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东酸汤子中毒事件,鸡东酸汤子中毒事件家属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36 0
“酸汤子”事件升至9人死亡!国家卫健委:这些食物慎吃

10月19日晚,国家卫生健康委微信公众号“健康中国”发布消息称,10月5日黑龙江鸡东县发生一起因家庭聚餐食用酸汤子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9人食用后全部死亡。现已查明致病食物是被致病菌污染的酸汤子。

北方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酵米面食品。夏秋季节 *** 发酵米面制品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该菌能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温煮沸不能破坏毒性,中毒后没有特效救治药物,病死率达50%以上。

北方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南方的发酵后 *** 的汤圆、吊浆粑、河粉等最容易致病。

2010年至今,全国已发生此类中毒14起,84人中毒,37人死亡。

酵米面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发霉变质的原料,虽然通过挑选新鲜无霉变原料,勤换水能够减少被致病菌污染的机会,但为保证生命安全,更好的预防措施是不 *** 、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

痛心!

9名“酸汤子”中毒者全部死亡

19日中午,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最后一名伤者,经多日救治无效,不幸去世。至此,9名中毒者已全部死亡。

回顾此次事件,该家庭成员亲属共12人5日上午参加了聚餐,家里长辈9人全部食用了“酸汤子”,3个年轻人因不喜欢这种口味而没有食用。当天中午,9位食用了“酸汤子”的长辈陆续出现身体不适,并送往医院治疗抢救。

10日,经抢救无效造成7人接连死亡。12日,中毒事件死亡人数升至8人。19日,最后一名伤者离世。

据了解,“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成的一种粗面条。警方调查得知,该“酸汤子”食材为该家庭成员自制,且在冰箱中冷冻近一年时间,在此次聚餐食用之前,因冰箱里无处存放,被放置在家中阴凉处。

据黑龙江省卫健委消息,经检测,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后者在患者胃液中也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米酵菌酸到底有多“毒”?

在细菌性食物中毒里

米酵菌酸毒素是

致死率更高的细菌毒素之一

戳图了解米酵菌酸

学习预防食物中毒的 ***

来源:科技日报

“酸汤子中毒事件”9人死亡,国家卫健委发布提示,这些东西别吃

来源:齐鲁晚报

19日中午,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最后一名伤者,经多日救治无效,不幸去世。至此,9名中毒者已全部死亡。

据了解,10月5日早上,该家庭成员亲属共12人参加了聚餐,家里长辈9人全部食用了“酸汤子”,3个年轻人因不喜欢这种口味没有食用。当天中午,9位食用了“酸汤子”的长辈陆续出现身体不适,并送往医院治疗抢救。

10月10日,经抢救无效造成7人陆续死亡。12日,中毒事件死亡人数升至8人。19日,最后一名伤者离世。

据了解,“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成的一种粗面条。经当地警方调查得知,该“酸汤子”食材为该家庭成员自制,且在冰箱中冷冻近一年时间,在此次聚餐食用之前,因为冰箱里无处存放,被放置在了家中阴凉处。

图据@中新视频(截图)

19日,公众号“健康中国” 发布国家卫健委提示:

2020年10月5日黑龙江鸡东县发生一起因家庭聚餐食用酸汤子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9人食用后全部死亡。现已查明致病食物是被致病菌污染的酸汤子。

北方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酵米面食品。夏秋季节 *** 发酵米面制品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该菌能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温煮沸不能破坏毒性,中毒后没有特效救治药物,病死率达50%以上。

北方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南方的发酵后 *** 的汤圆、吊浆粑、河粉等最容易致病。2010年至今,全国已发生此类中毒14起,84人中毒,37人死亡。酵米面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发霉变质的原料,虽然通过挑选新鲜无霉变原料,勤换水能够减少被致病菌污染的机会,但为保证生命安全,更好的预防措施是不 *** 、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

来源:央视新闻,健康中国

中国发布丨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致死9人 官方提醒慎吃酵米面类食品

中国网10月20日讯(记者 吴佳潼)10月5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发生一起因家庭聚餐食用酸汤子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据报道,此前中毒的9人中已有8人死亡,仅有47岁的李女士幸存。19日,唯一幸存者的李女士去世。至此,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的9名中毒者全部死亡。

现已查明,致病食物是被致病菌污染的酸汤子。北方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酵米面食品。夏秋季节 *** 发酵米面制品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该菌能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温煮沸不能破坏毒性,中毒后没有特效救治药物,病死率达50%以上。北方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南方的发酵后 *** 的汤圆、吊浆粑、河粉等最容易致病。

据统计,2010年至今,全国已发生此类中毒14起,84人中毒,37人死亡。国家卫健委提醒,酵米面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发霉变质的原料,虽然通过挑选新鲜无霉变原料,勤换水能够减少被致病菌污染的机会,但为保证生命安全,更好的预防措施是不 *** 、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

遗憾!“酸汤子”事件最后一名幸存者经多日救治无效离世

大江网/江西头条客户端讯 记者徐立鸣报道:20日,记者获悉,19日中午,黑龙江鸡西市“酸汤子”中毒事件最后一名幸存者,经多日救治无效,不幸去世。至此,9名中毒者已全部死亡。随后记者致 *** 西市鸡东县委宣传部证实此事。

据了解,10月5日早上,该家庭成员亲属共12人参加了聚餐,家里长辈9人全部食用了“酸汤子”,3个年轻人因不喜欢这种口味没有食用。当天中午,9位食用了“酸汤子”的长辈陆续出现身体不适,并送往医院治疗抢救。

10月10日,经抢救无效造成7人陆续死亡。12日,中毒事件死亡人数升至8人。19日,最后一名幸存者离世。

据了解,“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成的一种粗面条。经当地警方调查得知,该“酸汤子”食材为该家庭成员自制,且在冰箱中冷冻近一年时间,在此次聚餐食用之前,因为冰箱里无处存放,被放置在了家中阴凉处。

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食品处发布的消息,鸡西市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也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而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一家聚餐,7人死亡!都是因为吃了这个

10日,总台央视记者从黑龙江省鸡西市 *** 部门证实,鸡西市鸡东县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已导致7人死亡。

据通报,10月5日,鸡东县兴农镇居民王某某及亲属9人在其家中聚餐,食用自制“酸汤子”(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引发食物中毒, *** “酸汤子”所用食材已在冰箱里冷冻一年。

经公安机关对现场提取物检测,未查出有毒物质,排除人为投毒可能。经医院化验检测,食物中黄曲霉素严重超标,初步判定为黄曲霉素中毒。截至目前,共有7名患者经救治无效死亡,2人仍在抢救中。

相关部门提示:谷物、坚果等容易滋生黄曲霉菌的食材不宜长期冷冻在冰箱,且不能食用受黄曲霉菌污染的粮食及食品。

黄曲霉素:最强的生物致癌剂!

黄曲霉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致癌物之一,其毒性相当于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1毫克黄曲霉素即可致癌,如果一次性摄入20毫克,甚至可以直接导致成年人死亡。1993年,它就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

发霉的花生、玉米

发霉的花生、玉米黄曲霉素藏在发霉的,特别是淀粉含量高的食物里,如花生、玉米等。淀粉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会滋生导致肝癌的黄曲霉菌。建议每次即买即吃,不要存货,以免霉变。

另外,黄曲霉菌以孢子形式传播,食物容易牵连霉变。因此,一旦发现有一颗花生坏了,那么一碗花生米,或者存放的一袋花生米都得扔掉。

变质的米饭

变质的米饭变质的米饭最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建议吃多少做多少,不留剩饭菜。

发苦的坚果

发苦的坚果如果吃到变苦的瓜子,一定要及时吐掉并漱口,因为瓜子等坚果的苦味正是来自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黄曲霉毒素,经常摄入会增加肝癌风险。

劣质芝麻酱

劣质芝麻酱有些商家为了降低成本,用糠芝麻、瘪花生甚至变质的芝麻、花生做原料,其中变质的花生中含有黄曲霉毒素。

小作坊自榨油

小作坊自榨油有的花生外表正常,但内部已出现黄曲霉素,而小作坊榨油机工艺简单,缺乏除去有害物质的工艺,不能对原材料进行精炼,可能会出现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及存在黄曲霉毒素等问题。

综合健康时报

(来源:央视新闻)

当心!除了酸汤子,这些食物也易中毒

黑龙江1家9口8人食用酸汤子中毒死亡,黑龙江卫健委近日发布“鸡东中毒事件”中毒原因,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10月15日,针对近期各地食物中毒事件频发,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饮食消费提示,称谷类发酵食品、变质银耳或木耳、薯类制品易引起椰毒假单胞菌中毒。

开水煮、高压锅蒸均不能破坏其毒性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称,椰毒假单胞菌来源于土壤,可能随加工原料而污染食品并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米酵菌酸,导致食用者中毒。米酵菌酸耐热性极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椰毒假单胞菌中毒起病急,主要表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肝肿大、呕血、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甚至休克死亡。该食物中毒无特效解毒药物,病后恢复与摄入的毒素量有关。

如何预防椰毒假单胞菌食物中毒?

对此,辽宁省市场监管局发布提示:

1.不可使用霉变的玉米等原料。制备发酵面米食品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要保证食物无异味产生,一旦发现粉红、绿、黄绿、黑等各色霉斑,就不能食用。磨浆后要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贮藏要通风、防潮、防尘。

2.禁止出售、食用变质银耳,不要自行采食鲜银耳。正常干银耳经水泡发后,菌片呈白色或微黄,朵形完整,弹性好,无异味,发好的银耳要充分漂洗,摘除其基底部,泡发后应及时食用,凉拌前要用开水焯熟。

3.在选购马铃薯粉条等食物时,要细看生产日期,确保新鲜;要选购外观无霉变、外形规整且色泽正常的产品;购买后应储存在阴凉、通风干燥处;食用时一旦发现有酸败或霉变气味,立即停止食用。

省市场监管局指出,发生中毒后,消费者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并及时就医。对中毒患者应及时催吐、洗胃、清肠,并根据症状的轻重予以对症治疗。

蘑菇、鲜黄花菜均容易 ***

此外,辽宁省市场监管局表示,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还有有毒蘑菇和新鲜黄花菜、发芽的土豆、豆角等,消费者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

野生蘑菇种类繁多,肉眼很难鉴别蘑菇是否有毒。中毒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且没有特效疗法,救治非常困难,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省市场监管局称,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需要专业机构和人员,目前没有简单、易行、可靠的鉴别 *** 。

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勿采、勿食、不买、不卖不明品种野生蘑菇。一旦因食用野生蘑菇出现中毒症状,要立即进行催吐,并尽快就医。

新鲜黄花菜含有秋水仙碱,在新陈代谢中被氧化后可转化为二秋水仙碱的有毒物质。消费者应尽量不要吃鲜黄花菜,如果食用,一定要先去除秋水仙碱,可以将鲜黄花菜在开水中烫漂一下,然后用清水充分浸泡、冲洗。秋水仙碱不耐热,大火煮10分钟左右可以被破坏。

发芽的土豆中含有龙葵碱,重者可因呼吸麻痹死亡。发芽的土豆经处理去掉芽后,发绿的块茎内可能还残留龙葵碱,也会引起中毒,所以不宜食用发芽的土豆。

生的豆角含有红细胞凝集素和皂甙毒素,如果烹调时加热不彻底,毒性成分未被破坏,人食用后则可引起中毒,一般2~4小时发病,最快数分钟发病。目前对豆角中毒没有特效药。烹饪时应先去除毒素较多的豆角两头以及老豆角,充分加热,彻底炒熟煮透,颜色由鲜绿变暗绿,吃起来没有豆腥味。

来源:辽沈晚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辽宁频道

“酸汤子”事件9人全部死亡,“元凶”究竟是什么?食用这4种常见食物也要注意

近日

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引发关注

10月5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兴农镇某社区居民王某及其亲属9人在家中聚餐,共同食用了自制酸汤子(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后,引发食物中毒。据调查得知,该酸汤子食材已在冰箱冷冻一年,疑似该食材引发食物中毒。

昨天(19日),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最后一名伤者,经多日救治无效,不幸去世。至此,9名中毒者已全部死亡。

根据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信息披露,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在患者胃液中也检出该物质,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国家卫健委紧急提示:

鸡东酸汤子中毒事件,鸡东酸汤子中毒事件家属-第1张图片-

慎吃长时间发酵的酵米面类食品

19日,公众号“健康中国” 发布国家卫健委提示:

夏秋季节 *** 发酵米面制品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该菌能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温煮沸不能破坏毒性,中毒后没有特效救治药物,病死率达50%以上。

北方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南方的发酵后 *** 的汤圆、吊浆粑、河粉等最容易致病。

为保证生命安全,更好的预防措施是不 *** 、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

“米酵菌酸”是什么?

大家又该如何避免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呢?

上海市疾控中心医生张红芝介绍,米酵菌酸是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产生的一种毒素,是引起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毒性代谢产物,中毒后病死率极高。“2002至2016年,我国共报告此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16起,发病153例,死亡51例,病死率为33.33%,多发病于以面制品为主食的地区。”不过,目前在上海地区还未有过米酵菌酸中毒的报告。

米酵菌酸到底是一种什么物质?米酵菌酸虽然名为“酸”,其实是一种脂肪类物质。20世纪30年代被首次提取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学者首次从酵米面中毒样品中分离出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中毒后,患者进食后的2至24小时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重者呈咖啡色样物),轻者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重者可出现皮肤黄染、肝脾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等,体温一般不升高。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韩婷说,米酵菌酸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潮湿、阴雨的天气,再加上储存不好,椰毒假单胞菌会在食物中大量生长繁殖。“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是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银耳及其它变质淀粉类制品,如糯米、小米、高粱和马铃薯等。已有报道的引起中毒的食品有吊浆粑、糯米汤圆、玉米面粉、泡发黑木耳、变质鲜银耳。”米酵菌酸耐热性极强,任由煎、炸、煮、炖都不能破坏它的毒性。

专家提醒,虽然上海目前没有相关病例,但市民依旧不能对食物中毒掉以轻心。

“在食物选购上,要选择正规的购买渠道;

认真阅读产品标签,特别是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信息;

留意食品性状,注意辨别木耳和银耳的质量。

此外,如果家庭 *** 风味食品,要注意冷藏储存和及时食用,“一定要保证玉米、高粱、马铃薯及甘薯等原料安全无霉; *** 完成后及时进行后期的晒干或烘干处理;成品贮存要通风、防潮,切不可与土壤直接接触。”

张红芝说,目前,对于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毒素造成的中毒,没有针对性的抗毒素。所以,一旦中毒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马上报告当地卫生部门,组织抢救。凡是吃过同批食物的人员,无论发病与否,一律尽快催吐或洗胃清肠,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和对机体的损伤,保护受损脏器,降低死亡率。

当然,除了“酸汤子”,其他食物中毒近年来也屡见不鲜。韩婷特别指出,以下此类食物的正确饮食也需引起注意:

之一,霉变甘蔗中毒。食用了保存不当而霉变的甘蔗,可从霉变甘蔗中分离出的产毒真菌为甘蔗节菱孢霉。它是一种神经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不吃霉变甘蔗是预防霉变甘蔗中毒的主要预防措施。甘蔗必须于成熟后收割,收割后注意防冻,防真菌污染繁殖。贮存期不可过长,并定期对甘蔗进行感官检查,严禁变质的霉变甘蔗出售。

第二,发芽马铃薯中毒。发芽马铃薯含有龙葵素,可引起咽部瘙痒、发干、胃部烧灼、恶心、呕吐、腹疼、腹泻、伴头晕、耳鸣、瞳孔散大。

为防止中毒的发生,马铃薯贮存干燥阴凉处,食用前挖去芽眼、削皮,烹调时加醋。

第三,四季豆中毒。食用加热不充分四季豆(扁豆)会出现腹泻等中毒症状,主要是由于四季豆中含有皂素、植物血凝素引起的。为防止中毒的发生,豆角烹调时应煮熟、煮透至失去原有生绿色。

第四,鲜黄花菜中毒。由于鲜黄花菜含有类秋水仙碱,直接食用可以引起,呕吐、腹泻、头晕、头疼、口渴。为防止中毒的发生,鲜黄花菜须先用水浸泡或用开水烫后弃水,炒煮后食用。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黄杨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解放日报

黑龙江“酸汤子”中毒致8死事件续:初步定性为米酵菌酸引发

10月5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一家庭聚餐引发9人“酸汤子”中毒事件,目前这起中毒事故已造成8人死亡。10月13日,上游新闻记者从患者李红艳的家属处了解到,目前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中毒患者李红艳还在抢救中,国家已派医疗队进行会诊。

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食品处发布的消息,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至100%。

中毒患者李红艳目前仍在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图片来源/家属微博

据了解,10月5日早上,该家庭成员亲属共12人参加了聚餐,家里长辈9人全部食用了“酸汤子”,3名年轻人因口味不喜欢没有食用。当日中午,9名食用了“酸汤子”的长辈陆续出现身体不适,已造成8人抢救无效身亡。

目前,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李红艳还在抢救中。据李红艳的亲属介绍,10月5日下午,李红艳来到鸡西总医院接受检查。因为病情危急,10月6日,家属又将李红艳转至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入院后,李红艳就住进了重症监护室抢救。李红艳的丈夫也是这起中毒事故的患者之一,于10月7日抢救无效死亡。

中毒患者李红艳的治疗费用高昂。图片来源/水滴筹平台

据李红艳的侄女李彦羲介绍,目前姑姑李红艳情况很不乐观。据医生透露,接下来可能需要进行换肝手术,治疗费用是个无底洞。据悉,目前治疗费用已花费20余万元,为筹集后续的医疗费用,李红艳亲属在水滴筹平台发起众筹求助,目标为50万元,目前已筹集13万余元。

引发这起悲剧的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成的一种粗面条,当地俗称“酸汤子”。经当地警方调查得知,该“酸汤子”食材为该家庭成员自制,且在冰箱中冷冻近一年时间,疑似该食材引发食物中毒。经刑事技术部门现场提取物检测,排除人为投毒可能。

李红艳家属在水滴筹上求助,目标是50万医疗费。图片来源/水滴筹平台

另外,这起中毒事件的原因并非黄曲霉素引发。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食品处发布的消息,鸡西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酵米面食物中毒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的简称。该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耐热性极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至100%。

(原题为:《黑龙江“酸汤子”中毒事件致8死1抢救,官方初步定性为米酵菌酸引发》)

来源:上游新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上游新闻

自制酸汤子致9人死事件引关注 专家建议不制售、不食用发酵面米食品

据央视新闻

米酵菌酸中毒有哪些症状?据央视新闻

□记者 杨璐

近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某家庭9人聚餐引发中毒事件。10月19日,该事件最后一名幸存者李女士去世。至此,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的9名中毒者已全部死亡。

据调查,该事件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米酵菌酸毒性如何?哪些食材容易被米酵菌酸污染?中毒后又该如何急救?为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米酵菌酸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据报道,10月5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兴农镇某社区居民王某及其亲属9人在家中聚餐,其间共同食用了自制酸汤子(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食用后王某及其亲属陆续出现身体不适,疑似食物中毒。

10月10日,中毒者家属称警方已介入调查。调查得知,该酸汤子食材已在冰箱冷冻一年,疑似该食材引发食物中毒。经当地公安机关刑事技术部门现场提取物检测,未查出氰化物(剧毒类)、有机磷类(农药类)、呋喃丹类(氨基甲酸酯类内吸性广谱杀虫剂)、安定类(催眠类)、毒鼠强(鼠药类)等有毒物质,排除人为投毒可能。

截至10月10日,该事件已有7人死亡,2人在ICU抢救,情况并不乐观。10月12日,死亡人数上升至8人,只剩下一人在抢救。10月19日,唯一幸存者去世。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在疾控中心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检测后发布中毒事件原因,在玉米面中及患者胃液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其实,此次米酵菌酸中毒事件并非个例。记者在查找资料时发现,今年在广东、云南等地也发生过米酵菌酸中毒事件。8月2日凌晨,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人民 *** 官网发布通报,7月28日,惠来县神泉镇发生一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神泉镇11位顾客在“石头肠粉店”食用河粉(俗称“粿条”)后,先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经调查,初步确定该事件由米酵菌酸中毒引起,而非之前报道的黄曲霉毒素超标。

米酵菌酸中毒致死率高高温不能杀死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室主任付鹏钰告诉记者,米酵菌酸是一种由椰毒假单胞菌米面亚种产生的可以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常出现于发酵的玉米面制品、经过长时间浸泡的木耳、糯米面汤圆、吊浆粑以及河粉等食物中,这些食物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发酵或浸泡。

米酵菌酸中毒后,一般2小时~24小时会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重者可出现皮肤黄染、肝脾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等,米酵菌酸会对人体的肝脏等重要器官产生严重损害,致死率达40%~100%。

据了解,米酵菌酸耐高温,即使是煮沸的水或者高压锅蒸煮也无法破坏其毒性,并且毒性强、致死率高。研究显示,米酵菌酸的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即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感染途径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所需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数值越小,毒性越大)为1.4mg/kg,同属剧毒类物质的黄曲霉毒素B1小鼠口服LD50为9mg/kg,米酵菌酸的LD50明显高于黄曲霉毒素B1。

付鹏钰说,目前米酵菌酸中毒并没有特效药,建议出现疑似米酵菌酸中毒的情况要立刻送医。与米酵菌酸中毒者食用过同种食物的,即使没有出现不适症状也应即刻就医,尽快催吐或洗胃清肠,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和对机体的损伤。

预防米酵菌酸中毒更好不食用发酵面米食品

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米酵菌酸中毒?付鹏钰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1.更好的预防措施是不制售、不食用酵米面、吊浆粑等发酵面米食品。

2.购买食材时要选择正规的购买渠道;购买产品时要认真阅读产品标签,特别注意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信息;食材要按照产品标签上注明的存储条件保存,如果超过产品保质期,不能食用。

3.制备发酵面米食品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要保证食物无异味产生。食品 *** 过程中一旦发现粉红、绿、黄绿、黑等各色霉斑,需要全部扔掉,严禁去掉发霉的部分食用。磨浆后要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贮藏条件要通风、防潮、防尘。

4.目前我国椰毒假单胞菌污染率更高的食物是鲜银耳,食用新鲜银耳有中毒的风险且后果严重,不建议食用,建议用干银耳替代。

5.出现疑似米酵菌酸中毒症状需立刻就医,中毒患者应及时催吐、洗胃、清肠。吃过相同食品但未发病的人,也应尽早催吐、洗胃、清肠。

国家卫健委:近10年酸汤子等酵米面类食品中毒事件已致37死

新京报快讯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官方微信消息,2020年10月5日黑龙江鸡东县发生一起因家庭聚餐食用酸汤子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9人食用后全部死亡。现已查明致病食物是被致病菌污染的酸汤子。北方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酵米面食品。夏秋季节 *** 发酵米面制品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该菌能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温煮沸不能破坏毒性,中毒后没有特效救治药物,病死率达50%以上。北方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南方的发酵后 *** 的汤圆、吊浆粑、河粉等最容易致病。2010年至今,全国已发生此类中毒14起,84人中毒,37人死亡。酵米面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发霉变质的原料,虽然通过挑选新鲜无霉变原料,勤换水能够减少被致病菌污染的机会,但为保证生命安全,更好的预防措施是不 *** 、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

编辑 林玮琪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官方微信

标签: 汤子 鸡东 中毒 事件 家属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