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汉语拼音的发明人的一些知识点,和汉语拼音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汉语拼音谁发明的
1、中国的汉语拼音发明者是周有光。
2、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原名周耀平,起先“周有光”是他的笔名,“有光”后来成为他的号,1906年1月13日出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早年研读经济学,1955年奉调到北京,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周有光的语言文字研究,领域十分宽广,研究的中心是中国语文现代化。他对中国语文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阐释。周先生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并主持制订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85岁以后开始研究文化学问题。
3、周有光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领域发表专著30多部,论文300多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中评网称周有光具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苏培成称其“敢于说真话、说实话”;《晶报》称他“敢讲一般人不敢讲的话”。
二、卢壮章汉语拼音发明者
1、卢戆(zhuàng)章(1854年-1928年10月28日),汉语拼音文字首倡者。字雪樵,福建同安人,清末学者。创制中国切音新字,中国文字改革的先驱。
2、卢戆章被誉为中国拼音文字运动的先驱和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的揭幕人。为图强,致力于文化救国、教育救国。
3、卢戆章毕生从事拼音文字工作40年,不仅在创制拼音方案方面,而且在推广京音官话(即普通话),推行白话口语,采用横排横写汉字,倡导新式标点,使用简体俗字,以及实行分词连写,符号标调和注音识字等方面都为自己的祖国开了先河。
4、造就了中国语言文字学界旷古以来的“七个之一”人:之一个发明拼音字母,新式标点符号,之一个提倡白话文,国语,简化汉字,横排横写和注音识字。
三、汉语拼音是谁发明的
1、汉语拼音的发明者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周有光,1955年周老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他对中国语文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阐释。周有光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并主持制订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他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主编《汉语拼音词汇》成为电脑中文词库基础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不过周老并不认可这个头衔周老却谦卑的说“我不是拼音之父我是拼音之子”。
2、周老一生淡泊名义潜心研究为我国的语言文子学作出了突出的贡献,2007年获得了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的特等奖。2017年1月14日刚过完自己112岁生日的周老溘然长逝,周老走了但是他的汉语拼音却一直造福着我们以及我们的子孙后代。
四、中国的拼音是谁发明的
1、周有光,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2、1955年10月,周有光北京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会后被留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员、之一研究室主任。他提出普及普通话的两项标准:全国汉族学校以普通话为校园语言,全国公共活动以普通话为交际媒介,并提出汉语拼音方案三原则:拉丁化、音素化、口语化。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五、拼音是谁发明的
1、最早发明汉字拼音的人是法国传教士金尼阁。金尼阁于1610年来华,于1618年回欧洲募集了7000部图书带到中国,并转赴晋、陕开教,他在山西结识了精于小学教育的韩云。两人经过半年研究,将成果整理为初稿。在泾阳,他又找到了志同道合的王征。他们二人,“互相质证,细加评核”,在利玛窦等传教士学习汉字注音的西书《西字奇迹》基础上,修订编制成中国之一部拉丁化拼音汉字字汇,时为1626年。人称“利、金方案”。
2、周恩来1958年在政协全国委员会举行的报告会上指出:“采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已经经历了350多年的历史。1605年,来中国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最初用拉丁字母来给汉字注音。1625年,另外一个法国传教士金尼阁又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办法著了一部《西儒耳目资》。”尽管此书尚不完备,但它准确地记录了明末的汉语读音;展示了现代辞书的雏形,成为汉字改革的先驱。
六、我国的汉语拼音字母是从什么时候有的,谁发明的
1、明朝,西方传教士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是中国最早的拉丁字拼音。汉字拼音的发明人是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金尼阁。
2、1605年(明万历三十三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著《西字奇迹》,这被认为是“最早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方案”。
3、1625年,金尼阁把利玛窦等人的罗马字注音方案加以修改补充,写成一部完整的罗马字注音专书,叫做《西儒耳目资》。
4、清末明初,出现了用简单的古字表现汉语语音的拼音方式。民国年间, *** 制定了“注音字母”,就是这个系统的集中表现,但同时也出现了拉丁字的拼音运动,而且跟左翼人士的政治运动结合很密切。
5、共和国成立后,立即由 *** 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就是现在使用的这一套方案,联合国也承认的。
6、汉语的音节可以分析成声母、韵母、声调3部分。打头的音是声母,其余的部分是韵母,声调是整个音节的音高,汉语的声调是辨义的。
7、例如“汤、糖、躺、烫”4个字的声母都是t,韵母都是ang,只是因为声调不同,意义就不一样,在语言里分别代表4个不同的语素,在书面上就写成4个不同的字。
8、声母都是辅音,最复杂的韵母由介音、主要元音和韵尾3部分组成。韵尾有的是辅音,有的是元音。北京音的辅音声母有23个。介音有i、u、ü3个,辅音韵尾有n和ng,元音韵尾有i和u。在组成音节的声母、介音、主要元音和韵尾4部分里,只有主要元音不能没有,其余3部分都不是必须出现的。
9、拼音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把声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拼音的要领是:“前音(声母)轻短后音(韵母)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10、拼音时还要注意读准声母、韵母和声调的音值。要读声母本音,不要念呼读音;要把韵母作为一个整体来读,不要把韵头、韵腹、韵尾分解开再临时拼合;要看清调号,读准调值。
11、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汉语拼音历史
12、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汉语拼音方案》颁布60年你可知它当年如何产生?
七、汉语拼音什么时候开始用的,谁发明的
1、1958年2月11日,发明者:法国传教士金尼格莱。
2、1958年2月11日,之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秋季开始,《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小学生必修的课程进入全国小学的课堂。
3、1626年,法国耶稣会传教士金尼阁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耳目资》,这是一本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字汇。注音所用的方案是在利玛窦方案的基础上修改的。金尼阁首次准确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记录了汉字的读音。所以他是发明者。
4、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 *** 来给汉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即使注了音也读不出来。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反切上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
5、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汉语拼音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2008年9月,中国台湾地区确定中文译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为采用“汉语拼音”。
6、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语拼音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