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逃窜的拼音怎么写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逃窜的拼音怎么写的知识,包括森林的拼音怎么写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逃窜的拼音
逃窜的拼音是táo cuàn,具体释义如下:
表达意思:指仓皇地逃走;奔逃流窜,避往他处。
词性:通常在句中作动词,修饰主语或宾语。
引证:柳青《铜墙铁壁》第十九章,“又过了三天,战斗部署已定,胡匪军才逃窜了下来。”
1、我方大军强力扫荡,敌军寡不敌众,四处逃窜。
2、小偷在警察的追捕下狼狈逃窜,最后还是被抓住了。
3、我们要发扬打落水狗的精神,彻底歼灭逃窜之敌。
4、急着逃窜的歹徒一夜风声鹤唳,追捕的警察吓破了胆,生怕不小心被抓住。
二、上蹿下跳的窜怎么写
窜的笔顺:点,点,横撇/横钩,撇,点,竖,横折,横,竖,横折,横,竖。
窜,拼音cuàn,偏旁鼠简化为串,依据古人书法省笔简化。《说文解字》:窜,匿也。从鼠在穴中。鼠逃匿于穴中是窜之范式。本义是乱跑,逃走(用于敌军、匪徒、野兽等)。如窜犯、窜扰、窜逃、窜踞、流窜、抱头鼠窜。
衍义引申指放逐。如:窜逐。引申指修改文字。如:窜改、窜定(删补改定)、点窜(删减涂改)。衍义又用作姓。
逃窜,汉语词汇。动词,拼音táo cuàn,指仓皇地逃走,最早出于《列子·黄帝》中。出处《列子·黄帝》:禽兽隐伏逃窜,以避患害。《后汉书·窦武传》:武孙辅,时年二岁,逃窜得全。
上蹿下跳,汉语成语,拼音是shàng cuān xià tiào,意思为比喻人上下奔走,四处活动。成语用法作谓语。示例一有机会,他就上蹿下跳,煽风点火。公园里的小猴子上蹿下跳的,可爱极了。小明明天要到朋友家玩,他知道了,上蹿下跳的,兴奋极了。
1、再加上它一身野蛮的防御,齐御风手上石头丝毫奈何他不得,直躲得上蹿下跳,叫苦不迭,生怕一不小心,被它一巴掌扇上,那便真是万事皆休了。
2、只是看见李进忽然满脸涨红,上蹿下跳,一副得了疯牛病的挫样,眼睛还是随意敷衍地往李进手指的方向扫了一下。
3、他不停地上蹿下跳,活像个足球赛中的男孩。
4、这只猴子在树间上蹿下跳的,异常活跃。
5、动物园里猴子上蹿下跳的样子逗得游人哈哈大笑。
三、逃窜的拼音是什么
1、逃窜,汉语词汇。动词,拼音:táo cuàn指仓皇地逃走,最早出于《列子·黄帝》中。
2、逃窜 táo cuàn逃跑流窜;溃散奔逃
3、 cāng huáng táo cuàn仓皇:匆忙而慌张。逃窜:形容仓皇猥琐地逃跑。仓皇逃窜:慌慌张张地四处逃跑躲藏。词性:属于贬义词同义词:惊慌失措反义词:镇定自若 flee hurry-skurry;flee in confusion;flee in panic;flee helter-skelter
4、【拼音】: láng bèi táo cuàn
5、【解释】:狼狈:窘迫的样子。形容逃跑时的丑态。
6、【举例造句】:与其在群起而攻之中狼狈逃窜,倒不如主动辞去军长职务,还有几分体面。魏巍《地球的红飘带》三十二
四、()() 逃窜 成语
1、掉头鼠窜转过头来像老鼠一样逃窜。形容狼狈逃窜。
2、出处:明·许自昌《水浒记·纵骑》:“他怎肯网开三面漫相遮,教我掉头鼠窜无宁贴。”
3、东奔西窜跑到东,又窜到西。到处逃窜。同“东逃西窜”。
4、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钱塘县派差去查过,果然那些狗东奔西窜,践踏田禾。”
5、东奔西逃跑到东,又逃到西。到处逃窜。同“东逃西窜”。
6、出处: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打过多少次败仗,东奔西逃,最后决定了与汉家和好的大计。”
7、东逃西窜窜:逃走、乱跑。逃到东,又窜到西。到处逃窜。
8、出处:《双凤乱鸣记》二十一出:“乱纷纷东逃西窜,闹哄哄兵荒马乱。”
9、出处:宋书·《索虏传》:“或有狐奔鼠窜,逃首北境,而辄便苞纳,待之若旧,资其粮仗,纵为寇贼。”《英烈传》第二十一回:“诸部士卒,俱各狐奔鼠窜退去。”
10、狼奔鼠窜狼群鼠辈到处流窜。形容人四处奔跑逃窜。
11、出处:明·沈鲸《双珠记》第十四出:“忽闻访察怕如雷,狼奔鼠窜,无由忏悔。”
12、出处:《冷眼观》第四回:“远远听见吆喝之声,由远而近……众人手忙脚乱,将桌上杯盘收拾干净,转眼间,狼奔兔脱,如鸟兽散去。”
13、鸟惊鼠窜形容惊恐逃窜。同“鸟骇鼠窜”。
14、抛戈弃甲丢掉武器,扔掉铠甲。形容军队被打得狼狈逃窜的情形。
15、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五十三回:“部下听得,一齐抛戈弃甲跪倒。”
16、捧头鼠窜抱着脑袋,象老鼠似地逃窜。形容仓皇逃跑的狼狈相。
17、出处:《汉书·蒯通传》:“常山王奉(捧)头鼠窜,以归汉王。”
18、梭天摸地指上窜下跳。比喻到处逃窜。
19、出处:《醒世姻缘传》第七六回:“素姐忘记了是猴,只道当真成了自己的老公,朝鞭暮扑,打得个猴精梭天摸地的着极。”
20、鱼县鸟窜鱼被钓,鸟逃窜。比喻或受制于人,或飘泊流离,处境十分险困。县,通“悬”。
21、辙乱旂靡形容军队溃败逃窜。同“辙乱旗靡”。
22、辙乱旗靡辙:车辙;靡:倒下。车辙错乱,旗子倒下。形容军队溃败逃窜。
23、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4、雉伏鼠窜指恐惧地躲藏,惊慌地逃窜。
25、出处:明·李东阳《西北备边事宜状》:“朝廷命将出师,天威所至,雉伏鼠窜,无有遗者。
五、逃窜拼音
拼音,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把声母、介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1、用于给汉字注音:从1958年秋季开始,全国小学的语文课本采用汉语拼音给汉字注音,接着,中学教科书、字典、词典以及通俗读物、扫盲课本也采用汉语拼音注音。
2、用于教学普通话:《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后,陆续出版了利用汉语拼音编写的普通话教材、读物、字表、字典、词典,促进了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
3、用于字典、词典的注音、排序,书刊的索引。75卷的《中国大百科全书》采用汉语拼音排序,正文的每一个条目都注上了汉语拼音。
4、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我国已经有壮族、苗族、侗族、哈尼族、傈僳族、佤族、黎族、纳西族、土族等少数民族采用汉语拼音字母相一致的字母形式。
六、逃窜的拼音狐逃窜的拼音是什么
逃窜的拼音是:táocuàn。注音是:ㄊㄠ_ㄘㄨㄢ_。词性是:动词。结构是:逃(半包围结构)窜(上下结构)。
逃窜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逃窜táocuàn。(1)逃跑流窜;溃散奔逃。
⒈逃跑流窜。引《列子·黄帝》:“_禽兽_隐伏逃窜,以避患害。”《后汉书·窦武传》:“武孙辅,时年二岁,逃窜得全。”明沉鲸《双珠记·辕门遇友》:“安禄山之乱,城郭丘墟,人民逃窜。”柳青《铜墙铁壁》第十九章:“又过了三天,战斗布署已定,胡匪军才逃窜了下来。”
逃窜逃窜,汉语词汇。动词,拼音:táocuàn指仓皇地逃走,最早出于《列子·黄帝》中。
日夜追随着将军的铠甲而我们追随的是思想的流弹中那逃窜的自由的兽皮昔日阵亡者的头颅如残月升起越过沙沙作响的灌木丛以预言家的口吻说你们并非幸存者你们永无归宿新的思想呼啸而过击中时代的背影一滴苍蝇的血让我震惊14我注定要坐在岸边在一张白纸上期待着老年斑纹似的词出现傲慢的高卢人往回逃窜;早怀逃窜情
窜入云霄掉头鼠窜抱头鼠窜逃之夭夭仓皇逃窜狼狈逃窜狼突豕窜
敛影逃形畏罪潜逃抱头鼠窜掉头鼠窜东逃西窜死里逃生窜入云霄潜骸窜影狼突豕窜趋吉逃凶
1、公安部门将逃窜在外的案犯缉捕归案。
2、惨败的齐国军队正在向四处逃窜。
3、敌人顶不住我军的强大攻势,全线崩溃,狼狈逃窜。
4、敌人被我军打得七零八落,狼狈逃窜。
5、在八路军和游击队的夹击下,日本鬼子魂飞魄散,狼狈逃窜。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逃窜的详细信息
关于逃窜的拼音怎么写,森林的拼音怎么写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