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魏怎么拼音,以及魏的拼音怎么读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一、魏的拼音怎么读
乃县治象之法于象魏。——《周礼》
是以来仪集羽族于观魏。——(汉)班固《典引》
又如:象魏(古代宫门外的阙门);魏观(即魏阙、魏象)。
3、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在今山西芮城县北。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攻灭,把它封给毕万。
4、战国七雄之一。开国君主魏文侯(名斯)是毕万后代,和赵韩一起瓜分晋国。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5、三国之一。公元220—265,曹丕所建,拥有今黄河流域各省和湖北、安徽、江苏北部、辽宁中部。
无论魏晋。——(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魏晋氏以下。——(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1、围魏救赵[wéi wèi jiù zhào ]:
战国时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向盟国齐求救。齐威王派田忌率兵救赵。
2、赫赫魏魏[ hè hè wèi wèi]:
见“赫赫巍巍”:显赫高大的样子。
3、心在魏阙[ xīn zài wèi què ]:
指臣民心在朝廷,关心国事。魏阙,古代天子和诸侯宫外的楼观,其下悬布法令,因以代称朝廷。
4、姚黄魏紫[ yáo huáng wèi zǐ ]:
姚黄:千叶黄花牡丹,出于姚氏民家;魏紫:千叶肉红牡丹,出于魏仁溥家。原指宋代洛阳两种名贵的牡丹品种。后泛指名贵的花卉。
5、魏鹊无枝[ wèi què wú zhī ]:
6、心瞻魏阙[ xīn zhān wèi què ]:
指臣民心在朝廷,关心国事。同“心在魏阙”。
二、魏征的拼音怎么写
1、魏徵,现作“魏征”(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下曲阳县(今晋州市)。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2、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群书治要》总编、《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3、李世民问魏徵:“君主怎样能够明辨是非,怎样叫昏庸糊涂?”魏徵答:“广泛地听取意见就能明辨是非,偏信某个人就会昏庸糊涂。从前帝尧明晰地向下面民众了解情况,所以有苗作恶之事及时掌握。
4、舜帝耳听四面,眼观八方,故共、鲧、欢兜都不能蒙蔽他。秦二世偏信赵高,在望夷宫被赵高所杀;梁武帝偏信朱异,在台城因受贿被下臣侮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死于扬州的彭城阁兵变。所以人君广泛听取意见,则宦官不敢蒙蔽,下面的情况得以反映上来。”
5、小说《西游记》里记载了“魏徵斩龙”的故事:魏徵白天为大臣,晚上灵魂出窍,担任天庭的仙官。长安附近的泾河老龙王化身一个秀才,与一个算命先生“袁守诚”(袁天罡叔父)打赌,为了赌胜,胡乱施放雨水,犯了天条,玉帝要将他斩首,派魏徵在午时三刻监斩老龙。老龙于前一天托梦,恳求唐太宗为他说情,唐太宗满口答应。
6、第二天,唐太宗宣魏徵入朝,并把魏徵留下来,同他下围棋。不料正值午时三刻,魏徵打起了瞌睡,梦中灵魂出窍斩了老龙。老龙阴魂不散,怨恨唐太宗言而无信,天天到宫里来捣乱,闹得唐太宗六神不安。魏徵知道皇上受惊,就派了秦琼、尉迟恭这两员大将,守在宫门保驾,果然,老龙就不敢来在前门闹了。
7、可没过几天,那老龙又在宫殿后门来找唐太宗算帐,魏徵于是抱剑为唐太宗守后门,这样老龙才再也不敢来闹了。唐太宗体念他们夜晚守门辛苦,就叫画家画了秦琼、尉迟恭两人之像贴在宫前门口,画了魏徵画像贴于后门,结果照样管用。此举也开始在民间流传,秦琼、尉迟恭与魏徵便成了门神,双门左右贴秦琼和尉迟恭,单门贴魏徵。
三、魏的拼音和组词
曾(zēng):曾孙、曾祖父、曾孙女、曾祖母。曾(céng):曾经、似曾相识、曾几何时、曾经沧海。曾(拼音:céng/zēng)是现代汉语常用字,本意是指重复使用的、二手的。一般是指曾经,过往。也可以用作姓氏引申义是。该文字在《忆江南》和《列子·汤问》等文献均有记载。曾 céng:1、副词。用来加强语气。2、过去发生过,表示有过某些行为或情况。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唐·白居易《忆江南》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已经例: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列子·汤问》4、通“层”,重叠。例:有虞之王,烧曾薮,斩。曾 zēng:1、竟,竟然。多用于古代文言文中。如: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明,魏学洢《核舟记》)【此句中“曾”是“竟然”的意思,故读zēng】。2、从来,一直。多用于古代文言文中。如: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3、岂,难道。4、通“增”,增加。如: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魏的拼音!
1、古代宫门上的楼台:魏阙(古代宫门上所建的巍然高出的台阙,因下边两旁有悬布法令的地方,所以亦用来代指朝廷)。
2、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北部、陕西省东部、山西省西南部和河北省南部等地。
4、中国历史上的北朝之一:北魏。魏碑(北朝碑刻的统称)。
高大。也作“巍” [tall and big]。如:魏然(独立不动的样子);魏魏(高大的样子。同“巍巍”)
五、魏组词和拼音
1、围魏救赵[wéi wèi jiù zhào]
2、指袭击敌人后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3、古代宫门外的高大建筑物(公布法令的地方)。《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后用以借指朝廷。
4、北朝之一,公元386—534,鲜卑人拓跋珪所建,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5、北朝魏国(包括北魏、东魏、西魏)碑志造像等刻石文字。多为正书,风格多样,古朴、奇倔、流丽皆有,开隋唐楷法先河。
6、魏晋玄学[wèi jìn xuán xué]
7、不知道有汉朝,三国魏及晋朝就更不知道了。形容因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也形容知识贫乏,学问浅薄。
8、一种有臭气的植物。根茎的浆液干燥后﹐中医用为帮助消化﹑杀虫解毒的药物。
六、魏的拼音是
1.周朝国名(前403—前225)。战国七雄之一。在今河南北部、山西西南部,为秦所灭。
2.朝代名。1.三国之一(220—265)。与吴、蜀并立。曹操子曹丕所建。占有黄河流域、淮河流域等地区,建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为晋所灭。2.北朝之一(386—534)。鲜卑族拓跋珪所建。公元398年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439年统一北方,公元494年迁都洛阳,史称北魏,又称后魏、拓跋魏、元魏。后分裂为东魏(534—550)、西魏(535—556)。东魏为北齐所灭,西魏为北周所灭。
七、魏的拼音
1、周朝国名(前403—前225)。战国七雄之一。在今河南北部、山西西南部,为秦所灭。
(1)三国之一(220—265)。与吴、蜀并立。曹操子曹丕所建。占有黄河流域、淮河流域等地区,建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为晋所灭。
(2)北朝之一(386—534)。鲜卑族拓跋珪所建。公元398年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439年统一北方,公元494年迁都洛阳,史称北魏,又称后魏、拓跋魏、元魏。后分裂为东魏(534—550)、西魏(535—556)。东魏为北齐所灭,西魏为北周所灭。
《广韵》鱼贵切《集韵》《韵会》虞贵切,𠀤音伪。《说文》本作巍。高也。从嵬委声。《注》徐铉曰:今人省山,以为魏国之魏。《诗·魏风谱》魏者,虞舜夏禹所都之地也。在禹贡,冀州雷首之北析城之西,周以封同姓焉。
又《周礼·天官·大宰》乃县治象之法于象魏。《注》象魏,阙也。
又《集韵》语韦切,音巍。《庄子·知北游》魏魏乎其终则复始也。
又《扬子·方言》魏,细也。自关而西,秦晋之闲,凡细而有容谓之魏。《注》魏魏,小成貌。
又《集韵》《正韵》𠀤吾回切,音嵬。义同。
关于魏怎么拼音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