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的拼音怎么写?议的拼音词语

牵着乌龟去散步 拼音 17 0

很多朋友对于议的拼音怎么写和议的拼音词语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秦桧的拼音怎么写
  2. 议的拼音和组词
  3. 议的拼音和部首
  4. “秦桧”的拼音怎么写
  5. 议的组词和拼音
  6. 议的拼音

一、秦桧的拼音怎么写

1、秦桧(1090年-1155年),字会之,汉族,宋朝江宁府(今江苏南京)人。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登第,补密州(今山东诸城)教授,曾任太学学正。

2、因力主对金议和,善于察言观色,颇受宋高宗赵构喜爱。北宋末年任御史中丞,与宋徽宗、钦宗一起被金人俘获。南归后,任礼部尚书,两任宰相,前后执政十九年。

3、因宋高宗力主对金投降,君臣合计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宋高宗为了安抚南宋 *** 中的主和派与金国 *** 人,加其谥号为忠献。宋孝宗赵昚(shèn)继位,为鼓励抗金斗志,终于为沉冤的岳飞昭雪,秦桧作为谋害岳飞主要的人,秦桧后被褫夺王爵,改谥缪丑。

4、政和五年(1115年),秦桧进士及第,中词学兼茂科,任太学学正。宋钦宗时,历任左司谏、御史中丞。靖康二年(1127年),因上书金帅反对立张邦昌,随徽、钦二帝被俘至金,为挞懒信用。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秦桧逃回临安,力主宋金议和。

5、绍兴元年(1131年),擢参知政事,随后拜相,次年被劾落职,绍兴八年再相,前后执政十九年,历封秦、魏二国公,深得高宗宠信。绍兴二十五年(1155),秦桧病逝,赠申王,谥忠献。

6、秦桧在南宋朝廷内属于主和派,奉行割地、称臣、纳贡的议和政策。第二次拜相期间,他极力贬斥抗金将士,阻止恢复;同时结纳私党,斥逐异己,屡兴大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

7、秦桧,生于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字会之,江宁(今南京)人。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之一,因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岳飞而遗臭万年。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登第,补密州(今山东诸城)教授,曾任太学学正。

二、议的拼音和组词

议的拼音yì,组词:议论、讨论、争议、辩论。

1.议论(yì lùn):对某个问题或议题进行交流、辩论和讨论,以达到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

2.讨论(tǎo lùn):针对某个话题或议题进行广泛交流和思考,通过彼此的观点交流来寻求共识或解决问题。

3.争议(zhēng yì):对于某个问题存在不同意见或观点,双方或多方进行激烈辩论和争论,可能无法达成共识。

4.辩论(biàn lùn):双方或多方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或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的有条理、有规则的争辩,通常会按照一定的时间和顺序进行发言。

议的拼音怎么写?议的拼音词语-第1张图片-

这些词汇都与表达观点、交流思想和达成共识有关,它们在社会、学术以及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使用。通过进行讨论、辩论和争议,人们可以深入了解问题的不同方面,促进思维的碰撞和提升,进而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或取得新的见解。

这些组词在不同场合和领域中都有不同的应用和含义。例如,在学术界,进行学术讨论时,人们会就某个研究问题或理论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分析,以推动学科的进步和发展。而在社会议题或政治问题的讨论中,人们可能会出现争议,各方对某个问题持不同立场,并通过辩论来论证和捍卫自己的观点。

讨论和辩论也是促进民主和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通过公开的辩论和争论,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从而促成共识的达成或选出更好的决策。在法庭上,辩论也是律师为了证明自己的案件观点而进行的重要环节。

总之,这些组词都涉及到人们对事物的反思和评判,可以激发思维活力、推动问题的解决和进步。同时,要进行有效的讨论和辩论,也需要尊重他人的观点,提供充分的论据和逻辑,并保持冷静和客观的态度,以实现有效的交流和有效的结果。

三、议的拼音和部首

1、议的成语:议不反顾、议论纷错、议论纷纷、议论纷纭、议论风发、议论风生、议论蜂起、议论英发、议事日程、非议诋欺、论议风生、清议不容、谈议风生、物议沸腾、巷议街谈、异议蜂起、众议成林、众议纷纭、大发议论。

2、纷纷议论、与狐议裘、博采群议、博采众议、不可思议、从长计议、从长商议、存而不议、崇论吰议、崇论闳议、崇论宏议、崇论谹议、处士横议、大干物议、分损谤议、负薪之议、高文宏议、瞽言刍议、瞽言蒭议、瞽言萏议。

3、闳言崇议、集思广议、街谈巷议、街谭巷议、抗颜高议、恐遭物议、力排众议、里谈巷议、峭论鲠议、切切私议、窃窃私议、窃语私议、容当后议、深虑远议、时谈物议、无可非议、妄生异议、毋庸置议、心非巷议、虚论高议、厌塞众议。

4、议的词语:姗议、讪议、商议、上议院、申议、审议、生议、省议、时议、识议、士议、世议、谥议、首议、殊议、熟议。

四、“秦桧”的拼音怎么写

1、秦桧南宋初年宰相、奸臣,主和派的代表人物。秦桧在南宋朝廷内属于主和派,奉行割地、称臣、纳贡的议和政策。第二次拜相期间,他极力贬斥抗金将士,阻止恢复;同时结纳私党,斥逐异己,屡兴大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

2、政和五年(1115年),秦桧进士及第,中词学兼茂科,任太学学正。宋钦宗时,历任左司谏、御史中丞。靖康二年(1127年),因上书金帅反对立张邦昌,随徽、钦二帝被俘至金,为挞懒信用。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秦桧逃回临安,力主宋金议和。

3、绍兴元年(1131年),擢参知政事,随后拜相,次年被劾落职,绍兴八年(1138年)再相,前后执政十九年,历封秦、魏二国公,深得高宗宠信。

4、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逝,时年66岁,追赠申王,谥忠献。开禧二年(1206年),宋宁宗追夺其王爵,改谥谬丑。嘉定元年(1208年),史弥远执政后又恢复其王爵和谥号。

5、秦桧在南宋朝廷内属于主和派,奉行割地、称臣、纳贡的议和政策。第二次拜相期间,他极力贬斥抗金将士,阻止恢复;同时结纳私党,斥逐异己,屡兴大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

6、秦桧是状元出身,博学多才,书法颇有造诣。为官早年名声尚好,深为宋徽宗喜爱,被破格任用为御史台左司谏,负责处理御史台衙门的往来公文。

7、在处理公文中,秦桧发现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公文字体不一,很不规范,尤其对徽宗赵信的字甚有研究,后在仿照赵佶“瘦金体”字体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一种独特字体,工整划一,简便易学。

8、他用自己创造的新体字誊写奏折引起了徽宗的注意,下令秦桧将其书写范本发往全国各地,要求统一按范本字体书写公文,这一措施很快得到了推广。这种字体逐渐演变为印刷用的“宋体”。

五、议的组词和拼音

1、意见,言论:~论。提~。建~。

2、讨论,商量:商~。会~。协~。~案。~决。~价。

3、评论是非,多指责备:非~。恐招物~。

4、旧时文体的一种,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奏~。驳~。

四、笔顺:点、横折提、点、撇、捺。

有组织有领导地商议事情的 *** :全体~。厂务~。工作~。

为了对某些问题取得一致意见而进行讨论: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还须好好~一下。

商讨问题时提出主张来请大家讨论:有人~,今天暂时休会。

六、议的拼音

1、议是一个汉字,属于现代汉语常用字之一。从字形上看,议字由“言”和“义”两部分组成,意味着“言论之义”或“关于言论的事情”。在拼音中,议的音节是yì,声调为第四声。

2、议字有多个含义和用法。首先,议可以表示讨论、商议的动作,例如“议论”、“商议”等。在这些用法中,议通常涉及到多个人之间的交流和思考,旨在达成共识或解决问题。例如,在团队合作中,成员们经常需要聚在一起进行“议论”,共同商讨项目的进展和解决方案。

3、其次,议还可以表示意见、看法或建议,例如“建议”、“意见”等。在这些用法中,议通常表达个人或团体对某个问题的观点或态度。例如,在会议上,每个参会者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对某个议题的看法和建议。

4、此外,议还可以作为名词使用,表示一种言论或观点的 *** ,例如“议案”、“议论文”等。在这些用法中,议通常指一种书面或口头表达的形式,用于传递某种观点或思想。例如,在政治领域, *** 经常需要提交各种“议案”给议会进行讨论和表决。

5、综上所述,议是一个多功能的汉字,既可以作为动词表示讨论和商议的动作,也可以作为名词表示意见和观点的 *** 。在拼音中,议的音节是yì,声调为第四声。通过了解议的不同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汉字在现代汉语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标签: 拼音 词语 怎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