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筽的拼音的问题,以及和筽字拼音和基本汉字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筽是什么意思啊怎么读
筽拼音为ōu,wú,没有明确的意义。
生僻字是一个汉语词汇,又称冷僻字,指不常见的或人们不熟悉的汉字。生僻字没有一个标准,不能拿新华字典框定。
生僻字没有一个标准,不能拿《新华字典》框定。因为字典里也有很多大学中文专业毕业也不认识的字,也有不少电脑里拼不出来的“麻烦”。因为汉字数量太大。跟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字一样,字典里的字词,绝大部分都是不常用的。
以公认的《汉语大字典》为样本,它共收单字五万多。但是,实际通用的汉字并不很多。据统计,3500个常用字就覆盖了现代出版物用字的99.48%。十三经(《易经》、《尚书》、《左传、公羊传、语、孟子等13部典籍),全部字数为589283个字,其中不相同的单字数为6544个字。
*** 选集四卷,总字数为660273个,使用不同的单字只有2981个。人名用字也符合这个规律。1988年国家语委语用所汉字室对14省市的人口普查资料抽样选取了57万条姓名,统计结果表明:57万条姓名的人名用字仅为4141字。
而其中的1505字就覆盖了57万条姓名的99%,剩下的2600多字仅为1%的人所使用;而在2600字中超出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6763字)的仅有500多字,使用人口不足0.1%。
有很多人因为他们的名字很多人不认识,不知道怎么念、不知道怎么写,如果用电脑,更不知道怎么输入,这都是生僻字捣的乱。
秦代的《仓颉》、《博学》、《爰历》三篇共有3300字,汉代扬雄作《训纂篇》,有5340字,到许慎作《说文解字》就有9353字了,晋宋以后,汉字又日渐增繁。据唐代封演闻见记·文字篇所记晋吕忱作字林,有12824字
二、“筽”是什么字
1、筽字是一种汉字,其拼音为“shāi”。下面是对该字的
2、筽字是一个较为罕见的汉字,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它的基本含义与古代的一种木制盛器有关。在古代文献或诗词中,可能会有关于这一字的使用和描述。
3、从字形上看,筽字的构造体现了其含义的某些特点。字的构造往往与其所代表的事物的特征有关,对于筽字而言,其部首和结构与木制品有关,暗示其可能与木制器物相关。
4、在一些古代的文献或诗词中,可能会偶尔出现筽字。通过对这些古籍的研究,可以了解到该字在古代的具体用法和语境。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该字较为罕见,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不太熟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谨慎使用,确保准确性。
5、在现代汉语中,筽字的使用已经较为罕见。随着语言的演变和发展,一些罕见字逐渐被更为常用的字词所替代。筽字虽然在古代有其特定的用途和含义,但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
6、总结:筽是一种汉字,其拼音为“shāi”,与古代的一种木制盛器有关。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该字较为罕见,需谨慎使用以确保准确性。如需更深入了解该字的具体用法和语境,可查阅相关的古代文献或诗词。
三、龀筽怎么读啊
1、(1)(会意。从齿,匕声。本义:儿童换牙,脱乳齿换恒齿)同本义 [drop of milk teeth and growth of permanent teeth]
2、龀,毁齿也。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说文》
3、未龀不入军门。——《管子·小问》
4、(2)又如:龀髫(换牙和垂发。喻幼年);龀龆(指幼年);始龀(刚换牙,指七八岁)
5、(2)泛指童年 [child]。如:龀童(七、八岁的小孩);龀年(童年);龀岁(童年)
6、【唐韵】【集韵】【韵会】初堇切【正韵】初谨切,𠀤瀙上声。【说文】毁齿也。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又【广韵】【集韵】【正韵】𠀤初觐切,音衬。又【集韵】丑忍切,音辴。义𠀤同。从𠤎,𠤎音化。【六书正譌】别作齓,非。
四、筽是什么意思
在汉语中,"筽"是一个不太常见的汉字,其拼音为dào jué yǒngò,属于竹部首,总共有13画。在五笔86和98编码中,它分别表示为TKGD和HRVK,秋笔画顺序为3143142511134,四角号码为88804,统一在Unicode编码中是CJK统一汉字 U+7B7D。"筽"字的基本含义涉及两种情况:一是作为一种竹名,可以用来 *** 毛笔;二是它在韩文中也有特定的读音,但在中国大陆的汉语中并不常见,主要用于古籍或者特定领域的专业用语中。了解这个字主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或者了解特定文化背景,日常交流中很少会用到。
五、筽怎么读
筽字读音为:wú,是吴字的异体字写法,读音和意思与吴字完全相同。
吴拼音:wú,注音:ㄨˊ,部首:口部,部外笔画:4画,总笔画:7画,五笔:KGDU
仓颉:RMK,郑码:JAGD,四角:60804,结构:上下,电码:0702,区位:4666
统一码:5434,笔顺:丨フ一一一ノ丶
1.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后扩展至淮河下游一带:吴钩(古代吴地出产的一种弯刀,后泛指锋利的刀剑)。吴越同舟(喻过去的仇人由于当前利害一致而成为朋友)。
2.中国东汉末年三国之一:吴下阿蒙(喻原先学识粗浅的人)。
3.泛指中国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吴语。吴牛喘月(喻见到类似事物就胆怯害怕起来)。
汉语方言之一,分布于上海、江苏东南部分和浙江大部分地区。
亦作“吴粧”。指中国画的一种淡着色风格,相传始于唐吴道子的人物画,故名。
六、谗漺腌筽 是什么意思
字从言,从毚(chán),毚亦声。“毚”为“瀺”省,意为“悬崖上不断有水落下”。“言”指“诽谤”。“言”与“毚”联合起来表示“坏话一天到晚像悬崖之水那样不停落下(然而却看不到其源头)”。本义:持续不断且无从追溯的诽谤言论)同本义 [backbite;slander]
1、用盐、糖、酱等浸渍食物:~肉。~菜。~制。~渍。榨菜没~透。[3]
1、(形声。字从肉,从奄,奄亦声。“奄”意为“被覆”。“奄”与“肉”联合起来表示“用盐被覆肉块”。
本义:用盐擦抹肉块的办法 *** 咸肉。
引申义:用盐、糖、酱液浸渍蔬菜、肉类的办法 *** 咸菜、咸肉)
腌,酢,淹肉也。字亦作腌。——《苍颉篇》
3、【腌肉】yān ròu(动)指用盐浸渍的肉块。【腌腊】yān là(动)把鱼﹑肉等用盐浸渍,然后风干﹑熏干。亦指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鱼﹑肉﹑鸡﹑鸭等。
【腌造】yān zào(动)(用盐或酱等浸渍加工鱼肉蔬菜瓜果等);腌菜(用盐浸渍的蔬菜)。
【腌藏】yān cáng(腌渍储藏)把鱼、肉等用盐浸渍、腌制后风干的鱼、肉、鸡、鸭等储藏起来。
兄长,已定这鱼腌了,不中仁兄吃。——《水浒传》[3]
<方>:1、脏;不干净 filthy;dirty:这房子里太腌臜了,赶快打扫打扫吧。It's so dirty in this house; let's hurry to clean it up.
2、(心里)别扭;不痛快 ruffled;unhappy:晚到一步,事没办成,腌臜极了。We were just one step away from getting it done. What a shame!
3、糟蹋;使难堪 insult;embarrass:算了,别腌臜人了[1]。 Come on, stop treating him like dirt.
《红楼梦》:破衲芒鞋无住迹,腌臜更有满头疮。当“肮脏”解释
《水浒传》:你这 *** ,腌臜泼妇。作“坏、劣”解释
《牡丹亭》:怕九还丹丹不的腌臜证。肮脏病相思病的代称
《西厢记》:自家这一场腌臜病,病得来蹊跷。作“出丑”解释
《水浒传》:这个腌臜泼才作“肮脏的无赖”解释
--------------------------------------------------------------------------------
七、女人说筽是什么意思
筽字读音为:wú,是吴字的异体字写法,读音和意思与吴字完全相同。吴字的意思有5种解释,具体如下:
1.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后扩展至淮河下游一带:吴钩(古代吴地出产的一种弯刀,后泛指锋利的刀剑)。吴越同舟(喻过去的仇人由于当前利害一致而成为朋友)。
2.中国东汉末年三国之一:吴下阿蒙(喻原先学识粗浅的人)。
3.泛指中国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吴语。吴牛喘月(喻见到类似事物就胆怯害怕起来)。
5.会意。从口,从矢。矢(zè),象头的动作。合起来表示晃着头大声说话。本义:大声说话,喧哗。
1、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五回:“满厅掌声雷动中,忽然从外面气急败坏奔进一个人来,大家面色都吓变了。”
2、声如洪钟,读音shēng rú hóng zhōng,汉语成语,形容说话或歌唱的声音洪亮,如同敲击大钟似的。出自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忆胥目如闪电,声如洪钟。”
3、人声鼎沸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rén shēng dǐng fèi,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现指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炸开了锅。人声喧闹的意思。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关于筽的拼音和筽字拼音和基本汉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