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户籍拼音和户籍粤语怎么读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户籍拼音以及户籍粤语怎么读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户口的拼音
1、户口是指国家主管户政的行政机关所 *** 的,用以记载和留存住户人口的基本信息的法律文书。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身份证明。
2、户籍是对自然人按户进行登记并予以出证的公共证明簿,记载的事项有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亲属、婚姻状况等。它是确定自然人作为民事主体法律地位的基本法律文件。
3、户口迁移证是公民的户口所在地变动时,由原户口所在地迁往新落户地址的凭证。由户口迁出地的公安机关(高校由校公安派出所)开具。持证人到达迁入地后,须在有效期内将户口迁移证交给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入户。
二、家庭户口所在地语文怎么拼
1、这句话语文拼法为“jiātínghùkǒusuǒzàidì”。
2、家庭户口所在地这句话中:家庭:指一个人或一组人居住的家庭,也可以指和自己具有血缘关系的人的家庭。户口:是指国家对人口管理的一种登记制度。在户籍制度下,每个人都必须登记户口,以便国家管理和服务。所在地:是指人的居住地点或企事业单位等的经营场所。
3、需要注意的是,汉语语言是一种音形合一的语言,即发音和写法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除了掌握正确的拼音和书写规范外,也需要注重语音、语调和语境等方面的练习。
三、户口簿的拼音
户口簿的拼音是[hù kǒu bù]。
登记住户人员姓名、籍贯、出生年月日等内容的薄册。
居民户口簿是我国公民的重要证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制,用于登记住户人员的姓名、籍贯、出生年月日、具体职称、职业等内容的簿册。在上学、结婚、领取护照、以及办理很多重要事情时均需使用。
1,我国的户口登记条例规定,户口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权利和利益,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这也同样是我国户口登记制度的目的和作用。户口登记可以提供基本的人口资料。
2,比如人口数量有多少、城乡或地区分布如何、有多少老年人、多少劳动力、多少学龄人口、多少婴幼儿人口的职业分布如何、行业分布如何、文化程度分布如何、婚姻状况如何等等数据,
3,这样我们就可以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筹安排物质和文化生产,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1、居民户口簿具有证明公民身份状况以及家庭成员间相互关系的法律效力,是户口登记机关进行户籍调查、核对的主要依据。户口登记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户籍调查、核对时,户主或本户成员应主动交验居民户口簿。
2、户主对居民户口簿应妥善保管,严禁私自涂改、 *** 、出借。如有遗失,须立即报告户口登记机关。
3、居民户口簿登记权属于户口登记机关,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簿上作任何记载。
4、本户如有人员增减或者登记事项发生变动,应持居民户口簿到户口登记机关申报登记。
5、全户迁出户口管辖区的,应向户口登记机关缴销居民户口簿。
四、户籍的拼音
1、解释: *** 登记居民户口事项的册子
2、例句:转籍是转到另一户籍,分籍是个人单独立户。
3、户籍,又称户口,是指国家主管户政的行政机关所 *** 的,用以记载和留存住户人口的基本信息的法律文书。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身份证明。
4、户籍是对自然人按户进行登记并予以出证的公共证明簿,记载的事项有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亲属、婚姻状况等。它是确定自然人作为民事主体法律地位的基本法律文件。
5、登记户口的册籍:古时也称户版、丁籍、黄籍、籍帐。我国户籍制度建立于商朝。
6、据甲骨文记载,商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有“登人”或“登众”,即临时征集兵员的记载。《尚书·多士》篇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可见当时已有了人头统计。这可以视为我国户籍登记制度的萌芽。
7、西周时创建了原始的人口登记办法。据《周礼·秋官·司民》记载:“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辩其国中,与其都鄙,及其郊野。异其男女,岁登下其死生。及三年大比,以万民之数诏司寇。司寇及孟冬祀司民之日,献其数于王。王拜受之,登于天府。”周朝已有了户籍登记制度的雏形。
五、投奔拼音
1、投奔对象的限制:在古代,投奔通常是指向具有一定社会地位或关系的人请求收留,而这些接收投奔的人通常被称为“投靠人”。不同阶层的人所能投靠的对象是有限制的,如农民只能投靠亲友或同乡,而官员则可以投靠上级或同僚。
2、户籍制度的制约:在封建社会中,户籍制度对人们的迁移流动有着严格的限制。投奔他人不仅需要得到接收人的同意,还需要经过官府的批准,办理相应的手续。这种户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的自由迁移。
3、法律地位的保障:在某些时期, *** 对投奔行为也做出了一定的规定。如明朝法律规定,如果有人在外无家可归,可以到官府申请“寄养”,由官府安排其生活。这些规定为那些无法生存的人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障。民间信仰的维系:在一些地区,投奔还与民间信仰有关。
1、传说中的世外高人居住在深山之中,许多年轻人争相投奔。
2、这位艺术家为了寻找灵感,经常会投奔不同的地方和人群。
3、他因为政治原因逃离了自己的国家,投奔到国际组织寻求庇护。
4、在动荡的年代里,很多人不得不投奔他乡谋求生路。
5、为了逃避战乱,村民们纷纷投奔到附近的难民营。
6、许多失去家园的人被迫投奔到异地寻找生存的机会。
7、在黑暗的年代里,知识分子往往被迫投奔海外寻求庇护。
8、许多年轻人为了追求更好的教育和职业机会,选择到城市投奔亲戚或朋友。
9、在自然灾害面前,人们纷纷投奔到安全的避难所寻求庇护。
10、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毅然离开家乡,投奔到大城市寻找机会。
六、户籍的籍读几声
1、户籍,又称户口,是指国家主管户政的行政机关所 *** 的,用以记载和留存住户人口的基本信息的法律文书。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身份证明。
2、户籍是对自然人按户进行登记并予以出证的公共证明簿,记载的事项有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亲属、结婚、离婚、收养、死亡等。它是确定自然人作为民事主体法律地位的基本法律文件。
七、籍贯!这两个字怎么拼
1、籍的汉字演变|籍的英语|籍的说文解字|籍的康熙字典
2、书,书册:古籍。书籍。经籍。典籍。
3、登记隶属关系的簿册;隶属关系:籍贯。户籍。国籍。学籍。
4、〔籍籍〕a.形容纷扰很大;b.形容名声很大;c.形容纵横交错的样子。
5、笔顺编号:31431411123412212511
6、(形声。从竹,耤(jí)声。古书以竹制成,故从“竹”。本义:登记册,户口册)
7、乃以九畿之籍。——《周礼·大司马》
8、掌邦国宾客之体籍。——《周礼·小行人》。注:“名位尊卑之书。”
9、非礼也勿籍。——《左传·成公二年》
10、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诸葛亮《论游户自实》
11、宫观之籍。——明·顾炎武《复庵记》
12、又如:籍口(户口);籍戎(编入军籍);籍地(官宦门第);削籍(官吏被革职,在官籍中除名);除籍(于簿籍中除名)
13、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孟子·万章下》
14、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版本。——《梦溪笔谈·活板》
15、由是文籍生焉。——萧统《文选序》
16、又如:籍图(文籍图书);书籍;古籍;经籍;典籍
17、代表个人的身份;代表个人对国家、组织的隶属关系〖membership〗
18、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街问紫芝。——李商隐《重过圣女祠》
19、又如:军籍;党籍;外籍;客籍;团籍;队籍
20、顷小儿回籍应举。——张居正《答应天巡抚宋阳山书》
21、征籍。中国古代各种捐税的统称〖taxes〗
22、实亩实籍。——《诗·大雅·韩奕》
23、又如:籍税(征收租税);籍赋(赋税);籍敛(征收田税);籍求(敛取);籍取(敛取;征收);籍兵(征集兵士)
24、门籍,一种写有当事人姓名的小牌子〖card〗
25、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汉书·魏相传》
26、汉代有事需要出入宫门者,皆有门籍悬于宫门,以备案验
27、籍吏民。(籍,登记。登记官吏、人民,就是造花名册、户籍册等。)——《史记·项羽本纪》
28、又如:籍名(登记籍贯名字);籍没(登记并没收所有的财产);籍夫(登记征用民夫);籍田(藉田。古代天子亲耕之田。以所获祭祀宗庙,并寓劝农之意)
29、没收入官〖confiscate〗。如:籍配(籍没和充军);籍略(籍没和强取);籍死(犯罪被籍没致死);籍产(没收罪犯所有的财产)
30、假借。通“借”〖useasapretext;makeuseof〗。如:籍甚(有所凭藉而更强大);籍在(依赖,慰藉)
31、〖theplaceofone’ *** irthororigin;nativeplace〗祖居或本人出生的地方
32、〖indiscriminate〗∶形容喧哗纷乱的样子
33、〖greatreputation〗∶形容名声盛大
34、〖registerandconfiscate〗登记并没收〖家产〗入官
35、贯的汉字演变|贯的谜语|贯的英语|贯的康熙字典
36、古代穿钱的绳索(把方孔钱穿在绳子上,每一千个为一贯):“贯朽而不可校”。腰缠万贯。
37、穿,通,连:贯穿。贯串。贯通(a.连接,沟通;b.对学术等全部透彻地了解)。连贯。贯注。贯彻。贯珠(连珠成串,常用来形容声音的圆润动听)。鱼贯而入。
38、(会意。从毌(guàn),从贝(表示与钱财有关)。“毌”是贯穿之贯,象穿物之形。本义:穿钱的绳子)
39、都内之钱,贯朽而不可挍。——《汉书》
40、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唐·白居易《伤宅》
41、反尔如贯。——《诗·小雅·何人斯》
42、又如:贯朽(串钱的绳子朽断,形容积钱多而经久不用)
43、旧时用绳索穿钱,每一千文为一贯〖astringof1000cash〗
44、着落店主人家追要原典身钱三千贯。——《水浒》
45、又如:贯百(贯伯。一贯钱,一些钱。百:一百文钱);钱串一贯(一千文钱);万贯家私
46、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论语·先进》
47、鱼贯而进。——《三国志·邓艾传》
48、又如:贯类(从同类事物的比较中贯通其理);贯鱼(穿成一串的鱼。比喻有次序)
49、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书·秦誓》
50、又如:贯恶(一贯的罪恶);贯盈(罪恶满盈);贯天(滔天。形容罪恶、灾祸极大)
51、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唐·白居易《新丰折臂翁》
52、又如:贯系(籍贯世系);贯址(籍贯和地址)
53、序次;按顺序排列〖order;arrangeinorder〗
54、今猥以轻鄙,超伦逾等,上乱圣朝贯鱼之序,下违群士准平立论。——《晋书·蔡谟传》
55、又如:贯序(序次;按顺序排列);贯叙(贯序;按次序铨叙录用);贯次(前后有序);贯列(排列);贯比(排列比较)
56、通“丱”。儿童束发成两角的样子〖forklikehairs〗。如:贯发(束发;总发)
57、古国名〖Guangstate〗。故址在曹州济阴县南五六十里
58、贯,穿也。以绳穿物曰贯。——《苍颉》
59、贯鱼以宫人宠。——《易·剥卦》
60、射则贯兮。——《诗·齐风·猗嗟》
61、不贯不释。——《仪礼·乡射礼》
62、又如:贯结(用绳子穿起来结牢。形容牢记在心);贯绳(串钱绳);贯繦(串钱绳);贯玉(成串的珠玉。形容文章或容颜体态之美);贯系(贯穿连结)
63、予一以贯之。——《论语·卫灵公》
64、始而合,而矢贯余手及肘。——《左传·成公二年》
65、白虹贯日。——《战国策·魏策》
66、贯穿经传,驰聘古今,上下数千载间,斯己勤矣。——《汉书·司马迁传·赞》
67、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后汉书·张衡传》
68、又如:贯串(贯通;通达);贯越(贯通穿越);贯穴(贯通);贯心(贯穿心脏);贯头(古代某些民族在布匹中央挖一圆洞套入头颈,作为衣服);贯珠(穿戴珠宝);贯耳(指穿耳戴环以妆饰)
69、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礼记·礼器》
70、若夫贯日而治洋,一日而曲列之,是所使夫百吏官人为也,不足以是伤游玩安燕之乐。——《荀子·王霸》
71、又如:贯鱼承宠(来来往往的宫中女官依次受到宠爱);贯属(连贯;连属);贯辰(贯日;连日);贯日(积日;累日)
72、射中;穿透〖hit〗。如:贯虱(射中虱子);贯颐(穿通面颊);贯割(身体被箭射中和被割伤);贯洞(穿孔;穿透);贯侯(中靶);贯的(射中靶心)
73、经历;经过〖experience〗。如:贯秋(经历秋天);贯纬(经历)
74、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
75、又如:贯女(侍女);华贯(华美的服事)
76、灌注;注入〖pourinto〗。如:贯输(灌注,聚集;灌输)
77、满〖fill;full〗。如:贯满(充满;灌满);贯蔽(充满;布满);贯溢(盈满外溢);贯洽(遍满充塞)
78、登记入籍〖register;record〗。如:贯籍(在户籍簿上登记入册)
79、昼而讲贯,夕雨刃复。——《国语·鲁语下》
80、熟习;熟练〖beskillfulat;skilled〗
81、无术之智,不教之能,而恃强速贯刃,不足以成也。——《吕氏春秋·不二》
82、又如:贯知(习知;熟知);贯酣(通晓熟习);贯习(熟练;熟悉);贯熟(熟习;熟悉)
83、我不贯与小人乘,请辞。——《孟子·滕文公下》
84、又如:贯战(惯战;善战);贯渎(惯于亵渎鬼神)
85、通“弯”(wān)。弯弓,张满弓〖drawabow〗
86、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亦不敢贯弓而报怨。——《史记·陈涉世家》
87、〖carryout;gothroughwith;bringitoff〗彻底实现或体现
88、〖penetrate;bepermeatedfrombeginningtoend〗∶贯串
89、鲁迅的一生就贯穿了这种精神。——《论鲁迅》
90、兰新铁路是贯穿我国西北的一条大动脉
91、〖linkup〗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
92、把上下联贯串起来看,它的意思更加明显,就是说一面要致力读书,一面要关心政治。——《事事关心》
93、〖goodluck〗迷信的人指风水上地脉贯通,会走好运
94、〖haveathoroughknowledgeof〗∶〖学术、思想等方面〗全部彻底地了解
95、洞中泉流跟冰壶、双龙上下相贯通。——《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96、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文章分享结束,户籍拼音和户籍粤语怎么读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