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升字拼音怎么写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升字拼音怎么写的知识,包括升的拼音是怎么写的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上字怎么拼音怎么写
1、上,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读为shàng或shǎng。最早见于甲骨文。六书属指事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用一长横作基准(界限),在上部用一短横作为指事符号,表示基准线之上。
2、其本义为高处、上面;引申为等级或品质在上的,次序或时间在前面的,以及由低处向高处升登或从此处向彼处前进的意思。
3、向上、跟上、脸上、上网、头上、合上、上山、上面、上坡、上午、上来、马上、晚上、上浮、上层、上当、加上、路上、七上八下、甚嚣尘上、锦上添花、上款、雪上加霜、上升、成千上万、上溯。
二、“升”的读音是什么升的繁体字怎么写
是升字的异体字写法,读音为:shēng,读音和意思与升字完全相同,只是写法不同,打出来也不显示,如下图:
升拼音:shēng,注音:ㄕㄥ,部首:十部,部外笔画:2画,总笔画:4画
1.由低往高移动(跟“降”相对):~旗。上~。旭日东~。
2.(等级)提高(跟“降”相对):~级。
3.容量单位,符号L(l)。1升等于1000毫升。
4.容量单位,10合(gě)等于1升,10升等于1斗。
5.量粮食的器具,容量为斗的十分之一。
文言版《说文解字》:升,十龠也。从斗,亦象形。
白话版《说文解字》:升,十龠的量。字形以“斗”为字根,也是象形字。
由低一级的学校进入高一级的学校。
《人民教育》1980年第8期:“从当前来看,重点学校多招一些学生,对要求升学的青年,对国家很快得到一批具有一定质量的毕业生,都是有利的。”
把国旗、军旗等慢慢地升到旗杆顶上:~仪式。
田汉《哭程砚秋》:“砚秋同志参加之一届人民政协,亲见天安门初次升旗。”
由低处往高处移动:一缕炊烟袅袅~。
鲁迅《野草·死火》:“我的身上喷出一缕黑烟,上升如铁线蛇。”
从较低的等级或班级升到较高的等级或班级:产品~换代。考试及格,方可~。
韦君宜《洗礼》:“机关里两派武斗正在升级。”
京剧《智取威虎山》第六场:“匪参谋长:大家干一碗,祝贺老九荣升。”
三、升字怎么读拼音
升,是容量计量单位,符号为l。过去曾经采用小写手写体作为符号,但由于印刷不方便,所以改用大写印刷体L,注意毫升仍然可以表示为ml,升本身不是国际单位制(SI)单位,但它是米制单位,而且是接受与SI合并使用的单位。中国古代官府以容量为准,收粮或支付官员俸禄。
类似的,市场也以容量为准交易粮米(包括麦、粟等)。以比重0.8或0.9的粮食计算(注:一升水重一公斤):根据《汉书·律历志上》:一斛为两千龠,黍两龠重一两,一斛黍重一千两,即62.5斤。因此,秦汉时期,一斛黍重约半石,一石黍积约两斛。(注:秦汉一两16克,因此一斛黍重16千克)。
根据秦汉一升黍重十两(约190毫升黍重约160克),该黍比重约0.85左右。根据南宋改斛为石(已废止):南宋中期十斗(容量一石)粮食重约一百二十斤(重衡一石),比重0.9的粮食一百二十斤体积约八万毫升,得每升约800毫升。(注:南宋一斤约600克、一两约37.5克)。
根据清末一升米重2000克:比重0.9时每升2222毫升,比重0.95的情况下,得每升约2100毫升。附:《汉书·律历志上》:衡权者:衡,平也;权,重也,衡所以任权而均物平轻重也。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
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在科学技术不够发达、标准度量衡不够大众化的时代,民间普遍以升、斗等容量单位来测量粮食的分量,这是时代的印记。在这种计量体系中,一升是一斗的十分之一,一升米就是2000克左右。有很多文学作品中揭露了地主放高利贷采取了小升出,大升进的手段欺诈农民,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剥削制度。
四、升字的拼音怎么拼
1、在汉语拼音中,"升"字的拼音写作"shēng"。这个字源自古老的象形文字,形状象征着容量的容器,最早是斗十的象征。在汉字的基本字义中,升主要作为一个容量单位,相当于十合或两匊,相当于现代公制中的1000毫升,即一升。在古代,升也被用作量酒的单位,如《墨子》中提到的"赐酒二升",同时在度量粮食或其他干物时也有应用,如"忽见石窠二卵周右倒亚角,升种甚多",这里指的是用升来计数。
2、在日常表达中,升还有提升、增长的意思,如"提升力"或"升格",形容事物向更高层次发展。此外,"晋升"、"提升值"等词语也体现了这种向上的含义。在学术或技艺上,"升堂入室"则用来形容学问或技艺逐渐精进,达到很高的水平。
3、总的来说,"升"字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内涵,既是容量单位,又是提升、进步的象征,同时还常常被用于形容各种程度的增加或提升。
五、升的拼音怎么写
部首十部,部外笔画2画,总笔画4画。
五笔TAK,仓颉HT,郑码MEVV,四角24400。
结构单一,电码0581,区位4193,统一码5347。
3、向上,高起,提高:升力(亦称“举力”)。升格。升华(a.固态物质直接变为气;b.喻事物的提高和精炼)。升迁。升值。升堂入室(喻人的学问造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精深)。晋升。提升。
①等级或班级由低升到高。②指事物规模扩大,局势的紧张程度变深等。
(动)(数量、价格、指标等)急速上升:股指~。
药山升座[yào shān shēng zuò]
禅宗公案名。为唐代药山惟俨禅师升座说法示众之公案。
六、饿字的拼音怎么写
饿,汉语一级字,读作饿(è),本义指饥之甚。按:在古代,“饥”与“饿”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别。“饥”指一般的肚子饿;“饿”是严重的饥饿。
饥饿一般指的是人在身体上出现的饥饿的感觉,人在这时候就会想吃东西。在古代,“饥”与“饿”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别。“饥”指一般的肚子饿;“饿”是程度很严重的饥饿。如今,“饥”和“饿”两个字已经混为一谈,合成为一个词,可用来表示任何状态任何程度下的饥饿感。
1.肌肉分解加强,释放出的大部分氨基酸转变为丙氨酸及谷氨酰胺。
2.糖异生作用加强。丙氨酸在肝脏中受胰升糖素的调节,显著加速糖异生作用。肌肉形成的谷氨酰胺被肠粘膜摄取,转变成丙氨酸,经门静脉入肝,是糖异生的又一来源。可见饥饿过程糖异生主要在肝内进行(约占异生糖的80%,其余20%在肾皮质进行)。
3.脂肪分解加速,血浆中甘油与脂肪酸含量上升,结果仍是糖异生加强。因为甘油可直接生成糖,而脂肪酸既可提供糖异生的能量,又可生成乙酰辅酶A而促进氨基酸、丙酮酸、乳酸等的糖异生作用。
由脂肪分解的脂肪酸,约有1/4在肝中转变为酮体,因而饥饿时血浆酮体可增高几百倍。脂肪酸和酮体成为心肌、肾皮质和骨骼肌的能源,一部分酮体也可被大脑利用。
4.组织利用葡萄糖减少,原因是组织氧化和利用脂肪酸及酮体加强,生理意义在于减少来源已受限制的葡葡糖,而转向动用脂库脂肪,因为人体储备的脂肪按等热价计,远比储备的糖原为多。
由此可见,饥饿时糖异生加强,利用葡萄糖减少,有利于维持血糖水平,这对维护大脑、中枢神经的功能极为有利。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心肌利用营养物质的适应性极强,所以在饥饿期心肌及时转向利用血中浓度很高的酮体,从而有效地进行自身生理性保护。
在饥饿过程中,由于生化代谢的激烈变化,人体必然产生体脂消耗和肌肉分解而引起消瘦、乏力,生理上必需的热能主要来自脂肪和蛋白质分解,血中酮体上升,可能发生酮症及酸中毒。对饥饿病人补充葡萄糖是“雪中送炭”,不但能防止酮症及酸中毒,而且每100g葡萄糖即可节约肌肉蛋白质50g,免遭作为燃料分解。
好了,关于升字拼音怎么写和升的拼音是怎么写的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