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水调歌头拼音版朗读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水调歌头拼音版朗读的知识,包括水调歌头沧州歌注音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水调歌头》全诗拼音
1、 bǐng chén zhōng qiū,huān yǐn dá dàn,dà zuì,zuò cǐ piān,jiān huái zǐ yóu。
2、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3、 míng yuè jǐ shí yǒu?bǎ jiǔ wèn qīng tiān。
4、 bú zhī tiān shàng gōng què,jīn xī shì hé nián。
5、 wǒ yù chéng fēng guī qù,yòu kǒng qióng lóu yù yǔ,
6、 gāo chù bú shēng hán。qǐ wǔ nòng qīng yǐng,hé sì zài rén jiān。
7、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8、 zhuǎn zhū gé,dī qǐ hù,zhào wú mián。
9、 bú yīng yǒu hèn,hé shì cháng xiàng bié shí yuán?
10、 rén yǒu bēi huān lí hé,yuè yǒu yīn qíng yuán quē,
11、 cǐ shì gǔ nán quán。dàn yuàn rén cháng jiǔ,qiān lǐ gòng chán juān。
12、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3、丙辰年中秋,通宵畅饮,大醉而归,写了这首词——并有些思念弟弟苏辙。
14、怎么才能知道月亮圆缺的规律呢?我举杯遥问苍穹。不知道天宫里,现在是何年月?我本可以和着这清风扶摇而上去问问故人,只怕高楼红墙、层楼叠榭,我经不住那高处的寒意。而那九天之上的风光又哪里比得上此刻银光乍泄下,犹如宫娥起舞的影和这水波微荡的风呢?
15、流光瞬息,月儿从高楼檐角,又跳入满是雕花团簇的窗棂,盯着我这样辗转反侧的外乡之人看啊看。月儿呀月儿我可有哪里惹恼了你吗,不然为什么要在我与亲朋分别的时候格外的圆呢?哎!其实我也知道自古以来这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就与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难以求全。只望远方的亲朋都平安喜乐,哪怕现在隔着万水千山,沐浴在这同一月色下,就和我们相聚时是一样的。
16、⑴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17、⑵丙辰:指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
18、⑷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
19、⑸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20、⑹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21、⑺乘风:驾着风;凭借风力。归去:回到天上去
22、⑻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宫。
23、⑼不胜(shèng):经不住,承受不了。胜:承担、承受。
24、⑽弄清影:意思是诗人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弄,玩弄,欣赏。
25、⑾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一说何时。
26、⑿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27、⒀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亮)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28、⒁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29、⒃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共同,一起。婵娟,本意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形容月亮。
30、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31、词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景致。
32、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八月十五日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33、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差至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熙宁九年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词。
34、苏轼(1037年1月8日,一说1036年12月19日—1101年8月24日),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二、苏轼《水调歌头》全诗带拼音
1、《水调歌头》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阕词。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词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景致。全诗带拼音如下:
2、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通宵痛饮直至天明,大醉,趁兴写下这篇文章,同时抒发对弟弟子由的怀念之情。
3、像中秋佳节如此明月几时能有?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高遥在上的宫阙,现在又是什么日子。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烟火暖人心肠。
4、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生本就有悲欢离合,月儿常有圆缺,(想要人团圆时月亮正好也圆满)这样的好事自古就难以两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都能平安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明月。
5、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6、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7、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8、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9、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
10、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11、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12、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13、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分离时圆呢?
14、长向:总是在。“长”指有长时间,长期的意思,又可引申为总是,长久以往。“向”是介词,意思是在。
15、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16、千里共婵(chán)娟(juān):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
17、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18、这首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苏轼一生,推崇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经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被外放冷遇的地位。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掩盖深藏内心的郁愤。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和总结。“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对于一贯秉持“尊主泽民”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此点在题序中有深奥微妙的提示。
19、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认为此词是写中秋的词里更好的一首。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人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20、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三、水调歌头 拼音
1、míng yuè jǐ shí yǒu?bǎ jiǔ wèn qīng tiān。
2、bù zhī tiān shàng gōng què,jīn xī shì hé nián。
3、wǒ yù chéng fēng guī qù,yòu kǒng qióng lóu yù yǔ,gāo chù bùshēnghán。
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5、qǐ wǔ nòng qīng yǐng,hé sì zài rén jiān?
6、zhuǎn zhū gé,dī qǐ hù,zhào wú mián。
7、bù yīng yǒu hèn,hé shì cháng xiàng bié shí yuán?
8、rén yǒu bēi huān lí hé,yuè yǒu yīn qíng yuán quē,cǐshì gǔ nán quán。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0、dàn yuàn rén cháng jiǔ,qiān lǐ gòng chán juān。
11、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12、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