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焘拼音?浔阳的拼音

牵着乌龟去散步 拼音 7 0

大家好,拓跋焘拼音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浔阳的拼音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拓跋焘拼音和浔阳的拼音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焘的读音是什么
  2. 拓拔怎么念
  3. 拓跋焘怎么读 拓跋焘的读音和意思
  4. 焘字拼音怎么读
  5. 拓跋焘怎么读求拼音解!

一、焘的读音是什么

1、从字义上来看,焘字有两个主要的含义。之一个含义是光彩闪耀的意思,可以取名为焘彩、焘光、焘清等,代表一个人光芒四射,给人带来美好的感觉。第二个含义是拓展、实现的意思,可以取名为焘路、焘才、焘志等,代表一个人能够勇往直前,实现自己的理想。

2、此外,从名字取义的角度来看,取名为焘也可以表达出对一个人美好的祝愿和期望。比如,取名为焘彩,意味着希望这个人的人生能够像太阳一样光辉照人;取名为焘路,意味着希望这个人能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光明之路。

1、魏太武帝拓跋焘,雄才大略,聪明雄断。拓跋濬自幼聪明敏达,深受祖父拓跋焘喜爱,被称为“世嫡皇孙”。此后,拓跋焘对汉族王室的“南朝”虎视眈眈,以拓跋部为核心的北魏,一度将兵锋直捣扬子北岸。

2、拓跋焘唯恐再遭悬瓠之败,放弃围城,修改作战计划,采取越城进攻。拓跋焘是北魏太武帝,他文武兼备,擅长书法,被史书称为“围猎不息,多所杀伤,飞矢满康之身。”

3、拓跋焘执政期间,其法制改革深入胡汉社会各领域,触动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产关系甚至上层建筑等方方面面,成效卓著。拓跋焘下令毁灭佛寺,杀死和尚,烧毁佛经。拓跋焘一心想统一北方,在祖父的教导下,他从小就立下统一天下的抱负。

4、拓跋焘是中国历史上之一个以“太武”为号的皇帝。拓跋焘听闻佛门戒律不严,僧人胡作非为,便开始对佛教采取镇压政策。拓跋焘一鼓作气,亲征柔然,大获全胜而归。拓跋焘执政以来,为了稳定国家政治形势,维护社会安定,他不得不实行残暴手段,大肆杀戮。

拓跋焘拼音?浔阳的拼音-第1张图片-

5、拓跋焘统治时期,由于佛门教义约束了北魏王族的残暴行为,所以佛教得以大肆宣扬,然而随着北魏统一中原的脚步加快,拓跋焘逐渐发现,佛教和儒家思想并不一样,前者只是把“仁慈”“普渡”当作对别人的要求,而拓跋焘希望的是,佛教能约束自己的族人。

6、拓跋焘的统治手段逐渐严厉,对佛教的打压也日益加剧,他开始禁止佛寺扩建,僧人尼姑也不再增加。拓跋焘没有想到的是,在攻破巴蜀后,梁国、凉州等地开始倒戈相向,于是他便大肆抓捕收留凉州人的大姓、官僚和僧侣。

二、拓拔怎么念

1、拓跋姓出自鲜卑族拓跋(又称托跋)部。拓跋氏望出颍川郡、雁门郡。

2、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五十四位门阀,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

3、拓跋余(?~452年),字可博真,代郡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人,鲜卑族。北魏王朝第四位皇帝(452年在位),太武帝拓跋焘之子,景穆帝拓跋晃异母弟,母为闾左昭仪。太平真君三年(442年),受封吴王。

4、正平元年(451年),改封南安王。正平二年(452年),中常侍宗爱弑杀太武帝后,即位为帝,年号永平(或作承平)。自知得位不正,厚赐大臣,收买人心,将国库挥霍殆尽。喜欢酗酒,纵情声色犬马,喜好野外狩猎。

5、出入没有限度,不问国家大事。即使边境告急,也不出兵救助,引起百姓愤恨。听凭宦官宗爱身居宰相,专权跋扈,总管三省,掌握皇家安全事务,随意召唤公卿,朝野畏惧。后因怀疑宗爱作乱,谋划夺权行动,引起宗爱愤怒不满。

6、永平二年(452年),宗爱趁祭祀宗庙之机,谴小黄门贾周将其杀害。拓跋余死后,侄子北魏文成帝拓跋濬即位,诛杀宗爱和贾周等人,以诸侯王的礼仪安葬,谥号为隐。

7、西魏恭帝拓跋廓(537年~557年),汉名元廓,河南洛阳人,鲜卑族。西魏末代皇帝(554年~556年在位),北魏孝文帝元宏曾孙,西魏文帝元宝炬第四子。

8、初以皇子,册封齐王。大统二十年(554年),在太师宇文泰拥立下,正式即位,称为元年,恢复拓跋本姓。二年(555年),增加太学助教。西魏恭帝四年(557年),为权臣宇文护所废,降封宋国公,惨遭杀害,谥恭皇帝。

三、拓跋焘怎么读 拓跋焘的读音和意思

拓跋焘,字佛狸伐,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鲜卑族。南北朝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北魏王朝第三位皇帝,明元帝拓跋嗣长子,母为明元密皇后杜氏。

正平二年(452年),为中常侍宗爱所弑,时年四十五,谥号太武皇帝,庙号世祖。

2、踩,践踏:跋前踬后(喻进退两难)。

3、文章或书籍正文后面的短文,说明写作经过、资料来源等与成书有关的情况:跋文。跋语。序跋。

“跋”,初见于秦朝小篆中,形声字。足表意,篆书形体像膝和脚,表示失足跌倒;犮(bá)表声,其形像用绳绊着犬腿,表示跋是跌倒。本义是跌倒。常用义是翻山越岭。“跋”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跋”的字源演变图如下:

(跋)蹎也。依豳风正义订。跋、经传多叚借沛字为之。大雅、论语顚沛皆卽蹎跋也。毛传。顚、仆也。沛、拔也。拔同跋。豳风狼跋亦或作拔。马融论语注曰。顚沛、僵仆也。按豳风狼跋其胡谓也。则仆矣。引伸为近人题跋字。题者标其前。跋者系其后也。邶风传。艹行曰跋。别一义。从足。犮声。北末切。广韵蒲拨切。十五部。

基本字义:“焘”的基本含义覆盖,如焘育。在日常使用中,“焘”也常做动词,表示载,承受,如焘载。

说文解字未收录“焘”字头,请参考“焘”字。

溥覆照也。中庸曰。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注云。帱或作焘。按左传亦云。如天之无不帱。杜注。帱、覆也。葢帱是叚借字。训襌帐。帐主覆也。焘从火。故训为溥覆照。周礼司几筵注。敦读曰焘。焘、覆也。从火。寿声。徒到切。古音在三部。

四、焘字拼音怎么读

1、从字义上来看,焘字有两个主要的含义。之一个含义是光彩闪耀的意思,可以取名为焘彩、焘光、焘清等,代表一个人光芒四射,给人带来美好的感觉。第二个含义是拓展、实现的意思,可以取名为焘路、焘才、焘志等,代表一个人能够勇往直前,实现自己的理想。

2、此外,从名字取义的角度来看,取名为焘也可以表达出对一个人美好的祝愿和期望。比如,取名为焘彩,意味着希望这个人的人生能够像太阳一样光辉照人;取名为焘路,意味着希望这个人能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光明之路。

1、魏太武帝拓跋焘,雄才大略,聪明雄断。拓跋濬自幼聪明敏达,深受祖父拓跋焘喜爱,被称为“世嫡皇孙”。此后,拓跋焘对汉族王室的“南朝”虎视眈眈,以拓跋部为核心的北魏,一度将兵锋直捣扬子北岸。

2、拓跋焘唯恐再遭悬瓠之败,放弃围城,修改作战计划,采取越城进攻。拓跋焘是北魏太武帝,他文武兼备,擅长书法,被史书称为“围猎不息,多所杀伤,飞矢满康之身。”

3、拓跋焘执政期间,其法制改革深入胡汉社会各领域,触动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产关系甚至上层建筑等方方面面,成效卓著。拓跋焘下令毁灭佛寺,杀死和尚,烧毁佛经。拓跋焘一心想统一北方,在祖父的教导下,他从小就立下统一天下的抱负。

4、拓跋焘是中国历史上之一个以“太武”为号的皇帝。拓跋焘听闻佛门戒律不严,僧人胡作非为,便开始对佛教采取镇压政策。拓跋焘一鼓作气,亲征柔然,大获全胜而归。拓跋焘执政以来,为了稳定国家政治形势,维护社会安定,他不得不实行残暴手段,大肆杀戮。

5、拓跋焘统治时期,由于佛门教义约束了北魏王族的残暴行为,所以佛教得以大肆宣扬,然而随着北魏统一中原的脚步加快,拓跋焘逐渐发现,佛教和儒家思想并不一样,前者只是把“仁慈”“普渡”当作对别人的要求,而拓跋焘希望的是,佛教能约束自己的族人。

6、拓跋焘的统治手段逐渐严厉,对佛教的打压也日益加剧,他开始禁止佛寺扩建,僧人尼姑也不再增加。拓跋焘没有想到的是,在攻破巴蜀后,梁国、凉州等地开始倒戈相向,于是他便大肆抓捕收留凉州人的大姓、官僚和僧侣。

五、拓跋焘怎么读求拼音解!

1、拓跋焘的读音为:tuò bá tāo,声母为t、b、t,韵母为uò、á、āo,声调为第四声、第二声、之一声。

2、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08年~452年3月11日),字佛狸伐,代郡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人,鲜卑族。北魏帝国第三位皇帝,明元帝拓跋嗣长子,母为明元密皇后杜氏。

3、拓跋焘推行的政治政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安定,推进了鲜卑(有学者主张锡伯族就是鲜卑族后裔,但证据不充分)封建化的进程。

4、但拓跋焘毕竟是封建帝王,没有摆脱民族的界限,更没有停止过对各族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因此,在拓跋焘统治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仍然十分尖锐。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标签: 浔阳 拼音 拓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