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战群儒的拼音?舌战群儒什么意思

牵着乌龟去散步 拼音 12 0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舌战群儒的拼音,以及舌战群儒什么意思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舌战群儒的成语故事
  2. 舌战群儒是什么意思
  3. 诸葛亮舌战群儒-群儒指的是哪些人
  4. 舌战群儒的意思
  5. 舌战群儒什么意思舌战群儒怎么读
  6. 舌战群儒是什么意思舌战群儒成语故事
  7. 成语舌战群儒是什么意思,舌战群儒的典故由来

一、舌战群儒的成语故事

1、东汉末年,曹操称霸中原,除了蜀汉刘备和东吴孙权无人能与之抗衡。曹操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面对这两块肥肉得慢慢来。所以,曹操打算先联合东吴孙权打败刘备。曹操写信给东吴商量此事。

2、孙权手下的大部分谋士见得了“便宜”,都主张为了保住东吴江山投降曹操。然后,只有鲁肃一人看清了个中利害关系,他认为联合刘备抗击曹操才是明智之举。同时,鲁肃也知道自己是很难说服大家的。此时,刚好遇上了不谋而合的诸葛亮,所以,帮助诸葛亮引见了东吴的智囊团,这些人可不是的滥竽充数之辈,每个人都是学富五车之士。

3、素有“东吴之一谋士”的张昭首先出击:“听说刘备请了你三次才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如同得了麒麟才子一样能得天下,谁知连区区荆襄九郡拿不下,反而让曹操给拿下了。”

4、诸葛亮深知张昭在东吴中的水平,不能把他辩服,那么今天就等于白来。诸葛亮眼珠一动说:“不夺取荆襄九郡只是不忍抢同宗兄弟的地盘,现在驻兵于江夏,另有所图,是你这些普通人能看得懂的吗?有才能的人国家有难时勇于出谋划策,无能之辈只会龟缩投降。”

5、此言一出,张昭被说得羞愧无言。接着,又有一谋士说:“曹操坐拥百万大军,岂能不怕,莫逞强。”

6、诸葛亮嘴角一泯道:“刘备驻兵江夏乃等候东风之机,东吴兵强马壮,又有长江天险屏障,你们却劝自家主公俯首称臣,恐成天下笑柄”。

7、接着,先后又有七人被诸葛亮驳得哑口无言。诸葛亮此次舌战群儒,表明了蜀国联吴的决心,坚定了孙权抗击曹操的决心。

8、【拼音】: shé zhàn qún rú

9、【解释】: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10、【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11、【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口才好。

12、【举例造句】:诸葛亮舌战群儒,薛综谓刘玄德乃织席败履之徒。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2章。

二、舌战群儒是什么意思

1、舌战群儒的意思是泛指与许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2、注音:ㄕㄜˊㄓㄢˋㄑㄨㄣˊㄖㄨˊ。

3、解释:舌战:激烈辩论。儒:儒生,旧指读书人。原指与众多的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泛指与许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4、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5、例子:诸葛亮舌战群儒,薛综谓刘玄德乃织席败履之徒。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2章

6、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口才好。

7、拼音:néng yán shàn biàn。

8、注音:ㄋㄥˊ一ㄢˊㄕㄢˋㄅ一ㄢˋ。

9、解释:善:擅长;辩:辩论。形容很会说话,善于辩论,口才好。

10、出处:元尚仲贤《气英布》:“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

11、正音:“辩”,不能读作“bàn”。

12、辨形:“辩”,不能写作“辨”。

13、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人善于言辩。

三、诸葛亮舌战群儒-群儒指的是哪些人

1、群儒就是很多志同道合的文人在一起,形成一个群。

2、舌战群儒来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时值刘备新败,退守夏口,曹操大军压境,东吴上下主降之风日盛。在此情势下,诸葛亮以其超人的胆识同东吴群儒展开舌战,并以其滔滔辩才使对手一个个皆成“口”下败将,并最终说服了孙权。

3、先守后攻。面对诸儒的诘难,诸葛亮神态自若,一一作答,是为守,然而他又不甘于只是作答,每于答后发起攻势。

4、语带双机。诸葛亮以其高超的语言技巧使整个论辩过程精彩纷呈,于有限的语句中蕴含极深的意味,嚼之余香满口。

5、各个击破。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 *** 击败对方,是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又一大特色。

6、语势磅礴。整个论辩过程中,诸葛亮语势磅礴,使对方慑服于他的语言威力,只有招架之功,而无反击之力。这一点突出体现在他的反问语气的运用上。

四、舌战群儒的意思

1、舌战群儒[ shé zhàn qún rú ]

舌战群儒的拼音?舌战群儒什么意思-第1张图片-

2、意思:原指与众多的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论点/看法。后泛指与许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3、出自: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4、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一个人的口才好,多含褒义,褒赞能言善辩者。

5、如:他在辩论比赛中,舌战群儒,带领小组获得了胜利。

6、反义词:哑口无言、笨嘴拙舌、言不及义、张口结舌

7、造句: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8、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是很值得欲施把柄的谈判人员研习的。

9、形容人能言善辩的成语:滔滔不绝、出口成章、口若悬河、妙语连珠、谈笑风生、语惊四座、娓娓而谈

五、舌战群儒什么意思舌战群儒怎么读

1、舌战群儒什么意思?舌战群儒怎么读?

2、拼音:shé zhàn qún rú,简拼:szqr

3、成语解释: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4、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5、成语例句:诸葛亮舌战群儒,薛综谓刘玄德乃织席败履之徒。★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2章

6、成语语法:作谓语、定语;指口才好

7、成语故事:东汉末年,刘表去世,刘琮投降曹操,形势对刘备与孙权极为不利。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一起前往东吴去说服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在孙权的殿前先后把张昭,虞翻、步陟、陆绩的投降主义驳得体无完肤,孙权终于同意联刘抗曹

8、英语翻译:argue heatedly with a group of learned men

六、舌战群儒是什么意思舌战群儒成语故事

1、舌战群儒拼音 [ shé zhàn qún rú ]

2、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3、成语基本释义: [成语形式 ] ABCD式的成语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感 *** 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口才好舌战群儒近义词

4、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5、诸葛亮舌战群儒,薛综谓刘玄德乃织席败履之徒。★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2章

七、成语舌战群儒是什么意思,舌战群儒的典故由来

1.舌战群儒:拼音为shé zhàn qún rú,其中“舌战”指的是激烈的辩论,“儒”则指代读书人。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众人面前进行辩论,并且成功反驳了对方。

2.出处:这个成语出自明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43回。故事情节是描述诸葛亮为了联合孙权抵抗曹操,前往东吴进行游说,期间遭到了东吴诸多谋士的责难和质疑。

3.故事概述:在这些辩论中,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口才,一一反驳了东吴的谋士,使得对方无言以对。这一系列辩论被后人称为“舌战群儒”,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辩论佳话。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舌战群儒的拼音和舌战群儒什么意思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标签: 群儒 舌战 拼音 意思 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