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汉的拼音字母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汉字带拼音输入法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气冲霄汉的拼音
气冲霄汉的拼音是qì chōng xiāo hàn。
拼音,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把声母、介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
1、用于给汉字注音,从1958年秋季开始,全国小学的语文课本采用汉语拼音给汉字注音,接着,中学教科书、字典、词典以及通俗读物、扫盲课本也采用汉语拼音注音。《人民日报》等用汉语拼音字母给难字注音。
1958年10月,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种商标图样和商品包装上加注汉语拼音字母。邮电局名、铁路站名、气象站名、城市街道名也都使用汉语拼音标注。
1982年6月19日国家标准局发布了国家标准《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写法》,规定国内出版的中文书刊在封面、或首页、或封底、或版权页上加注汉语拼音书名、刊名。
2、用于教学普通话。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后,陆续出版了利用汉语拼音编写的普通话教材、读物、字表、字典、词典,促进了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拼音方案》已经成为外国人学习汉语进行全面训练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3、用于字典、词典的注音、排序,书刊的索引。75卷的《中国大百科全书》采用汉语拼音排序,正文的每一个条目都注上了汉语拼音。
4、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我国已经有壮族、苗族、侗族、哈尼族、僳僳族、佤族、黎族、纳西族、土族等少数民族采用汉语拼音字母相一致的字母形式。
5、用于不便使用或不能使用汉字的领域。《汉语拼音方案》为盲文的点字和聋哑人的手语的制定提供了依据。汉语拼音还可用于手旗通讯、灯光通信中,用同汉语拼音字母对应的手旗讯号或灯光符号来传递信息。在电子计算机输入汉字方面,拼音输入法是一种最为普及的输入 *** 。
二、汉语拼音方案与汉民族标准语
1、[提要]一、从简略的回顾中,阐明从19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汉语拼音运动一开始就是与语言的统一、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团结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历史事实不止一次的证明,无论哪一种拼音设计,违背了汉民族共同语统一的发展趋势,注定会以失败告终。二、通过注音符号、国罗、北拉和汉语拼音方案的历史渊源关系,具体说明方案在哪几方面继承和发展了这几种拼音的主要优点并加以创新,从而总结了二十世纪前六十多年来中国人民创制拉丁化拼音方案的历史经验。三、通过对台湾通用拼音与汉语拼音之争的分析,揭示隐藏在这场发生在台湾的激烈论战的背后,其实质性问题是什么。
2、一、汉语拼音运动与国语和普通话
3、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汉民族标准语的拼音方案。
4、汉民族标准语是在十九世纪末期兴起的对中华民族的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语文现代化运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语文现代化运动最初指的是汉语拼音运动(当时叫“切音字运动、简字运动”)、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清末民初的三大语文运动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通过改革语言文字,普及教育,以适应当时社会发展和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然后富国强兵,振兴中华民族。国语运动是建立和推广汉民族标准语口语的运动,而白话文运动则是提倡用能够表达口语的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正式书面语的运动。三个运动各有自己的追求目标,但内在关系却十分密切。就历史渊源关系说,切音字运动发生最早并引发了国语运动。其后,国语标准音的确立,注音字母的制定,一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汉语规范化运动,汉语拼音方案的产生,都是由此一脉相承,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的论述也由此入手。
5、汉语拼音运动的历史前奏可以远溯至明末,但是导致中国社会产生声势浩大的汉语拼音运动,其直接原因是中国人至今铭心刻骨的“甲午”国耻。这一点钱玄同在《注音字母和现代国音》(1929)一文中说得很清楚:“1894年(甲午),中国给日本打了一次败仗,于是国中有识之士,知道非改革政治,普及教育,不足以自存于世界,但是提到普及教育,即有一个问题发生,则汉字形体之难识,难写是也。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非另制拼音新字不可……”。于是,“推行简字以谋求普及教育的运动,日盛一日……”。其实,文字领域中的思想革新在此之前已经开始,汉字几千年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崇高地位已经发生动摇。甲午战争后,清 *** 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除了赔偿巨额军费之外,还割让了台湾和澎湖等地。其时,朝野震惊,激发了社会民众,特别是有进取精神的知识阶层的爱国天良,大家推究中国失败的原因,一致认为“汉字不革命,则教育决不能普及,国家断不能富强。”当时,被称为“思想界之彗星”的谭嗣同就首先带头呼吁废除汉字,改用拼音文字。各界人士群起响应,纷纷起来创制简单易学的“切音新字。”清末的切音字运动,也就是汉语拼音运动就这样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
6、据统计,清末最后十年中,至今犹有案可查的各种拼音方案就多达二十七种。这一时期的拼音方案大多为拼写某种方言而设计的,但拼音文字毕竟是一种拼写语言声音的文字,所以一开始就触及了汉民族语言的统一问题。被当时称之为“从事切音运动之一人”的卢戆章,在他的《切音新字序》(1892)中就提出制定拼音字母的两个基本原则:“字话一律”和“字画简易”,也就是文字表达话音,字形简单易写。同时,又倡议以南京话为“各省之正音”,这样全国“语言文字既从一律,文话皆相通,中国虽大,犹如一家。非如向者之各守疆界,各操土音之对面而无言也。”这些话显然已超出了纯粹的文字改革的范围,涉及民族语言的统一和发展了。
7、但是,卢戆章设计的各种拉丁化拼音方案仍然是以拼写闽广方言为主的。他后来向清 *** 学部呈交的《中国切音字母》也就因此被认为“不能通行各省”,“不足以统一各省之方言”而批驳了。之后不久,一种体现民族共同语发展趋向的切音方案—-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立刻脱颖而出了。它拼写的是当时影响更大的“京音官话”,字母形式完全采用汉字的偏旁。《官话合声字母》通行极广,遍及大半个中国,“由京津而奉天,而南京,官话字母遍及十三个省。”王照本人可谓完全把握了当时民族语言的发展趋向,他在《官话合声字母》序中就明确宣称:“语言必归划一,宜取京话……京话推广最便,故曰官话。官者公也,公用之话,自宜择其占幅员人数多者。”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官话合声字母》得到了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总教习吴汝伦的支持并跟张之洞以及管学大臣张百熙一起奏请朝廷在“学堂章程”中规定“于国文一科内,附入官话一门”,理由是“各国语言皆归一致”,清朝也应“以官音统一天下之语言”。他们的奏请很快得到朝廷的批准。于是,汉语拼音运动在引发了国语统一运动,并与国语统一运动合而为一的同时,得以从民间跻身 *** 。之后,清 *** 学部在“国语教育事业”(1911)中规定拼音“简字”的用途有二:一是拼合国语,二是范正汉字读音,并通过了一个“统一国语办法案”,规定在宣统八年(1916)普及国语。没想到就在这一年十月,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清 *** 被推翻。于是,经公决并通过的“统一国语办法案”也就成了一纸空文。确定国音,制定字母,统一国语的运动,实际是由下一个社会和国民 *** 开展起来的。
8、从上面简略的回顾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十九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汉语拼音运动,从一开始就是与语言的统一,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团结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历史事实不止一次的证明,无论哪一种拼音设计,违背了语言统一的发展趋势,注定会以失败告终。卢戆章设制的之一个拉丁化拼音方案,以拼写闽广方言为主的《中国切音字母》,因“不能通行各省”,“不足以统一各省之方言”被批驳了。其后,又有同治进士,朝廷命官劳乃宣设计了几乎可以使用于各省主要方言的《简字全谱》(一种汉字笔画式的拼音文字),“全谱”包括《京音谱》,《宁音谱》(南京话)、《吴音谱》、《闽广谱》等,几乎涵盖了大部分方言,而且他还提出了“引南归北”的主张:“南人先就南音各谱学习,以便应用,学成之后,再学京音,以归统一。”劳乃宣本人曾得到慈禧召见,他进呈的《简字谱录》也得到御批,让“学部议奏”。即便如此,清 *** 学部也仍然因“分裂语言,有碍统一”,始终搁置高阁,不议不奏,而社会上也对他提出了尖锐的指责,认为照他的办法,“将使中国愈远同文之治,”骂他是“分裂语言文字的罪魁”。对照清末切音字运动中唱主角的卢戆章、劳乃宣、王照三大家,特别是劳乃宣和因参加了“百日维新”而受到通缉的“钦犯”王照他们两人的拼音方案的命运,实在是足以发人深省的。
9、二、汉语拼音方案与注音符号、国罗、北拉的历史渊源关系
10、1912年,民国成立后, *** 继续推行国语。在推行国语的热潮中,国语标准音经过“京(音)国(音)问题”大辩论,由“以京音为主,兼顾南北”修正为纯以京音为准的新国音,其后注音字母也更名为注音符号,并成为推行国语的利器,使国语进入师范及小学语文教学中,在电台广播、电影、话剧等领域中建立了牢固的阵地。
11、民国时期,从官话到国语,从老国音到新国音,国语运动最重要的一条历史经验就是要使自然形成的没有明确标准的初级形式的民族共同语(官话)成为有明确规范的高级形式的民族共同语(国语和普通话),必须选择一种自然语言,作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国语运动在长期的实践中终于找到了“中国语言的心”(刘复语),明确宣布以北京(系)作为统一全国语言的标准音(见《全国国语运动大会宣言》)。这是它更大的历史功绩,它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所开展的汉语规范化运动、推广普通话和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12、从学术发展的角度看,在汉语拼音运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国语注音符号、国语罗马字、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直至五十年代后期的汉语拼音方案,显然是一脉相承的继承发展关系。汉语拼音方案的设计充分吸收了过去许多拼音设计,特别是国罗和北拉的许多宝贵经验,并广泛地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方案固然有它匠心独运之处。但更多的是吸取并发展了历史上许多拼音设计的长处。下面我们就从几个主要的方面来说一说汉语拼音方案与注音符号、国罗、北拉以及其他拼音设计的继承发展关系。
13、楼上三位,你们的答案的出处的就是本人。你们就别再抄袭了。
三、拼音ying怎么拼
ying的拼音是yīng,读作“ying一声”。
汉拼音是标准汉语的音标符号,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单位制定。汉语拼音字母表共有26个字母,其中有21个辅音字母和5个元音字母。在拼写汉语词语时,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拼音。
1声调:汉语拼音中的声调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声调不同,意义也不同。
2.韵母:汉语拼音中的韵母除了单个的元音字母a,o,e,i,u,ü以外,多表示两个或三个字母。
3.声母:汉语拼音中的声母可分为清音和浊音,清音又可分为半清音和清音。
英文音标的发音和汉语拼音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不同。其中最明显的区别是,汉语拼音的声调不同,会改变一个字的意思,而英文音标没有这种变化。
汉语拼音广泛应用于汉语教学、词典编写、计算机输入法和文字处理等方面。在计算机输入法中,汉语拼音被广泛采用,可以通过打出英文音标的方式来输入汉字。
拼音是汉字的音标符号,不仅能使我们更准确地表达汉语语言,也为外国人学习汉语提供了便利。掌握好汉语拼音规则和发音,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汉语言文化。
汉语拼音是根据汉语语音系统制定的,其发展历程也经历了多次变革。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汉语拼音的演变史:
1.民间拼音:20世纪初期,随着汉字文化的传播与普及,一些外国人对汉字的发音产生了兴趣。这时期,出现了很多民间拼音方案,如韦氏拼音、赵体拼音等。
2.官方拼音:1958年,中国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推出了《汉语拼音方案》正式作为官方标准。该方案采用的是拉丁字母和注音符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声调的划分和标注。
3.之一个标准拼音:1982年,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汉语拼音方案》(音节规范)GB/T16159-2012国家标准,实施时间从2013年5月1日起,是目前官方标准的规范性文件。
4.拼音输入法:拼音输入法是指通过使用拼音来输入汉字或其他文字的工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拼音输入法已被广泛使用,成为每个计算机用户必备的工具之一。
汉语拼音是汉语文字的音标符号,在汉语教学、文字处理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掌握好汉语拼音规则和发音,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汉语言文化。同时,也需要关注汉语拼音的发展历程和变革,以了解它作为一种语言符号所承载的历史信息。
关于汉的拼音字母,汉字带拼音输入法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