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青年报
7月5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确诊一例鼠疫病例,该市同时发布鼠疫防控Ⅲ级预警。新冠肺炎疫情还没消停,难道鼠疫又要来凑热闹?这次鼠疫对北京有影响吗?鼠疫是怎么传染的?哪些是易感人群,如何“屏蔽”鼠疫,这些防控知识大家还是需要了解的。
北京不是鼠疫疫源地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常在啮齿动物之间流行,偶尔能引起人间流行,是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鼠疫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特别是败血性鼠疫和肺鼠疫,如果不加治疗,病死率为30%~100%。在我国,几乎每年都有鼠疫病例发生,但病例救治和疫情处置都很及时。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疾控中心获悉,北京经过多年监测从未发现鼠间和人间疫情。由于北京不是鼠疫疫源地,发生本地鼠疫病例的风险极低,因此市民不要为此感到恐慌。但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北京依然存在鼠疫输入和传播的风险。比如,2019年北京市报告了新中国成立后唯一的2例输入病例,并没有造成传播。
这些工作让你离鼠疫更近
鼠疫的传染源为被鼠疫菌感染的动物和肺鼠疫病人。主要宿主动物为啮齿类动物和野生食肉动物,如:灰旱獭、红旱獭和长尾黄鼠等。
鼠疫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一为鼠-蚤-人,即跳蚤叮咬病鼠后再叮咬人,或剥取染疫旱獭皮或剥食其他染疫动物,此类传播方式常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另一种为人-人方式,即健康者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后,经呼吸道吸入感染,此种方式感染的主要为肺鼠疫。
据介绍,人对鼠疫普遍易感。疫区从事野外工作的人或猎杀、剥食旱獭的猎人、牧民接触染疫动物可能性大,感染的可能性高于一般人群。
鼠疫的典型症状了解一下
得了鼠疫,身体会有什么表现?北京市疾控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副主任医师窦相峰介绍,“中招儿”的典型表现包括以下几种:
腺鼠疫:
发热,多数是高热,39℃以上,腋窝、腹股沟(两腿之间)或者其他部位出现一个大肿块,非常疼。
肺鼠疫:
发热,胸痛,呼吸困难,咳血或者咳出带血的泡沫痰,这是鼠疫中比较严重的肺鼠疫,病情凶险,传播也比较迅速。
其他类型,如皮肤鼠疫、眼鼠疫、胃肠道鼠疫等相对少见。
“所有医生见到鼠疫都会报告,你会很快得到国内更好的治疗。”窦相峰提醒,及时的抗生素治疗可降低鼠疫的病死率。一旦怀疑自己得了鼠疫,无论是否确定,请立即远离人群,更好单独一个房间隔离。立刻拨打急救 *** 描述病情,等待救援。在野外,要就近选择医院,村医、乡镇卫生院都可以。
五招儿“护体”远离鼠疫
1.避免到疫区旅游或活动,避免接触鼠类、旱獭等啮齿类动物;
2.避免与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触,与可能感染肺鼠疫的病人接触时,尽量和病人保持1米以上的接触距离,并戴口罩,勤洗手;
3.采取必要的防跳蚤叮咬措施,使用驱虫制剂,常用驱蚊剂一般都可以驱赶跳蚤;
4.如果曾去过疫区,应持续2周自测体温,如果突然出现发热、寒战、淋巴结疼痛、咳嗽、咳血或出血等任一症状,应当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疫区旅行史,早期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
5.与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触的人员,应尽早预防用药。可服用磺胺制剂,成人首次2g,其后4-6小时服1g,一般连服5日。(记者 李洁)
北方草原出现鼠疫:别怕,它已不是死亡代名词人类运用科学武器与鼠疫进行的斗争已经取得了胜利。重视预防可以避免鼠疫流行。内蒙古出现的几例鼠疫病例并未造成大规模传染流行,就充分证明预防的重要性。
日前,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人民医院报告了1例疑似腺鼠疫病例,当地于7月5日发布鼠疫防控三级预警,预警时间从发布之日持续到2020年底。按照国家、自治区鼠疫控制应急预案的要求,巴彦淖尔市卫生健康委将根据鼠疫疫情预警的分级,及时发布和调整预警信息。
从去年至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先后发生数例腺鼠疫感染病例(上述巴彦淖尔市报告的疑似病例已于7月5日确诊),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鼠疫祸害人类已有十多个世纪,从过去的全球大流行,到如今的个例发生,科学研究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已让这种令人闻之色变的传染病不再可怕。
鼠疫杆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
鼠疫在国际上曾被称为“黑死病”,是由鼠疫杆菌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也是我国法定传染病中的甲类传染病。
作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主要在啮齿类动物间流行。临床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大疼痛、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出血,以及其他严重毒血症状。
“根据临床表现和发病特点,鼠疫分为轻型鼠疫、腺鼠疫、肺鼠疫、脓毒血症型鼠疫等多个类型。不同的分型,潜伏期也不同,例如腺鼠疫的潜伏期是2—8天;而肺鼠疫的潜伏期则为数小时至两三天。”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侯勇跃说。
医疗专家介绍,临床表明,腺鼠疫为最常见的鼠疫类型,占鼠疫病例的80%以上。腺鼠疫起病急骤,以显著的毒血症状开始,表现为突然恶寒、寒战,随之高热,体温迅速升到39℃—40℃,同时有明显头昏头痛、全身及四肢酸痛、颜面潮红、结合膜充血,也会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腺鼠疫感染者多数会出现极度衰竭,如脉搏与呼吸加快,血压下降,神志迟钝,有时皮肤及黏膜出现瘀点、瘀斑,并可有鼻出血、尿血及便血等症状。最为明显的是淋巴结迅速肿大,每天甚至每小时淋巴结都有显著改变。
原发性肺鼠疫为呼吸道直接感染所致,发病数小时后出现胸痛、咳嗽、咳痰,痰由少量迅速转为大量鲜红色血痰。感染者呼吸困难与发绀症状迅速加重,肺部可以闻及湿性啰音,呼吸音减低。患者的体征与症状常不相称,重症患者多于2—3天内死于心力衰竭、休克。
而脓毒血症型鼠疫也称暴发性鼠疫,分继发和原发,继发脓毒血症型鼠疫病情发展迅速,短时间内出现全身毒血症症状、出血、神志不清、谵妄或昏迷。患者常于3天内死亡。患者皮肤广泛出血、瘀斑、发绀。
专家表示,不论是腺鼠疫还是其他类型鼠疫,都有致死率高,传播速度快,感染率高的特点。数据统计显示,随着现代传染病学研究的发展和防疫技术的进步,鼠疫的死亡率已得到了很好地控制。
防治斗争从未停歇
鼠疫的传播性为何会如此之强?内蒙古生物技术研究院特聘工程师张志刚告诉记者:“鼠疫的传播途径多样,首先,人被带有鼠疫菌的跳蚤叮咬,就可被病毒感染;其次,人接触了感染鼠疫的动物(主要是鼠类和旱獭)也会被传染;此外,如果剥食患有鼠疫的病死动物,鼠疫菌进入人体创口就引起感染;再有,吸入皮毛中带菌的尘埃同样会引起感染;而取食未经充分煮熟的染疫牲畜时,病毒则会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总之,多渠道、快速的传染特性决定了鼠疫的传播性远远强于其他传染疾病,也正因如此,人类已经与这种传染病斗争了十几个世纪。”
在人类发展史中,鼠疫绝对算得上是人类生存、发展、进步的头号传染病劲敌,3次鼠疫的世界性大流行,至今令人心有余悸。
鼠疫首次大流行发生于6世纪,这次流行持续近60年,流行最严重时每天死亡5000—10000人,死亡总数近1亿人。
第二次大流行发生于14世纪,而这次大流行持续了近300年,仅欧洲就死亡约2500万人。
第三次是1894年突然暴发的鼠疫,引发全球大流行,至20世纪30年代达到更高峰,共波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60个国家,死亡达千万人以上。这次流行传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区之广,远远超过前两次大流行。这次流行的特点是疫区多分布在沿海城市及其附近人口稠密的居民区。
在第三次鼠疫大暴发之前不久,人类找到了鼠疫的罪魁祸首:耶尔森菌(鼠疫杆菌)。张志刚介绍说:“鼠疫杆菌侵入人体后,会立即引发基本病,致使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损害及急性出血性、坏死性病变;淋巴结肿常与周围组织融合,形成大小肿块,呈暗红或灰黄色;脾、骨髓有广泛出血;皮肤黏膜有出血点,浆膜腔发生血性积液;心、肝、肾可见出血性炎症,并引发支气管或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及肺泡有出血性浆液性渗出以及散在细菌栓塞引起的坏死性结节。”
侯勇跃强调说:“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在这一次鼠疫大流行中,人类正式开始使用科学武器与鼠疫进行斗争:人类弄清了鼠疫的病原体为鼠疫杆菌,掌握了鼠疫的传播途径,加强了国际检疫措施,从而使得人类有史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波及范围最广的鼠疫大流行得到了迅速有效的控制。”
用科学武器可防可控可治
侯勇跃告诉记者:“人类已经运用科学武器与鼠疫进行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而重视预防则可以避免鼠疫流行。几个月来,内蒙古出现的几例鼠疫病例并未造成大规模传染流行,就可以充分证明预防的重要性。”
我国早有严谨、科学、精准的鼠疫防治流程: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人,要立即通过紧急 *** 和 *** 报告疫情,城市不得超过2小时,农村不得超过6小时;同时对病人进行严格隔离,禁止探视及病人互相往来;病人排泄物要彻底消毒,病人死亡要实行火葬。各型鼠疫病人分别隔离,肺鼠疫病人要单独隔离,不能与其他鼠疫病人同住一室;腺鼠疫病人隔离至淋巴结肿完全消散后再观察7天,肺鼠疫病人则要隔离至痰培养6次阴性。鼠疫接触者应检疫9天,对曾接受预防接种者,检疫期应延至12天等。
医疗专家表示,在具体病原治疗方面,原则上是早期、联合、足量应用敏感的抗菌药物。例如,链霉素为治疗各型鼠疫特效药,对严重病例应加大剂量;链霉素可与磺胺类或四环素等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磺胺药宜用于轻症及腺鼠疫,与等量碳酸氢钠同服,体温正常3—5天后停药。在治疗中,也可选用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等药物。
侯勇跃说:“面对鼠疫,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鼠疫已经不是死亡的代名词,它完全可防可控可治。在我国,鼠疫防治仍以预防为主。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出现的几例鼠疫病例,均与草原上的野生动物有关,这也再次提示我们,防治鼠疫最根本、最有效的 *** 仍是那个老生常谈的人类生存法则:只有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才不会将自然界的病毒带入人类社会,我们自己才是安全的。”
(来源:科技日报)
鼠疫有多可怕,它的伤害就有多大威力,不信你看鼠疫的潜伏期很短,大概是两到三天左右,有些会达到九天左右。刚开始的时候症状是发热,怕寒,感觉不适或者是四肢发酸疼痛,大多会觉得恶心和喉咙痛。此外,被老鼠咬的地方则会出现淋巴腺炎,受害的淋巴结会发热、肿胀、红肿、变软、化脓。
具体来说,鼠疫发生后的症状如下:
一、全身中毒症状
当鼠疫是全身性的中毒时,会显示出高热寒战的表现。头会剧烈的发疼,恶心呕吐,且时常感觉烦躁心神难安,意识变得模糊,心律不齐,呼吸变得急促。其次,皮肤黏膜先有出血斑,然后会大片出血,并且会有黑便,血尿。医生在对其检查时会触碰到肿大的肝和脾,淋巴结如若充满了脓液,会在第二周破脓流血,如及时治疗,死亡率极高。淋巴结最明显的就是触碰的时候会感觉很痛很硬,并且肿胀。
二、各型鼠疫的特殊症状
1、腺鼠疫: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经常见于腹股沟处淋巴结,然后就是腋下或者颈部。淋巴结显得肿大,坚挺,和周围的组织黏连的不会活动。病人觉得剧痛,所以只能一直保持一种姿势,必须及时治疗,否则淋巴结容易化脓从而破裂溃烂。
2、肺鼠疫:原发性和继发性肺鼠疫都是最重的病型,这种的类型不但有很高的死亡率,而且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空气飞沫传播。除了有恶心、烦躁、神志不清等症状之外,还有以呼吸道的感染为主要症状,会出现咳血、咳痰以及呼吸困难的症状,接着会迅速呼吸衰竭而死亡。
3、败血症型鼠疫:这是由于在剥食染疫动物时,鼠疫菌从皮肤破损的地方渗透进血液,又可能是由染疫蚤的直接叮咬造成。因为鼠疫菌是直接进入血循环而不经过免疫系统,所以病人很快表现出全身中毒。
4、其他类型鼠疫:除了有全身中毒症状,而且还有如肠型、皮肤型、扁桃体型、眼型等的相应系统器官的症状。
觉得本文有用,请点赞或推荐给朋友,并关注【医联媒体】。
鼠疫的潜伏期较短,一般在1-6天之间,多为2-3天,个别病例可达8-9天。临床以腺鼠疫最多见,而肺鼠疫病死率更高。
1、鼠疫潜伏期症状
鼠疫轻型仅表现为不规则低热,全身症状轻微,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压痛,无出血现象;重者会休克、继发败血症或肺炎而死亡。一般有呼吸道症状或发热者,就应该接受医疗观察。
腺型最多见,常发生于流行初期。急起寒战、高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偶有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皮肤淤斑、出血。发病时即可见蚤叮咬处引流区淋巴结肿痛,发展迅速,第2~4天达高峰。腹股沟淋巴结最常受累,其次为腋下、颈部及颌下。
2、容易感染鼠疫的人群
人群对鼠疫普遍易感,预防接种使易感性降低,患病后有持久免疫力。流行季节与鼠类活动(黄鼠与旱獭能带菌冬眠)和鼠蚤繁殖有关,南方多始于春而终于夏,北方则多起于夏秋而延及冬季。肺鼠疫以冬季为多。
疫区从事野外工作的人或猎杀、剥食旱獭的猎人、牧民接触染疫动物可能性大,感染的可能性高于一般人群。
3、感染鼠疫菌的主要途径
接触患有鼠疫病的动物,如剥皮、煮食等;被带有鼠疫菌的跳蚤叮咬;肺鼠疫病人传播,即健康者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后,经呼吸道吸入感染,此种方式感染的主要为肺鼠疫。腺鼠疫可并发败血症而导致肺鼠疫,患者痰中的鼠疫杆菌可借飞沫或气溶胶以「人-人」的方式传播,造成人鼠疫的大流行。
鼠疫的预防
1、严格控制传染源
管理患者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应立即按紧急 *** 和 *** 报告疫情,城市不得超过2小时,农村不得超过6小时。同时将患者严密隔离,禁止探视及患者互相往来。患者排泄物应彻底消毒,患者死亡应火葬或深埋。对于肺鼠疫患者要进行严格的隔离以防空气传播。
消灭动物传染源对自然疫源地鼠间鼠疫进行疫情监测,控制鼠间鼠疫,广泛开展灭鼠爱国卫生运动。
2、切断传播途径
消灭跳蚤患者的身上及衣物都要喷撒安全有效的杀虫剂杀灭跳蚤,灭蚤必须彻底,对猫、狗,家畜等也要喷药。加强交通及国镜检疫对来自疫源地的外国船只、车辆、飞机等均应进行严格的国境卫生检疫,实施灭鼠、灭蚤消毒,对乘客进行隔离留检。
3、保护易感者
保护接触者在流行时应避免接触蚤,腺鼠疫患者的接触者应用适当的杀虫剂进行灭蚤,所有的接触者是否需要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服药都要进行评估,与疑似或确诊的肺鼠疫患者的接触者后要用四环素或氯霉素。
预防接种自鼠间开始流行时,对疫区及其周围的居民、进入疫区的工作人员,均应进行预防接种。目前的疫苗仍不能对腺鼠疫和肺鼠疫产生长久的免疫保护,因此,一般每年接种一次,必要时6个月后再接种一次。
2019-11-12 23:18
鼠疫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烈性传染病,曾被称为黑死病。鼠疫一旦进入流行高峰,大流行往往接二连三发生,甚至延续数百年。
传染源:
自然界很多动物都可以感染鼠疫,这些染疫动物都可以成为人间鼠疫的传染源,尤其以啮齿动物(鼠类、旱獭等)为常见。
野生食肉类动物(狐狸、狼、猞猁、鼬等)、野生偶蹄类动物(黄羊、岩羊、马鹿等)、家畜(犬、猫、藏系绵羊等也可感染鼠疫,在人们接触、猎捕或剥食这些染疫动物时将鼠疫传染给人类。
传播途径:
鼠疫的传播途径有很多种,主要有:
1、媒介传播。主要是通过跳蚤吸血传播。
2、接触传播。人类通过猎捕、宰杀、剥皮及食肉等方式直接接触染疫动物时,细菌可以通过手部伤口进入人体,经淋巴管或血液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这种直接接触感染甚至可以通过非常细小的伤口形成感染,如手指的倒刺等。
3、空气传播。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患者通过呼吸、咳嗽时便将鼠疫菌排入周围空气中,形成细菌微粒及气溶胶,这种细菌悬浮物极易感染他人,造成人间肺鼠疫暴发。接触肺部感染的染疫动物,如感染鼠疫的狗、猫等,也可以直接经呼吸道感染,引起原发性肺鼠疫。当鼠疫菌感染人发展成为肺鼠疫时,即使在疾病早期也有传染性。肺鼠疫人传人的传播方式可造成鼠疫大流行,其波及地区远远超出疫源地范围。
人对鼠疫普遍易感,人类在感染过鼠疫菌后可获得终身免疫力。
感染症状:
各型鼠疫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均会引起死亡,尤其是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病死率几乎为100%。
鼠疫的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6天,多为2~3天,个别病例达到8~9天。鼠疫患者一般都表现出危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发病急剧,恶寒战栗,体温突然升高至39~40℃,呈稽留热。头痛剧烈,有时出现呕吐、头晕、呼吸急促,很快陷入极度虚弱状态。心动过速,血压下降,血常规检测白细胞计数增高。重症患者表现为意识模糊,昏睡,狂躁不安,谵语,颜面潮红或苍白,有重病感和恐怖不安,眼睑结膜球结膜充血,即出现所谓的“鼠疫颜貌”。
怎样预防?
鼠疫要采取综合措施防控才能获得更大的效果。这些措施包括疫情报告、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所采取的综合措施。还包括预防性灭鼠灭蚤(鼠蚤同灭),健康教育和疫源地干预措施、强化监测等措施。
生活在疫源地及毗邻地区的群众,进入鼠疫疫源地旅游和务工的人员要充分认识到“不私自捕猎染疫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产品出疫区”。
对进入鼠疫疫源地的人群要防虫防蚤,防止节肢动物叮咬;远离旱獭洞穴,不要在鼠或旱獭的洞口周围坐卧停留。
在居住地周围和衣物上可以喷洒蚊虫驱避剂。
外出野营、打猎、伐木个人作业是要注意束紧裤管,减少暴露,必要时使用驱避剂。
对发生动物鼠疫的地区要强调管理好牧羊犬只,更好是栓养自家的狗猫等宠物,使这些猫犬减少觅食到染疫动物的可能性。
在对疫源地进行灭鼠灭獭期间,当地居民不要进入疫区处理地段,对疫区处理的地段减少放牧或禁牧。家长或学校教育小孩不要接触和玩病死小动物。
一旦遇到病死鼠(旱獭等病死动物)、疑似鼠疫患者(发热及淋巴结肿大,发热及胸痛、咳嗽)、不明原因高热和急死患者要尽快报告。
(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责编:杨阳
鼠疫可防可控 出入鼠疫自然疫源地应做特别防护图/IC photo
宁夏 *** 自治区日前确诊一例原发性鼠疫(腺鼠疫)病例。患者自觉发热、乏力、意识不清、水样便腹泻,前往医院就诊,被确诊为鼠疫病例。据中国疾控中心显示,2010年以来,我国每年仅有零星鼠疫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北部分省份。什么是“鼠疫”?如何预防?新京报记者根据各地疾控中心发布的提示整理出一份关于“鼠疫”的小知识。
什么是鼠疫,有哪些症状?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氏菌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具有发病急、病程短、传播快、病死率高、传染性强的特点。在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中,鼠疫被列为甲类传染病。鼠疫的潜伏期较短,一般在1-6天之间,多为2-3天,个别病例可达8至9天。
鼠疫根据不同的感染部位和临床表现,主要分为腺鼠疫、肺鼠疫、败血症型鼠疫,还有一些少见类型,如肠鼠疫、脑膜炎鼠疫、眼鼠疫、皮肤鼠疫。
其中,腺鼠疫最常见,治愈率也较高,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高热、畏寒、伴恶心呕吐、头痛及四肢痛、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皮肤黏膜出血点等,还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腋下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肿大。
肺鼠疫起病急,病情进展快,主要表现为畏寒高热、头痛胸痛、呼吸急促、嘴唇发紫、咳嗽、咳黏液或血性泡沫痰,如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因心力衰竭、出血、休克而死亡。
败血型鼠疫主要表现为高热寒战、神志不清、昏迷,进而发生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广泛皮肤出血和坏死等,预后较差,治疗不及时会迅速死亡。
鼠类宠物是否会传播鼠疫?
人类对鼠疫普遍易感,没有天然免疫力。自然感染鼠疫的动物、鼠疫患者都可成为鼠疫的传染源。可感染鼠疫的动物包括啮齿动物(鼠类、旱獭等)、野生食肉类动物(狐狸、狼、猞猁、鼬等)、野生偶蹄类动物(黄羊、岩羊、马鹿等)、家畜(犬、猫、藏系绵羊等),啮齿类动物最常见。
在自然疫源地,跳蚤是传播鼠疫的主要媒介,寄生在染疫动物的跳蚤感染鼠疫菌后再叮咬人,即可造成人的感染。鼠疫还可通过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捕猎、宰杀、剥皮及食肉染疫动物可造成感染;肺鼠疫患者或动物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形成细菌微粒及气溶胶,若被他人吸入也可造成感染。
自然条件下,我国带菌动物主要分布在特殊环境中,不是鼠疫疫源地,自然环境中不存在鼠疫菌,老鼠中也不带有鼠疫菌,市民没有通过接触鼠等动物而感染的机会。鼠类宠物,只要是从正规渠道购买的,其饮食和居住环境都有卫生安全保障,定期清理居住场所,基本不会感染或携带鼠疫,也不会传染给人。
预防鼠疫的措施有哪些?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合理佩戴口罩、尽量避免去人群拥挤场所等是做好各种传染病包括鼠疫防护最有效的措施。
此外,甘肃疾控中心提示,在鼠疫疫源地内生产、生活和旅游时,尽量不要在旱獭洞及草原上坐卧休息,防止被跳蚤叮咬。如果必须在疫源地从事野外劳动时,更好使用市售蚊虫、节肢动物驱避剂(含有避蚊胺或驱蚊酯)喷洒帐篷、衣物和 *** 的皮肤。出入鼠疫自然疫源地后不投喂、不逗玩、不捕捉旱獭,也不要过分主动亲昵接触猫和狗,猫和狗感染鼠疫后,会通过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染给人类,应密切关注疫源地猫和狗是否有动物鼠疫病症,一旦发现有流鼻血、精神不振等情况,要与猫、狗保持适当的距离。在鼠疫疫源地,接触病死的旱獭、鼠、与疑似鼠疫患者接触、出现高热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当地疾控中心并就近就诊。
鼠疫是可防可控的传染病。鼠疫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早期就诊规范治疗治愈率很高,可疑接触者也可通过预防性服药而避免发病。
新京报记者 刘旭
校对 卢茜
一家三口确诊鼠疫,烈性传染病如何预防近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一家三口感染了鼠疫。目前我国每年感染鼠疫人数已是个位数。但作为一种烈性传染病,感染鼠疫,一旦发病,病情进展迅速,或将危及生命。鼠疫通过何种途径传播、如何做好防护、感染鼠疫之后可能有哪些症状……了解相关知识,避开风险因素?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内蒙古一地发现鼠疫 已发布预警信息中新网包头4月3日电 (记者 李爱平)4月3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 *** 获悉,该县发现自毙长爪沙鼠1只,经检测判定为鼠间鼠疫疫情。
固阳县鼠疫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消息显示,3月29日,固阳县在银号镇腮林村鼠疫监测工作中发现自毙长爪沙鼠1只,经检测判定为鼠间鼠疫疫情。
据悉,官方已发布鼠间鼠疫疫情预警,预警级别为动物鼠疫Ⅳ级预警。起始时间自预警发布之日起,至2022年年底。
官方提示,从事高危职业人员如放牧人员、灭鼠人员、野外作业人员和疫源地内居民要每天进行健康监护,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报告。要谨慎进入鼠疫疫源地,如有鼠疫疫源地的旅居史,出现发热等不适症状时及时赴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完)
来源: 中国新闻网
警惕鼠疫!这些防护知识要掌握据宁夏卫健委网站8月22日消息,21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确诊一例鼠疫(腺鼠疫)病例。22日,宁夏启动鼠疫疫情防控四级应急响应,全力救治患者,全面落实综合防控措施,确保疫情不传播、不扩散。那么,什么是鼠疫?鼠疫如何传播?得了鼠疫,身体会出现哪些症状?日常生活中如何防范?
云南勐海:
发现1例疑似腺鼠疫病例
初步判断西定乡发生鼠间鼠疫
云南勐海县鼠间鼠疫疫情防控指挥部9月25日晚通报,该县西定乡一边远村寨发生鼠间鼠疫,且通过主动搜索发现1例疑似腺鼠疫病例——1名3岁儿童被诊断为疑似腺鼠疫病例,正接受治疗。
据通报,距离勐海县城3小时车程的一村寨近日发现3只死因不明的自死鼠,乡 *** 立即报告县疾控中心。经省地方病防治所和州疾控中心实地调查和结合实验室检测,于9月21日初步判断西定乡发生鼠间鼠疫。
9月21日,国家、省级专家组在疫情上报12小时内抵勐海县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疫情发生后,按照《云南省鼠疫控制应急预案》要求,勐海县委、县 *** 迅速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应急响应,成立鼠间鼠疫疫情处置工作指挥部,组建专家专业队伍,开展检诊检疫,对发热病人开展全面排查,对疑似病人采取隔离观察、流行病学调查等措施,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同时,在全县开展以灭蚤、灭鼠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
经全面排查,截至9月25日18时,1名3岁儿童被诊断为疑似腺鼠疫病例,病情表现为轻症,经治疗,患者病情稳定。目前,各项防控措施正在科学、有序、有效进行。
云南勐海县鼠间鼠疫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提醒广大人民群众:有与不明原因自死鼠有过接触,应及时向当地疾控部门主动报告以取得专业指导,一旦出现发热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内蒙古的巴彦淖尔市、包头市分别曾于今年的7月、8月出现鼠疫确诊病例。
鼠疫如何传播?
病媒生物传播、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
鼠疫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烈性传染病,是由啮齿动物和蚤类把鼠疫杆菌传给人和动物的一种特殊的 *** 共患病。鼠疫主要通过病媒生物传播、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
在自然疫源地,病媒生物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跳蚤是传播鼠疫的主要媒介,寄生在染疫动物的跳蚤感染鼠疫菌后再叮咬人,即可造成人的感染。
鼠疫症状如何?
潜伏期短,开始时发热畏寒头痛等
鼠疫开始的症状与体征是无特征性的发热、畏寒、不适、头及四肢疼痛、恶心、喉痛。鼠疫的潜伏期较短,一般在1~6天之间,多为2~3天,个别病例可达8~9天;肺鼠疫和败血症型鼠疫潜伏期较短,约为1~4天。
根据不同的感染部位和临床表现可以将鼠疫分为腺鼠疫、肺鼠疫、败血症型鼠疫和其他少见类型鼠疫。各型鼠疫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均会引起死亡,尤其是肺鼠疫和败血症型鼠疫,病死率很高。
我家有老鼠,会感染鼠疫吗?
一般老鼠感染人类需要鼠蚤这个媒介,直接接触病鼠也有感染的机会。
如果你不在疫区,一般感染风险不大,不用太担心。
但是若屋内老鼠较多,会引发一些其他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热等的感染,建议做好室内卫生,消灭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