麸炒薏苡仁,麸炒薏苡仁的药效与作用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73 0
菘蓝花开|薏苡仁——千年明珠

薏苡仁,又称薏米,是植物薏苡仁的干燥成熟种仁,两千年以前就开始成为药食同源的重要食材,其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但是至于为何称为“薏苡”,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认为“名义未详”。

在中国传说故事中,薏苡有“食之宜子”的功效,如王充《论衡·奇怪篇》云:“禹母吞薏苡而生禹”。《吴越春秋》亦云:“鲧娶有莘氏之女曰女嬉,年壮未孳。嬉于砥山得薏苡而吞之,意若为人所感而妊孕。”不知“薏苡”是否跟妊子有关。时至宋代,薏苡仁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主食,也频频出现在诗歌当中,如苏轼诗云:“伏波饭薏苡,御瘴传神良。”陆游亦诗云:“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大如芡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可见对于薏苡仁都有较高的评价。

宋时的本草书也对薏苡仁描述愈发详尽,如《本草图经》称其“春生苗,茎高三、四尺。叶如黍。开红白花作穗子。五月、六月结实,青白色,形如珠子而稍长。”

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以粒大、饱满、色正、形体完整者为佳。有健脾止泻,利水渗湿,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的功效,常用于脾虚泄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肺痈、肠痈等病症的治疗当中。

临床上分为生、炒两种,薏苡仁果实成熟后除去外壳及黄褐色外皮即生薏苡仁,用文火炒至微黄,或与麸皮同炒后即为炒薏苡仁。在很多古今名方当中,都可以见到薏苡仁的影子,如医圣张仲景选用生薏苡仁设立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肠痈,宋代官修著作《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选用炒薏苡仁设立大名鼎鼎的参苓白术散冶疗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多困少力,这些至今都是临床常用的方药之一。

细究方义,可知道生薏苡仁侧重于利水渗湿,排脓散结,炒薏苡仁侧重于健脾利湿止泻,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想健运脾胃,补养身体,尤其是老年人作为食食材服用时更好自己将买来的生薏苡仁炒一下。

炒制 ***

一定要用小火慢炒至微黄色、待薏苡仁鼓起时取出,放凉,此时略有焦斑及微香。至于与麦麸拌炒,则是麸炒薏苡仁,健脾之功更好,等锅热后先撒入麦麸,比例一般为薏苡仁的十分之一,加热到冒烟,放入净薏苡仁,炒至表面呈黄色鼓起时取出,筛去麦麸后放凉,此时也是略有香气。

以上 *** 加工过的薏苡仁将其微寒之气除去则更加适宜于人体脾胃的调养。

当一些人出于养生目的吃了薏苡仁后出现大便稀淌,原因很多是因为吃的是生薏苡仁而不是炒薏苡仁。鉴于生薏苡仁有很好利湿散结的作用,同时还能美肌消斑,所以有很多减肥美容的方子里也都有生薏苡仁的影子,从历史记载来看,薏苡仁确实有美容之功,如《后汉书》曾载马援将军皮肤白皙,头发黑亮,眉秀貌美,就跟他从小爱吃薏苡仁有关。所以减肥爱美之人,可以根据自己脾胃的状况将生或炒薏苡仁与粳米一起煮粥常常服用。

另外,由于薏苡仁良好的健脾利湿作用,也是我们夏季可以常服的食材,需注意的是,虽然其是日常餐桌常见之物,但是在具体食用时,也必须记得生、炒的不同,而且用薏苡仁熬粥时,由于其较难以煮熟煮透,所以建议一定要将薏苡仁提前拿水浸泡二、三个小时,这样薏苡仁就容易煮烂成粥了,一些人吃了薏苡仁粥出现脘腹略有胀满,原因也多是因为没有将薏苡仁煮透煮烂的缘故。

内容源自 | 国医堂

技术 | 朱雪莹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怎么吃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 史海霞

日前,因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患病辞职一事引起了大众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很难根治。那么,中医对此有什么好 *** 呢?

中医学将溃疡性结肠炎归于“痢疾”“泄泻”“腹痛”“肠风”等范畴,临床上常按大肠湿热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阴虚肠燥证、血瘀肠络证五个证型进行辨证论治。除了中药口服外,还可以采用中药保留灌肠、针灸、穴位贴敷等外治法综合调治。

日常生活中,患者若能够很好地进行自我管理,可以减少疾病复发、减轻疾病活动。俗话说:“病从口入”,饮食的摄入与疾病的发生和加重关系密切,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尤其如此。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怎么吃才算对呢?

辨清证型好调护

患者除了要遵循溃疡性结肠炎饮食的总原则“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油少渣膳食,尽可能避免出现营养不良”外,可以选择中医食疗进行调护,能起到祛病强体的作用。

大肠温热证 主症:黏液脓血便,舌苔黄腻、脉滑数或儒数。

此证型多见于溃结初期。在患者急性发作期应该禁食,让肠道减少蠕动和分泌,可给予肠外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避免发生脱水。根据中医“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原则,待病情平稳后可选用马齿苋、山药、大枣、莲子肉煮粥服用;如需加餐,注意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以防加重脾胃功能的损伤。

脾肾阳虚证 主症:五更泻或黎明前泻、喜温喜按、腰膝酸软,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弱。

此证型患者多素体虚弱,遇冷后症状加重,所以平素要注意保暖和运动,劳逸结合,可常食黄芪、山药、白扁豆、粳米以健脾固肾。

肝郁脾虚证 主症:腹痛即泻,泻后痛减,胸肋胀闷,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或脉细。

此证型患者长期情绪焦虑、抑郁,闷闷不乐,应注重心理护理,解除其思想负担,使其以更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以产生更佳的治疗效果。饮食上,可常食莱菔粥、山楂,喝玫瑰花茶等。

阴虚肠燥证 主症:腹痛便秘或大便干结、口干、盗汗、手足心热,舌质红、苔少,脉弦细。

此证型患者的病程较长,长期便血,精血同源,所以阴虚肠燥者常有便秘的情况。因此,在饮食上要予桃仁、郁李仁、杏仁、百合、银耳、槐花蜜等煮粥同服,而且要多吃水果,可将苹果、猕猴桃、番茄等榨汁饮用。

血瘀肠络证 主症:腹痛泻下脓血、腹痛拒按、嗳气食少,舌质暗紫有瘀点、脉弦涩。

此证型患者病程长,且反复发作,患者身体虚弱,饮食上可多食桃仁、粳米、红糖等。

此外,尤其要注意的是,虾、蟹等海鲜,寒性水果如梨、西瓜、香蕉等都应该避免食用。从冰箱里刚拿出来的食物一定要放置在室温环境下,待温度接近室温才能食用。

推荐两款养生粥

下面给大家推荐两款药膳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以有选择的食用。

急性期:马齿苋粥

将新鲜的马齿苋和适量粳米清洗干净,马齿苋切成小碎末,和粳米一起放在砂锅里加水煮至熟烂即可。

马齿苋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止渴、杀虫的作用;粳米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除烦渴、止泻痢等作用。二者煮粥,既能补益脾胃,又能清热解毒、利湿止泻,尤其适用于急性发作期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缓解期:芡实薏苡仁粥

薏苡仁50克,芡实30克,粳米50克,将薏苡仁和芡实与麦麸混合在一起炒制表面微黄,将麸炒后的薏苡仁和芡实与粳米同煮,煮至米熟、薏苡仁开花、芡实熟烂即可,食用时可稍加食盐调味收涩。

芡实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的功效,麸炒后的薏苡仁和芡实健脾作用增强。对于久病、缓解期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芡实薏苡仁粥具有固肾补脾、祛湿止泻的作用,长期服用能够起到“补先天、壮后天、涤荡邪毒”的功效。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与方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与方

赵明 ,李浩 2,刘南阳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源自《伤寒论》, 以“瘀热在里”为基本病机, 主治湿热发黄证, 且病位偏表者,具有内清湿热、外解郁闭之功, 为寒热并用、表里双解之剂。 导师李浩教授临床善用本方治疗各种内科疾病,尤以痤疮为著。 由于原文中对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的病机、临床表现叙述较为简略,给后人理解其方证要义、临床推广应用带来了诸多困难。 笔者从原文入手,对其证候、治法及方药进行解析, 结合导师临床经验,并参考现代临床运用加以论述,以期为临床熟练运用本方提供帮助。

1 证候辨识

1. 1 “伤寒”非指外感表证 《伤寒论》第 262 条曰: “伤寒瘀热在里, 身必黄,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此条以“伤寒” 二字冠首, 成无己 将其理解为兼有“寒湿在表”的外感表证, 各版本教材均作湿热发黄兼表证解读。 通过查阅《伤寒论》以“伤寒” 二字冠首的有关条文,仲景在此处以“伤寒” 二字冠首似乎另有深意。 此条文中“伤寒” 二字非指外感表证,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解读。

1. 1. 1 “伤寒”指代病因 《伤寒例》对“伤寒”一词做了 明确的解释, 认为“凡伤寒之病, 多从风寒得之。 始表中风寒, 入里则不消矣”。 《素问· 热论》云: “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用“伤寒” 来泛指热病的病因。 仲景以“伤寒” 二字代指疾病的发病原因,本病初始病因是感受了风寒之邪, 后由 表入里,已无表证, 而非兼有表证。 在《伤寒论》中可找到大量相关原文佐证此观点。 如《伤寒论》第 261条: “伤寒, 身黄, 发热者, 栀子柏皮汤主之”; 《伤寒论》第 260 条: “伤寒七八日 , 身黄如橘子色, 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等, 条文繁赘, 在此不一一列举。 栀子柏皮汤证、茵陈蒿汤证均为里实热证, 方中均未用到诸如麻黄之类的解表药, 以“伤寒”二字冠首, 是为了说明它们起病之初是感受了风寒之邪,最终入里, 转化为里实热证。 而在《伤寒论》中用“太阳病” 一词冠首才是阐述外感表证, 且药后多有“温覆微似汗”或“啜粥”等药后调护法。

1. 1. 2 《伤寒论》治外感表证必先解表 仲景治表里同病时,以“其外不解者, 尚未可攻, 当先解其外”为原则,疾病兼夹有外感表证时,必先用解表的 *** 以解除表邪的束缚。 如《伤寒论》第 234 条: “阳明病脉迟, 汗出多, 微恶寒者, 表未解也, 可发汗, 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 235 条: “阳明病脉浮, 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 宜麻黄汤”。 均采用先解表, 后攻里的 *** 治疗,若表证不解, 表邪外束, 阳明湿热发黄证这一里证就无法通过下法来治愈。 所以, 对于湿热发黄兼表邪未解的治疗,必须先解表,而后再清泄在里之湿热。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未先解表、后攻里,而是表里同治,间接证实了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并未兼表证。 后人误认为本方证兼有表证, 缘于误用了以方测证的 *** ,即麻黄为解表要药,而认为本证兼表,麻黄作用于此方之含意需另行讨论。

1. 2 “瘀热在里”为 基本病机 《伤寒论》第 236条: “阳明病, 发热汗出 者, 此为热越, 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 身无汗, 剂颈而还, 小便不利, 渴引 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 身必发黄, 茵陈蒿汤主之。” 湿热发黄证以茵陈蒿汤为标准证治, 其基本病机为“瘀热在里”。 《伤寒溯源集》将“瘀” 字解释为“留蓄壅滞”,代表郁滞之意,阳明发黄以湿为中心, 此处“瘀热在里”即湿热郁滞在里。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原文虽言“瘀热在里”,但将其病机做郁热解似乎更为合适,因其湿热内 蕴, 郁而化热 [1] 。 明 代许宏认为:“伤寒瘀热在里, 身必发黄。 此盖其人素有湿热, 就因伤寒汗不尽,则阳明之经为瘀热所凝,则遍身必发黄”,指出瘀热在里致身发黄的原因是湿热内蕴、汗出不畅,瘀热凝滞于阳明经而成。 湿热黏着,郁滞在里,熏蒸肝胆, 肝胆疏泄失司, 胆汁外溢, 身发黄色。因此湿热发黄证均可以“瘀热在里” 为基本病机,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也不例外。 王邦才等 [2] 认为, 此证以湿热郁结、表里合邪为基本病机,凡外有伤寒表邪,内有湿热之证者均可用之。

1. 3 病位偏表 《伤寒论》阐述病证, 一般由 表及里,由轻到重逐条深入进行论述。 但从第 260—262三条,实则采用倒叙形式探讨湿热发黄的演变规律。从第 262 条开始由后往前逐条解析, 可见仲景将湿热发黄证分为如下三阶段。 之一阶段为湿热偏表阶段: 《伤寒论》第 262 条曰: “伤寒瘀热在里, 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瘀热在里” 就已经说明了此属里证,只不过因为湿热初起, 虽属里证, 但病位偏表。 湿热郁滞, 熏蒸肝胆, 影响肝胆疏泄功能,胆汁外溢,发为“身必黄” 之证, 临床表现以皮肤发黄为主,皮肤主表, 临床表现的部位偏表, 说明此时病位偏表,因其热势不盛,故黄染尚轻。 第二阶段为湿热入里阶段: 《伤寒论》第 261 条曰: “伤寒, 身黄,发热者, 栀子柏皮汤主之”。 湿性重着, 湿渐入里,郁闭肌腠,里热外泄无门, 表现为“发热” 明显, 热势渐盛,则黄染渐重。 第三阶段为湿热在里阶段: 《伤寒论》第 260 条曰: “伤寒七八日 , 身黄如橘子色, 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表现为“小便不利”“腹微满”,随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已影响到在里的脏腑之功能, 脏腑通调水道和传导糟粕的功能异常,湿无以从小便出, 热难以随大便解, 此时湿热更盛,黄染极重, 表现为“身黄如 橘子色”。 钟 鑫等 [3] 以六经各具表里为依据, 将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治定位于阳明之表, 属卫分风寒与营分湿热相兼之证,以此进行组方与辨证,临床疗效显著。 刘美娟等 [4]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实验研究提出,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非兼有表证而属黄疸重证的观点。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瘀热在里” 是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的基本病机,其病位偏表, 却非兼有表证, 若进一步发展,可转化为病位在里的茵陈蒿汤证。

2 治疗原则

《伤寒论》第 236 条曰: “阳明病, 发热, 汗出, 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指出阳明病患者不能“发黄”的根本原因是“热越”。 阳明病患者里热炽盛, 迫津外泄,汗出顺畅才能称之为“热越”,若“无汗”“额上微汗出”或“但头汗出,身无汗, 剂颈而还” 等均不能称之为“热越”。 “黄家所得, 从湿得之” ( 《金匮要略· 黄疸病脉证并治》) , 发黄证以 湿为中心, “热越”使湿邪有所出 路, 而达到“不能发黄” 的目 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组方规律依据发黄之治, 即“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 假令脉浮, 当以汗解之” ( 《金匮要略· 黄疸病脉证并治》) 。 发黄之治可概括利小便与发汗, 其目 的均是使湿邪有所出路。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以“利法”“汗法”为主; 栀子柏皮汤以“利法”“清法” 为主; 茵陈蒿汤以“利法” “下法” 为主。 三方因病位及病邪偏盛不同, 分别采用“汗”“清”“下”三法以达到逐邪外出的目 的。 可见, 治湿热发黄三方中, “利” 法始终贯彻其中, 说明湿可主要通过小便排出 体外。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表里同治,融利小便与发汗于一体, 以利小便为主, 可概括为“开鬼门,洁净府”。

3 方药解析

本方由麻黄、连轺、杏仁、赤小豆、大枣、生梓白皮、生姜、炙甘草 8 味药组成。 清代柯琴认为: “汤以赤小豆、梓白皮为君” ( 《伤寒来苏集》) 。 全方从药物用量来看, 赤小豆、生梓白皮用量更大, 均达一升之多。 《神农本草经》载赤小豆: “下水, 排痈肿脓血”。 《本草备要》谓其: “行水散血, 消肿排脓, 清热解毒”。 赤小豆集扶正与祛邪于一身, 用于此方可直接入药,利水解毒, 性虽趋下却能顾护胃气 [5] 。生梓白皮性味苦寒,功善清热解毒,由于生梓白皮采摘不易,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开始记载用蜜桑白皮替代梓白皮。 吴军 [6] 通过动物实验发现, 桑白皮疗效同梓白皮无统计学差异, 且桑白皮保护肝细胞功能明显优于梓白皮, 为桑白皮替代梓白皮提供了合理的依据。 赤小豆、生梓白皮两药合用,内清湿热之郁滞,切中病机。 方中用连轺还是连翘,历来说法颇多,明代孙思邈著《千金翼方》已有用连翘, 代连轺的记载, 刘渡舟教授认为: “连轺即连翘根, 亦可用连翘代,可清透邪热之结”。 《名 医别录》载连轺“有小毒”, 用连翘代连轺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又连翘兼清热、透邪功效于一身, 用于此方可兼顾内外。 王明炯等[7]认为麻黄在本方有通滞之功, 是针对其在里之瘀而设。 《神农本草经辑注》载麻黄:“主中风伤寒, 头痛, 温虐, 发表出 汗, 去邪热气, 止咳逆上气, 除寒热”。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治病证的病位偏表, 本方取麻黄“发表出 汗” 之功, 而非用其疏散在表风寒邪气之意, 因其通过“发表”, 可开达腠理、解除郁闭的作用,使在里之水湿通过汗孔排出体外。 麻黄“去邪热气”, 亦是“发表出 汗” 的结果, 透气泄邪, 使在里之郁热从表散去。 麻黄配杏仁,一宣一降,顺应肺性, 通调水道以助湿邪排出体外。 麻黄伍生姜, 两药均可走表, 解除郁闭、发泄腠理以透热于外。 炙甘草、大枣和中健脾, 补益正气。简言之, 赤小豆、生梓白 皮、连轺内清湿热于里; 麻黄、杏仁、生姜外散湿热于表; 炙甘草、大枣调和诸药,牵制内外,扶助正气,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仲景取潦水煎药,因其从天而降不久藏于地下,不含地下矿物杂质,是一种味薄而较纯洁的天然雨水,可助药力而除瘀热 [8] 。

4 现代临床运用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治湿热发黄证之病位偏表,究其方义, 内清湿热、外解郁闭, 兼开鬼门、洁净府双重功效,除治疗湿热发黄外,还用于治疗多种肾脏病。 在临床经验及实验研究中发现, 该方应用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IgA 肾病等肾脏病中, 在提高临床疗效,消除浮肿、血尿、蛋白尿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9 - 11] ; 此外, 该方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极具特色 [12] ; 在痤疮等各类皮肤病治疗中, 该方亦可发挥独到作用。 痤疮是一种主要累及皮肤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 [13] 。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肺风粉刺” “痤” 等范畴 [14] 。有调查显示,生活工作压力大、失眠、嗜食辛辣油腻食物、油性皮肤等均是痤疮发病的高危因素 [15] 。 中医学认为,痤疮的病因体现在外邪入侵、饮食不节、情志内 伤、 体质因 素等方面。 “劳汗当 风, 寒薄为皶,郁乃痤”( 《素问· 生气通天论》) ,指出痤疮的病机乃汗出之时体表感受风寒之邪,汗中脂液凝结,阻滞并蓄积在玄府, 使腠理郁闭, 加之阳热内盛, 汗出之湿与体内之热相搏结, 留连肤腠而发。 “每发于面鼻, 起碎疙瘩, 形如黍屑, 色赤肿痛, 破出白粉汁,日 久皆成白屑” ( 《医宗金鉴· 肺风粉刺》) , 临床表现为鼻面部或起碎疙瘩, 头如米粒、谷粒般大小, 或色赤肿痛,或破出白粉汁。 痤疮发生以阳明经循行的鼻面部居多, 缘于阳明多气多血。 正如《杂病源流犀烛》所言: “面部诸疡, 俱热毒病也, 虽各由于经络,大约阳明之证居多”。 因其好发于颜面部, 影响容貌,日 久不愈,可致患者情志抑郁。 现代医家从通阳 [16] 、调气 [17] 、疏肝 [18] 、和营卫 [19] 、畅三焦 [20] 等方面论治痤疮,各具特色。痤疮致病因素以热、湿最多见 [21] , 湿热郁伏阳明气血是痤疮的病机要点[22],因此清热利湿为治疗痤疮的重要法则。 《类聚方广义》言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治“疥癣内陷, 一身瘙痒, 发热, 喘咳, 肿满者,加反鼻,有奇效”,肯定了本方应用于皮肤病的独特疗效。 扩大经方现代临床运用的关键是抓主证、辨病机。 现代伤寒大家刘渡舟教授认为, 本方可用于“荨麻疹或其他皮肤瘙痒” [23] 。

李浩教授紧紧围绕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湿热郁滞于里的基本病机,临床运用本方辨治湿热蕴结型痤疮, 疗效显著。结合痤疮的病因病机及临床实践经验, 笔者总结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治疗湿热蕴结型痤疮的辨证要点如下: 主证为痤疮多发于鼻面部,疮损以疼痛性丘疹和脓疱为主,皮肤油腻; 兼证为伴便秘,或小便黄,或 *** 潮湿、瘙痒、湿疹等; 舌红或边尖红,苔薄黄腻或黄腻; 脉浮、浮数、浮滑数或弦数、 弦细数。 根据主证、兼证及舌脉,辨证为湿热蕴结型痤疮, 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随证加减。 湿重者酌加泽泻、绵萆薢、麸炒薏苡仁、茯苓等; 热盛者酌加黄芩、黄连、蒲公英、金银花等; 伴肝火者酌加夏枯草、川楝子、锦灯笼等;伴肝郁者酌加柴胡、郁金、香附、合欢花、代代花等;伴血瘀者酌加赤芍、牡丹皮、酒大黄等; 夹风者加防风、蝉蜕、白鲜皮等,常获良效。

血糖不稳定?专家教你「开四门,揉太冲,十四味药方」来调理

我国是糖尿病患者的重灾区,成人的糖尿病患病率达12.5%,糖尿病高危患者达50.1%。

调查显示国人中每10人有1人患病,5名潜在患者,因此做好潜在人群的健康管理非常重要。

如何发现潜在人群?

1、量血压

安静环境心态平和以端坐位测右侧右臂的血压,与心脏同一水平。每日三次,取平均值。

正常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老人家左右双臂都测量,当两侧数值相差较大时要咨询专科医生。

2、量腰围

被测量者身体直立,双臂自然下垂,平稳呼吸,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腹部放松。

用一根无弹、最小刻度为1mm的软尺放髂前上棘与第12肋骨下缘连线的中点(即腰部的天然最窄部位),沿水平方向围绕腹部一周,紧贴而不压迫皮肤,再正常呼气测量腰围准确至1mm。

腰围反映内在脂肪的水平,腰围增大代表内脏脂肪增多,也代表皮下脂肪增多。

正常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3、体脂分析

BMI能够反映人体的全身肥胖状态,但无法有效区分脂肪含量。

体质指数(BMI)=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

BMI正常人群(18.5≤BMI<24)

肥胖(即体内脂肪含量增加)可分全身性肥胖(均匀性肥胖)和腹型肥胖(又称中心性肥胖、向心性肥胖)。

全身性肥胖即指臀部及大腿脂肪的沉积;腹型肥胖即指腹内组织脂肪的沉积。

腹型肥胖更易造成胰岛素抵抗,发生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风险更大。

除血压、腰围和体脂外,出生时属巨大婴儿孕期有妊娠高血糖长期服用类固醇药物都是患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调理糖尿病妙招

糖尿病和遗传因素有关,与生活饮食习惯和体质也密切相关,因此要做从不同方面进行调理。

糖尿病高危人群体质

糖尿病高危人群体质多为脾虚痰湿肝郁气滞

肥胖或超重人群多为脾虚痰湿体质,主要表现为舌淡苔白、四肢乏力、大便溏稀、脉弱无力。

肝郁气滞主要表现为比较烦躁、情绪易激动、月经不调、胸胁疼痛。多因饮食不规律、熬夜导致气运不畅,停滞体内。

调理脾胃之食疗方

脾为后天之本,脾虚湿滞是2型糖尿病的核心病机,因此调理脾胃,既能调理糖尿病还能治疗肥胖体质。

1、参苓白术散

推荐出自宋代《太平圣惠合剂局方》健脾益气、渗湿和中的参苓白术散。

山药、白术、党参、黄芪、土茯苓、白扁豆、砂仁、薏苡仁、泽泻、山楂、荷叶、陈皮,柴胡、黄芩十四种药材组成。

其中薏仁炮制 *** 不同功效的侧重也不同:

生薏仁归脾胃肺经,具有健脾渗湿、清热利水的功效。

适用于利水渗湿、除痹止痛,小便不利、脚气、风湿痹痛等症状,由于药性偏凉不宜长期食用。

炒薏仁药性平和,健脾利湿。适用于脾虚湿盛所致头昏身重、四肢酸懒、舌苔厚腻等症状。

麸炒薏仁药性平和,健脾作用胜于炒薏仁。适于脾虚、经常拉肚子、吃饭少、肚子胀等症状。

2、薏仁荷叶茶

薏仁荷叶茶选取健脾祛湿的炒薏仁10g,清暑利湿、升阳发散、祛瘀止血的荷叶5g,消食健胃、行气散淤、化浊降脂的山楂5g

将材料洗净放入保温杯中加入适量沸水闷泡5分钟即可饮用。

调理脾胃之穴位按揉

肝经上有期门章门重要两个穴位,因左右各两个,故叫四门。

期门是肝的募穴,疏理肝气,理气活血;是治疗肝胆病如胸胁胀痛,腹胀, *** 疾病的要穴。

取穴 *** : *** 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章门不仅是肝胆经的会穴还是脾的募穴。主治脾虚与情志抑郁,腹痛,腹胀,胁痛,痞块。

1、开四门

双手放在两侧肋部,从期门用力向下推及章门,每次做16-32下,以微微发热感为度,每天做3-4次。

2、揉太冲穴

太冲穴是肝经原穴,疏肝解郁、调和经血、平肝息风,适合肝火旺、脾气急躁的人。

每天可按压太冲穴多次,按压至酸麻胀痛即可。

开四门揉太冲尤其适合糖尿病患者中存在肝气郁结、失眠障碍、胸胁胀满、消化不良的人群。

麸炒薏苡仁,麸炒薏苡仁的药效与作用-第1张图片-

大家一定要重视高危人群的管理,尤其是超重、肥胖人群的体重管理,不放在家常开四门,常揉太冲穴。

与此同时科室出了《糖尿病中西医慢病管理策略》,感兴趣的朋友们可多多关注。

健康厨房

枸杞兔肉汤——滋补肝肾

视频加载中...

枸杞兔肉汤是一道糖尿病患者以及糖尿病潜在患者也可放心喝的汤膳。但肠燥胃热人群不宜食用此汤膳哦。

汤膳由滋补肝肾、能治疗消渴症的兔肉和滋补明目的枸杞搭配而成。

10g枸杞洗净,250g兔肉洗净切块、沸水汆去血,再将材料装入炖盅、倒入200毫升清水,炖煮2小时即可饮用。

转载请联系我们授权

部分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如有侵权,请告诉我们

事关儿童新冠中医治疗,河南首次发布

来源:河南广电-映象网

11月16日,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印发《河南省儿童新冠肺炎中医防治方案(试行)》,进一步做好儿童新冠肺炎病例医疗救治工作。

河南儿童新冠中医治疗“之一版” 由十几位中医专家参与制定

据省卫生健康委中医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河南儿童新冠肺炎的中医治疗方案,为我省首次发布试行。方案主要根据港区定点医院的临床治疗经验,来自河南中医药大学之一附属医院的专家团队共同参与制定。

据了解,目前在郑州定点医院共有来自河南中医药大学之一附属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等多家医院呼吸、感染、儿科等专业医护人员参与集中救治工作。考虑到本轮疫情中儿童患者居多,我省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的方式和手段上,也在不断演进不断升级。

“此次疫情中儿童病例居多,有十几位专家参与制定方案,结合在港区的临床治疗经验、并组织多次远程会诊连线,基本可以归纳出此次疫情中,河南儿童新冠肺炎上的症候特点。”河南中医药大学儿科医学院党委书记、一附院副院长、儿科主任医师任献青介绍,方案制定主要依据儿童新冠肺炎的临床特点、结合儿童稚阴稚阳等特殊体质及河南的气候特点,进行一人一案、辨证施治,在治疗上充分发挥中药作用,临床治疗上也一直采用此方案。

本轮疫情特点:儿童患者比例较高 但症状相对成人较轻

方案指出,自11月3日以来,我省出现新一轮本土新冠肺炎疫情,本轮疫情更大特点为儿童患者比例较高。

在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点上,儿童与成人相比无特殊,但儿童病例由于特殊体质,症状相对成人较轻。目前我省儿童患者多为普通型和轻型。

在临床表现上,儿童潜伏期在1—14天,多为3—7天。我省本次儿童新冠肺炎患者中医病因为疫戾之气(新型冠状病毒时邪),病性多属湿邪,有寒湿、湿热之分,湿热证明显多于寒湿证。多数仅表现为流涕、低热、轻微乏力、轻微咳嗽。部分患儿无任何症状,或者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根据辩证论治 设置三种治疗方案

根据中医辨证要点,首先是辨寒湿和湿热,辨轻症和重症。在此基础上,治疗原则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结合儿童体质特点和发病规律,证实湿热居多,给予清热解毒、宣肺祛湿之法。患儿早期或者体质虚寒表现为寒湿之证者,给予宣肺祛湿之法。

需要提示的是:方中剂量为6~14岁儿童用量,其他年龄段酌情加减。任献青介绍,如果是症候、气候等特点相似的地区,也可参考河南制定的这套方案版本参考。

1.轻型/普通型

(1)湿热阻肺证基础方(方剂来源:河南中医药大学之一附属医院院内制剂热咳散合达原散,分别对应《伤寒论》麻杏石甘汤及《温疫论》达原饮)。

症见:身热不扬或往来寒热,汗出,咳嗽有痰,胸闷气促,身重乏力,少气懒言,喘憋,便溏而粘滞,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祛湿,宣肺止咳,辟秽化浊。

方药:麻杏石甘汤合达原饮。药用:炙麻黄6g、炒苦杏仁10g、生石膏30g、葛根10g、北柴胡10g、姜厚朴6g、炒槟榔10g、草果仁6g、麸炒薏苡仁20g、黄芩片10g、浙贝母10g、番泻叶5g、炙甘草6g。

中成药: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抗感颗粒(儿童装)、清宣止咳颗粒、小儿肺热咳喘颗粒等。

(2)寒湿阻肺证基础方(方剂来源:《伤寒论》麻杏薏甘汤合《温疫论》达原饮加减)。

症见:恶寒发热或无热,无汗,干咳气促,倦怠乏力,身重,纳差,胸闷,或呕恶,便溏,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濡。

治法:宣肺和胃,解表祛湿,辟秽化浊。

方药:麻杏薏甘汤合达原饮加减。药用:生麻黄6g、炒苦杏仁10g、薏苡仁20g、苍术15g、陈皮10g、半夏曲10g、藿香10g、厚朴6g、草果6g、槟郎10g、贯众10g、炙甘草6g。

中成药:寒湿者可合九味羌活颗粒、藿香正气口服液,咳嗽著者予三拗片等。

2.重型/危重型

(1)热毒闭肺、燥结大肠证基础方(方剂来源:《伤寒论》麻杏石甘汤合《温病条辨》宣白承气汤合《肘后备急方》黄连解毒汤加味)。

症见: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喘憋鼻煽,动辄气喘或需要辅助通气,伴大便干,舌质红,苔黄厚,脉洪。

治法:清热解毒开肺、通腑泄热化浊。

方药:麻杏石甘汤合宣白承气汤、黄连解毒汤加味。药用:炙麻黄6g、炒苦杏仁10g、生石膏30-60g、瓜萎10g、生大黄6g(后下)、葶苈子10g、桃仁10g、柴胡15g、黄连3g、黄芩10g、栀子10g、甘草6g。

中成药:血必净注射剂、喜炎平注射剂、热毒宁注射剂。

(2)内闭外脱证(方剂来源:《妇人良方大全》参附汤合《局方》苏合香丸《温病条辨》安宫牛黄丸加味) 。

症见:呼吸困难、喘憋鼻煽,动辄气喘或需要辅助通气,伴神昏,烦躁,汗出肢冷,舌质紫暗,苔厚腻或燥,脉浮大无根。

治法:清心开窍,救逆固脱。

方药:参附汤合苏合香丸或安宫牛黄丸。药用:人参3~6g、黑顺片3~6g(先煎)、山茱萸12g,送服苏合香丸或安宫牛黄丸。

安宫牛黄丸:小儿3岁以内一次1/4丸,4岁至6岁一次1/2丸,大于6岁一次12丸,一日1次;或遵医嘱。苏合香丸,遵医嘱。

中成药: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

3.恢复期

正虚邪恋证(气阴两伤,余热未清)(方剂来源:《伤寒论》竹叶石膏汤合《内外伤辨惑论》生脉散加味) 。

症见:低热,咳嗽,少痰,倦怠乏力,口干,咽痛声嘶,自汗或盗汗,纳差,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清除余热。

方药:竹叶石膏汤合生脉散。太子参10g、麦冬10g、五味子6g、淡竹叶10g、生石膏20g、法半夏6g、陈皮6g、砂仁6g、甘草6g。

中成药:黄龙止咳颗粒、养阴清肺口服液及生脉饮等。

健康儿童,可以收下这些中医预防方和食疗方

除了接种新冠疫苗外,针对健康儿童新冠肺炎预防调护理,方案还特别制定中医预防方和食疗方。

如何中医预防用药?

1.正常体质(不属于气虚、痰湿体质者,多属于正常体质) :金银花10克、绿豆15克、藿香10克、生薏苡仁10克、绵马贯众3克。

2.气虚体质(平素易感冒,汗出尤其是白天或运动后,乏力,纳差,大便溏):太子参10克、生黄芪10克、防风6克、炒白术10克、炙甘草3克。

3.痰湿体质(平素易感冒,体偏肥胖,乏力,口粘或口臭,大便粘滞,舌苔厚腻):藿香10克、生薏苡仁10克、苍术6克、法半夏6克、茯苓10克。

煎服法与疗程:水煎分2~3次服;1岁以下,每日1/3剂;1~3岁,每日半剂,3~14岁,每日1剂。疗程:6天。服药期间禁忌生冷、荤腥油腻。

怎么吃?薏苡仁杏仁山药粥!

配方:薏苡仁60g,杏仁(去皮尖)10g,粳米50g,怀山药30g,大枣10枚。

*** :上药洗净,入锅加水煮至半熟,后放入杏仁煮成粥。

用法:粥成可加入少许白糖、蜂蜜,以矫口味。

功效:健脾祛湿,化痰止咳。

(都市报道)

责编:王江龙

本文来自【河南广电-映象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叶伟洪:健脾渗湿 活血止痛治疗膝骨关节炎案

▲叶伟洪,广东省名中医,东莞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四批、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专家,“东莞市技术拔尖人才”;曾任东莞市科协副主席,东莞市中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东莞市中医院副院长。享受 *** 特殊津贴,曾获“广东省先进中医药科技工作者”,“东莞市首届先进科技工作者”,“东莞市促进科技进步先进工作者”称号。叶伟洪临床治疗上讲究“病证结合、标本兼顾、内外互补、筋骨并重”,善用“攻下逐瘀、活血通络”的 *** 为骨伤疑难病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方向。提出“未病先防,身心并重,科学养生,道法自然”的调护理念,对病人的全面康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王某,男性,时年75岁,初诊:2020年2月3日。


右膝肿痛4天,屈曲活动受限。既往双膝屈曲受限多年,无明显疼痛,现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膝肿痛伴屈曲受限加重。

首诊证候


主诉:右膝肿痛伴活动受限4天。

诊查:右膝肿胀,屈曲活动受限,关节活动度0-100°,局部肤温稍高,浮髌试验(+)、侧方试验(-)、抽屉试验(-)、回旋挤压试验(-)。X线检查示:骨关节面骨质硬化、增生。舌淡红苔滑腻,边有齿痕,脉弦。


辨证论治


诊断:右膝骨关节炎。

辨证:脾虚湿盛,气滞血瘀。

治则:健脾渗湿,活血止痛。

处方:

麸炒薏苡仁30g、泽泻15g、盐车前子15g、广东土牛膝15g、生地黄15g、丹参15g、桑枝30g、三七片10g、醋延胡索10g、枳实10g、郁金10g、甘草5g。7剂,水煎服。


随诊过程



二诊:2020年4月16日


初诊后症状好转,近期走路过多,出现不适。予以院内制剂关节通片,长期口服。



【按语】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主要病理改变为软骨退行性变和消失,以及关节边缘韧带附着处和软骨下骨质反应性增生形成骨赘,累及骨质并包括滑膜、并节囊及关节其他结构的全方位、多层次、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并由此引起关节疼痛、僵直畸形和功能障碍。

本病属于中医学痹证中骨痹范畴,其发病因随年龄增长,身体渐弱,肝肾亏虚,气血凝滞,复感风寒湿热之邪,致经络气血阻滞,迁延日久,邪实正虚日益加重而形成。当前治疗普遍以补肝肾、强筋骨为主。

在骨痹的治疗上,注重后天之本脾的调理,以健脾祛湿,活血止痛、舒筋通络为法,以达到攻补合宜、筋骨并治、标本兼顾的目的。

薏苡仁、泽泻、盐车前子渗湿健脾,生地、丹参、广东土牛膝清热凉血,三七片、醋延胡索、郁金活血止痛,辅以桑枝通经络、枳实行气,甘草调和诸药,共奏健脾祛湿,活血止痛之效。本方中薏苡仁既可健脾渗湿,又可清热除痹,为常用之品。■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东莞市中医院,作者:叶伟洪 主任中医师】

2022年度杭州市富阳区1-9月药品抽检结果公示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9月8日,杭州市富阳区人民 *** 网站公示2022年度富阳区1-9月药品抽检结果。具体信息如下:

2022年度富阳区1-9月药品抽检结果公示

序号

抽样编号

药品通用名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 (含配制单位或产地)

包装规格

批号/出厂编号

有效期

被抽样单位

抽样类型

报告书编号

检测结果

1

FY20220001

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

瀚晖制药有限公司

10mg/瓶*5瓶/中盒

21014511

2022/12

瀚晖制药有限公司

监督抽样

YP202200010

合格

2

FY20220002

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瀚晖制药有限公司

1.0g*1瓶/盒

21088211

2023/07

瀚晖制药有限公司

监督抽样

YP202200011

合格

3

FY20220003

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0.2g*1瓶/盒

7210905

2023/08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监督抽样

YP202200012

合格

4

FY20220004

注射用拉氧头孢钠

浙江惠迪森药业有限公司

10瓶/盒

2210604

2023/5/31

浙江惠迪森药业有限公司

监督抽样

YP202200118

合格

5

FY20220005

注射用拉氧头孢钠

浙江惠迪森药业有限公司

10瓶/盒

2210609

2023/5/31

浙江惠迪森药业有限公司

监督抽样

YP202200119

合格

6

FY20220006

注射用拉氧头孢钠

浙江惠迪森药业有限公司

10瓶/盒

1211208

2023/11/30

浙江惠迪森药业有限公司

监督抽样

YP202200120

合格

7

FY20220007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

浙江惠迪森药业有限公司

10瓶/盒

1211209

2023/11/30

浙江惠迪森药业有限公司

监督抽样

YP202200134

合格

8

FY20220008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

浙江惠迪森药业有限公司

10瓶/盒

2211030

2023/09/30

浙江惠迪森药业有限公司

监督抽样

YP202200135

合格

9

FY20220009

注射用头孢西丁钠

浙江惠迪森药业有限公司

10瓶/盒

2211126

2023/10/31

浙江惠迪森药业有限公司

监督抽样

YP202200136

合格

10

FY20220010

注射用头孢西丁钠

浙江惠迪森药业有限公司

10瓶/盒

2211012v

2023/09/30

浙江惠迪森药业有限公司

监督抽样

YP2022001238

合格

11

FY20220011

注射用头孢西丁钠

浙江惠迪森药业有限公司

10瓶/盒

2211015

2021/09/30

浙江惠迪森药业有限公司

监督抽样

YP202200137

合格

12

FY20220012

盐酸乙哌立松片

湖南亚大制药有限公司

10片/板*2板/盒

20211001

2023/09

杭州富阳城中中西医结合医院有限公司

监督抽样

YP202200315

合格

13

FY20220013

阿法骨化醇软胶囊

上海信谊延安药业有限公司

20粒/盒

05210703

2023/07/12

杭州富阳城中中西医结合医院有限公司

监督抽样

YP202200314

合格

14

FY20220014

陈皮

杭州桐阁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1kg

210701S1

/

杭州富阳城中中西医结合医院有限公司

监督抽样

YP202200310

合格

15

FY20220015

蝉蜕

杭州桐阁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1kg

210901S3

/

杭州富阳城中中西医结合医院有限公司

监督抽样

YP202200309

合格

16

FY20220016

新疆紫草

杭州桐阁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1kg

211001S1

/

杭州富阳城中中西医结合医院有限公司

监督抽样

YP202200308

合格

17

FY20220017

复方北豆根氨酚那敏片

吉林省天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36片/盒

210902 015

2023/08

杭州海川医药连锁有限公司

监督抽样

YP202200307

合格

18

FY20220018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

四川恩威制药有限公司

18袋/盒

210111

2022/12

杭州海川医药连锁有限公司

监督抽样

YP202200306

合格

19

FY20220019

健胃消食片

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32片/盒

21070098

2023/06

杭州海川医药连锁有限公司

监督抽样

YP202200305

合格

20

FY20220020

银杏叶片

山东仙河药业有限公司

24片/盒

1090003

2023/06/02

杭州富阳瑞丰老年医院

监督抽样

YP202200319

合格

21

FY20220021

*** 氢氯吡咯雷片

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0片/板*2板/盒

B210902A1

2023/08

杭州富阳瑞丰老年医院

监督抽样

YP202200320

合格

22

FY20220022

胞磷胆碱钠片

福建省闽东力捷迅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0片/盒

211023

2024/09

杭州富阳瑞丰老年医院

监督抽样

YP202200318

合格

23

FY20220023

麸炒薏苡仁

安徽尚德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1kg

201001

/

杭州富阳瑞丰老年医院

监督抽样

YP202200316

合格

24

FY20220024

火麻仁

嘉兴东方国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

1kg

211003

/

杭州富阳瑞丰老年医院

监督抽样

YP202200317

合格

25

FY20220025

甲钴胺片

扬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

48片/盒

21070029

2022/12

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医院

监督抽样

YP202200322

合格

26

FY20220026

仙灵骨葆胶囊

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

72粒/瓶

191030

2022/10/30

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医院

监督抽样

YP202200323

合格

27

FY20220027

草乌甲素软胶囊

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0粒/盒

21C12

2023/08

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医院

监督抽样

YP202200324

合格

28

FY20220028

川牛膝

浙江景岳堂药业有限公司

1kg

21070912

/

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医院

监督抽样

YP202200311

合格

29

FY20220029

天麻

浙江景岳堂药业有限公司

1kg

21112405

/

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医院

监督抽样

YP202200313

合格

30

FY20220030

当归

浙江景岳堂药业有限公司

1kg

21101509

/

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医院

监督抽样

YP202200312

合格

31

FY20220031

当归拈痛丸

河北万岁药业有限公司

9g*6袋

200305

2023/01

杭州富阳中医骨髓炎医院

监督抽样

YP202200562

合格

32

FY20220032

醋氯芬酸分散片

河南诺美药业有限公司

6片*4板/盒

210504

2023/04

杭州富阳中医骨髓炎医院

监督抽样

YP202200563

合格

33

FY20220033

正骨紫金丸

沈阳东新药业有限公司

6袋/盒

211003

2024/10/02

杭州富阳中医骨髓炎医院

监督抽样

YP202200574

合格

34

FY20220034

肉桂

定州市燕都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1kg

2108037

/

杭州富阳中医骨髓炎医院

监督抽样

YP202200559

合格

35

FY20220035

猫人参

杭州华东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1kg

20220103

/

杭州富阳中医骨髓炎医院

监督抽样

YP202200558

合格

36

FY20220036

复方消化酶胶囊

广东鼎信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20粒/盒

16210505

2023/04

杭州富阳树康康复医院有限公司

监督抽样

YP202200570

合格

37

FY20220037

阿莫西林分散片

山西同达药业有限公司

24片/盒

211009

2024/09

杭州富阳树康康复医院有限公司

监督抽样

YP202200571

合格

38

FY20220038

非那雄胺胶囊

江苏润邦药业有限公司

10粒/盒

211006

2023/09

杭州富阳树康康复医院有限公司

监督抽样

YP202200572

合格

39

FY20220039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

常州千红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12片*2板/盒

032107046A

2023/07/23

杭州市富阳区中医院

监督抽样

YP202200564

合格

40

FY20220040

银花泌炎灵片

吉林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2片*3板/盒

211020

2023/10/07

杭州市富阳区中医院

监督抽样

YP202200565

合格

41

FY20220041

血府逐瘀胶囊

天津宏仁堂药业有限公司

12粒*3板/盒

BA03173

2024/07

杭州市富阳区中医院

监督抽样

YP202200625

合格

42

FY20220042

金钱草

浙江桐君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1kg

211023

/

杭州市富阳区中医院

监督抽样

YP202200561

合格

43

FY20220043

白茅根

浙江桐君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1kg

210911

/

杭州市富阳区中医院

监督抽样

YP202200560

合格

44

FY20220045

癃清胶囊

贵州远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36粒/盒

20210304

2023/02

杭州市富阳区妇幼保健院

监督抽样

YP202201267

合格

45

FY20220046

妇炎消胶囊

贵州益佰女子大药厂有限责任公司

36粒/盒

20210909

2023/08

杭州市富阳区妇幼保健院

监督抽样

YP202201265

合格

46

FY20220047

八珍益母胶囊

江西省南昌桑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36粒/盒

210907

2023/08

杭州市富阳区妇幼保健院

监督抽样

YP202201266

合格

47

FY20220049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四川华新制药有限公司

24片/盒

20211009

2024/09

浙江富阳医药药材有限公司

监督抽样

YP202201209

合格

48

FY20220050

阿拉坦五味丸

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

30粒*2板

2108017

2024/07

浙江富阳医药药材有限公司

监督抽样

YP202201207

合格

49

FY20220051

虎力散片

云南云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2片/盒

210602

2024/05

浙江富阳医药药材有限公司

监督抽样

YP202201208

合格

50

FY20220052

肺宁颗粒

吉林省罗邦药业有限公司

6袋/盒

2111049 3855

2024/10

浙江富阳医药药材有限公司

监督抽样

YP202201206

合格

51

FY20220053

聚甲酚磺醛 *** 栓

江苏远恒药业有限公司

8粒/盒

21081801

2024/08/17

浙江富阳医药药材有限公司

监督抽样

YP202201304

合格

52

FY20220054

叶酸片

北京斯利安药业有限公司

31片/盒

S210712

2024/06

浙江健一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监督抽样

YP202201224

合格

53

FY20220055

熊胆舒肝利胆胶囊

云南名扬药业有限公司

12粒*3板/盒

20211202

2023/12/14

浙江健一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监督抽样

YP202201274

合格

54

FY20220056

胶体果胶铋胶囊

杭州益品新五丰药业有限公司

36粒/盒

21111907

2023/11/18

浙江健一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监督抽样

YP202201223

合格

55

FY20220057

石榴健胃片

酒泉大得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4片/盒

210118

2023/12

浙江健一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监督抽样

YP202201263

合格

56

FY20220058

红霉素眼膏

北京双吉制药有限公司

1支/盒

210712

2026/06

浙江健一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监督抽样

YP202201264

合格

57

FY20220095

氟伐他汀钠胶囊

瀚晖制药有限公司

10粒/板×2板/盒

22029611

2024/04

瀚晖制药有限公司

监督抽样

YP202202558

合格

58

FY20220096

高山红景天口服液

杭州华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0支/盒

220202

2024/01

杭州华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监督抽样

YP202201630

合格

59

FY20220097

银灵合剂

杭州华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每盒装1瓶

210603

2023/05

杭州华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监督抽样

YP202201627

合格

60

FY20220098

小儿健胃糖浆

杭州华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0ml*10支/盒

210902

2023/08

杭州华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监督抽样

YP202201629

合格

61

FY20220099

半夏糖浆

杭州华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68ml/瓶

220316

2024/02

杭州华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监督抽样

YP202201628

合格

62

FY20220100

厄贝沙坦胶囊

浙江弘盛药业有限公司

4粒*3板/盒

312203

2024/01

浙江弘盛药业有限公司

监督抽样

YP202201622

合格

63

FY20220101

他克莫司胶囊

浙江弘盛药业有限公司

48粒/盒

322201

2023/12

浙江弘盛药业有限公司

监督抽样

YP202201639

合格

64

FY20220102

他克莫司胶囊

浙江弘盛药业有限公司

50粒/盒

332115

2023/11

浙江弘盛药业有限公司

监督抽样

YP202206140

合格

65

FY20220111

氟伐他汀钠胶囊

瀚晖制药有限公司

10粒/板×2板/盒

22018811

2024/02

瀚晖制药有限公司

监督抽样

YP202202560

合格

66

FY20220148

头孢拉定胶囊

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12粒/板×2板/盒

53220516

2024/04

杭州昊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银湖中医诊所

监督抽样

YP202202730

合格

67

FY20220151

山慈菇

浙江桐君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1KG/袋

220117

/

杭州市富阳区中医院

监督抽样

YP202202657

合格

68

FY20220166

肤痒颗粒

成都迪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2袋/盒

220203

2024/02/20

浙江楚济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监督抽样

YP202202445

合格

一文带你了解便秘常用中成药

作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之一医院 宋佳堉




对付便秘可不仅仅只有吃香蕉喝蜂蜜这种办法,今天,小编带你认识不同便秘的常用中成药,排除器官实质性的病变后,在医师指导下对症用药不仅能解一时之急,也能标本兼治。


便秘不仅仅是排便不畅,深究其背后,我们不难发现便秘有里急后重,有排如羊粪。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区别呢?是病因的不同,也就是产生便秘的原因各不相同,中医治疗上习惯把这些不同的便秘归为以下几个类型:实热便秘、气滞便秘、气虚便秘、阳虚便秘、阴虚便秘。

针对不同的便秘类型,使用泻下药自然是没有错的,市面上很多的便秘中成药制剂都具有泻下的作用,但是针对不同的便秘病因,我们又该怎么判断呢?


实热便秘

表现为大便燥结难下,甚至肛裂出血,腹部胀满,同时伴有口干口臭,面赤身热以及小便短赤,心情烦躁等症状,常见于青壮年。主要由胃肠积热引起。

代表中成药

麻仁润肠丸

【处方】火麻仁、炒苦杏仁、大黄、木香、陈皮、白芍。

【功能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肠胃积热,胸腹胀满,大便秘结。

【禁忌】孕妇忌服。


麻仁丸

【处方】火麻仁、苦杏仁、大黄、枳实(炒)、姜厚朴、炒白芍。

【功能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肠热津亏所致的便秘,症见大便干结难下、腹部胀满不舒;习惯性便秘见上述证候者。

【禁忌】孕妇忌服。


当归龙荟丸

【处方】酒当归、龙胆(酒炙)、芦荟、青黛、栀子、酒黄连、酒黄芩、盐黄柏、酒大黄、木香、人工麝香。

【功能主治】泻火通便。用于肝胆火旺,心烦不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胁肋疼痛,脘腹胀痛,大便秘结。

【禁忌】孕妇禁用。



此外具有相关功效的中成药还有比拜克胶囊、导赤丸、大黄清胃丸、地榆槐角丸、一清胶囊、清宁丸、清泻丸。


气滞便秘

表现为便意急切,便后自觉没排尽,很快又有便意。常伴有肠鸣打嗝、情绪躁郁等气滞表现。主要由气机郁滞引起。


代表中成药

枳实导滞丸

【处方】枳实(炒)、大黄、黄连(姜汁炙)、黄芩、六神曲(炒)、白术
(炒)、茯苓、泽泻。

【功能与主治】消积导滞,清利湿热。用于饮食积滞、湿热内阻所致的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大便秘结、痢疾里急后重。


木香槟榔丸

【处方】木香、槟榔、枳壳(炒)、陈皮、青皮(醋炒)、香附(醋制)、
醋三棱、莪术(醋炙)、黄连、黄柏(酒炒)、大黄、炒牵牛子。

【功能主治】行气导滞,泻热通便。用于湿热内停,赤白痢疾,里急后重,胃肠积滞,脘腹胀痛,大便不通。

【禁忌】孕妇忌服。


槟榔四消丸(水丸)、木香顺气丸也具有治疗气滞便秘的作用。


气虚便秘

主要见于体质虚弱的人,常见于产后女性和中老年人,表现为排便无力,伴有气虚的症状。气虚便秘不能盲目用泻法,补气润肠也很重要。

代表中成药

芪蓉润肠口服液

【处方】黄芪(炙)、肉苁蓉、白术、太子参、地黄、玄参、麦冬、当
归、黄精(制)、桑椹、黑芝麻、火麻仁、郁李仁、枳壳(麸炒)、蜂蜜。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健脾滋肾,润肠通便。用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大肠失于濡润而致的虚症便秘。


胃肠复元膏

【处方】麸炒枳壳、太子参、大黄、蒲公英、炒莱菔子、木香、赤芍、紫苏
梗、黄芪、桃仁。

【功能与主治】益气活血,理气通下。用于胃肠术后腹胀、胃肠活动减弱,症见体乏气短、脘腹胀满、大便不下;亦可用于老年性便秘及虚性便秘。

孕妇禁用。


参苓白术丸

【处方】人参、茯苓、麸炒白术、山药、炒白扁豆、莲子、麸炒薏苡仁、
砂仁、桔梗、甘草。

【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阳虚便秘

阳虚便秘的症状有排便干涩、便意但排不出、小腹痛及体质虚弱等。多为脾肾阳虚所导致的大便秘结不通,年长阳气衰微或久病伤阳,肠道传送无力,患者就会便秘。治则温阳通便。


代表中成药

五仁润肠丸

【处方】地黄、桃仁、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肉苁蓉(酒蒸)、陈皮、大黄(酒蒸)、当归、松子仁。

【功能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老年体弱便秘。

【禁忌】孕妇忌服。


便通片(胶囊)

【处方】麸炒白术、肉苁蓉、当归、桑椹、枳实、芦荟。

【功能主治】健脾益肾,润肠通便。用于脾肾不足,肠腑气滞所致的便秘。症见:大便秘结或排便乏力,神疲气短,头晕目眩,腰膝酸软;习惯性便秘,肛周疾病见上述证候者。
济川煎

【处方】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

【功能主治】温肾益精,润肠通便。用于治疗习惯性便秘、老年便秘、产后便秘的等肾虚津亏肠燥者。


阴虚便秘

主要由人体阴液不足,肠道失于濡养所导致的便秘,大便干结如羊粪粒。常伴有手脚发热,心烦,失眠,盗汗等阴虚表现。


代表中成药

通乐颗粒

【处方】何首乌、地黄、当归、麦冬、玄参、麸炒枳壳。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润肠通便。用于阴虚便秘,症见大便秘结、口干、咽燥、烦热,以及习惯性、功能性便秘见于上述证候者。


胃祥宁颗粒

【处方】女贞子。

【功能主治】养阴柔肝止痛,润燥通便。用于阴虚胃燥,胃脘胀痛,腹胀,嗳气,口渴,便秘;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以上便是各种不同便秘分型的常用中成药,作为有泻下功能的药物,应当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使用,孕妇应当慎用忌用,小孩和老人也应当把握好剂量。

中成药泻下药相较于西药,如渗透泻药聚乙二醇、润滑泻药开塞露等,具有标本兼治的优势,既解决便秘的问题,也从根源上治疗便秘的病机。不过,当急需发挥泻下作用时,仍需要结合其他药物使用,以免贻误治疗。



审稿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之一医院 赵菊香
二审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之一医院 李巧容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 *** 药盾公益(公众号:P *** 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生薏仁利水渗湿,炒薏仁健脾利湿,选用薏米可大有讲究

很多人经常用薏苡仁熬水喝,认为它健脾利湿效果比较好。事实上,薏苡仁是一味药食两用的中药,又叫薏米、薏珠子等。根据炮制 *** 不同,又分为生薏仁、炒薏仁和麸炒薏仁,功效有所侧重,大家在食用时一定要注意。

生薏仁

生薏仁就是没有经过炮制的薏苡仁,归脾、胃、肺经,具有健脾渗湿、清热利水的作用。中药学中有句话叫“生泻熟补”,所以生薏仁长于利水渗湿、除痹止痛,当患者出现小便不利、脚气、风湿痹痛的时候会用到它。但需要注意的是,生薏仁的药性偏凉,所以不宜长期使用。

炒薏仁

将薏苡仁放在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后,炒至表面微黄色,晾干后的就是炒薏仁。经过炒制后的薏仁药性就偏于平和了,它的健脾作用和利湿作用都比较好。现在的人活动少、吃得多、爱熬夜、过食肥甘厚腻,而且生活压力大,容易脾虚湿盛,出现头昏身重、四肢酸懒、舌苔厚腻等症状,这时候可以选择炒薏仁来健脾利湿。

麸炒薏仁

麸炒薏仁就是把薏仁和麦麸混合在一起进行炒制,这时候一方面使药性变得平和,另一方面还增强了健脾作用。麸炒薏仁的健脾作用要胜于炒薏仁。所以,如果有脾虚、经常拉肚子、吃饭少、肚子胀,那可以选用麸炒薏仁,效果会更好。

如何购买薏仁?

大家在购买薏苡仁时要注意质量优劣。

  • 一是看光泽

    买之前看看薏苡仁表面有无光泽,有光泽、颗粒饱满的质量较好。

  • 二是闻气味

    新鲜的薏苡仁气味新鲜清香,如果闻着有苦腥味,多是陈年薏苡仁。

  • 三是捏一捏

    质量较好的薏苡仁一般颗粒饱满坚硬,如果一捏便碎或者掉渣、掉粉,说明质量较为一般。

还有一点要特别提醒,有些劣质的薏苡仁中含有黄曲霉毒素,它是一种致癌物,所以购买时一定要注意。

文/河南中医药大学之一附属医院

药学部副主任药师 刘瑞新

食一碗薏仁,夏日好宜人

初游唐安饭薏米,

炊成不减雕胡美。

大如苋实白如玉,

滑欲流匙香满屋。

——陆游《食粥》

提起薏仁,除了陆游的诗,古代还有一个典故。成语“薏苡明珠”讲述了东汉名将马援领兵到南疆打仗,因南方湿热,军中士卒病者甚多,当地民间有种用薏仁治瘴气的 *** ,用后果然疗效显著。

都说夏日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湿”和远方。所幸还有薏仁这个“去湿界”的杠把子,同时它还肩负消肿利水、淡斑美容的重任,而且口感软糯清香,绝对是你不能错过的养生食材!

很多人都知道薏仁有很好的去湿气作用。然而生、熟薏米的功效却各有不同,薏米的炮制品有三种:生薏米、炒薏米、麸炒薏米。那么哪个祛湿效果更好呢?

生薏仁

《本草纲目》记载,生薏米味甘,性微寒,归肺脾经、大肠经,利水渗湿的功效最为显著,可以去湿除风、清热排脓、除痹止痛,对小便不利、水肿、脚气和风湿疼痛等效果显著。

炒生薏仁

薏仁经炒黄处理后,种皮或果皮爆裂,质地酥脆易碎,易于煎出有效成分,炒薏仁是用小火把薏米炒至金黄色,带有微微焦香味道。所谓“焦香入脾”,经过炒制的薏米与生薏米相比,少了一分寒利,多了一分温涩,温脾、健脾的功效变得明显。

麸炒薏仁

麸炒薏米是将麸皮与薏米同炒。锅热后先撒入麦麸,用量为薏米的十分之一,加热到冒烟时,加入净薏米,炒至表面呈黄色鼓起时取出,筛去麦麸后放凉,略有香气。炒黄能缓和药的过偏之性,同时散发的香气,还有理气解郁的作用。

有的人容易拉肚子,知道薏米能治疗脾虚泄泻,经常煮薏米汤喝,却不见效果。这是因为用的生薏米性偏凉,如果用炒过的薏米煮粥或取一匙泡茶喝,效果就很明显了。麸炒的比单纯炒薏米健脾作用更突出。如果是脾胃不好,吃点食物就腹胀,在稀饭里加一把麸炒薏米一起煮着吃,就能有效缓解食少腹胀。所以,生薏米利水渗湿作用强,炒薏米祛湿更好,麸炒薏米健脾更佳


功效甚多的薏米也被称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除了泡茶煮粥之外,它还有多种做法。

荷叶薏米冬瓜排骨汤

一碗荷叶薏米冬瓜汤可以帮我们把水湿排出体外。冬瓜味甘淡而性寒,是治疗浮肿和减肥瘦身的佳品,和薏米一起食用,更大功效就是利湿、消肿、减肥,对于有浮肿状和多湿体胖的人很适用。

燕麦薏米南瓜粥

在用薏米煮粥时,如果我们把冬瓜换做南瓜,再加入燕麦,功效就另有偏重。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经,脾主肌肉,脾健手足自会有力。此外南瓜中的膳食纤维有消食的作用,维生素和果胶有清除毒素的作用。燕麦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可保持肌肤弹性,是上好的美容佳品。燕麦薏米南瓜粥是一款经典美容解毒祛湿粥哦!

红枣薏人雪燕羹

红枣性温,可以补中益气养血安神。而薏仁性凉,对体弱人群来说,加入了红枣后,更能发挥出薏仁的更佳食疗效果。作为一款平民“燕窝”,红枣薏仁雪燕羹香糯润口,养颜又好吃。

冬瓜芸豆薏米祛湿汤

芸豆具有降低血脂、提高免疫、减肥瘦身的功效。配合冬瓜薏米同煮,即是一道简单方便又美味的夏日祛湿瘦身汤

薏仁粒大饱满、色彩含蓄,回味甘甜清冽,功效滋润柔缓、适宜久服。年少时爱神采飞扬,而薏仁所具有的平和,日久见“仁”心,是只有成年人才能够懂得欣赏的美。

标签: 薏苡 药效 作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