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涌金莲是一种独特的植物,其花冠犹如一朵金色莲花,因此被外界称为“来自中国的神奇美丽的花卉”。
地涌金莲:别名千瓣莲花、地金莲、地涌莲、地母金莲等,原产中国云南,为中国特产花卉。 假茎的叶腋处为真正的小花朵,清香、娇嫩,黄绿相间,更添一份精巧的美丽,花期长达半年之久。 地涌金莲被佛教寺院定为“五树六花”之一,也是傣族文学作品中善良的化身和惩恶的象征。
传说佛祖诞生之时每走一步足下都会生出金光灿灿的金莲花,也就是地涌金莲。有傣家传说,佛祖讲经,讲到精彩之处,“天花乱坠,地涌金莲”。所说的就是这种花。
莲花是佛教的圣物,常用来象征佛法和纯洁。而地涌金莲则是在佛说法或者显示神通时候出现。在很多佛教典籍中有过记载。比如《楞严经》中就有:尔时世尊顶放百宝无畏光明,光中出生千叶宝莲,有化如来,结跏趺坐,宣说神咒。地涌金莲也是平常所见到的佛像中佛及菩萨脚下所踩的莲花。
地涌金莲之所以被称为“佛花”:
一是传说中佛祖讲经,讲到精彩之处,天花乱坠,地涌金莲,所说的就是这种花。
二是佛经中规定寺院里必须种植的五种树(菩提树,高榕,贝叶棕,槟榔,糖棕),六种花(荷花,文殊兰,黄姜花,鸡蛋花,缅桂花,地涌金莲),其中就有它。
花可入药,有收敛止血的作用。治白带、红崩及大肠下血。茎汁用于解酒及草乌中毒。云南民间还利用其茎汁解酒、解毒, *** 止血药物,现北京植物园热带温室已引种栽培这一美丽的植物。
地涌金莲的花语
地涌金莲有“高贵”、“神圣”、“朴实高雅”之意。
地涌金莲花语:高贵典雅,万事如意。
地涌金莲每年春天,未发叶先开花, 千瓣莲花好似从地中兀自涌出。地涌金莲佛圣花,在佛殿前阳光下愈加金光灿灿。
西双版纳有着独特的季节律动,常暖无冬的气候,让她的春天似乎很长,又似乎很短,毕竟二月中就三十几度的气温,让刚从湿冷多雾的四川盆地而来的我们,马上感受到了仲春的气息。
在傣语称“春欢”的景洪市曼听公园,明媚的阳光下,那一簇簇如花墙般灿烂绽放的叶子花,让这仲春的感受愈发强烈,这些热烈而艳丽的花团,以一碧如洗的蓝天作背景,微风中如红云般浮动,那紫红色的光华,满载着春天的滋味。
早就听过西双版纳“五树六花”的传说。佛经记载:释迦牟尼降生在一株无忧花树下,成佛于一株菩提树下、圆寂于娑罗双树下。这样,佛陀的一生的几个关键时刻与植物有着不解之缘。傣族是个几乎全民信奉佛教的民族,据说这里的寺院除了佛,法,僧三宝外,还必须种植“五树六花”。“五树”指菩提树、高山榕、贝叶棕、糖棕和槟榔,“六花”是指莲花、无忧花、凤凰花、鸡蛋花、姜黄花和地涌金莲。
曼听公园旁边就是西双版纳总佛寺,傣语称为“洼巴洁”,为全州各佛寺之首。公元7世纪,上座部佛教由缅甸传入版纳地区,至今已盛行了1300多年。其以“佛法僧”为中心的信仰,融于傣民族世俗文化和人文风情之中,让傣族人得以从容往返于世俗生活和佛法空间,找寻到内心解脱之道。
对于既非佛教徒,对植物学也一窍不通的我来说,寻找“五树六花”纯属旅途中的学习乐趣而已,佛法讲求一个“缘”字,智者说修行的本质就是在一切不平常里头去修平常,这种“不平常里头的平常”恰恰是我们平时最缺少的平常心,我想:对于西双版纳和“五树六花”,来是缘,去也是缘。已得是缘,未得亦是缘。我们只需惜缘而已。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总佛寺东南端,安奉着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菩提树。
“菩提” 一词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菩提树是榕属高大乔木,高达15-25米,叶呈三角状心型。传说在2500多年前,释迦摩尼在古印度伽耶城菩提树下跏趺而坐49天,启明星初升之时终于悟道成佛。玄奘法师《大唐西域记》云:“菩提树者,即毕钵罗之树也,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觉... ...”。
被视作“五树”之一的菩提树也有"血统"之分,以当年佛陀悟道的圣菩提树直系后代为尊。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无忧王笃信佛教,他的儿子马欣德尊者带领弘法使团来到狮子岛(今斯里兰卡)。得到了国王的皈信,不久,尊者的妹妹桑科密妲应邀前往斯里兰卡建立比库尼僧团,同时也带去了从伽耶城圣菩提树南枝移植的一棵树苗,种在当时的王城阿努拉布勒城南的大云林。
一千多年后,伽耶城的圣菩提树在 *** 人入侵印度时被毁,斯里兰卡阿努拉布勒王城的菩提树便成了维系佛陀渊源的"唯一血脉",人们从大云林的菩提树取了一根枝条再回返伽耶城移栽成活。圣菩提树的血脉得以延续至今,同样,另一根枝条被移栽到西双版纳总佛寺,代表着佛陀的正法2000多年来一脉相传,延绵不绝。
在古代,景洪以及西双版纳地区被中原的一些古籍称为“车里”、“彻里”,据考证,它们可能是菩提树的傣名“埋西里”的谐音。
曼听公园有一处非常精美的白色小亭,与外面的草坪,对面的红色建筑构成一个极佳的拍摄场景,草坪上,几颗粗壮的糖棕树分外引入注目。糖棕属常绿乔木状植物。据说更高可达33米,近圆形的大叶片,羽状状分裂,犹如天然的华盖,令我们产生一种威仪的感觉。
当糖棕长出花序时,人们可以割取汁液,进行制糖、酿酒、制醋等生活物质的加工,它的叶片可盖屋顶、编席子和篮筐等,是西双版纳地区比较有特色的树种,在早期的佛寺经常用到,我们猜想这也是它能成为“五树”的重要原因吧。
第二天,驱车来到距景洪市区半小时车程的橄榄坝傣族园,我们称之为西双版纳这只“孔雀尾巴上最美丽的羽翎”。
这里的曼春满大佛寺,传说为西双版纳之一座佛寺。寺前有三颗古老的贝叶棕,傣语称其为"戈兰"。贝叶棕属常绿高大乔木状植物,高可达25米,树干上由佛焰苞所包被,上面着乳白色生花,半月型的大叶片呈扇状深裂,可代纸作书写材料,作为傣族文化的载体,自古以来,傣族的史诗、佛经、谚语、传说等都是靠这一片片的贝叶记录并世代相传。
西双版纳发现的贝叶经,有巴利文本和傣文本。据说曾经流传过的傣族书籍有84000部,550部叙事长诗,现收集到的有3000余册。这对于一个总人口只有100多万的少数民族来说,无疑是个了不起的成就,寺里保存的贝叶经样本,着实让只知其名的我们惊叹不已。
傣族园里到处栽植着高山榕,又叫大青树,它与菩提树比较相似、可谓姊妹树,佛经《菩萨西咱》有佛祖在成佛之前也曾依附大青树静心修行的记述。
高山榕也是榕属常绿高大乔木,高25-30米,树皮灰色,叶子呈卵状椭圆形,被微柔毛。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都将高山榕看作神树,倍加崇拜,傣族的历史长诗《厘俸》中说它是“附有神灵”,所以人们特别喜欢将它种植在村寨或寺庙周围,精心养护,严禁损毁,在这里,我们还看到高山榕所形成的独树成林景观。
明媚的春风中,高大青翠,摇曳生姿的槟榔树,是我们更爱的树种之一。它应该原产于马来西亚,属常绿乔木,更高可达30米,有明显的环状叶痕,雌雄同株,果实长圆形或卵球形。《史记》记载:汉武帝兵征南越,以槟榔解军中瘴疠,功成后建扶荔宫于西安,广种南木,槟榔入列,而西双版纳的则不知何时引入。
槟榔和佛教结缘,源自其果实的实用功能,上座部佛教虽不戒荤腥,但须严格恪守原始佛教托钵乞食的制度,人们供养什么就吃什么。然而,荤腥终究要牵扯到杀生,因而僧团还是鼓励素食的。而热带亚热带地区广为栽种的槟榔,果实可食,且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和有益物质,故成为其食用选择之一。
傣族园里房屋边,随处可见茂密的枝叶间,开满了光华灿烂的花朵,纤柔而单薄的花蕾,花瓣上还过渡着浅浅的金色,仿佛被明媚的春光勾画出新的轮廓,变得晶莹剔透,明艳动人。在二月间就开得这么热烈,真对得起它的名字——无忧花。
无忧树,梵音为阿叔迦树。2500年前,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和王后摩诃摩耶结婚多年都没有生育,直到王后45岁时,梦见一头白象腾空而来,闯入腹中,王后怀孕了。临产前夕,王后回娘家分娩,途径兰毗尼花园,下轿到花园中休息,当王后走到一株开满金黄色花的无忧树下,伸手扶在树干上时,动了胎气,在无忧树下生下了伟大的释迦牟尼。《过去现在因果经》一中说:"(佛陀母亲)见彼园中有一大树,名曰无忧,花色香鲜,枝叶分布极为茂盛,即举右手,欲牵摘之,菩萨渐渐从右胁出。"
此外,印度教也认为无忧树是圣树,爱神卡玛手里拿的五支箭中,其中有一支就是无忧树做成,人们相信,只要坐在无忧树下,任何人都会忘记所有的烦恼,无忧无愁。因此称之为"无忧树"。
离开橄榄坝,我们前往50公里外勐腊县勐仑镇的中科院热带植物园。它是国内面积更大、收集物种最丰富、植物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分西园和东园。一般说来,西园地势较为平坦,景点较为密集,可以说移步换景,精彩纷呈,其中,开满莲花的水生植物园是必去的打卡之地。
莲花为“六花”之首,《阿弥陀经》描写西方极乐世界如是:“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池中莲花大如车轮。”故称佛国为“莲花国”;佛教庙宇称为“莲刹”。
莲生于污泥之中,犹如人生在浊尘的世界,会受到许多邪恶污秽的侵扰。佛经常将莲性比佛性。要求人们要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开出纯净的花,获得最纯粹的圆满。《大智度论·释初品中户罗波罗蜜下》说:“比如莲花,出自污泥,色虽鲜好,出处不净。”。故佛、菩萨端坐莲台上,或手执莲花,表达佛出自尘世而洁净不染的境界。
上座部佛教圣典《经集》,用莲叶上的露珠与莲子,来形容不为诸种情欲所污染的生命。“正如人的佛性”,莲花努力开花不只是为了开花,而是开花才能显出莲子。一片片的莲花瓣,正如佛陀以很多方便法门接引众生,通过不同法门,人们得显出藏在其中的佛性,进而成佛。
在百花园,远远就看见一片黄姜花,挺拔的花穗,三片倒心形的深黄色花瓣,聚集于翡翠簪头,好似纷飞的蝴蝶,极为飘逸灵动。散发出淡淡的香气,令人心旷神怡。
佛教对香气十分重视,常常用它来比喻修行的德性,并以之供奉佛菩萨,所以气味馥郁的黄姜花在佛寺中时常见到。此外,黄姜花的根部提取出的染料还可以染制袈裟。所以与佛有缘的黄姜花,被称之为“人间佛花”亦不为过。
鸡蛋花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蕊聚生于枝顶,五片花瓣呈螺旋绽展开,外乳白色,中心鲜黄色,我们稍靠近拍摄,芳香直入心臆。在西双版纳及东南亚地区,色彩艳丽、造型独特的鸡蛋花、通常栽植在寺庙旁边,被称作“庙树”或“塔树”。
原产于云南的地涌金莲,以《千瓣莲花》为名,传说金光闪闪、芳香无比的千瓣莲花就是七仙女的化身,她一说话嘴里就飘出了瓣瓣莲花,成为魅力、善良的化身和惩恶杨善的象征。
地涌金莲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叶片长椭圆形,花序直接生于假茎上,因其花苞片金黄,犹如一金色莲花从大地涌现而得名,其花期在春季,可长达半年,且叶片能散发出淡淡的青草香气,因而受到当地人的喜爱。
经过几天的观察,我们发现“五树六花”的植物根本不止十一种,比如铁力木树,因富含油脂而被以前佛寺用以照明之用,文殊兰,被视作文殊菩萨的化身,缅桂兰,被傣族人当作和平与幸福的象征等等,就分别被不同版本的“五树六花”纳入其中。
事实上,在上座部佛教典籍中,并没有“五树六花”的记载,东南亚的佛寺也没有“五树六花”的规定,过去,西双版纳的佛寺不仅是宗教活动中心,也是村寨民俗文化的活动中心,自然和人文相互融合,本地的丰富的植物特性和早期的神灵崇拜,结合外来传入的带保守性的上座部佛教佛经,教义和修行仪轨,因而逐渐形成了具有西双版纳本地特色的“五树六花”传说。
同样,佛说“花开见佛性”。我想,这花既指莲花,也可以是任何一种树或花,只有修者达到一定智慧的境界。就会莲花自现,就会佛性自现。这也许就是佛教用花来比喻修佛的根本原因吧。
叶如飞凰之羽,花若丹凤之冠。“五树六花”的的最后一种,我愿它是西双版纳千百种鲜花中最艳丽的凤凰花。
凤凰花,红花楹,花开两季,大红中带黄晕的五片花瓣,娇艳欲滴,与对生如羽衣的绿叶相映成趣。在景洪市的转角,不期而至的凤凰木,结花满树,像天边的云霞,像燃烧的火焰。在阳光下燃烧着,仿佛瞬间点燃了整片蓝色的天空,热烈、蓬勃、奔放,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凤凰花开了、泼水节就要到了。
佛教中的五树六花是什么?为什么寺院必须要种这些植物有一个小细节,估计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其实全世界每个寺院里面栽种的植物,几乎都是一样。因为佛教中关于寺院植物有着明确的规定,这个规定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五树六花”。
因为佛祖释迦牟尼是在一株无忧花树下降生,而最终得道成佛则是在一株菩提树下。由此,佛教与植物就有着十分亲密的关系,随着佛学的逐步发展,对于寺院中栽种的植物,也就有了“五树六花”的规定。所谓的“五树六花”,其中的五树说的是菩提树、高榕、贝叶棕、槟榔和糖棕;六花则是说荷花(莲花)、文殊兰、黄姜花、鸡蛋花、缅桂花和地涌金莲。
关于这11种植物对于佛教的涵义,下面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菩提树
这个大家都理解,因为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参禅得道,并且将菩提树与佛骨舍利、佛像定为世间应受礼拜的三种器物。被佛教徒称为“圣树”的菩提树,当然应该在五树之列。
高榕
高榕之所以被入选五树,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因为高榕可以长得非常巨大,绿荫成冠,非常适合在树下讲经,有具体的实用价值;其二是因为高榕与菩提同科,由此也被佛教徒视作神圣的佛教树木。
贝叶棕
贝叶棕在佛教发展的初期有着巨大的、无可比拟的作用,因为它的树叶经过处理之后,可以用来书写经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佛经也被叫做“贝叶经”。
槟榔
在古代,因为医疗条件有限,槟榔可以入药、驱虫的特性,使得它成为很多祭祀典礼上的常客,由此也渐渐得赋予了某种神性。
糖棕
糖棕成为五树之一,可能跟东南亚的生活习性有关。它的叶片虽然不能向贝叶棕一样用来写经文,但是可以用来做席子;而它的果实也可以用来制糖、酿酒和制醋,因为人们广泛将糖棕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自然而然的也就进入了寺院的栽种范围。
莲花
莲花所以称为六花之一,也是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因为在佛教之前,印度人就已经非常崇尚莲花了;其二是在佛祖降生之时,在王宫的池塘里就突然长出了一柄巨大的莲花,而佛祖降生后,他口中又放出千万道光芒,每束光芒都化作一朵莲花。由此,莲花被视为佛教的象征。
文殊兰
这种植物据说跟文殊菩萨有很大的关系,然而其中具体的故事已经很难查找。不过,因为文殊菩萨是智慧的化身,由此文殊兰也被大家认为是智慧的植物。
地涌金莲
此花如其名,相传佛祖讲经时,经常有天花乱坠、地涌金莲的异像出现,地涌金莲。由此,因为东南亚地区佛法的昌盛,人们还给它取了一个圣洁的别名:千瓣莲花。
黄姜花、鸡蛋花和缅桂花
这种花为什么要合在一起写呢?因为黄姜花和鸡蛋花的为什么会列入六花,笔者费劲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找到相关的资料。然而在看缅桂花资料的时候,得到了一丝灵感,由此大胆妄言如下(请方家斧正)。
缅桂花是东南亚地区视作“和平和幸福”的植物,因为其花色洁白,花香清幽,由此也被人们视作对佛祖的尊敬以及赞颂。
黄姜花的形状非常像一群飞舞的蝴蝶,其香味也是非常纯正,容易让人产生庄重、典雅的感觉,由此入选佛教六花,也就不足为奇了。
至于鸡蛋花嘛,大家看看这花朵的形状,也就能猜到了原因了。
参考资料:《美丽的红花文殊兰》、《浅谈东南亚佛教园林中的“五树六花”》、《佛教的“五树六花”》;
备注:文中使用图片均来自 *** ,若有不妥,烦请联系作者删除,感谢!
滇东南大篷车之旅(十七)奇花异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奇花异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
地涌金莲。分布欧洲中部地区,世界各国广为栽培,有药用价值,嫩心可作野菜。佛教六花之一。六花是指荷花、文殊兰、黄姜花、鸡蛋花、缅桂花、地涌金莲。
香蕉树。
剑麻。剑麻原产热带美洲,我国栽培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福建及海南等地。
佛肚树。佛肚树因茎干矮壮,基部膨大似弥勒佛的肚子而得名。原产美洲中部,国内分布于南方各省。佛肚树鲜皮适量捣烂敷患处,可用以治毒蛇咬伤及跌打损伤。
酒瓶棕。主要分布于马达加斯加群岛,观赏价值很高。
管花仙人柱。属仙人掌科,原产墨西哥,现世界多地有栽培,是很有观赏价值的植物。
紫叶假马鞭花。属马鞭草科,主要分布于中南美洲地区。
黄时针花。属时针花科,主要分布在热带美洲。花的形状很像时针上的文字盘,故名。时针花早晨开、晚上闭,非常有规律,奇特无比。据说它的开花规律与日照、温度的变化密切相关,同时受体内一种物质——时钟酶的控制。
彩霞变叶木。属大戟科,为栽培种植的植物。
金杯花。这是一种名为金杯藤的植物所开的花,硕大的杯状花冠独生于枝头,美丽奇特,它的花还会释放出巧克力香味。
乳茄。属茄科,主要分布于美洲热带地区,广东、广西、云南引进种植,果实能药用。
树木园风光。树木园建于1959年,占地面积48亩,是热带植物园最早建立植物专类园区。现已引种栽培750种热带植物,原产热带非洲的火焰花、提取香精的依兰香、果似腊肠的吊瓜树、树杆挺拔的艳榄仁、树干庞大而
体态优美的雨树、世界著名的澳洲坚果和腰果,以及许多保护植物如千果榄仁、金丝李、望天树、隐翼、四树木、鸡毛松等,在园中枝繁叶茂,茁壮生长。经过50多年的栽培管理和自然更新,区内绿树成荫、蔚然成林,已成为一个接近于自然森林外貌的生态公园。
鸡蛋花树。属夹竹桃科乔木,花有红、白、黄三色,具清香,可食用,与鸡蛋调合,经油炸可制成待客的美味佳肴。茎多分枝,千姿百态。鸡蛋花为老挝国花,佛教六花之一。
贝叶棕。棕榈科常绿乔木,原产亚洲热带,由印度经缅甸随佛教传入我国,已有700余年历史。叶为西双版纳傣族的文化载体,经修整、水煮、晒干、压平、装订、铁笔刻写、沫抹植物油等工序即制成佛教中赫赫有名的
“贝叶经”,可保存上千年。
蔡公村是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生前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蔡希陶群像雕塑。
龙血树。主要生在非洲和亚洲南部,当树损到损伤时,它会流出深红色的像血浆一样的粘液,龙血树便因此得名。龙血树有“活血圣药”之誉,是名贵云南红药“血竭”,又名麒麟竭,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的良好功效,与云南白药齐名。
这是蔡希陶亲手植的一棵龙血树。
(待续)
出品:科普中国
*** :夏丝雨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 *** 信息中心
盛夏八月的南方潮湿闷热,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岭南人民,来一口凉茶清热消暑,去湿下火。
凉茶是中草药植物性饮料的通称,通常是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人体内热的中草药煎水来饮用。然而,想要来杯凉茶最常的办法就是,去超市买某品牌或另一个某品牌来解解馋了,但包装的饮料糖分含量很高,饮用起来口感也比较单一。
小编为你推荐一款岭南地区常见的人气凉茶—五花茶,为炎炎夏日降降火。
五花茶由鸡蛋花、金银花、菊花、槐花和木棉花五种花泡制而成,下面为你一一解读这五种花的模样、味道和功效吧!
来源:lily.today
一、鸡蛋花
“青葱大叶似枇杷,臃肿枝头着白花;看到花心黄欲滴,家家一树倚篱笆。”
——郁永河
鸡蛋花原产于热带美洲,现在已经广泛种植于全球的各种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作为一种典型的热带代表性植物,看到鸡蛋花就会想到热带风情,就会想到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
左,鸡蛋花形状的项链,来源:etsy.com;右,鸡蛋花形状的发卡,来源:AliExpress.com
在夏威夷,鸡蛋花花环还是节庆活动时的更佳配饰。夏威夷居民的衣服、饰品等也常见鸡蛋花的图案。另外,它还是老挝的国花,邻国泰国、缅甸、柬埔寨也是遍地开着鸡蛋花。
在云南西双版纳,鸡蛋花还是寺院必须种植的“五树六花”(五树:菩提树、高榕、贝叶棕、槟榔和糖棕;六花:荷花、文殊兰、黄姜花、缅桂花、地涌金莲和鸡蛋花)之一。
白色的五瓣“蛋白”包裹着鹅黄色的“蛋黄”,特别像一个切开的水煮蛋,鸡蛋花也因此得名。此外,它还散发着很像栀子花一样的香味,广东、广西的人民经常采其花晒干泡茶,但是夹竹桃科的植物通常都是有毒性的,怎么还有人拿鸡蛋花泡茶呢?
其实,鸡蛋花也是有毒性的,不过它的毒液隐藏在皮下,割开皮下就会流露出白色汁液,该汁液与人的伤口接触即会使人中毒。所以,我们碰到夹竹桃科的植物可一定要注意不要乱碰哟,一不小心就会中招啦!
童趣小清新的鸡蛋花,图片来源:xueti.net
滚水泡新鲜鸡蛋花,茶味清香润滑;晒干后泡制也是香味独特,广东肇庆著名的特产“七星鸡蛋花茶”就是干制鸡蛋花泡制而成。
干燥的鸡蛋花,来源:Aliexpress.com
二、金银花
金银花其实是忍冬,不过因为最早是以“金银花”的名字记载于《本草纲目》中,而后又广为人知,所以虽然现在已被官方正名了,但很多地方还是喜欢用“金银花”这个名字。
金银花在生长季节都在开花,按照花蕾发育的顺序可以分为,三青期、二白期、大白期、银花期和金花期五个阶段。
金银花初开白色,而后慢慢变黄,来源:xueti.net
金银花新鲜的花朵就可以直接用来泡水喝,新鲜金银花茶是浅绿色的,飘着金银花特有的香气,口感清新。还可以在天晴时的早晨,露水刚干的时候,摘花蕾进行处理得到干燥的金银花。
不同生长时期的金银花干燥后泡出来的花茶都不太一样。三青期、二白期和大白期的金银花干燥后泡制出的茶汤是浅绿色的,但口感比较苦;而在金银花的银花期和金花期采摘后干燥泡制成的茶汤则是浅黄色的,口感没了苦涩味,反倒多了些许香甜与回味。
干燥后金银花泡出的茶汤是黄色的,来源:xueti.net
三、菊花
菊花茶应该是最常喝到的花茶,但你知道如何泡出一杯香醇清新自然并最能保留菊花茶成分的完美菊花茶吗?
首先是菊花的品种,目前市场上有八大主流商品,分别为:杭菊(浙江桐乡)、毫菊(安徽毫州)、贡菊(安徽款县)、滁菊(安徽滁州)、祁菊(河北安国)、怀菊(河南北部)、济菊(山东济宁)、黄菊(江西),喜好因人而异了。
再次是泡制 *** ,这可是做过实验的,实验表明用每2g的干菊花用120mL温度为100度的开水1次冲泡15min,可以更大限度的保持菊花茶中的成分,菊花茶的各种功效主要是通过挥发性物质、总黄酮及绿原酸等功能性物质体现的。总黄酮能降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绿原酸可以抗菌、抗病毒,通常被用来作为菊花茶质量等级的标准。
菊花茶的茶汤是淡黄色的,清澈透明,口感甘甜,香味悠长;来源:how01.com
“菊花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神农本草经》
菊花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壮观,丰富色彩、栽培品种多、观赏价值高的艺菊每年在全国乃至全球进行了无数的巡回演出,而我国人民对菊花的偏爱最早也不只因为它“奇葩”,主要还是在于它的药用价值。
春秋战国时期,菊花就已加入了蔬菜大家庭,《离骚》中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于是又发展出了清热明目平肝的药菊,而后,药菊与艺菊齐头并进,巩固了菊花在我国十大花卉中的重要地位。
绚丽的菊花,来源:michelle
四、槐花
广义的槐花指的是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花和花蕾,但一般将开放的花朵称为“槐花”,也称“槐蕊”;而将花蕾称为“槐米”。
五一前后,一串串洁白的槐花缀满树枝,空气中都弥漫着素雅清香的味道,“槐林五月漾琼花,郁郁芬芳醉万家,春水碧波飘落处,浮香一路到天涯。”
槐花盛开时,一串串白挂在枝头;图片来源 ***
勤劳能干的妈妈们总能把自然界中的花花草草带到餐桌上,于是诞生了槐花的n种吃法:清炒槐花、槐花炒蛋、蒸槐花、槐花麦饭、槐花粥,还能入馅包饺子……但是,最方便的食用 *** 应该就是泡上一杯槐花茶了!
新鲜槐花;图片来源 ***
槐花茶富含芦丁、维生素A等营养物质;清热泻火、凉血止血,清肝明目降压,《本草纲目》中就有说:“炒香频嚼,治失音及喉痹,又疗吐血衄血,崩中漏下。”
槐花茶茶汤颜色清淡;图片来源 ***
五、木棉花
木棉花,被称为英雄树,也叫攀枝花,是我国四川省攀枝花市的市花。原产于印度、马来群岛和菲律宾群岛,随着移民被广泛种植于我国华南、香港和台湾等地。
台南白河林初埤有一条木棉花道,2015年还被西班牙旅游休闲网站BorePanda评为了全球最美15条花海街道之一。木棉花树木高大、粗壮,每年3-4月就会开出橙红色的花,好像安在树枝上的一盏盏小红灯泡。木棉花通常生长于干热地区,花先叶开放,但在季雨林或雨林气候条件下,则会出现花叶同开的情况。
木棉花又称英雄树,树干挺拔,常作为行道树;来源:xueti.net
我国华南地区不产棉花,自古当地居民都会将木棉花絮收集起来作为棉花的替代品,所以木棉自古就有“树上羊绒”之称,但其实它还是茶中精品,木棉花的茶汤红橙色,清澈明亮,具有清热,利湿,解暑的功效。
木棉花的花蕊略苦,图片来源 ***
没想到这五种美丽的花还是炎炎夏日的消暑良品吧?要不要自己来一杯DIY手工凉茶!不过凉茶功能性太强,每年夏天都有饮用过量凉茶而出现胃痛、腹泻等不良反应,因此要适量饮用,不要贪杯哦。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1颗松树好几十万,可以买辆宝马五系?
逗我。
问了专家才知道,还真没开玩笑。这颗松树叫做【罗汉松】,从日本拉过来滴,价值不菲,现在在银川。
走过银川花博会室内场馆的荫生区,会有一个漂亮的拱门,场馆布置的十分有层次,每处都似随意位置,但实则经过精心设计和布置。
这里是垂吊区不远处的一颗看似普通的松树。仰拍而已,图片略有难看是我拍摄技术的问题。
这棵树就是【罗汉松】。
【罗汉松】
日本人更爱罗汉松,几年前在京都奈良各庭院简直随处可见,养护精心,罗汉松姿态优美,给修饰流出了非常大的空间,在日本看到的每一颗罗汉松都修建的整整齐齐,每一枝枝丫都修建的圆润可爱。
那,以上就是在日本随处可见的修剪成圆乎乎的松树
不过说实话,我们的修剪工夫比日本人差得远,主要区别就是于养护和修建方式。日本罗汉松在庭院里被剪东剪西的时候,我们的这颗“5系”则自然的正在角落里慢慢生长,没有人过度的修建它。倒也自然。
这里是花博会的场馆,有1500多种植物,20000多颗,其中不乏珍品,除了之前说的罗汉松,还有黄花梨、小叶紫檀、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的娑罗树、大肚子弥勒树,菩提树,传说中“见血封喉”的箭毒木等等奇花异草。
能在西北成功种植这么多珍惜植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温度湿度自然要掌握,更重要的是改良这里的土壤,据说场馆里所有的土层下面都有“排盐层”,就是为了调整土壤的酸碱。
这些世界各地过来的奇珍异草,从今以后就安顿在大西北的土地上。虽然仍是温室大棚,但对于喜欢绿色植物和鲜花的人来说,是个难得的好去处。
常年恒温恒湿,使得馆里春意盎然。
处处经过用心的设计。
上下空间错落有致
沙生区里尽是沙漠植物。大肚子的是弥勒树,弥勒树又叫昆士兰瓶树,佛肚树,瓶子树,纺缍树,生长15年以上,树干才会膨胀,经历50年以上的生长,才能成长至树干直径超过1公尺以上的巨树。高可达20公尺,树干直径可达3公尺。澳洲原住民会取其富含淀粉的根及种子食用。其膨大的树干具有贮水的功能,以适应草原乾旱的环境,据说一株直径5公尺的弥勒树树干内,大约可贮水2吨左右,用刀在树干上挖一个小口,水就会流出来。
真不愧是沙漠旅行的救命树啊,自然真神奇。
这个漂亮的家伙,叫做【地涌金莲】,是佛教的“五树六花”之一。
插播知识点【五树六花】:即佛经中规定寺院里必须种植的五种树,六种花。五树是指菩提树、高榕、贝叶棕、槟榔和糖棕;六花是指荷花(莲花)、文殊兰、黄姜花、鸡蛋花、缅桂花和地涌金莲。
地涌金莲是云南的特产花卉。假茎的叶腋处为真正的小花朵,清香、娇嫩,黄绿相间,更添一份精巧的美丽,花期长达半年之久。云南民间还利用其茎汁解酒、解毒, *** 止血药物。
倒不是多么的珍贵,主要是长相美好的奇特,又比较容易赋予宗教的意义,故而常被注目。
如果不是带队的邹老师告诉我们,谁能认出角落里的老毒物?
那,远处直直的,相对黑乎乎的,高高的那棵树,就是著名的、分布于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广西、云南南部、斯里兰卡、印度、缅甸、泰国、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毒树之王“见血封喉”箭毒木~!
【箭毒木】
“见血封喉”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乃是一种剧毒植物和药用植物。箭毒木的乳白色汁液含有剧毒,一经接触人畜伤口,即可使中毒者心脏麻痹,血管封闭,血液凝固,以至窒息死亡。
而面对这么牛的一种植物,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能够熟练的使用其 *** 褥垫、衣服或筒裙,啥也挡不住先民生存的智慧啊!
箭毒木如果入药,有麻醉、强心、催吐等功效。中国面积更大的箭毒木在海南五指山自然保护区。当然云南也有。民间人说,唯有红背竹竿草才可以解箭毒木之毒。不知道这两种植物是否生长在一起?脑补了一下,画面非常金庸。至于效果如何,让我们按照金庸小说中的逻辑猜一猜,误食效果,不是死,就是快死。
过去人们用树的汁液(或许还搀上其它配方),熬成浓稠的毒液,涂在箭头上,射杀野兽,但兽肉仍可食用,不会染毒。相传,美洲的古印第安人在遇到敌人入侵时,女人和儿童在后方将箭毒木的汁液涂于箭头,前方男人用其在战场上杀敌。印第安人因此而屡战屡胜,杀得入侵敌人尸横遍野,魂飞胆丧,顽强地保住了自己世代居住的家园。据称1859年,东印度群岛的土著民族在和英军交战时,把箭头涂有箭毒木汁液的箭射向来犯者,起初英国士兵不知道这箭的厉害,中箭者仍勇往前冲,但不久就倒地身亡,这种毒箭的杀伤力使英军惊骇万分。
而在西双版纳最早发现箭毒木汁液含有剧毒的是一位傣族猎人。有一次,这位猎人在狩猎时被一只硕大的狗熊紧逼而被迫爬上一棵大树,可狗熊仍不放过他,紧追不舍,在走投无路、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这位猎人急中生智,折断一根树枝刺向正往树上爬的狗熊,结果奇迹突然发生了,狗熊立即落地而死。从那以后,西双版纳的猎人就学会了把箭毒木的汁液涂于箭头用于狩猎。
你喜不喜欢我就不知道了,反正我愿意离这棵树远一点。它也被布展人员安全的放置在角落,避免了手欠的游客或够到发生危险。
图一 黄花梨
图二,小叶紫檀
【黄花梨】&【小叶紫檀】
这两种树木都是由于生长周期较长,树木本身并不粗壮,尤其小叶紫檀,五年生长一个年轮,随着文玩市场的火热,价钱逐年上涨。如果没记错的话,图1就是黄花梨。最贵的属海南黄花梨,简称海黄。
外头地摊上的那些海黄就不要买了,这玩意现在恨不得比金子还贵,是不会放在地摊上卖哒!
至于花卉市场的百十来块钱就可以买到的小叶紫檀盆景,那大多都是石楠,重复一遍,石楠!您买可以,但就别抱着捡漏儿的心理了。
本来小叶檀手机都照了相,回宾馆发现安卓居然丢了照片,气的够呛,只好用@老鼠皇帝首席村妇 的图片来做以说明,在这儿谢谢两位老师~
【菩提树】、【娑罗树】
菩提树也是宗教价值远远超越实际价值的树。
传说佛祖树下悟道,全世界的佛教度都热爱的一种树木,叶子形状很奇特,一见便知。
娑罗树是活化石,但离我太远,拍起来丝毫不显眼,就忽略了。
另外造型奇特的就是这颗榕树,榕树的气生根,被打造成一只栩栩如生的孔雀,着实惊艳观众。
TIPS:
【Q】:在哪可以看见?
银川花博会。
【Q】:门票价格?
门票50元,通览全园所有展区馆园,无需另购其他任何门票;
单独乘坐云轨30元;
套票60元,含门票和云轨票;
【Q】:日期?
2017年9月1日-10月7日,为期37天,史上最长时间的花博会
我国栽培姜花也已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花叶艳山姜、黄姜花、姜荷花、红球姜、宫粉郁金等新型姜科花卉在我国南方地区也有定规模种植。
一、姜科花卉的繁殖
1.有性繁殖
姜科花卉除一些栽培种和杂交种外,一般都能以种子繁殖后代。姜科植物是虫媒植物,其花的结构较为特殊,加上气候条件的影响,某些种,如砂仁、白豆蔻在自然状态下难授粉。此时,若采用人工辅助授粉,可以提高果实的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另外,了解果实的成熟度对掌握采收时间和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十分重要。经实验观察,初熟的绿色果实的种子发芽率略低于中熟淡黄色果实和成熟黄褐色的果实的种子。
姜科植物种子的种皮由具有角质层的厚壁细胞层与油细胞层等构成,透性较差,因而影响种子的水分吸收和呼吸作用,造成发芽困难并致使苗生长不一致。因此在播种前,可以先将种子同洁净的细砂混合包在纱布里,置于水中进行揉擦,除去假种皮。另外,姜科植物的种子发芽需要较高且稳定的温度和湿度,种子要求随采随播,点播或条播均可。以山姜属和豆蔻为例,采种后即可在当年9月之前进行播种,此时气温较高,种子发芽快,早成苗,次年5~6月前即可移苗定植。如计划第二年春播种,则可选择充分成熟,种子饱满的果实,洗出种子后可用沙贮藏。
2.无性繁殖
分株繁殖 姜科植物一般都借助于根茎、吸芽或珠芽进行无性繁殖,以山姜属和豆蔻属为例,当实生苗经8~10个月的生长,在茎基部开始出现分生吸芽,然后长出分生植株。每个分生植株的基部都有2个芽,其中1个生长较快,另一个处于休眠状态。每丛一年生或二年生株系的植株,每年有2~4次分生植株。分生植株彼此切开才能较有效地使休眠芽萌动,长出新芽,成熟株整丛移植切成独立的小植株。但孕穗期及其前期叶茎增长较盛的季节是营养繁殖的最适时节,植株进入开花结果期若干年后,增殖逐渐变慢,以后新老植株更替,群体保持相对稳定。
珠芽繁殖采用珠芽繁殖是姜科花卉的一大特色。姜科花卉中舞花姜属的一些种,如毛舞花姜和双翅舞姜在其花序苞片的腋内常有珠芽,采用这些珠芽播于保温保湿的插床上,这些珠芽能发芽形成新的植株。同时这些珠芽在自然状态下,落花流水入土壤中,在适宜的条件下,也能发芽独立长成新的植株。
扦插繁殖 在姜花属植物中较常采用。操作时通常在花后或果实成熟后将叶茎切成带节的茎段,选择阴湿的地方或利用荫棚做插床,采用细砂和园土1:1混合作基质改善土壤结构和通气状况,将茎段插于基质中,保持60%以上的荫蔽度和85%以上的湿度,在一般管理条件下,发芽率可达90%,成苗率可达70%以上。
组织培养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能进行姜科花卉种苗的大规模繁殖。一般采用吸芽做外植体,但采用花序轴和苞片、幼茎等也有成功的报道。目前,我国已组培成功的姜科花卉有近10种,包括红姜花、花叶艳山姜、宫粉郁金、姜荷花等。
二、姜花的栽培管理
1、温度
姜科植物多原产热带亚热带地区,喜高温多湿和半阴环境,适宜生长温度为22℃~30℃,冬季安全越冬温度一般不低于10℃较好,超过35℃或低于7℃对其生长不利,冬季夜间温度低于4℃,对一些姜花种类的假茎和叶片会产生冻害。故在大多数姜科花卉的种植过程中,夏天要防止高温将其放在阴凉处;冬季应注意防寒,将植物移至无风、较温暖的室内越冬。因此在华南地区姜花科植物在保护性栽培下大多能安全过冬,有些种类在自然状态下,也能安全过冬。但在我国北方困难较大,需在增温温室中才能安全过冬。也可暂时停止观叶而将其叶片剪去,保护好地下茎越冬,待春暖时节地下茎再重新发出新叶用于观赏。但剪去叶时要防止盆土过湿而引起烂根。
2、光照
大多数姜科花卉忌阳光直射,在间接的辐射光或散射性光下生长较好。但有些种类如白姜花等需要充足的阳光才能生长健壮,特别是在春秋季节,充足的阳光对叶片萌发和花序抽出极为有利,但在夏天,高温烈日阳光直射易引起叶片灼伤。因此在生产上应在遮光度75%~80%的遮光网人工控制光线环境下栽培。若发现叶片灼伤,应立即将其移入无直射光处或有遮光设施的场所或树荫下,并将灼伤叶片剪除,以免其它病原细菌从伤口侵入。同时加强水肥管理促其重新发叶,恢复新姿。
3.水分
姜科花卉大多原产于潮湿的热带和亚热带的林下,有的生长在极为湿润的沟谷石壁或沼泽地,需要较高的空气湿度。
每年的3~10月是姜花的生长旺季,最适宜其生长的空气相对湿度在75%~85%之间,高的空气湿度有利于叶片展开。尤其是新叶抽出期间,若过于干燥,则新叶之叶缘、叶尖均易枯卷,日后变成畸形。叶片萎焉后无法恢复。因此在生长季节需勤浇水,并经常向叶面喷雾,但要注意土壤不要过粘过湿,否则易烂根并引起病害。
进入秋冬后,姜花的生长减慢,浇水量要逐步减少,可根据天气变化决定每天浇1次或2~3天浇一次,尤其是气温较低时,应保持土壤干燥,使之免受寒害。对冬季体眠的种类要提前停止浇水和施肥。
4.土壤
姜花的栽培土壤要求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多用肥沃的、富含有机质的腐殖土和多孔的粗介质作基质较好。一般用腐叶土和泥炭土等量混合配制;也可用塘泥、泥炭、珍珠岩以2:3:1的比例混合配制。地栽时采用砂质土和人工配制的基质较好。
5.肥料
姜科花卉在栽培管理时,必须定期进行施肥。一般每年应施肥3~4次,春初、秋初和冬前各一次,施以有机质为主的肥料,秋冬肥可适当增加磷钾肥。为防止园土冬旱,可采用了“深穴、深栽、浅培土”的办法。在施肥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是施用肥料的浓度不宜过大,否则易引起叶片灼伤造成肥害,严重时甚至引起植株枯死。冬季与夏天要停止施肥。
在我们七彩云南 奇花异草见惯不怪,何况是有佛教圣花之称的五树六花之一的地涌金莲。
地涌金莲又名“千叶佛莲”,观音座下莲台,正是千叶佛莲。 相传,在佛祖诞生之时,佛祖每走一步,脚下便会生出一朵朵金光灿灿的金莲花,这些莲花就是地涌金莲。 后来,地涌金莲不仅成为了佛祖及众多佛脚下踩的莲花,就连菩萨脚下踩的莲花也是地涌金莲,而且地涌金莲只在佛说法或是显神通的时候出现,平时,佛教摆放的圣物,就是指普通的莲花,象征着佛法、纯洁,和宽恕一切罪过的慈悲。
相传,佛祖讲经时,讲到精彩之处“天花乱坠、地涌金莲”,佛祖平时座下的金莲花,就是地涌金莲。
在很多佛教典籍中有过地涌金莲的记载,如《楞严经》中就有,“尔时世尊顶放百宝无畏光明,光中出生千叶宝莲,有化如来,结跏趺坐,宣说神咒”。
《西游记》第二回有这样的描写:
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慢摇麈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
地涌金莲的花期特别长,四月开花 ,中秋以后结束。
因为地涌金莲是佛教圣花,被赋予的特殊涵义,她高贵典雅的气质有吉祥镇宅保平安的寓意。
也曾经有人说,地涌金莲不过是矮芭蕉的花。这是因为它们都从属于芭蕉科的原因。就像佛教传说中大鹏鸟和孔雀是亲姐弟的关系一样。
四月,地涌金莲绽放的季节也是芭蕉花的季节,云南的很多村口,你可能经常看到这样的大花苞,这是芭蕉的花,是不是和地涌金莲很像?其实它们都从属芭蕉科。
记得小时候,我肚子疼了站不起来,姥姥会掰下芭蕉的花瓣给我贴在肚脐眼,第二天早上就可以下床,中午姥姥把剩下的花瓣切成丝炒上青椒,妥妥的美味,有时用芭蕉花煮罐头,那种香味简直可以把锅底给舔了。
长大后,才知道地涌金莲不仅寓意美好,同样也和芭蕉花有类似功效,可止血,止带治崩漏,当然,煮排骨和鸡也是餐桌上的一大美味。
最后,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佛教的“五树六花”,五树分别是菩提树、贝叶棕、高榕、槟榔和糖棕,六花分别是缅桂花、荷花(莲花)、文殊兰、黄姜花、鸡蛋花和地涌金莲,地涌金莲又是佛祖座下的莲花台,可见其非凡的意义。其余的五中花会再今后的日子里再为大家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