甜蜜的往事多年以后会引起人无限怅惘之情,而哀怨的往事则使人一想起来就加重思想负担。这件「往事」,由于自己错过机缘,把一个预先定妥的期约给耽误了。这使自己追悔莫及,而且随着时光的流逝,往事的印象并未因之淡忘,只能向自己的「记省」中去寻求。但寻求到了,却并不能得到安慰,反而更增添了烦恼。于是他连把酒听歌也不能消愁,即使府中有盛大的宴会也不想去参加了。这样的结尾把一腔自怨自艾、自甘孤寂的心情写得格外惆怅动人,表面上却又含而不露。词之上片所写,是作者的思想活动,是静态,颇具平淡之趣。
16、下片从动态方面写词人即景生情,极富空灵之美。
17、作者未去参加府会,便暮色将临时到小园中闲步,藉以排遣从午前一直滞留心头的愁闷。天很快就暗下来了,水禽并眠池边沙岸上,夜幕逐渐笼罩了大地。这个晚上原应有月的,不料云满夜空,并无月色,既然天已昏黑那就回去吧。恰这时,起风了,刹那间云开月出,而花被风所吹动,也竟自月光临照下婆娑弄影。这就给作者孤寂的情怀注入了暂时的欣慰。此句成了传诵千古的名句,王国维其《人间词话》中评曰:「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这句权威性的评语主要是论其遣词造句之功力,其实这句妙处不仅于修词炼句的功夫,主要还于词人把经过整天的忧伤苦闷之后,居然一天将尽时品尝到即将流逝的盎然春意这一曲折复杂的心情,通过生动妩媚的形象给曲曲传达出来,让读者从而也分享到一点欣悦和无限美感。正如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评云:「心与景会,落笔即是,着意即非,故当脍炙。」又杨慎《词品》云:「景物如画,画亦不能至此,绝倒绝倒!」
18、结尾数句,作者先写「重重帘幕密遮灯」而后写「风不定」,并非迁就词谱的规定,这只是说明作者体验事物十分细致,外面有风而帘幕不施,灯自然会被吹灭,所以作者进了屋子就赶快拉上帘幕,严密地遮住灯焰。但风更大了,纵使帘幕密遮而灯焰仍摇摆,这个「不定」是包括灯焰「不定」的情景内的。「人初静」一句,是说由于夜深人静,愈显得春夜的风势迅猛;联系到题目的「不赴府会」,作者这里的「人静」很可能是指府中的歌舞场面这时也该散了罢;再结合末句,又见出作者惜春、忆往、怀人的一片深情。好景无常,刚才还月下弄影的姹紫嫣红,经过这场无情的春风,恐怕要片片飞落园中的小路上了。结句内涵颇丰,既有伤春之逝的惆怅,自嗟迟暮的愁绪,又有赏春自得的窃喜。
19、此词闻名于世的主要原因还是善于炼字。作者词中正是通过「花弄影」开拓了美的境界,使全词为之生辉。
二、天仙子走马探花花未发拼音版
1、天仙子走马探花花未发拼音版如下:
2、《天仙子·走马探花花发未》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约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十月。上片写寻花,以喻张先千方百计物色美妾。下片写面对花,说明张先买妾如愿以偿,而其妾则很可悲。
3、天仙子:词牌名。唐教坊舞曲。化工:天工。指大自然的创造。这里指及时开放的鲜花。谷雨: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清明之后。时当阴历三月,是牡丹花开的节候。
4、白发卢郎:唐校书郎卢某妻崔氏《述怀》诗:"不怨卢郎年纪大,不怨卢郎官职卑。自恨妾身生较晚,不及卢郎年少时。"《全唐诗》题下注:"校书娶崔时年已暮,崔微有慑色,赋诗述怀。"剪刀收玉蕊:以剪刀剪枝喻张先老年娶妾。断肠红:断肠花。
5、此处借喻张先所娶之妾。明日酒醒应满地:可能从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词末句"明日落红应满径"变化而来。满地,指落花遍地。
6、张先是北宋词坛名家,亦富诗才。晚年与通判杭州的苏轼有交往。
7、苏轼得知张先到了晚年买妾一事,苏轼作本词则用卢郎故事讽刺张先晚年买妾。苏轼《诗集》卷十一有诗《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一首,用张子野的故事讽刺张先晚年买妾,诗编在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十月,本词应当与诗作于同时。
三、张先的天仙子拼音版
张先的天仙子拼音版:水shuǐ调diào数shù声shēng持chí酒jiǔ听tīng,午wǔ醉zuì醒xǐng来lái愁chóu未wèi醒xǐng。送sòng春chūn春chūn去qù几jǐ时shí回huí?临lín晚wǎn镜jìng,伤shāng流liú景jǐng,往wǎng事shì后hòu期qī空kōng记jì省xǐng。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这是北宋词中的名篇之一,也是张先享誉之作。而其所以得名,则由于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之句。据陈师道《后山诗话》及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所引各家评论,都说到张先所创作的词中以三句带有“影”字的佳句为世所称,人们喻之为“张三影”。
张先生于990年,逝于1078年,字子野,乌程人,今浙江湖州吴兴,是北宋时期著名词人,人称“张安陆”。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张先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
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他以登山临水、创作诗词自娱。词与柳永齐名,擅长小令,亦作慢词。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郁。
四、张先的《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翻译
1、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
2、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3、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
4、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5、手执酒杯听人唱《水调歌》,想借听曲喝酒来排解忧愁,一觉醒来天已过午,醉意虽消,但愁意未减。年轻时的美好时光已经逝去,几时还能再回来?值此人生暮年,感叹年华易逝,以前的美好时光只能存在于回忆之中了。
6、夜晚水禽并眠在池边沙岸上,明月冲破云层的阻碍,晚风吹起花枝,影子在月光映照下婆娑摇曳。拉上一层层的帘幕遮住了摇摆的灯焰,风更大了,人们也都已睡去,经过这场晚风,明天园中小路上应该满是片片落花吧。
文章分享结束,天仙子张先拼音版和天仙子注音版原文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