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最为凶猛的史前巨兽,相信很多朋友都会觉得恐龙是当之无愧的冠军,因为它们曾经在地球上统治了一亿多年,无论是海洋还是陆地抑或是天空,都分布着它们不同的种类。其中霸王龙更是广为人知,它凶残无比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脑海里。然而有古生物学家提出,恐龙并非地球历史上最为凶猛的物种,比恐龙还要可怕的史前巨兽还有很多。今天就来介绍两种大家可能没有听过的生物,一种是邓氏鱼,另一种是沧龙。
首先先来说说邓氏鱼,别以为它只是海洋中一种普通的鱼,它可是被认为比霸王龙还要凶猛的动物。据古生物学家的研究发现,邓氏鱼是一种生活在泥盆纪的大体型古生物,它们一般能够长到6米长,体重更是可以达到2吨左右。如此的体型让它们成为了泥盆纪时期最有威慑力的狩猎者,没有任何物种能够威胁到它们的存在。
那么邓氏鱼到底有多厉害呢?首先我们需要从它们的身体构造开始了解,邓氏鱼和现在绝大多数的鱼都很不一样,它可是一种穿上了“铠甲”的鱼。邓氏鱼拥有无比坚硬的体表,这让很多凶残的动物都无法对它造成太大的伤害。不仅如此,邓氏鱼的头部是它打击猎物或敌人更好的武器之一,因为它的头就像拥有“铁头功”那样,可以撞碎很多东西。更重要的是,经过科学家的模拟测试,一头成年邓氏鱼的咬合力能够达到5000千克。
接着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沧龙,光听名字可能很多人认为它是恐龙的一种,实际上它是一种远古巨型蜥蜴,据说它的祖先还是陆生的蜥蜴。和邓氏鱼比起来,沧龙的身体优势则十分明显,因为成年的沧龙体长一般可以达到21米,这相当于一头蓝鲸的长度了。而且它的体重也比邓氏鱼重15倍左右,就是这样一种生活在白垩纪的庞然大物,把很多生活在海洋里的上龙类都赶尽杀绝了。
只可惜邓氏鱼和沧龙是生活在两个不同时期的物种,如果它们在同一个时期出现的话,估计自然界少不了一场经典的大战。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沧龙和邓氏鱼碰上的话,两者针锋相对最后会是谁胜出呢?可能在看这篇文章的朋友此时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而且肯定会有人选择邓氏鱼,也有人选择沧龙,因为两者都是它们那个时期最强的王者。
但是从客观的身体条件来看,恐怕沧龙的胜算要大一些。尽管邓氏鱼拥有牢不可破的体甲和坚如磐石的头,在比自己大十几倍的沧龙面前也是小巫见大巫。当然科学家并没有将这一情景进行模拟,但我们可以自由地进行脑补,一只沧龙遇上了一条邓氏鱼,虽然在身体上有很大的悬殊,但两者在气势上并不输对方。最后的赢家很大几率是沧龙,毕竟身体条件摆在那里。
鲸
这类生活在蓝色海洋里的美丽精灵
只要你的生物课
不是体育老师教的
你肯定知道
它们属于——
哺乳动物
很多童鞋会好奇
大部分哺乳动物都在陆地上活得好好的
为什么鲸类显得这么特立独行
在海洋里也闯出一片天地呢?
不少对生物进化一知半解的人
会以为鲸类是这样来的:
鱼类进化成了海生爬行动物
比如说鱼龙
然后海生爬行动物再进化成了鲸
大错特错
!!!
事实上
鲸类的祖先
是一种长得比较迷幻的哺乳动物
名叫印度猪兽
▼
它长这样
这种动物生活在5500万到4500万年前
名字有个“猪”字
大小和猫差不多
但其实长得有点像鹿和老鼠的结合体
注意看它那有点骚气的小蹄子
对,它其实是一种偶蹄类动物
和猪牛羊河马都是亲戚
所以这么说来——
科学家推测
印度猪兽可能是为了躲避捕食者
才往水里跑的
有点像现在非洲一种叫水鼷鹿的动物
平时在陆地上蹦跶
遇到危险就往水里躲猫猫
到后来
印度猪兽干脆经常苟在水里
少去陆地上冒着风险找植物吃
靠河里的小杂鱼过活
连食性都慢慢转变成了肉食
没想到真在水里还苟出了一片天
而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鲸类
巴基鲸
它长这样
体型和狼差不多大
长得也有点像狼
生活在浅海和湖泊的岸边
主要捕食鱼类
巴基鲸的头骨已经进化出
和现代鲸类差不多的
适合在水中听取声音的结构特征
已经非常适合水生生活
只不过它在水里游泳的姿势嘛
就有点销魂了
和现代鲸类优雅的泳姿
完全不在一个频道
再经过上千万年的进化
鲸类已经完全告别陆地
吃喝拉撒、睡觉交配
全部都在水中完成
要完全适应水里的生活
鲸鱼的前肢和尾巴进化成了鳍
后肢慢慢退化掉
总之是左看像条鱼
右看也像条鱼
不知道的还以为鲸这浓眉大眼的家伙
也背叛了哺乳动物
不过鲸类没有鳃无法在水里呼吸
倒是人中不断拉长
鼻孔逐渐成了真 朝天鼻
演变成了“呼吸孔”
虽然能在海里玩得嗨
但还是得到海面呼吸空气
顺便说一句
因为“朝天鼻”太有突破性
鲸类气管与食道不相连
所以鲸类不用担心吃东西
不小心堵塞气管而噎死
而且它只能用喷气孔呼吸
不能用嘴巴呼吸
所以一旦有异物堵塞住呼吸孔
鲸类真的会窒息
再顺便说一句
很多人误以为鲸鱼会从呼吸孔喷水
但其实那也不是喷水
而是鲸在呼吸时
将肺里的暖空气喷出来
冷凝形成的雾气
远远看上去就像是喷出了一道水柱
扯远了
总之经过数千万年的演化
到现在
鲸类已经是地球上一个庞大的族群
总共有80种不同物种
而它们又可以分为
两类不同的族群
一类叫齿鲸
听名字就知道它们有牙齿
包括虎鲸、抹香鲸,等等
还有各种海豚、鼠海豚
还有一类叫须鲸
包括蓝鲸、座头鲸、灰鲸,等等
它们没有牙齿但有鲸须
鲸须是一种角蛋白构成的板片
成分类似于指甲
有点像嘴巴里装了一大块梳子
须鲸一般体型庞大
吃东西的时候大嘴巴一张
把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起吃进嘴里
然后半闭着口把舌头往上一顶
海水就会被压出嘴巴
小鱼小虾就留在了鲸须和嘴巴内
这种神奇的进食方式
特别省事、吞下的食物也多
比如说蓝鲸一口气能吃下200万只虾
对!
你没看错!
200万只虾!!
如今鲸类家族如此庞大
不少成员点开了不同的技能树
于是现在就有各种奇奇怪怪的鲸类
▼
比如说蓝鲸
长度超过33米
体重甚至可达180吨
光丁丁都有2.4米(地表最长)
这玩意就是
蓝星超级巨无霸
是地球历史上出现过的体型更大的动物
在它无可匹敌的庞大身躯面前
恐龙时代许多巨无霸恐龙
都是渣渣
▼
又比如说
生活在北极地区的独角鲸
独角鲸的雄性个体
长相非常喜感
前面这个“独角”其实不是角
而是特化了的左侧犬齿
长度可达2.7米
很多人会以为
“独角”的使用 ***
是方便在北冰洋里吃海鲜串串
但其实它是一个感觉器官
帮助它感受盐度、温度
感觉环境变化和侦测猎物
当然长牙也可以当棍子来用
可以把鱼一闷棍打晕
由于这“独角”太独特
中世纪欧洲人误把独角鲸的角
当成是传说中独角兽的角
以为拥有包治百病的魔法功能
卖出了10倍黄金的价格
可以想象
因为这独特而珍贵的长牙
有多少独角鲸惨遭人类的毒手
▼
还有世界上体型更大的齿鲸
抹香鲸
雄抹香鲸体长可达16米
体重可达45吨
比起蓝星巨无霸的蓝鲸
当然就是个不起眼的小弟弟
但抹香鲸也有特殊的技能
那就是在它的肠道里
可以形成一种非常珍贵的香料
“龙涎香”
抹香鲸可以深潜到1000米下的深海
以深海里的大王乌贼为食
大王乌贼属于软体动物
全身上下总体来说都软
但有一个器官却特别的硬
那就是——
它的颚片
这玩意被抹香鲸吃进肚子里消化不了
如果没有及时排出
就和肠道里的液态便便合体
在经过肠道细菌等等复杂的作用
就形成了龙涎香
这种结合屎变成的香料
堪称“屎中黄金”
非常非常名贵
顺便说一句
2016年
阿曼一位渔夫意外打捞到
足足60公斤的龙涎香
一下就发达了
因为这一大块龙涎香
价值1470万人民币
当然最令人惊叹的
要数鲸类那不逊色于灵长动物的智力
科学家用“镜子测试”
来研究动物辨别自我的能力
如果动物能认出镜子中的自己
一般认为就拥有比较高级的智力
而鲸类里面
瓶鼻海豚、逆戟鲸
都已经通过了镜子测试
更逆天的是
一些鲸类还被观察到
拥有使用工具的能力
人们发现一些宽吻海豚
将海绵吸附在鼻尖上
保护它们在海底觅食时不受泥沙的伤害
更让人震惊的是
这种使用工具的技能
还可以一代代传下去
因为科学家还观察到
海豚妈妈可以把使用海绵的技能
传授给自己的孩子
唯一就是不知道
海豚妈妈辅导自己笨孩子的时候
会不会经历人类妈妈那样的
绝望、崩溃和歇斯底里
鲸类是地球上的美丽精灵
但现如今
它们的生存
正遭受到人类严重的威胁
海洋污染威胁鲸类健康
船舶撞击会直接要了鲸的命
甚至是全球鲸类死亡的一个主要因素
另外还有人类的捕鲸活动
在工业革命以前
人类也捕鲸获得鲸肉、鲸油
比如说秦始皇墓里传说点着“长明灯”
燃料就是鲸油
总的来说那时候捕杀效率不高
等到工业革命开启
人类发明了蒸汽船和爆炸鱼叉
这些东西对于鲸鱼来说就是大杀器
再配合旺盛的需求
那时候鲸油被广泛用来照明
鲸须被 *** 成
爱美女孩纸那华丽大裙子的裙撑
结果就是大量鲸类惨遭人类捕杀
比如座头鲸
在19世纪中叶以前
总共有15万条
结果到了1966年
座头鲸的数量仅剩下2万条
数量锐减了87%
在大规模捕鲸开始前
光在南极海域的蓝鲸就有接近24万头
现在全球蓝鲸数量估计在
5000到12000之间
生生被搞成了濒危动物
关键是鲸鱼的繁殖力
又没有蟑螂那么给力
鲸鱼一般一胎只生一个
怀孕期动不动就十几个月
根本经不起这样的滥捕滥杀
为了防止愚蠢的人类滥捕滥杀
国际捕鲸委员会于1982年
通过了《全球捕鲸公约》
禁止商业捕鲸
规定捕鲸只能用于科学研究
虽然日本、挪威、冰岛等国
投了反对票
不过该公约好在还是通过了
有的国家压根不理禁令
商业捕鲸照捕不误
甚至为了避免规管
还一度退出国际捕鲸委员会
比如说冰岛
在2018年
一家冰岛的捕鲸公司
甚至在捕鲸季捕杀了一头濒危的蓝鲸
而日本人操作更骚
公然打着科学研究的名义
却远赴南太平洋搞商业捕鲸
动不动一捕就是上千条
捕到的鲸肉最后都上了日本人的餐桌
被国际法庭判定要停止捕鲸后
日本人干脆于2018年12月
退出了国际捕鲸委员会
到了2019年
日本重启商业捕鲸
首次捕鲸就捕杀223条鲸之多
收获了1430吨鲸肉
虽然日本捕鲸这事
惹得国际社会众怒
但日本人似乎压根不在乎
他们自我辩护的理由
也同样毫不新鲜
讲真
如今这个时代
尤其是那些发达国家
根本不缺吃喝
猪牛羊鸡鸭鱼无论哪一样
都能提供给人足量的蛋白质
完全不需要
为了维护某种不适宜的文化传统
去捕杀海洋里这些可爱的精灵
最后
如果各位爱卿去国外旅行
有机会接触到鲸肉
那么朕希望大家
也算是为保护这些海洋精灵
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古代东西方对鲸鱼的认识有何不同?鲸鱼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巨型生物,虽然挂名一个“鱼”字,但其实鲸鱼并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鲸为胎生物,幼鲸和人类一样靠吃母乳长大,总体上分成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很锋利的牙齿。
人们至今无法确定发现鲸鱼的最早时间,河南安阳殷墟中曾出土鲸骨,中国古人对这种大鱼的认识或许不晚于殷商。《尔雅》里记载的鲸可能是最早的记录了,“鲸,海中大鱼也。其大横海吞舟,穴处海底。出穴则水溢,谓之鲸潮,或曰出则潮上,入则潮下;其出入有节,故鲸潮有时”。鲸的身形巨大,又被称为海中大鱼,它居于深海中,出入皆伴随潮涨潮落,因此这种现象叫鲸潮。
古往今来对鲸鱼的称呼很多,《尔雅》里称之为“鰕”,三国时“鲸鲵”叫法比较普遍,唐朝以后又唤名“海?”,鲸还有个梵语名字,翻译过来就叫“摩竭”,都是用来形容“海鱼之更大者”。
古人只知道鲸鱼很大,究竟有多大却少见明确的数字记录,所以庄子在《逍遥游》里才写道:“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以注释《庄子》出名的东晋学者崔撰认为这里“鲲当为鲸”。人们知道鲸是海中更大的鱼,因罕有人见过它的大小,只好用虚化的数字来描述。古往今来人们对它的描述多带点夸张,有说大鱼身长4000里,也有说28000里的。
《太平广记》里描述了这种东方大海里的巨鱼,说一个出海打鱼的人,在出海之一天看到了这条鱼的头,一直行驶到第七天才看见这条鱼的尾巴。还有人目睹了一条鲸鱼生产的全部过程,回来告诉同乡当时大海百里都变成了血红色,其实鲸鱼的粪便含有大量的磷、铁元素,看上去是暗红色的,排便时也会把海水染红。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鲸鱼的认识也越发清晰。唐朝的人们对于鲸鱼的呼吸特点已经有所了解;在北宋,亲见者还感叹鲸鱼足足有百余丈,而到了明清之际,古籍中记载的鲸鱼已经出现数十丈、36丈等与鲸鱼体格相近的数字。对鲸鱼体貌特征的进一步了解,与偶有鲸鱼自杀,搁浅海滩后人类的近距离接触有关。
鲸鱼自杀事件在古代有不少文字记录,早在三国时期就有鲸鱼搁浅的事例,其后北宋的刘斧在《青琐高议》后集详细描述了他的亲身经历。
嘉祐年间,刘斧到通州也就是现在的江苏南通当狱吏,在八月十七日那天,天气突然变得阴沉,忽而海风乍起,到了晚上雷声震耳,潮音如鼓点一样密集,他还听到海水里似有数千人在哭泣。到天将亮的时候,好奇的刘斧跑到岸边想一探究竟,只见前方有一条巨鱼被困沙中。刘斧看到的时候大鱼还喘着气,直到三日后才死亡。
鲸鱼自杀时通常是一只或一群游到海边,拼命用尾巴拍打水面,并发出绝望的嚎叫,最终在退潮后搁浅而死,刘斧的描述应该是真实的。我们至今无法知道鲸鱼究竟为何自杀,古人将鲸鱼死亡解释得过于浪漫,在《春秋考异邮》中,有“鲸鱼死而彗星出”的说法,人们相信鲸鱼和星空之间有一种神秘联系。
因为身型巨大、珍稀罕见,鲸鱼一度被奉为海洋神灵。
山东沿海地区信奉一种海神,俗称“老人家”“赶鱼郎”,其实这位鱼神就是鲸鱼。渔民如果在岸上看到鲸鱼路过,便认定是吉兆,会立刻烧香焚拜,祈求祝福。要是在航行途中看见鲸鱼,就会往海里撒上几把米,意思是给鱼神一点好处,祈求他老人家赐予好运。
对鲸鱼的想象与人们对海洋探索的热情是同步的。几千年来,人们对海洋充满了浪漫和自由的想象,所以陆游才在诗中写道“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除了代表浪漫,海洋还承载了人们对未知世界探寻的好奇心,中国秦汉时期的帝王,对海洋更是带着开发和征服的心态。
战国七雄的迁都方向是朝中原聚拢,巩固了中原陆地在历史上的核心地位,但在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却对海洋表现出空前的热情。秦朝经营着南海和北河,秦始皇也多次东巡海上,试图向海洋的尽头延伸,当然这与他想获得长生不老药也有一定关系。
《史记》记载,方士徐市向秦始皇解释自己多年在海上未寻到长生不老药的原因,主要是受到了大鲛鱼的阻挠,“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于是秦始皇晚上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和海神大战了一场,醒后他找来博士占卜解梦,博士说:“水神一般您是见不到的,可能是大鱼蛟龙作为斥候前来阻拦,只有把这些恶神除去,善神才能到来。”
秦始皇于是令人购买捕杀巨鱼的工具,准备待大鱼出现的时候,用连弩射杀之。从琅琊向北至荣成山,一路上未见到什么所谓的大鱼,直到经过芝罘时,在不远处的海面上突然发现了一条黑黢黢硕大的鱼,秦始皇兴奋不已,亲自用连弩射杀了它,后人认为这条大鱼就是鲸鱼。
6月15日,在南非开普敦,鲸鱼在海中游弋。(图片来自新华社)
在世界上,一些地区对鲸鱼充满了敬畏。尤其是在一些原始社会地区,如美洲印第安人部落,鲸鱼是他们的图腾,对他们而言,披上鱼皮就能变成鲸鱼的模样,可以在大海中肆意畅游。甚至人也能和鲸鱼结合,人和鱼不是两个世界无法跨越的生物,而是可以互相转化。
但总体来说,鲸鱼在西方世界并不是个让人喜爱的角色。比如在北欧,他们常常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群水手把鲸鱼的脊背当成了小岛,于是他们靠“岛”停船,登陆小岛上安营烧饭。不一会儿,被篝火烤痛的鲸鱼惊醒过来,迅速沉入海底,连带着水手们也溺亡了。西方人认为充满未知生物的海底就是地狱,鲸鱼是地狱中的魔鬼。
在拉丁语中鲸鱼的学名是“海怪”的意思,和中国把它看作海洋神灵的观念有很大不同。中国也很早就记录了这种大鱼的功用,它的脂肪可以煎膏油,鱼骨可以做建材。在19世纪石油还没有大量开采和使用前,鲸鱼油曾是西方国家的重要燃料,于是西方人也开始了疯狂征服“海怪”的行动。
从17世纪初开始,荷兰和英国的捕鲸船就在北冰洋展开了激烈的竞逐。18世纪的欧洲因为照明需要大量的鲸鱼油,欧洲上流社会女性穿的束身衣也需要鲸骨,捕鲸迅速发展成一项支柱性产业。随着船舶技术和贸易的发展,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猎鲸一度成为一些西方国家的主要经济活动,以至于鲸鱼在19世纪中叶濒临灭绝。(完)(原标题:鲸 古人海洋认知里的神秘大鱼)
鲸鱼和鱼没有亲戚关系为何这么像?它的祖先上了岸为何又回到水里鲸是目前地球上已知更大的动物,它活着的时候是水中霸主,就连死的时候也是轰动海底的大事,所谓“一鲸落万物生”,鲸落可以养活成千上万的海底动物。在海里鲸就是传奇般的存在,正当海里的小鱼们把鲸鱼当成自己的偶像,梦想有朝一日成为像鲸这么伟大的鱼时,鲸却望着一望无垠的大海悠悠地说道,或许你们永远也成为不了我,因为现在的我根本不是鱼,我的进化路线你们根本模仿不来……
鲸的进化史
现在小学生都知道鲸是哺乳动物:它用肺呼吸,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浮出水面呼吸;它体温恒定,属于恒温动物;它是胎生的,还用母乳喂养。
但其实以前的人类并不知道鲸不是鱼,直到18世纪人们发现它是用肺呼吸的,才慢慢改变看法,之后进化论的学者围绕着鲸的祖先是什么动物争论不休,达尔文在《进化论》中说有可能是熊,最后因为被大家嘲笑不得不在再版的时候删掉了这段话,因为一直没有找到中间形态的化石,这个话题始终没有最终结论。
后来,人类掌握了基因检测技术,对比之后发现河马才是鲸的近亲,并且随着发掘的化石越来越多,人们逐渐确认了鲸是从陆地走向海洋的,并还原了鲸的进化路线:
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所有的陆生生物和两栖类生物,都是从鱼进化来的。
当地球诞生、变化又稳定之后,地球的形态就是一个大水球,到处都是汪洋的大海,最早的生命就诞生在海里。
后来几次地壳运动以后,更多的大陆露出水面,陆地上也出现了大量的植物。这个时候一只不安分而又伟大的鱼表示:“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随着之一只鱼爬上陆地并进化出肺和四肢,它也就变成了所有陆生生物和两栖类动物的祖先,包括人类也是它的后代。
不安分的鱼
哪条鱼这么不安分?害我要上学、打工、养娃……
一晃,很多年过去了,这条鱼开枝散叶,陆地生物空前的繁荣,其中就有一种叫巴基鲸(因为化石发现于巴基斯坦而得名)的动物。
推测长相
它尾巴细长、四肢瘦长,生活在接近水的环境中,它长得有点像狼,它还学会了游泳,而且游泳的姿势跟狗很像,也是人类常用的狗爬式:
大约距今5000万年前,由于大陆漂移导致的气温不断升高,气候走向极度干旱,动植物大量死亡,陆地上的生物开始面临生存危机,由于水里食物更加的丰富。巴基鲸待在水里的时间越来越长,慢慢的它的尾部肌肉变得更强壮,前肢也慢慢地萎缩,它变成了游走鲸,游泳的样子变成了这个样子:
或许是因为感受到了祖先的召唤,或许是海里的生活看起来更加安全而且富足,它们越来越喜欢在水里生存,并且已经完全适应了水里的生活,它们的尾巴变得更强壮、扁平,骨盆带变得更加灵活,这个时候它们变成了雷明顿鲸,几乎只在海里捕食,在岸上睡觉。
再后来,到新世纪中期和晚期,它们慢慢进化成了龙王鲸,
它们的鼻子从脸部慢慢移到头顶,它的四肢完全退化成了鳍,
呼吸的频率也越来越低,只需每2个小时呼吸一次,至此,鲸永远定居海洋,但是时隔多年再回到海洋的它早已不再是一只鱼了。鲸回到水中后又演化出了80多个种类比如蓝鲸、虎鲸等,其中体型最小智商更高的就是海豚了。
鲸不是鱼为何长得跟鱼一模一样
既然鲸并不是鱼,而且它的身体构造其实也跟鱼差这么远,那为什么它的外表却跟鱼一模一样呢?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进化学上的一个概念:趋同进化。趋同进化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亲缘关系甚远的生物,由于栖居于同一类型的环境之中,从而演化成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或构造的现象。
鲸和鱼类已经进化成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但是因为同样生活在水中,因此进化出了很多同样的外貌特点:流线型身体,体表光滑无毛,头部和躯干直接相连,没有颈部。
鲸
鲨鱼
其实除了鲸和鱼,动物界还有很多趋同现象,比如鼩鼱和老鼠。它们完全没有亲缘关系,鼩鼱比老鼠要高级的多,鼩鼱属于食虫目,而食虫目是最古老的有胎盘的真兽类哺乳动物,最晚在白垩纪就已经出现,是所有胎盘的哺乳动物的祖先。但因为相同的生态位和生存环境,它们进化的非常像,鼩鼱也经常死于替老鼠背锅。
鼩鼱
又比如黄鳝和蛇,蛇是脊索动物门、爬行纲,黄鳝是硬骨鱼纲,黄鳝为了让自己能更好地钻进洞里,寻找食物,躲避敌害,它硬是把鱼鳍退化掉了,把自己变成了一条“蛇”。
黄鳝
蛇
总结:
鲸的演化史确实是一个特例,它从海里走向陆地,却又在机缘巧合下回到了海里,而且回到海里的它仿佛开挂了一样,奇迹般地进化成了地球上更大的动物,从某种角度上来讲,鲸的演化跟人类一样非常的成功。
鲸鱼和海马哪种属于真正的鱼 蚂蚁庄园5月22日答案以下哪种动物生活在海里,属于真正的鱼?生活在海里的动物很多,有用腮呼吸的鱼类,也有用肺呼吸的哺乳类,所以生活在海里的,并不一定是鱼类哦。那么今天支付宝蚂蚁庄园5月22日的问题是,鲸鱼和海马哪种动物生活在海里属于真正的鱼,可能还有很多小伙伴不知道哪种动物生活在海里是真正的鱼,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今天的正确答案吧,选对答案的话就可以领取180g小鸡饲料了!
支付宝蚂蚁庄园5月22日问题:
以下哪种动物生活在海里,属于真正的鱼
鲸鱼
海马
答案:海马
鱼类的基本特征是用鳍游泳,用腮呼吸。但鲸用肺呼吸,胎生,是海洋哺乳动物,这是鲸和鱼之间最明显的区别。海马则是刺鱼目海龙科暖海生数种小型鱼类的统称,是真正的鱼类。
来源:蚕豆网
世界上更大的鱼:蓝鲸,体长33米(整整11楼高),体重181吨在深海巨型生物中,蓝鲸无疑是这些海洋生物中的老大,体长33米的蓝鲸,如11层高楼一样在大海中翻滚,场面绝对十分壮观,蓝鲸被称为世界上更大的鲸鱼,它的体重高达180多吨,一条舌头就重达4000多斤,看到这些数字,你大概能想像得出蓝鲸有多大了吧。
?
在众多海洋生物中,鲸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但蓝鲸不是鱼,它是海洋中的一种哺乳动物,也是体型巨大的海洋生物之一。
而鲸鱼中的蓝鲸,就是世界上更大的鲸鱼,也是地球上更大的动物、更大的哺乳动物、更大的海洋生物等,如果你有幸见到真实的蓝鲸,一定会惊讶于地球上竟然有如此巨大的物种存在。
? 蓝鲸是地球上已知生物中更大的物种,有些蓝鲸的体型甚至远超恐龙时期的一些大型恐龙。
蓝鲸长达33米,相当于11层楼的高度,重达181吨,也就是18万1千克(36万2千斤),相当于3600个体重100斤的人总和,是世界上最胖的人曼努埃尔·乌里韦(1194斤)的300倍。
蓝鲸的一条舌头重达4000斤,心脏重达1000斤,它的睾丸足有90斤之重。
蓝鲸作为世界上更大的鲸鱼,雄性蓝鲸的生殖器官长达3米多,睾丸重达90斤。当今人类中的生殖器官最长的人是乔纳·福尔肯(34cm),与蓝鲸的“大家伙”相比,简直就是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了。
另外,蓝鲸体内的血管粗的吓人,血管的平均直径达到0.6米左右,一根根血管就像密布在蓝鲸体内的地下通道一样,四通八达,蔚为壮观。
蓝鲸是目前地球上更大的鲸鱼,也是更大的动物,刚出生的蓝鲸幼崽体重与大象的体重相当,足有千斤之重,且会以每天180斤的速度生长,这逆天的体重与惊人的增重速度,真的是空前绝后。
把世界上最小的鲸鱼拿来与它相比,真的是太小了,蓝鲸可以一口吃下它,所以同为海洋中的鲸鱼物种,但大哥与小弟的差别,真的是一个天下,一个地下。
光明文化周末雅趣版:大鱼作者:邱俊霖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庄子在《逍遥游》里提到的鲲是传说中北方大海里的一条大鱼,它身体长达几千里。人们自然地想到鲲的原型可能是鲸。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就有出土于殷墟的鲸骨化石,这说明古人很早便认识鲸了。
早期的人们或许只是把鲸当作一种大鱼。《庄子》里有一则“任公子钓大鱼”的故事:任公子做了大鱼钩和黑丝绳,用五十头肥牛作鱼饵,花费一年多从东海钓了一条大鱼,之后将这条大鱼切小后腌成干肉,分给人们饱食。有人认为,这有可能就是古人在东海边捕鲸的事儿,只是在流传的过程中神化了而已。
《史记》里倒是记载了一则秦始皇射巨鱼的事:“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之罘在现在的烟台,这条被射杀的“巨鱼”很可能就是鲸,因为后来的《太平御览》引《三秦记》称:“始皇墓中燃鲸鱼膏为灯。”
鲸体型巨大,所以会给人一种气势磅礴之感,再加上鲸还具有神话属性。所以古代帝王也喜欢拿着鲸做装饰。汉武帝就曾经雕刻了两条石鲸放置于昆明池和太液池边。
古人还见过鲸集体搁浅,《汉书》中就有“成帝永始元年春,北海出大鱼,长六丈,高一丈,四枚。哀帝建平三年,东莱平度出大鱼,长八丈,高丈一尺,七枚,皆死”的记录。
越是往后,人们对于鲸鱼的认知便越深刻。晋代的崔豹在《古今注》里对鲸就有了很详细的描述:“鲸,海鱼也,大者长千里,小者数十丈……鼓浪成雷,喷沫成雨,水族畏,悉逃匿,鱼无敢当者。”还提到了鲸呼吸时喷水的情景。
或许正是因为鲸非常大,所以诞生了“鲸吞”一词。《三国演义》里,曹操下荆州,周瑜想用火攻却没有东风,气得晕倒,诸将都关心地问:“江北百万之众,虎踞鲸吞。不争都督如此,倘曹兵一至,如之奈何?”
唐朝人特别喜欢鲸。他们把鲸的图案织在锦上,比如刘禹锡诗:“炽炭烘蹲兽,华茵织斗鲸。”(《历阳书事七十韵》)此外,唐朝几乎所有文坛大家的诗歌中都有鲸鱼的影子。有学者统计过,鲸在李白和杜甫的诗歌中出现次数分别是26次和16次,分列全唐诗作者中写鲸次数的前两位。唐朝人喜欢鲸,和鲸的神话属性大概有关,加上鲸在海中跳跃,往往让人感觉轻盈、潇洒、自由,能给人带来浪漫之感。
不过,面对鲸这种巨物,古人难免会产生些神奇的想象。比如诗仙李白之死,便有传说说他是醉骑鲸溺死浔阳,所以后来的诗人就用“骑鲸”来比喻隐遁或游仙。
尽管古人对于鲸鱼有一定认识,但都认为鲸是一种鱼,但它其实是哺乳动物。此外,古代还有“鲸鱼死而彗星出”的迷信说法,意思是每当有鲸鱼死去时,便会有彗星划过,而彗星出现在古代是大凶之兆。这当然只是一种牵强附会的揣测。古人有时也吃鲸肉,之前提到的任公子钓大鱼便是佐证。《新唐书》里还有:“开成二年三月壬申,有大鱼长六丈,自海入淮,至濠州招义,民杀之。”即沿海居民将搁浅的鲸鱼给分食了。
说到吃鲸,韩愈可是出了名:“巨缗东钓倘可期,与子共饱鲸鱼脍。”(《赠刘师服》)话说韩愈的牙齿很早就开始掉落,却想约着朋友去钓鲸,还要一起吃一顿鲸肉。古代人说的“鱼脍”是生鱼片,那么韩愈想吃的可能是鲸做的生鱼片了。
其实,韩愈可能并没有亲自动手去捕鲸鱼吃肉,就好比唐朝的另一位诗人钱起写的:“遥知太阿剑,计日斩鲸鱼。”(《送屈突司马充安西书记》),也不是真的拿剑去斩鲸鱼,而是要突出一种豪放的气概。
后来很多诗人都用过这个典故,北宋的毛滂:“且饱鲸鱼脍,风月过江南。”(《拟饶州法曹掾作》)南宋诗人杨万里也有“群仙遥劝九霞觞,金盘玉箸鲸鱼脍”(《宿庐山栖贤寺示如清长老》)之句,九霞觞代指美酒,鲸鱼脍泛指美味,正所谓好酒配好肉。
宋末元初的诗人汪元量在四川,在诗句里也这么写:“舍人与客放船开,网得鲸鱼饷酒杯。”(《昝舍人锦江泛舟》)锦江哪儿来的鲸鱼,无非是要营造出一种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意境,强调的还是“豪放”二字。
明末清初的小说家陈忱是湖州人,湖州靠着太湖,但是不靠海,但距离海却也不远。他在《水浒后传》里,便写李俊带领众好汉离开太湖出海称王,在海上便遇到了一条鲸,花荣之子花逢春一箭射中鲸的眼睛,那鲸疼得掀起了三丈多高、十丈多远的波浪,泼得满船都是水。
后来,军士放箭,二三十把弓一齐射去,鲸被射得动弹不得,翻转过来浮在了水面。二三百个士兵一齐用挠钩搭着,将鲸用力扯到沙滩上来,首尾足有数十丈。一丈是三米多,那么这只鲸最少也有三十多米长,比标准篮球场还要长不少。
但是舵工却说:“此是鲸鱼。我们惯行海道,也时常看见。这是小的,若是大的,把口一吸,那船还不够他当点心哩!”说罢,众人把鲸肉煮了,味道“肥美异常”,吃饱之后还把剩下的肉给腌了起来。
从这生动的描写来看,陈忱大概真有可能出过海,而且还亲自参与过捕鲸、吃过鲸肉。当然,这是发生在古代的事情。现代人日子富足,保护生态的意识也强了,鲸已经被列入国家一级或二级保护动物,捕食鲸成了被禁止的行为。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26日16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日本不爱吃鲸鱼,为何却将捕杀鲸鱼作为传统文化?不顾民声
日本为何要不顾世界人民的反对猎杀鲸鱼,并将捕鲸作为优良传统呢?我们邻近的岛国日本,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是一个明面上顾及细节,重科技发展的国家,但是其龌龊行径在全世界都是有目共睹,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谈谈,关于这样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是怎样对待海洋中的小动物的吧。
日本的捕鲸文化
日本是一个岛国,意味着其国家周围是大面积的海洋,我们熟知的,海洋中有许多的海洋动物,例如鲸鱼、海豚、鲨鱼,在中国,这些大型的海洋动物都是被保护起来的,不许人猎杀,但是在日本,其做法令全世界惊叹。
日本为了捕食鲸鱼,还成立了捕鲸团体,而捕鲸团体不仅仅只有捕鲸这一个任务,他们还大肆给日本国民宣传,吃鲸鱼肉是一种大和民族的文化传统,是保留这些优秀文化的一种仪式,而西方国家认为捕食鲸鱼不文明,日本便用一种奇特的角度解释,他们将日本的食鲸文化与中国的端午节吃粽子的文化相提并论,想以此洗清罪恶。
而日本之所以捕食鲸鱼,是因为在江户幕府时期,那时由于四面环海,日本人又没有养殖猪牛羊的习惯,导致肉类食物十分单一,便频频出现有人盗窃别人家的看门犬来食用的问题。
所以他们的第五代将军发布了一个《生物怜悯令》,对一些劳动力的牲畜,禁止捕杀,例如狗、牛、马之类的动物,都是不能吃的,导致当时缺乏肉类食物补充营养的日本人,选择了下海捕鲸,而后日本人发现,一头鲸鱼可供他们吃很久,于是此传统就逐渐流传下来。
无视反对之声
在物资匮乏的新世纪,日本人捕鲸再也不是仅仅想吃肉那么简单了,全世界都在反对日本捕鲸,但是日本却执意猎杀鲸鱼,究竟还有什么原因呢?
首先,在日本其实大多数人不喜欢吃鲸鱼肉,在市面上售卖也是很少,但是因为鲸鱼浑身都是宝,比如鲸鱼的脂肪,非常厚,从中能提炼出鱼肝油,对身体有很多好处,进行售卖售价也很高,而且鲸鱼皮也能做出昂贵的皮制品,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尽管可以不用捕食鲸鱼来填饱肚子,日本还是选择了这么做。
其次就是气候变暖,海平面在不断地上升,这对日本这样一个岛国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淹没,所以日本借助着捕杀鲸鱼为由,四处勘测地形,寻找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更好的去处。
*** 补贴
最后一点就是国家对于捕鲸行业,不仅没有克制,反而每年给捕鲸的团体31亿日元作为捕鲸的补贴,传出去变成了科研捕鲸项目,但是日本一次性捕捉333头同一种类的鲸鱼,是什么科研项目需要用到这么多同一种类的鲸鱼呢,所以传出去,也是无法让人信服的。‘
但是执意捕杀鲸鱼的后果就是,日本的海岸线已经变成淡粉色,海里更大额海洋生物,在日本人面前就变成了蝼蚁一般的存在,这就是在与大自然作对,贪图小利以求暂时的安稳富饶,这都不是一个人能做出来的事。
总结
地球是属于全世界人民的,不管是民族文化,为了赚钱,还是为了科研项目,日本的这种做法到令人咋舌,我们只有保护好大自然,与动物做朋友,才能长久的在地球上生存下去,也希望日本能够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一个反思,并且以后再也不捕杀鲸鱼了。#全能创作家#
哪种动物生活在海里属于真正的鱼?真正的鱼是鲸鱼还是海马?蚂蚁庄园课堂在6月2日的问题就是以下哪种动物生活在海里属于真正的鱼呢?还有不知道答案是什么的小伙伴们就赶紧来一起看看正确答案介绍吧!
蚂蚁庄园课堂6月2日题目答案
问题:以下哪种动物生活在海里属于真正的鱼?
答案:海马
1.海马
海马,是刺鱼目海龙科暖海生数种小型鱼类的统称,是一种小型海洋动物,身长5~30厘米。因头部弯曲与体近直角而得名,头呈马头状而与身体形成一个角,吻呈长管状,口小,背鳍一个,均为鳍条组成。眼可以各自独立活动。
2.鲸鱼
鲸鱼一般指鲸目,是哺乳纲下设的一个传统分类单元,包含现存约90种体态似鱼、皮肤 *** 的水生哺乳动物和它们已灭绝的早期亲族,统称 鲸类 或 鲸豚类,习惯上体型大者称鲸,小者称豚。大部分栖息于浅海,少数几种栖息于淡水。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蚂蚁庄园课堂6月2日题目答案介绍啦!
来源:闽南网
你可能对鲸鱼有些误会,它不是鱼,它和人类一样也是哺乳动物在365百科的作品留言区,有网友粉丝问到:鲸鱼为什么不属于鱼类,它和人类一样也是哺乳动物?
很多很多年以前,鲸鱼还不叫鲸鱼,它还叫鲸的时候,它和大多数哺乳动物一样生活在陆地上。由于地球环境变化的影响,鲸开始进入海洋找东西吃,慢慢学会了游泳。经过很多代的进化,渐渐地长成了鱼的样子。所以大家误会了它,给它取了新的名字叫鲸鱼。
鲸鱼进入海洋后,还保留了许多哺乳动物的特征。 首先大多数鱼类以卵生方式繁殖,而鲸鱼以胎生方式繁殖,并且还有一个哺乳期。 其次鱼类是用鳃呼吸,鲸鱼还是和哺乳动物一样,用肺呼吸。 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鲸鱼,浮出水面给大家表演喷水节目,其实人家就是在换气而已。
再有鲸鱼和哺乳动物一样,也是恒温动物,常年体温都是保持在35度左右。网友粉丝们对鲸鱼还有哪些印象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一年365天,每天一分钟,和你一起学习一个新知识。请添加关注账号“365百科”,每天进步一点点!本文章为作者“365百科”原创作品,转载请联系作者团队。如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