抃的拼音 坌的拼音

牵着乌龟去散步 拼音 9 0

很多朋友对于抃的拼音和坌的拼音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抃字的意思 抃是什么意思
  2. 薛谭学讴的译文及注释拼音
  3. 儛的拼音
  4. 忭的拼音

一、抃字的意思 抃是什么意思

1、抃的拼音是biàn,很多小伙伴只知其音,不知其意。那么抃的意思是什么?抃字到底有何解释呢?下面跟随我一起来看看抃字的意思抃是什么意思吧。

2、◎拍手,鼓掌:抃舞(因欢欣而鼓掌舞蹈)。

3、帝喾乃令人抃。——《吕氏春秋·古乐》

4、喟仰抃而抗首。——成公子安《啸赋》

5、百兽率舞而抃足。——成公子安《啸赋》

6、【卯集中】【手字部】抃;康熙笔画:8;页码:页420第07

二、薛谭学讴的译文及注释拼音

1、薛谭学讴(ou)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去。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娥东之齐,匮(kui)粮,过雍门,鬻(读音yù,卖)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读音lí,栋,中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读音biàn,鼓掌)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通‘仿’,效仿)娥之遗声也。(本文选自《列子·汤问》,战国l列御寇编撰。)

2、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自己就以为学完了,于是便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那歌声振动了树木,停住了空中的飞云。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回来(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敢再说回去的事了。秦青对他的朋友说:“从前韩娥从韩国到东边的齐国去,没有粮食了,经过雍门(齐国的城门)时,在那卖唱乞讨食物。虽然她走了但是还有余音绕着(那雍门的)中梁,三日不停(消失),旁边的人还以为她人没有走呢。住客栈时,客栈的人侮辱她。韩娥因此放声哀哭,整个里弄的老小都因此而悲伤愁苦,互相垂泪相对,三天都不吃饭。(里头的人)赶紧去追她(回来)。韩娥回来后,又放声歌唱。整个里弄的老小欢喜跳跃拍手舞蹈,不能克制自己,全忘了刚刚的悲伤了。(里头的人)于是给了她很多钱财打发她走。所以雍门那里的人,至今还善于唱歌表演,那是效仿韩娥留下的歌唱(技艺)啊。”

3、(1)讴: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这里指唱歌。(2)于:向。(3)穷:尽,完。(4)谓:以为、认为。(5)技:本领(6)遂:于是,就;(7)辞:告辞;(8)归:回家。(9)弗:不(10)止:阻止(11)饯:饯行,用酒食给人送行或设宴送行。(12)郊:在城外大道旁(13)衢:大路,四通八达的路郊衢:郊外的大道边(14)抚节:抚,轻轻地拍。节,节拍,拍子(15)悲:动听(16)振:振动(17)遏:阻止。(18)谢:道歉。(19)反:通假字,通“返”,返回。(20)止:劝阻。(21)秦青:秦国著名歌唱家。(22)贯:贯穿。(23)悬:绳子。(24)归:回家。(25)抚:轻轻的拍(26)节:节拍(27)秦青、薛谭:两人都是古代秦国的著名歌手。(28)顾:便

4、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不能骄傲自满。同时这里也给我们以启示:一方面可以说恰当的正面教育可收到很好的效果。道理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当反过来用它来指导学生实际时,就应具体化、形象化,教师的引导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针对往往容易产生自满的同学,这样的导向往往能使其看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使其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让其真正懂得如何做到全面发展,以及如何才能真正成为“四有人才”,进而激励他们锐意进取的可贵精神。

5、这篇古文告诉人们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千万不可有成功就骄傲自满的心态。

6、古籍《列子.汤问》内有一段“薛谭学讴”,原文仅有五十一个字。古文历来讲究简洁,力求言简意赅,不似我们今天风行的假大空文风。今将原文抄录如下: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秦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生不敢言归。

7、世人观察事物,判断是非,因为要受视角、思维定式、人生经历、身处环境、身居地位等诸多要素的影响或束约,获取的印象,作出的结论,就相互出入很大,于是人们各执己见,各述己论,莫衷一是。读书也同此理。人们同读一本书,各有各自的解读 *** ,各有各自的读后联想。我现在谈谈我读“薛谭学讴”,一文的感想。在我读过的有限的书籍中,《列子.汤问》篇中的“薛谭学讴”,是我看见的最古老的记述声乐教育的文字。此文告诉我们,我国在两千五百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职业声乐教师,因为《列子》一书是战国时期问世的著作。只可惜《列子》著作不是正宗史书,又叹惜中国的正宗史书是不记载中国的科教文发展史的,使我们的那些善令大人物宠爱的学者们,不能手执《列子》一书去尽施捕风捉影的看家本事来番大扬国威。“薛谭学讴”全文没有叙述秦青进行声乐教育的具体细节,没有介绍薛谭声乐学习的内容,甚至连薛谭在发生了要“辞归”究竟已经向秦青学艺有多久也不交待,我以为与正题“学讴”有偏离之嫌。《列子》篇中另有一段叙述纪昌学箭的文字,纪昌的老师飞卫的训练法,纪昌艰苦学练射术的实况,文章介绍得很详细。我猜,这恐怕是因为作者对声乐教学较陌生,对射术训练很熟悉的原因。

8、“薛谭学讴”全文的重心是刻画人物秦青和薛谭,颂扬秦青的“视徒如子”和薛谭的“知错则改”的好品质。秦青对待学生,宽容大度、仁爱和善,作者用最简洁、洗练的词字成功塑造出教师秦青的高大形象。但是,秦青的人格再高大,却可惜是古非今。无论我们把眼能睁多大,也很难在今天的哪所学校里能轻松寻觅到秦青的那可尊可敬的身影,那种正把馋眼死盯着学生们钱袋的道貌岸然的教师,反是张眼便可看见。我略知某些大学府里的龌龊事,还耳闻目睹某些个音乐学院里的幕后情,但我须受中国的文化界、教育界尤其音乐界的“只许歌德”钢铁法则的制约,只能闭嘴。“一日遭蛇咬,十年怕井绳,”,以免再遭口诛,惧畏再有人又要怒斥我这个三十多年前身陷大牢被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击落了全部牙齿的人,是满嘴狗牙。其实,薛谭很可爱。薛谭不仅有“知错则改”的大丈夫品质,有对真善美尤其声乐艺术的执著追求的好德性,还有头脑清晰、眼光锐利的艺术鉴别力。在混沌世界,尤其在铜臭熏天的年度,学生寻明师难;明师寻好学生更难。学生寻明师,其难难在必须长着一对锐眼。中国人病痛多,否则电视广告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药物广告。国人之眼疾,比如“红眼病”、“势利眼”,比比皆是。治疗眼疾的药,电视却从无广而告之的,可见此等眼病是无药可治的癌症。“势利眼”者便要“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何有拜会明师的缘分?薛谭听见秦青激亢放歌,当即识辨出这是更高级的声乐艺术,出于对艺术的真爱,所以断然决定认错,争取返回秦青门下去努力学习真正的艺术。可惜,有太多太多的中国青年没有艺术的鉴别力,浑浑噩噩地叫惯施烟雾的煤体轻易牵着鼻子乖乖的走,否则,哪来的“追星族”?何来如此之多的人痴目迷恋“十二乐坊”?什么是“艺术鉴别力”?这是一个三言两语不能说清的大学术题。我常对我的学生说,能“观文辨人”者有望叩开圣洁的文学大门;可“听音识人”者方可步入高雅的音乐之堂。这其实说及的也只是“鉴别力”的大海之一滴而已。明师寻觅“好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生理条件(比如,色盲不得学美术,耳背不得学音乐,骨骼欠佳不得学舞蹈),俯拾皆是,精神好(执着追求艺术又刻苦学习)的学生也不难找,明师要寻人格、品德好的学生,无疑大海捞针。为什么会这样?我不说,硬要说,我又要犯矛头直指社会对特保“儿皇帝”放纵的揭短罪过,又要如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去唠叨:“如今世道,一代不如一代”。

9、“薛谭学讴”的全文华彩句是“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八个字。这八个字浪漫又夸张,字字都有万钧力,可称是光烁千古的绝句。这个绝句,经受了两千多年的后人们不断袭用。这八个字内涵深广,包括了声音的力度、音量、音质(坚实度)、播送力(即是今天的音乐界常常空谈却无人去实办的什么“穿透力”)、声乐的共鸣发声等等音乐学问内容。“薛谭学讴”读完细想,忽然猜出这个中一个隐情来,那就是秦青从事声乐教学,从来不给学生做教学示范。学生薛谭之所以发生骄傲自大要“辞归”,与老师不示范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10、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虚心求教,要没有止尽地学下去。不能骄傲自大,要知错就改!这是我们阅读本文应该得到的启示。学习是无止境的,学海无涯,永远学习。要谦虚好学,不能浅尝辄止。

11、作者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圉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郑国人,与郑缪公同时。相传战国时郑人列御寇所作。原书已亡佚,现在流传的本子是东晋张注的。这部分的内容丰富复杂,有消极无为、个人享乐的观点,也有包含朴素唯物论和辨证的观点。书中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人有亡者》、《杞人忧天》、《齐人攫金》等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后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是东晋人张湛所辑录增补的,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中文名:列子别名:名寇,又名御寇国籍:战国出生地:郑国莆田(今河南郑州)职业:思想家信仰:道教代表作品:《列子》八卷

12、目录人物生平相关事件列子思想史籍记载作品一览个人名言历史评价概述八卦御风台人物生平相关事件列子思想史籍记载作品一览个人名言历史评价概述八卦御风台展开

三、儛的拼音

1.同“舞”,舞蹈。2.〔朝儛〕古山名。在山东。

抃儛锡儛伛儛儛女雅儛徧儛回儛郑儛鹤儛翔儛起儛蹈儛歌儛儛书。

【舞蹈 wǔ dǎo】:①艺术的一种。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有规律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其基本要素是动作姿态、节奏和表情。舞蹈与音乐、诗歌等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②雕塑。法国卡尔波作于1869年。表现一群裸体青年男女狂欢跳舞的情景。

(1)我们班表演的舞蹈,在晚会上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3)文艺晚会上,小林为大家展示了她的舞蹈特长。

抃的拼音 坌的拼音-第1张图片-

(4)在舞蹈方面,小洛是全班女生中最出色的一个。

(6)许云对戏曲的了解比较肤浅,但对民族舞蹈却很精通。

(7)舞台上,姐姐力图将自己最美的舞蹈献给观众。

(8)春风吹过,绿柳轻轻摇摆,有如一为绿衣舞者在迎风舞蹈。

(9)林女士三十年来心无旁骛地钻研舞蹈,她的苦心孤诣,终于得到肯定。

(10)舞蹈老师一边讲解要领,一边做着示范动作。

四、忭的拼音

忭字为左右结构,部首为“忄”。忭字共7画,它的笔顺为点、点、竖、点、横、竖、点。

形容词,喜乐的样子。如:忭跃(欢喜踊跃);忭忻(欢喜的样子);忭幸(喜悦容幸);忭舞(欢喜得手舞足蹈)。

1、欣忭:快乐喜悦。出自明张居正《答冏卿徐敬吾书》:“恭喜岳旦载临,仙龄茂衍,忝在门墻,倍深欣忭。”

2、荣忭:亦作“荣抃”,荣幸欢欣。旧时公文套语。出自唐李德裕《进上尊号玉册文状》:“祇荷明恩,倍怀兢惕。谨以撰讫,谨连进上,不任荣忭,惶越之至。”

3、感忭:感激高兴。出自宋苏轼《答曾舍人启》:“过蒙宠顾,辱示华牋。恨无酬德之言,徒有得贤之庆,感忭之素,写述难周。”

4、雀忭:欢欣雀跃。出自《花月痕》第五十回:“高宴三日,自大将军以至走卒,无不雀忭。”

1、庆祝你荣升新职,我深信你会发觉新的工作更令人兴奋,令人激动。盼望听见你的下一个乐成的欣忭。

2、正月初九日,乾隆帝陪着皇太后在九洲清宴一边进膳,一边观看节日的灯火,妃嫔和皇子、皇孙们也都陪侍在旁,“五世同堂,同伸欢忭”。

3、在生辰到来的今日愿所有的欢喜以及欣忭不停涌向您的窗前!青年们,他们在学校的放下工作给自己欢乐与欣忭。

4、从这段出自吐蕃之口的话可以看到,吐蕃将其周边的天竺、大食、突厥、拔悉蜜等均列入了“莫不畏服俯首,彼此欢忭而听命差遣”之国。

5、麒天听到好事就欢忭鼓舞,一点也不注意场面,直接像一个街头小子那样,迫不及待地问“快说,快说,是什么好事!”。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拼音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