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睨的拼音怎么读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睨的拼音怎么读以及睨的意思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睨怎么念
1、睨,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nì,最早见于《说文》中,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睨的基本含义为斜着眼睛看,如睨视、睥睨;引申含义为偏斜,如“日方中方睨”。在现代汉语中,睨也用作动词,表示窥伺,如睨望。
2、睥睨、睨望、睨诘、睨笑、眄睨、眇睨、瞵睨、窥睨、瞰睨、回睨、还睨、忽睨、鹗睨、睇睨、谛睨、倒睨、辟睨、敖睨、熟睨、涎睨。
3、小李睨视着小张,表情里全是不服气。
4、我爸爸斜睨着眼睛看他的盘子,好像要弄清里面是什么东西似的。
5、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耐人寻味。
6、他衣着考究,出手阔绰,一副傲睨自若的样子。
7、他虽然表面一副傲睨自若的样子,但是内心其实很自卑。
8、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绝对不会傲睨自若。
9、她慢慢又躺了下来,斜睨了下墙上的挂钟,十二点半。
10、他斜睨双眼,狡黠的目光看着爸爸,脸上一副得意的神色。
11、他冷眼斜睨对方,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
12、树顶犹如王者宝剑出鞘,中间枯木条纹犹如百川纳海,两者相辅相成,一种斜睨天下尽揽江河的霸气尽显眼前。
二、nl怎么拼读
1、nl的四声调拼读:之一声:妮。第二声:尼,呢,泥,霓,倪。第三声:你,你,拟,旎。第四声:逆,匿,腻,昵,睨。
2、拼音,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把声母、介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
3、汉语拼音(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s,Chinese Pinyi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到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4、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之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
5、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2008年9月,中国台湾地区确定中文译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为采用汉语拼音,涉及中文英译的部分,都将要求采用汉语拼音,自2009年开始执行。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
6、20世纪初期中文主要的音译系统是由19世纪中叶时英国人威妥玛创建的威妥玛式拼音法,该系统是一应用于拼写中文普通话的罗马拼音系统。
7、中国民族知识分子采用拉丁字母设计汉语的注音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和1908年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书,还有1926年的国语罗马字和1931年的拉丁化新文字。所有这些汉字拉丁化方案都为汉语拼音的制定提供了基础。
8、1936年埃德加·斯诺访问陕北时,发现徐特立正在苏区进行汉语拉丁化拼音方案的试验,并称这套方案基本能满足汉语拼音化的改革。此事被记入《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这套拼音方案也成为1949年建国后大陆文字改革的基石之一。
三、睨怎么读音是什么意思
1、“睨”这个字的拼音是“nì”,意为斜视,侧眼看。可以用来形容一种瞥视的眼神,或者是微微侧目欲言又止的表情。这个字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来形容某人的眼神或者是表情,常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字眼。
2、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用到“睨”这个词语来形容某些人的眼神或者表情。比如,你对着一个人说话时,发现对方一直在用斜眼看着你,那么你就可以说他在睨你;或者是你表达了某种不同于常人的看法,同桌的人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你,那么你也可以用“睨”这个字来形容他们的眼神。
3、“睨”这个字在诗词中也很常见,可以用来描绘人物神态,烘托氛围。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用“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句子,形容了玉兔郎君与貂蝉赵飞燕眼神交汇的情形,其中就用到了“睨”这个字。所以,学好汉语,不仅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也能够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
四、睨怎么读什么意思
1、睨(拼音:nì),汉字。有斜着眼睛看、偏斜等意思。《说文解字》等古籍有载。
2、《康熙字典》【午集中】【目字部】睨·康熙笔画:13·部外笔画:8;《唐韵》《集韵》《韵会》研计切。音诣。《说文》袤视也。《左传·哀十三年》余与褐之父睨之。《史记·蔺相如传》持璧睨柱。《屈原·离骚》忽临睨夫旧乡。
睥(pì)、睨(nì)。睥睨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眼睛斜着看,表示傲视或厌恶。窥视,侦伺,监视。城墙上锯齿形的短墙,女墙,古代皇帝的一种仪仗。出自《淮南子·修务训》:“过者莫不左右睥睨而掩鼻”。
睥(pì)、睨(nì)。睥睨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眼睛斜着看,表示傲视或厌恶。窥视,侦伺,监视。城墙上锯齿形的短墙,女墙,古代皇帝的一种仪仗。出自《淮南子·修务训》:“过者莫不左右睥睨而掩鼻”。
基本解释:1、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睥睨众史如庸奴。——王安石《虎图》睥睨故久立,与其客语。——《史记·信陵君列传》2、窥伺。
1、小华即使成绩全班之一,也不该睥睨同学或朋友。
2、他这人虽然工作起来有点虐待自己的倾向,但是在商场上具有睥睨一切的气势,做事从来不拖泥带水。
3、玉树般挺拔的身躯俨如高垣睥睨的城墙巍然屹立。
4、因有脚镣,行步甚有限制,时而伫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屈原》
5、成天带着。睥睨天下的那种傲气是很多人不喜的。
五、倪怎么读 拼音
1、倪,是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说文》小篆。本义是小儿,后引申出开端、边际等义。又《集韵》:与睨同。《庄子·马蹄篇》:加之以衡軶,齐之以月题,而马知介倪。马之知而能至盗者,伯乐之罪也。
2、注:介,音戛。介倪,犹睥睨,俾倪、僻倪并同。又《尔雅·释鱼》:龟左倪不类,右倪不若。疏:倪,庳也,不发声也。左倪不类者,谓行时头左边庳下者,名类《周礼》西龟曰靁属是也。右倪不若者,谓行时头右边庳下者,名若《周礼》北龟曰若属是也。
3、倪,形声字兼会意字,从人,儿声,儿兼表义。小篆字体“亻”像脸朝左侧立之人,“儿”像囟门未合之孩,指能站立的小孩。表示倪是未成年的人,说明其本义为小儿,未成年的人。倪字又像是一个囟门未合之小孩跟在大人后面学走路,引申为开端,如端倪之“倪”。
4、经过隶变简化后,字形变为现代汉语中的楷体字“倪”。又分也,际也,极际之谓也。《庄子·齐物论》:和之以天倪。又《秋水篇》:若物之外,若物之内,恶至而倪贵贱,恶至而倪小大。
六、睨的拼音
1、“睨”的拼音是nì,形声。从目,儿声。它的基本意思是斜视、侧目而视。通常用来形容某人看待某事或者某人时带有轻蔑、不屑的神情和态度。《说文解字》等古籍有载。
2、在日常生活中,“睨”可以被用来描述人们的眼神。例如,当某个人对另一个人或某件事物感到不满或不屑时,他/她往往会睨着这个人或事物,表现出一种轻蔑的态度。例如: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宋·欧阳修《归田录》
3、此外,“睨”也可以用来描述动物的神态。例如,老虎睨着猎物、狮子睨着敌人等等。
4、还有一些成语中使用了“睨”,睥睨天下,傲睨万物,傲睨一世,傲睨一切,傲睨自若,睥睨一切,傲睨得志,傲然睥睨,大睨高谈,所向睥睨。
5、总之,“睨”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汉字,它可以用来描述人们的态度和行为,也可以描绘动物的神态。无论是在口语中还是文学作品中,睨都是一个重要的词语。
七、睨怎么读拼音
1、形声。从目,儿(ní)声。本义:斜视
余与褐之父睨之。——《左传·哀公十三年》
睨而视之,犹以为远。——《礼记·中庸》
虽羿逢蒙不能眄睨也。——《庄子·山水》
相如持其璧睨柱。——《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宋·欧阳修《归田录》
3、又如:睨注(斜着眼睛注视);睨笑(斜视而笑);睨视(斜视,旁视;傲视)
旨酒一盛兮,余与褐之父睨之。——《左传·哀公十三年》
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楚辞·离骚》。玉逸注:“睨,视也。”
1、她不慌不忙地扶了扶眼镜,斜睨了周围的人一眼,脑中突然掠过一丝“鹤立鸡群”的傲意。
2、他斜睨双眼,狡黠的目光看着爸爸,脸上一副得意的神色。
3、他像是用发亮的眼睛斜睨着那些幸运的人,巴望着他们失败。
4、他怀中是她,青丝随风轻扬,男子斜睨过来,他怀中的女子更侧脸看过来,一眼摄尽了冰雪明媚,道尽了春暖盎然,却没有任何的情绪。
5、“师兄,你放过我行不行?”,花久夜冷冷斜睨她:“你觉得可能么?”
6、50岁的叙利亚难民艾哈迈德斜睨手持自动步枪的伊拉克士兵,苦笑着说。
7、后座上的美国地下艺术品商人,斜睨了一眼手腕上的那只劳力士表,兴味盎然地看着司机那颗 *** 的脑袋随着路况上下起伏、左右摆动……
8、常阳贼眉鼠眼地斜睨着洪雯玉的脸色,应口不应心地说道。
9、这一说,朝他斜睨了一眼,眼光中的寒气直看得那人心里一激灵,赶紧低下头避过那两道精光,赧赧打了个哈哈,仰头把碗里的五粮液一饮而尽。
10、呈祥斜睨了金发少年一眼,道:“那还等什么,走吧。”
关于睨的拼音怎么读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