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势的拼音(资产的拼音)

牵着乌龟去散步 拼音 8 0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资势的拼音的一些知识点,和资产的拼音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势的组词和拼音
  2. 势如破竹的拼音是什么
  3. 势组词和拼音和部首
  4. 势的拼音怎么读
  5. 掎角之势拼音
  6. 势的拼音

一、势的组词和拼音

1、组词:装腔作势、声势浩大、势不两立、财势、掎角之势、声势赫奕、气势磅礴、势如破竹、势均力敌、来势、就势、态势、情势、乘势、得势、地势、均势、长势、大势、气势、强势、虚张声势、人多势众、审时度势、大势已去、劣势、仗势欺人。

2、势:shì。偏旁“埶”简化为“执”。依据古人书法省笔简化。《说文解字》:“盛力权也。从力埶声。经典通用埶。”。

二、势如破竹的拼音是什么

1、释义:比喻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拼音是:shì rú pò zhú

2、出自《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3、势:气势,威力。形势就像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4、《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5、宋·王懋《韩信之幸》:“其后以之取燕,以之拔齐,势如破竹,皆迎刃而解者。”

6、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七回:指望到此势如劈竹,便拿了这伙草寇,怎知却又逢着这般对手!我直如此命薄!

7、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五回:独乐毅自引燕军,长驱深入,所过宣谕威德,齐城皆望风而溃,势如破竹,大军直逼临淄。

8、【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9、【近义词】势不可当、所向披靡、摧枯拉朽

10、【反义词】牢不可破、坚不可摧、节节败退

11、在三国末期,司马炎在夺取魏国政权后,登基称帝,史称晋武帝,接着就率兵进攻蜀国,魏将钟会、邓艾率军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魏军。曹魏大军被蜀军阻于剑门关外,准备退军。

12、邓艾采用以迂为直的谋略,在钟会与蜀军相持于剑阁的同时,自率精锐部队绕道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越过700余里荒无人烟的小道,凿山开路,秘密南进,很快到达蜀国腹地江油(今四川江油北),从背后袭击蜀军,把姜维大军置于无用武之地。刘禅失去剑阁屏障,在兵临城下的情况下,回天乏力,只好投降魏军。蜀国灭亡。

13、在灭掉蜀国后,魏国兵力正盛。于是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晋武帝司马炎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吴国衰弱,忙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

14、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

15、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

16、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三、势组词和拼音和部首

1、势的拼音:shì,部首:力,组词:态势、形势、优势、势必、局势、劣势、气势、失势、强势、地势、势头、趋炎附势、势如破竹、势均力敌、势合形离、势不两立。

2、势出自:《说文解字》:“盛力权也。从力埶声。经典通用埶。”意思1是:权力,威力,势力、权势、势利、势均力敌。意思2是表现出来的情况样子:姿势、气势、山势、局势、虚张声势、势能、势不可挡、因势利导。

3、势是老子的道家学派里面的一个哲学概念。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道德经》五十一章)这里提到的“势”是一个令人着迷的词,从古到今,人们一直都在使用它,觉得它不可或缺、无可替代,但又拿不准它的确切涵义。

4、一方面,在相关词语后面加上“势”字,通常可以表示静态的或稳恒行进的事物的演变趋向,具体如局势、形势、姿势、情势、水势、伤势、时势、运势、走势、涨势等;另一方面,势又指某种影响力,如权势、地势、山势、势力等。

5、势字的义项源自于土墩斜面所给人的倾向感,以及这种斜面对“圆球”的加速作用。在某种意义上,环境就是各种斜面或曲面(包括直立面、水平面)的组合。推动或影响事态运行的因素有施动者所施加的“力”,也有事态环境中各种“斜面”所形成的“势”。细加考量,可以确定:势可以理解为用以表征事态演变特征的“加速度”,以及产生这种“加速度”的影响力。

资势的拼音(资产的拼音)-第1张图片-

6、系统内在的张力或外界的影响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它们对逆势而行者起着阻遏、阻止或改变行进方向的作用,对顺势而行者则起到加大运动速率的作用。它们造成行为处境的安稳与险恶的分化,改变行进过程的难易程度,影响行动者行走姿态的安适感,从而对行为取向与取态起影响作用。

7、人们在“情”、“态”、“形”、“姿”、“走”、“运”等字后面加上“势”字以描述事态局面,说明他们已经意识到:只有兼顾到事物目前的状态及其演变的“加速度”,才能对事态作全面的述说。古书中时常可见的“势使之然也”的论断,说明古人已经明白系统的动力学特征对系统状态的主导作用。这应该说就是老子所说的“势成之”的涵义。

四、势的拼音怎么读

势——拼音【shì】,部首:力,笔画:8,

势力权~。人多~众。仗~欺人。

2.一切事物力量表现出来的趋向来~。~如破竹。

3.自然界的现象或形势山~。地~。水~汹涌。

4.政治、军事或其他社会活动方面的状况或情势局~。大~所趋。

【组词】势必、势不可当、势不两立、势成骑虎、势降、势阱、势均力敌、势利、势利眼、势如破竹、势要、势在必行、势子、势族

五、掎角之势拼音

1、掎角之势,汉语成语,拼音是jǐ jiǎo zhī shì,掎角:指拉住腿,抓住角。原指从两方面夹攻敌人;现比喻战争中互相配合、夹击敌人的态势,或分出一部分兵力以牵制敌人。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

2、(1)掎角之势的人,也应付一部分责。

3、(2)这个方案可说是掎角之势,有绝对成功的把握。

4、(3)敌人在河北、河南都构筑了强大的工事,以为掎角之势,现在河南之敌已被我歼灭,河北之敌孤立无援,只好龟缩到城里去了。

5、(4)这场战役我军采取掎角之势,一举歼灭敌人.

6、(5)所以她们才会形成掎角之势,对自己展开围攻。

7、(6)三大帝国成掎角之势包围着阿加拉斯冰原,仿佛是在拱卫着什么。

8、(7)凹进来的像口袋,诱敌深入,凸出去的像拳头,互成掎角之势。

9、(8)小白村的白菜不仅有利于秦大村的发展,小白村的位置更能与秦大村形成掎角之势,对将来抵挡西北方向的饿狼村有莫大的帮助。

10、(9)吕布又在濮阳城外西边建一营寨,号曰西寨,与濮阳城成掎角之势。

11、(10)张角三兄弟攻下了巨鹿、广宗、下曲阳作为起义中心,三个城池互成掎角之势。

12、(11)更何况,另一边的泥鳅和韩大嘴也不是傻子,三人似乎商量好了般,成掎角之势朝着三个方向甩了共二十多颗瓦普手雷。

13、(12)三大门派之间虽然各有打算,但也不是一盘散沙,而是秩序井然,对魔神祭坛形成掎角之势,不断地清剿外围的魔物,一层一层地向目标挺进。

14、(13)道,奇正相资,若乃命将出征,推毂委权,或赖率然之形,或凭掎角之势,群帅。

15、(14)人族在碎辰界,位于浩宇中央位置,而妖界和魔界则分列两侧,对人族成掎角之势。

六、势的拼音

“势”是一个汉字,具有多种不同的含义和用法。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解释:

1、形势:指事物所处的形态、状态、环境等,是对事物外部条件的总体概括。

2、局势:指某一时期某一领域内各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整体情况,例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局势。

3、势头:指某一事物发展的势头和趋势,也可以指某个人或团队在某一领域内的发展势头。

4、势力:指某个群体、组织或个人在特定领域内所占据的地位、影响力和实力,通常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实力。

5、有势:指某个人或事物具有一定的地位、能力和声望,并且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1、长江的水真猛啊,势力不可挡,像千军万马在沙场冲锋陷阵;长江的水真奇啊,仿佛一条金鳞巨龙。

2、达到目的有两个途径,即势力与毅力,势力只为少数人所有,但坚忍不拔的毅力却是多数人都有的,它的沉默力量往往可随时达到无可抵抗的地步。

3、任何势力不应凌驾于法律之上。

4、一个人的愿望如果只是追求金钱或势力,他便永不能获得满足,而不满足便不能快乐。一个人的笨拙,是另一个人的财产

5、在一天里,蜻蜓早晨飞来飞去捕虫吃,白天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巡逻或产卵,到了黄昏时又开始捕虫吃,夜间蜻蜓喜欢停在叶子和草上休息。

关于本次资势的拼音和资产的拼音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标签: 拼音 资产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