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
编辑 | 珠珠
黄酒按含糖量,分甜、半甜、半干、干型四种,高端产品,大多集中在半干和半甜里,口感和香气更好的也大多在这两种甜度的酒里。干黄,是总糖≤15.0g/L的黄酒,一般来说,口感相对寡淡,香气比较单薄,可能还有点酸涩。
写过一篇黄酒的文章,后来跟好几个酒友陆续地聊黄酒,身边还有朋友说天冷搞羊肉锅,煮黄酒大口大口喝。
于是心血来潮,想专门试试干黄,因为以前基本上注意力都在半甜和半干型,而且各大酒厂生产干黄很少,可选择的并不多。
古越龙山元红五年陈,浙江绍兴市古越龙山公司,原料是糯米、小麦、鉴湖水,酒精度10°,添加焦糖色。
元红酒体淡琥珀色,闻着偏清淡,比较正常的干型黄酒气息,没毛病也没什么特点。品饮,和颜色风格一致,非常清淡,微酸涩,粮食气息生硬,口感说不上多好,普普通通。
六回头15年陈酿,浙江省绍兴市白塔酿酒公司,原料是糯米、小麦、鉴湖水, 酒精度13°,添加焦糖色。
六回头酒体琥珀色偏深点,闻着有醇厚感,淡淡花蜜气息。品饮,口感上有一定的厚度,口腔里气息很饱满,酸甜度恰到好处,喝完以后口腔里还有一定黏稠感,回味还算长的。
丽春,浙江省绍兴市塔牌绍兴酒公司,原料是糯米、小麦、枸杞子、龙眼肉、鉴湖水,酒精度14°,添加焦糖色。
丽春酒体琥珀色,颜色比六回头淡,闻着非常清爽,带有水果清香和蜜糖熟香。品饮,酒体很柔和,枸杞和龙眼增加了额外的芳香度和层次感,没什么杂味,回味的时候挺甘甜的。
绍酒金十年,浙江绍兴圣塔公司,原料是糯米、小麦、鉴湖水,酒精度13°,添加焦糖色。
金十年酒体琥珀色,颜色介于六回头和丽春之间,闻着还是有一定厚度的。品饮,入口立刻有醇和感,酸甜度恰到好处,香气也到位,但诡异的是,这种感觉迅速变得跟古越龙山元红一样淡,元红的淡是发微酸,金十年的淡是趋向于无味,有点奇葩。
佛顶山金版合源,浙江舟山市合源酒业,原料是糯米、小麦、水,酒精度11°,添加焦糖色。
金合源酒体颜色琥珀色偏深,闻着微酸,粮食气息重,有点糟味,气息有点发闷。品饮,酸甜协调还可以,口感也算醇和,但是有一丁点甘苦底,回味很短,基本上喝了就过了。
济公家红石粱,浙江省台州市浙江红石梁集团济公家酒坊,原料是糯米、小麦、水、果葡糖浆、黑糖浆,酒精度12°,添加焦糖色。
红石粮酒体淡琥珀色,和元红差不多,闻着微微酸涩,甜腻气息明显,杂味大,嗅觉上不是很愉悦。入口有酸涩感,有种喝止咳糖浆的感觉,懒得拍图了。
即墨老酒五年陈酿,产自山东即墨黄酒厂,原料是黍米、小麦、水,酒精度13°,无焦糖色。
即墨老酒酒体颜色跟酱油似的(据说因为使用炒熟小米 *** 导致深色),闻着一股很浓的焦糊味和跌打药酒味。品饮,口感和闻着的气息是相匹配的,说句不太合适的比喻,我感觉不是在喝黄酒,是在喝煮糊了的药酒。不过喝过以后,淡淡甘甜和烟火味在口腔里,倒也可以接受。
和风物语,福建龙岩市沉缸酒业,原料是糯米、山泉水、红曲、传承曲,酒精度12.5°,无焦糖色。
和风物语酒体颜色琥珀色偏深,闻着说实话不像个黄酒,有着浓郁的熟透了的水果气息(近似于熟透的菠萝蜜),居然还闻出一股浓浓的咸鲜来。品饮,甜润的感觉很明晰,酒体在口腔有一定黏稠感,基本上没什么酸涩,那个浓郁的熟甜咸鲜混搭起来的口感很有趣,回味的时候又转向清甜。
花糯5年手工黄酒,福建龙岩市沉缸酒业,原料是糯米、山泉水、红曲、特制曲,酒精度12°,无焦糖色。
花糯酒体颜色琥珀色偏深,跟和风物语一个酒厂,但是花糯闻着就正常多了,正常黄酒的微酸甜气息,但干净不发闷,更清透甜润一些。品饮,口感偏清淡,但这种清淡是我喜欢的,不像元红喝了有酸涩感,它是甜润的那种清淡,回味比较短,但胜在干净无杂味。
结束语。
试了九款干黄,总的来说,比较好的是六回头、丽春、和风物语三款,只不过和风物语这个酒得看人来,风味着实有点有趣。
以上。
夏天喝白酒太烈,喝啤酒太撑,试试黄酒吧,醇厚香甜,冷热皆可饮很多朋友在家吃饭喜欢小酌几杯,或浅饮独酌,或夫妻二人对饮,或浅尝辄止,或畅快微醺,都是人生一大乐事。然而夏天来了,喝白酒太烈,喝啤酒太撑,喝红酒呢---红酒并非人人会品,而且能入口的红酒着实不便宜。何不试试黄酒呢?比白酒柔和,比啤酒滋养,比红酒醇香,可烫煮可冰镇,醇厚香甜,最是适合浅酌慢饮,至微醺而不上头。
黄酒是我国最古老的酿造酒种,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种之一,唯中国有之,至今大概已有4000多年的酿造历史,因最初酒液呈黄色或琥珀色,故称之为“黄酒”。 黄酒主要是以糯米等谷物为原料酿成的低度原汁酒,含有丰富的糖分、有机酸、氨基酸、甘油、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气味芳香,醇厚鲜美,并有祛寒活血,补血养颜等功效,所以也非常适合女士饮用。如果您喜欢微醺的感觉,或者习惯每天小酌几杯以怡情,又或者比较注重养生,黄酒是个非常好的选择。
黄酒最传统的饮法,是将黄酒烫温或隔火加热后饮用,三国时期曹操煮酒论英雄,他煮的正是黄酒。黄酒没有经过蒸馏,度数较低,且不宜长期保藏。因此古代人们就习惯将酒温热以后再饮,即为“煮酒”或“温酒”。煮酒既能去除酒液中残留的部分有害物质,又能使其气味更芬芳,口感更醇厚。不过现在正值夏季,也可以将黄酒放入冰箱冷藏后饮用,冰爽鲜美,如饮琼浆。
煮黄酒没有固定的配方,比较用的比如枸杞,姜丝,红枣,桂花等都可以,也可以放些具有芳香气味的果子,三国中曹操煮酒论英雄,用的就是青梅。北方没有青梅,但想来青梅煮酒,一定是充满了梅子的清香吧。不论用什么来煮黄酒,把握一点即可,那就是不要高温久煮,否则酒精过度挥发,酒味就比较寡淡了。
黄酒的煮法
【材料】
黄酒,姜,红枣,冰糖
【做法】
1、红枣清洗一下,提前用清水浸泡30分钟,切成丝。姜去皮切成细丝。
2、取一个大小合适的碗,将黄酒倒入碗里,放入姜丝和红枣,根据个人口味喜好加几颗冰糖。
3、锅里加适量水,将碗放入水里能没过碗的2/3更好,烧开后将盛有黄酒的碗放入,盖上锅盖煮三分钟左右,此时黄酒大概七八十度的样子,关火。
将碗取出,略微晾凉即可饮用。温热着饮,酒味浓郁、醇厚、柔和;也可以放入冰箱冷藏后饮用,入口冰爽香甜,真真如饮琼浆。
黄酒有多种类型,按口味分有甜型、半甜型、半干型和干型,越往前含糖量越高,味道越香甜,可以根据自己口味喜好来选择。不喜欢酒精度太高的的朋友或者女士们可以选择半甜型的,适当加点冰糖煮一下再喝,醇厚香甜,少饮可怡情,畅饮可微醺,喝完很舒畅不会上头。
我平时喝的是古越龙山的这款三年清醇,清醇香甜,口感非常不错。才10块钱左右一瓶,这个价格真的是相当实惠了,链接分享给大家,喜欢的朋友可以看看。
用绍兴的黄酒做底,加入了葱姜的葱姜料酒,甘香醇厚,去腥...葱姜料酒,9.99一桶五斤。
家人们9.99,一大桶5斤还包邮的葱姜料酒,上次没有抢到的赶紧去拼手速吧!工厂直发的货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料酒是平时厨房都要用的调料品,吃起来更放心,不管是炖火锅还是炒菜,是绍兴的黄酒做底。去解腻、增味、提鲜,平时腌鱼腌肉都会用的,加葱姜料酒小火煮半小时。
真正的加入了葱姜的葱姜料酒。平时不管是炖肉、炖猪蹄还是清蒸红烧小黄鱼,先煮后切的 *** ,很多人把猪肉买回来直接就吃。那都是需要它的,而且不用放葱姜了。那怎么行呢?今天教你一个不一样的做法,去腥、提鲜、增香、添味,口感是甘香醇厚。
左下角的小黄车,趁着还没涨价赶紧往家里搞两桶吧!
炖大骨头汤,牢记3放3不放的诀窍,汤色奶白像牛奶,味美甘甜好喝大家好,我是大厨阿斗。一个从厨25年的国家一级厨师,高级中式烹饪 *** 。关注我,分享健康美食烹饪技巧和食材小知识,呵护家人健康。希望得到各位的支持,祝您阖家安康。
天冷的时候,要多喝汤,尤其是大骨头汤,搭配一点冬季里微甜的萝卜,那鲜美的味道让人陶醉。
为什么很多人总感觉饭店的骨头汤更白,更好喝,更醇厚呢?自然是有秘诀了。有人甚至怀疑加了牛奶,这肯定不是,加了牛奶就有一股牛奶味。
其实炖大骨头汤,千万不要直接下锅炖。请您牢记,三放三不放的诀窍,保证您炖出来的骨,汤色奶白似牛奶,味美醇厚超好喝,大骨头上的肉,肉质软烂,白萝卜回味甘甜。
首先,我们准备一根猪大骨,我们这里卖12元1斤,一根花了26元,猪大骨已经提前让店家剁好了。一根猪大骨,比甘蔗还粗两倍,这么粗,家里是很难剁的。
接下来,我们把猪大骨放入一个大盆中,再加入一勺面粉,然后用手抓捏均匀,尽量让每一块猪大骨都包裹上面粉。面粉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掉排骨表面的杂质和血污。
等抓匀后,我们倒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把猪大骨。抓洗干净,中途再换几次清水,清洗猪大骨就非常的干净了。
猪大骨尽量不要泡水,尤其是已经剁好的猪大骨,久泡会损失营养。
准备一口大锅,加入多一点的清水,大骨头冷水下锅,开始焯水,加入几个姜片,一个葱结,最后加入一勺黄酒,接下来开小火慢慢的煮沸。
不管您炖什么肉类,都要冷水下锅,在升温的过程中,大骨头会慢慢地逼出内部的血水,从而形成浮沫。我们用勺子撇去浮沫。如果您有这种漏勺的话,去浮沫的效果会更佳,这种漏勺是很便宜的。家里有用来过滤面粉和过滤豆浆的那种漏勺,都可以使用。
水开后,再煮2分钟,我们就可以把猪大骨捞出来了,切记不要久煮,以免营养的流失。
捞出的猪大骨,我们一定要用温水彻底的清洗干净。切记一定不要使用冷水,否则会因为温度的剧烈变化大,骨上的肉会急剧收缩,从而口感发柴。
清洗干净的猪大骨,我们要沥干表面的水分,如果您赶时间,可以用干净的毛巾或者厨房用纸擦干骨头表面的水分,这样等会炒制的时候才不易粘锅。
另起一锅,把锅烧热后加入适量的植物油,等油热后将大鼓小心地放进来,不要一股脑往里面倒,以免热油飞溅。猪骨下锅之后先不要动,让它略微坚硬。煎个一分钟就差不多定型了,我们把猪大骨翻个面,再煎另外一边。
等到大骨的肉完全定型后,我们下入全部的姜片,开大火开始煸炒,要把生姜炒干、炒香。生姜的香味与大骨头的肉相融合。
炒到我们能够闻到香味浓郁时就可以加水了。我们朝炒锅中加入足量的开水,切记不能加冷水,还是那个原因,以免热胀冷缩,从而肉质发柴。这次加的水,我们刚好没过大骨头,就可以了。
炖大骨头汤,加水要分两次加。我们先加一半,然后把汤煮白。就这样保持大火,不加盖,继续煮15分钟,这样有助于腥味的挥发。
在这个过程中,大骨头会析出骨髓中的油脂,这些油脂在剧烈的沸腾中被转成小粒,然后被油腻蛋白质包裹,从而形成悬浮液。因为散射的原因,肉眼看上去就是汤变白了,厨师的行话就是旺火煮浓汤,小火煮清汤,这就是骨头汤变白的奥秘。
我们这个大骨头汤,有三不加。
之一、是不能加料酒,料酒是由黄酒、水、香辛料、焦糖色、谷氨酸钠组成,加了味道会很怪。喝汤,还是要讲究原滋原味。
第二、是不能加八角、桂皮、丁香、草果这一类的香辛料,会掩盖住肉的香味,汤色也会发黑。
第三、不能加的就是猪油了,大骨头汤的脂肪含量已经很高了。特别是冬天经常要喝汤,一定要控制脂肪的摄入量,油脂太多,不健康。
等汤色奶白后,我们再加入多一点的开水,这一次的开水一定要加够,要完全没过骨头,还要高出几厘米。因为下一步,我们需要长时间炖煮,会损失掉一些水分。
因为我这口锅是食品级不锈钢的,同时还是物理不沾锅,不是铁锅,不会影响汤色,也不易糊底,所以这一次我就不换锅了。
如果您用的是铁锅的话,就换成砂锅吧。水开后,我们调成最小火,然后我盖上盖子焖煮一个半小时。大骨头用油煎过之后,香味容易释放出来,不煎直接下锅的话,时间要相对长一点。
等待的时间,我们准备一根白萝卜,先切去头部和尾部这2个辛辣味最重的部位。白萝卜的辛辣味主要来源芥子油,除了头尾之外,皮里面的芥子油含量也很高。下一步,我们就用刀刮去辛辣味较重的萝卜皮。这些萝卜皮千万别丢了,用来做泡萝卜,那是相当的美味。
接下来,我们把萝卜一分为四,再改刀切成滚刀块。冬天的萝卜赛人参味道非常的清甜,我们去皮后根本不用焯水就可以直接使用了,只有其他季节的萝卜需要焯水以便去除辛辣味。
大骨头汤和白萝卜最为搭配,还有山药,莲藕等,都能突出肉香,又能吸收油脂,让两种食材相得益彰,取长补短。
经过漫长的等待。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到,我们打开盖子,然后倒入全部的白萝卜,再次盖上盖子继续焖煮30分钟。
30分钟后,我们再次打开盖子,一股香气扑面而来。哇,真的是好香,一点腥味都没有。这时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盐,就有足够的鲜美了。不管您炖什么汤,盐一定要最后放,如果放得太早,肉的鲜味也就是放不出来,汤色不醇厚,颜色还发黑。
最后我们加入一些枸杞子,再加一点性感迷人的小葱花,我们再煮1分钟就立刻关火。如果您用砂锅炖煮的话,加完之后就可以关火,砂锅的余温还能持续沸腾几分钟呢。
枸杞不耐高温,要想保留它所含有的营养(例如大量的维生素、甜菜碱、枸杞多糖等),一定不能久煮。不知道您发下没有,枸杞煮久了,是酸的,没有了清甜的味道。
一锅香气逼人的滋补大骨汤就完成了,看上去是不是非常漂亮呢?
汤色就和牛奶一样白,喝上一口,味道简直棒极了。大骨头肉质软烂,一点都不柴,还带着肉筋,吃起来真是过瘾。萝卜也是吸饱了油脂,变得软烂清甜,特别好吃。
喝之前,在自己碗中加入一点白胡椒粉,再加入大骨汤,激发出胡椒粉的香味,那味道简直不摆了。
天冷的时候,您和家人分享这样一锅热乎乎的萝卜大骨汤,暖心又暖胃,幸福满满。最后多说一句,冬季喝汤要换着喝,别总喝大骨头汤哦!
如果您也喜欢我的文章,请您关注、点赞、收藏,转发给更多的人。如果您想看详细的教学视频,可以点击这里观看!
秋风起,老酒香,三分钟了解老黄酒的 *** 过程
“秋风起,蟹脚痒,菊黄膏肥老酒香。”
自古时兴“把酒持蟹”风雅,蟹肉性寒,黄酒性温,黄酒配鲜蟹是老饕们的心头首选。
就着两三碟小菜,琥珀色的酒液下肚,“灶头温酒”的余热散开,顿感四体通泰。
一瓶上品黄酒,酒尽壶空,可留香数年。
黄酒是餐桌上的寻常百姓味,迁客骚人心里念念不忘的杯中物,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
南有绍兴花雕,北有即墨老酒,至今酒香绵延。源兴泰老酒,便是北系中不可绕过的一支。
山东即墨水土富饶、物产丰富,公元前便有黄酒酿造记载。
古法黄酒富含糖分、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有“液体蛋糕”之称。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详述了69种黄酒泡制药材的秘方。黄酒的保健、药用价值,其他酒无法比拟。
即墨黄酒,也叫“醪酒”,舒筋活血,抗衰益寿,自古便是王侯争相求取的佳酿。
春秋齐景公朝拜崂山仙境,谓之“仙酒”;战国时齐将田单巧摆“火牛阵”大破燕军,谓之“牛酒”;秦始皇东赴崂山索取长生不老药,谓之“寿酒”......
即墨黄酒中尤以“老干榨”最为珍贵,亦称“封缸酒”,越陈越香。
为同其他地区黄酒区分,便将即墨年份黄酒改称“即墨老酒”。
古法传承总伴随着起起落落。如今山东即墨源兴泰老酒传承人赵德聪说,源兴泰老酒酿造古法,差点在沉默中消亡。
当时为了请教古法,登门请教了至少十几次。
赵德聪是山东即墨人,2000年便开始酿造、挖掘和研发源兴泰老酒。
“当时做的酒,无论从颜色,还是口感上,总觉得差一点火候。”
为追寻心中一口醇正的源兴泰老酒,赵德聪遍 *** 间酿酒高手。
功夫不负有心人,赵德聪经过两年多的寻访,终于在即墨郊区的一个老酒酿造小作坊里,找到了“源兴泰老字号”创始人迟佑之的后人。
“老天保佑,让我找到了王禹亭老师。当时他六十多岁还在做酒,在镇上经营着一个很小的老酒坊,卖散装源兴泰老酒。我一尝,老酒就应该是那个味道......”
老酒散发着北方大黍米特有的焦香味,也揭开了源兴泰尘封的历史......
民国二十一年(即1932年),即墨当地有黄酒作坊500多家,老酒酿造古法传承到迟佑之已100多代。
同年,迟佑之创办了“源兴泰老酒商号”。
迟佑之谨遵祖训,为人厚道。酿造的老酒更是晶莹透亮,焦香浓郁,不久便声名鹊起,成为即墨城有名的老酒酿造作坊之一。
这个时期的源兴泰老酒,就已经销往世界各地了。
可惜的是,源兴泰老酒后来历经民国战乱、和平解放,在即墨城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当时向王禹亭老师请教古法,前后拜访了十几次,做了一年多思想工作,终于答应来我们厂里做技术指导了。”赵德聪对家乡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动了老先生。
“王老师来厂里后,酿酒流程里里外外全方位改造,引进搅拌车、深挖发酵池......有一点达不到要求,无论多少吨酒,不能出厂。”赵德聪说王老师是出了名的“倔老头”,无论量产的成本有多大,一切按照古法标准。
古法被提炼为”四字六法”,代代相传,是每位酿酒人的智慧结晶:黍米必齐——米,酒之本也。
南方用糯米酿酒,北方用大黍米,这是即墨黄酒与其他黄酒的根本区别。
东北一年一季的优质大黍米,颗粒饱满,色泽圆润,出酒率高,口感馥郁醇厚。
曲蘖必时——老酒曲种为糖化环节发酵剂,必须在三伏天用优质小麦在透风采光、温度适宜的室内踏成并陈放一年,形成陈年麦曲,即中医所用“神曲”。
水泉必香——好水为酒中之血。即墨当地崂山麦饭石矿泉水,源于深岩,富含矿物质,能充分激发黍米发酵潜能。
陶器必良——老酒酿造选用质地优良、无渗漏的手工陶器。
湛炽必洁——老酒酿造全程器具必须严格杀菌消毒,防止杂菌污染,前功尽弃。
火齐必得——把控火候是老酒酿造的关键,调节升降温、散热均匀,出酒方可恰到好处。
达到以上六法,才算满足老酒酿造对基本原料和设备要求,接下来须严格把控道道工序。
用崂山麦饭石矿泉水充分泡发大黍米后,便是“煪糜”环节:优质果木为燃料,熬制煮透黍米。
“熬制黍米时,稍有焦黄到焦糊间仅10秒,要在火候变化瞬间迅速出锅。就像炸馒头,多1秒焦了,少1秒不香。”赵德聪说要熬出“大黍米天然焦糖色“,全靠手感。
厂里熬制环节的一把手,都是工龄三十四年的老师傅。黍米黏性大,人工搅拌非常耗力。每个师傅手里都握着古法传承的责任。
即墨的老酒酿造遵循“三伏天备酒母,三九天酿黄酒”的古训。用后劲十足的酒母,在冬至最冷这天发酵煮熟的大黍米。温度必须调控在10℃左右,温度不满发不起来,过高黄酒变酸涩。
“我们沿用古法,在地下两米挖建天然发酵池,不同时间进入发酵池的酒,分别管理。调酒师24小时监测,控温防潮,整个过程遮光。”赵德聪说到四十天左右黄酒发酵完成,走近发酵池,能远远闻到一股黍米特有的焦香味。
发酵沉淀后的黄酒,会从地下转移到厂房“酒海”沉淀杂质。从阳历11月中旬到次年3月份,适合黄酒酿造的时间仅四、五个月。
“黄酒至少要陈半年才能出厂,由涩变滑,由麻变香,老酒是越陈越香。”赵德聪说厂区里五年以上的就是年份酒,10年以上的酒能算得上“珍藏古董”了。
| 赵德聪(东家ID:源兴泰老黄酒),创始人
作者:王子
手把手教你自酿不苦不涩不酸的清爽型桂花甜黄酒曾经我也是新手,苦于找不到师傅,就靠着 *** 上别人的帖子自己摸索着酿酒。今天我也来做一回老师,手把手地教一下后面来的新手自酿桂花甜黄酒。
传统的黄酒,以甜、酸、苦、辣、鲜、涩六味谐调被视为上好的美酒,但是很多人尤其是我自己不喜欢这种苦、辣、涩味。这种味道的由来,是因为它发酵时使用了含有辣蓼草的黄酒曲。那么,若不用这种酒曲,能酿出好喝且营养成分不减还很容易被人体吸收的黄酒吗?
答案是肯定的。酿酒的原理就是利用根霉把粮食中的淀粉变成糖,再由酵母把糖变成酒的过程。甜酒曲中主要成分为根霉,而黄酒曲中的成分既有根霉也有酵母。所以想要酿黄酒就需要根霉和酵母同时具备。
参考一些前辈的研究成果和许多自酿者的经验总结,结合我多次的试酿实验证明,使用甜酒曲加上果酒酵母,一样可以酿出好喝且没有苦辣涩味的黄酒。如果再加上各种可食用香气浓郁的鲜花,就是各种鲜花酒了。果酒酵母能压制鲜花中的青草味,但是如果直接用黄酒曲来酿制鲜花酒,发酵出来的酒青草味特别明显。我以前不信邪的利用黄酒曲酿过失败的槐花酒就是一个例子。
糯米酒是酒中极品,营养丰富能补虚。黄酒也如是。黄酒对各类人群,均适用。黄酒直接喝,能通经络、行血脉、养皮肤、散湿气、扶肝活血、补血养颜、护肤抗寒等。也可用来浸泡滋补药酒。适量饮用黄酒,有益于身体健康。饮用黄酒一定要适量,不要豪饮,更别斗酒,黄酒喝醉了可是比白酒喝醉更让人难受的事情。
桂花甜黄酒的酿制还是分两个大的步骤,之一步是加甜酒曲做糖浆,第二步加酵母发酵。今天就手把手的教大家。
原料辅料:圆糯米5斤、安琪甜味型甜酒曲1包(糖化用,安琪这个酒曲做出来的甜酒只有甜味没有香味,跟喝糖水一样,我也只买了十几包。后来我换成大竹甜酒曲做出来又香又甜,甜中带酸才是我的更爱。)、安琪果酒酵母1克(酒化时用。其他牌子的果酒酵母也可以,我用过帝伯仕的果酒酵母就不错。)、农夫山泉矿泉水1桶、开水适量。桂花1斤(桂花的处理:1斤新鲜桂花风干一夜,加1两白糖腌制,如果桂花需要放的时间长,可以多加点糖腌制,1斤桂花加2两或3两糖都可以)。
使用到的工具:家用蒸锅一个,电风扇一个,不锈钢盆1个或者5升的电饭锅陶瓷内胆1个(糖化用),大玻璃罐1个(发酵用),饭碗1个(化酒曲用),陶瓷大汤匙1个,竹木筷子1双,30cm保鲜膜一卷,橡皮筋1根或者扎躺椅的那种弹力绳也可以,100℃红头温度计1个,纱布1块(或200目的食品级尼龙网,尼龙袋也可。过滤用的。),几个空酒瓶或者陶坛(出酒装瓶用)【材质要求:糖化和发酵过程不用铝制品、铁制品。塑料制品也不可用来发酵,酒精会溶解出其中的塑化剂危害健康。只用不锈钢、陶瓷、玻璃等材质的。】不锈钢漏斗1个、食品级硅橡胶虹吸管1个。
冬季保温工具:带有温控的电热毯一床,或者大棉被一床。其他季节室温即可,不用保温。
简单消毒:玻璃材质的工具用80度热水擦洗一下,再用高度酒喷一喷,然后倒扣晾干水分。虹吸管可以吸一下80度热水,或者直接用50多度的高度酒过一遍,消毒。不锈钢漏斗和酒提用洗洁精清洗干净,开水烫煮过再控干水分。其他的工具如盆子、饭碗、汤勺、筷子都放在锅里烫煮一下,消毒。
消毒很关键!很多失败都是因为消毒不过关,总之,切记,一定要干净,不能沾油和盐。
整个过程分为六个操作步骤:糖化→酒化→过滤→澄清→煎酒→装瓶陈放。
依序操作:
之一步:糖化,是根霉菌把米中的淀粉转化为糖的过程,此即 *** 甜酒酿(也称醪糟láo zāo,旧称“醴”)。会做甜酒酿的可以忽略这一步的内容。
用果酒酵母来酿制黄酒,比酿果酒多了一个步骤,就是糖化步骤,其他做法与酿果酒基本相同。
(1)泡米。一般选用圆糯米,圆糯米支链淀粉多比长糯米更适合酿酒,要求无霉变、无异色、无异味。
先把糯米洗净(要求洗后的米水清澈,不混浊),用80℃左右的热水烫一下,搅拌均匀,水没过米面约2指,这时米温约五六十度左右。 把米盆放在温暖的地方,浸泡大约6~10个小时左右,用手指碾一下米粒,若碾成米粉且无硬芯,说明米已泡透,可以转入下一步骤,进行蒸米了。否则,更换热水,继续泡米。
注:米烫过之后,酒酿中的香味比冷水泡的更浓一些,但是我也不知道原因。
(2)蒸饭:蒸锅中放入适量水,烧开。把纱布平铺在底层的蒸屉上,把沥水后的米平铺在蒸层上,中间划个十字或者用筷子插一些气孔,便于蒸汽上汽均匀。第二层蒸屉同样如此。注意米层不要太厚,以免夹生。盖上锅盖密闭,烧到冒汽,大火蒸15分钟左右。注意不要把锅底水烧干了。若蒸出的米有硬芯,可在米上均匀洒上开水,再蒸一段时间。
米多可以直接用蒸馏锅蒸了。用蒸馏锅蒸的话,需要蒸上汽之后十分钟打开盖子,淋一次开水(10斤米用1斤开水细细的淋均匀了)。再次盖上盖子开始冒大汽,继续蒸五分钟,再焖五分钟就完成了。
要求蒸熟的米饭熟而不烂,捏着顶手,有弹性。
我的两个蒸馏器
(3)摊凉拌曲:
把蒸熟的米饭放到不锈钢盆中,打散、摊凉到30℃左右(可以在打散米饭之后开电风扇吹一会儿,速度会快一点),下曲温度不要超过35℃,温度太高酒酸,手摸不温不凉(用温度计测量一下更准确)。
把开水放凉到30℃左右,用它把甜酒曲化开。然后倒入米饭中,用筷子搅拌均匀。水的用量不超过米的30%重量,3-5斤干米,半碗-1碗左右的水(依米量和碗的大小自行调整用量,能把米饭团打散成一粒一粒的且用水量最少为宜)。如果米太粘,且已结成团块,可稍多用一点水,在拌曲时顺便把米团打散。拌曲的速度得快,糯米饭吸水很快,容易抱团,水加多了最后容易搞成一盆子粥。
然后在米饭中间掏个坑,即搭个窝,便于糖化过程散发多余的热量和观察糖化程度。也可以换个深一点的容器糖化。
(4)保温糖化
①把已拌曲的米盆用保鲜膜封住口子包起来,放在26-32度的地方保温糖化,大约36到48小时窝中出少量甜水(有时需要72小时以上)。
②等甜水有2cm左右的深度时,去除保温材料,打开盖子有氧糖化。把糖化环境温度降到12℃左右(夏天可放在冰箱顶层的冷藏区),保持低温,每天2-3次用汤匙把窝中的甜水舀出,均匀浇在米面上,使米面保持湿润,保证上下层的米粒同步糖化。低温糖化时间在4到7天左右。(此称无心糖工艺,是由无心大师发明的,已申请专利。我在见过无心大师无心糖介绍的这个帖子之后,做酒就很少买白糖了。)
出甜水之后的2天到6天时间里 ,水都是腻甜的。想吃甜酒酿的,这个时候可以挖点出来吃了,煮鸡蛋,煮酒酿圆子的都可以,如果用大竹甜酒曲做出来的感觉比超市买的好吃多了。(哈哈,安琪牌、蜂蜜牌、湖北土曲、大竹甜酒曲我都用过,最喜欢的还是大竹甜酒曲。)
第二步:酒化,把酒酿中的糖转化为酒精的过程。
这个酒化过程,与酿果酒的程序大同小异。水果中的糖主要是以果糖和葡萄糖的形式存在,加入酵母就可以直接启动发酵。所以水果酿酒一般都是直接加入酵母,而不是加甜酒曲。
上一阶段中,自从拌入甜曲后开始算时间,大约7天(冬季也可能10天),甜水满盆,米层下陷明显。这时,把酒酿装入玻璃罐内(新手可以用玻璃罐,方便观察发酵的过程。老手用其他发酵容器也一样)。再放入1~2克安琪果酒酵母(把你吃剩下的醪糟称重,按照十斤酒液加1克果酒酵母计算),搅拌均匀,瓶子中要留有1/4-1/3的空间,最后用保鲜膜包住瓶口,扎上皮筋,密封起来,此时保持发酵室内环境温度约20-25度。
加入果酒酵母十天后,当米粒基本沉下去时,表明酒化基本完毕,可转入下一阶段。这个时候主发酵期结束了,可以加入处理好的桂花了。
原理:在上一阶段里,甜曲中的根霉菌已成功完成了把糯米淀粉转化成糖的重任,现在,酵母菌将开始新的任务,它先在有氧条件下增殖自身,壮大队伍,然后在无氧的环境下把甜酒酿中的糖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等,这就是酒化的过程。因此酒化过程要密封,但又要防止气体过多而爆瓶。保鲜膜加皮筋,形成一个单向阀的作用,完美解决了这些问题。
注意:
①酒化过程中,千万不要用原瓶盖密封死,那样很可能会引起瓶子爆炸。酒化发酵时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及时排出去,则会导致瓶子爆裂。皮筋扎住保鲜膜则不会有这种危险,当有大量气体时,它会鼓起,因为绳子有弹力,这时会略略放气,即可避免爆炸的危险。
②酒化过程的环境温度不要太高,高温会使酒苦酸涩。低温发酵的酒质高,但温度不能太低,温度太低了又不容易发酵。所以一般都会在11月份酿制黄酒,温度合适。
③当米粒浮起后,如果是用瓶子发酵,最初的三天内可以摇一摇瓶子,使之发酵均匀。中后期,什么也不用做,也不要摇晃了。如果使用大口的容器发酵,最初三天可以打开搅拌一次,每次操作的速度要快,以免酒精挥发过多。
④5斤干糯米作成的甜酒酿,需要大约12-15斤容量的发酵容器(瓶子、坛子、罐子即可,发酵容器的容积是干米重量的3到3.5倍大小)。不可装满,装到七八分满就可以了。要留有1/4-1/3的空间,防止米粒在酒化过程中上浮起来,从瓶子口流出来。
⑤甜酒酿换瓶酒化发酵时要加水吗? 不要加水,因为我们要做的是甜酒,开始加入水拌曲更大加水量也不能超过干米重量的0.9倍,否则酿出来就不是甜酒而可能是干黄酒了。
⑥酒化时间:
室温18-21度大约两个月,24-28度时约1个月。温度高的话,至少要20多天左右,米粒全部沉底,晃一晃,但还会有小气泡产生,那就需要再酒化几天,直到晃动也无小气泡了,此时已彻底发酵。可以过滤了。
第三步:过滤。
当米粒基本沉下去时,就要过滤了。没有压榨过滤设备的,只能靠我们勤劳的双手了。
把厚实一点的保鲜膜套在手上,再用皮筋扎紧手腕。用杀菌过的勺子把酒糟液舀进200目的尼龙网或袋中,把酒液压榨进盆中,半盆后再通过漏斗倒入细高玻璃瓶内,待满瓶后,用双层保鲜膜和皮筋扎紧瓶口,静待澄清。
用来澄清的瓶子更好是那种直柱体似的细高玻璃瓶,酒泥可以直直的掉到瓶底。
第四步:澄清。
把装满了酒液的细高玻璃瓶置于背光处,让它自然澄清。澄清时不要让阳光直射瓶子,更好放在背光阴暗之处。(尽量要装满瓶,不要留太多的空气在瓶中)
经过10-30天左右(也可能更长时间),酒泥沉淀在瓶底,清液上浮(即黄酒)。
看到大量酒泥沉到瓶底时,用虹吸管把上层清液吸到不锈钢盆(或酒瓶)内,液面近瓶脖子处,留空约3指。
这时可进入下一个步骤了。
如果是没有加鲜花酿的酒,澄清之后瓶底的酒泥不要扔,用来做酒糟鱼、烧肉,比料酒好用。加了鲜花酿的酒,酒泥中也有一些花香味,只好扔了,或者加上别的东西做成面膜拿来涂脸也不错,没经验的就别试了,万一过敏。
澄清温度是多少?室温澄清,酒易苦,要放很久才能减少苦味。4-12度低温澄清较好。有大佬认为:放冰箱澄清,速度快、保质期长,是更好的储存手段。
若想保持现在的口味,可以先煎酒,再澄清。否则,先澄清再煎酒,酒的口味会有较大的变化,如甜度变淡。煎酒也有利于加快澄清速度。
第五步:煎酒。
煎酒,即灭菌,可以把酒里面的酵母杀掉,防止继续发酵,固定酒的风味特征,也有老熟陈酿的作用,还能去除杂味。但也有不足之处,会挥发掉一部分酒精降低酒度,也会损失一些酒的香味,若短期内能喝完,不煎也行。
煎酒的 *** 如下:
(1)不锈钢盆煎酒:把盆里的黄酒直接加热快速升温65度左右(酒精沸点是78℃),盖上玻璃盖,这个温度保持5-10分钟左右。注意时刻观察温度计。
等酒自然冷却到室温后,就可以分瓶存放了。
(2)水浴煎酒:把酒装在一个大的容器内(坛子、大瓶子之类),用纱布包住温度计,插在坛口,隔水加热,温度等要求同上。
提醒:若坛子或瓶子过大,加热过快容易导致受热不均,产生瓶子或坛子破裂,损失就大了。
煎酒时,要注意温度,把握时间,及时停火。若温度过高,煎得过久,酒精挥发掉,搞不好,好好的黄酒就会变成米汤了。
第六步:装瓶陈放。
用不锈钢盆煎酒,待自然冷却到室温后,即可以装入小口的大瓶中陈放,也可用虹吸管分装到小瓶中,分瓶陈放。酒少的情况下,用小瓶就好,可以随时饮用。若产酒很多,大瓶为好。
注意:瓶子或坛子,无论大小,都要装满了密封陈放。
即使经过煎酒处理,但由于这个黄酒的酒度较低,(果酒酵母的耐酒精度一般在12度、15度、18度,)一般应在一年内喝完,不宜久放。陈放过程中若酒瓶密封不严,很容易变成米醋,切记。如果想长期存放,就需要把酒精度提高才行了,可以加入一定量的五六十度高度酒把酒精度提高到20度以上。
以上做法,做过茉莉花、玫瑰花和桂花酿过的酒,花香浓郁。也做过苹果酒、菠萝玫瑰花酒,果香也突出。
试验过程中,只有桂花酒未煎,酒中的桂花香太好闻了。结果就是放桂花酒的坛子外面流了一滩,我还以为是坛子坏的。问了卖坛子的卖家,说是黄酒不能用硅胶盖,只能用木塞密封。用硅胶盖就只能装半瓶酒,唉,这叫什么事啊!我卖出去了10坛5斤的,全是用的硅胶盖坛子。只能赶紧去通知客户看看他的酒有没有跑出来。
黄酒更适合热饮还是冷饮?黄酒的饮法多种多样,夏天在黄酒中加冰块或冰苏打水,不仅可降低酒精度,而且清凉爽口。
冬天宜热饮,放在热水中烫热或隔火加热后饮用,可使黄酒变得更为温和柔顺,加上芳香物质的挥发,饮酒者更能享受到黄酒的醇香,驱寒暖身的效果也更佳。
一般来说,黄酒烫热喝更常见,主要原因是黄酒营养丰富且具有温补效果,大家更爱在冬季食用,因此黄酒温着喝也就成了一种习俗。而且在黄酒烫热的过程中,酒中的一些杂质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挥发掉。
同时,黄酒中所含的脂类芳香物随温度升高而充分挥发,从而使酒味更加甘爽醇厚,芬芳浓郁。因此,黄酒烫热喝不仅对健康有利,对黄酒本身的美味也起着重要作用。
黄酒的温热 *** 主要有:煮制法和温烫法。
煮制法:
准备好温酒壶(烫酒壶、暖酒壶),然后加入黄酒,直接用火加热煮。煮的时候,可以再加入姜片、枸杞,甚至红枣等。在黄酒中加入姜丝或话梅等,会使酒液更醇美,营养效果也更好。
冬季饮服黄酒,能有效抵御寒冷,尤其黄酒中加点姜片煮后饮用,既可祛寒,又可健脾。
温烫法
将黄酒放在专门的盛酒器(烫酒壶、暖酒壶),放入热水中烫热。这是很方便直接的 *** ,也避免了加热煮的时候火候和时间的把握不准的情况。
人类发明了制酒以后,也学会了饮酒,有的更以饮酒为生活中的嗜好,所谓“酒香飘自万人家”,“每日三餐酒伴饮”都是对人们饮酒的描写。
在气温10度以下的季节里,一天工作之余,喝上一杯热烘烘香喷喷的陈年老酒,真是其乐融融,韩愈诗道:“一尊春酒甘若俙,丈人此乐无人知。”所谓“爨筒热老酒,温暖在心头”,友朋间欢言笑语,把盏临风,何其快活。
但黄酒温热过程中也应该注意以下4点:
1、黄酒加热时间不宜过久,否则酒精挥发后淡而无味,烫酒的过程越快越好。
2、一般将黄酒隔水烫到60-70度左右,然后稍微等凉一下再喝。在38℃左右,酒香更浓郁柔和,且温饮更安全。酒太热,饮后会伤肺。
3、温酒壶(又叫烫酒壶、暖酒壶),常用的有陶瓷和锡制的,但不能长期用锡壶,因为锡壶遇到高温会分解铅。
4、酒加热煮的时候酒精持续挥发,在饮用时酒精会直接造成对眼睛的熏蒸,要警惕烫酒时的蒸汽熏眼。
当然,无论热喝或者冷饮,都不宜过度酗酒。古人云,酒“可济可覆”,饮得适当,受益殊多,饮得无节,贻害无穷,就是这个道理。
喝白酒不如喝黄酒,夏天冰着喝,给你不一样的鲜爽微醺说起十堰的房县黄酒,也必须提到郧阳。虽然房县与郧阳相隔不远,但这两种十堰黄酒的品质却迥然不同。
房县黄酒呈青黄色或米白色,郧阳黄酒呈橙红色。房县黄酒甜,郧阳黄酒苦。十堰人虽各有偏爱,可是在大饭店小餐馆里,这两种黄酒常常同时出现在酒桌里,推杯换盏,和谐交融。如果你喜欢口感香甜、后劲绵长的酒型,不如试试房县黄酒。房县黄酒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西周时期,太师尹吉甫就将家乡房县自产的黄酒进贡西周王室,周宣王赐名“封疆御酒”。公元684年,唐中宗李显被贬为庐陵王,迁居房县。在孤独苦闷的日子里,他用带来的宫廷酿酒秘方对房县黄酒作了改良,并研制了密封保鲜的 *** ,千里迢迢献给深居九重的母亲武则天。唐中宗复位以后,把曾经相濡以沫的房县黄酒列为“贡酒”,下诏年年进贡,岁岁来朝。
房县黄酒与郧阳黄酒的关键区别正是发酵所用酒曲不同。房县 *** 黄酒用小曲。小曲的主要配料是蓼花。这是一种常见的古老植物,在房县的河岸边、洼地里、山坡上随处可见。
夏末秋初,新鲜的糯米刚刚成熟,蓼花也正好绽放,摘下花朵洗净捣碎,掺上反复筛过的糯米粉,加水拌匀,揉搓成鹌鹑蛋大小的曲团子,再用针线串起来,像佛珠一样挂在墙上,等它发酵晾干后就可以用来酿酒了。
*** 房县黄酒时,需将拌好的糯米装入瓦盆里,轻轻压实,中间留一个拳头大的“酒眼”。两三天后,“酒眼”里就会渗出甜甜的米酒,房县人称之为“甜糟”,入口甘甜清洌,酒精含量很低,适合煮汤圆、煮鸡蛋。
待发酵稳定以后,再加少量的水,转入瓦缸中深度发酵。和勋阳黄酒加的是白开水不同,房县黄酒一般加新鲜的井水。别小看加水这一步骤,向瓦缸里加水大有讲究,加少了产量不够,加多了做出来的酒寡淡无味,并且容易发酸变馊。地道的房县黄酒呈米白色或淡黄色,有米香味,入口甘甜,后劲十足。上等“洑汁”的酒精度数不比烈性白酒低,并且酒入肠胃后会再次发酵,外地人不知深浅,容易贪杯喝醉。
在机器化横行的今天,每一坛手工酿造的房县黄酒背后,都是认真生活的十堰人民的一片匠心。山泉水、手工曲、高山稻……缺一不可,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它的不可复制性。
在十堰,送黄酒透着亲昵和热情,那是把你当自己人看。“没有黄酒不成席”,婚丧嫁娶,逢年过节,大口的瓷碗,满满倒上一碗,才真正是体味“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乐趣。不来上一坛,体会一下这种“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乐趣吗?
黄酒的酿造 *** 分为八个步骤分别是制曲、浸米、蒸米饭、开耙、灌坛、榨取、装坛与制成品酒
1. 制曲 酿造黄酒之前,必须要提前办年做好的酒曲,一般做酒曲选择在天气炎热的伏天 *** ,利用麦仁、酵子、麻叶等经过装填、发酵而制成传统的酒曲,使用这种酒曲酿造出来得黄酒酒香四溢,同时也更加的传统和古朴。
2. 浸米 黄酒酿造的时间一般都选择在每年的腊月附近进行,腊月里由于气温低,小米在水中浸泡不容易变质,再者腊月天气没有蚊虫,可以避免黄酒沾染蚊虫变质。 做黄酒要选用煮酒专用的小米,俗称酒米,当然也可用糯米代替,在黄酒的口感上也不会出现太大的区别,酒米一般要侵泡15天上下,浸米是为了方便米质吸湿澎涨,使木薯淀粉颗粒物中间慢慢松散起來,并发醇造成一定的酸值,有利于蒸 煮融化、糖化发醇和产生米酒与众不同设计风格.
3. 蒸米饭 蒸米饭是以便使酒米(檽米)中的木薯淀粉加温融化,有利于糖化发醇。蒸制一定要做到熟而不糊、内无白心、透而不烂、完善一致。加料落缸(加料落缸便是将水、饭、麦曲搅拌, 连接糖化菌和酵母, 放进主缸开展糖化发醇)
4. 开耙、前发醇 开耙发醇是酿制绍酒的核心技术,务必有阅历丰富的制酒技术工亲身严格把关。开耙便是运用木耙在发醇缸中拌和醪液的全过程。根据开耙,可调整醪液上下品温,使发醇成份左右匀称一致,并且排出来二氧化碳补充co2,使糖化菌和酵母在适合的标准下生长发育繁育得更强,那样能抑止霉菌入侵、繁育, 使发醇一切正常。
5. 灌坛、后发醇 灌坛目地是使半成品加工降低气体的触碰总面积,不使乙醇过多蒸发,控制霉菌入侵繁育,有益于酵母放前发醇阶段再次生长发育繁育,提升口感。
6. 榨取、煎酒 榨取是使半成品加工带糟中的酒和红曲米酒分离出来,即过虑变成水酒,利于煎酒。煎酒关键目地:一是杀掉微生物菌种、毁坏残留酶魅力,使酒中各种各样成份基本固定不动出来,以避免 存储期内酒劣变霉变; 二是推动酒的成熟,并使一部分可溶蛋白凝结后沉定,使酒的颜色越来越更加清澈全透明。
7. 装坛、包坛口、糊泥头 米酒经煎酒杀菌后,灌进已除菌的酒缸中,坛口马上用历经烧开除菌的菏叶、箬壳包起,并且用细篾丝扎牢。绑紧坛口后,经过一定的剪修,由职工糊好泥头。
8. 制成品酒中后期存储 泥头干躁后把米酒搬进库房储藏,米酒的储藏称之为熟化,指新酿造的制成品酒在陶坛中存储。一般 新酿造出去的米酒口感较为不光滑,闻香不够,较 *** 性,欠温和,而根据熟化能够合理推动乙醇分子结构中间,乙醇分子结构与水分的缔合,推动醇与酸的酯化反应,使酒香气浓香、口感甘顺、温和,回味无穷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