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作为一个病,是由很多症状组成的,比如头晕、头痛、脚像踩在棉花上一样,有些人还会出现流鼻血、有些人还会出现耳鸣、有些人还会出现烦热。
面对纷繁复杂的高血压症状,头晕,可以说是最典型、更具代表性的一个症状了,中医就抓住头晕展开治疗。
中医认为,导致高血压头晕的原因,之一个是肾虚。
人上了年纪之后肾虚了,肾虚不能荣养大脑,导致脑髓失养而头晕。肾虚之后随之而来的肝虚,尤其是肝血不足之后,就会形成肝风,肝风往上冲犯,就会导致头晕。
从中医中讲,肾虚为下虚,而肝风上冲为上实,下虚上实,就好比把一座山倒过来一样,下头尖、上头大,它结构就不稳定了。调理就需要把下面的虚补起来,把上面的实给除掉。
【开方】天麻、钩藤、葛根、菊花、蝉蜕、黄芩、石决明、山萸肉、枸杞子、女贞子、黄精、怀牛膝、玄参、生龙骨、生牡蛎、鸡血藤、丹参
【功效】滋补肝肾,平息肝风
其中,山萸肉、枸杞子、女贞子、黄精、玄参可以补肾,天麻、钩藤、葛根、石决明、蝉蜕平肝熄风,而生龙骨、生牡蛎、怀牛膝可以把升上去的风给拽下来。
第二个导致高血压头晕的,是痰浊阻塞在脑部血管之中,导致大脑发晕、头部沉重。
由于饮食和年龄的原因,脾胃本身就会虚弱,无法把吃进去的肥腻的食物转化成精华,就会形成一些痰浊脂质,这些痰浊脂质会渗入血脉之中,让血液变得粘稠。
脂质过多,自然会导致血液浑浊,原本清澈的小溪变成浑浊的泥水,心脏就需要更加强大的力量才能推动它在脉管中运行,所以,高血压、高血脂往往相伴而行。
【开方】瓜蒌、茯苓、陈皮、竹茹、炒白术、旋复花、代赭石、枳实、 葛根、白蒺藜、天麻、鸡血藤、白芍、 赤芍、木瓜、 炒枣仁、甘草、 桃仁、丹参
【功效】理气祛痰,化瘀通络
瓜蒌、陈皮、竹茹、茯苓可以化痰,旋复花、代赭石、枳实可以降痰,天麻、葛根可以止眩晕。桃仁、红花、丹参活血化瘀,对高血压有好处。
第三个导致高血压头晕头痛的,是火气上冲。这种情况必须降火,把火降下来,大脑才不会至于爆炸。
很多人高血压往往伴随全身火象,比如舌头发红、上火、烦躁,热气上冲,便秘、鼻子流血,这种情况单纯用镇肝息风的 *** 很不好,可以通过大黄黄连泄心汤来降火。
【开方】黄连、黄芩、栀子、生石膏、大黄
【功效】降火,可以泻三焦之火
把脉道里的熊熊火势给抽下来,自然不会那么波涛滚滚了。
我是郭医生,最擅长调理冠心病、血管狭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脑梗后遗症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术后恢复调理和防复调理,如果你需要帮助,动动手指留个"1”。
4种用于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的中成药,化痰浊,降血脂,益气血高脂血症,民间称高血脂,在吸烟、饮酒、肥胖人群中易发。血脂水平过高,可直接引起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胰腺炎等。
有人问,怎么判断有高血脂呢?当你体检了之后,看下面几个指标,有异常就要引起重视了。
轻度的血脂高可以不用吃药,管住嘴、迈开腿即可。如果血脂高得比较严重,就需要药物了。
中医虽然没有高脂血症这个病,但可根据身体状况综合调理。按照中医理论,高血脂多以肝、脾、肾等虚弱为本,痰浊、瘀血为标,用药以化痰降浊,活血化瘀为原则。常用的中成药有血脂宁丸、血脂康胶囊、脂必妥片等。
一、脂脉康胶囊
图片仅供参考
组成:普洱茶、刺五加、山楂、莱菔子、荷叶、葛根、菊花、黄芪、黄精、何首乌、茺蔚子、杜仲、酒大黄、三七、槐花、桑寄生。
具有消食,降脂,通血脉,益气血的功效。用于瘀浊内阻、气血不足所致的动脉硬化症,高脂血症。
需要注意的是,本药脾胃虚弱,易腹泻者慎用,孕妇及月经期慎用。不建议长期服用,或定期检测肝功能。
二、血脂康胶囊
图片仅供参考
组成:红曲。
红曲本有活血化瘀,健脾消食的作用,因其中含有洛伐他汀的成分,可以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从而起到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属于中药现代化的产物。
血脂康胶囊具有化浊降脂,活血化瘀,健脾消食的功效。用于痰阻血瘀所致的高脂血症,症见气短、乏力、头晕、头痛、胸闷、腹胀、食少纳呆;也可用于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冠心病、心绞痛等的辅助治疗。
使用注意:
1、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脂,血清氨基转移酶和肌酸磷酸激酶;有肝病史者要注意肝功能的监测。
2、活动性肝炎或无法解释的血清氨基转移酶增高者禁用。
3、孕妇及哺乳女性慎用。
同类中成药:脂必妥片(胶囊)
三、血脂宁丸(胶囊)
图片仅供参考
组成:决明子、山楂、荷叶、制何首乌。
具有化浊降脂,润肠通便的功效。用于痰浊阻滞型高脂血症,症见头昏胸闷,大便干燥。或可见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肢体麻木,胸闷心悸等症状。用于冠状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及高脂血症的防治。
需要注意的是,本药严重胃溃疡、胃酸分泌过多者慎用。不可直接整丸吞服,建议嚼服或掰碎后吞服。不建议长期服用,或定期检测肝功能。
四、脂可清胶囊
图片仅供参考
组成:葶苈子、山楂、茵陈蒿、黄芩、泽泻、大黄、木香。
具有宣通导滞,通络散结,消痰渗湿的功效。用于痰湿证引起的眩晕,四肢沉重,神疲少气、肢麻、胸闷、舌苔黄腻或白腻等症。
临床用于高脂血症,能有效调节脂代谢,调节炎性因子,从而降低动脉硬化指数。(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06):333-335.)
需要注意,本药身体虚弱者及孕妇忌用。服药后如大便次数增加,可减量或停药,待症状缓解后再继续用药。
黄药师小贴士
高脂血症单用药物治疗,效果不容易巩固,往往是服药则血脂下降,停药则恢复原状。
所以,建议患者同时把饮食控制、体育锻炼、改变不良嗜好(如吸烟、过度饮酒)等与药物治疗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佳效果。
适合高脂血症患者做的运动有哪些?
快步走、慢跑、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乒乓球等。
太极拳
本文为黄药师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来自头条号黄药师手记。
文中涉及药物,均已隐去厂家品牌,仅供学习、参考,不作商用。
黄药师每日更新大家最关注的中药、中成药以及健康知识,有问题欢迎留言探讨。
喝了段健脾化浊汤降尿酸,谁知原来高的血压也降了!效果出乎意料笑口常开研习社原创美文第1242期
「阅读之前,诚恳请您点击右上角关注,既方便6:30阅读科普好文,又方便讨论分享,还能更好获得调理方案,体验不一样的的参与感,谢谢您的支持。」
大家好,今天内容,分享一则中医中药降尿酸的加你化浊汤,令人意外的竟然帮忙把高血压降下来了。
虽然知道尿酸和高血压密切相关——尿酸高可以导致高血压,反过来高血压也能让尿酸升高。
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也能寻求一种中医 *** ,拟定一个方剂同可以降尿酸降血压,毕竟在西医里,遇到血压高同时尿酸高时,会推荐具有降尿酸作用的降压药或具有降压作用的降尿酸药。
从中医看来,尿酸高同时血压高,有着相同的病因病机,中医将尿酸高归为痹症、痛风,但如果伴有其他脏腑疾病史,又可归为眩晕、细腻、胸痹、消渴等疾病范畴。而且二者都是虚实兼杂的疾病,虚乃脾肾两虚,实则湿热瘀浊内蕴。
详细分析,乃先天肾气不足,肾脏蒸腾气化水液能力不足。后天又长期饮食肥甘厚味醇酒,久之脾胃损伤,运化水湿下降,酿生湿浊。因此脾虚湿蕴是高尿酸的最初且核心的病理基础,所以降尿酸可从健脾化浊入手,然后拟定了下面这首健脾化浊汤,组方(应平台审核规则不表详方)——
白术、茯苓、薏苡仁、陈皮、萆薢、土茯苓、石菖蒲、川芎、丹参。
为了加强临床疗效,可按照下面 *** 加减:
肝阳上亢者,加夏枯草、龙骨。
肥胖的,加昆布、海藻。
伴有消渴症的,加知母、玄参、山药。
问题是,此方降尿酸的效果如何?
健脾化浊方,健脾和胃扶正祛湿降尿酸,没想到高的血压也降了,
中医痛上述健脾化浊方治疗尿酸高同时血压高患者40名,并排除三级高血压或三以及下但高血压病症显著,存在危险因素的。并随机分为两组各20名。
治疗 *** :
中药组:给以健脾化浊方及低嘌呤饮食方案调理。
对照组:仅采用低嘌呤饮食干预。
所有患者均治疗一个月。
然后观察治疗前后尿酸降低情况。
结果证实,服用中药的患者,他们的尿酸均值从治疗前462降到394,仅采用饮食干预的对照组尿酸从治疗前均值456降到423。
令人意外的是,并发有高血压的,服用中药后收缩压从治疗前的均值155降到139,舒张压从治疗前的均值90降到78。没有服用中药的就降的不多。
尿酸高血压高,健脾化浊就能血压尿酸都降低的道理,其实很简单
基于尿酸高血压高的中医相同的病因病机,上面的这个健脾化浊汤中,以白术、薏苡仁来健脾益气燥湿行水利尿。以茯苓健脾利水,补泻兼施。以土茯苓、萆薢祛湿化浊通利关节,促进尿酸排泄。以丹参活血化瘀通络,推陈出新。以石菖蒲芳香化湿和胃开窍,用在湿邪蒙蔽清窍所致的头晕、头重如裹很有效。以陈皮理气健脾化湿,还能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排泄。
方中佐以川芎、丹参行气活血化瘀通络。
诸药合用具有调节嘌呤代谢,促进尿酸排泄,改善微循环,利尿、抗炎镇痛,降尿酸,同时也适用于脾虚湿浊内蕴的高血压证型,有效降尿酸。
如果您有口疮、灼口症、口腔苔藓等口腔粘膜疾病,尿酸高、痛风方面问题,都可以参与“口腔黏膜和痛风千名援助计划”,帮你解读报告,梳理调理 *** 。 *** 很简单,只要你关注@中医科院药学博士后单独(别在评论区)悄悄回复我一句:我要参加,留意给你的反馈即可。#合理用药知识大全#
本文参考文献(图文来源 *** ,侵删):2012年第5期《河北医药杂志》张淑哲等文章《健脾化浊法降低尿酸水平对血压的影响》。#头条创作挑战赛#
“我那老伴以前懒得要命,叫他运动他都不去,叫他散步,他宁愿呆在家里看电视。现在您看,不用叫,自己每天都出去公园散步,打太极拳。没事还会自己泡些养生茶说能保护心脏。”一个阿姨微笑地和我交谈。
我很好奇地问:“那叔叔怎么突然就热爱运动了呢,现在还挺养生的。”
“上次体检出一些毛病,血压、血脂有点高,不过暂时不必治疗,医生让他先改善生活饮食习惯。怕死得很,他说要活到100岁,所以才觉悟提高。”说完阿姨乐呵呵地指着他的老伴。
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也更注重养生。养生到底该怎么养呢?要保养什么东西呢?通过临床数据发现,目前对老年人健康威胁更大的还是心血管疾病,身边也时不时地有年轻人出现心脏问题而离开。
所以说想要延年益寿,首先需要有个健康的心脏,想要有一个健康的心脏,当然要有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比如我们有适当的运动,不要偷懒。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一些茶饮进行适当的饮用,今天我就介绍三个药食同源的中药,被临床证实具有保护心血管的作用,我们不妨了解一下。
这三味药分别是麦冬,五味子和人参,但人参并不适合所有人,也偏贵,有时候我们可以用党参替代。
麦冬入心肺胃经,能够养阴生津,清心除烦。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心在液为汗,如果心阴不足,我们就会心悸烦躁,失眠,还会容易出汗,所谓汗血同源,汗,出多了就相当于损耗我们的心阴之血,心阴亏虚又造成上面那些失眠,烦躁那些症状,所以恶性循环。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麦冬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加缺氧能力,增加冠脉血流量,对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具有抗心律失常,改善心肌收缩力等作用。
五味子酸甘温,入心肺肾。能够敛肺滋肾,生津敛汗,宁心安神。五味子和麦冬一样,能够敛汗滋阴,汗为心之液,心之液为血,所以我们说汗血同源,血脉充盈,心脏的功能就强健。同时位置又能补益心肾,当人体心肾不交的时候,就会出现心悸,失眠,多梦的症状,五味子能够宁心安神治疗阴血亏损,心神失养,心肾不交导致的心悸,失眠。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五味子它能够增强心血管的功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加强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改善心肌的营养和功能。
人参入心肺脾经,大补元气,可以补一身之气。气虚之人也容易出汗,所以人参是通过补气止汗。同时人参能够安神益智,生津止渴,当我们心气虚弱的时候就会出现心悸自汗,健忘失眠,口渴,用人参能够补气生津止渴止汗。有心阳欲绝的时候,常常搭配附子,能够回阳救逆。
现代药理学已经证实了它能够强行,能够抗心肌缺血,能够扩展血管,调节血压,延缓衰老的作用。
这三个药就是来源于著名的方剂《生脉汤》,人们通过研究这个方剂,也证实他们具有强心的作用,能够提高心肌耐缺氧的能力,能够改善微循环,阻止血管内凝血的发生,为临床治疗心绞痛的提供的药理学依据。
所以不论是单个药物还是组成的方剂,对于心脏都有一定的益处,所以我们平常,可以用适量的这些药物泡茶或者炖汤都可以。我们说过,延年益寿还需要良好的生活习惯,好的心情,适当的运动等进行配合。
我是小张,祝大家都能有个好身体,都能长寿。
血压不稳定,中医该如何治呢?这三味药和针灸,都有不错的效果血压高属西医之学说,传统中医没有与血压有关的概念。在现代生活中,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压力增大等因素的影响,使人常感到胸闷气短、头痛头晕、心悸心慌,甚至出现血压急速升高或下降现象。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了解一些关于血压疾病方面的知识,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治疗疾病,降低并发症出现的概率,才能实现对疾病的控制。
在古代,人们对血压高的认识是以“头为诸阳之会”,有:“头昏,头痛。四肢拘挛,面赤发热;舌红绛、脉弦或数等。”中医医治高血压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从秦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治疗高血压病的 *** ,中医治疗主要以降压为主,其治疗原则为:平肝潜阳、疏肝利胆、清热降压。西医上一般会通过药物来抑制血压,并不能完全根除,中医是如何治疗血压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血压的正常值为80-120mmHg,高于120mmHg在临床上称为高血压,低于80mmHg称之为低血压。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对于血压的控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之一:要合理饮食,减少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多食用脂肪低粗粮的食物,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比如芹菜之类的食物。还少食用动物肝脏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多吃一些瘦肉,鱼类,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第二:要适当运动,坚持锻炼,增强体质,可以提高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防止心脑血管的病变。
第三:要积极治疗血压高,要配合大夫服用可以降压的药物。
第四:要戒烟戒酒,长期吸烟会使血管硬化加重,为避免发生意外导致血压升高,要戒烟戒酒。
第五: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的情绪,避免过度紧张焦虑。
戒烟戒酒
通过中医如何降低血压呢?怎样选用合适的药物治疗高血压呢?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降压。
1、大黄:大黄的功效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读、活血化瘀的作用。
中药材:大黄
2、柴胡:具有解表发热,疏通肝胃的功效,大柴胡汤对于降血压有着很好的功效。
中药材:柴胡
3、黄岑:可以有效地降低地降低血压,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的功效,但是毒副作用较大。
中药材:黄芪
针灸治疗高血压有什么好处?
针灸治疗高血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 *** ,它能缓解患者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但是临床上仍有不少病人由于针刺不当或操作不规范导致血压升高,甚至有可能引发别的并发症。所以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过度劳累,还要避免情绪激动或精神压抑。
中医认为,头晕无力引发的高血压属于气血亏虚,首先就是血虚导致疲乏和困倦,当血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血产生的气也会不足,这就又会出现气虚,气不能够推动血来濡养头脑,就会出现头晕。因此,在平时我们要多吃一些补血补气、活血通络的食物。下面给大家介绍三个可以缓解高血压症状的药膳:
一、黄芩人参粥:黄芪50克,红枣10枚。将党参、茯苓洗净切细;大枣去核,加水适量煎汤去掉渣留下汤汁,与人参同煮成粥,早晚分开服用就可以。
二、黄芪红枣粥:党参30克,黄芪25克,红枣10枚,加水适量煮粥食用,每天两次,可治疗由于气虚血少引起的高血压患者。
三、黄芩芹菜汤:芹菜叶50克,黄芪15克,将芹菜叶子洗净,把黄芪用水浸泡后再与芹菜一起放入锅中煎煮30分钟。每天两次,长时间服用,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缓解因为血压高引发的头晕,头痛的毛病。
人体自身是具有自愈系统的,血压值下降到人体正常值后,人体便不会再提供能够降低血压的作用机理。关于高血压这一疾病,医生能够帮的方面非常少,基本上只能帮患者减轻高血压的症状,而真正能够治好高血压的人其实就是自己了。常见病基本上是由情绪引起,尤以高血压为甚,在心情不通畅的,发怒的时候血压就会升高。养生治病,首在保健。中医讲究“养其气,调其饮食,以养精神,以养心神”,心又是五脏六腑的君主,所以心态好了,其他病痛烦恼也会消失,血压也不会升高,中医治未病也是养生之道的原则之一,养生不忘保养身体,还得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疾病自然不会找上门。
血压高,因为寒气重!张仲景的方子,逼寒气、降血压,请你体会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高血压这个事儿。
高血压,原因在哪里?这是一个非常复杂、艰深、宏大的问题。
我还是得给你讲个医案。说完了,咱们就懂了。
话说有这么一个人,男性,年56岁。
这个人,有高血压,脑袋迷糊,已经持续两年了。常见药,吃了不知道有多少,效果都不好。
就诊之际,高压160,低压100,苦不堪言。
不过,他和其他高血压的人不一样。人家,都是脸红脖子粗、性情急躁易怒。他呢,精神萎靡不振,大便溏,夜尿多,浑身乏力怕冷,根本打不起精神。
而且,每到了傍晚时分,他畏寒、怕冷、四肢发凉、脑袋眩晕的现象就会加重。
看舌脉,更不是一般高血压患者那么弦数有力,而是相对沉细,舌质淡,舌苔薄白而滑。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医家揣度良久以后,书方一首,但见——
麻黄,
(先煎),细辛,山茱萸,白术。
所有这些,水煎服,一共是三剂药。
患者当时不解,就这么五味药,能把屡治无效的高血压摆平吗?之前吃了那么久的中药,可都是无效的啊。
然而,服药的结果,却令患者大感意外。三剂之后,肢体暖和,畏寒减轻,精神振作,食欲增加。高压150,低压90。
效不更方,再投三剂。此后,又以苓桂术甘汤加减巩固治疗。
到最后,患者血压正常,眩晕等一系列不适感完全消失。而且,随访半年,未曾复发。
这里头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从舌脉特点和全身症候来看,此人属阳虚无疑。
你看,他脉沉细、舌质淡,苔薄白而滑,夜尿多、大便溏,浑身乏力畏寒。这是不是典型的阳虚?
阳气亏虚,脉道不充,所以脉沉细。阳气不能养舌,所以舌淡。
阳气不能运化水湿,所以舌苔滑。肾阳不足,膀胱开阖失当,水液不得输布而直驱于下,于是夜尿多。
脾阳亏虚,运化失常,后门关不住,所以便溏。
阳虚,身体热量就少,所以他畏寒怕冷。
而且,他不但里头阳虚,外头也被寒气围着!
为啥这么说?他一到晚上就畏寒肢冷加重。傍晚时分,人体阳气内藏,肌表寒气没有了制衡,所以患者就感觉到分外不适。
那么,这个状态,和高血压有什么关系呢?
这很好理解。体内阳虚有寒,外头肌表有寒。里寒加外寒,患者算是被寒气缠上了。
血,遇寒则凝。血液要想在内外寒邪交加的状态下,不断地被送达身体各处,那只能加把劲儿地往前涌啊。
不然,寒邪阻滞,它根本过不去。这一用力往前涌,血管壁就承受了较大的力道,于是形成了高血压。
怎么办?要想解决问题,就把内外的寒邪化去。寒邪没了,血液运行通畅了,它就不需要再加大动力了。血压,自然就恢复正常。
怎么实现这个目的呢?来看看当时医案里的方子——
麻黄,制附子(先煎),细辛,山茱萸,白术。
这个配伍,显然是张仲景经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加味。这方子,麻黄可以散外寒。附子可以温真阳。
细辛既可以辅助麻黄解表散寒,又能辅助附子温固肾阳。
因此,它是治疗阳虚外感的常用配伍,帮助我们化解里头阳虚,外头感受风寒的局面。
在这个基础上,配山萸肉和白术。山萸肉补益肾精,白术健脾燥湿。
就这样,患者一身内外的寒气都被化解了,血压自然也就恢复正常了。
不过,由于素体阳虚,津液失布,故而身体里肯定有湿邪。因此在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后,改用苓桂术甘汤温化水湿。
这就是最基本的治疗思路。
你看看,这个案例是不是在告诉我们,所谓高血压,有些时候,就是源于患者寒气太重啊?
当然,从整体观察来看,高血压患者里头,真正属阳虚寒盛的,并不多。
大多数患者,都是类似肝阳偏亢、肝火旺、肝肾阴虚的症候。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阳虚有寒,的确是诸多症候中的一种。
这样的人,不但在临床中时而出现,而且也为现代中医高血压一病的诊疗研究所重视。
考张文康主编的《中西医结合医学》,其中明确提出,早年的上海高血压研究所,就将“阳虚”作为高血压四大证型之一。
上海中医学院也有类似看法,将高血压中的一种分型,视作“阴阳两虚,偏阳虚型”。
郭子光编著的《现代中医治疗学》,以及于云编著的《现代中医诊疗学》,也都十分重视肾阳不足型高血压的治疗,提出了以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的理念。辨证特点,为头晕目眩、心悸气短、步履不稳、形寒肢冷、便溏纳差、舌质淡瘦、苔薄白、脉细弱等等。
所以我说,阳虚,体内有阴寒之气,的确是高血压的证型之一,是值得我们重视的课题。
那么,是不是所有此类患者,都可以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来应对呢?我认为,不是的。医案里这个患者,明显有阳虚外感的倾向。
因此,尽管医案典型,但是不能作为广泛参考借鉴的用药思路。大家对此,了解、认识就可以了。非专业读者,更是需要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总而言之,这个世上的病,因由太多了。
中医结合几千年来的智慧积淀,总结出不少好的治疗理念。我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只能言及其中的一部分。如果你要是感兴趣,就多读一读相关书籍和医案,从中获取更多的营养。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
两味中药,一舒一降,泡茶饮,可治高血压脖子紧、脑袋胀、后背僵今天这篇文说,我给你聊聊,如何用简单的茶饮方,来改善高血压症状。
你听好了啊——我说的是改善高血压症状,我可没说能治愈高血压。现在谁要是能一下子把高血压治好了,那他第二天就拿诺贝尔医学奖了。
我先把这个方子写出来,你记好,然后我慢慢给你讲。
组成:葛根、钩藤。
研成粗末,搅拌均匀。放入纱布包里头,将纱布包置入暖水瓶里头,加沸水闷泡。10分钟之后开始饮用。每天一剂。
注意啊,脾胃虚寒、爱拉肚子的可不能用。
这个小办法,也是我学来的。早些年,业界有一位姓叶的老前辈,编了一部书,介绍食物中药的应用 *** 。
其中就有这个葛根配钩藤。
我学来以后,偶有应用,证实效果是不错的。它针对什么呢?就是高血压患者所出现的脖子紧、后背肌肉僵硬、脑袋胀乎乎,晕乎乎的状态。
我在这方面有亲身体验过的。有一回,同单位一个朋友找到我,说他前段时间总觉得脖子疼,又僵又紧,脑袋晕乎乎的,不知道怎么回事,结果一查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
他问我怎么办。我就把这个两味中药代茶饮的方式说给他。他用了能有一个多礼拜,对我讲,确实感觉松快不少,血压有所回落,主要是脖子不僵不紧了,感觉舒服了。
其实啊,这两个小中药在一起配伍,奥秘就在于“一舒一降”。
所谓“舒”,指的是这里的葛根。葛根其实就是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性味甘、辛、凉,入脾经、胃经和肺经,功效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缓解肩颈部位的不适。
从汉代医圣张仲景的时候,医师们就开始用它治疗肩颈疼痛。中医解释,是葛根这味药可以输布津液,升清阳之气来濡养筋肉。
从西医药理学角度解释,就是这味药能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这样就让它具备了降血压、缓解疼痛、紧张、僵硬感的作用。可以说现代中医临床,对葛根这一作用,是越来越重视了。
所谓“降”,指的是里头的钩藤。这个药能清热平肝,善于调治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它有降压作用。
但是,它不能久煎,否则降压作用会下降。以前有人做过实验,用钩藤,加水1000毫升,煎煮10分钟,早晚分服,治疗高血压,效果确实好。
这是1988年《辽宁中医》上介绍的。
所以总地来看,葛根管舒张血管、降压解肌,钩藤管清肝降逆、折退阳势。这就是基本思路。
当然,什么东西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我体会,此法就是对高血压所致的脖子紧、后背僵硬、脑袋胀痛晕沉效果较好。
你要说特别明显的降压,谈不上。尤其是葛根,降压作用还是很弱的。钩藤性寒,所以脾胃虚弱、便溏乏力者,不能用。
好了。就说这么多。
高血压降压药不治本?分享6个中成药,辨证分型效果佳大家好我是沈医生,近期接诊了好几个30多岁就有高血压的年轻人,患者都不敢相信,自己是90后已经加入了高血压大军,你是否也有整天头晕,头痛,乏力,严重的还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如果有,要及时监控一下自己的血压了。
一说到高血压疾病,很多人之一反应就是吃降压药降压,对于中药降压很多人认识不够,甚至认为中药治不了高血压,这种观点其实是错误的,其实中医早在几千年前 就有高血压这个病,高血压在中医上属于眩晕,头痛,肝阳肝风等病的范畴,中医中药辨证治疗高血压不但副作用小,而且中医效果也是标本兼治,
今天沈医生从中医临床角度分型,分享几个中成药降压,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之一种 风火上扰型,主要症状是眩晕耳鸣,头痛且胀,如果劳累或发脾气而头晕、头痛加剧,平时失眠多梦,口苦,舌红,这种情况可以参考中成药可用天麻钩藤颗粒搭配牛黄降压丸
第二种肝火上炎型,主要表现,头晕两侧头痛,目赤口苦,胸胁胀满,烦躁易怒,舌苔黄腻,这种类型的可以参考中成药龙胆泻肝丸
第三种 痰浊上蒙型:主要症状有 眩晕而见头重,视物旋转,胸闷恶心,没有胃口,老是想睡觉,舌胖大,有齿痕,苔白腻或黄腻。这种类型可以参考中成药半夏天麻丸
第四种是气血亏虚型:眩晕头晕严重,稍微活动或干点活,头晕加重,面色白,嘴唇没有血色,头发干枯色黄,心悸失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苔薄白,可以参考中成药归脾丸。
第五种 肝肾阴虚型,主要表现有头晕眼花,耳鸣,眼干涩,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足跟痛,夜尿频,精神萎靡,记忆减退,腰膝酸软,遗精阳痿,舌淡,苔白,此类型可以参考中成药用杞菊地黄丸和左归丸
第六种 血瘀阻窍型:症状多见 眩晕头痛,心悸心慌,耳鸣耳聋,胸闷胸痛,舌暗有瘀斑。中成药可参考,松龄血脉康胶囊。
以上是高血压常见的6个证型,临床上往往病情相对比较复杂,中药讲究辨证,大家要在医生辨证后使用,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中医健康知识。
不只中草药:杜仲身上都有哪些“宝”?杜仲(Eucommia ulmoides)别名木棉、思仙、丝连皮,隶属于杜仲科的多年生乔木,单科单属单种存在,产于中国中部及西南部,是我国特有的第三纪孑遗植物。
“杜仲”这个名字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杜仲的医生,他经常腰酸腿疼。一天,他去山里采药,偶然发现一棵粗壮挺拔的大树,树皮里有多条像“筋”一样的白丝。他觉得这种植物不同寻常,于是开始尝试服用。没过多久,他的腰不再酸了,腿也不疼了,整个人都变得挺拔了。
杜仲长期服用后,效果更加明显。他不仅身体轻健,头发乌黑,而且健康长寿。很多人向他询问原因,他便告诉了人们这种植物的秘密。于是,很多老人也开始服用这种植物的树皮,而且效果很好。
为了表达对杜仲的崇敬、思念之情,人们便把这种植物唤为“思仙”“思仲”。天长日久,人们干脆将这种植物称作“杜仲”。
清华大学校园内的杜仲行道树
杜仲是《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推荐的上品传统名贵中药,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药用历史。现在世界各地生长的杜仲,都是19世纪末期先后从中国引进的。
杜仲干燥树皮和叶均可入药,其叶内富含绿原酸、松脂素双糖苷、京尼平苷酸、桃叶珊瑚苷、黄酮等70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提高机体缺氧耐力、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平衡血压、降低血脂血糖、抗癌、抗菌消炎等功效,是开发现代中药、保健品、功能食品等的优良原料,也是2020年国家遏制细菌耐药行动计划实施后替代抗菌药物添加剂最为理想的功能饲料添加剂,市场需求巨大。
同时杜仲种仁可提取种仁油,里面α-亚麻酸含量高达67.6%;花粉也富含大量活性成分和营养物质。因此,用途广泛杜仲可以说全身是宝。
杜仲叶片中含有白色的杜仲胶丝
此外,杜仲还是极具潜力的温带胶源树种。在杜仲韧皮部、果皮以及叶脉中都含有天然橡胶的同分异构体——杜仲胶。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针对我国三叶橡胶栽培区域有限、橡胶资源严重匮乏的情况,苏联专家向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开发杜仲胶资源的建议,国家开始组织杜仲资源培育以及杜仲代替天然橡胶技术研究。但受限于当时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条件,提取出的杜仲胶质硬而缺乏弹性,未能实现代替天然橡胶的预期。
1984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严瑞芳先生关于“反式-聚异戊二烯硫化橡胶制法”获得原西德发明专利授权,首次将杜仲胶制成弹性体,拓展了杜仲胶的应用范围。
杜仲胶具有“橡胶+塑料”二重性,开发新功能材料具有热塑、热弹等特性,作为一种新材料,具有深度开发的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然而,杜仲叶片含胶量只有2%-3%,胶提取成本高一直是限制杜仲产业发展的难题。提高叶片杜仲胶等次生代谢产物含量或单位面积叶片产量,并实现综合开发利用,是推动杜仲产业化的有效途径。
杜仲三倍体与二倍体生长和叶片形态对比差异显著
北京林业大学康向阳教授研究团队围绕杜仲制胶、制药产业开发利用目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攻克了杜仲配子染色体加倍系列技术难题,首次获得一批杜仲三倍体(2n=3X=51)新种质,从中选育出“京仲1号”“京仲8号”等8个杜仲三倍体新品种,实现了几代杜仲育种人的夙愿。
研究表明,杜仲三倍体新品种具有生长快、叶片巨大,以及叶片、树皮内的杜仲胶、药效成分等次生代谢产物含量高等特点。其中8个杜仲三倍体新品种平均高生长比二倍体快30%以上;平均叶面积和叶片厚度超出二倍体的45%和30%以上;叶片含胶量比高胶、高药型良种“秦仲1号”平均高出72.0%,桃叶珊瑚苷、绿原酸、京尼平苷、京尼平苷酸等药效成分含量比“秦仲1号”高出1.5-2.0倍。
杜仲三倍体新品种“京仲1号”“京仲2号”“京仲4号”与“秦仲1号”相比优势突出
杜仲三倍体新品种更适合采取“条林密植化栽培、机械化平茬采收、分部位综合利用”的原料生产模式。其中,采用条林密植化栽培 *** 种植的杜仲,能够实现当年栽培、当年收获、当年见效;机械化平茬采收,即同时进行机械脱叶脱皮以及高温干燥杀青,并通过机械揉搓实现叶脉和叶肉分离,能够降低劳力成本以及规模生产时的雇工短缺限制,节支增效;分部位综合利用,即叶脉和树皮制胶制药、叶肉生产替抗饲料添加剂、茎秆 *** 重组木或食用菌基料等,可有效分摊成本,做到“一份原料,多重收益”,更加有力地促进以制药、制胶为核心的杜仲绿色循环经济的高效发展。
杜仲三倍体全产业链利用模式图
作者:李赟 北京林业大学
科学审核:胡冬梅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高级实验师
策划:战钊
编辑:谢芸
来源: 光明网-科普中国
常用治疗高血压的中草药分享临床上用于治疗高血压的中药方剂中,经常用到的中药材有夏枯草、天麻、钩藤等。
1.夏枯草,药性为寒、辛与苦。常配伍决明子、桑叶等药物治疗肝火旺盛所致视物模糊、眼睛干涩、眼睛疼痛、目眩头晕等症状。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夏枯草的煎剂能够明显降低血压,尤其宜夏枯草的穗,作用尤其明显。
2.天麻为治疗头痛眩晕的主要药物,主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眩晕,头痛,肢体麻木,手足不遂,风湿痹痛等。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天麻有降低外周血管、冠状血管阻力,降低血压、抗炎等作用。
3.钩藤,味甘,性微寒,具有清热平肝,息风的功效,可以清肝热,治疗肝热所致眩晕,常可见头痛、口干、口臭、小便黄等症,常用方剂为天麻钩藤饮。实验证明,钩藤碱对高血压有明显降压作用,还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
以上三味药都较为寒凉,用药上不可过量,否则可致脾胃受损,呕吐,泄泻。并且天麻容易过敏,用药之前需要咨询医生。还有由于高血压患者证型不同,以上药物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服用,所以患者还是应当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对症药物治疗。
我是中医副主任中医师郭义,大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