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黄喉、火锅烫黄喉…因其爽脆的口感成为四川、重庆吃货更爱点的菜之一。
在川渝地带,两人争吵时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方言:“莫把黄喉吼破了”!难道吃的黄喉菜真是猪牛的喉咙?
有人说黄喉是气管,因为黄喉跟气管长得像。但黄喉到底是什么,你知道吗?
原来,黄喉的学名叫主动脉弓,即是心室出来的大动脉血管。不管是爆炒还是烫火锅,黄喉简直是秒熟,稍稍煮一下,吃在嘴里的鲜脆度刚刚好。
其实吃黄喉还有不少好处:
一是,黄喉含有丰富的营养,经常食用黄喉能促进青少年身体发育。
二是,黄喉有较高的血红素,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改善缺铁性贫血。
▲ 一起来涮毛肚吧!摄影/吴学文
-风物君语-
每次吃火锅涮毛肚的灵魂三问——
为什么火锅的头牌是毛肚?
毛肚为何只涮15秒就熟了?
毛肚到底是牛的哪个胃?
一筷子挑起大片毛肚,在红红亮亮的滚汤中“七上八下”,微蘸蒜泥香油,在口中“咔嚓”一声……
一场香辣热闹的火锅“江湖”,便由此开幕。
▲ 来,吃火锅!图/图虫·创意
“火锅”两字,道出多少人间热闹。最“火”的锅,莫过于麻辣鲜香的川渝火锅。其中,更以牛油红汤的重庆火锅,突出麻辣与“霸道”。
而说起涮火锅的头牌菜,灵魂菜品,那莫过于爽滑鲜脆的毛肚了。《2017年火锅大数据报告》称,“川渝系火锅称雄六大派系火锅”,毛肚以37%的占比高居更受欢迎菜品榜首,成了“万人迷”。
▲ 霸道麻辣九宫格,是重庆火锅的经典配置。图/ ***
更爱吃火锅涮毛肚的,莫过于生猛硬核的重庆人。别的地方吃毛肚按斤,重庆人涮毛肚,按吨。
一天五十吨,重庆人对毛肚火锅爱得有多深?
在重庆,数万家火锅店里的汤锅,在时时刻刻沸腾。涮毛肚,就是这热气腾腾的火锅江湖里的一大快事。
据有关数据,若把毛肚在重庆的一年销售量铺平摊开,大概有4800万平方米,足够给整个澳门盖1.5层“夏凉被”,这一种吃货的力量,实在是如同重庆火锅一般,热火霸道!
热火霸道,是重庆火锅的汤底本色。对于热爱生活的重庆人,“秋老虎”越热,他们越要吃得红火香辣。这是对炎热天气的更好回应。
“六分牛油四分水,姜蒜花椒和海椒”,这样的锅底,尤其厚重浓郁。红亮的汤锅咕噜咕噜翻滚,牛油香气混着蒜泥香油蘸碟里的芝麻香微微泛起。让食客们翘首以待的,就是那之一个闪亮登场的主角毛肚了。
▲ 火锅未动,调料先行。图/图虫·创意
也只有毛肚的独特结构,才能饱饱地吸满这浓郁的汤汁。它鲜嫩薄脆的质地,保证了食客们能够完整享受到欢腾汤锅的之一抹味道。
▲ 毛肚,火锅之一“香”。图/ ***
吃火锅必点毛肚,不只是在重庆人的心目中分量极重,对于懂火锅的老饕而言,这其实是一个常识。
祖籍广东潮州的美食家蔡澜,虽然对火锅兴趣不大,却独爱火锅中的毛肚,对他来说,“吃不到毛肚,就像没吃火锅”。
▲ 吃火锅必吃毛肚,可以说是吃货界的共识了。图/《极限挑战》
今年夏天最热的综艺节目里《向往的生活》中,黄磊也给大家普及了毛肚火锅的历史知识。
▲ 为什么毛肚是火锅的代名词?图/《向往的生活》
这话可就有意思了,能涮火锅的有很多菜,各种肉肉肉肉自不必说,鸭肠黄喉也都是15秒就熟的狠角色、还有豆皮腐竹金针菇、各类绿菜……为什么毛肚会成为火锅的灵魂角色呢?
这,就要从一百多年前的重庆江边码头说起了。
在清末民初,毛肚就是火锅的代名词
“巴奴”二字,道出了毛肚火锅的前世百年。
所谓巴奴,就是在重庆川江航道上拉船的纤夫。清末民初,这些纤夫在劳累之余,以方便获取的牛肚等内脏,就地“野炊”。他们发挥智慧,因地制宜,用石块架起锅,和着菜叶熬汤,用花椒、辣椒、盐与牛肚等齐煮,别有一种天然风味,于是一种火遍大江南北的美食——毛肚火锅便诞生了。
▲ 当年生猛的“野炊”,如同今日的麻辣牛杂锅。图/soogif
便如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牛肚,补中益气”。这一种简单的麻辣鲜香,为劳动人民所用,既充饥解馋,又发汗健体,煮出了川渝火锅的百年热情。
毛肚自此在文学大师、川味名家李劼人的笔下,伴随着川渝火锅一起“野蛮生长”:最初,这种江边野炊被江北小贩依样效仿。他们挑着担子,以泥炉铁盆,调制麻辣卤汁,烹制各式水牛内脏,这种“移动火锅”,被叫做“水八块”,成为江北远近闻名的美味。
▲ 一身都是宝的牛,处处都是美味。图/ ***
民国十年(1921年),终于有一位较场坝的“千里眼”店主,把泥炉搬上桌子,让毛肚火锅登堂入室。他换用赤铜小锅,以毛肚为压轴食材,甚至准备了自选蘸料的服务,可以说是非常亲民了。
▲ 最初的毛肚店所用的赤铜小锅,便类似这种羊肉火锅用锅。图/soogif
此后二十多年,毛肚火锅逐渐成熟。李劼人先生同样记载了丰富的火锅配料:有“骨汤,固体牛油,豆办(瓣)酱,豆母,辣椒末,花椒末,生盐……”。今天的芝麻香油碗,在当时也已成型,香油之外,还要加生鸡蛋,以便“清火退热”。
涮毛肚在当时已经是压轴好戏,比起今日别有特色,要先在汤锅中加蒜苗提味,待到“将卤汁煮得滚开”,再细细涮烫,最后与煮好的蒜苗共食,汤汁麻辣、蒜苗辛辣、毛肚香辣……两个字,地道。
▲ 香油蒜泥是基底,蚝油、剁椒、香菜、葱花……任君挑选。图/soogif
1946年的秋天,一句化用唐诗《社日》的广告语“日暮汉宫吃毛肚,家家扶得醉人归”更是让毛肚火锅名声大振。
当时的文人雅士,都以毛肚配酒为一闲趣。用医学史大家陈邦贤的话说,“毛肚味道鲜脆,下酒吃饭都好”,火锅女招待,也成为热门职业,“公教人员望尘莫及”。
▲ 火锅开锅咯!图/图虫·创意
带壶酒吃毛肚,人间寻常事也。“毛肚开堂啰!”的吆喝,伴随着一股股浓浓的牛油香味,扩散开来。一叠叠毛肚、牛肝、血旺、蒜苗……展览似地陈列在桌上,炭火在炉子里熊熊燃烧,发出噼里啪啦的炸裂声……人们尽情地把毛肚往嘴巴里面送,往肚里咽,一刻也不愿意停,任由汗珠子从毛孔中冒了出来,这小天地里,简直是春天,人们已不会感到秋的肃杀,和冬的荒凉。”
▲ 人们尽情地夹起毛肚,一刻也不愿意停。图/吴学文
这一种吃火锅的热闹滋味,跨越几十年,仍然活色生香。
当时的毛肚火锅店,也被爱打麻将的重庆人开出“牌面”。“三六九”、“二五八”、“一四七”等毛肚火锅店,生意如火锅般红火。
“三六九处处,二五八家家”,毛肚,就这样火到今日,吃火锅,必点毛肚,已成为一种吃货的常识。
▲ 上世纪80年代,重庆八一路的国营火锅老店“一四一”,两块钱解饿,五块钱吃爽,是一张老重庆们的童年回忆名片。图/《八千里路云和月》
而巨大的商机也从小小的毛肚身上开始显现出来,比如被称为“毛肚火锅大王”的巴奴将毛肚带热到了全国,大街小巷的很多火锅店都以毛肚为招牌。
▲ 最近大火的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里,黄磊煮毛肚火锅,用的就是巴奴的底料。图/《向往的生活》
巴奴在北京的店,风物君经常与朋友一起体验,却总是人山人海,需要排队。他们家的招牌,就是大片大片的毛肚,下锅即熟,蘸上经典的香油蒜泥,口感超级脆嫩,令人停不下筷,只想再来一盘。
地道毛肚怎么吃?薄到透亮,脆到蹦迪!
有句话说,“幸好牛有四个胃,不然还真不够重庆人涮的”,这当然是一句戏言,牛的其他胃固然好吃,但真正适合涮进火锅的,还是脆脆嫩嫩的“毛肚”。
▲ 七上八下刚刚好。图/soogif
不过在介绍毛肚之前,还得介绍下它的其他三个“美食”兄弟。
之一胃“瘤胃”,另称之“牛草肚”,炖煮牛杂,滋味醇厚;第二胃“网胃”,表面似立体网状分布,弹性十足,酥而不烂,被称为“金钱肚”。做粤式卤味,浓香悠悠;第四胃“皱胃”,也就是一般动物的“胃”,传说中的“牛肚”。它很有嚼劲,是卤煮里的常客,也适合酱制焖锅。
▲ 牛瓣胃独特的结构,是为了处理难以消化的青草。图/乌堆
而隆重登场的火锅的主角“毛肚”,源自牛的第三胃“瓣胃”,瓣胃的结构表面凹凸不平,是调料汤汁的天然“旅馆”,除了在北京、河北一带被炒成爆肚,蘸芝麻酱外,更适合的,还是在火锅中作为头牌菜品。
▲ 爆肚蘸麻酱,是老北京经典小吃。图/ ***
细细分说,毛肚在火锅店里也有黑毛肚、黄毛肚、白毛肚等等分类。不同的牛吃饲料或是粮食庄稼,会让毛肚有黑黄之分,比如上好的毛肚,多选用来自天然牧场的牛,毛肚的颜色就会显得发青一些。
▲ 光线让毛肚充满“层次感”。图/图虫·创意
曾经有一些不良商家,为节省成本,多采取火碱发制毛肚,对健康有害,今天的高端毛肚火锅,已将食材处理与最新的技术结合。木瓜蛋白酶既能保证健康,又能部分适当分解毛肚中的蛋白,让它变得脆嫩Q弹。将处理好的毛肚放至手掌上,轻拍手腕,甚至能看到它在手掌上“跳舞”。
▲ 弹弹弹,弹走饥肠辘辘。图/soogif
搞明白了食材问题,地道的吃货专家们,对好的毛肚,同样有一套讲究。要问毛肚为何是重庆火锅的灵魂?大抵无非几点:易吸附汤汁,易熟,口感好,火锅底料去其膻腥。吃毛肚,便是依照这几点,逐次满足。
一块好毛肚,首先尺寸要足够大大大大,巴掌大小是起步,所谓“大刀毛肚”,吃的就是一种江湖纵横,人间快意;毛肚颜色需幽深,颗粒明显,刺根直立,结构完整,才能涮进味道。
▲ 直立的刺根是毛肚口感的保证。摄影/吴学文
薄厚则决定口感,太薄没有嚼劲,非常疲软;太厚嚼半天不动弹,汤汁全失。恰恰超过硬币厚度,是毛肚口感均衡的黄金比例。拿筷子挑起毛肚,隔光来看,如果没有透光但微微发亮,那就对了。
▲ 毛肚最适合涮牛油锅底。图/吴学文
这样足够新鲜脆嫩的毛肚,在沸腾的红汤锅里“七上八下”十五秒,也就足以入口,若是担心涮不熟,时间也不要超过一分钟,再涮下去,毛肚就会变成一块考验你牙口的纠结“小恶魔”。
选好毛肚,终于来到了锅底,骨汤、菌汤……都是鲜香醇厚的新式吃法,但是涮毛肚最经典的吃法,还是涮牛油红汤,蘸香油蒜泥。
▲ 牛油红汤,香油蒜泥,地道毛肚味。图/吴学文
用筷子夹起这大片大片的“火锅之灵”,在翻滚着红色的汤锅里轻轻抖动,让它饱饱地吸一层火锅汤汁,再沉入香油蒜泥碗,消去些许 *** 的躁热,一筷送入口中,任它在舌尖上跳跃起舞。心中唯有一句:
巴适,巴适。
除了毛肚,你还喜欢在火锅里涮什么?
- END -
文丨苹果
封图摄影 | 吴学文
参考资料
《火锅考》文史杂志 江玉祥 2019
《火锅中的重庆》 重庆出版社 余勇、林文郁 2013
《毛肚火锅流源》 南京晚报 1949
《漫谈中国人之衣食住行》李劼人 1948
《自勉斋随笔》陈邦贤 上海世界书局 1947
黄喉其实不是喉,而是猪或牛的大动脉。我们四川人吃火锅通常少不了它,但没想到爆炒同样适合这种食材,尤其是这种脆崩崩的口感,真的太好吃了,用来下酒也是相当不错的。
黄喉洗净焯水,油热后下姜蒜、花椒、葱段爆香,加豆瓣酱炒出红油,下黄喉、洋葱翻炒起锅,撒上香菜,就可以开吃啦~
会没?没会记得看我明天的视频哦!
火锅,是中国人独创的美食吃法,更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物。据考证,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火锅。
毛肚、百叶、黄喉、郡肝这都是我们吃火锅经常点的菜,但是吃了这么多年,你知道它们是什么东西吗?
其实毛肚不是肚子、黄喉不是喉咙、郡肝也不是肝。
毛肚/百叶
牛是反刍动物,它有四个胃。
毛肚就是牛的之一个胃,瘤胃。毛肚的表面有着非常多的皱褶,导致它们在被从油汤锅中夹起时,会比其他食材多上好几倍的油!
所以在烫毛肚的时候,吃之前要把多余的油分撇干净哦~
牛百叶是它的重瓣胃,重瓣胃表面有很多宽大的叶片,把它切成薄片后就是我们平时吃到的牛百叶了。
说到牛百叶,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有些牛百叶是黑色的,有一些是白色的?
其实黑色的牛百叶才是最新鲜的,白色的牛百叶是冷冻保存时间比较久的。
牛黄喉/猪黄喉
火锅菜单上还有一种广受欢迎的食物就是黄喉。可是黄喉既不是喉咙,也不是气管,甚至也不是食管!其实黄喉是牛的大血管(主动脉)。真正的牛喉咙和牛气管有自己的“花名”,分别叫“牛姜”、“牛天梯”。
一般来讲,这些大血管光是一条就能有 60 cm 以上的长度,而每头牛都有好几条这样的大血管。
黄喉富含蛋白质,吃起来爽脆有弹性。但黄喉处理较麻烦,若是前期处理不当或者涮的时间过长就会出现嚼不动的情况。其中,牛黄喉比猪黄喉厚一些,咬下的口感会更佳。
郡肝/鸡胗
郡肝其实不是动物的肝脏,而是鸡胗,也叫鸡胃。鸡胃负责储存和磨碎食物,所以可以说鸡胗是指鸡的一种胃。
鸡胗的口感,非常清脆爽口(可能会有点费牙)。在牛油火锅里,鸡胗可以是麻辣味的,在烧烤里,鸡胗可以是孜然味的,在钵钵鸡里,鸡胗还可以是藤椒味的!
每天认识一道火锅菜品,高蛋白低脂肪的黄喉,火锅必点今天给大家分享火锅的一道菜品——黄喉,很多朋友问黄喉是猪或牛的喉管吗,实际上黄喉是猪或牛的主动脉,口感十分脆爽,也是重庆火锅必点菜之一。
黄喉中含有非常丰富的营养元素,其中铁元素可以促进血红蛋白的再生,能够补血,预防缺铁性贫血,提高人体免疫力,还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优点,又好吃又营养,被火锅食客所喜爱。
脆爽的黄喉和重庆火锅麻辣鲜香的红油锅底是绝配,新鲜优质的黄喉越煮越脆,蘸油碟和干碟都好吃,朝天门火锅就有一道招牌菜“烽火戏猪喉”,小朝哥每次都要点两份才过瘾。
一、怎么挑选优质黄喉?
首先看它的外观,优质的黄喉呈现黄白的颜色,厚实饱满,几乎没有杂质很干净,黄喉的叶片密度适中,长短均匀,乳突明显。
然后可以用手摸一下黄喉底板,优质的黄喉是很有弹性的,摸着不滑。
最后闻一下,会有淡淡的腥味,但不是异味和臭味。
二、怎么处理黄喉
新鲜的黄喉买回来要处理一下,先将黄喉放在开水里泡一下,时间在20分钟左右,开水可以将吸附在黄喉中对人体不利的物质泡出来,再拿出来用流动的清水冲洗干净即可。
也可以用盐水泡,边泡边搓洗一下黄喉,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三、优质黄喉的口感
牛黄喉比较厚,比猪黄喉口感更好,倒进火锅里煮1到3分钟即可,煮好后鲜香有嚼劲,口感脆爽嫩滑,越是新鲜优质的黄喉,越能做到烫很久都不会老。
黄喉是什么#重庆火锅里的黄喉是什么#火锅里面的黄喉,其实就是喉管,食道管,猪和牛的身上的。
火锅店店主均出售的有猪黄喉和牛黄喉,牛黄喉比猪黄喉的颜色稍深、卖相好,口感也更加脆。
牛黄喉与猪黄喉的区别
牛黄喉因为比较厚,所以在口感上要比猪黄喉更具有优势,而在日常的火锅中也经常性可以看到,只是在日常处理的时候,牛黄喉相对来说比较麻烦,如果处理的并不好,很有可能就会影响到口感,会出现嚼不动的情况,因此建议更好是可以熬煮2~3分钟。
吃火锅如何判断黄喉是否熟了?
可以通过颜色来判断,成熟的黄喉会显示出黄色,在刚开始的时候就应该用筷子来不断的摇动。
可以用筷子,直接在火锅里面,大概摇晃7~8次左右,在火锅里面可以使用三秒钟左右,这是非常容易熬煮的,但是如果熬煮时间比较久,味道也并不是很好,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应该引起重视,一般烹饪的时间不应该过长。
黄喉其实和煮鱼片还有煮肉片是比较相似的,会有一种新鲜的味道,也属于川菜,在贵州菜中出现的几率也比较高,味道很是美味,也同样成为四川火锅中的一大美食。
黄喉传统吃法多是放到麻辣的红油火锅中烫食,其营养价值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解释。黄喉的吃法很多可以烫火锅,也可以爆炒或是凉拌,还可走半汤酸辣,麻辣等吃法。
在冬天的时候,人们都是特别的喜欢吃火锅的,而且现在不只是在冬天,,我们想吃火锅的时候也都是随时能够吃到的,所以不管是在什么时候,火锅店的生意永远都不会差,在吃火锅的时候也是少不了要点各种各样的肉类美食的,而且现在可以选择的肉类美食也非常的多,在选择肉类美食的时候,现在有这样一种肉类,美食是非常的受人欢迎的,那就是黄喉了。
说到黄喉的话,有很多的人都是吃过的,在吃起来的时候味道真的是特别的好吃的,口感特别的清脆,而且吃起来也是非常鲜的,但是有很多的人在吃的时候还是不太清楚这种黄喉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现在在吃火锅的时候,有很多的人都特别的喜欢吃呢?
相信有很多的人也都是听说过黄喉是牛的喉咙,或者说是猪的喉咙等一些传言的,但是这些也都是假的,而黄喉其实是牛的大血管,它的主要成分是平滑肌,也是属于蛋白质的一种,而一般的黄喉也都是有一米长左右的,而在吃起来的时候不仅口感好,营养价值也是不错的。
现在除了在吃火锅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美味的黄喉以外,在很多夜市烧烤摊上也是有烤黄喉的,吃起来味道都是特别的好吃的,不过在吃火锅或者在吃烧烤的时候都不能煮的时间或者烤的时间太长了,不然的话吃起来口感就不好了哦。那么你喜欢吃这种黄喉吗?对于黄喉你还有其他的了解吗?
郡肝不是肝,黄喉不是喉,我们吃的下水到底是啥?请大家一起跟我数七下。
只见火锅桌前
围聚一群人
饿狼似的,死死握住筷子
上下抖动
口中默念“七上八下”等咒语
心中倒数着秒数
到了更佳时机
一把捞起,麻利蘸酱
气吞山河式吸入
神情满足
那么问题来了
他们知道自己吃的是啥么?
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来形容火锅是再合适不过了,只要你能想到的食材基本都能往里扔,而其中有一种极具人气的食材类型——下水。
对于部分地区的人,这个词可能会有些陌生,广义的下水一般指动物内脏。无论是让路易十六惊为天人的鹅肝,还是大栅栏儿里门庭若市的卤煮,它们的主要食材都可被统称为下水。
为了一碗好吃的卤煮,多久的队都愿意排。
毛肚、牛百叶、牛肚……这些到底是哪个部位?
“来一份毛肚”“来一份牛百叶”“来一份牛肚”……这是火锅店常听见的点菜声,可他们口中的这些“肚儿”到底是牛的哪个部位呢?
众所周知,牛有四个胃各司其职,这四个胃也是一个不浪费地被用于餐桌上。
牛的四个胃不仅满足了自己,还满足了人类。制图/乌堆
之一个胃为“瘤胃”,另称之“牛草肚”,适合用于炖牛杂、白灼、凉拌等;
之一个胃的内壁。图/东京国立博物馆
“网胃”为第二个胃,“胃如其名”,其表面型似立体网状分布,也因此被称为“蜂巢胃”“麻肚”“金钱肚”,由于其弹性十足,酥而不烂,粤式卤味——卤水金钱肚就是其经典代表作;
第二个胃的内壁。图/东京国立博物馆
第三胃是“瓣胃”,也就是被称为“牛百叶”“毛肚”的部位,由于表面凹凸不平易吸附汤汁及酱料,所以是用来涮火锅、凉拌的上乘佳品;
第三个胃的内壁。图/东京国立博物馆
第四胃“皱胃”,这个胃是一般动物都有的胃,可分泌胃酸,别称为“牛肚”“沙瓜肚”,比较有嚼劲,适合炖煮,例如卤煮或牛杂。
第四个胃的内壁。图/东京国立博物馆
虽“本是同‘胃’生”,下水也会“着装不一”。例如毛肚,在不同火锅店就会以不同的形态出现,主要有黑毛肚、黄毛肚、白毛肚、毛肚梗。黑黄之分主要是由于牛摄入的食物不同导致的,吃饲料的牛产出的毛肚发黑,吃粮食庄稼的牛的毛肚会便黄。而白毛肚,是将产出的毛肚在锅中加工后的产品,毛肚梗则是取下“百叶”之后的部分。
毛肚还讲究渐变呢。
火锅涮料还有一种广受欢迎的下水——黄喉。许多人听其名将其误解为食管或气管,但其实是它是大血管(主动脉),牛喉咙、牛气管有自己的“花名”,分别叫“牛姜”“牛天梯”。黄喉的处理较麻烦,若是前期处理不当或者涮的时间过长就会出现嚼不动的情况。其中,牛黄喉比猪黄喉厚一些,咬下的口感会更佳。
最怕黄喉突然消失在火锅中。
前段时间还有一个比较火的食材叫做“郡肝”。这极具迷惑性的名字也常会让人误会为动物的肝脏,但仔细一想,这位耐嚼的“肌肉型选手”怎么会是软趴趴的肝脏。它的学名为“胗”,说白了也是胃,但鸡鸭鹅等禽类也不甘示弱,有两个胃,“郡肝”准确地来说是“肌胃”,另一个是专司分泌胃液的腺胃。
鸡胗串串,越嚼越带劲儿。
另外有一些极其形象的下水名字。例如,牛的心脏血管头被称为牛心顶,牛睾丸的“艺名”是牛荔枝(既视感非常强了),牛欢喜为牛的子宫,还有大家比较了解的牛鞭,即为雄牛的外生殖器。
责任编辑:水煮鱼丸
责任校对:水煮鱼
通知一件大事
微信公众号改版了!
为了我们不走散
大家快给“水煮科技”公众号设置“星标”
看下面这个操作,很简单的!
黄喉不是喉,毛肚不是肚,郡肝不是肝,它们到底是什么东西?点击关注,每天精彩不断!
导语:黄喉不是喉,毛肚不是肚,郡肝不是肝,它们到底是什么?真相在此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美食,光是看名字就能知道是什么菜做的,比如最常见的酸辣白菜、清蒸鲈鱼、红烧猪蹄等等,都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也有一部分食材,看名字也不知道是什么菜,比如蚂蚁上树、松鼠桂鱼、佛跳墙等等,吃过的人当然一看就知道是什么,但是之一次吃的时候真的懵懵的。其实不光菜品,包括很多食材也是这样,就比如我们吃火锅时候必点的黄喉、毛肚、郡肝、肥牛等等,说到这里很多朋友会说,黄喉不就是喉咙吗,毛肚不就是牛肚吗?大错特错,其实黄喉不是喉,毛肚不是肚,郡肝不是肝,肥牛也是不是肥肥的牛肉,那它们到底是什么?真相在此,以后可别再误会了,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
毛肚不是肚
经常吃火锅的人应该每次都必点毛肚,烫好的毛肚吃起来Q弹爽口非常好吃,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毛肚到底是什么,还有人认为毛肚就是牛的肚子。其实不然,毛肚其实是牛的胃部。牛的胃构造很特别,一共有4个部分组成。首先是瘤胃,也就是我们最常吃的毛肚,表面有很多像小刺一样的凸起,煮熟之后很像一小块脏抹布。第二个胃是网胃,因为表面有很多网状的结构,也就是我们常吃的金钱肚。第三个胃是重瓣胃,也就是常吃的牛百叶,这个部位形成了很多宽大的叶片。第四个是皱胃,也就是常说的牛肚,但是它依然还是牛的胃部。但是这个部位很小,基本上我们很少能吃到。因为每个胃的功能不同,所以口感也不同。
肥牛不是牛肉肥膘
很多人在看见这个名字的时候,还以为是牛肉上面的肥膘,所以被人叫做肥牛。其实肥牛并不是牛身上的任何一个部位,而是一种称呼。肥牛一般都是经过排酸处理的牛肉,冷藏切片包装之后就成了我们现在常吃的肥牛。其实肥牛一般采用的都是牛腰部背部腹部的去骨肌肉,多个部位被送到工厂一起整合加工成肥牛,所以说是没有具体部位的,只是我们对牛肉片的一种称呼。并不是牛肉的肥膘。
黄喉不是喉
经常吃黄喉的人都不一定知道黄喉到底是什么,还有人以为是牛的喉咙。其实不然,黄喉其实是牛的大血管,每头牛可供食用的皇后差不多在一米左右甚至更多,它的主要成分就是平滑肌,相对来说比毛肚的营养价值更高,而且口感很独特,吃起来脆脆的,很多人都爱吃。其实真正的牛喉咙叫做“牛姜”,是不是很意外呢?
郡肝不是肝
光听名字,很多人以为是动物的肝脏,其实并不是,其实吃过鸡郡子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个泛指的是家禽的胃部,我们常吃的鸡郡子就是鸡的胃部(也就是大家口中的鸡胗),因为比较厚而且鸡肉组织发达,所以吃起来很有嚼劲。但是这个食材在处理的时候比较麻烦。
以上就是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关于黄喉不是喉,毛肚不是肚,郡肝不是肝,肥牛不是牛肉肥膘的真相,看完之后终于知道它们到底是什么了,以后不会傻傻的搞不清楚了。喜欢的朋友记得点点关注支持一下哟!
黄喉不黄也非喉,吃货眼中更不是宠物龟!三口黄喉亮堂堂提起黄喉,对于宠物玩家而言,他可能会来一句,你说的是吃的?还是玩的?因为有一种宠物龟的品种叫“黄喉”。但对于资深吃货,绝对张口就来:火锅的必点食材!可是大部分人却认为它是动物的食管或者是气管,其实不然。
提及火锅,必说重庆!重庆火锅老三样:毛肚、鸭肠与黄喉!对此三样,小编深有心得:一口毛肚,二口肠,三口黄喉亮堂堂!每个吃过黄喉的人,无不中意于它脆爽的口感,这种吃了能让嗓子开了光似的舒爽的食材,到底是什么呢?
很多人以为黄喉是食管或者气管之类的东西,其实它和“喉”完全不沾亲戚。黄喉的专业称谓是“主动脉弓”,通俗一些讲就是大动脉血管,一般来自于牛,猪等家畜。其实牛的咽喉叫“牛姜”,牛的气管叫“牛天梯”,说到这里不得不佩服古人对食材命名的智慧。
一般火锅店我们吃到的都是猪黄喉,但是对于皇家吃货而言,他们更偏爱牛黄喉。因为牛黄喉更厚,肉质和口感更加丰实浑厚、更显脆爽!
黄喉其实就是大血管,因此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血红素,这也和它的生理功能相得益彰。黄喉对于补充营养和提高机体免疫力大有裨益,非常适合青少年经常食用,可促进身体发育,增强体质。
黄喉的食用方式当然也不局限于涮火锅,它也很适合和其他配菜进行炒食,脆爽可口!当然利用火锅进行涮食时,同样很有讲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七上八下”,也就是30秒!这样才能达到让嗓子和咽喉亮堂堂的绝佳效果!
说到这里,是不是想立马冲进火锅店,来上一份黄喉过过瘾!
幺妹,黄喉来两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