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擀拼音和擀面杖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擀拼音以及擀面杖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擀面杖的拼音
1、擀面杖的拼音:gǎn miàn zhàng注音ㄍㄢˇㄇ一ㄢˋㄓㄤˋ
2、擀面杖是一种古老的厨房用具,因其由一根圆木雕成,保持着通体的完整,因而产生了一个古老的歇后语: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虽然其用意为贬,但对于擀面杖自身而言,却是彻头彻尾的褒语。
3、顾名思义,擀面杖是用来擀面的棒形用具,可以擀烙饼、擀饺子皮、擀面片,以及相应的面制食品。但最为频繁的用途,则是用来擀面条,也就是而今所谓的“手擀面”。
4、早年间的手擀面,是我们的母亲常做的一种面食,费工又耗时,应该有很大一部分出于无奈,因为当时很难弄到挂面和切面。
5、只是世事变迁,而今手擀面已成了人们餐桌上的宠儿,远比挂面和切面要金贵得多。
6、出于这样的作用,使中间较粗、两头较细,成为绝大多数擀面杖的典型特点。做手擀面时要先揉好一块面,略硬才好。
7、然后将其尽可量地压扁,再卷上擀面杖,两手用力地前后滚轧,使之渐次成为薄片,折叠,用刀细细地切成条,就成了。手艺好的,面条长而薄,煮了也不断。擀面时两头用劲,中间不用劲,而因擀面杖本身中间较粗,就确保了面饼展开后能形成一个平面,平整又厚薄均匀。
8、这是生活中的小事,其实却凝结着人们在经验中积淀的智慧。
二、擀去掉偏旁读音是什么啊
现代汉字干是由两个古代汉字简化来的,其中一个就是干,此时发四声;另外一个是乾,此时发一声
五笔86&98:FJWF仓颉:JJOMJ郑码:EDAE
笔顺编号:1225111234112四角号码:48441 UniCode:CJK统一汉字 U+5E79
--------------------------------------------------------------------------------
1.筑墙时支撑在墙两端的木材。同“干”。《说文解字》:“干,筑墙专木也。”段玉裁•注:“干,俗作干。”汉•扬雄《法言•五百》:“经营,然后之干桢之克立也。”
2.事物的主体部分。如:“躯干”、“树干”、“骨干”。
3.事情。如:“有何贵干?”《水浒传•第十四回》:“都头有甚公干到这里?”
4.才能。《三国志•卷六十二•吴书•胡综传》:“冲平和有文干,天纪中为中书令。”
6.主要的。如:“干道”、“干线”、“干部”。
7.从事、营求。如:“他是干哪一行的?”《三国演义•第九十二回》:“他两个是吾子侄辈,尚且争先干功。”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on5 [海陆丰腔] kon5 [梅县腔] gon5 gan5 [宝安腔] gon5 [客语拼音字汇] gon4 [台湾四县腔] gon5 [沙头角腔] gon5 [陆丰腔] gon5
--------------------------------------------------------------------------------
trunk of tree or of human body
【寅集下】【干字部】干·康熙笔画:13·部外笔画:10
--------------------------------------------------------------------------------
《唐韵》古案切《集韵》《韵会》居案切《正韵》古汗切,𠀤干去声。《类篇》干,能事也。《易·蛊卦》干父之蛊。《注》干父之事,能承先轨,堪其任者也。又《玉篇》干,体也。《易·乾卦》贞者,事之干也。又草木茎曰干。《诗诂》木旁生者为枝,正出者为干。又凡器之本曰干。《礼·月令》羽箭干。《注》干者,器之本也。《疏》器之材朴,总谓之干。《周礼·冬官考工记》荆之干。《注》柘也,可以为弓弩之干。又十干,本作干。《广雅》甲乙为干。干者,日之神也。又胁也。《公羊传·庄元年》搚干而杀之。《尔雅·释畜》回毛在干,茀方。《疏》旋毛在胁者,名茀方。又奇干,国名。《汲冢周书》奇干善芳。《注》奇干在北。善芳者,鸟名。又《韵会》干,脊骨。《左传·昭二十五年》唯是匾柎,所以藉干。又姓。《万姓统谱》见《姓苑》。宋时西夏有干道冲,其先从夏主迁兴州,世掌夏国史。道冲通五经,为蕃汉敎授,官至中书宰相。元有干勒忠,习女直契丹字,通法律,官至同佥枢密院事。又《集韵》《正韵》𠀤河干切,音寒。《集韵》干,井垣也。《韵会》干,井上木栏也。其形四角,或八角。又谓之银牀。《庄子·秋水篇》吾跳梁乎井干之上。又楼名。《前汉·郊祀志》武帝立井干楼,高五十丈。《注》积木而高为楼,若井干之形也。《班固·西京赋》攀井干而未半,目眴转而意迷。又《韵会》与管通。《前汉·刘向传》石显干尚书。《注》师古曰:干,与管同。《后汉·窦宪传》内干机密。《注》干,古与管通。又叶九件切,音蹇。《扬子·太𤣥经》井无干,水直衍。又叶经电切,音见。《苏辙·墨君堂诗》中堂开素壁,萧飒起霜干。随宜赋竹意,落笔皆葱蒨。
三、擀面拼音
擀,汉语汉字,拼音:gǎn,本义:用棍棒碾轧;来回细擦、细抹。出自孙犁《白洋淀纪事·村歌上篇》:“外间屋一只木板床,上面放一垒大花碗,一块大案板,一条大擀杖。”
2、来回细擦、细抹(mò):灰墙抹好,再~一遍。
3、根据临床需要,按时、按擀、按要求供给。用棍棒碾轧。如:擀面;擀毡子。
4、来回细擦(stretch with the hand)。如:先用水擦净玻璃,然后再擀一下。
《集韵》古旱切,干上声。以手伸物也。或省作扞。
(搟)《集韵》许偃切,与攇同。《前汉·扬雄·长杨赋》麾城搟邑。《注》搟,举手拟之也。音车幰之幰。
又《正字通》搟乃摲之譌。长杨赋古本作摲邑。互见摲字注。一说欣轩声近。掀俗作搟,与摲别。
四、擀怎么读写
简体部首扌部、部外笔画13画、总笔画16画。
繁体部首手部、五笔RFJF、仓颉QJJJ、郑码DEAE。
四角58041、结构左中右、区位6306、统一码64C0。
2、来回细擦、细抹(mǒ):灰墙抹好,再擀一遍。
1、觉出:感触。感觉。感性。感知(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感官。
2、使在意识、情绪上起反应;因受 *** 而引起的心理上的变化:感动。感想。反感。好感。情感。敏感。感染。感召。感慨。感喟。感叹。自豪感。感人肺腑。百感交集。
3、对人家的好意表示谢意:感谢。感恩。感激。感愧。
五、擀的拼音
1、孙犁《白洋淀纪事·村歌上篇》:“外间屋一只木板床,上面放一垒大花碗,一块大案板,一条大擀杖。”参见“擀面棒”。
2、[rolling pin]一种两端装有手柄或圆头(木制或塑料制)的圆柱体、用于擀、辗面团的木棒
3、(1)[felt]∶用羊毛、驼毛等擀制成毡子
4、(2)[be dishevelled as felt]∶蓬松的绒毛、头发等结成片状
5、客家话:[客英字典] hon5 gon5 gon3 [台湾四县腔] gon5 [梅州腔] gon5 [东莞腔] gon3 [海陆丰腔] gon5
6、《集韵》古旱切,干上声。以手伸物也。或省作扞。
7、(搟)《集韵》许偃切,与攇同。《前汉·扬雄·长杨赋》麾城搟邑。《注》搟,举手拟之也。音车幰之幰。
8、又《正字通》搟乃摲之譌。长杨赋古本作摲邑。互见摲字注。一说欣轩声近。掀俗作搟,与摲别。
六、擀的笔顺
横,竖钩,提,横,竖,竖,横折,横,横,横,竖,撇,捺,横,横,竖
【精选组词列表】:擀毡、丸擀、擀杖、擀面杖、擀面棒。
二、擀的拼音、擀的组词及词对应的注释和擀的繁体字和擀的 *** 繁体字。
1、擀面杖造句:用手掌将2个小球压扁,在一个小面团的一面涂上蔬菜油,再将另一个小面团叠上去,用擀面杖将叠在一起的.两个面团一起擀成圆形的薄饼。
【擀繁体字和 *** 繁体字】:擀→繁体字为:擀→ *** 繁体字为:擀
【擀字的含义】:(动)用棍棒来回碾压。
部首:扌部外笔画:13总笔画:16
五笔86:RFJF五笔98:RFJF仓颉:QJJJ
笔顺编号:1211225111234112四角号码:58041Unicode:CJK统一汉字U 64C0
四、擀组词的发散思维组词法(分别以擀字开头、擀字在中间和擀字在结尾的组词)
七、擀皮的擀怎么写
1.用棍棒来回碾(使东西延展变平、变薄或变得细碎):~面。~毡子。~饺子皮儿。把盐~一~。
2.来回细擦:先用水把玻璃擦净,然后再~一过儿。“扞”
如:先用水擦净玻璃,然后再擀一下
〖rollingpin〗一种两端装有手柄或圆头(木制或塑料制)的圆柱体、用于擀、辗面团的木棒
〖felt〗∶用羊毛、驼毛等擀制成毡子
〖bedishevelledasfelt〗∶蓬松的绒毛、头发等结成片状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