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调子的拼音和调子是指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调组词拼音部首
1、【tiáo】协调、调解、调理、调和、调皮、调停、不调、调料、空调、调剂、调节、调唆、调
2、适、调频、调笑、调养、调谐、调匀、调治、调整
3、【diào】调遣、调度、语调、单调、调用、色调、跑调、步调、音调、调查、才调、调动、腔
4、调、调集、低调、调子、格调、调换、唱反调、空调
5、①劝说双方解决纠纷。调停,调人,调处,调解
6、②使分配恰当合理,使达到和谐平衡的状态。调味,调整,调节,调剂,调配,众口难调
7、③分配得恰当合理的状态。调和,调顺,调柔,失调,风调雨顺
8、④照料,呵护,使康复。调理,调护,调补,调养
9、①曲子,曲谱。曲调,楚调,边调,采菱调,水调歌头
10、②语音的高低。声调,辞调,变调,语调,调号
11、③乐章中音阶的高低。音调,改调,调质,大调,低调
12、【zhōu】①箕舌。②将物体捶薄。
二、汉语拼音的声调有几个
1、阴平(之一声),用“ˉ”表示,如lā;
2、阳平第二声,用“ˊ”表示,如lá;
3、上声(第三声),用“ˇ”表示,如lǎ;
4、去声(第四声),用“ˋ”表示,如là。
现代汉语普通话(旧称为国语,指民国二十一年颁布的新国音,相对于老国音而言)的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跟传统的四声“平、上、去、入”不同,但是,还是从“平、上、去、入”分化及归并而成的。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调,共分四类,就是“阴平声、阳平声、上(读如‘赏’)声、去声”,简称为阴、阳、上、去。不过,一般民众或小学生都只用“之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来代替“阴”、“阳”、“上”、“去”。
现在记录汉语声调最实用的 *** ,当推赵元任先生的“五度制调值标记法”,这 *** 已经为国际语音学界正式采用。“五度制”是先画一个纵坐标,表示音高,然后从更低到更高等分成五个音高标准点,每点为一度,自下而上分别用 *** 数字“1、2、3、4、5”标记。
各点名称依次为“低、次低、中、次高、高”五等。记载调值的 *** 是:更低的音记1度,次低音记2度,中度音记3度,次高音记4度,更高音记5度。声调如果是直线的,只要记起头跟终点的度数,如果那个调子不是直线型的,除了必须记它的头尾的读书之外,还得记出它的曲折起落的度数。
如北平话的四声调值就是: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
三、拼音字母表声调是指什么
拼音字母表声调是指汉语拼音中每个字母的音调,共有四个声调,分别是之一声、第二声、第三声和第四声。
1、之一声是指声音从高到低,然后逐渐上升的调子,通常在拼音字母表的上方标注为“ā、á、ǎ、à”,其中“a”是默认声调。在发之一声时,需要注意气息稳定,声音要从高到低逐渐上升,不要过于尖锐或过低,以免听不清楚或产生歧义。
2、第二声是指声音从低到高,然后逐渐下降的调子,通常在拼音字母表的上方标注为“ē、é、ě、è”,其中“e”是默认声调。在发第二声时,需要注意气息控制,声音要从低到高逐渐上升,不要过于平淡或过高,以免听起来刺耳或不自然。
3、第三声是指声音先上升再下降的调子,通常在拼音字母表的上方标注为“ī、í、ǐ、ì”,其中“i”是默认声调。在发第三声时,需要注意气息转换,声音要先上升后下降,不要过于僵直或单一,以免听起来不流畅或不自然。
4、第四声是指声音先下降再上升的调子,通常在拼音字母表的上方标注为“à、è、ě、i”,其中“a”是默认声调。在发第四声时,需要注意气息过渡,声音要先下降后上升,不要过于生硬或平缓,以免听起来没有节奏感或听不清楚。
1、有四个声调,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2、每个拼音字母都有一个固定的声调,而这个声调会根据字母的发音特点而变化。
3、不同声调的发音可以改变一个词的意义,例如“ma”的四个不同声调可以分别表示“妈”、“麻”、“马”和“骂”。
4、四个声调的调型有明显的区别,一平、二升、三曲、四降,调值分别为55、35、51、53。
5、声调区分词义,例如“ma”的之一声是“妈”,第二声是“麻”,第三声是“马”,第四声是“骂”。
6、拼音声调具有一定的音乐性,抑扬交错,因此普通话听起来有一定的高低起伏和节奏感。
7、四个声调的长度有一定的比例,上声最长,阳平次长,去声最短,阴平次短。
四、声调的拼音
1、声调,是指语言的音调的变化。在现代汉语语音学中,声调是指汉语音节中所固有的,可以区别意义的声音的高低。音乐中的音阶也是由音高决定的,可以用音阶来模拟,学习声调也可以借助于自己的音乐感。但要注意声调的音高是相对的,不是绝对;声调的变化是滑动的,不像从一个音阶到另一个音阶那样跳跃式地移动。声调的高低通常用五度标记法:立一竖标,中分5度,更低为1,更高为5。普通话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2、声调是指声音的调子而说的。字有字调、词有词调、句有句调、语有语调,各有各的调子,一般所说的“声调”,都是指“字调”,是每一个字的本来声调,也叫做“本调”。分析汉语的语音结构,常把每一个语音单位分成“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来研究。
3、近人刘复(半农)把汉语的语音分成“头”、“颈”、“腹”、“尾”、“神”五个部分,实际上就是:声母、介音、主要元音、韵尾、声调五个部分。前四个部分是构成音节的音素,最后一个成分——声调,就是指全字读音的高低了。而这五部分之中,最重要的是主要元音跟声调,因为,在汉字中任何一个字都少不了它们。
五、橘子的拼音zi有声调吗
1、没有声调,橘子: [ jú zi ];意思是橘子树或橘子树的果实。
2、这是轻声的一种表现形式,轻声是汉语中所具有的一种特殊变调现象,在全国的广大方言和普通话均有出现。轻声一般不被当作声调看待,因为它没有固定的调值。
3、现代汉语拼音里面只存在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在语音序列中有许多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一个又轻又短的调子,它不是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在物理上表现为音长变短,音强变弱。
4、在普通话里,应该成轻声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5、(1)语气词“啦、吧、吗、呢、哪、呀、啊、嘛、哇”等读轻声。
6、(2)助词“的、地、得、着、了、过”读轻声。
7、(3)词尾的“子、儿、头”和表示多数的“们”读轻声。
8、(4)表示方位的词“里、上、下、中、边”等读轻声。
9、(5)表示趋向的动词“去、来、起来、回来、出去、上来、下去、上、下”等读轻声。
10、(6)重叠动词和重叠名词的第二个音节读轻声。
11、(7)夹在动宾短语中间的量词有的读轻声。
12、(8)单纯词的第二个音节一般读轻声。
13、(9)部分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读轻声。
六、一二三四声调怎么区分
1、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2、儿歌:一声平而高,二声往上爬,三声拐一拐,四声往下降,轻声叫妈妈。
3、汉语拼音中标声调位置的规则如下:
4、若有两个韵母(元音),且之一个韵母(元音)为i、u、或是ü时,则将声调标示在第二个韵母(元音)上。其余状况下声调皆应标示于之一个韵母(元音)之上。
5、《汉语拼音方案》中声调采用的是符号标调:1957年11月1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六十次会议通过,1958年2月11日之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的《汉语拼音方案》中声调符号采用的是:阴平(ˉ)、阳平(ˊ)、上声(ˇ)去声(ˋ)、轻声(不标调)的 *** 。这种 *** 解决了不同声调汉字的区别问题。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