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邦怎么读拼音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邦怎么读拼音的知识,包括聒怎么读拼音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邦怎么读
1、"邦"是一个多义词,可以作为名词或者动词使用。作为名词时,它
2、通常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也可以指封建时代的一种行政区划。作为动词时,它通常表示统治、管理或照顾。以下是关于"邦"的详细解释:
3、起源:据说"邦"一词最早来自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原指封建贵族居住的大院,后来演变为指封建时代的一个行政区划。在现代汉语中,它仍然被用来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
4、作为名词时,"邦"通常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例如:"法国是一个位于欧洲的邦。"
5、"邦"还可以表示封建时代的一种行政区划,相当于现代的"州"或"省"。例如:"秦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邦。"
6、作为动词时,"邦"通常表示统治、管理或照顾。例如:"国家应该好好地邦着老年人。"
7、总的来说,"邦"是一个具有历史沉淀的词语,主要在文学作品和历史文献中使用。在日常口语和现代文化中,"邦"的使用频率较低,更多的是使用"国家"、"地区"、"州"等现代词汇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二、姓氏 邦 的读音
1、之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殷商时期的上大夫邦伯,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2、据典籍《尚书·盘庚》中记载:“邦伯师长”。邦伯,就是中央 *** 派遣至地方的行政官员。
3、在商王朝时期,一州之行政长官称作“伯”,相同的官员在夏王朝、周王朝、秦朝、汉朝时期皆称作“牧”,后世皆称“州牧”,州的刺史称作邦伯,俗称为“方伯”。
4、邦伯的后裔子孙中,有沿袭先祖的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邦伯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邦氏者,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5、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末期鲁国孔子的弟子邦巽,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6、邦巽,姬姓,字子敛,鲁国人,是春秋末期孔子的弟子,为后世所称“七十二贤”之一。
7、在典籍《家语·弟子解》中作“邦选,字子钦”,亦作“字子饮”。在史籍《史记·弟子传》的索隐中注为“邦巽”,义作“国巽”,乃当时避汉高祖刘邦讳字而形成。
8、唐朝开元二十七年,追封邦巽为“平阳伯”;宋朝大中祥符二年,再加封为“高堂侯”;明嘉靖九年,又改称为“先贤邦子”。
9、邦巽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邦氏。
10、第三个渊源:源于鲜卑,出自南北朝时期拓拔部缬那氏部落,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
11、在史籍《南齐书·王融上疏议》中记载,王融当时在分析北魏政局时,有“总录则邽姓直勒渴侯”之句。其中的“邽姓”即“邦姓”,直勒即直勤,渴侯即元丕,是反对北魏孝文帝实施改革政策的鲜卑贵族,时任凉州刺史。王融的上疏时间,在齐明帝永明七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三年,公元489)。
12、鲜卑族中的邦氏,主要是源自拓拔部缬那氏部落,缬那,又称缬邦,按史籍《魏书》的记载,是属于以地因氏(今山西宁武),后成为部落的称谓,后基本融入汉族,主要分布在今江西丰城地区。
13、第四个渊源:源于 *** ,出自元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
14、 *** 邦氏,出自元朝时期西域人从海路来华的泉州地区,在古祟安定居,始祖称为“邦仲远”。
15、邦仲远的更大贡献,就是在中国翻译有首部 *** 教圣经《可兰经》,其后裔子孙皆以先祖名的谐音汉字为姓氏者,称邦氏,后分衍有丁氏、郭氏。
16、邦仲远是 *** 邦氏的肇姓始祖,在其墓碑上镌刻有古 *** 文的《可兰经》。
17、第五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清朝满族正红旗佐领他塔喇氏部族,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
18、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19、满族他塔喇氏,亦称他塔拉氏,Tatara Hala,汉义“特别多”,世居扎库木、安褚拉库、宁古塔、扎克丹、萨尔浒、长白山、瓦尔喀、马察、占河、乌苏、伊兰木、海州、十方寺、吉林乌拉等地。
20、其族人多在满洲正红旗,世居瓦尔喀。其先祖他塔喇·马福塔在后金崇德元年(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率部族百余户归附于佟·努而哈赤,后以军功赐号“巴图鲁”,授世管佐领。
21、他塔喇·马福塔逝世后,其二子他塔喇·邦纳密承袭佐领之职。他塔喇·邦纳密骁勇善战,随皇太极、多尔衮征伐明朝,一直征战入缅甸,功授三等轻车都尉,逝世后由其兄他塔喇·尚禄袭其职。
22、他塔喇氏后多冠汉姓为唐氏、谭氏、舒氏。而他塔喇·邦纳密的后裔中,因祖上官至轻车都尉,清朝时期轻车都尉是公、侯、伯、子、男这五等封爵之下的世职,相当于官阶正三品,三等轻车都尉也官阶从三品(今正军级,或副部级),因此有以祖上名字为姓氏者,汉化简称邦氏。
三、邦的读音
1、邦(拼音:bānɡ)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与“封”同源,金文增加“邑”为意符。“邦”本义指古代诸侯的整个封地,又泛指国家。
2、甲骨文中下部为“田”,上方像一棵植物。王国维认为,这就是“邦”的初文。这个字也是“封”的初文。“邦”与“封”有密切关系。上古不同的部族之间为划分领地,常以自然的树林为界,有时也植树为界。
3、可见“邦”的本义是“分封的诸侯国”。金文字形将“田”去掉,留下树苗,再加上从邑比从田更能体现其作为“国家”的特征,因为邑是人口聚居地,后着重指都邑(国都)或城镇,而一个国家总是要有国都和若干城镇的。
4、邦在先秦古汉语中主要指诸侯国,有时也泛指国家。儒家经典《论语》中说:“天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意思是天子到了这个诸侯国,一定要询问这个地方的政事。而后来词义扩大,一般泛指国家。
5、典故“多难兴邦”中的“邦”就是国家的意思。今人还称邻国为邻邦,国家之间的交往为邦交,友好的国家为友邦。不过在现代词汇中,有些“邦”的词素义还保留了一些古义的痕迹。如“联邦”是现代复合制国家的一种主要形式。
6、是由若干成员单位(如美国为州,解体前的苏联为共和国)组成的统一国家。联邦有共同的宪法、法律、立法机关和 *** ,而各成员单位也有自己的宪法、法律、立法机关和 *** 。
7、这种情况,与周王朝和各诸侯国的关系很有些相近。“联邦”一词用“邦”而不用“国”,或许与此有关。
四、掸邦怎么读
掸邦读作:shàn bāng。掸的声母是sh,韵母是an,声调是四声;邦的声母是b,韵母是ang,声调是一声。
掸邦(Shan State),缅甸联邦成员国,位于缅甸东部内陆,面积15.58万平方公里,2019年人口约633万,掸族占60%。
首府在东枝市,是缅甸联邦里面积更大、人口最多的一个邦。据1996年统计,掸邦人口至少由26个民族组成,掸族占60%,有大量华族,为主要缅北华人聚居区,是一个以掸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地区,通用掸语。行政区域上主要分为北掸邦、南掸邦和东掸邦。
掸邦大部份被云贵高原包围,一定意义上掸邦高原属云贵高原的外延。北部多为崇山峻岭,平均海拔1200米,约4000英尺,更高是2400多米。
詹姆斯·约翰·斯文特在《上缅甸地区指南》中写到:“除多牛(即麻栗坝)是几英里起伏不平的盆地之外,整个果敢很少有大块的平坦土地。萨尔温山脉的山顶上没有高原,也没有完整的山脊,西面山坡,被小溪切割成大大小小的丘陵山地。
这些山地多石灰石,布满了山洞,有的山洞还特别深。这些岩溶裂缝,把水带往地下。干季,很多地方缺水。有很多地方,寨子在斜坡上,就像在香港和马尔代夫的一些地方一样。
五、邦怎么读组词
邦的组词:番邦、邻邦、邦交、异邦、乌托邦、友邦、盟邦、礼仪之邦、邦桢、邦畿。
1、乌托邦主义者是迷了路的诗人。布尔沃·利顿
2、今天,我们苦于缺少乌托邦的设想。
3、最可怕的事情就是不容忍的乌托邦。
4、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迷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深厚砰然关上时,他们都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这样的时刻使我感到,历史总是喜欢开怀大笑的。
5、等到海枯石烂,乌托邦的理想社会也不可能出现。
6、没有任何一部反乌托邦设置给我们如此令人毛骨悚然的绝望感觉。
7、席勒通过对古代希腊的遥想,将我们置于完美的乌托邦世界里,现代人特有的理性精神,又召引着我们对未来生活的审视。
8、乌托邦书店于六年前开业,最初的店址位于北京的另一个地方。它是北京少数几家热衷于邀请学者开讲座的私营书店之一。
10、“乌托邦”指责茅先生犯有颠覆和诽谤罪,认为纽约的福特基金会向天则提供资金就是“勾结”外国人从事所指称的犯罪行为的证据。
11、现代性的话语以“元叙事”为其特征,技术乌托邦主义即是现代性的“元叙事”之一。
12、选择穿假皮草来渗透这个乌托邦是个错误?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