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
寒冷冬季必选美食
然而
你绝对想不到
火锅也可能威胁生命
前段时间,46岁的建筑工人朱先生趁着发了工资,下班路过菜市场顺路买了些猪肉、羊肉回到群租房,想自制一顿麻辣火锅,再配点小酒,消除下搬砖一天的疲劳。
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朱先生白天时常觉得头晕、头顶胀痛,并且半夜熟睡状态中出现肢体抽搐、口吐白沫等癫痫症状。
浙江省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分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之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副主任黄建荣主任医师接诊了朱先生,经过仔细问诊后,考虑到前不久吃过火锅涮猪肉、羊肉,建议他查头颅磁共振。
结果发现,两侧大脑半球多发病变,结合血和脑脊液中囊虫抗体阳性,诊断为脑囊虫病。
颅内CT显示有多个白点病变
但让朱先生想不通的是,为什么自己吃了顿火锅,大脑就变这样了?
黄建荣主任医师解释道,问题不是出在火锅本身,而是涮的猪肉、羊肉可能本身有猪囊尾蚴虫寄生,然后吃火锅时,肉没有涮熟透,导致猪囊尾蚴虫通过消化道进入了脑子。
“肯定是这样!那些肉我就随便涮了下,麻辣锅底本来就是红通通,也压根看不出肉熟透了没,我就很心急地吃了下去。”朱先生一听解释,马上就想起来。
所以说,吃火锅,一定要煮熟!这一步非常关键!
很多寄生虫,都是吃出来的!
生活中不乏出现因疏忽而感染寄生虫的情况。尤其是下面这些吃法,感染概率大!比如:
喜欢吃醉虾醉蟹:肺吸虫
《舌尖上的中国》让江浙一带的醉蟹火遍全国,但你也别小看其中隐藏的危害。
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与地方病防治所所长张劼楠在2013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说:“宁波市每年都会查出60~80例肺吸虫病,其中大部分是吃醉蟹、醉虾导致的。”
肺吸虫不仅破坏我们娇嫩的肺,而且也会钻到大脑里。不过幸运的是,只要能确诊,吃杀虫药两三天就好了。
喜欢吃生鱼片:肝吸虫
鱼类最容易被肝吸虫感染而传染给人。
我国广东省是肝吸虫病的高发地。据广东省卫生厅疾病预防控制处的数据显示,仅在1990年至2004年间,广东约500万居民感染肝吸虫病。
中山大学附属三院营养科主任卞华伟在2013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提醒,淡水鱼中更易有肝吸虫卵,少吃淡水鱼的生鱼,而吃三文鱼等海鱼,也要选择切鱼时“一种鱼一个砧板”的饭店,因为可能厨师在切完淡水鱼后,刀和砧板沾上虫卵,再切三文鱼等海鱼,就把虫卵“人工移植”到海鱼上。
喜欢吃蛙肉或蛇肉:曼氏裂头蚴
据金羊网报道,2018年时广东曾有一个小女孩的颅内取出一条长约9厘米的裂头蚴活虫。医生怀疑与喝生水,或吃了未经煮熟的青蛙和蛇有关。
曼氏裂头蚴进入我们身体,甚至会寄居在大脑和眼部,造成失明、瘫痪等。
这种虫子会寄居在蛙类和蛇类体内,一般爆炒也不会死,只有在沸水滚煮5分钟的情况下才能彻底杀死这类寄生虫。
喜欢吃不熟的牛肉:绦虫
这不是绳子,这是南宁303医院检验科实验室从消化科病人体内排出后送来的标本中找到的牛带绦虫!
@当代生活报 梁乾胜/摄
一般大型养殖场的牛羊肉有检验检疫保证,但生活中也有不少自家养猪牛羊的,就可能接触到绦虫卵。喜欢吃不熟的牛肉的人,被牛带绦虫盯上的风险会高。
喜欢吃地摊小螺:管圆线虫
好几年前闹的沸沸扬扬的“福寿螺事件”,主角就是管圆线虫。其实不仅仅是福寿螺,东风螺也可能会携带管圆线虫。管圆线虫最喜欢停留在我们的神经系统中,导致恶心、呕吐等,甚至休克、死亡。
如果小地摊的螺肉没有来源保证,又没有好好烹饪熟,难保不会碰到寄生虫。喜欢吃螺肉的,请一定要保证高温煮熟,这是防止线虫的有效途径。
喜欢吃黄鳝:颚口线虫
据浙江在线报道,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曾从病发地较多的地方采购了10斤黄鳝,结果总共分离出了整整250条活的颚口线虫。
当然,这不是说黄鳝完全不能吃,而是一定要烧熟了吃。该研究发现在70℃以上高温下,加热4~5分钟,黄鳝体内的颚口线虫就可以被消灭。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工作人员马安在接受浙江在线采访时提醒,除了黄鳝,还有泥鳅、黑鱼、汪刺鱼、鲶鱼、鳗鱼里也有这种虫子。所以,吃这些水产时必须烧熟。此外,饭店喜欢猛火快炒鳝丝鳝段,藏在鳝段内的颚口线虫很可能没被杀死。而腌制、酒泡等,就更是不能成功杀灭颚口线虫了。
远离寄生虫,记好3句话
1、正规场所购买食材
卖肉要到规场所,有检验检疫保证。不要随便吃野外的各种野味。
2、彻底加热
烹调时肉一定要熟透,吃生鱼片一定要到正规地方。
3、生熟要分开
生熟食物,无论是存放,还是切割,都要注意分开,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
比如刀具、砧板、碗盘等器皿生熟要分开使用,不得混用。放生食的必须清洗消毒后方可再使用。
来源:健康时报(ID:jk *** 2013)
监制:陈知春
编辑:关开亮、李永锡、熊家林
实习:雷雯雯、周静圆、张冬月
夏季吃黄鳝赛人参?但医生却说:这两种情况吃鳝鱼,就是没病找病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有下河抓黄鳝的经历,黄鳝又叫鳝鱼,形酷似蛇。无论在哪个季节都能吃到,民间更有“吃黄鳝赛人参”的说法,可见,吃黄鳝对身体颇有益处。
另一方面,黄鳝烹饪起来味道极佳,所以深受很多人的喜爱。下面爆炸营养课堂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黄鳝的营养价值,同时也了解一下黄鳝的禁忌。
先说说黄鳝的营养价值:
1、黄鳝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A是一种人体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在人体中的肝脏和视网膜上发挥重要作用,能缓解肝细胞的衰老,增强肝脏功能,同时也属于视紫红质主要合成原料,对视力很有好处。
2、在黄鳝当中含有丰富的DHA以及卵磷脂,如果经常摄取这两种物质,对于记忆力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多吃黄鳝可以的补脑健脑的效果。
3、每百克的黄鳝含有高达18克左右的蛋白质,而且更难得的是,虽然黄鳝属于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但是脂肪含量却很低,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鱼类,可以说对于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很适合。在全国各地都有专门给坐月子的孕妇,炖黄鳝汤喝的传统,这足以证明它是一个食疗佳品。
黄鳝体内还含有一种特有的物质“鳝鱼素”,这种物质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痛、祛风消肿、润肠止血等功效,也有辅助控制血糖的作用,再加上所含脂肪极少,因此是糖友们的理想食品。
当然也别忘了吃黄鳝的禁忌:
1、小心寄生虫感染:
生活中时不时可以看到吃黄鳝导致食物中毒的新闻,这是因为黄鳝以小鱼小虾为食,喜欢在淤泥中钻洞。一旦环境受到污染,就很有可能会滋生寄生虫,主要是颚口线虫、新棘虫等,抛开会引起食用风险,它们还可能会产生有毒物质,那后果就很可怕了。
黄鳝中的寄生虫在100°的稳定环境下,需要10分钟左右才能够被彻底被杀死。像我们常用的爆炒、汆烫等烹饪方式由于加热时间比较短,于是有很大几率会出现不能完全杀死寄生虫的情况,各位一定要注意。当然,买来的黄鳝如果肉眼就能看见寄生虫,更不要食用了。
2、特殊人群谨慎食用:
黄鳝性质温补,爱上火、阴虚体质、患有瘙痒性皮肤病、红斑性狼疮等患者应谨慎食用,避免加重病情。
各位朋友,你吃过黄鳝吗?你还知道黄鳝有哪些食疗作用?不妨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养生经验。
每年的6-10月是黄鳝寄生虫病的高发期,由于黄鳝是一种无鳞鱼,体表血管丰富,很容易被蚂蟥寄生,蚂蟥又是锥体虫的中间寄主,锥体虫是寄生在黄鳝血液中的,是由吸食鳝血的蚂蟥所传播,江苏、四川的感染率更高,其中江苏蟮锥体虫感染率86%以上。
黄鳝感染锥体虫后,轻者症状不明显,寄生虫较多时,黄鳝表现为身体瘦弱、生长不良,显微镜下检查血液可见虫体,虫体颤动快、移动慢。锥体虫寄生在黄鳝体内会引起贫血、消瘦和继发性疾病,影响鳝鱼的生长,严重者会引起黄鳝失血过多而死亡,造成养殖的成活率大大下降,从而严重影响养殖者的经济效益。
针对黄鳝锥体虫,目前我们应该先消除锥体虫的中间宿主蚂蟥来控制,常用的 *** 是用2%浓度的食盐水浸洗10分钟使蚂蟥完全从鳝体脱落,但很容易导致病鳝死亡;也可使用 *** 铜,浸洗黄鳝5--10分钟,能使水蛭脱落致死,但要合理使用,否则易出现死鳝现象。这两种处理 *** 处理 *** 虽然可以使蚂蟥从黄鳝上脱落,短时间内控制锥体虫的寄生,但是不安全,容易造成黄鳝死亡,虫见愁不推荐大家冒险使用。
鳝鱼对杀虫药比较敏感,很多 *** 性较强的药品使用不当很容易引起黄鳝上草、不吃食,尤其是氯制剂,氯制剂(如:二氧化氯、溴氯海因、强氯精等)对鳝鱼皮肤具有强烈的 *** 作用,使得体表粘液脱落,分泌量减少,从而使黄鳝失去自身保护层,免疫力下降,易发病上草。
毛细线虫病是黄鳝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之一,每年6-9月是黄鳝毛细线虫病的多发季节。尤其是在高密度养殖下较为频繁,黄鳝群体感染率高。
病原
毛细线虫病是由毛细线虫寄生于鱼类肠道中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危害青鱼、草鱼、鲢、鳙、鲮及黄鳝的当年鱼种。毛细线虫虫体呈乳白色,虫体细小,前端尖细,后端稍粗大,毛细线虫为卵生,生活史较为简单,不需要中间宿主,卵随寄主粪便排入水中,开始分裂形成幼虫,但幼虫不出壳,可在卵壳内存活30天左右,鱼因吞食含有幼虫的卵而感染。
症状
毛细线虫头部钻入寄主肠壁黏膜层吸取营养,破坏组织,引起肠壁发炎,严重时可致死。少量寄生时,症状不明显,大量寄生时,病鱼离群分散池边,极度消瘦,体色变黑,造成肠道阻塞,继之死亡。病鳝窜游不安,或将头胸部伸出水面做剧烈运动,把病鳝捞出水体,病鳝不停地做挣扎性滚动;用手握住病鳝,鳝体扭曲颤动,鳝体有阵发性僵挺之感。严重者 *** 红肿, *** 口裂明显增大,切开鳝腹,肠壁外观呈红色或紫红色,肠内多无食饵。
预防
- 冬季干塘,暴晒池底,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杀死病原;
- 疾病流行季节,用0.3ppm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
- 严格挑选鳝种进行放养。
治疗
- 疾病初发时,可以使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杀灭虫卵;
- 大面积发病时可配合内服药饵,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用药后隔天彻底换水。用药药计算准确,掌握好用药浓度,否则过量用药会引起黄鳝暴死。
夏天到来,要高度警惕食源性寄生虫病,尤其是一些容易有寄生虫的食物,吃的时候要格外小心。
黄鳝:必须煮熟透后吃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食品安全硕士范琳琳:黄鳝是夏季美味,但爆炒、烤黄鳝虽然好吃,却会带来健康隐患。因加热时间短,不能完全杀死黄鳝中的寄生虫。黄鳝喜欢在淤泥中钻洞,以小鱼、小虾、蝌蚪等为食,如果环境受到污染,就可能会滋生寄生虫,主要是颚口线虫、新棘虫、胃瘤线虫等,除了引起食用风险,它们还有可能产生有毒物质。
但很多爱吃的人不愿意放弃黄鳝这种美味,那就得注意:烹制时必须煮透煮熟。研究显示,当食材内部温度加热到100℃时间在10分钟左右时,可杀死这些寄生虫。所以,加热的中心温度不能过低,时间不能太短,像汆烫和爆炒的方式有可能导致加热时间过短,不能完全杀死其中的寄生虫。如果买来的黄鳝肉眼能看见寄生虫,不要食用。
在正规市场或超市买黄鳝,质量相对有保证。注意买活黄鳝,如果鳝鱼体内寄生虫问题严重,本身很难存活,且死黄鳝体内会产生有毒物质。
如果吃火锅时点了黄鳝,先要观察一下。首先看血色,是否是鲜红色,若是紫红色,则有可能是死鳝加工的;二看积血,活鳝肚子内的血块是凝结状而不是散的;三看肉质粗细,活鳝肉丝细腻有弹性;四看皮色,是否黑中透亮,皮色光洁。
螺肉:死螺是选购禁忌
国家高级中式烹调师、二级公共营养师黄伟:又到了吃螺的季节,家人朋友围坐在桌前,戴上手套,拿起螺蛳,享受轻轻一吸的美味。但螺蛳有“危险”,食用要谨慎。
螺蛳一般分淡水和海水螺,常吃的一般是淡水螺,如田螺、福寿螺、青螺、石螺等,螺蛳肉细嫩鲜美,高蛋白、低脂肪,营养比较丰富。但螺蛳中会存在一些像管圆线虫、血吸虫等寄生虫,如果吃了生的或未煮熟的螺肉就可能被感染。在外面吃无法保证螺蛳的质量和烹制条件,所以有些人更愿意买螺蛳自己做。那么挑选好螺蛳是很重要的一关,死螺是选购的禁忌。
捞出螺蛳,用手指把螺蛳盖往里按,如果马上弹回就是活的,而死螺一般不会弹回来。另外,活螺蛳在水里是沉底的,如果发现漂浮起来,那就是死螺蛳。
想吃到安全又美味的螺蛳,第二关就是烹制。将螺蛳买回家,在清水中滴几滴香油或少量盐,养一小时以上,待其排净沙子和代谢物,把螺蛳的“尾巴”用钳子夹掉。将清洗干净的螺蛳在沸水中焯两分钟后捞起,再次清洗干净后再烹调。烹调时可加入姜、葱、胡椒、料酒及紫苏,不仅有很好的祛腥作用,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
再次提醒,做螺蛳时要把螺蛳彻底加热,这样不仅能让螺蛳入味,而且关键是可以把螺蛳中的寄生虫彻底杀死,一般要根据螺蛳大小,烧制10~30分钟。
黄鳝到底能不能放心吃?听听专家怎么说怀化新闻网讯 民间一直流传着“冬吃一枝参,夏吃一条鳝”的说法,如今正是吃黄鳝的好时节,爱吃黄鳝的人都知道,每年6月至8月是吃黄鳝的更好时节,因为这个时候,黄鳝进入生育期,生育前体内积累较多的营养,所以这个时候的黄鳝最肥,最滋补。可网上一直流传人工养殖的黄鳝是吃避孕药长大的,且黄鳝体内有“可怕”的寄生虫,这一系列的谣言让不少市民不敢吃黄鳝。
因谣传不少市民不敢吃
记者就此事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多数市民表示不太能接受吃黄鳝,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听到网上谣传黄鳝吃避孕药长大;二是因为听说黄鳝体内有“可怕”的寄生虫。“小时候吃过黄鳝,味道很鲜,不过现在家里都不做了。有次同事给我看了网上关于黄鳝体内有寄生虫的图片后真被恶心到了,就更不敢再吃黄鳝了。”在某超市上班的“90”后姑娘小李告诉记者。
去年刚刚退休的朱阿姨说,“以前我们吃的黄鳝也就一个指头粗,现在的黄鳝越长越粗大,我女儿和我说人工黄鳝都是吃避孕药长大的,让我别买,我也不知道是否是真的,但我们家确实已经好多年没买黄鳝吃了。”
准妈妈向女士已经怀孕5个多月,她告诉记者:“家里的老人们告诉我夏天吃黄鳝很补,而且黄鳝本身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有很好的补血功效,让我多吃点黄鳝补补血,也给肚子的孩子补充点营养,可是网上一直流传着黄鳝是吃避孕药长大的,而且以前我同事说黄鳝头部有很多可怕的寄生虫,想想就恶心,更别谈吃了。”
专家:黄鳝吃避孕药长大是谣言 市民可放心食用
黄鳝到底能不能放心吃?记者就这些疑问采访了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纪检组长、水产高级工程师李成,李成说:“黄鳝是雌雄同体的动物,刚生下来是雌的,经过性逆转,3年后变为雄性。人工养殖的鳝鱼长的肥大不是因为吃避孕药,避孕药是所含为雌性激素,所以用避孕药只可能使黄鳝长不大,还可能导致黄鳝抗病能力下降,增加死亡率。”
针对黄鳝体内有寄生虫这一疑问,李成说:“黄鳝体内确实含有寄生虫,但是寄生虫都长在肠道里面,只要把黄鳝内脏清理干净且煮熟,就不会有寄生虫,而且黄鳝营养价值极高且有很好的补血功效,市民可以放心大点的食用。”
相关链接:黄鳝小百科
黄鳝又称鳝鱼。体细长呈蛇形,体前圆后部侧扁,尾尖细,头长而圆。体表大多是黄褐色、微黄或橙黄,有深灰色斑点,也有少许鳝鱼是白色,俗称“白鳝”。
黄鳝全身能分泌出非常油滑的粘液,不小心它就能从你手中溜之大吉。鳝鱼身上的粘液,主要功能是预防细菌、病菌侵染身体,减少疾病;阻止寄生动物植物的纠缠,有利成长;油头滑面,有利于它在泥中通行无阻。
黄鳝肉嫩味鲜,营养价值甚高。黄鳝中富含DHA和卵磷脂,有健脑的功效;黄鳝特含降低血糖和调节血糖的“鳝鱼素”,且所含脂肪极少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黄鳝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可以增进视力,能够防治夜盲症和视力减退。
挑选鳝鱼时,以表皮柔软、颜色灰黄、肉质细致、闻起没有臭味者为佳。鳝鱼更好是在宰后即刻烹煮食用,因为鳝鱼死后容易产生组胺,易引发中毒现象,不利于人体健康。黄鳝的更佳黄金搭配:鳝鱼+豆腐———加倍吸收钙;鳝鱼+青椒———降血糖;鳝鱼+金针菇———补中益血;鳝鱼+松子———美容养颜。
这4种食物,是世界上含寄生虫最多的,开水可能都烫不死导读:如果您体内有寄生虫,会对身体造成3大伤害。之一大伤害是腹部疼痛,因为寄生虫对肠道黏膜组织带来很大的 *** ,从而使一部分的人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第二大伤害是体重下降,因为寄生虫会消耗身体中的营养成分,从而导致体重降低。第三大伤害是便秘,寄生虫感染肠道后,会使肠道黏膜受到很大损害,从而导致便秘。而大部分人感染寄生虫,都是自己的生活习惯不好导致的,比如吃饭前不洗手,随意吃一些未烧熟的食物。比如我给大家介绍的这4种食物,是世界上含寄生虫最多的,开水可能都烫不死,可能你家还在天天吃!
之一种:淡水生鱼片
很多人认为,只要水质干净,养出来的鱼就不会含有寄生虫,其实不管多么干净的淡水,养出来的鱼都会带有寄生虫,因为寄生虫寄生在鱼的体内或体表,只不过水质干净,含有的寄生虫比较少而已。而不管是哪种寄生虫,更好不要进入到身体中,免得对身体造成影响,所以我强烈建议大家,尽量不要吃淡水生鱼片,淡水鱼片一定要完全烹饪熟了,才可以吃。如果您喜欢吃生鱼片,尽量选择海里面生长的鱼。
第二种:田螺
田螺是很多人都爱吃的食物,特别是一些爱喝酒的人,而田螺也是寄生虫含量非常多的一种食物,如果您在烹饪田螺时,烹饪的时间少于5分钟,田螺中的寄生虫也很难去除。如果您喜欢吃田螺,建议大家买田螺回家自己烹饪,吃着才是最放心的。买回家的田螺,放入到清水中浸泡2-3天,使田螺将泥土全部吐出来,然后再把田螺放入到水中焯水5分钟,接着再把田螺炒熟,这样做出来的田螺,干净又卫生。
第三种:黄鳝
只要是有淤泥的地方,就会有黄鳝的存在,它专门以腐败的食物为食,这就导致黄鳝中含有大量的寄生虫,在国内,大家也能经常看到因为吃黄鳝导致感染寄生虫的例子。而黄鳝中主要的寄生虫是颚口线虫,它会影响您身体内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视觉器官,所以大家在吃黄鳝时,一定要将黄鳝烹饪的时间不低于5分钟。而在处理黄鳝后,手不要随意摸皮肤,一定要用清洁剂清洗手,然后再消毒,这样可以避免感染寄生虫。
第四种:马蹄
马蹄也被称为荸荠、乌芋、菩荠、地栗,每年的11月-次年6月,都是它大量上市的时候,很多人吃马蹄时,都是直接用手拿,然后削皮后吃,其实马蹄是一种含有寄生虫比较多的根类水果,如果您没煮熟,直接生吃,很容易感染姜片虫病。比如水生植物菱、茭白、藕等水生食物,都需要彻底烹饪熟才可以吃,否则也会感染姜片虫病。建议大家以后吃马蹄时,一定要煮熟后再吃。
“黄鳝、淡水生鱼片、田螺、马蹄”这4种食物,是世界上含寄生虫最多的,开水可能都烫不死,可能你家还在天天吃!本文是胡师傅原创的图文,后续胡师傅还会给大家讲解更多做菜诀窍、最新菜谱给大家,感谢大家的观看,如果今天的文章对您有帮助,那就点一个关注,点一个赞,感谢您的支持。
黄鳝血治疗面瘫可取吗?面瘫是一种比较常见并且严重的疾病,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巨大威胁,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利都有可能导致面瘫后遗症的发生。生活中,很多患者想通过黄鳝血治疗面瘫,那么黄鳝血治疗面瘫效果怎么样呢?
神经内科医生指出:黄鳝血治疗面瘫并不可取
见效慢:治面瘫不能仅靠黄鳝血,因为黄鳝血治面瘫见效慢,大部分的面瘫,两个星期后往往不可逆,也就是难以恢复,治疗效果明确的针灸更能尽快调理病情。
会过敏:有些患者涂抹黄鳝血会过敏。因此建议之一次涂抹黄鳝血时,可先涂抹两三个小时,看有无过敏的情况,如有过敏,应立即停止使用。
二次感染:黄鳝血若有寄生虫或会导致二次感染。
现在临床上治疗面瘫,有传统的中医 *** 并且能够起到较好的疗效,所以建议大家还是不要采用偏方去治疗面瘫,避免得不偿失。鳝鱼血无法起到彻底治疗的效果,时间一长即会复发。要想彻底摆脱疾病,需要到正规专业的医院选择科学的诊疗方案才是更好。
黄鳝身上的蚂蝗这样治更好,不伤身不伤水黄鳝是营养价值非常高的一种温热带的淡水鱼类,其肉质非常的鲜嫩,因此深受大家的喜爱。黄鳝不仅在国内市场畅销,在世界各地也是热销水产品之一;可观的市场价格也为黄鳝养殖带来了巨大的利润空间,我国各地均有养殖分布。我国的黄鳝养殖经历了20年左右的摸索发展,有水泥池养鳝、池塘养鳝、稻田养鳝、网箱养鳝等多种方式。
在养殖过程中由于环境的改变、密度的增大、各种应激因素的增多等原因,黄鳝也是经常发生疾病,给养殖者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比较常见的疾病有水霉病、肠炎病、烂尾病、感冒、锥体虫、水蛭等。下面虫见愁给大家说一下黄鳝养殖中的水蛭问题。
水蛭俗称蚂蟥,是黄鳝养殖中比较严重的一种寄生虫病。蚂蟥寄生于黄鳝体表引起死亡的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在稻田等浅水中养殖黄鳝蚂蟥危害更严重。黄鳝是一种无鳞鱼,体表血管丰富,蚂蟥极易寄生。蚂蟥吸附于黄鳝体表,吸取黄鳝的血液,容易引起细菌感染,使病鳝活动迟缓,食欲减退,影响生长;大量蚂蟥吸附很容易导致黄鳝营养不良,体质瘦弱,头大体细,严重者衰弱而死。
同时,由于蚂蟥吸血,给黄鳝体表造成很多伤口,黄鳝很容易感染病菌而患病。据观察,1条黄鳝的体表可寄生蚂蟥10多条,多的甚至超过100条。在蚂蟥发生的养殖池中,常发现黄鳝死亡,据报道死亡率可达10%以上。此外,蚂蟥还是黄鳝锥体虫的中间宿主。因此,养殖黄鳝必须对蚂蟥的危害有足够的认识,切实做好蚂蟥的防治工作。
如发生蚂蟥寄生,可将黄鳝全部捕起,采用药浴的 *** 来杀灭黄鳝体表的蚂蟥;池塘或稻田中可用敌百虫等药剂加水泼洒杀灭蚂蟥,待药性消失后将黄鳝放回,但是这种 *** 风险比较大,而且危害黄鳝自身健康和水体环境,如果杀不干净,塘底还会有蚂蟥卵残留,且其孵化生长速度非常快,过几天又会长出新的蚂蟥来,没完没了!所以虫见愁不建议大家用杀虫药去杀蚂蟥。
蚂蟥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很难杀干净,更好的 *** 还是做好预防,从根源上减少损失。虫见愁建议大家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预防黄鳝蚂蟥:
1、在选择养殖黄鳝的进水水域时,应事先了解该水域是否有蚂蟥出没,如果水域中蚂蟥很多,进水时应采取过滤处理等措施,防止引入蚂蟥。
2、鳝苗下池前15天,用生石灰对水草和池水进行彻底消毒。
3、黄鳝下池前仔细检查,如有蚂蟥寄生用相应药剂浸浴杀灭蚂蟥。
4、初次养鳝或技术经验不足,不要盲目追求高密度,应合理控制养殖密度,以降低黄鳝之间相互感染。
5、合理投喂,在饲料中添加乐畅—多苞桉精油来防控蚂蟥。
乐畅以澳大利亚特有的多苞桉树提炼的精油为原料制成,多种天然植物成分协同作用,以驱代杀、以防代治。有效驱虫的同时,无毒害、无 *** 、无药残、不污染水质、不会产生抗药性,是绝对安全、环保的新型驱虫产品。在饲料中周期性添加乐畅投喂,同时定期全池泼洒,可以有效地将蚂蟥数量控制在不引起黄鳝发病的安全状态下,提高黄鳝的摄食,促进生长,提高黄鳝养殖的经济效益。
对于黄鳝蚂蟥病的防控,虫见愁认为,还是需合理放养、适当控制养殖密度、做好饵料管理、保持水质良好,综合多方面措施以减少发病。
文章来源于山东龙昌动保官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黄鳝的外形看上去有点吓人,软软的,长长的,有点像蛇。但其实黄鳝是鱼类的一种,并且其营养价值超出很多人的想象。黄鳝不仅味道鲜美,而且浑身都是宝。不管是头部、血液还是皮肉,都可以入药,是一种非常好的滋补品。中医经常将黄鳝用于补气养血、温阳健脾、滋补肝肾、祛风通络等。
在现代医学研究中,日本的营养学家熊本正一发现,黄鳝对于糖尿病有很好的辅助调节疗效。黄鳝中富含黄鳝素A和黄鳝素B。这两种物质可以控制血糖水平,并能够调整血糖的浓度,对于糖尿病患者十分有益。另外,黄鳝中富含硒元素。我们都知道,硒对胰岛B细胞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所以,糖尿病患者应该将黄鳝加入日常的饮食中,可以帮助降糖。
黄鳝虽然对糖尿病患者十分有益,但是食用的时候 *** 要正确。黄鳝在宰杀之后一定要将血放干净,并且宰杀之后更好立即烹饪。这是因为黄鳝的血液有微毒,而且黄鳝在死后会产生组胺,这种物质也可能会使人中毒。因此,大家选购黄鳝的时候,一定不要贪图便宜选择已死的黄鳝。野生黄鳝中的寄生虫比较多,更好不要生食,要充分烹饪熟了之后再吃。另外,疟疾、痢疾和口干舌燥的人不宜吃黄鳝。
用中医的 *** 逆转糖尿病,下面这份专栏课程告诉你如何吃、如何做!点击专栏卡:
版权声明:本文由头条号 壹号专家健康说 独家发布,内容仅代表我们的观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凡文中提到的 *** ,仅为辅助改善病情之用,请勿替代正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