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拼音怎么写(和泥的拼音)

牵着乌龟去散步 拼音 13 0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泥拼音怎么写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和泥的拼音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泥的拼音大写
  2. 泥土的泥拼音怎么打
  3. 泥的拼音怎么写
  4. 和稀泥的拼音怎么写和稀泥的拼音
  5. 泥的拼音
  6. 泥的拼音和组词
  7. 泥的拼音笔顺

一、泥的拼音大写

1、(1)(形声。从水,尼声。本义:泥水)

2、(2)中国古水名,泾水支流,即今甘肃省庆阳地区的东河及其下流马连河 [Ni River]

3、泥,泥水也。出北地郁郅北蛮中。亦曰白马水。一名东河。——《说文》

4、北地郡郁郅县,泥水出北蛮夷中。——《汉书》

5、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杜甫《无家别》

6、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4)又如:泥木(土木);泥水(带泥土的水);泥牛(即土牛);泥冈子(土山冈);泥坂(土坡);泥灰(灰土);泥尘(尘土);泥墩墩(土墩子。比喻呆板无用的人);泥垡头(泥土块)

8、(5)泥水,稀泥;烂泥 [mud;mire]

9、震遂泥。——《易·震卦》。虞注:“坤土得雨为泥。”

10、胡为乎泥中。——《诗·邶风·式微》

11、市南门外泥中歇。——唐·白居易《卖炭翁》

12、尘泥渗漉。——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13、(6)又如:泥掌(泥水匠用以抹平墙壁的泥镘);泥书(泥封的书函);泥头(指封酒坛口的泥巴);泥缄(古人书函多以泥封,后因以借指书信);泥章(封泥上所盖的印章);泥淖(烂泥;淤泥);泥荡(泥潭。泥坑);泥沟(烂泥淤积的水沟)

14、(7)粘土的泥塑 [clay]。如:泥马(用泥塑造的马形);泥媳妇(泥塑的妇女像);泥像(泥塑佛像);泥龙(泥塑龙像);泥孩(泥塑娃娃);泥佛(泥塑的佛像)

15、(8)重而稀软的、泥泞或粘滑的沉淀物 [muck]。如:泥涂(比喻污浊);汽车房地上的油泥

16、(9)一堆捣成或压成的柔软的糊状混合料 [mashed fruit or vegetable]

17、那庄家连忙取半只熟狗肉,捣些蒜泥,将来放在智深面前。——《水浒传》

18、(11)读“ niè”,通“涅”,染黑

19、_然泥而不滓者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0、威夷(兽名),长颈而泥。——《尔雅·释兽》

泥拼音怎么写(和泥的拼音)-第1张图片-

21、泥巴、泥饭碗、泥封、泥工、泥垢、泥滑、泥浆、泥金、泥坑、泥淖、泥泞、泥牛入海、泥菩萨、泥菩萨过江、泥鳅、泥人、泥沙、泥沙俱下、泥石流、泥水匠、泥塑、泥塑木雕、泥胎、泥滩、泥潭、泥炭、泥塘、泥土、泥瓦匠、泥丸、泥汪、泥污、泥俑、泥沼、泥足巨人、泥醉

二、泥土的泥拼音怎么打

1、用灰、泥等涂塞:泥墙。泥炉膛。

古文:出北地郁郅北蛮中。从水尼声。

译文:从北地郁郅北方的蛮族中。以水为偏旁,以尼为声旁。

因有烂泥而不好走:雨后道路泥泞。

黏土和水混合成的半流体,通常指泥土和水混合成的半流体。

油漆木器或铁器时为了使表面平整而涂抹的泥状物,通常用桐油、石膏、松香等制成。也作腻子。

拘泥古代的制度或说法,不知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变通:泥古不化。

三、泥的拼音怎么写

简体部首氵部,部外笔画5画,总笔画8画。

繁体部首水部,五笔INXN,仓颉ESP,郑码VXRR。

四角37112,结构左右,电码3136,区位3664。

统一码6CE5,笔顺丶丶一フ一ノノフ。

1、土和水合成的东西:泥巴。泥垢。泥浆。泥煤。泥淖(泥污的洼地)。泥泞。泥洼。

2、像泥的东西:枣泥。山药泥。印泥(盖图章用的印色)。蒜泥。

1、涂抹:泥墙。泥缝儿(fèngr)。

(形)因有烂泥而不好走:~的路。(名)淤积的烂泥:陷入~。

俱:都,一起。泥土和沙石一同被水冲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都混杂在一起。

(动)不知变通;固执:~旧说|~成法|新诗不必~平仄。(形)(言行)不自然;拘谨:~不安。[近]拘束|拘谨。

(名)含有水分的黏土,黏性非常大:塑造人像、动物形象,更好用~。

泥:一种生长在南海的虫,没有骨头。醉得非常厉害,瘫软如泥。形容大醉的样子。

(名)烂泥坑,多用于比喻:陷入~,不能自拔。

过滤后除去杂质沉淀而成的一种极细腻的泥,用于 *** 细陶瓷等。

四、和稀泥的拼音怎么写和稀泥的拼音

关于和稀泥的拼音怎么写,和稀泥的拼音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和泥:huó ní和稀泥:huò xī ní【注】发音:huó,混合,如和面(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和泥。

2、发音:huò(1)混合粉状或液状物(2)次数,多洗几和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和药。

五、泥的拼音

1、泥:ní,nì。《说文解字》:“泥,水出北地郁郅北蛮中。从水、尼声。”(此说非字源,仅作参考)。反人相近而安是尼之范式。水、尼两范式叠加。水、土混合相近而安是泥之范式。

2、泥:ní,本义:土和水合成的东西。如:泥巴、泥垢、泥浆、泥煤、泥淖(泥污的洼地)、泥泞、泥洼。

3、泥:nì,衍义:引申指“涂抹”。如:泥墙、泥缝儿(fèngr)。

1、大水裹着泥沙一路倾泻下来,瞬间便吞没了山下的小村庄。

2、这个学校招生时真的是泥沙俱下。

1、泥水[ní shuǐ]带泥土的水。

3、泥泞[ní nìng]因有烂泥而不好走:雨后道路泥泞。

4、泥沙俱下[ní shā jù xià]泥土和沙子都跟着流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5、拘泥[jū nì]固执;不知变通:拘泥成说。

6、执泥[zhí nì]固执;拘泥:不可执泥一说。

7、泥垢[ní gòu]泥和污垢:满身泥垢。

8、泥人[ní rén]用黏土捏成的人的形象。

六、泥的拼音和组词

4、泥水[ní shuǐ]带泥土的水。

5、泥浆[ní jiāng]黏土和水混合成的半流体,通常指泥土和水混合成的半流体。

1、拘泥[jū nì]固执;不知变通。

2、泥子[nì zi]油漆木器或铁器时为了使表面平整而涂抹的泥状物,通常用桐油、石膏、松香等制成。也作腻子。

4、泥古[nì gǔ]拘泥古代的制度或说法,不知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变通。

5、泥守[nì shǒu]迂腐地坚持;顽固地坚持。

七、泥的拼音笔顺

1、泥的笔顺是点、点、提、横折、横、撇、撇、竖弯钩,泥的组词是泥泞、泥巴、泥土、泥水、泥浆。

2、泥土,汉语词汇,拼音是ní tǔ,又作“土泥”。释义是一指尘土、土壤;泥土即土壤,是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也借指草野、民间。

3、唐李翱《答韩侍郎书》:“然若使之有位於朝,或如兄侪得志於时,则天下当无屈人矣。如或万一有之,若陆歙州、常简州之比,犹奔走在泥土,则当引罪在己,若狂若颠。”萧乾的《一本褪色的相册》:“在办理移交之前,我还发了几篇从内地寄来的有着强烈泥土味的文章。”

4、砖红壤砖红壤分布地区: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形成条件: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5、一般特征: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赤红壤分布地区: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

6、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形成条件: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一般特征: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7、红壤和黄壤分布地区: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形成条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8、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一般特征: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

关于本次泥拼音怎么写和和泥的拼音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标签: 拼音 怎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