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故字拼音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故怎么读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故字拼音和故怎么读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故乡字词拼音解释
故乡的拼音是【gù xiāng】,其中“故”表示过去的、旧的意思,“乡”则表示乡村、地方的意思。相关内容如下:
1、故乡这个词的意义深远,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更是一个充满感情和记忆的地方。每个人对故乡都有独特的感受和情感,这源于我们在故乡度过的时光和经历的事情。
2、在文学作品中,故乡常常被用来寄托作者的思乡之情,或者表现主人公对家乡的眷恋和回忆。故乡也是很多人心中的精神寄托,即使离开了家乡,心中的那份乡愁和思念也难以抹去。
3、除了情感层面的意义,故乡也是一个人生活经历的一部分。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故乡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社会风貌等都会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了解故乡也是了解自己的一部分。
1、故乡是我永远怀念的地方,那里有我童年的回忆和成长的足迹。
2、离开故乡多年,我依然深深地眷恋着那片土地,因为那里有我最初的梦想和回忆。
3、故乡的美景和气息让我难以忘怀,那是我内心深处最美好的存在。
4、在异乡漂泊的日子里,我常常怀念起故乡的温暖和亲切,那是我最珍贵的财富。
5、故乡的历史和文化是我自豪的资本,它们让我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
6、回到故乡的怀抱,我感到一种无比的安宁和满足,因为那里是我心灵的归宿。
7、故乡的风景如画,让人流连忘返,那里的山水和文化都深深地吸引着我。
8、故乡的亲人和朋友是我最坚实的后盾,他们在我需要的时候总是给予我无限的支持和鼓励。
9、我用我的行动和努力回报故乡的恩情,让那里的人们为我骄傲。
10、故乡是我生命的起点,那里的一切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让我终身难忘。
二、故这个字的读音
1.意外的事情:事~。变~。~障。 2.原因:缘~。原~。 3.有心,存心:~意。~杀(有意谋杀)。明知~犯。 4.老,旧,过去的,原来的:~事(a.旧事,成例;b.有连贯性的比较完整的事情,比较适合于口头讲述,“事”读轻声)。~人。~乡。~土(故乡)。~园(故乡)。~居。~国(故乡,亦指祖国)。~纸堆(泛指旧而多的文籍)。革~鼎新(“革”,除去;“鼎”,更新;破除旧的,建立新的)。~步自封(“故步”,原来的步子;“封”,限制;喻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亦作“固步自封”)。 5.朋友,友情:亲~。沾亲带~。 6.死亡(指人):~去。病~。 7.所以,因此:~此。~而。 8.古同“顾”,反而。
三、故在字典中的意思
问题一:故字的意思有哪些,在古汉语字典上【故】
①事故;变故。《孟子・滕文公》:“今也不幸至于大故。”《报刘一丈书》:“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
②缘故;原因。《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③旧;旧的;原来的。《墨池记》:“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④旧时;从前。《项脊轩志》:“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⑤老朋友;旧交情。《垓下之战》:“若非故人乎?”《鸿门宴》:“君安与项伯有故?”
⑥衰退;衰老。《琵琶行》:“暮去春来颜色故。”
⑦死亡;去世。《红楼梦》:“目今其祖早故,只有个儿子。”
⑧故意;特意。《陈涉世家》:“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⑨还是;仍然。《孔雀东南飞》:“大人故嫌迟。”
⑩通“固”,本来。《促织》:“此物故非西产。”
⑾所以;因此。《屈原列传》:“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故人】①旧友。《汉书・高帝纪下》:“所封皆故人所爱,所诛皆平生仇怨。”
②指前妻。古乐府《上山采蘼芜》:“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
③指前夫。《孔雀东南飞》:“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④死者。《儒林外史》:“今不想已作故人。”
【故事】①过去的事情。《史记・太史公自序》:“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
②先例;成法。《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天子命公赞不名,……如萧何故事。”
③典故。《六一诗话》:“先生老辈患其多用故事。”
④花样。《红楼梦》:“吃腻了肠子,天天又闹起故事来了。”
【故意】旧情。杜甫《赠卫八处士》:“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问题二:故名在字典的意思是什么个人理解,是曾用名。
问题三:新华字典里:故字在多少页 166
问题四:二字典故中的春秋是什么意思春秋开放分类:中国历史、史书、儒家经典、时代、周朝【一】词本义 [编辑本段]①春季和秋季,通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也泛指岁月和光阴。②泛指历史:甘洒热血写春秋。③时代名。因鲁国编年史《春秋》得名。一般指前770年~前476年这个时期。④儒家经典之一。编年体春秋史。相传由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记载自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史事,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⑤古代史书的通称。【二】春秋时代 [编辑本段]一提起春秋时期,就令人想到诸子百家。的确,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而且也是中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化的重要时期。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构成一个历史阶段的春秋时代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秋时期,指的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基本上是东周的前半期。东周一开始,周王朝就走了下坡路,王室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仍。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而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就可以称霸,先后出现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庐、越王勾践5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然而在春秋中期,出现了一个比较和平的时期,原因是各国都被战争搞得十分疲惫,需要休整,于是通过公元前546年由14国参加的第二次“弭兵之会”达成协议,战火暂时得以平息。可是,这期间在长江流域,吴、楚、越三国之间却多次爆发霸权之争。春秋时代的中后期,随着牛耕的普及和铁制农具的应用,经济有了迅速发展,出现了私田的开发和井田制的瓦解这一深刻的社会变化。在一些诸侯国的内部,贵族势力强大起来,开始向国君争夺权力。公元前453年晋国出现了韩、赵、魏三家大户,将晋国进行了瓜分,自己分别建立了国家,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晋”。于是,七雄并立,互相争霸的时代逐步到来,春秋时期走向了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另一说,前770年~前403年),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为止,称为“春秋时期”。【历史大事】周平王迁都:公元前770年,因为内乱和犬戎入侵,周平王被迫将国都从镐京迁至洛邑。因洛邑在镐京之东,此后的周朝史称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周室衰微:平王东迁以后,周室渐渐衰落,首先平王的外祖父申侯引犬戎攻入京师,害死幽王,申侯拥立平王,使平王有弑父之嫌,因而使周天子在诸侯间的威望下降,其次各诸侯国势力逐渐强大,互相攻伐,最后平王东迁,使周室只有一小块小地盘,周王室因而衰微,周桓王十二年(前708年),由于边境问题与郑国争执,周桓王率军讨伐郑国,郑庄公不仅敢于领兵抗拒,而且打败了王师,一箭射中了周王的肩膀。说明周王的地位已经严重下降,只是还保存着天下共主的名义罢了。齐桓公称霸:前685年,齐桓公继位,以管仲为相,整顿国政,废除井田制度,按土地的肥瘠,确定赋税,设盐、铁官和铸钱,增加财政收入,寓兵于农,将基层行政组织和军事组织合为一体,增加了兵源和作战能力,迅速成为华夏......>>
问题五:不消一故的字典解释词语的意思,不消一故的字典解释词语的意思:
释义: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出处:明・方孝儒《送龚彦佐序》:“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顾视焉。”
例句:那个对手太瘦弱了,他根本不屑一顾。
问题六:故的音序是什么部首是什么再查几画在字典里的解释是什么音节是:gu.音序是:G部首是:攵,再查4画
释义:1.意外的事情:事~。变~。~障。 2.原因:缘~。
四、故的拼音
1、故:gù。《说文解字》:“故,使为之也。从攴、古声”。使他成为这样是故之范式。本义:原因。如:缘故、原故、借故、无故。衍义:引申指“有心、存心”。如:故意、故杀(有意谋杀)、明知故犯。
2、(名)旧日的办事制度,例行的事:奉行~|虚应~。
3、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神话~。民间~。讲~。
4、(名)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家乡。[近]家乡。[反]异乡|他乡。
5、故:老朋友。不是亲属,也不是老朋友。表示彼此没有什么关系。
关于故字拼音,故怎么读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