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毛峰绿茶,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茶友们一般听到毛峰,之一时间想到的基本都是黄山毛峰。
它形似雀舌,匀齐壮实,锋显毫露,色如象牙,鱼叶金黄;香气清香高长;茶汤汤色清澈,滋味鲜浓、醇厚、甘甜;叶底嫩黄,肥壮成朵。
茶友“绿叶真香”在后台问小懂:叫毛峰的茶只有黄山毛峰一种吗?不是黄山的茶都不能叫毛峰吗?
其实,毛峰茶确实不只有黄山毛峰一种,许多其他地区也是有毛峰茶的。
今天我们就盘点一下那些叫毛峰的绿茶。
黄果树毛峰
黄果树毛峰茶是贵州安顺地区,经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加工制成的,一种条形烘制绿茶,主要销往贵州、广东等地。
品质特点:
干茶条索紧细卷曲,茸毛显露,外形银绿隐翠;
香气高长有栗香;汤色嫩绿明亮;
滋味鲜醇爽口;叶底匀齐幼嫩。
典型特征:尤其具有耐泡的特点。
兰溪毛峰
兰溪毛峰是浙江金华的兰溪市特产。兰溪毛峰保护区域山地资源丰富,植被类型多样,森林覆盖率达到50%,环境很适合茶树的生长。
兰溪毛峰产地在2017年时,还被原农业部批准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之一。
品质特点:
干茶外形挺直显毫,形似兰花,色泽绿润;
香气兰香带甜;汤色嫩绿明亮;
滋味鲜爽甘醇;叶底嫩匀成朵,绿亮。
典型特征:兰花形、甜兰香、甘鲜味。
雁荡毛峰
雁荡毛峰是浙江温州乐清市的特产,古称“雁茗”。相传在晋代由高僧诺讵那传来,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还有500多年的贡茶史。
雁荡毛峰产地在2018年,被原农业部批准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之一。
品质特点:
干茶外形细紧微曲,翠绿显毫;
香气清香幽长;汤色嫩绿明亮;
滋味鲜醇爽口;叶底嫩匀鲜活。
典型特征:幽香、清甜。
峨眉毛峰/凤鸣毛峰
这款茶的原名叫“凤鸣毛峰”,后来才改名为现在的“峨眉毛峰”。是近年来蒙山地区的名茶新秀,问世不久便以它独特的风格跨入了全国名茶行列。
峨眉毛峰主要销往北京、天津等大城市,还会出口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品质特点:
干茶条索紧卷,嫩绿油润,银亚秀丽,白毫显露;
香气鲜洁;汤色微黄而碧;
滋味浓爽适口;叶底嫩绿匀整。
金台毛峰
金台毛峰主要在安徽休宁一带,以产于仰山千金台和万金台的金台毛峰品质更优。它的采摘工艺同黄山毛峰是一样的。
在初泡时,茶芽树立悬浮,瞬间坠沉杯底,叶展芽现,一旗一枪,历历可数。
品质特点:
干茶芽叶肥壮,毫茸披露;
香气高长清闲;滋味浓爽甘醇。
缙云毛峰
缙云毛峰产自于重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缙云山的早春良种茶树幼嫩芽叶,而后采用传统手工精制而成。
品质特点:
干茶外形重实,色泽绿润,满披白毫,条索匀齐伸直;
香气清醇隽永;汤色黄绿,清澈明亮;
滋味鲜醇爽口;叶底嫩匀,黄绿明亮。
黄石溪毛峰/九华毛峰/九华佛茶
九华毛峰属九华佛茶的前身,犹以前山下的闵园的闵园毛峰、打鼓峰下的大古岭毛峰和后山黄石溪的黄石毛峰最为著名。
九华佛茶是历史名茶,它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宋明时期。历史上的闵园茶、黄石溪茶,现在都被统称为九华佛茶。
品质特点:
干茶条索稍曲,匀齐显毫,绿润微黄;
香气高长;滋味鲜醇回甘。#中国茶韵#
安徽黄山毛峰对比浙江龙井谁更好喝?同价位入门对冲评测大家好,今天的绿茶对冲评测来到安徽,安徽属江南茶区,江南茶区在长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以北,包括粤北、桂北、闽中北、湘、浙、赣、鄂、皖南和苏南等地。比较有意思的是安徽以长江为界分割成江南江北两个茶区,而到了湖北确以省界为划分茶区的依据,颇为让人难以明白。
安徽是产茶大省,如大家都熟悉的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茶叶就产于安徽。还有祁门红茶、屯溪绿茶、霍山黄芽、岳西翠兰、泾县特尖、涌溪火青、桐城小花等各类名茶。
今天我们对比的黄山毛峰为黄山茶的代表品种,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锋芒,因而得名“黄山毛峰”。
产品介绍
本次选取品牌为艺福堂的龙井和谢裕大的黄山毛峰,价格在斤价500左右的入门级口粮对冲。
干茶
龙井:条索黄绿扁平,用料均整度差,碎料也不少,整体处于二级料的水准,香气较浓郁。
黄山毛峰:条形略卷,深绿灰白相间,显茶毫,非常规条形,香气为青草香。
之一泡
龙井:豆香明显,涩感较重,且难化去,汤感受影响显粗砺。生津一般,但回甘较甜。
黄山毛峰:香气一般,豆香明显,尾显些许花香。汤感厚度不错,生津快回甘微甜。茶气较足。
龙井口感更厚香气更更浓,但是一种高温炒香,掩盖了原料上的不足,黄山毛峰更自然一点。
第二泡
龙井:香气稍弱,涩感仍存,汤感稍有好转,滋味偏甜,生津回甘比之一泡要好,茶气不错。
黄山毛峰:香气上升,豌豆香开始明显,汤感因涩感稍有下降,花香若隐若现,生津喉韵不错。
黄山毛峰的体感明显更强,茶气要更好,尤其是喉韵,龙井的生津回甘甜感更好一些。
第三泡
龙井:香气弱了下去,涩感依旧强烈。滋味继续弱化向下,唯有生津回甘尚好,味尽基本结束。
黄山毛峰:香气稍降,豌豆香依旧明显,但青味已现。苦涩变强,汤感稍粗。生津回甘变弱,但喉韵显好。
龙井已基本结束,黄山毛峰体感正浓,在内质上显出差距了。
尾水
黄山毛峰:香气已淡,汤感不变,茶气依旧强,滋味已尽,生津回甘偏弱。
主要指标图示
解析:曲线很清楚,黄山毛峰在各项指标上都有超出,香气更浓郁,汤感更稳定,苦涩更低,体感更强烈。
茶底
龙井:一芽二叶为主,碎梗比较多,用料非常一般。
黄山毛峰:一芽二叶为主、梗长,特三标准不到
龙井茶
黄山毛峰
综合评价
综合对比看,黄山毛峰在此价位上要明显超出龙井茶的表现,体现在各个方面全方位的压制,雨前的黄山毛峰和克价更高一点的,入门级明前龙井比较也不相上下。
在对比中我们同时也看到,龙井茶在这个价位多为上年度夏秋茶的原料,高火香非常明显,滋味并不自然。黄山毛峰这个传统条形也存在容易仿制,容易混杂的缺点。
但从工艺的角度,黄山毛峰显然做得得很成熟,比之前的信阳毛尖和崂山绿茶在杀青和烘干工艺处理得高明许多。也比龙井的高火工工艺出来的味道要自然和亲切。
(二)黄山毛峰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游览胜地,而且群山之中所产名茶“黄山毛峰”,品质优异。讲起这种珍贵的茶叶,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呢!
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书童来黄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篓的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长老泡茶敬客时,知县细看这茶叶色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毫,开水冲泡下去,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就直线升腾,约有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清香满室。知县问后方知此茶名叫黄山毛峰,临别时长老赠送此茶一包和黄山泉水一葫芦,并嘱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景。熊知县回县衙后正遇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便将冲泡黄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县甚是惊喜,后来到京城禀奏皇上,想献仙茶邀功请赏。皇帝传令进宫表演,然而不见白莲奇景出现,皇上大怒,太平知县只得据实说道乃黟县知县熊开元所献。皇帝立即传令熊开元进宫受审,熊开元进宫后方知未用黄山泉水冲泡之故,讲明缘由后请求回黄山取水。熊知县来到黄山拜见长老,长老将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冲泡玉杯中的黄山毛峰,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皇帝看得眉开眼笑,便对熊知县说道:“朕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熊知县心中感概万千,暗忖道“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于是脱下官服玉带,来到黄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苍松入云、修竹夹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师墓塔遗址,相传就是正志和尚的坟墓。
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 | 安徽新媒体集团
黄山毛峰的传说
黄山毛峰为我国历史名茶,其由谢裕泰茶庄于清光绪年间创制,据传说是在光绪年间,当时黄山一带原产外销绿茶,而该地谢裕大茶庄则附带收购一小部分毛峰,远销东关,因为品质优异,很得消费者欢迎。下面我们来看看有关黄山毛峰的传说吧。
据说在明朝的天启年间,有一个新任的县官去黄山游玩,在走的过程中迷路了,刚好这时碰到了一个老和尚,于是就跟着老和尚回寺庙中了。到寺庙后老和尚泡了茶出来请这个县官品饮,县官刚开始就闻到了阵阵茶香,品饮起来味道甘醇鲜爽,让人身心舒畅清新自然,于是就问老者是什么茶,老者说名字叫做黄山毛峰。后来该县官就带了些茶回去。由于经过了一些事情,该县官被叫到皇帝面前表演茶艺,皇帝看到表演后很高心,封他为大官。可是该县官感慨黄山名茶的清高品质,因此去黄山出家当了和尚去了。
这就是关于黄山毛峰茶的一个传说了。不过实际上黄山产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时期。其起源于和尚之间也有所关系,因为和尚要打坐而喝茶能够提神,因此他们就在寺院中种植茶树然后自己 *** 饮用了。而且还给茶起了名字叫做黄山云雾。
黄山毛峰的产地在哪里
经过了解大家都知道黄山毛峰的产地是在安徽黄山。确切的说是在安徽黄山的风景区。不仅风景区有生产毛峰其周边的汤口、岗村、杨村、芳村均都是生产毛峰的重要产区。高山出好茶,可谓一点也不假。黄山地势高树木茂盛,阳光的日照比较短,由于海拔比较高云雾也相对的较多再加上没有寒暑的侵袭,等如此完美的地理条件之下生产出来的嫩芽肥而壮实、颜色嫩绿微黄(俗称象牙色)。
黄山毛峰的产地
黄山毛峰首创于黄山南麓一个名叫曹溪的小村庄,在民国时期被改名为如今的富溪。富溪是生产黄山毛峰的主要产地之一。其地形在山坳一条漕溪贯穿南北穿村乃是黄山毛峰的发源地。富溪村内的茶园连连其中以充头源茶园较为出名。经过富溪村下站我们来到了汤口。
汤口是黄山风景区的一个外围,汤口与岗村及杨村和芳村在历史上还被人称之为四大名家。此地的山坳、盆地、缓坡等,只要是有土壤的地方就会看的到茶树的身影。如此纯天然的生态环境无需任何加工种施料植出来的绿色茶叶,其质量可谓是天然的好。
毛峰的产地可谓之多除了以上介绍的两处之外还有,屯溪区、歙县、黟县等许多地区均产毛峰。笔者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文章来源:未经核实)
关于普洱茶冲泡,保存等知识,请加南茗佳人高级评茶员微号:6480348(长按复制)交流学习。
白毫披身,芽尖似峰——黄山毛峰茶叶白毫披身,芽尖似峰,故名毛峰,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属绿茶。冲泡后,芽叶初时竖立悬浮于水中,继而徐徐下沉,芽挺叶嫩。嗅之鲜爽清新,近似兰香或板栗香味。汤色清澈,味鲜浓而不苦,回味甘爽,堪称极品。
黄山风景优美,山高林密,日照短,云雾多,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茶树得到云雾的滋润,没有寒暑的侵袭,孕育出良好的品质。黄山毛峰采制十分精细。制成的毛峰茶外形细扁微曲,状如雀舌,带有金黄色鱼叶;芽肥壮、均匀、整齐、多毫,色泽嫩绿微黄而且油润,俗称“象牙色”。黄山毛峰品质优异,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今天,我们来向大家介绍黄山毛峰。
产地
黄山毛峰产于安徽黄山。虽冠以黄山,但并不是黄山所有地区产的毛峰都是优质的。其中,以富溪乡产的毛峰品质更佳,富溪也是黄山毛峰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划定范围。黄山风景区境内海拨700~800米的桃花峰、紫云峰、云谷寺、松谷庵、吊桥庵、慈光阁一带为特级黄山毛峰的主产地。风景区外周的汤口、岗村、杨村、芳村也是黄山毛峰的重要产区,历史上曾称之为黄山“四大名家”。
黄山
茶树品种
'黄山大叶种'及其优系、皖茶4号、柿大树、槠叶种、福鼎大白茶、福云九号、中茶108号等
黄山毛峰的起源
现考证为清光绪元年(1875)由歙县漕溪人谢正安首创。
谢正安像
近年,据谢吉龙先生追溯其曾祖父谢正安生平业绩及六伯谢翼华生前相传时,讲述曾祖父采制黄山毛峰名茶的经过:当年清明至谷雨期间,谢正安带领两户家人,之一步在槽溪本村茶山采摘新鲜芽叶回家加工;第二步前往褐石村,邀请当地谢大顺参加到褐石茶山采茶并回村加工;第三步到双坑口村,邀请当地汪鹤龄到该村阴山有人常居山棚边的茶山进行现采现制。终因三地属低山茶,产品质量不尽人意。
谢正安经过“三步三地”采制名茶后继而深思,决定以“高山出好茶”为前提,组成名茶研制组。亲自主持召集当时茶叶采制名人共同到充头源蒋万龙家,在充分听取意见的基础上,选登麻袋头、金鸡坞、毛坪块高山名园,采摘肥壮、多毫、嫩绿及微黄的芽叶回村。通过反复试验,精心操作,探索出“斗锅炒(杀青)—轻滚转(圆揉)一一烘生胚(毛火)—盖上圆匾复老烘(足火)’’的工艺流程,终于制成“白毫披身、牙尖似峰、色如象牙、香气馥郁”的优质新茶,取名为“毛峰”。因该地块高山名园的共同特点坐东阳山茶,朝西对黄山,产品则称“黄山毛峰”。
黄山高山茶园
*** 工艺
我们此处只了解传统的手工 *** 工艺,黄山毛峰茶传统 *** 工艺分为杀青、揉捻、烘培 3 道工序。
(1)杀青
黄山毛峰茶采用高温的 *** 来杀青。通过高温杀青,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从而防止叶色变红,此外,高温杀青散失了鲜叶中的部分水分,叶质变软,为下一步的揉捻理条创造了条件。黄山毛峰茶的广口杀青铁锅口径为 70cm,锅沿上安装有 2 个电源开关,用以在杀青过程中灵活控制锅温。通上电源,锅温逐渐升高,用手试温,感到烫手,鲜叶投进锅中,能听到“噼啪”的炒芝麻声,说明温度适宜。锅温掌握先高后低,也就是在 300~200℃。每锅投叶量为 200~300g。炒茶全凭经验,采用单手炒或双手炒都可以。炒的过程中,手势要轻,并且要求做到“翻得快,扬得高,撒得开,捞得净”,目的是使鲜叶充分散失水分。黄山毛峰茶杀青程度要求适当偏老,也就是当芽叶质地变软,表面失去光泽,青气消失,显露出茶香时,说明杀青适度。一般每锅炒 5 ~7 min 即可。
(2)揉捻
揉捻是塑造黄山毛峰茶外形的重要工序,同时,通过外力作用揉捻,部分茶汁附着在茶叶表面,对提高茶汤浓度也有重要作用。当杀青适度时,用手继续在锅内抓带几下,起到轻揉和理条的作用,动作要轻,速度要慢,一边揉捻一边抖叶,保持芽叶完整。起锅后,放到簸箕中散失热气,轻揉 1~2 min,使茶叶稍稍卷曲成条,即可进行烘焙。
(3)初烘
初烘用炭火作燃料,用烘笼烘焙。黄山毛峰茶初烘一般分 3 次烘焙,把这 3 次烘焙过程称为一烘、二烘、三烘。初烘要求高温快烘,火温掌握先高后低,一般一烘温度为 100~120℃,二烘温度为 80~100℃,三烘温度为 60~80℃ 。初烘过程中,翻倒要勤,每 2~3 min 翻倒 1 次,摊叶要匀,火温要稳,操作时,动作要轻,防止碎茶透过烘笼的缝隙落入下面的炭火中,产生烟味儿,影响茶叶品质。当茶叶水分含量在 30%~40% 左右时,摊晾 1 h 左右,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以便促进叶内水分重新均匀分布,接着进行足烘。
(4)足烘
足烘的目的是进一步发展香气。与初烘时的要求不同,足烘要求进行低温慢烘。当初烘茶叶达到三锅时,将三锅合并成一烘进行足烘。足烘温度掌握在 60℃ 左右,文火慢慢烘焙,最后使茶叶足够干燥,含水量在 5%~6% ,足烘过程中,每 7~8 min 翻倒 1 次。足烘后的茶就是黄山毛峰茶的初制毛茶。
再经过色选机和人工复拣和热风干燥后即可装袋密封保存。
今年师傅手制毛峰
了解品尝更多优质徽茶,欢迎关注徽羽言茶,师徒二人用心话茶,制茶,宣传徽茶。图为今年手制富溪黄山毛峰, *** 咨询了解必无失望。
今年师傅手制毛峰
浮溪自然村位于汤口镇汤口社区,因溪而得名。浮溪,全称浮丘溪,源自黄山浮丘峰,溪水绕山而行,清澈见底,蜿蜒曲折,最终流入新安江。浮溪自然村共有30余户居民,大部分务农,茶叶是他们的主导产业。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加上气候优势,造就了享誉全国的黄山毛峰特色品牌。
产自浮溪的黄山毛峰茶久负盛名,《黄山志》记载:“莲花庵旁就石隙养茶,多清香冷韵,袭人断腭,谓之黄山云雾茶”,《茶经》中有“茶者,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的论述。浮溪自然村位于黄山云门峰、桃花峰 下,村内80%的茶树生长在岩石土地中,其独特的地域风貌成就了其高品质名茶的秉性。“浮溪的茶叶滋味醇甘,留香更持久,回味宜人”,黄山本地人都会这么说。
在经过采摘、杀青、揉捻、干燥烘焙四道工序后,一根根地地道道的黄山毛峰就会慢慢呈现。如今,浮溪的茶叶在国内都享有盛誉,深受广大爱茶人士的喜爱,每年都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了解购买。每到三月下旬,游客就会纷纷询问茶叶的上市日期和价格,回头客更是络绎不绝,浮溪出产的茶叶已然成为一道产业链。据悉,浮溪自然村每年的茶叶产量大约在10万斤上下。除了部分通过当地茶企统一 *** 销售外,其余均自行加工,并通过 *** 进行销售,成为村民主要的收入来源。
每年三、四月份的浮溪,悠悠茶香扑鼻而来,尝一口回味无穷暖心脾,正如古诗《闲游》中所写的那样:“清明浆美村村卖,谷雨茶香院院夸。”
来源:健行渐美黄山区
安徽:黄山毛峰全面开采来源:中国新闻网
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富溪乡茶园拍摄的黄山毛峰嫩芽。 樊成柱 摄
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富溪乡,黄山毛峰全面开采。 樊成柱 摄
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富溪乡,黄山毛峰全面开采。 樊成柱 摄
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富溪乡茶园拍摄的黄山毛峰鲜叶。 樊成柱 摄
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富溪乡,黄山毛峰全面开采。 樊成柱 摄
3月25日,在黄山毛峰原产地、核心产区——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富溪乡的万亩茶园里,腰挂茶篓的茶农穿梭在茶垄间,小心翼翼地采摘下之一片毛峰鲜叶,向世界传递春天的味道,也标志着黄山毛峰正式进入开采阶段。
带您了解真正的黄山毛峰黄山毛峰之色、香、味、韵,都让人品之着迷,欲罢不能,甚至以争啖春茶为雅之极致。黄山毛峰何以有这么大的魅力?人们何以如此深爱春茶?有多少个爱茶的人就有多少个爱它的理由。
壹
黄山毛峰头采茶,由于春季日照适中,气温较低,昼夜、早晚温差较大,氨基酸的分解速度远低于其生成速度。因此茶叶中的氨基酸含量最为丰富。
内含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及维生素K等,大部分人体不可或缺的维生素,在头采的黄山毛峰中均有储藏。
贰
何谓春生?就是指发生、生长、生机,是人体一年四季中生命力最为旺盛的时期。在饮食上,由于春天阳气上升,人体新陈代谢开始转盛,除了要“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外,春茶从大自然中来,本身带有新春的活力,适当品饮春茶,与春茶本身具有的向上生命办相协调,利于人体吐故纳新、采纳真气,加之春茶因有的色、香、味,给人以怡心悦目的舒展感觉。古人早有结论,春季重养生,一年健康有保证。而这保证里,春茶功不可没。
叁
花因香而“活”,茶因香而“贵”。茶叶的香气由茶叶的内含物质决定。目前已从茶叶中分离出700多种香气物质,包括醇、醛、酮、醋、氮等。茶叶中的这些香气物质含量非常低微,容易挥发且不稳定,遇到日照与高温,易发生氧化、缩合、聚合等反应。而刚刚告别隆冬的早春,气温不高,日照适中,香气物质的保存环境很好。
肆
春茶之色,春茶之香,春茶之味,春茶之韵,只有品饮,方得感受。
据了解 在3月初,市面上就有很多外地茶(川茶)称“黄山毛峰”,打着无公害,无农药的幌子欺骗着消费者,并且价格虚高。购买者收到茶一喝?这玩意是黄山茶?未免大失所望!在这里提醒广大消费者一定要学会辨别,避免上当受骗!
真正的黄山毛峰生长在黄山原产地,黄山本土毛峰上市时间也不可能那么早,一般都在3月底,清明节前后上市,选摘良种茶树“黄山种”、“黄山大叶种”等的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所以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好的黄山毛峰生长环境也有优势,高海拔零污染 。
黄山木岭后村800米以上核心产区
茶树错落于高山密林之中
常年云雾缭绕,生态环境优越
高山茶芽头肥厚饱满
原产地干茶绿中泛黄且带有金黄鱼叶
香气扑鼻,口感滋润有回甘 带兰花香
(来源:黄山市旅游委员会)
黄山毛峰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
产于安徽省黄山(徽州)一带,所以又称徽茶。
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
每年清明谷雨,选摘良种茶树“黄山种”、“黄山大叶种”等的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
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
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
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
树种
黄山毛峰,是安徽省的名优品种,很早就已经享誉各地。
黄山茶树的树种是大叶种,更大的特点就是你如果看黄山毛峰的叶底跟碧螺春小叶种不一样,黄山毛峰泡开后,没有小叶种那么“秀丽”。
毛峰除了明前早期茶可能还相对有比较小的芽头,一旦到清明之后,基本上黄山的茶种会进行爆炸是的生长,叶肥杆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爆芽”。
那么在黄山,毛峰一般会有用大叶种 *** ,也会用祁门褚叶种 *** 。
当然除了这一些还有后来选育出来的安徽3号、安徽7号、皖农95、杨树林783、凫早2号等等。
甚至近年来还有人引进乌牛早等品种 *** 毛峰,但整体来说,如果纯粹以口感来说,黄山本地的大叶种,当地人也叫作土种的茶树,口感、香气更具有毛峰的特点,有着明显的淡雅兰花香,而这种香韵,是其他树种无法模仿的。
产区
目前黄山毛峰其实在黄山市全境内都有种植,并且前面提到了很多树种,都有人拿来 *** 毛峰。
但最主要的产区还是在于黄山风景区、徽州区、歙县、祁门这几个地方。
其中据我所了解,歙县的毛峰产量更大,能够达到整个产量的45%,祁门产区能达到25%,剩下的为其他产区。
对于这几个产区毛峰特点来说,个人认为黄山风景区、徽州区的毛峰口感更好。
祁门毛峰近年来因为其外形好看,口感不错有着后起之秀的态势,歙县的毛峰颜色更篇绿色,颜色更讨喜,产量更大也相对来说品质一般。那么目前在黄山,公认口感更好的毛峰产区还是富溪、太平洋湖林场等区域的毛峰。
不过关于产区还要想说的是,上面对每个产区的分析都是基于大范围考虑的。
不能说歙县的毛峰就一定比风景区和徽州区的差。
脱离于最核心的产地不谈,各个产区毛峰还是会有一些小气候和山头,出的了优质毛峰的。
其实在黄山毛峰当地茶叶圈一致最公认的,更好喝的毛峰是凫峰毛峰。
香气、滋味非常的好。当然价格也不菲。
综上所述,对于各地区产地毛峰归纳为: 徽州区、黄山景区毛峰:样子丑、偏黄绿色,但口感香气更优。
工艺
不管毛峰是不是下锅茶,还是现在的机器一体机,目前的毛峰都是烘青工艺,几乎已经没有炒青工艺的毛峰了。
目前常见的毛峰工艺:摊青-杀青-理条-烘焙(3次)。
还有一部分揉捻的工艺毛峰是:摊青-杀青-揉捻-烘焙 那么这些地方工艺上区别口感好坏有以下几点。
1、目前黄山大部分都是机器做的毛峰,杀青基本上都不是手工下锅炒制了。
还有些人会用炭火下锅杀青,香气会更好一些。
2、揉捻:没有揉捻工艺的毛峰,更加突出的是鲜爽的特点,茶汁清爽,鲜甜。
那么带有揉捻工艺的毛峰,相对茶汁、香味更浓。
但目前明前采摘的嫩叶,基本上都不会有揉捻。有揉捻的基本上都是谷雨后的毛峰。
3、烘焙,目前我见过的烘焙有炭火烘焙、木头烧火烘焙以及电箱烘焙的,不用说,炭火跟木头烘焙的茶香味更优。
口感
明前这个阶段的黄山毛峰,口感淡雅,并且能够喝出来明显的清甜鲜爽。
同时会带有兰花香、板栗香等不同香型。
谷雨前是最能突出毛峰的特点的,谷雨前的毛峰香气比明前毛峰更足,并且回甘更好,唯一不一样的是缺少明前茶那种清雅的韵味。
谷雨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会出现一定的苦味了,基本上会用来做炒青的比较多。
那么在口感中,最为特殊的就是野茶,野茶往往都是会采摘与谷雨左右,香气会比普通茶园茶高很多。
一口下去兰花香气最为突出,并且齿颊留香经久不散。
观感
说了这么多毛峰的特点,其实在老茶客心里以口感来说,好的毛峰颜色接近于嫩黄绿色,有人也形容象牙色。
一芽一叶初展的毛峰口感更佳,同时汤色清黄,入口有着明显的清香冷韵,兰花香毋庸置疑是毛峰更大的特点。
还有些人能喝的出来说毛峰有板栗香,其实高火烘焙就会出现板栗香,不是毛峰本身的特点。
黄山毛峰,其香味不像龙井那样有着浓郁的豆香,它是一股清韵幽香,好比一位美丽的大家闺秀,内敛却亲近。
最后,小编再来谈谈一些常人理解错误的概念。
1、黄山毛峰高山茶比低山茶出芽晚,其实并不是绝对这么一回事,在有些产区温度偏低,如果有霜冻的时候,高山茶因为阳光条件好,不霜冻,出芽会比低山早。所以不是说高山就一定出芽晚。
2、手工茶,纯手工的茶不是没有,买的话自己去看一次 *** 过程,放心再买吧,在黄山,市面上流通的手工茶基本已经绝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