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6 05:44 | 浙江影视娱乐频道
外头看着普普通通,包裹着朴素的一层“白皮”,咬一口才知道里头有这么多花样,这就是咱们台州的“自助餐”——食饼“宴”
这小小的一卷”食饼筒“,还上了浙江电视台的影视娱乐频道《美食兄弟连》。
台州的名小吃“食饼筒”,早在2000年就被评为“中华名小吃”,可以说家喻户晓。
食饼筒,又名五虎擒羊,顾名思义就是把各种美味佳肴用纸样薄的麦焦皮(也有用米浆烙的米筒)包成筒状,它是我们台州著名的一种小吃。俗称“麦焦”,也有称麦饼筒和锡饼的。
食饼筒的由来其实大家都有所耳闻,传说和戚继光抗倭有关;有人说是活佛济公在国清寺出家时发明的;也有人猜测古代北方大量人口迁徙到南方,是南北饮食文化结合的产物。
这次,浙江电视台影视娱乐频道《美食兄弟连》节目组去到了黄岩古城,探寻当地人记忆中的“食饼宴”。
很多人会提出疑问,为什么要把食饼筒叫成“食饼宴”?
在老底子,食饼筒的身份和地位称得上尊荣。当地人更是把它当成一道大餐。古时候,准备它会让主人因为费尽家用而感到头疼。不单如此,一个人根本没法完成 *** ,因为光菜肴就有十多种,不得不全家出动、分工完成。而我们现在熟知的食饼筒小吃只不过是简化版的食饼筒,里面的菜肴寥寥无几。
还有人会问,为什么选择来黄岩探寻“食饼宴”的技艺?
说到黄岩,之一反应就是蜜橘,唐朝时当地的蜜橘被选为贡品。柑橘业的兴盛,自然给当地老百姓带来富裕的生活,因此准备食饼宴待客,对于当地的百姓来说并不棘手,时常成为家人聚餐的一种方式。
巷子,是这座古城最柔软的腹地。拥有1700多年历史的黄岩,曾经街道纵横,小巷密布,素有“三十六街,七十二巷”之说。寻觅在街巷中,不仅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还让我们重温了旧年时光。
“米面”是包制食饼筒必需的食材,也是之一道食材。没有好的米面就做不出口感正宗的食饼筒。而黄岩高桥的下浦镇村,就是“米面”的代名词,当地有着相当悠久的米面历史,每天都有上千斤米面从这儿走向人们的餐桌。
十几年的经验,让阿姨对面皮的 *** 了如指掌。面皮是食饼筒的载体,俗称“食饼壳”,它要求韧劲足,弹性好,遇水不易糊烂。这跟我们过年时做春卷的皮类似,但又要大很多,难度自然也提升不少。
包裹食饼筒,看似随意,又十分讲究,米面是之一步,放置在更底层。因为米面是干香的,其他菜品大多是卤制的,卤汁渗透到里面,米面就会呈现出多种口感。
一张面皮下包裹着近十种美味,一口下去各种咸香瞬间在舌尖蔓延,给人享尽天下美食的感觉。
食饼筒对于台州而言,尤其重要。椒江、路桥、黄岩等地的端午节,餐桌上都会摆上食饼筒了。台州端午节吃食饼筒究竟从哪一年开始是很难考证的了,翻阅古籍,台州人有在立夏、端午、五月十三吃锡饼(麦饼、食饼筒)的风俗。
在仙居、天台等地,食饼筒的做法又不太一样了。仙居的食饼筒又叫麦油脂,要煎成焦黄焦黄的才好吃。
仙居人的大年三十离不开麦油脂,临近过年,家里的老人便张罗着糊面皮,炒“饼馅儿”,做上满满一箩筐存着,能吃一个正月。
所以对于仙居人来说,吃到了麦油脂,也就意味着团圆。
据浙江电视台影视娱乐频道《美食兄弟连》、时光的技艺微信公众号
食饼筒,台州美食里面包裹着乡愁!包食饼筒可是门技术活。先把一张平底锅大小的圆形面皮平摊在桌上,然后用筷子夹少许炒米面或蛋丝放在面皮的四分之一处,排成一长条。这两样菜之所以铺在底层,是因为它们没有水分,不至于把面皮弄湿弄破。接着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把自己喜欢吃的食材一层一层地铺上去,铺好后把四分之一处的面皮包裹着料理卷起来,等卷了一半多时再把两头折进去继续卷,最后的成品是圆柱形的。真正的包食饼筒高手会把食饼筒包得又大又实、又挺又壮,而我却包得又瘦又长,跟自己的手臂一样细。
食饼筒包好后,可以直接吃,咬一口,软软的面皮裹着各式料理,真是满嘴留香;也可以把它放在平底锅里用油煎得两面金黄,此时,咬一口,外脆里香。我觉得不管哪一种都极为好吃。
听了我的介绍,你有没有垂涎欲滴了呢?可是你知道吗?在美味的食饼筒背后还有一段关于勇气和智慧的传说呢!
传说以前的东南沿海经常遭到倭寇的侵扰,百姓民不聊生,于是朝廷就派了戚继光将军到石浦来打击倭寇、保护百姓。当地百姓为了犒劳神勇的戚家军,准备了丰盛的酒菜,但最后却不方便送去军营。见此情景,有个聪慧的渔家姑娘就用面粉做了一张张面皮,再把菜都裹在里面,送到军营里。后来,人们也都纷纷效仿这位姑娘的做法。于是,石浦就有了节庆之时吃食饼筒的习俗。
听了这个美丽的传说,你是不是觉得食饼筒吃起来更加美味了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下这食饼筒,准备一下
食材
面粉 腊肉 海带 芹菜 米粉 香干 香芋 番薯粉条
步骤1
先和面,和面的时候放点盐,滴几滴油,可增加面的弹性,然后先加少量的水,沿着一个同方向搅拌均匀(逆时针和顺时针都可以,看你哪个方向顺手)看水不够的可以加,直至搅拌均匀,拿筷子搅可以非常好上手。
步骤2
加冷水开始醒面,时间放长点也没事
步骤3
开始糊饼皮,用木头饭叉比较好操作
步骤4
糊好的饼皮更好盖起来,以免饼皮变硬
步骤5
馅料就不多介绍了,看个人喜好,蔬菜类,肉类,海鲜类都可以。这次我做的是比较简易的。
步骤6
海带,米粉干,芹菜炒香干,香芋,番薯粉条,腊肉。把这些馅料炒熟后,外面用饼皮包成筒状,继而用油煎一下,便可食用。
小贴士
1.包好的食饼筒(没经过油煎的)吃不完,可放进冷冻,下次想吃的时候可以随时拿出来,加工下便可。
2.在油煎之前,拿微波炉叮个1-2分钟,可减少油煎的时候,方便快捷。
用一张饼包一桌菜,台州人太会吃了!夏天虽然闷热,但对我来说却并不难熬。
夜晚吹着微带着余温的风漫步公园,切开西瓜的瞬间溢出的清香,听着蝉成群地喊着热,看着凌霄花放肆地开满围墙……这些都是独属于夏天的美好。
当然,也有夏天专属的美食,比如食饼筒。
食饼筒是台州特色,却不止是台州独有,因为离得近,浙江很多地方都有吃这样食物的习俗,叫法不一,风味不同,但实质相差不大。
一家人围坐,锅中是已经熬好的米粥,桌上摆满了各种食材,有各式小炒,汆烫过的海鲜等,丰俭由人,人手一张饼皮,喜欢吃什么就包什么,有趣又美味。
不过漂泊在外,也只有不多的假期才能回家享用这一美味啦,有时候犯了馋咋办?一份自制迷你食饼筒解了嘴馋,还缓了乡愁呢。
▼
RECIPE
迷你食饼筒
面皮
面粉 250g
馅料
猪里脊 150g / 洋葱 半个 / 鸡蛋 2个
豆干 150g / 韭菜 100g / 姜蒜 适量
调料
生抽 1瓷勺 / 料酒 半瓷勺 / 盐 适量
▼ 1. 调制面糊:面粉和水混合均匀,1杯的面粉加入1.2杯的水,比例是更好的,混合好的面糊大概这个稠度。
面糊过筛,筛去一些大气泡和面疙瘩。
▼ 2. 摊饼:一定要使用不粘锅,不用刷油,开小火等锅子微热的时候,淋一勺面糊到锅里。
缓慢转动锅子,使面糊形成一个厚度均匀的圆。
放平锅子,小火到面糊白色的部分都变得半透明,边缘翘起,就说明熟了。
直接倒扣锅子,将饼扣到盘子里冷却,怕粘的可以在饼面上刷一层薄油。
▼ 3. 摊蛋饼:2个鸡蛋打散,平底锅放少许油,开中小火,将蛋液缓缓倒入。
像之前做面饼一样缓缓转动锅子,使蛋液均匀涂满锅底,中小火加热到上面的蛋液也凝固即可。
将摊好的蛋饼卷起。
切成细条即可。
▼ 4. 韭菜炒豆干:韭菜洗净,摘取黄叶。
韭菜和豆干切成长度一致的细条,蒜去皮,切去根部,切末。
热锅冷油,下蒜末爆香。
放入豆干煸炒。
炒30秒左右下韭菜。
再炒一分钟,至韭菜颜色变深变软,放入少许盐调味即可。
▼ 5. 洋葱炒肉:里脊肉切丝,洋葱切丝,姜切片。
热锅冷油,下姜片爆香。
下洋葱炒香。
翻炒30秒左右,即可下肉丝,翻炒均匀。
肉丝变色后,加1瓷勺生抽,半瓷勺料酒,少许白糖调味,大火炒至收汁即可出锅。
▼ 6. 卷饼:所有食材和冷却的炒好的菜摆在一起,可以选择diy现包现吃,也可以包好后摆盘。
撕一张饼皮摊开,将配菜均匀地放在一侧,菜太多饼容易破也不好看,可以先包一个试试看。
将两头往里折,兜住配菜。
从放菜的一侧开始卷,包住所有食材。
对半切开放在盘子里即可。
一口下去,各种食材丰富的口感在嘴里绽放,保证你吃不够。
花姐在食饼筒里包了更爱的三种菜,不过大家在做的时候完全随意,喜欢什么就往里包什么,这才是吃食饼筒更大的乐趣。
之前发吃食饼筒的朋友圈时,有北方的朋友说是春卷,有福建的朋友说是润饼菜,还有山东的朋友评论说这不是朝天锅嘛……大饼卷万物去哪儿都是真理。
润饼菜和食饼筒相似度很高,但馅料必有海苔碎,很闽南哦
吃饱了就想着开一下脑洞,其实不止国内,有几种异国美食也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比如墨西哥的国民级美食卷饼Taco,用玉米饼烤制的酥脆外皮,包裹各种肉类、西红柿、牛油果酱等,现在很多西餐厅都提供Taco,花姐几乎是必点的(虽然也很容易踩雷)。
还有一样可以卷万物的美味就是法国可丽饼,卷成扇形的小麦饼皮可包甜可包咸,时而搭配鲜果和奶油少女心爆棚,时而摇身一变成为超充饥的咸食。
你还吃过什么“卷万物”的美味?欢迎留言分享哦~
今天管饱
杂粮煎饼
元气卷饼
皮塔饼
长按二维码 点击关注
花吃姐姐是个有原则的吃货,
转发?当然是举双手欢迎啦?
转载?请回复“转载”看须知哦
一饼卷尽珍馐美味!最能代表黄岩的美食,非它莫属当地人告诉我们,来到黄岩有一种美食不能不尝,它是最最传统,更具代表性的美食,这又是什么呢?
美食爱好者 王巍:
“食饼筒,是我们台州在端午和立夏必吃的美食,来历有一种说法,是戚继光在抗倭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犒劳大军,拿出来很多菜肴,但是怎么送到前线去是一个难题,然后我们聪慧的渔家女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烙这个饼皮,把所有的菜都包进去,然后送到前线去。”
食饼筒的馅料丰富多彩,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吃不到。豆芽、蛋丝、豆腐干、豆面、红烧肉、鱿鱼、虾仁,一切你想吃的都可以裹入食饼筒里,据说讲究人家的馅料,可以摆满三大桌。
美食爱好者 王巍:
“通常我们之一顿,会是这样包起来吃,加上肉汤。第二顿的时候,会把卷好的食饼筒放在油里煎,煎至金黄,皮是脆脆的,味道又不一样。”
黄岩人的食谱里离不开食饼筒的身影,它卷起了黄岩的百味人生,也是黄岩人放不下的食饼筒情节。
播出通知
10月9日19:28央视财经频道CCTV2《消费主张》播出《2020中国夜市全攻略:浙江台州》,次日16:29重播,敬请关注!
美食‖或许应叫“麦油煎”就像北方的饺子一样,我们台州人以前过年过节才做的春卷,现在已经成为想吃就做的平常食物。这种卷进十多种馅料的春卷,台州各地叫法却大不相同,有叫“食饼筒”、“饺饼筒”、“锡饼”、“麦焦筒”的,也有叫“麦油子”……我们临海是叫“麦油子”的。
煎“麦油子”
这个“麦油子”的叫法,确实没有“食饼筒”形象准确。有些人写作“麦油脂”,我觉得是不准确。虽然冷“麦油子”会放在锅里用油煎热了吃,但代表“油脂”、“脂肪”的“脂”,和春卷没啥直接的关系。所以我以前一直觉得这个“子”字,就和饺子的“子”一样,没有实际的含义。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
但是,为什么这种南方食物,名称里有个“子”呢?
同事有路桥一带的,总说吃“麦油煎”,我之前一直没有注意到和“麦油子”的联系。一次在食堂吃饭,她又说“麦油煎”时,我突然想到,“麦油子”或许就是“麦油煎”。
临海人说煎、剑、尖、剪……等字,以前都发“机”音,只是现在的小孩,都说“坚”音了,这也是普通话侵蚀方言的一个例子。所以说,“麦油煎”的临海话可以叫成“麦油机”,或许时间久了,就变成“麦油子”了。
“包麦油子”的馅料,随个人喜好放。
“包麦油子”是需要经验的,严格来说,应该说“裹麦油子”。一筒“麦油子”往往都有七八道甚至十几道菜,外地朋友没“包”过,裹不紧实,就无法拿在手上吃了。
搨“麦油子”皮
搨,手打也。或作?。
——《康熙字典》
另外说一下,春卷以前和春茧是不同的。
两头往里折入油里煎炸的,叫春茧——外形就像蚕茧,而直接卷起来食用的——样子如肯德基卖的老北京卷、墨西哥卷的,才叫春卷。
杭州有家开了毛20年的台州小吃,是不少杭漂台州人的食堂,光麦饼就有近10种……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徐雨阳 文/摄
这周末杭州吃货发现了一家品类超全的温州小吃,勾起了不少吃货粉丝的乡愁,戳这里回顾。
最近又有读者在小时新闻·记者帮社群,向杭州吃货提问,哪里能吃到比较地道的台州小吃。
小时新闻记者在群友的帮助下,找到了朝晖路上一家开了很多年的麦子食府,听说不少杭漂的台州老乡隔三差五都要来解解馋,有不少食客还是从萧山滨江这些地方专程赶来,还打趣说,油钱都比饭钱贵。
在杭州,喜欢吃台州小吃的资深吃货,一定对竞舟路上的麦子食坊不陌生,那家店可以算是麦子食府的前身,是老钟和哥哥一起做的。2014年,老钟夫妻俩从城西来到朝晖,开了这家麦子食府,算起来也有八个年头了。如果算上竞舟路老店,那开了得有近20年了。
麦子食府的菜单非常简单明了,林林总总几十种台州小吃,感觉把台州八九个县市有代表性的小吃都聚到了一起,点单的时候老钟还给我们科普,椒江人喜欢吃姜汤面和姜汁炖蛋,临海人喜欢吃有嚼劲的炒麻糍,仙居和天台一带则喜欢食饼筒、麦饼、糟羹、麦虾这些。
也许因为老板和老板娘都是土生土长仙居人的缘故吧,店里麦饼的种类相当多,足足有九种。除了常见的梅干菜肉馅和萝卜丝肉馅,还有猪肉灌蛋麦饼和冷饭咸菜肉麦饼看起来颇为稀奇,老钟说这些是特意为了仙居老乡保留的,想让他们在外地也能吃上一口家里的味道。
麦饼从饼胚 *** 到烙烤都是在全透明的开放式操作间现场进行的。不锈钢案板上,各种配料、馅料码放干净,看起来十分敞亮。老钟说,现在平均每天能卖出两三百只麦饼。前段时间因为实在忙不过来,干脆把外卖关了,最近才重新上线。
因为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台州的食饼筒火遍全国。麦子食府的食饼筒都是每天中午现包,客人点单的时候,再拿出来用平底铁鏊子现场烙烤到四周金黄,是地道的台州做法了。
刚煎好的食饼筒咬在嘴里,饼皮薄而香脆,里面包着满满的粉干、豆干、香菇、包菜……女孩子吃上半个差不多就饱了。友情提示,因为食饼筒是每天中午 *** ,所以早上来的话很可能是吃不到的哦,别扑空。
三鲜麦虾也是店里点单率颇高的一样特色美食。花蛤、白蛤、瘦肉丝、明虾,加上手工做的麦虾满满一碗,最后还要卧上一个煎蛋。
除了这些,小时新闻记者仔细数了一下,店里有30多种不同的台州小吃,感觉可以变着花样吃上一个月。而且价格也都不贵,老钟说,上次涨价还是三年前,去年前年猪肉进价疯涨的时候他也咬着牙没涨价,“那时候一个饼光食材成本就要差不多4块钱,算上房租工资,只能说薄利多销,口碑好,所以我这里回头客非常多。”
2003年,老钟的哥哥在城西竞舟路开了专门做台州小吃麦子食坊,从每天中午一直营业到凌晨两点,兼顾夜宵生意。07年老钟夫妻俩也来到杭州谋生活,换了几个行业都不太理想,干脆来到哥哥的店里帮衬自家生意。
2014年的时候,因为竞舟路整体规划改造,一楼底商对于餐饮入驻的审批越发严格,老钟担心当前的租约到期之后不能续租,加上周边餐饮市场实在太过激烈(竞舟路一条街都是各种美食夜宵店,在周边生活过的人都懂),于是和哥哥商量之后,决定换一个区域,重新开家店,也算是开拓市场。
选择朝晖路也是有老钟的考虑,周边社区写字楼多,交通也便利,上班上学的人来来 *** 都会路过,白天的生意应该不愁做。于是麦子食府的营业时间和老店相比有所调整,从早上六点开始,到晚上八点结束,不再做夜宵生意。
顺带一提,老钟的哥哥在2016年底就给自己退了休,把竞舟路的麦子食坊关了,享受生活去了。
老钟夫妻俩早在六七年前就靠着经营台州小吃,在杭州买房安居了,现如今一双儿女都在台州老家工作生活。老钟说,他们夫妻俩现在也五十多岁了,等过几年有了孙子外甥,可能也就给自己退休,把店关掉,享受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去了。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 *** 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你甲饱未?”这里有着独特的海岛风情,
有“大鱼海棠”的神秘客家色彩,
有只有用闽南语才能叫得上的炸料小吃,
有一座座亲切的能让人放空的古城,
还有你所熟知的鼓浪屿和武夷山,
这里就是福建。
在这里,大家常用“你甲饱未?”作为打招呼的开场白,
美食可是福建人离不开的话题,
沙茶面、海蛎煎、土笋冻、锅边糊,
各式各样的特色菜肴和风味小吃,还有滋味有内涵有颜值有传承的美食老字号。
鹭岛老字号的半个江湖
「厦门曾厝垵夜市上的特产土笋冻」
走在厦门的大街小巷,很经常都能看到印着“老字号”三个字的店铺,但有些老字号就只是骗骗游客。“老字号”对于游客而言,是一个城市美味的标志,不吃就等于白来。对于厦门人而言,却是不能忘记的记忆。
记忆中的味道可能遍布在厦门的街头巷尾,或多或少都曾经光顾过,那不仅只是幸福满足的味道,更是一代地地道道“手艺人”的缩影。这一次,我们走过中山路、厦禾路、官任路、开禾路,穿梭在思明、湖里、集美、同安、翔安,只为厦门老字号正名!
要说那些在厦门人的舌尖和记忆里必须有姓名的闽南风味,味友一定要有。员工从5名到如今的800多名,经营面积从不足100㎡,到如今的11家门店共30000㎡,1993年-2019年,不足30年的时间,味友一步步成为老厦门人的老字号老味道。
一碗冒着热气的鸭肉面线,汤鲜味浓,是绝大多数人心中的古早味记忆。香酥软壳虾、乡土匙子炸、味友鸭肉面线、金针大肠血、仙景芋头、冬瓜蟹肉煲这些自创菜,更是完美诠释了闽南菜的独特魅力。到现在,还有很多东南亚华侨和台湾同胞会特地赶往集美总店,只为再吃上记忆中的味道。
走在厦门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关于土笋冻的店,但要说最纯最地道的土笋冻,那要属阿德土笋冻了。创始人温建德在几经创业碰壁后,开始专心经营土笋冻生意,20年来相继获得“厦门特色小吃”、“福建名菜”、“福建名小吃”、“厦门老字号协会推荐商铺”等奖项。
「客家酿豆腐(上)、饭桌的白切鸡(下)」
开店以来,阿德明白“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好了”这个道理,一直坚持传统工艺,坚持沙虫每天现收现做。阿德土笋冻用20年的时间,仅靠沙虫,就撑起了厦门小吃的半个江湖。
从“黄金香”到“黄金香胜记”,再到“黄胜记”,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演绎变化,历经五代人的传承,黄胜记早已是大众心目中的老字号了。从一间普通的肉松店,到如今的黄胜记有限公司,足足8家的门店,是每个游客都会逛上一逛的地方。
从1842年到现如今,黄胜记始终秉承着祖传工艺,并且不断在创新进步,这也是其独具风味的重要因素。也是这个让人无法忘却的老味道,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不论是饭桌还是茶桌,都离不开美味的肉脯肉松。
“爱拼才会赢”的古早味
「特色小吃猪肉铺」
关帝庙前,虔诚的善男信女口中呢喃,向天公倾诉着满腹心事。古厝尽头,热气蒸腾的面线糊喷涌入喉,以另外一种方式涤荡心灵。用一尾粽叶,或一封薄饼包卷起山海滋味,拿海虫做果冻,叫石头开出花。这里是“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原乡,闽南古都泉州。
“爱拼才会赢”仿佛说的是在外的泉州人,古城内散发出来的是一种更松弛的状态,闲适、安逸、自我满足。对传统味道的保留和坚守,仿佛一把可随时随地回溯过去的钥匙,让这种小时候的味道、故乡的味道沉淀下来,成为我们对泉州味道的定义:古早味。
水门国仔是经常被翻牌的老店之一,他们家是骨汤派,坚持用梭子蟹来吊鲜,汤底清甜,鲜味浓郁。醋肉、卤大肠,再来一根油条蘸汤汁,是很多在地人雷打不动的固定搭配。水门国仔面线糊总店是泉州著名的中华老字号小吃店,在泉州经营面线糊的饮食店、摊铺有上千家。作为泉州的传统名点,没吃过面线糊,便不算来过泉州。
水门国仔面线糊 *** 技艺创始人谢培生于清咸丰年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1986年创建水门国仔面线糊门店,坐落于水门巷21号,从最初在水门巷开一个小小铺头,至今已有多家分店。水门国仔面线糊总店及面线糊分别荣获“中华老字号”、“福建小吃名店”、“泉州老字号”、“中华名小吃”、“福建名小吃”等一系列荣誉称号,2011年入选泉州市鲤城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泉州的肉粽配料朴素,调味的五香卤汁是特色,配上蒜泥和甜辣风味的高仔辣椒酱,更凸显本味。蓝氏钟楼肉粽总店源于泉州肉粽创始人蓝顺中之手,以糯而不烂,肥而不腻,肉嫩味香,咸甜适中被誉为“泉州肉粽大王”,是泉州一家百年老字号美食店,上过不少电视,连台湾美食栏目都来拍摄过。招牌美食是泉州肉粽,肉粽外形饱满硕大,色泽红黄油润,主推肉粽配以原汁原味的民间瓦罐煨汤同食,风味无比。这里的肉粽有个“烧”字,意为“滚烫热乎”。包山、包海、卤肉、炒米、骨汤煨煮,才是一只闽南烧肉粽的修养。
「传统小吃润饼皮 *** 」
压轴的润饼菜是主配料二合一的集大成者。它的同门兄弟还包括台湾的润饼、潮汕的薄饼和台州的食饼筒。泉州素来有清明节吃润饼菜的食俗,馅料一般自己在家做,饼皮则跑到西街的亚佛春饼等老铺子购回。
亚佛春饼皮店始创于清末,迄今已百年之久,技艺代代相传。在一些重要的节日里,举家团聚吃“润饼菜”,这已是泉州的习俗,而亚佛春饼皮店的春饼,出了名的好吃,古法 *** ,春卷皮薄脆均匀,铺开饼皮,再卷胡萝卜丝、肉丝、蚵煎、芜荽等混锅菜肴,甜润可口。亚佛润饼皮店不仅获得了中华老字号、泉州老字号,还成功申报为第三批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泉州古城197个展示点之一。
穿在苏杭,吃在漳泉
民间有句俗话:“穿在苏杭二州,吃在漳泉二州”,漳州历来有不少小吃与名点,使它在文化和经济外,增添了别具一格的饮食文化。
旧镇肉粽、石榴填鸭、佛潭豆仁饼、杜浔酥糖、官浔贡糖、沙拉包、四果汤、炒粿条、卤面、南胜咸水鸭、润饼……确认过眼神,是美食天堂没错了!
卤面,可以算得上是漳州之一吃食,犹如武汉热干面、杭州片儿川、重庆酸辣粉,漳州街头处处可见。
“阿芬卤面”的招牌,漳州人一定再熟悉不过了。老板做卤面的技艺是从自己父母的手中传承而来的,所以保留着最古早、最地道、最正宗、最传统的做法,很受漳州市民们的喜爱。
要问起漳州本地人,去哪儿可以找到地道的漳州小吃,果断中山公园啊!
位于在中山公园北门出口处的阿国面煎粿,金黄色的油炸皮,深棕色的粿馅,最中间还夹着一层料。轻轻地咬一口,皮脆馅软,味道香甜,吃后口有余香。面煎粿分甜和咸两种口味,价格各不相同。
醉心海外游子的客家菜
「炸溜全节瓜」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来到客家你一定会被风味万千的客家菜所深深吸引;不少阔别家乡多年的海外游子,一回到故土就醉心于品尝留在童年记忆里的客家美食。如今在中国的许多大城市,不难发现客家菜的“身影”,即便在海外不少中餐馆里,干蒸鸡、酿豆腐、芋仔包等客家菜也颇受青睐。
在永定,过年过节都会去做芋子包,特别是大年三十晚上的那顿芋子包,就更有着特殊的味道。家人之间一年来的理解和支持,对新一年的展望,对老人的祝福,对晚辈的期待,似乎都默默融入那手上的芋子包之中了。芋仔包内馅是瘦猪肉、香菇、冬笋(或笋干)丝、虾仁、葱白等料,同时咬到肉和笋丝,绝佳的柔顺口感,不像包子铺的肉包,一咬全是肉味。
如果来到长汀,不妨到店头街转转,然后来一碗汀州米酒配几块长汀豆腐干,豆腐干。一口咬下去飘香四溢,豆腐的鲜味掺伴着甘草、肉桂、公丁的香味。
此外,不容错过的还有干蒸鸡,如果将鸡肉炖汤可以说营养非常丰富,可是鸡汤油腻很多人不能多喝,客家干蒸鸡的做法就是让鸡肉在干蒸的过程中会将油过滤,入口的鸡肉能瞬间绽放你的味蕾,饭都能多吃几碗。
不止沙县小吃
说起三明沙县小吃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但是今天小编想要介绍的却是坐落在全国著名小吃起源地沙县边上的小城永安。永安城虽小,但美食可一点儿也不少,其中永安的燕江楼更是创建于1938年抗战时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近百余年历史,在永安知名度颇高,被福建商务厅评定为“福建老字号”,是福建著名的老字号餐厅。
燕江楼以经营闽菜为主,素以选料时鲜、 *** 精细、色彩鲜艳、味道鲜美、品种繁多、讲究营养而享誉闽西北,集永安风味小吃、午晚饭市、经典闽菜、各色酒席于一身,“雪山鸡”、“佛跳墙”、“酥油鸭”等佳肴更是顾客必点之菜,还有以笋竹为主要原料的专题宴席——“笋竹宴”,竹笋味道鲜美,被誉为“素菜之一品”,既可作为宴席山珍,也可做家常便菜。燕江楼 *** 了永安多种特色小吃,有喉肉、扁食、粿条等等,味道极佳。
来源:闽声传媒
一看就会的霸气硬菜,春卷饼2019年的开年食谱,必须得是重量级的。
下面介绍一款家喻户晓的春饼卷。
< 彩色饼皮 · 准备食材 >
白色面皮:水270g、中筋粉300g、盐3g
紫色面皮:紫甘蓝汁270g、中筋粉312g、盐3g
黄色面皮:玉米汁280g、中筋粉312g、盐3g
绿色面皮:芹菜汁270g、中筋粉312g、盐3g
具体的 *** 步骤 :
1. 将紫甘蓝、玉米和芹菜用原汁机分别摇成蔬菜汁。
2. 面糊调制 *** 相同,以绿色的芹菜面糊为例。
3. 在面粉中加入3克盐搅拌均匀。
4. 边用筷子搅拌边缓缓倒入270克芹菜汁。
5. 顺着同一个方向搅打上劲,面糊状态如下图所示。
调好的面糊盖上保鲜膜,醒1至2个小时。
6. 平底锅热锅涂上薄薄的一层油。
7. 用手抓起一把面糊逆时针转动,用手让面糊均匀的摊在锅上。
8. 摊好面糊,中火烙面皮。面糊的颜色开始从中间到四周变得半透明,面皮有大气泡鼓起,就可以关火翻面。
9. 用锅的余温加热面皮至熟。
10. 准备上家人爱吃的各种配菜。一碗炒米面可是食饼筒不可缺少的食材。
11. 食饼筒的包制。炒米面打底,再夹上各类菜肴。从下往上的卷起。
换个角度再来一次
12. 吃的时候,一只手托着底部,一只手扶着饼筒筒身。
饼筒一般包得大才好,包得大则菜料多,丰满挺立,味味齐全;包得小则菜料小,净吃皮,难享饼筒的美味神韵。
把包好的食饼筒放入油锅煎炸至两面金黄!入嘴外皮酥脆可口,不会觉的油腻,里面的菜馅丰富,香味融合在一起!
真香,把隔壁小孩都馋哭了~
周一的营养早餐有着落了 :彩色食饼筒|青菜豆腐汤|金桔
更多美食等着你,关注我哦!转发给需要的朋友。
明天将为您推荐一道美食《南瓜粉蒸排骨》敬请关注。
台州依山靠海,物产极其富饶。在台州吃海鲜有一万种打开方式,不仅海鲜种类丰富,同时,台州还隐藏着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小吃世界,各种小吃以百般面孔躲在街头巷尾,把这座城市的“吃”,变得轻盈而有趣。
一个地方的美,不仅在于它白日里的绚丽风景,还在于夜晚华丽灯光下的烟火气息。台州就是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的缩影。
提起台州美食,首当其冲的肯定是台州的海鲜。台州餐馆大多没有菜单,所有食材统统摆出来,五色缤纷的海鲜整齐排列,让人垂涎欲滴。
美食爱好者王巍说,先要带我们领略的是台州两种非常有趣的海鲜,它们一柔一脆,也是本地人的更爱。这会是哪两种海鲜呢?
古人按大小将章鱼分类:大者叫“石拒”,次者称“章举”,小者曰“望潮”。想把章鱼做的够脆,够劲道,靠的就是独门秘籍。
将鲜活的章鱼裹上盐巴,反复的用力摔打,根据章鱼的大小决定摔打的时间,这样摔打出来的章鱼有韧劲,很脆滑。
之后再和芹菜一起爆炒,一盘香味四溢的香芹炒章鱼就做好了。
那么这一柔一脆里的“柔”,指的又是什么海鲜呢?
水潺,是当地最常见的鱼,俗称“豆腐鱼”,全身光洁又细长,只有一根刺,柔若无骨,拎起一端,一口就能嗦掉半条。
红烧,是水潺的常见做法,但是这道经过改良之后的辣味儿水潺,更加迎合现在大众的口味儿。
在台州,很多美食光听名字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食材的新鲜和做工的讲究,只有在吃过之后才能感受到其中的美妙。
醉虾,用的是特制的酱料,加上烈性的二锅头、蒜蓉、红油、排骨汁,再加上当地的湖虾,晶莹剔透,最能保留原始湖虾弹弹的肉质。
如果说想要点一道菜,就可以吃到台州的各种海鲜,那只有海鲜大咖了。三门的长钉螺,东海的皮皮虾、扇贝、梭子蟹等各种时令海鲜,加上秘制酱料蒸熟,再放姜汁,最后浇上葱油,色香味俱全的海鲜大咖就做好了。
台州盛产海鲜,所以台州人也特别会加工海鲜。像这种黄鱼鱼松,就是用台州大陈岛的养殖黄鱼制成的。
将大黄鱼改刀去鳞,头尾不要,再切成一块一块儿备用,把猪油放在锅里,生姜炒香,再加开水煮开后,放进大黄鱼小火慢慢翻炒。别看黄鱼鱼松不太起眼, *** 工序非常繁琐,也是浙江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这道用高粱老酒 *** 的红曲鲥鱼,也颇为讲究。鲥鱼作为东海里面不刨鳞的鱼,要提前用盐水、姜水和老酒浸泡,再放在盘子里,铺上红曲,蒸十几分钟,淋上热油即可。
而用三门青蟹 *** 的八宝饭也很有特色,配料有糯米、玉米,还有各种腊肉、香肠,满满一口,肉香、蟹香融合米饭香,在口中炸开,一口撩到你的胃。
如果说海鲜是台州的味道,那小吃更是不能错过。在台州的临海有一条古老的街道—— *** 街。如果寻觅临海小吃的话, *** 街绝对是最丰富齐全的,小城的烟火气也就在那一叫一卖中显现出来。
美食爱好者 王巍:
“临海 *** 街是台州的之一古街,也是浙江省的之一古街,而且在2012年的时候,它被评为了中国历史文化古街,据说这里是唐宋期间就形成了。”
在台州有二样小吃,原本都与虾无关,但名字里却带个“虾”字。一个是“泡虾”,一个是“麦虾”,两者的共同之处都是用面粉 *** 的。
泡虾,形状胖胖的弯弯的,还有个小尾巴,很像“虾”。不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的泡虾里都会包肉、包虾、还有鱿鱼等馅料,形状也发生了变化。
来到临海,麦虾是一定不能错过的小吃,一碗热腾腾的麦虾,油亮的“面疙瘩”被包在木耳、蛤蜊、丝瓜这些新鲜清爽的配菜中,红色的鲜虾摆在最上层,个头大,肉质饱满,好看又好吃。
台州小吃有一个关键词,叫“包裹”,台州人喜欢包裹一切。
没有一个地方会像临海这样,会用饼去包米饭和土豆泥。饭是与咸菜拌在一起的冷饭,包进去粒粒分明。
美食爱好者 王巍:
“这就是它的一大特色,据说以前米特别珍贵,剩饭又舍不得扔,就想了这个办法,放在麦饼里,煎起来特别香。”
台州人这种“包裹”一切的精神,在临海老街的小吃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用酥皮裹着海苔,烤得满大街都飘着蓬松酥软的香气,这就是 *** 街最有名的海苔饼。
生姜有祛风散寒的功效,台州靠海湿度大,所以很多小吃里都能发现姜的身影,像姜汤面、姜米粥、姜汁肚片、姜汁酒等等。
其中,这道姜汁调蛋,里面有姜汁、黄酒、红糖,还有土鸡蛋,营养丰富,天气寒冷的时候来一碗,暖胃健脾,甜中带辣,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儿,加一些核桃或者桂圆,深受当地人喜爱。
古色古香的 *** 街上还有不少值得慢慢品味的老味道。这家小店已经开了有二十来年了,蛋清羊尾、捶肉和沙蒜豆面,每一道菜都响当当,让吃过的人念念不忘。
这道蛋清羊尾,实际上和羊没什么关系,因其形状像绵羊尾巴而得名,主要材料是蛋清, *** 时要将蛋清打发到能把筷子立住才可以,十分香甜软糯。
捶肉,在临海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做,但是只有好的厨娘才能把肉片锤的又薄又细腻,汤鲜肉嫩,是一道既费时又费力的美食。
沙蒜,一般在海边滩涂上生活,把它和豆面放在一起烧,是来临海绝对不能错过的美食之一。
台州因为靠海湿气重,姜在这里就是润物细无声般的存在,不仅仅是有姜汁调蛋、姜汤面、姜米粥等小吃,在很多大菜里也能看到姜的身影。
黄岩仙人鸡,一道由父子两代人传承下来的特色乡土菜,在黄岩当地家喻户晓。姜是这道菜很重要的配料。
店主 黄晨:
“新鲜的姜榨汁,跟鸡汤融合以后,不会太油腻,喝上去有一点辛辣的感觉,能够发汗、驱寒。”
这道菜叫做仙人鸡,是因为鸡汤味道太鲜美了,连天上的仙人都闻香而来,所以每一种配料,每一种食材都经过千挑万选。
店主 黄晨:
“新鲜的猪脚,经过焯水,凉掉以后用炒好的海盐腌制两个晚上,吃上去不那么油腻,跟鸡汤融合以后会更加醇厚。一定要选用老母鸡,它的油是金黄色的,用老母鸡炖出来的汤才好吃,才有营养。”
台州以小海鲜闻名,而黄岩的小海鲜品种和样式也十分丰富。
琵琶虾的肉质比较好,它和龙虾一样既可以生吃也可以上笼蒸、干煎或是烧汤,适合多种烹饪手法。因为只有到了略冷的秋季和冬季能吃上,所以价钱并不便宜。
把魔鬼鱼切成块和当地特色梅干菜一起炖,魔鬼鱼的鲜香和梅干菜的甘甜就融和在一起,魔鬼鱼胶感很足,吃一口软糯鲜香。
当地人告诉我们,来到黄岩有一种美食不能不尝,它是最最传统,更具代表性的美食,这又是什么呢?
美食爱好者 王巍:
“食饼筒,是我们台州在端午和立夏必吃的美食,来历有一种说法,是戚继光在抗倭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犒劳大军,拿出来很多菜肴,但是怎么送到前线去是一个难题,然后我们聪慧的渔家女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烙这个饼皮,把所有的菜都包进去,然后送到前线去。”
食饼筒的馅料丰富多彩,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吃不到。豆芽、蛋丝、豆腐干、豆面、红烧肉、鱿鱼、虾仁,一切你想吃的都可以裹入食饼筒里,据说讲究人家的馅料,可以摆满三大桌。
美食爱好者 王巍:
“通常我们之一顿,会是这样包起来吃,加上肉汤。第二顿的时候,会把卷好的食饼筒放在油里煎,煎至金黄,皮是脆脆的,味道又不一样。”
黄岩人的食谱里离不开食饼筒的身影,它卷起了黄岩的百味人生,也是黄岩人放不下的食饼筒情节。
播出通知
10月9日19:28央视财经频道CCTV2《消费主张》播出《2020中国夜市全攻略:浙江台州》,次日16:29重播,敬请关注!
今日分享:食饼筒食饼筒是浙江宁波石浦、台州等地的地方传统小吃,主要材料有面粉、水、粉丝及各类菜肴等,属于浙江菜。食饼筒具有面皮薄韧、作料鲜香的特点,通常在清明端午等节日食用。麦油脂与食饼筒不同,是在食饼筒基础上放入油锅煎炸,故称作麦油脂。
食饼筒主要做法是将面粉加水调成胶糊状,放入平底锅中配以油脂用工具将粉浆顺时针方向均匀地移动摊开、铺平、烙熟。取出面皮铺上炒粉丝包上各类菜肴,如:鸡蛋丝、豆腐干、胡萝卜丝、茭白、豆芽、土豆丝、卤肉、洋葱等即可。主要材料有面粉、水、粉丝及各类菜肴等,属于浙江菜。食饼筒具有面皮薄韧、作料鲜香的特点
历史起源
一种是传说在戚继光抗倭时期,家家户户都做了菜肴想要犒劳大军。但是这么多菜怎么送去军营着实是个难题,于是聪慧的渔家女就做了饼皮,把菜都包了进去送给士兵们。
另一种说法是天台那个疯癫的济公和尚发明了食饼筒。他见每餐剩下不少菜,就把剩菜裹入面饼,下一顿再吃。所以在上海世博会期间,食饼筒被叫成“济公卷饼”作为中华名小吃登场。
原料配料
面粉、水、粉丝及各类菜肴(洋葱、豆芽、土豆、猪肉、豆腐干等)
调料
食用油、盐、味精、白糖等。
操作
面皮:将小麦粉加水调成胶糊状,这个过程叫打浆。加入适量水不停上下搅动,最后能使筷子插在中间不倒为宜。在粉浆上缓缓地加入适量水,以刚好淹没粉浆为限,称为养浆。 过1-2小时,就可用此粉浆进行摊面皮了。摊面皮一般放在特制的平底锅上进行,先用食用油在锅面上擦一遍,然后在炭火旺盛的锅上飞快地将部分粉浆投入,旋即用工具将粉浆顺时针方向均匀移动摊开,铺平,半分钟之内,面皮就已摊好。
馅料:内馅的品种和精粗程度全由各家的经济条件和饮食喜好、饮食习惯、季节不同而定。一般有肉丝、绿豆芽、豆面、蒿菜、鸡蛋丝、豆腐、韭菜、油泡、青蚕豆、虾、洋葱、卤肉、萝卜丝、豆腐干、黑木耳等等,以此为原料,烧好七、八种,甚至十四、五种菜,放在桌上,再由吃的人自由选择,用面皮将它们包裹起来。
包制:将面皮平摊在桌面,用筷子把自己喜欢吃的菜肴,一样又一样地夹来放在面皮上,然后卷成直径约5厘米的圆筒状。包食饼筒需要技巧,过“瘦”不好吃、过“胖”易破。
食饼筒常在端午节食用,台州人端午节吃食饼筒何时开始已很难考证。
台州人有立夏、端午、五月十三吃锡饼(麦饼、食饼筒)的风俗。台州人习惯在立夏这天吃锡饼,这一天也叫做“疰夏”,有俗谚曰:“疰夏呒麦饼,白落(碌)做世人。”意思是立夏这一天,如果不吃,那么就白白做一回人了,看得比什么都重。 叶泽诚先生收集的临海节俗竹枝词有一首《疰夏(立夏节)》这样写道:“食饼筒筒像卷,豆芽小菜炒麸筋。店家借根天平秤,秤过今年重几斤。”
有关台州端午吃麦饼的题咏,赵立民的《好事近》“端节又来临,喜气弥漫墟落。炉灶香腾麦饼,冒炊烟椽角。”清道光进士黄壶舟,曾担任宗文书院的首任山长,在他的诗集《听松小隐诗钞》中也写到麦饼:“春秋佳日固潇洒,暑中小住宁非佳。邻翁小馈饼卷麦,家人驰送盘登鲑。” 古人写的不一定是端午,但从诗中可看出那时也习惯在暑天吃麦饼。
标签: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