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颦蹙的拼音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颦蹙的拼音以及双眉颦蹙的拼音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蹙、颦 两字的拼音!
1、(形声。从足,戚声。本义:紧迫,急促)
2、政事愈蹙。――《诗·小雅·小明》
3、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柳宗元《捕蛇者说》
4、又如:蹙迫(困窘,窘迫);蹙境(边境防务窘迫)
5、愁苦的样子 [worried;be in straitened circumstances]。如:蹙怖(忧愁恐惧的样子);蹙然(忧愁不悦的样子)
6、局促不安的样子 [respectful and careful]
7、狭窄,狭小 [narrow]。如:蹙弱(迫窄弱小);蹙澳(水流狭窄弯曲)
8、聚拢;皱缩 [knit one's brows;frown]
9、举疾首蹙额而相告。――《孟子》
10、又如:蹙恨(皱起眉头表示怨恨);蹙沓(形容多而密集的样子)
11、蹙也百里。――《诗·大雅·召旻》
12、又如:蹙迫(逼迫);蹙促(逼迫);蹙击(迫击;追击)
13、接近;迫近 [be close to;approach]
14、今也日蹙国百里。――《诗·大雅·召旻》
15、又如:蹙頞(缩鼻哭泣);蹙土(蹙地。损失国土);蹙动(皱缩)
16、通“蹴”。踢;踏 [kick;step on]
17、以足蹙路马刍,有诛。――《礼记·曲礼上》
18、一蹙自造青云,何至于驽马争路。――《南史·刘穆之传》
19、扬鞭一蹙破霜蹄,万骑如风不能及。――苏轼《申王画马图》
20、[frown;knit one's brows]不高兴或全神贯注时的皱眉头
21、举疾首蹙頞而相告。――《孟子·梁惠王》
22、皱,收缩:~眉。~额。~皱。~缩。~金(用拈紧的金线刺绣,使刺绣的纹路绉缩起来。亦称“拈金”)。
23、郑码:HMKJ,U:8E59,GBK:F5BE
24、笔画数:18,部首:足,笔顺编号:132112345342512134
25、(形声。从频,卑声。本义:皱眉)同本义〖knitthebrows〗
26、犹如含颦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唐·李群玉《黄陵庙》
27、又如:颦眉(皱眉);一颦一笑;颦笑(皱眉和欢笑);颦蛾(皱眉);东施效颦(西施病心而捧心皱眉,其里丑女以为美而模仿)
28、忧愁〖sad;worried〗。如:颦呻(忧愁叹息)
29、〖knitthebrows;worried〗皱眉皱额,比喻忧愁不乐
二、一颦一蹙怎么读 “蹙”和“颦”有什么不同
1、一颦一蹙读[ yī pín yī cù ]。
2、颦是一个汉字,读音为pín。表示皱眉,如一颦一笑、东施效颦。颦是上下结构,部首为页,总笔画数为21,可作动词、形容词。
3、蹙,汉语词汇,通“蹴”,汉语拼音为 cù,不属于常用字,可与部分汉字组成不同词组,有多种不同的意思,如有紧迫、皱,收缩、局促不安之意。蹙还可以组词为哀蹙,蹙起。
4、宋·苏轼《后杞菊赋》:“对案颦蹙,举箸噎呕。”
5、译文:对着饭桌,时时皱起眉头,拿起筷子,却难以下咽。
6、清·刘大櫆《樵髯传》:“里人或注局凝神,翁輙颦顣曰:‘我等岂真知弈者,聊用为戏耳。’”
7、译文:他不善于苦思冥想,邻人有时注视棋局,认真思考,他便皱眉不高兴的说:我们难道真正懂得下棋吗?只是姑且把它当作游戏罢了。
三、颦蹙的意思和拼音颦蹙词语怎么理解
颦蹙的意思和拼音,颦蹙词语怎么理解很多朋友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颦蹙,拼音是pín cù,汉语词汇,意思是皱眉皱额,比喻忧愁不乐,亦作“颦顣”。
2、语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尝寄人宅,奴婢彻屋为薪略尽,闻之颦蹙,卒无一言。”清·刘大櫆《樵髯传》:“里人或注局凝神,翁輙颦顣曰:‘我等岂真知弈者,聊用为戏耳。’”
四、蹙颦读音
这个词语应该是颦蹙,读音是pín cù。
颦蹙,拼音是pín cù,汉语词汇,意思是皱眉皱额,比喻忧愁不乐,亦作“颦顣”。、
沙汀·《还乡记》十八:“张大爷从乡长茶桌边走过来了,沉思着,困恼的颦蹙着脸。”
清·刘大櫆《樵髯传》:“里人或注局凝神,翁輙颦顣曰:‘我等岂真知弈者,聊用为戏耳。’”
1、皱眉:双眉紧蹙,表示不满、不悦或忧愁。
展眉:眉开眼笑。比喻心情愉快。
1、她捂着脑袋,双眉颦蹙,微扬的精致脸孔,一如白瓷,在阳光下闪烁着透明细腻的光,尽收于他眼底。
2、她注意到我在看她,就微微皱起了眉头,这一颦蹙倒令她更加好看了。
3、他看着少女颦蹙着的眉头,扁起来的嘴巴以及混杂着雨水和泪水的脸庞。
4、林倾语闻言黛眉颦蹙,无暇的面容有些难看,叶雨城也是有些不爽,头扬的老高。
5、嘴角的微笑消失了,他的双眉颦蹙,双眼泛起红光。
6、细细的柳眉微微颦蹙,也有一份别样的美感,居然让叶枫看得痴了。
7、姑娘颦蹙微笑,似乎所有的姑娘都喜欢被别人夸奖,无论再美再丑,被别人夸奖总是一件开心的事,更尤其是被长得不丑的男人夸奖。
8、谁知道女孩颦蹙着黛眉,似乎本来心情就不是很好,这下被石空一撞,当场就要发作。
9、婉儿颦蹙一笑道,原来她虽然在后面安静的坐着,看似在发呆,其实她对周围的情况早已经做了观察,这是她杀手的潜意识,这不,她已经发现了郑小余看她了。
10、她那漂亮的柳叶眉微微颦蹙,似乎很是为这件事情担心。
五、颦蹙的读音 颦蹙的读音是什么
颦蹙的拼音是:pín cù。注音是:ㄆ一ㄣ_ㄘㄨ_。结构是:颦(上下结构)蹙(上下结构)。
颦蹙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颦蹙píncù。(1)皱眉皱额,比喻忧愁不乐。
⒈亦作“__”。皱眉蹙额。形容忧愁不乐。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尝寄人宅,奴婢彻屋为薪略尽,闻之_蹙,卒无一言。”宋苏轼《后杞菊赋》:“对案_蹙,举箸噎呕。”清刘大_《樵髯传》:“里人或注局凝神,翁___曰:‘我等岂真知弈者,聊用为戏耳。’”沙汀《还乡记》十八:“张大爷从乡长茶桌边走过来了,沉思着,困恼的颦蹙着脸。”
颦蹙颦蹙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píncù,意思是皱眉皱额,比喻忧愁不乐,亦作“颦_”。语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尝寄人宅,奴婢彻屋为薪略尽,闻之颦蹙,卒无一言。”
终朝对颦蹙羊城使者坐颦蹙溪神为颦蹙
操之过蹙蹙蹙靡骋额蹙心痛蹙金结绣东施效颦眉黛青颦疾首蹙_颦眉蹙_攒眉蹙额
计穷势蹙蹙金结绣疾首蹙_颦眉蹙_眉黛青颦东施效颦皱眉蹙额操之过蹙翻天蹙地额蹙心痛
1、我渐渐长大了,我告诉母亲,你不要去学校门口的垃圾箱里捡东西,也不要去我们学校找我,我不愿意看到同学们异样的眼光,母亲颦蹙不安的点了点头。
2、想到这,_夙颦蹙了眉,这当真很难。
3、少女长相妩媚,眉目含情,即使此刻眉头颦蹙,依然别有一番风情。
4、黛眉颦蹙,明显的有着一丝的不耐烦,银月挥了挥玉手,娇喝道,闻言那人不由浑身打了一个哆嗦,慌张道。
5、只见镜中那本来倾国倾城的少女此时的脸色却是红润退了许多,换上来的是些许苍白,柳眉不自觉地颦蹙着,就连那檀口上都是有一些干涩。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颦蹙的详细信息
六、颦颦怎么读
1、是林黛玉别称。出自《红楼梦》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贾宝玉与林黛玉初次见面时为其取字“颦颦”,原文如下:
2、……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3、后来红楼梦中诸儿女皆称林黛玉为颦儿。
4、颦是把眉头皱起来,是一种病态美。具有这种相貌特征的女子,在唐朝以前极为少见,知名的只有西施一人,唐朝之后却广泛见于青楼女子当中。涉及这些眉毛颦蹙的青楼女子的诗词、图画比比皆是。李白、李涉、唐寅都有非常优美的诗篇传世,李白诗集《闰情》中的一首,名字叫《怨情》全诗如下: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李涉:(代表作)《听歌》全诗如下:飒飒先飞梁上尘,朱唇不动翠眉颦。愿得春风吹更远,直教愁杀满城人。唐寅美不胜收的《一剪梅。雨打梨花》全诗如下: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唐寅《漫兴十首》之五更为黛玉的名、字、别号提供了可寻之迹。全诗如下:平康巷陌倦游人,狼藉桃花病酒身;短梦风尘千里笛,多情弦索一床尘。黄金谁买长门赋,黛笔难描满额颦,惟有所欢知此意,共烧高烛赏余春。可见这种具有“颦蹙”相貌特征的女子在唐朝以及唐朝之后的青楼女子当中是何其多见。
5、从唐朝开始佛教在中国得到大力发展,佛教里有专门管药品的药王菩萨,是一个很重要、很隐秘的角色。在清朝,一般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位菩萨,但了解的人很少。在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赵姨娘就问马道婆:"前日我送了五百钱去,在药王跟前上供,你可收了没有?”在清朝贵族家庭,服药是很平常的事,比如在第三回,大家一看见林黛玉就知道她有不足之症,立即问她平常吃什么药。"或许“颦蹙”这种相貌特征与某种印度商品有联系。
6、颦字在佛经里也是一个重要字眼,并且对这个字作了专门解释。原文如下:蹙眉作颦。亦并也。眉并一处。《大宝积经》认为“颦眉”婇女应当快受乐。原文如下:汝今面目如青莲,云何颦眉不畅适,今此婇女甚殊特,微妙清净等诸天,各各善解诸伎术,歌舞音乐悉能通,汝应与此相娱乐,云何忧愁如毒箭?汝今应当快受乐,非是忧愁苦恼时。《成实论》认为“有触常在身内”因而出现“疼痹。颦呻。饥渴。”等症状。原文如下:或从劖刺。或因鞭杖。生异种识。或有触常在身内。非如寒热等从外假来。所谓猗乐。疲极。不疲极。若病若差。身利。身钝。懒重。迷闷。瞪瞢。疼痹。颦呻。饥渴。饱满。嗜乐。不乐。懵等诸触。各生异识。《佛本行集经》说“颦眉”的人喜欢弄婴儿、弄鸟、左顾右盼、长嘘叹息、好动等等,说得很准,与描写林黛玉的许多情节非常吻合。原文如下:或弄婴儿。或弄诸鸟。或复行步。顾盻左右。或复颦呻长嘘叹息。或以脚指傍画于地。或歌或舞。《妙法莲华经》认为应当忍受颦蹙之人的恶口。原文如下:恶口而颦蹙,数数见摈出,远离于塔寺,如是等众恶,念佛告敕故,皆当忍是事。诸聚落城邑,其有求法者,我皆到其所,说佛所嘱法。《妙法莲华经》认为“颦蹙而怀疑惑”佛经的人要受罪报,原文如下:若人不信,毁谤此经,则断一切,世间佛种。或复颦蹙,而怀疑惑,汝当听说,此人罪报。……其人命终,入阿鼻狱,具足一劫,劫尽更生,如是展转,至无数劫,从地狱出,当堕畜生,若狗野干,其影瘦,黧黮疥癞,人所触娆,又复为人,之所恶贱,常困饥渴,骨肉枯竭,生受楚毒,死被瓦石,断佛种故,受斯罪报。
7、由此可见黛玉曰“颦颦”“的渊源可以追溯至佛经或印度商品,宝玉所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并非虚言,估计之前有精通佛经的人或者佛教中人指点过他。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