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斗彩鸡缸杯特点与技艺
成化瓷品,胎薄釉润,娇巧玲珑,青花色淡平实,用笔柔和,与前期相较,前犟劲,后柔丽,各具风韵。而以青花描绘轮廓,和谐套配各种釉上色彩,即所谓"斗彩"。以前均认为斗彩始于成化,1984年在 *** 日喀则萨迦寺发现明宣德斗彩莲塘碗一对,其后又于珠山遗址发掘同类瓷盘破片,宣德斗彩终获认定。
杯口微侈,壁矮,以鸡为主题纹饰,故名鸡杯,又其状似缸,又称鸡缸杯。纹饰彩绘于外壁,有鸡纹二组,以奇石花卉间隔。一组公鸡在前,昂首护卫,母鸡在后低头觅食,三仔鸡围绕在旁,张口展翅,似为妈咪觅得食物而欢呼。另一组亦采二老三少组合,母鸡振翅低头,正奋力与猎物搏斗,前立一小鸡为母加油,并作充分准备,随时可加入战阵,也许母鸡振翅奋战,惊动了在前护卫的公鸡,蓦然回首,关爱之情不言可喻,另二仔鸡则嬉戏于花丛下,怡然自得。釉上色彩有红、黄、褐、绿等,浅染深描,或是二色重叠,搭配巧妙,架构了一幅活泼生动,祥和乐利的天伦图。
宋庄画家用鸡缸杯饮茶
藏者讲斗彩鸡缸杯的历史与文化
成化鸡缸杯
鸡缸杯茶色
成化斗彩鸡缸杯
鸡缸杯价值
成化斗彩鸡缸杯为明代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烧造时因帝王之家的高要求,成品率不高,上品供奉宫廷,次品则被销毁,因而流传到民间的数量极少。在古代瓷器收藏家之中就已经流传这样一句话:"宁存成窑,不苟富贵。"另在《万历野获篇》中则有"成窑酒杯,没对至博银百金。"成化官窑瓷器受人追捧程度可见一斑。
自明代以来,鸡缸杯便被视为千金难买。成化鸡缸杯曾于1980及1999年拍卖,均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类似在1999年在香港苏富比上拍出2917万港元,刷新了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鸡缸杯,即饰子母鸡图之盛酒小杯,环绘公鸡偕母鸡领幼雏觅食。子母鸡图,早兴于宋朝,然画于瓷上,则从成化开始。由于鸡缸杯色彩缤纷鲜明,绘画率真可人,被业内称为神品。
2014年4月8日香港苏富比举行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春季拍卖会,估价为2-3亿港元的玫茵堂珍藏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成为本次拍卖的焦点。此次明成化窑鸡缸杯估价为2亿至3亿港元,为目前估价最贵的中国古代瓷器拍品。该鸡缸杯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被伦敦收藏家 Leopold Dreyfus 夫人收藏,此后被玫茵堂珍藏。此件拍品从中午12点20分左右开拍,起拍价为1.6亿港元,在经过八口竞价后以2.8124亿港元成交,买家为上海藏家刘益谦。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斗彩是指瓷器彩绘的一种工艺
斗彩是在坯体上,先用青花描绘图案轮廓,施透明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以各种彩料填绘,经低温彩炉烘烤,最后成型。釉下紧贴胎体幽艳浓丽的青花,透过洁白的釉面所闪耀的迷人光彩,与釉上绚丽灿烂的彩绘遥相辉映、争奇斗妍,非常漂亮。由于彩绘方式分釉上、釉下彩两部分,有拼逗之意,故称为“斗彩”或“逗彩”。传世成化斗彩瓷器图案绘画简练,内容主要是花鸟、人物。它的做法是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绘图案的轮廓线,罩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按图案的不同部位,根据所需填入不同的彩色,一般是3至5种,最后入彩炉低温烧成。按照专家陈万里先生的意见,成化斗彩又可以分为点彩、覆彩、染彩、填彩等几种。除个别的大碗外,多数造型小巧别致,有盅式杯、鸡缸杯、小把杯等。还有一种绘有海马或团花的盖罐,底有一“青花”字。成化皇帝的审美,显然受到了后世皇家的青睐。
清朝斗彩瓷器的产量要大于明朝成化时期。康熙、雍正、乾隆官窑也有不少精品堪与成化斗彩媲美,而且出现了较大的器型。总的来看,清朝盛世的斗彩瓷器大多数绘画精工,改变了成彩“叶无反侧”、“四季单衣” 的弱点,图案性更强,但也失去了成彩清秀飘逸的风采。
康、雍、乾官窑都有一些仿成化斗彩产品,特别是雍正时期已能有把握地仿烧出成化斗彩,但这些仿品大都署本朝年款或不落款,只有少数寄托成化款。对这些器物要从胎、釉、彩绘等几个方面仔细辨别。另外雍正时期还烧成了粉彩斗彩,使斗彩瓷器更加华贵。乾隆以后,斗彩仍在生产,图案内容多为花草,且多团花,延续了清朝盛世时期的风格,但笔法日渐草率。
雍正七年四月十三日记:“圆明园来帖,太监刘希义交来成窑五彩瓷罐一件(无盖)。传旨,着做木样呈览。奉旨,将此罐交年希尧添一盖,照此样烧造几件。原样花纹不甚好,可说与年希尧往精细里改画……”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成化斗彩罐有盖者多数为雍正时后配,所以以上所记“成窑五彩”可能就是成化斗彩。
乾隆三年六月二十五日记:“太监高玉交首领萨木哈、催总白世秀宣窑青花有耳盖碗,五彩暗八仙铙碗,五彩的收小些,亦照样烧造……五彩洋花八宝大盘……五彩并莲茶碗……传旨交与烧造瓷器处唐英。”
乾隆十三年闰七月初二日“太监胡世杰、张玉交成窑五彩菊罐一件、成窑五彩荷花罐一件。传旨,着交唐英各照样配盖一件,其罐与花囊不可持去。”
宋庄画家用鸡缸杯饮茶
艺术收藏,艺术策展,请联络策展人韩天杰。
“茶滋于水,水籍乎器,汤成于水,四者相顾,缺一则废。”爱茶之人,对于茶器总少不了痴迷。人们自古就把茶器列为饮茶品茗的必要艺术条件,可以映衬其色,馥郁其香,发挥其味,从而得到色、香、味俱佳的茶汤,让人充分领略茗茶的芳香,感受饮茶的意趣。
隋唐以前,我国饮茶虽渐次推广开来,但属粗放饮茶。从宋朝开始,盏成为喝茶的专用器具,也意味着喝茶这件事开始从生活层面进入到了精神享受层面。
茶盏
2015香港佳士得拍卖品-宋代吉州窑黑釉茶盏资料图
盏,饮茶用器。敞口、斜身、深腹、圈足,体略小。宋代有黑、白、酱、青、白和青白釉茶盏,以黑釉为贵。
2015年,宋代吉州窑所造的黑盏,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创下了单只124万港币(100万人民币左右)的记录。这也是最经典的品茗杯杯型。
压手杯
狮球心永乐青花压手杯资料图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口平坦而外撇,腹壁近于竖直,自下腹壁内收,圈足。握于手中时,微微外撇的口沿正好压合于手缘,体积大小适中,分量轻重适度,稳贴合手,故称“压手杯”。
另一个说法是,此杯下部胎厚,比一般杯重,所以叫“压手”。早期为明代皇室专用杯形,史书多有记载,永乐青花压手杯与鸡缸杯齐名,非常名贵。
使用示意图
折腰杯
明成化·斗彩花草蝴蝶纹折腰杯
清乾隆·蓝釉轧道花卉纹折腰杯
这款杯型有两种寓意:其一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暗喻,而唐代大诗人李白,更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进一步把“不折腰”与清高的骨气联系在一起。
由于杯身中间有一处收腰的曲线,方便使用时拿杯。其高度大小适中,聚香,聚味,也贴合手部曲线,流行于明清时期,有青花、五彩、粉彩及各种单色釉等,装饰手法也丰富多样。
方斗杯
明嘉靖·黄地绿彩飞凤穿花方斗杯
清·粉彩描金四美图方斗杯
流行于明代嘉靖时期的一种杯式,因形似米斗而得名。古时 *** 方形器,不似圆器那样能利用陶车的旋转,直接拉坯而成,其工艺比较特殊,需要将坯泥制成片状粘接而成。由于工艺复杂,技术局限,嘉靖时期方斗杯多不规整。清康熙时期,出现一种提梁式方斗杯。杯内有一横梁,将两侧内壁连接起来,由此加强了方斗杯在烧制过程中的强度,使器形十分规整。
方斗杯的优点在于,茶汤入口时感觉最圆润。这是由于杯子开口大、高度低,导致液体表面张力变大而造成的。
六方杯
清同治·粉彩花卉六方杯
六方杯的造型比较挺拔俊朗,线面清爽,棱角分明。六棱流直而上翘,方中带曲,体现出中国传统哲学中刚柔相济的审美特征。
六方杯的创意实质上与四方杯无异,不同的是,六方杯多出的棱角,既柔化了锋芒,又不似圆口杯那般温柔,有独属于自己的个性。
莲瓣/葵口杯
宋·汝窑天青釉莲瓣碗
清·莲瓣形青玉双耳杯
莲瓣杯的特色之处,也在于杯沿部分。它的杯口并不平坦,而是模拟莲花的形状,高低起伏。这样的设计,使原本普通的茶杯瞬间具有了禅意和趣味,杯型古朴典雅、光润有度、实用大方。而施以汝釉的莲瓣杯,杯身开片如鱼鳞、禅意状,喝茶久了,经过茶水的反复浸泡,茶色会嵌入裂纹中,形成变幻莫测、美丽绝伦的花纹。
宋·官窑葵口杯
与莲瓣杯类似的还有葵口杯,因口部像葵花而得名,在唐宋时极为流行,可分为四葵、五葵与六葵,分别代表唐代、五代和宋代。
卧足杯
清雍正·胭脂卧足杯
西晋·越窑卧足杯修复款资料图
卧足杯始于西晋,此后历代皆有生产,至明清时开始盛行。此杯型杯底无圈足,杯底平或者内凹,放在桌面上可完全贴合,给人简洁、沉稳的感觉。
斗笠盏
清康熙·仿定窑白釉划花海水双鱼牡丹纹笠式碗
斗笠盏又名笠式碗,造型如蓑翁之斗笠,圈足小,杯口敞,线条简洁有力,使用时可以方便观察茶汤颜色。始于五代,宋代更流行。取其怡然自得之美,烧成难度高,于简洁中见大智,尤显珍贵。
圆融杯
圆融杯的杯口略微内收,杯身则向外微微鼓出,就好像我们脑中那个一直呵呵笑的弥勒佛。这样的杯型设计,能够使茶杯的聚香和聚味效果更好,也蕴含着“大肚能容天下不能容之事”的豁达与境界。
罗汉杯
哥窑罗汉杯
造型如同寺庙使用的铜钵,腹部圆而厚实,杯口微微内收,视觉上整体给人一种稳重感。
马蹄杯
成化斗彩马蹄杯
流行于明清。敞口,斜削腹,内凹底小平底,官窑器底大多有年款,形状倒置似马蹄。明代以回青、洒蓝、孔雀蓝、白釉等品种为常见。清代雍正年间较为流行,多作斗彩,以腹部饰四团花者为常见。
钟形/铃铛/花神杯
花神杯秀气而精巧,杯口稍稍外撇,通常用花朵的图案装饰。
钟形杯形似倒过来的钟,杯子的腹部圆润,杯口稍稍外撇,杯型偏高。
铃铛杯倒置像一个铃铛,看起来跟钟形杯差不多,但腹部没有那么圆鼓,稍微纤长些。
目前市面上对于花神杯、铃铛杯、钟形杯几个杯型存在混淆使用现象。所以放在一起对比,更为清晰。这几款杯型因其大小适中,留香持久,在民间也十分流行。
茶杯,自品茗伊始,自甘成为配角,或形单影只,或成双成对,环绕在壶与茶器周边,或因如是“不起眼”而身处于茶器中的细微末节。然而,杯小却藏无尽之美,是与我们生活最贴近的用器!
这只TVB剧里1毛钱1个的鸡公碗,和价值2.8亿的文物究竟有何关联?文/薛定谔的猹
题记:
在香港影视剧中,绘有公鸡图案的"鸡公碗"是出镜率颇高的道具,尤其是在一向不太考据的TVB,几乎任何朝代,任何阶层身份的角色,都会使用到这只鸡公碗。
而在现实中的闽粤沿海地区,几乎每个家庭也都会必备这样一只鸡公碗,正是因为其物美价廉的特性,深受市民喜爱。
直到2014年,收藏家刘益谦以2.8亿元天价拍得一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后,大众才意识到,这个世界上还有两种比较混淆的东西,一个叫鸡缸杯,一个叫鸡公碗,虽然都与两只公鸡有关,价值却相差万里,一个现存仅十多只,包括台北故宫博物馆等博物馆珍藏的稀世珍宝,一个是街头巷尾批发的廉价日用品。他们的主要区别究竟在哪?
而本文,我将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具体分析鸡公碗和鸡缸杯的“前世今生”以及背后的文化传承。
1.从青瓷到彩瓷,中国瓷器的工艺演变催生“鸡缸杯”前身。
2.以鸡缸杯为代表的斗彩瓷的由来及特点
3.技术下沉,出现民间日用品“鸡公碗”
4.鸡公碗在现代流行文化影响下成为时尚icon.
一、从青瓷到彩瓷,中国瓷器的工艺演变催生“鸡缸杯"前身
周杰伦的代表作《青花瓷》中用“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这句歌词作为点睛之笔。
但这里有一个误区,实际上,“天青色”在历史上所代表的并不是青花瓷,而是青瓷。
·天青色的由来
我国一直被称为“瓷器之国”,而青瓷又被被称为“瓷器之祖”。
作为历史上最早的瓷器形态,青瓷早在殷商后期到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但是,早期的青瓷 *** 工艺还不太成熟,没有统一的青色,从黄绿、深绿、深棕色五花八门。
天青釉色是一种复合釉色,需在1300℃以上高温还原气氛中产生窑变。简单来说,就是在高温下控制窑炉内一氧化碳的浓度,让一氧化碳和碳化氢等气体从铁的氧化物里抢夺氧,让釉色从呈现黄色的三价铁变为呈现青色的二价铁。
可以说,“天青色”的出现标志着青瓷走向成熟,其中,尤以宋代的汝窑更具有代表性。
·青花瓷取代青瓷成为主流
从元代开始,由草原游牧民族带来的审美风格以及 *** 工艺的转变,中国瓷器从以青瓷为代表的单色瓷逐渐过渡到了彩瓷时代。
而彩瓷中更具有代表性的,便是以釉下彩为 *** 形式的釉里红和青花瓷。
首先,所谓的釉下彩,顾名思义,就是在瓷坯上用着色剂进行着色,随后再在上面施釉,最后放进窑炉里一次性烧制而成。
而釉里红和青花瓷的区别,就在于着色剂的不同:釉里红通常采用能还原出红色的铜元素,而青花瓷则使用来自于伊朗等地进口的能呈现出蓝色的氧化钴原料。
釉里红
青花瓷
正如“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所形容,蓝色的钴料就相当于在纸上作画所用的墨水,而瓷坯就相当于被用来作画的宣纸。
而从明代开始,青花瓷正式取代青瓷,成为了中国更具代表性的瓷器。
但是,此时的青花瓷虽然名为彩瓷,但多是以蓝色为主基调。而后来五颜六色的“鸡缸杯”和“鸡公碗”究竟又是怎么出现的?
接下来就要谈到“斗彩”的起源了。
二、以鸡缸杯为代表的斗彩瓷的由来及特点
·从釉下彩的青花瓷到釉上彩的斗彩
上文我们提到,青花瓷采用的是釉下彩工艺,是直接在瓷器素坯上施彩,然后再施釉烧制。
那么顾名思义,釉上彩的 *** 工艺,便是在已经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绘制各种纹饰,再入窑进行二次烧制。
而釉上施彩的发挥空间更大,能够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使得其纹饰、色彩更为复杂多变。
而这种全新瓷器品种,因把釉上彩和釉下彩两种工艺结合,形成争奇斗美之势,故名“斗彩”。
明代宣德年间,斗彩便已经出现,直到成化年间达到高峰。此时,斗彩瓷的代表作“鸡缸杯”也登上了历史舞台。
·鸡缸杯成为皇家御用奢侈品
明代万历《神宗实录》中提到:“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这是最早关于鸡缸杯的记载。
和后世流行于市井的鸡公碗不同,鸡缸杯刚诞生时是作为皇家御用酒杯来使用。其中,以宣德元年的御器厂的成立为标志事件。
而这种皇家御用瓷器的特点在于:
·专供皇家,远离商业市场,不计成本的生产模式可以在工艺上精益求精。
·过度追求小巧精致的“薄胎”审美,形成了“斗彩无大器”的情况,所以促使鸡缸杯这样的小杯小具成为明代瓷器主流。
另一方面,之所以选用鸡来作为图案,据说原因有二:其一是成化元年是中国农历鸡年,而鸡发音通“吉”,有吉祥如意之意。
其二则要从明宪宗朱见深最宠爱的万贵妃说起。
相传万贵妃十分喜爱斗彩杯,尤其是鸡缸杯,于是成化帝就下令景德镇官窑烧造了一批,底部统一落款为"大明成化年制"。其实当时烧造的就不多,留到现在就更加罕有,故能拍卖出天价。
明代中后期,彩瓷工艺在斗彩的基础上又催生出了五彩、粉彩、珐琅彩等。传统青瓷、青花瓷的素雅写意风格开始演变为色彩更加繁多、纹饰更加复杂的呈现方式。
乾隆式的“农家乐”审美也引起了一定争议
而到了近代,随着西方文明的进一步侵入,我们对于传统瓷器的审美也开始跟着西方人的需求而走,在这过程中也丢失了许多原本属于我们的传统审美精髓,直到近些年,随着《国家宝藏》等栏目的热播,才引起人们的重视。
三、技术下沉,催生民间日用品鸡公碗
·作为鸡缸杯“低配版”的公鸡碗在民间流行
到了近代,随着工艺进步,技术下沉,原先专供皇家的御用瓷器 *** 也已不再是十分高深无法复制的技艺。这些瓷器也逐渐从上层阶级的奢侈品,慢慢普及到老百姓也能享用的日常用品,这其中便包括了成化鸡缸杯。
民间也有不少仿制的成化鸡缸杯被批量生产,甚至很多人特意用这种“山寨”鸡缸杯来喝酒甚至喝茶吃饭,体会“皇家气派”,颇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感。
而为了批量制造,势必会牺牲这种瓷器的质量,因此鸡公碗便应运而生了。
简单来说,鸡公碗成了鸡缸杯的“低配版”
而鸡缸杯和鸡公碗的区别其实也很好辨别:
·从外形上看,鸡缸杯敞口较小,底部更深,而鸡公碗敞口较大,底部更浅。
·从 *** 工艺来看,鸡缸杯为明成化官窑出品,烧制工序很复杂, *** 很精细,为 *** 版产品。鸡公碗为民窑口瓷器,相对 *** 粗糙,为不 *** 产品。
·从使用方式上看,鸡缸杯多是旧时贵族用来喝酒,而平民使用鸡公碗时则没那么讲究,吃饭、喝水、喝汤、喝酒各种混用。
鸡缸杯
鸡公碗
四、鸡公碗在流行文化传播下成为一种新时尚icon
而在近代,最早接触西方文明的福建广东沿海地区也开始将传统手工艺和现代工业技术相结合,批量制造鸡公碗。这种价廉物美的鸡公碗很快成为了普通百姓的日用品,尤其是六七十年代最为兴盛,仅需1毛钱1个,几乎家家户户必备。
鸡公碗的视觉语言系统则属于鸡缸杯的简化版:橘红黑尾的雄鸡寓意“功名/起家”,大朵的红花为牡丹意指“花开富贵”,青绿的芭蕉是“大业”的祝喻。寄托了贫穷百姓对于发家致富的希冀。
但到了八九十年代,随着生活条件的进步,更为精致复古的青瓷、青花瓷碗取代了鸡公碗,鸡公碗一度成为了要被时代抛弃的贫穷记忆象征,不再被热衷。
但到了 *** 时代,随着一股怀旧热潮兴起,人们发现小时熟悉的鸡公碗愈来愈少,对于这些人来说,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器皿,更是承载了对旧时市井生活的回忆,对于亲人、家庭的羁绊之情....
于是鸡公碗又重新焕发生命力,成为了一种“文化icon",不但成为很多美食老字号的揽客招牌。
广东传统盛宴“九大簋”
同时,类似捧着鸡公碗喝咖啡也成为了一种新时尚,吸引了更多追求复古和流行混搭元素的年轻人。
虽然相比于昂贵的文物鸡缸杯,这廉价的鸡公碗不值一提。但正是这看似不起眼的小碗,承载了无数老百姓的情怀和回忆,以及困难时期对于美好生活的希冀,也赋予了其别样的文化传承意义。
(完)
(参考资料:《瓷里看中国 · 一部地缘文化史》高宇 高静著)
用鸡缸杯泡茶的两个人,刘益谦和马未都过茶的两个人:刘益谦和马未都!在民间流传了一句话,二手的东西,只有房子和古董才能够升值,在现实生活中也的确是如此,房子涨价,二手房也是如此。收藏品因为物以稀为贵和它的文化价值,也是不断的升值了,那么天价的鸡缸杯各位是否听说过呢?
这个茶杯叫做鸡缸杯,这是目前发现的更大的一个鸡缸杯,直径在二十三公分,其余的鸡缸杯都要比这个杯子要小得多,当时的万贵妃非常喜欢用这个杯子,皇帝就为了他烧制了大量的鸡缸杯!
二零一四年,富商刘益谦在香港用2.8亿的价格拍下了一个成化年间的五彩鸡缸杯,拍卖公司在给他办理手续的时候,他就用这个茶杯喝了一杯普洱茶,他喝茶的图片瞬间就被传到了网上,网友都在感叹这个人是真正的赢家,竟然用这个将近三个亿的茶杯喝茶,那句话说得好,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
其实在中国还有另外一个人用天价鸡缸杯喝过茶,他就是收藏界的名人马未都先生,一个靠捡漏成为亿万富豪的收藏家!
一九九三年,马未都去日本游玩,一个日本的富商知道马未都要来,就想让这个收藏界的大人物去给自己鉴赏一些文物,马未都受到邀请来到了他的家中,这个人穿着非常的低调,他用托盘为马未都先生送去了一杯茶,在马未都先生看到这个杯子之后,心里大惊,这个杯子正是成化年间的五彩鸡缸杯!
在上个世纪,这个鸡缸杯的拍卖价成为俄全世界瓷器拍卖价格的更高价格,创造这个价格的人就是这个日本人,这个鸡缸杯就是被这个日本的有钱人给买走了,虽然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鸡缸杯是他买的,但是当马未都先生见到这个杯子的时候,依然被镇住了,马未都先生一直都在端详这个鸡缸杯,然后就拿着这个杯子喝了一口茶,想必这是马未都先生喝过的最贵的一口茶了吧!
其实这个日本人不是为了向马未都先生炫富,而是他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敬仰,对马未都先生的一种尊重,那么这个鸡缸杯到底为什么值这么多钱呢,其实道理非常的简单,因为成化年间的鸡缸杯的存世量是更好的,在全世界就只有三个,后世见到的鸡缸杯都是仿制的了,著名瓷景德镇仿制这么一个鸡缸杯都要花上两个月!
红楼梦解秘:妙玉随手扔掉的成窑五彩茶杯,现在值多少钱?---悼红轩重忆红楼梦★脂砚斋再问石头兄---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刘姥姥逛大观园,真真逛花了眼,又是行酒令,又是听曲儿。把古往今来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听见过的,都经历了一遍。末了,贾母又带刘姥姥到栊翠庵去喝茶。妙玉亲自端出一个成窑的五彩小盖钟过来,贾母吃了半盏,便笑着递给刘姥姥。刘姥姥一口饮尽,说了句“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登时惹得妙玉心里不痛快。想来在清高的妙玉眼里“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这刘姥姥便算是牛饮的蠢物了。
因妙玉嫌刘姥姥没品味,她就把刘姥姥喝过的这个成窑茶杯,也随手搁在外头不要了。
宝玉陪笑道:“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撂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就给那贫婆子罢,他卖了也可以度日。你道可使得。”妙玉听了,想了一想,点头说道:“这也罢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你要给他,我也不管你,只交给你,快拿了去罢。”
经过贾宝玉这番说情,妙玉才同意把这只杯子送给了刘姥姥,让刘姥姥意外发了一笔小财。那么这只杯子到底值多少钱呢?
据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城隍庙开市在贯城以西,每月亦三日,陈设甚多。至于窑器最贵成化,次则宣德。杯盏之属,初不过数金,余儿时尚不知珍重。顷来京师,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余为吐舌不能下。”也就是说,在当时一对成化酒杯,值上百两银子。妙玉随手这么一扔,就是50两大银。
那么,现在又该值多少钱呢?在1999年香港的一次拍卖会上,一只成窑的斗彩鸡缸杯,拍出了2917万港币!厉害了吧?!
而妙玉随手扔了这只成窑杯后,又拿出两只更稀罕的古董杯来。一只叫“□瓟斝”,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另一只则镌着“杏犀□”,分别递给林黛玉和薛宝钗。把自己那只绿玉斗则递给了宝玉。宝玉误以为是俗器,妙玉便口吐狂言:“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
所以作者是在大场面混的人,见多识广。他的朋友圈是富人圈,各个都富得流油,满满的土豪气,确切地说应该是“皇家之气”。像晴雯撕扇这一节,那些贵重的玻璃缸、玛瑙碗不知弄坏了多少,这些人连眼皮都没眨一下。也就是说,从里面随便扔出一个子来,救济一下,就够你吃喝一辈子的。
你还会相信“曹雪芹”落魄到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贫困潦倒一生这等地步?反正,砖家是不会相信的!
作者:赖晓伟。从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为你解读真正的红楼梦。
?
1
何炳棣与杨振宁,是同一期庚款公费留学生。许多年以后,他们见面谈到考取的经历时,杨对何说,你当时比我还多3分。何回道,你记错了,不是比你多3分,而是多7分。
把杨振宁都比下去,难怪余英时形容何炳棣才大如海。
他曾被公推为美国亚洲研究学会会长,是该学会的首位亚裔会长,是当之无愧的历史学界泰斗。对此,费正清有言:中国要是有五六个何炳棣,西方就没有人敢对中国史胡说八道了。
学术生活外,何炳棣喜欢收藏书画与瓷器。通过清华的同学,他结识了大古玩商仇焱之。
斗彩鸡缸杯 明成化 故宫博物院藏
在与仇焱之的交往中,仇这位大藏家,给历史泰斗分享了一些鉴赏秘诀。
仇手上有成化的鸡缸杯,还有康熙仿的鸡缸杯。他告诉何炳棣,如何区分两者:看它底下的双方格蓝款,康熙仿成化,方格拐弯的时候,它没有像书法的那一拐再下来。真正成化,它拐弯时候,有一点书法味道,它有那么一点的停顿。
说完,仇将两件鸡缸杯拿走了。
隔了片刻,他又拿出来,说是要考考炳棣。这时,仇已用橡皮膏,将底款封盖住。
何说出结果。对了。何炳棣对仇焱之说,因为康熙的用色,稍微谨慎了点,淡了点。为什么呢?因为太小心,它模仿的。
仇听后,以为然。
坂本五郎与仇焱之(爱德华.仇)
2
那件明代成化本朝的鸡缸杯,据说是仇焱之以1000港元买下来的,传闻还是一对。若按何炳棣的故事所述,这一对分别可能是成化制与康熙制。
后来仇氏释出。一件被大英博物馆收藏;另一件,先后经历了Leopold Dreyfus夫人、坂本五郎、玫茵堂、刘益谦等多位藏家递藏。
这一连串的流转,仿佛把杯变成一条宝带,穿起了半个多世纪的收藏史。当中不乏收藏界中如雷贯耳的名字。伴随着递藏过程,这个1000元的鸡缸杯,也在屡次刷新着新的成交记录。
1980年11月,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坂本五郎以528万港元,把鸡缸杯收入囊中。
坂本五郎与仇焱之颇有渊源。据坂本回忆,在早年间,坂本的事业刚起步时,仇对他很是照顾。1972年,坂本在伦敦佳士得,以22万英磅(1.8亿日元)的天价,买了那件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子后,仇还特意请了许多朋友为坂本庆贺。
坂本五郎的不言堂
事实上,拿下天价元代罐子并不轻松,坂本几乎是倾其所有力量。拍后结束,他避开了蜂拥而至的记者,躲在宾馆里,一口气灌下一杯白兰地后,紧绷的神经才算放松下来。
他评价自己时说,自己从小就好强,是个大胆的孩子。这一次大胆的行为,确是小小的震惊了世界。在随后的日子,中国古代陶瓷等艺术品,不断的水涨船高,价格也在与日俱增。这个天价罐子,可算当中的一个节点了。
并不是每次的大胆,都能换来回报。在初涉古玩行业时,坂本也因为大胆,吃过许多亏。他省吃俭用存了10000日元,最后花了10000日元,却买了一把只值20日元的刀。还有早期凭着直觉和胆量,买了不少青铜器,最终一件真品也没有。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凭着天分与努力,失误慢慢减少。他开了自己的店。取名:不言堂。这源自中国古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背后的含义十分美好。
坂本很得意这个店名。就是有一次,有人不开眼的说了句:叫不言堂这个名字,名过其实了吧。坂本听了,直流冷汗。
唐代夹纻佛头 坂本五郎旧藏
3
就在不言不语中,坂本收获了日本一流、世界一流的藏品。从前的走眼也变成了捡漏。
成化的斗彩鸡缸杯,不是他惟一的成化瓷器。他曾以700日元的价格,买下一件成化窑壶。十多年后,同样的成化壶,成交价变成了5000万日元。
当然,此时的他,业已成为一位世界一流的古董商了。
尽管他游走天下,满世界寻求一流文物——无论东方的还是西方的。但他认为,东方的古代艺术品,比西方的更优秀,但价格却更便宜。他常感叹,总有一天,世界会更好地了解东方,使其艺术品得到应有的评价。
南宋/元 官窑海棠式花盆 坂本五郎旧藏
出版:大维德爵士,《Chinese Connoisseurship: The Ko Ku Yao Lun. The Essential Criteria of Antiquities》,纽约,1971年,图版22d
坂本会说自己非常幸运,有神佛护佑。他成长时,正是日本经济复兴的时期;而他退隐后不久,日本一度陷入经济低谷,经济长时间低迷。
马未都曾去拜访已退隐的坂本五郎。马后来回忆,在坂本家中,仆人托着一件黑漆描金的盘子来敬茶。一看赫然,吓了马未都一跳,茶杯用的竟然是成化的斗彩鸡缸杯。
马未都说,这算是他生平喝过最贵的茶了。此物可谓天生就贵重,明万历年间《神宗实录》即载: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这个最贵,既是指茶具,也是指这种做派。
时移世易。2015年7月,刘益谦以2.8亿港元,拍下这件坂本曾经收藏过的鸡缸杯。在交接过程中,刘也复制了鸡缸杯喝茶一事。成化鸡缸杯喝茶,这正是当年坂本喝茶,坂本用来招待客人喝茶的一幕。
这个交接过程,另一头是苏富比的仇国仕。他的祖父,正是仇焱之。
坂本五郎 2010年夏
4
这也不是仇国仕之一次接触这件成化鸡缸杯了。然而他最早接触,却不是在家里,而是在苏富比实习的时候。
彼时他实习,正遇到坂本释出鸡缸杯。有一次,客户要看此物,苏富比当时的主管,让仇国仕把鸡缸杯从展柜里取出。仇问,是不是要放盒子里。主管说直接拿过来。那个展厅路面都是大理石铺成。于是,从展柜到客户手上这十几米的距离,令初次上手鸡缸杯的他备感压力。
这种紧张感,坂本在竞价天价元代罐子时,亦为如是。与仇国仕在压力成长中不同,祖父仇焱之却是在拳脚下成长的。
仇焱之曾对何炳棣说,他的眼力,是在父亲的棍棒中挨出来的。仇焱之父亲开古董店,从小严厉对待焱之:一次、两次,你都不能辨真假,还有什么希望,我揍你。
古天一 2017年春拍 坂本五郎旧藏玉器专场
事实上,坂本五郎平时并不喝茶。只是与友人、客人相处时,才喝上一些。这是他的待人之道,即坂本母亲所教育的礼貌、谦和、正直的品质。
但早茶,坂本一直在母亲的要求下,每天上班前会喝一杯。因为母亲对他说,喝早茶可以免去一天灾难。
在古董界的灾难,是真假与新老。通常人们会认为,对于曾经失败过的事情,不要轻易出手。但对坂本而言,是应该反复尝试,多次拼搏,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古董行家。他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有客户对坂本说:你们的店有些与众不同,不怎么向客人推荐,让我不知买什么东西好。
这是不言堂的不言,是堂堂正正的经营之道。他用藏品、交游、教育、捐赠……诠释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收藏事业;又用鸡缸杯喝茶的从容,诠释了某种不可思议的人生况味。
大理国 铜杨柳观音半跏像
古天一 2017年秋拍 坂本五郎旧藏
11世纪 克什米尔 佛坐像
古天一 2017年秋拍 坂本五郎旧藏
铜四兽形牌饰
古天一 2018年春拍 坂本五郎旧藏
青黄玉饕餮管
古天一 2017年春拍 坂本五郎旧藏
玉琮
古天一 2017年春拍 坂本五郎旧藏
刚刚来了一位认识三年的壶友,来之前他微信告诉我,会带一把价格15万元的紫砂壶过来与我探讨,为此,我准备了一泡97水蓝印,期待用这名贵的壶泡一泡普洱茶中的“帕拉梅拉”。当代名人紫砂壶,我只看艺术水平,至于价格,我从来都比较回避,为什么呢?因为我也出让自己的壶,议论别人的价位,好像不地道。交流壶艺可以,估值之事太难,每个人心目中的想法不同,出让自己的东西,有时候市价上万的壶,一不小心我一高兴的时候会送给你,所以,很多人觉得我在市场中不像个生意人。
朋友拿来了一把“汉铎”壶,造型完全仿照顾景舟拍了几百万元的那把,我有时候也叫它叫编钟壶,因为造型特点是与出土的三代青铜器编钟相似,首先我分析这把壶的用料应该是近六、七年的新料,配比还算可以,黄龙山矿料含量可以达到 70%,泥料没有问题,但陈腐期不足,壶型骨架大气,但明针功夫还是比较欠缺,窑火充足,不失为一把好壶的标准,当然这一标准不是宜兴人嘴里的普通实用泡茶器,应该是工艺美术品,但与艺术收藏品恐还是有一点点距离。主要是作者对成型的态度有些急躁。
今天上午,我在今日头条上发了一篇关于“明针”的短文,我谈到了一个“密度”的问题,紫砂壶材质的泥片密度代表了一个作者对成型工艺的态度,用真空练泥机练泥可以增加泥料的密度,用木搭子拍打泥片也可以增加泥门的密度,但这两种 *** 加起来不及长时间上明针增加材质密度的作用大,原因是成型以后的壶上,在干湿(含水量)不同的情况下反复明针刮压,使得壶的表面晶向发生质的变化,尤其是有足够陈腐期的紫砂泥,通过巧妙而特殊的明针,可以让紫砂表面肌理达到如和田古玉一样的质感。
可惜的是这把汉铎壶没有达到我心目中真正好壶的标准,但也不能扫了朋友的兴,毕竟人家花了15万元的钱买回来的心头之好,于是,我就与他聊起了这把壶的造型,一个紫砂艺术家,对造型的把控是与身俱来的能力,当然,也可以用后天的努力去提高或弥补自己的不足,紫砂艺术的更大魅力来自于视觉效果,包括色泽、肌理、造型、线条处理和材质密度等各个方面的特殊性审美,朋友说是大师壶,我说千万不要让我看壶底的印章,因为印章是上个世纪艺人更好的承诺,现在都用科技与狠活了,电脑激光对印章的模刻可以做到完全一致,咱就壶论壶,抛开作者的名字、职称、地位,纯粹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气度上还可以努把力,但一定要说价值的话,我只能说,喜欢就好,我的眼光有时候也不一定正确。
临别的时候,我问了一句,用这壶泡的这壶97水蓝印怎么样,他说,汤色饱满,口感醇厚,生津持久,回甘丰富,香气馥郁,余韵悠长,哈哈,他甚至还笃定地说,这茶如果用这顾景舟上千万元的壶泡可能汤感更透亮,芬芳更持久,如泡一壶甘草一样的感觉,先苦后甜,不要太诗意。
用几百万、上千万元的紫砂壶真能泡出人生百味吗?就如同刘益谦用2.4亿的成化斗彩鸡缸杯喝茶一个样,只能说多金且诗意。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健慧 朱晓荣
2020-10-17 21:42
上海素来享有中国收藏半壁江山的美誉。一场朵云轩120周年夜场竞拍,再次让人们看到了藏家们的热情。
在中国顶级收藏家中,企业家占了大多数,其中包括龙美术馆创始人刘益谦,震旦博物馆创始人陈永泰、油罐艺术中心创始人乔志兵等。而提到当下上海的收藏家,刘益谦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他代表了新一代藏家的雄心和野心。
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香港苏富比古代书画专场上演了有史以来最漫长的竞投战。元代绘马巨匠任仁发的《五王醉归图》重磅压轴出场,以5000万港元起拍,经过75分钟的拉锯战,超过100多口叫价,最终以3.06亿港元成交。《五王醉归图》成为2020年亚洲拍卖更高成交价拍品以及香港苏富比历来更高成交价的中国书画拍品。
“上海龙美术馆拥有全球最顶尖的中国艺术收藏之一,《五王醉归图》落户于此,实在是再适合不过。”苏富比亚洲区主席、中国艺术品部国际主管及主席仇国仕在通告中表示。
由此,世人皆知《五王醉归图》的买家是上海龙美术馆。当天,上海龙美术馆创始人、藏家刘益谦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段相对颇长的文字,讲述了《五王醉归图》三上拍台的经历,并表示:“人生一世很多是想见的见不得,能遇见的就是缘分,真心希望未来的十年还能遇到这类宋元的石渠宝笈。”
就在十年前,2010年11月,刘益谦在中国嘉德以3.08亿元的成交价一举拿下王羲之的《平安帖》,开启了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亿元时代”。这件天价拍品《平安帖》同样著录于清宫廷皇家收藏著录《石渠宝笈》。
“我认为价值比价格更重要,如果你发现了它的价值,我认为你不要在乎它的价格,这是我这么多年买艺术品的一点心得。”
有人称刘益谦为“土豪”,也有人叫他“任性哥”,而熟悉他的人都喜欢叫他“毛毛”,更是把2009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分水岭称为“毛毛效应”。因为这一年,刘益谦分别以1.69亿元的成交价投得《十八应真图卷》、1.34亿元投得《平定西域献俘礼图》。这两件拍品也同样著录于《石渠宝笈》。
“其实这一切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了增加龙美术馆重量级的藏品。” 刘益谦是一个目标明确、收藏系统的藏家,而他对于《石渠宝笈》的执念可能在收藏界也是数一数二。
与那些“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老派藏家相比,作为新一代藏家,企业家身份的刘益谦在外人看来既高调又极具争议。尤其是2014年,更是他的高光时刻。上半年,2.8亿竞得“鸡缸杯”,下半年,3.48亿竞得“唐卡”。他刷卡付钱之后用鸡缸杯喝茶的举动引来 *** 热议。而“鸡缸杯”被他带回国内,进入西岸艺术品保税仓库也被全程记录。
近年来,刘益谦似乎“收敛”了许多,他把心思都花在了龙美术馆,对于收藏市场也不再轻易开口。
“讲来讲去十几年了,一直讲这么几句话,你还让我讲。”
很多藏家的终极目标是拥有自己的博物馆。而刘益谦现在更多的是为自己的龙美术馆“站台”,正如这一次以龙美术馆的名义竞投《五王醉归图》。他甚至之一次为龙美术馆新展《叶茂中大展》当起了策展人。
广告人叶茂中同样是中国顶级藏家,而他的爱好就是国画。这个展览更像是一次收藏家之间的交流雅集和友谊的见证。
“因为叶茂中也是我很多年的朋友,我跟他相识是在艺术品市场相识。展览完成了以后,叶茂中先生全部捐给了美术馆。在这里,我也是之一次说出来,所以我就是说他(的作品)龙美术馆收藏也不是我收藏。”刘益谦说。
作为龙美术馆的创始人,刘益谦也经常会到展厅里去转悠一下,看一看自己的藏品。在他看来,艺术品更大的成本是时间成本,有时并非有钱就能买到,首先得有一个机会。因此,对于拍卖本身倒是成了一件随缘的事情。“你如果哪天看到行,喜欢的东西那就可能参与了,不喜欢我就不参与了。”
位于西岸的龙美术馆再过两年就将迎来开馆十周年。几个月举办一次大展的财力投入让久经沙场的刘益谦却感觉到了压力。但他坚持“美术馆就是传承文化”,看好龙美术馆在西岸的发展。
“西岸的确是现在相当于是在一个一个文化的品牌,但是跳开西岸这个角度来看,随着人的物质生活的增加,对文化的理解,文化的追求越来越多。文化这个东西首先里边包含很多叫常识,常识这个东西,需要你在生活中去感悟的。”
国庆长假期间,龙美术馆门前人头攒动。人们来看展览,来看藏品。这,或许是很多藏家的美好愿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健慧 朱晓荣 编辑:小真)
十年制一杯!盘点世界上最名贵的几只杯子,奢华程度超乎你的想象南唐画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在我国古代,因为制造业不是很发达,人们使用的生产工具都比较原始,做工更谈不上精致。不过,古人一些用来喝水饮酒的杯子却精致的超乎你的想象。以现代人的话来说,这些杯子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奢侈品了。
杭州博物馆战国水晶杯
有时候为了 *** 一个杯子,花费的人力物力堪称惊人。例如杭州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战国水晶杯,全杯用整块优质天然水晶制成。1990年10月在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出土,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名单,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文物。
根据专家估计, *** 战国水晶杯需要熟练的工匠花费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才能制成。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如此大件的水晶杯仅此一件,堪称是最珍贵的国宝之一了。试想一下,在当时究竟是什么样身份的人才能用这种杯子喝水?至少皇亲贵胄诸侯王一类,才能使用这么名贵的杯子吧。
山东博物馆黑陶单柄杯
哪怕是在遥远的石器时代,当时人们使用的杯子也豪华的超乎你的想象。一般人对于石器时代的印象,大多是停留在刚刚脱离饮毛茹血的生活。但山东博物馆收藏的这件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黑陶单柄杯,距今至少有4000以上,是新石器时代的珍贵文物。这个黑陶单柄杯光从外观上来看,就十分的高端大气上档次,而且在4000多年前, *** 杯子的人就贴心的给杯子加了两个把手,如此用心 *** 的杯子,已经不单单是杯子了,跟现在的那些陶艺大师想比也不差分毫,甚至可以当成艺术品来欣赏了。
西安博物院云纹玉高足杯
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他所用的杯子当然更加的珍贵了。不过,因为秦始皇陵处于保护状态,并没有相关的发掘计划,所以人们对此还一无所知。不过,在当年阿房宫的遗址上曾经出土过一只云纹玉高足杯,现藏在西安博物院。这只杯子由整块美玉打磨而成,杯身上还雕刻着精美的云纹。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水晶杯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水晶杯,是公元1世纪的产物,在工艺上比战国水晶杯要高出许多。杯子的表面不但有复杂的花纹,甚至还有惟妙惟肖的树叶。水晶的质地硬而脆,想在上面刻出这样的花纹简直可以用巧夺天工来形容。从技术上讲,这件水晶杯比战国水晶杯还要高明。不过,考虑到战国水晶杯比这个要早数百年,从珍贵程度上来讲,战国水晶杯则更胜一筹。
洛阳博物馆白玉杯
曹操虽然是历史上有名的奸雄人物,但是曹操在历史上也是一位以生活节俭著称的人。古代的帝王陵寝大多数都修的十分豪华,但是曹操的高陵却修建的异常简陋。不过,曹操虽然节俭,到了他曾孙曹芳这一代,曹氏子孙的生活就逐渐奢靡起来了。洛阳博物馆收藏的这只曹芳正始八年的白玉杯就是更好的见证。这件白玉杯通体透白,外观晶莹圆润,一看就不是凡物。
刘益谦成化鸡缸杯
2014年的拍卖会上,上海藏家刘益谦以2.8124亿港元的成交价将一只成化鸡缸杯收入囊中,也不知道用鸡缸杯喝茶感觉如何?据这位藏(土)家(豪)说,这2.8亿港元的杯子“光滑得不得了,又糯又温和,语言都无法形容”。毕竟是3亿元拍下来的杯子,能跟普通的茶杯一样吗?
可能有人会问,一只小小的杯子,怎么能值这么多钱呢?因为它不是普通的古董瓷器,它是瓷器中的珍品。明朝人程哲认为:“在胜朝则有永、宣、成、弘、正、嘉、万官窑,其品之高下,首成,次宣,次永,次嘉……”而鸡缸杯的 *** 据《明史》记载,为烧成一件器物,不惜 *** 数十、数百,把其中更好的拿出来上供朝廷,次品全都打碎。如此高标准、严要求之下,当然出的都是精工细活。
目前存世的鸡缸杯不到20件,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院最多,有8只;北京故宫博物院有2只;国外官方博物馆有5只;而私人手里有4只。
台北故宫收藏的成化斗彩鸡缸杯
故宫收藏的成化斗彩鸡缸杯
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的鸡缸杯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鸡缸杯
中原古董古玩交易中心
这张图不用多介绍,刘益谦用鸡缸杯喝茶。
据他说,这2.8亿港元的杯子“光滑得不得了,又糯又温和,语言都无法形容”。
虽然在成化年间,鸡缸杯本是一只酒杯,但用鸡缸杯喝茶,刘益谦并不是之一人。
马未都
说起来,二十年前,我就见过一次鸡缸杯。
我一个朋友带我到日本一个大收藏家家里,他知道我来,让佣人端着一个茶盘上来,上面放着一杯迎宾茶,盛茶的杯子就是这个斗彩鸡缸杯。
我也算见是过世面的人,但还是小心翼翼。
当时他在拍卖会上用500多万人民币拍得,我知道这只杯子在他手里,没想到他会以这样的方式拿出来。
这大概是我这一生喝的最昂贵的茶了。
那除了马先生、刘先生,这世上,还有谁可能用鸡缸杯喝茶呢?
或者换句话说,谁曾有过拿鸡缸杯喝茶的机会?
我们先从刘益谦拍下的鸡缸杯曾经的主人开始算起。
价值2.8亿成化斗彩鸡缸杯的收藏历史
仇焱之
1949年,仇焱之赴香港发展,香港古玩市场上,一对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在一商贩的地摊上摆了很久,都无人问津,恰好有一天被仇焱之发现,就出价1000港币将它买回。
仇焱之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他买的是假货、仿古的,由此还受到不少非议,但他不为所动,始终相信自己的眼力。后来买回家后,他又拿这个宝物对照史料不断研究,并且还专门为它定做了一个包装盒,上面落上了自己的姓名笔迹。这个宝物他一直带在身边,珍藏了近半个世纪之久。后来就转手给伦敦收藏家LeopoldDreyfus夫人,还因此大赚了一笔,在收藏界引起极大的震动,被誉为收藏界“捡漏”的典范!
伦敦藏家
也就是上文提到的LeopoldDreyfus夫人;
坂本五郎
1980年11月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这只鸡缸杯拍出了528万港元的高价,竞得者为日本著名藏家、有“小拿破仑”之称的坂本五郎;
玫茵堂主人
1999年4月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这只品相完好的鸡缸杯以2917万港元落槌,成为当时中国古代瓷器在国际拍卖市场上的更高成交纪录,竞得者为玫茵堂主人、瑞士银行家Zuellig兄弟。
刘益谦
这段就不介绍了,你们都懂。
各大博物馆收藏的鸡缸杯
别看那只鸡缸杯几十年出现一次,
辗转于各大拍卖场,
显得很热闹。
但其实,
如今现存的其他鸡缸杯大多收藏于各大博物馆中,
几无市场流通的可能。
那都是哪些博物馆呢?
大英博物馆
有很多网友说,
在大英博物馆里看到了3只鸡缸杯,
挺壕~~~~~~~
但你不知道吧?
据大英博物馆自己介绍,
只有其中一只是明成化年间的,
另外两只都是后仿的,但也是老物件。
你觉得哪只是真的?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北京故宫博物院
北京故宫博物院里有两只鸡缸杯,
但世人对它俩争议颇多,
当然质疑的不是新老问题,
而是断代。
斗彩鸡缸杯,明成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有故宫专家认为那两只都不到成化,
是晚明仿的。
元芳,你怎么看?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大都会的这只,
虽然残得稀里哗啦的,
但业界对它的年代没有非议。
据说此杯是该博物馆
1987年时从一位女士手上购得的。
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
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的这只鸡缸杯,
从外观看上去和其他的不太一样,
是否到成化本朝还值得商榷。
英国戴维德基金会
戴维的基金会也有一件,基本无问题。
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里的鸡缸杯
之所以放最后介绍,
原因很简单:压轴。
关于它们到底有多少件鸡缸杯,
说法很多。
有说8只的,有说11只的,
至于到底有几只,
可能只有台北故宫博物院仓库管理员才知道。
不过,常年展出的,有6只。
流浪于民间的鸡缸杯
那除了博物馆馆藏的,
已知的市面上可流通的鸡缸杯有几只呢?
其中一种说法是:4只。
其中一只现在在大英博物馆了;
一只被刘益谦买了;
一只在香港著名收藏家区百龄先生手里
(也有人说他有两只);
还有最后一只是和拍卖的这只本来是一对的,
属于Dreyfus旧藏,
1971年3月2日苏富比伦敦拍卖会卖掉了,
到现在没人知道在哪里了。
此外,传说收藏家BAUR手里也有一件;
2009年时欧洲一家名为Bukowskis的拍卖公司以85万镑拍出了一件,买家身份不明。
所以,可以大略估算一下,如今已知的现存鸡缸杯真品不足20只!比汝窑数量还少啊!
明代成化(公元1465-1487年)间景德镇生产的瓷器。以青花与斗彩最负盛名。前年2.8亿港元天价鸡缸杯的成交瞬间轰动业界,引发了媒体的大力报道和大众的热议,使得成化斗彩瓷器再一次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虽天价成交的鸡缸杯让成化斗彩瓷器成为业界聚光点,然而藏家对于成化斗彩瓷器的热衷与追捧,其实并非仅仅只是停留在天价成交所带来的震撼,更多来源于成化斗彩瓷器本身独具的魅力,让人向往不已。
斗彩瓷器的烧成是我国制瓷工艺史上的重大成就,为后来彩瓷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斗彩是一种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彩瓷品种,明代文献中称之为“青花间装五彩”。斗彩的 *** 是先在瓷坯上用青花描绘花草、禽兽、人物的半体,施透明釉高温烧成后,再用釉上彩而成;或以青花在瓷坯上双勾出纹饰的轮廓,施釉烧成后再在釉上于轮廓中填入彩料。斗彩以成化朝最为著名。由于成化瓷器的胎质细腻纯净,釉层滋润沉静,釉下淡雅的青花和釉上艳丽的五彩相配,形成了娇艳绚丽的艺术特点,故历朝均以成化斗彩瓷最为名贵。成化斗彩传世品极少,多为盖罐、杯、高足杯等小件器,尤“天”字罐、鸡缸杯、婴戏杯、葡萄杯等最为著名。
成化斗彩器型均小巧精致,俗语说“成化无大器”,其中一种高士杯为成化斗彩特有之造型,皆为敞口,弧腹,杯足中空呈喇叭状,外壁施以艳丽的釉彩,款识写底足外撇处。一般而言,成化时期瓷器造型庄重圆润、玲珑俊美,深具艺术上的线条美。除了在国际大拍卖行春秋拍卖会上偶有所见的成化小器皿,所见的更大一件成化斗彩古瓷是广州西关文津古玩城某行家友人店铺中的一件口径约为15厘米的民窑盘子。
大明成化款斗彩碗口径11.7cm、高:6.6cm,全器用斗彩装饰,碗壁被“T"字形的祥云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画龙凤图案,锦盆堆由折枝牡丹和祥云组成。碗底青花方框内书写”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款。该碗是成化晚期的作品, *** 极精细,胎质洁白细腻,白釉温润如玉,青花线条匀称、发色淡蓝,釉上填苦緑、古黄、矾红和紫四种彩料。冷调的苦绿为主色,显得晶莹剔透,其间点染暖调的矾红,热烈、艳丽,中间用古黄作过渡,产生了高雅华贵的颜色感。此碗虽然大,仍然给人一种特殊的轻盈感,晶莹美,确为前无古人的极品。
关于成化款似有专人书写,比较规范,字体基本一致。有“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外围为双线方栏,这种款书写在杯底最多,少数盘、碗、洗也有这种款,一般是成化后期的产品。“大明成化年制”六子双行双圈楷书款,在盘、碗、瓶、罐底部为多,有少部分书于碗心。“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横款,大多在黄地青花盘外口和高足杯内使用。
成化瓷器在外流散的非常少,大部分收藏在台北故宫和北京故宫,约有250多件,40多个品种,是专为宫廷御用烧制的一种精美细瓷。施彩 *** 洗练多变,同时每件器物都附遒劲有力的朝代款识,为官窑之上品。当时产量即非常小,十分珍贵,直到今天,它仍然显示出永恒的艺术魅力。
在传世的斗彩瓷器中,除了鸡缸杯之外,还有许多“神品”,像 *** 日喀则萨迦寺收藏的明宣德斗彩鸳鸯莲荷纹碗、明成化斗彩三秋杯等等。像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只明成化斗彩三秋杯,是古陶瓷收藏家、鉴定家孙瀛洲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捐献的,这件明成化斗彩三秋杯被视为故宫瓷器的镇院之宝之一,是孙瀛洲在解放前花了40根金条收来的。一只轻灵秀巧的斗彩瓷杯,在洁白细腻、薄如蝉翼的胎体上绘了两只蝴蝶在山石花草中飞舞蹁跹。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只蝴蝶的翅膀上所施的紫色彩釉色浓而无光,然而这恰恰是明代成化斗彩所固有的特征,这也是后世仿品无法仿效之处,这种紫彩就是所谓的“姹紫”或“差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