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寒食古诗拼音版图片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寒食》古诗带拼音诵读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韩翃寒食注音版
1、春城无处不飞花(chūn chéng wú chù bú fēi huā),
2、寒食东风御柳斜(hán shí dōng fēng yù liǔ xiá)。
3、日暮汉宫传蜡烛(rì mù hàn gōng chuán là zhú),
4、轻烟散入五侯家(qīng yān sàn rù wǔ hóu jiā)。
5、春日的京城中,无处不是飞舞的杨花,寒食的东风里,皇宫御柳横斜。暮色降临,恩赐的烛火从宫里传出,那淡淡的轻烟,一缕缕地散入宠臣之家。
6、寒食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
7、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此诗正是因此而发。本诗借汉事以喻唐事,以见皇家恩泽只惠及上层,在绮丽的春光描绘中,微露出讽谏之意。
8、前两句写京城春色。“春城无处不飞花”是烩炙人口的名句,写出了暮春时节人人眼中所见、人人笔下所无的特有景致。
9、首句实承次句而来,正因为“寒食东风御柳斜”,所以才“春城无处不飞花”。在这春光浓丽的寒食节,东风吹拂,御柳夭斜,枝头柳絮,漫天遍地,轻扬曼舞,才使得偌大的长安城无处不飞花。
10、后两句写当日情事,时间由白昼移至傍晚。寒食禁火,一般百姓家中夜间也不许点灯,但是贵族阶层却获准例外。“轻烟”是皇帝恩泽的象征,领受它的是皇帝最宠幸的“五侯”。
11、诗人在这里当然不会是仅仅咏题汉事,而是以古喻今。安史乱后以来,宦官专擅朝政,政治日趋腐败,有如汉末之世。
二、古诗《寒食》拼音版
1、古诗《寒食》拼音版如图片所示:
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3、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5、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6、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所以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7、韩翃(hóng),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一直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擅长写送别题材的诗歌,与钱起等诗人齐名,大历十才子之一。
8、天宝十三年(754年)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著有《韩君平诗集》。
9、以上内容参考百度汉语-寒食/寒食日即事
三、寒食古诗带拼音版图片
1、寒食古诗带拼音版图片如下:《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城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2、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寒食节虽然禁火,但得宠的官员却可以得到皇上特赐的烛火,家里轻烟缭绕。诗中充溢着对皇城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同时暗含委婉的讽谏。全诗重在描写景物,以白描手法写实,结构严谨,蕴含多重转折,用笔含蓄,寓意深远。
3、寒食:节令名,在农历清明前一日或二日。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去冬节(即冬至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寒食正当三月,是春景正浓之时。古代风俗,于寒食前后禁火三天,据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介子推。
4、相传介子推辅佐晋文公重耳回国后,隐于山中,晋文公烧山逼他出来,介子推抱树而死。晋文公为悼念他,禁止在介子推死日生火煮饭,只吃冷食。后相沿成俗,称为“寒食禁火”。或云禁火为周的旧制,与介子推之死无关。诗题一作“寒食日即事”。
关于本次寒食古诗拼音版图片和《寒食》古诗带拼音诵读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