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头米与芡实的区别,鸡头米与芡实的功效区别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41 0
“鸡头米”芡实及其心脏病食疗方

芡实为睡莲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芡的成熟种仁,又名鸡头米、鸡头实、水鸡头、刺莲莲实,秋末冬初果实成熟采收。

芡实的品种分为有刺种和无刺种。前者又称北芡实,后者叫南芡实。质量以南芡实为佳。南芡实以江苏产全白色者为佳,故称“苏芡实”。芡实的嫩叶柄、花茎、果实均可食用,价值更高的是种子,药用价值也很大,历来以“益气养神,抗老防衰”闻名。芡实是传统的出口商品,在日本及中国港澳市场上很畅销,芡实食用大都用生芡实,药用可做些加工,增强其效果。芡实炒用增其温补之性;用麦麸炒则增强其补脾作用;用盐水润后蒸透,可增强其益肾功效。

芡实味甘、涩,性平,入脾肾两经。具有益肾固精,健脾去湿,益智开胃的功效。《本经》载:“主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

芡实营养丰富,新鲜芡实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等,还富含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及胡萝卜素等。微量元素主要有钙、磷、铁、铬、钾、镁、锌等及多种苷类有机化合物。

(1)心脏病症见脾肾虚亏,泄泻多尿,遗精遗尿,带多等症:芡实30~60克,粳米(或糯米)100克,白糖适量。将芡实剥去硬壳,先煮熟(也可用芡实粉)与粳米同煮至粥成,加入白糖调味即成。早餐或作点心食用。

(2)心脏病症见脾虚湿盛,久泻不愈:芡实、扁豆、山药、薏苡仁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3)小儿心脏病症见慢性腹泻:芡实、山药各200克,鸡内金60克。共研细末,每次取20克,加水适量煮成糊状,调适量白糖口服,每3次。

(4)心脏病症见脾虚泄泻、久痢,肾虚遗精、淋浊等症:芡实50克,莲子肉50克,蜂蜜适量。将芡实、莲子分别去杂,洗净,放入锅内,加清水煮沸,改为小火煮至熟烂,食时加入蜂蜜少量调服。任意服食。

(5)心脏病脾胃虚亏,症见饮食积滞、消化不良、形体消瘦等症:芡实100克,鸡内金30克,白面粉250克,白糖适量。将芡实、鸡内金择净,研细,加面粉、白糖和匀,做成小饼,放锅中烙熟服食,每周2剂。

既能健脾,又能养肾,这种食物叫做“鸡头米”,功效实在了不起

在日常生活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种叫做“鸡头米”的食物,这种食物可以煮粥,也可以用来入药。可能很多人对它并不熟悉,但在养肾、健脾方面,鸡头米有着十分显著的功效。鸡头米还有一个名字叫做芡实,并且有“水中人参”的称号。

我们所知道的有补脾肾效果的食物并不少,但芡实在这方面有独特的功效。我们的肾脏喜欢湿润,但是脾脏却喜干不喜湿。对于这两种喜好截然相反的脏器,很多食物只能满足其中一种的喜好,但是芡实却能够同时满足这两种不同的喜好。

它不仅能够补中祛湿,还可以补水;既能益精,又能涩精。不得不说,这一功效非常神奇。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将芡实与粳米一起煮粥,也可以直接将其煮熟,当作零食吃。

将芡实与不同的食物搭配,其药效也有所不同。莲子与芡实一起可以清心养肾;枸杞与芡实一起可以健脾养胃;核桃、红枣与芡实一起煮食,则可以治疗遗精、带下等症。

需要注意的是,芡实虽好,但难以消化,一次食用量不宜过多。另外,芡实生用与炒熟用的功效也有所不同。前者偏重于养护肾脏,后者倾向于健脾开胃。所以大家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做法。

【如何改善脾胃和肾脏的健康?】两位中医大师的专栏,已有上千人订阅,请戳专栏卡:



鸡头米和大闸蟹:秋风吹起的物什

人到夏天,没什么胃口,饭食清淡,一季熬下来,体重多少要减一点。秋风一起,胃口便开,想吃些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一下夏天的损失,在苏州谓之“贴秋膘”。苏州的时令秋食多不胜数,譬如藏书羊肉、鲃肺汤、太湖三白、莼菜鲈鱼……有两件“物什”,一直是老苏州人的“心头爱”,一样是鸡头米,一样是大闸蟹。

秋风起蟹脚肥 (视觉中国/图)

鸡头米

汪曾祺说:鸡头米老了,新核桃下来了,夏天就快过去了。鸡头米,何许物也?鸡头米与鸡头其实是不相干的,它是一种水生植物,学名芡实,生长在荷塘里,与莲藕比邻,只因整个果实外表毛剌剌的似极了鸡头,故此得名。记得儿时,一立秋,鸡头米上市,芡农们提篮在大街小巷叫卖:“阿要买鸡头米?”母亲总会买上几斤给家人尝尝鲜。

鸡头米分部广泛,南北皆有,俗称南芡实和北芡实,可口感却有着天壤之别。北芡实常作药引,价格低廉,在超市多能买到,然久煮不烂;南芡则颗粒饱满, *** 如珠玉,清糯可口,俗称“鸡头米”。我的家乡姑苏正处江南腹地,水网纵横交错,给水生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尤其是葑门一带,有着连片的芡田,有诗赞道:“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凝珠十斛,柔香偏爱乳盈瓯。”

苏州太仓的农民在田间为芡实施肥。 (视觉中国/图)

我在葑门横街城管科工作过一段日子,从立秋到中秋前后,一条横街从头到尾几乎成了芡实街。这一带的人家门口摆着一个个圆匾,匾旁围坐着当地的妇人手剥鸡头米,鸡头米好吃难剥,果肉嵌在滚圆的壳里,壳相当硬,得用巧劲,轻一分剥不开,重一分剥碎,徒手剥了几粒,指甲就疲软生疼,因此,妇女们拇指上套着专业铜指甲。剥鸡头米是一桩极苦极累的差事,我曾尝试剥了一阵,站起来两眼一黑,差点没摔倒,剥一斤才剔出一两多肉,可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过这等体验,就会觉得上百元一斤的价格着实不算贵。饶是如此,附近的下岗女工和外来打工者都纷纷加入剥鸡头米大军中,据说,这一季的收入可让农民丰衣足食一年。

昔年,我常光顾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太太摊位,由于订单太多,老客户一起订就是四、五十斤。她每天最早起摊,吃过晚饭还继续剥,没日没夜动工,自己却从来舍不得吃一粒。老太太说,孙女在外地读大学,她趁着鸡头米上市,辛苦点赚一把,孙女第二年的学杂费就不用愁了。听至此,让人油然滋生出一股“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的辛酸。

九月的苏州太仓,采收工一早便在水田间采收“鸡头米”。 (视觉中国/图)

鸡头米在家乡是一道时令风味小食,古来只有富贵人家才消受得起。曹雪芹幼时曾随父祖在苏州生活过一段锦衣玉食的日子,他也很爱吃鸡头米,还将此物写入小说《红楼梦》,有一段贾宝玉让人给史湘云送吃食,其中一样时鲜货便是鸡头米:“袭人听说,便端过两个小掐丝盒子来。先揭开一个,里面装的是红菱和鸡头两样鲜果。”古时讲究的人家将银耳、桂圆、红枣、莲子、冰糖和鸡头米一起炖,汤汁黏黏稠稠,养颜美肤,是太太 *** 们的心头爱。后来,美食家将鸡头米与河虾仁、莲藕、荸荠、茭白、茨菇等一起炒,吃起来嫩甜又不失鲜脆,有着江南水乡独特的清爽口感,美其名曰“水八仙”。当然,最经典的吃法是清汆,即在冰糖水里焯一下,洒上一把干桂花,嚼起来既滑爽又香糯,还自带一股沁人心脾的本色。

鸡头米素有“水中人参”之雅誉,《神农本草经》说它“补中,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将之推崇为滋补上品。北宋文豪苏东坡年逾花甲,仍才思敏捷、健步如飞,他自称养生之道乃是每日吃鸡头米,且吃法相当奇葩,取刚煮的芡实放入口中,缓缓含嚼直至津液满口,再鼓漱几遍,徐徐咽下,每日食数十粒,坚持不懈。

苏州同里的老太太现剥刚采摘的芡实。 (视觉中国/图)

很多年前,我去北方读书,秋风一起,不觉滋生出张季鹰之“莼鲈之思”,心心念念起家乡的鸡头米。母亲颇谙我的心思,不远千里给我捎来一袋家乡“土特产”。我在宿舍里起锅烧开水,将鸡头米倒入沸煮三分钟,最后兑入少许白糖和干桂花,一碗极素极简的糖水桂花鸡头米“问世”了。一勺入口,汤水里带着沁人心脾的桂花香,鸡头米软糯弹牙又有嚼劲,美味从舌尖渐向喉咙扩散,芳香溢齿,甘泽润喉,在这渐凉之秋,对我这样一个游子来说,既暖胃又贴心。

联想起同乡文人范烟桥盛赞此物:“银瓯浮玉,碧浪沉珠,微度清香,雅有甜味,固天堂间绝妙食品也”。沉浸在芡实的美味里,仿佛看到了故乡的秋天。如果说,画家吴冠中笔下“灰墙黛瓦、秋叶似火、野渡舟横”的寥寥几笔代表了纸上的家乡秋色,那么,我碗里一颗颗圆润如珠、香糯Q弹的芡实便是舌尖上的家乡秋味。

苏州人在葑门横街展示现剥现卖的新鲜“鸡头米”。 (视觉中国/图)

大闸蟹

“秋风响,蟹脚痒”,清人顾乐在《清嘉乐》写道:“河蟹以苏州、太湖、吴江、常熟产为上品”。苏州产蟹,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时期,吴国螃蟹成灾,素有“稻蟹不遗种”的骇人传闻,螃蟹不光吃稻谷,连稻种也吃尽。《平江记事》载:“吴中蟹厄如蝗,平田皆满,稻谷荡尽,吴谚有‘虾荒蟹乱’之说,正谓此也”。深恶痛绝之下,苏州人与“八只脚”斗智斗勇,日久天长,那些横行霸道的家伙终成当地人桌上一道美味“盘中餐”。苏州人“秋天以吃螃蟹为最隆重之事”。西风一起,家家户户几乎“无蟹不成宴”。

古时苏州有个顶级吃货李渔,他嗜蟹如命,家里自备七七四十九只大缸,装满螃蟹,无一日不食螃蟹。还用绍兴花雕酒来腌制醉蟹,留待冬天食用。可见,螃蟹这玩意儿有多味美诱人。

阳澄湖莲花岛有大闸蟹养殖区。 (视觉中国/图)

喜欢把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苏州人吃起蟹来也颇有讲究,倘若见人拿起螃蟹就胡嚼蛮咬,便会嘲笑他“牛吃蟹”,意思是白白糟蹋了这等好物。旧时老苏州大户人家食蟹自有一套“蟹八件”:腰圆锤、长柄斧、签子、长柄勺、镊子、剪刀、剔凳、盆,这阵势倒不是“作秀”,它们有着垫、敲、劈、叉、剪、夹、剔、盛等多种功用。我叔祖母的箱底就有一套纯铜打造的“蟹八件”,当热气腾腾的螃蟹端上桌,老太太戴上老花眼镜,先用剪刀剪下二只大螯和八只蟹脚,再用腰圆锤对着蟹壳四周轻轻敲打一圈,再以长柄斧劈开背壳和肚脐,随后拿剔凳、针、钳、锤,或剔或夹或叉或敲,逐次取出橘红的蟹黄、乳白的蟹膏、雪花状蟹肉。一件件“兵器”的轮番上阵,一样样工具交替发挥,在“蟹八件”的助攻下,将“大卸八块”的蟹黄、蟹膏、蟹肉放置在蟹壳内,蘸上调好的佐料,端起蟹壳吃得干干净净,丝丝缕缕的美味镶嵌在唇齿间妙不可言,吃蟹倒成了一件妙趣横生的风雅之事。吃完一只螃蟹,足足需要半个时辰。

蟹八件 (视觉中国/图)

江浙一带盛产河蟹,家乡的“阳澄湖大闸蟹”因体大膘肥、肉质膏腻而跻身“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沙家浜》里刁参谋长有句台词:“命你们下阳澄湖捕鱼捉蟹,按市价购买。”这大概是最早给阳澄湖大闸蟹打的免费广告。外地的亲友问:现在哪里可以买到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我可以摸着良心,很负责地告诉你:市面上打折所谓“阳澄湖大闸蟹”招牌的,十有八九是“洗澡蟹”、“水洗蟹”等西贝货。

我还在读中学的时候,倒是吃过一次正宗地道的阳澄湖大闸蟹。乡下亲戚亲自送货上门,一共六对,六公六母。每只均在五两左右,观之外表“青壳、白肚、黄毛、金爪”,且个个张牙舞爪、孔武有力。上等蟹宜放在蒸笼里清蒸——方能更大程度锁住蟹肉的鲜美。放入蒸笼内的螃蟹尤自作了一番垂死挣扎,大人们用四只大铁夹夹住锅沿边,蒸煮过程中,用手压在锅盖面好几分钟,听得里面杳无声息,方才松手。

刚出笼的螃蟹上桌后,我掰开蟹壳,大快朵颐,油汪汪的蟹黄流满一手,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一幅幅曹雪芹笔下红楼小儿女们在藕香榭持螯赏桂、谈笑吟诗、蟹黄抹脸的良辰美景。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同一食材却有着五花八门的烹饪方式,做出来的味道自然也大相径庭。单单一只螃蟹,就有清蒸、水煮、煎炒、面拖、香辣……“老饕”曹雪芹自然精通此门道,将螃蟹放在蒸笼里清蒸——方能更大程度锁住了蟹肉的鲜美,清蒸螃蟹须趁热吃,置久变冷后会产生难闻的腥味,故凤姐吩咐:“螃蟹不可多拿来,仍旧放在蒸笼里。拿十个来,吃了再拿。”凤姐又说:“把酒烫的滚热的拿来。”螃蟹性寒,吃蟹一般要喝几口热酒活血暖胃,中和螃蟹在体内形成的寒气。平儿给凤姐剔了一壳蟹黄,凤姐就吩咐她:“多倒些姜醋。”咏蟹诗中薛宝钗的“酒未涤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和贾宝玉的“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可见一斑,姜、醋这两样也是吃蟹的“黄金搭档”,肉质肥嫩、大块黄白相间的蟹肉蟹黄汁水丰盈,我蘸上姜醋,一口下去,蟹膏肥美丰腴,呈半透明流脂状;蟹黄金黄流油,吃起来口感沙沙略似蛋黄;蟹肉更似白玉,鲜嫩饱满,一股子无可名状的鲜劲在唇舌间荡漾开来,难怪当地有俗语:“蟹一上桌百味淡”。

阳澄湖大闸蟹“大特写” (视觉中国/图)

须知,蟹肉不易保存。当年,我伯父上北京读大学,一入秋来,对家乡的大闸蟹思之深、念之切,祖父买了一笼螃蟹,将蟹肉、膏黄剔出来,熬制成蟹油,密封在罐头里,邮寄给远方的宝贝儿子。后来,我父亲也经常熬蟹油做蟹黄面、蟹粉汤包给我杀杀馋。

汪曾祺是公认的“美食之一博主”,他的家乡高邮属于里下河水乡,亦盛产虾蟹之物,按说大有机会“一亲蟹泽”。可奇的是,当我翻遍《汪曾祺全集》中所有美食篇,却没发现一篇专门写蟹的文章。是螃蟹之味已妙到无法用笔墨来描述,好到没话说的程度了吗?

又值蟹黄膏肥之际,一大家子人围着八仙桌吃罢蟹宴,末了,上一碗清甜软糯的鸡头米甜羹,真真是神仙过的日子。

申功晶

高温多雨,祛湿来点芡实!这食材健脾益气、去湿止泻

立夏之后,广州天气是雷雨与阳光相间,湿气熏蒸,甚是严重。所以祛湿是当下最为紧要的养生保健的操作。在今天的养生方里,来自广东省第二中院药学部的药师给我们推荐了三款祛湿的良方。

芡实祛湿好食材

芡实又称鸡头米、鸡头果,是我国较常用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久负盛名,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

中医认为,芡实性平,味甘、涩。归脾经、肾经。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等症。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药学部中药师黄瑞琳指出,芡实药性平,涩而不滞,补肝肾的同时能够兼有祛湿的作用,“补而不峻”、“防燥不腻”,一般人群均可放心食用。

芡实还含有丰富的淀粉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碳物质,可为人体提供热能与营养。芡实日食用量10克为宜,一天不应超过15克的量,大小便不利者禁服;食滞不化者慎服。

芡实薏米粥

用料及做法:将芡实15克、薏米100克分别清洗干净,清水浸泡2-3小时,锅中加适量清水,烧开后下芡实和薏米,煮沸后转小火,加入适量冰糖后慢慢熬至米软烂即可。

功效:湿热,小便不利,水肿,脚气,此粥具有很好的祛湿健脾效果。

芡实茯苓山药粥

用料及做法:芡实15克,白茯苓15克,山药15克,粳米100克。上述用料洗净,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即成。

功效:具有健脾益气、祛湿止泻的功效。适用于有泄泻、脘腹冷痛、食欲不振、倦怠乏力、面色晦暗等症状的人群食用。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 李朝 金小洣

图/视觉中国

鸡头米原来不是米,可它比米还要贵

每到8月份在苏州地区就能听到一个奇怪的名字:鸡头米。突然一听这是什么个东西,让我们非常好奇,慢慢的才了解鸡头米,其实是一种外形长的像鸡头一样的植物种子。是一种药材,它的学名叫做是芡实,鸡头米只是它的俗称。

有补脾肾气,止泻,止带,固精,化湿等功效。芡实的果实,可以食用,要得到果实可不容易,多要手工拨,这样才能保证它的完整度,所有无法批量生产,在国内苏州鸡头米最为昂贵,据说跟它的口感有关,可能确切的是跟种植区域减少有关。

再加上多是用人工剥皮,所以鸡头米的价格不断的在攀升更高峰达到120元/一斤。吃鸡头米更像是一种比较奢侈的事情。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芡实

  收涩药之固精缩尿止带药

  收涩药: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各种滑脱病证的药物,称为收涩药,又称固涩药。

  收涩药分类:可分为固表止汗药、敛肺涩肠药、固精缩尿止带药三类。但某些药物具有多种功用,临床应用应全面考虑。

  第三节 固精缩尿止带药

  本类药物酸涩收敛,主入肾、膀胱经。具有固精、缩尿、止带作用。某些药物甘温还兼有补肾之功。适用于肾虚不固所致的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带下清稀等证,常与补肾药配伍同用,宜标本兼治。

  本类药酸涩收敛,对外邪内侵,湿热下注所致的遗精、尿频等不宜用。

  来源:芡实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主产于江苏、山东、湖南、湖北、四川。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取出种子,洗净,再除去硬壳(外种皮),晒干。本品气微,味淡。以颗粒饱满,断面色白,粉性足者为佳。生用或麸炒用。

  相关名字:鸡头米、卵菱、鸡瘫、鸡头实、雁喙实、鸡头、雁头、乌头、鸿头、水流黄、水鸡头、刺莲蓬实、刀芡实、鸡头果、苏黄、黄实

  产地:主产于江苏、山东、湖南、湖北、四川。

  性味归经:甘、涩,平。归脾、肾经。

  功效: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

  性状鉴别:

  药材性状:

  种仁类圆球形,直径5-8mm,有的破碎成块。完整者表面有红棕色或暗紫色的内种皮,可见不规则的脉状网纹,一端约1/3为黄白色。胚小.位于淡黄色一端的圆形凹窝内。质地较硬,断面白色,粉性。气无,味谈。以饱满、断面白色、粉性足、无碎末者为佳。

  显微鉴别 :

  粉末特征:类白色。

  ①淀粉粒主为复粒,类圆形、长圆形或国多角形,由数十至数百粒分粒组成,直径12-29μm。分粒极细小,直径1-3(-5)μm。

  ②外胚乳细胞多破碎,完整者长方形、长条形、长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细胞中充满淀粉粒。另可见内种皮细胞、色素层细胞和导管。

  中药化学鉴定 :

  理化鉴别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10ml,加热回流40min,滤过。滤液浓缩至10n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齐墩果酸对照品,加乙醇溶解,制成lmg/ml的对照液。吸取供试液、对照液适量,点于同-硅胶G板上.用石油酸-乙醚-乙醇(10:10:1)为展开剂。以25%的磷钼酸乙醇溶液显色,115℃加热5min,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同一颜色斑点。

  主治病证:

  1.肾虚遗精滑精,遗尿尿频

  本品甘涩收敛,善能益肾固精。治肾虚不固之腰膝酸软,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者,常与金樱子相须为用,如水陆二仙丹(《洪氏集验方》);亦可与莲子、莲须、牡蛎等配伍,如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

  2.脾虚久泻

  本品既能健脾除湿,又能收敛止泻。可用治脾虚湿盛,久泻不止者,常与白术、茯苓、扁豆等药同用。

  3.白浊,带下

  本品能益肾健脾、收敛固涩、除湿止带,为治疗带下证之佳品。治脾肾两虚之白浊、带下,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药同用。若治湿热带下,则宜与清热利湿之黄柏、车前子等同用,如易黄汤(《傅青主女科》)。

  用法用量:煎服,9~ 15g。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主要含淀粉、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维生素。

  2.药理作用

  芡实水、乙醇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清除氧自由基能力;芡实水提取物还可减少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注:内容及图片来自教材和 *** ,仅作科普学习,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它是“冬季之一仙”!每天一小把,吃出好身体

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胃寒怕冷、腹泻便溏、不能吃凉的之类的症状,尤其是女性朋友还容易手脚冰凉,甚至晚上都冷得睡不着觉……

这可能就是胃中虚寒了。

而说到调养脾肾,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山药。但今天小二要给大家推荐另一种食材,有“水中人参”之誉的芡实。它不仅是补肾高手,还能调理脾胃、祛湿气!很适合现在吃~

1

健脾双补还能祛湿

芡实又名“鸡头米”,和莲藕、茭白、荸荠等8种植物并称为“水八仙”。

1

补肾

芡实甘补涩收,入肾经可以用于肾气不固的腰膝酸软、肾虚遗精、早泄,也可以固肾缩尿,辅助治疗尿频和小儿遗尿。

2

健脾胃

芡实是一种补脾功效特别出色的食材,它能提高脾胃功能,也能缓解脾虚,对于因脾虚引起的小便不利和腹泻便溏等症,都有一定的预防和缓解作用。

3

祛湿气

芡实具有补中益气、止泻、除湿祛湿等功效,尤其是跟茯苓、薏米搭配,祛湿功效翻倍。

2

花样吃法,总有一个适合你

1

芡实豆浆助补肾

补肾豆浆

【材料】核桃30克、芡实15克、茯苓30克、黑豆和黄豆适量。

【做法】核桃、茯苓、芡实磨成粉,然后和事先浸泡的黑豆、黄豆放到豆浆机里打成豆浆。

【提示】适合肾虚、精力不足、记性变差、头发变白容易脱落的人。食用前可咨询医师。

茯苓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的功效。核桃营养价值丰富,有“万岁子”、“长寿果”、“养生之宝”的美誉。

核桃仁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及人体营养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这些成分皆为大脑组织细胞代谢的重要物质,能滋养脑细胞,增强脑功能。

核桃中的分心木千万不要丢,用它泡水喝,也有补肾的作用。

2

期颐饼,能健脾

张锡纯,被称为近代中医之一人。他在《医学衷中参西录》当中,记载了一道叫期颐饼的药膳。百岁为期颐之年,张锡纯之所以把这种饼命名为期颐饼,是因为他认为常吃期颐饼,有望活到100岁。

前面说,很多朋友都有胃中虚寒的问题,而期颐饼就很适合用来解决这一问题。

健脾期颐饼

【材料】鸡内金1份、芡实2份、面粉3份、白糖适量。

【做法】首先把芡实淘水去浮皮,晒干后打粉;再把鸡内金打粉,用滚开的热水浸泡;

约6小时后,把鸡内金水倒入芡实和白面中和面,并加入适量白糖调味;

面团捏成很薄的小饼,烙成焦黄色即可。

【提示】食用前可咨询医师。

鸡内金能消食和胃化水饮、涩精止遗、活血化瘀;小麦制成的面粉有养心功效;芡实性味干涩平,归脾肾两经,能补脾益肾、涩精止遗、去肾中水湿、补气健脾;白糖能补中益气、补胃益肺。

3

芡实鸡蛋糖水,缓胃痛

做法:取100g鲜芡实,洗净后与适量黄冰糖、水入锅大火煮开,转小火煮10分钟后打入2个鸡蛋,再煮3分钟左右撒少许桂花,出香味后即可出锅。

新鲜芡实软糯可口,加鸡蛋做成糖水,不仅能起到补脾止泻的功效,还有助于滋阴润燥,很适合腹泻后的人及经常胃痛的人作为饮食调理方使用。

来源: CCTV回家吃饭

春天常吃这种“米”,不仅能除湿,还能益肾固精、补脾止泻



《黄帝内经》中说“湿气通于脾”,多食用健脾祛湿的食物,可祛除体内湿气。


芡实别名鸡头米、鸡头果,为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芡实味甘、涩,性平,归脾、肾经,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的功效,临床常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等症。


▲芡实原植物


芡实具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特点。不仅价格亲民,而且和人参一样,有健脾祛湿、益肾固精、补益强身的作用。因此,芡实也被誉为“水中人参”。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芡实主要含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其水、乙醇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清除氧自由基能力,其水提取物还可减轻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佛山市中医院邓聪主任中医师表示,许多临床常用来治疗脾肾两虚的名方都有芡实的身影,比如:


●“水陆二仙丹”便是芡实与金樱子等配伍,用以治疗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等;芡实还可以与莲子、莲须、牡蛎等配伍以增强补肾收涩固精之疗效,如《医方集解》中的金锁固精丸。


●若是治疗因脾虚湿盛引起的食欲差、难消化、久泻不止等,也可将芡实与白术、茯苓、扁豆等药同用,即闻名遐迩的“参苓白术散”。


●芡实还是治疗妇科带下病的佳品。妇科名方“易黄汤”即是用芡实配伍黄柏、车前子等同用,用以治疗湿热下注引起的白带色黄量少、质粘稠有臭味。



芡实有南芡和北芡之分。北芡主要生产于山东、皖北及苏北一带。南芡主要生产在湖南、广东、皖南及苏南一带。


而广东最为有名的就是肇实,广东的城镇街头,杂货店内几乎都有“肇实”出售。所谓的肇实,就是肇庆所产的芡实,肇实与一般芡实有较大的区别。


一是成熟度不同,一般的芡实,在其果长熟时即摘苞取核;而肇实在果熟后,让其自然地跌落水中,浸得结结实实后才捞起使用,称之为"水下熟"。


二是质地不同,肇实房大,背肉鲜红,有清晰的蟋蟀纹,煲煮后龟裂成菊花状,极为松化,明显地不同于一般芡实。


因此肇实有颗粒大、口感好、药效强的特点。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中医开药,时有用它,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回国探亲、旅游之余,十有八九都要寻购此物带走。




芡实呈类球形,有的破碎成小块。完整者直径5-8毫米;表面有棕红色内种皮,一端黄白色,约占全体1/3,有凹点状的种脐痕,除去内种皮显白色。


以没霉味,没酸臭,没硫磺味的更佳;以颗粒完整,饱满均匀,断面色白,粉性足,无碎屑、泥杂,身干不蛀者为佳。



芡实的用途广泛,可炒可蒸可煮,还可以打粉做糊或者做糕点。


芡实核桃糊


材料:芡实粉、山药粉各30g,核桃肉20g,红枣3枚。


做法:将核桃肉打碎,红枣去核备用。芡实粉、山药粉加水适量,打糊,置于火上边煮边搅拌,再入核桃肉、红枣肉,煮熟成糊状,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滋补脾肾,固涩精气,强身健体。一般人均可食用,尤适合体弱小儿及体虚老人。



芡实莲子薏苡仁排骨汤


材料:排骨500克,莲子20克,芡实30克,薏苡仁30克,陈皮5克,姜1块。


做法:

1、先把芡实、莲子、薏苡仁放在清水里浸泡清洗,把排骨剁成小块,水开之后,焯一下。

2、然后把排骨、芡实、莲子、薏苡仁、陈皮和姜全倒进砂锅里,用大火煮开。

3、煮开之后,改用小火炖两个小时,最后加点盐以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益肾,醒脾行气开胃。



芡实鲫鱼豆腐汤


材料:芡实30g,鲫鱼1~2条,豆腐300g、生姜数片、芫荽一小把、精盐和油适量。


做法:芡实同样提前泡发,豆腐切块,鲫鱼则去腮及内脏,刮鳞洗净,用适量的盐先腌下;热锅放油,先加入姜片爆香(可去味),再放入鲫鱼煎至两面金黄,加入适量水及倒入芡实,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熬,熬至汤呈奶白色,倒入豆腐,最后撒上切段的芫荽,用盐调味即可。


鲫鱼有利水化湿的功效,如果是脾胃偏于虚寒或寒湿较重的,可多加些姜片或加入胡椒。



荷塘芙蓉小炒


材料:新鲜芡实60克,荷兰豆120克,胡萝卜1根,莲藕120克,嫩荷叶尖3根,鲜荷花瓣适量。油、盐、蒜蓉各适量。


做法:先将新鲜芡实同上述材料一起洗净。荷兰豆去丝,切菱刀块;胡萝卜去皮,切丁;莲藕去皮,切丁,泡水备用;嫩荷叶尖切小段,焯水后备用。锅中加入冷水,倒入莲藕、胡萝卜,煮开后,加入荷兰豆再煮30秒,捞出控水。锅中倒入适量油,油温六成时下蒜蓉,煸香,先下荷叶,稍翻炒后倒入剩余食材,大火翻炒2分钟左右出锅。荷花瓣沿盘边摆放,食材盛入花瓣中央,色香味俱佳。


功效:开胃生津、消暑清心。适合于胃口不开、津亏口渴、困倦身乏、燥热心烦的人群食用。



芡实扁豆山药粥


材料:芡实15克,炒白扁豆15克,山药15克,粳米150克,红糖适量。


做法:芡实、白扁豆洗净,放入水中浸泡2小时,山药去皮切片。锅中倒入适量水,放入芡实、白扁豆、山药、粳米共同煮成粥。粥成加入红糖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益气、补虚健体。可作为体弱老年人、先天不足小儿以及胃肠道手术者恢复期的食疗调养。



芡实桂圆银耳羹


材料:芡实30克,桂圆肉12克,银耳半朵,枸杞子6粒。


做法:芡实浸泡1小时以上,洗净备用。将银耳用冷水泡发,去除黄蒂,撕碎。桂圆肉、枸杞稍泡软,洗净备用。将芡实、桂圆肉、银耳入锅,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1.5~2小时。关火前10分钟加入适量冰糖。关火后撒入枸杞子做点缀,焖一下即可。


功用:健脾养血、益阴生津。适合于具有面色少华、口干口渴、心烦失眠等津亏血虚的人群食用。



芡实米糕


材料:芡实粉90克,糯米粉60克,细砂糖30克。


做法:将糯米粉、芡实粉、糖混合,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拌成粗粉状;在容器里垫层油纸方便脱模,放入容器内,不要压实,铺沙子一样铺上一层一层;容器包好保鲜膜防止锅盖水滴落,冷水上锅蒸20分钟,放凉切片。


功用:益肾固精、补益脾肾。适用于脾肾不足、尿频、带下的人群食用。



芡实面饼


材料:芡实60克,茯苓粉60克,面粉300克,酵母3克,白糖、白芝麻适量,水。

鸡头米与芡实的区别,鸡头米与芡实的功效区别-第1张图片-


做法:芡实洗净,加水没过芡实,放入蒸锅大火蒸25分钟放入搅拌机,加入一点水,把芡实搅拌成泥状;在搅拌好的芡实泥中加入面粉和茯苓粉,加入酵母、一勺白糖,揉成面团,让面团发酵到两倍大;把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剂子搓圆后放入铺满芝麻的容器里滚上芝麻,用手把面团摁扁;放入平底锅小火两面各煎15分钟。


功用:补益脾肾、除湿止泻。适用于脾虚湿阻、大便溏软的人群食用。




1、严重便秘的人群


芡实甘平补脾,兼可祛湿,涩能收敛,有敛肠止泻的作用。加上芡实中含有大量的淀粉,质地比较紧密,吃后不易消化,对于便秘人群来说,吃过多芡实容易增加肠胃消化负担,反而加重便秘情况,不利于肠胃消化、大便排出。


2、消化不良的人群


芡实难以煮烂,消化,若是本身有消化不良症状的人群食用会加重消化不良的情况。而且《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芡实的禁忌有:“凡外感前后,疟痢疳痔,气郁痞胀,溺赤便秘,食不运化及新产后皆忌之。”可见本身肠胃消化功能不好的人是不宜吃芡实的。


3、对芡实过敏的人群


芡实虽然是一种不常过敏的食物,但是有些人群因为体质问题,食用芡实还是会出现过敏的情况,因此这种人群就不建议食用芡实,可能会出现水肿、红肿、瘙痒的情况。一般出现了过敏的情况更好立即停止食用,同时食用一些抗过敏的药物,严重到有呼吸道水肿的话要及时就医。


4、糖尿病人群


芡实属于高淀粉食物,而淀粉是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容易升高血糖,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

【来源:本文综合整理自黄穗平说脾胃、佛山市中医院、中国中医药报、健康谈等微信公众号】


<

水中人参——芡实

今天我们说一样食材,

它是红楼梦中《大蚌炖珍珠》这道菜的主要原料;

它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它广东人更爱,价格百元以上

它到底是啥呢?先来听一个故事

传说古代某地闹饥荒,村里有个叫倩倩的寡妇,上有婆婆,下有孩子,每天靠挖野菜水草充饥。一天她出门挖野菜,因饥饿过度晕倒在河边,等她醒来时看到不远处一只只野鸡高翘起头,定睛一看,发现是形状像鸡头但说不出名字的水草,于是倩倩采了些“鸡头”回去蒸煮。

煮好后切开发现里面是一粒粒饱满的果实,剥开硬壳后便露出了雪白的果仁,吃起来还有股清香。以后倩倩每天都会采些这样的鸡头果和着野菜煮给家里人吃,就这样倩倩一家慢慢熬过了饥荒,以后人们便把这种食物叫倩(芡)食(实)。是的它就是芡实

水中人参-芡实图片来源于 ***

在中国古代,素有以时令鲜物祭祖的礼俗,此所谓“荐新”之礼。芡实属于江南水植八珍或称水八仙之一。夏季月即夏天的第二个月,正是芡实和菱角新熟之时。故北宋之时,朝廷于景祐二年(1035年)颁布礼制,规定了“(夏)季月荐果,以芡以菱”的规定。

芡实,又称鸡头实或鸡头米,民间径呼它含有子粒的果实为鸡头、雁喙、雁头、鸿头等,俗雅之间如水鸡头、鸡头子、鸡嘴莲称呼的也都是它。因为它长成的果实膨大如拳,花谢后花萼退化的部分形似鸟嘴,加以外有毛刺,故以形似而呼之,而可食的其实是取它的种籽。

鸡头米芡实图片来源于 ***

芡实图片来源于 ***


芡实

芡实的身份有着从极普通到高贵的转变。在平民百姓而言,野生的芡实原本是江南灾年救荒与代食之物,但它却有着保健滋补功效,故身份愈显高贵,成为世家士族和文人雅客的珍馐之物。宋代它已经成为“荐新”礼品,明代文震亨《长物志》把它列为28种“山珍海味”之一。

芡实的营养价值

鲜的芡实里三分之一左右是碳水化合物,还有4%的蛋白质,6mg/100g的维生素C,一定的钙、钾、铁、锌、硒等矿物元素,同时鸡头米还含有丰富的可溶性多糖,以及有抗氧化活性的酚类物质。

芡实的营养成分表

糖尿病人能吃芡实吗?

很多人认为芡实健脾养胃,适合糖尿病人来吃,但大家注意了芡实做熟以后GI值很高。用高压锅做熟GI值都有70以上。

不同加工方式 芡实的GI值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喜欢去那个**磨坊打粉来喝,看看下图芡实烘焙冲水GI值竟然84.4,高于75属于高GI,着实让人担心。所以真的不建议糖尿病友再去磨什么粉来健脾养胃了。芡实还是可以吃的,吃多少很重要,那到底应该吃多少呢?

100克芡实的GL值是?

77.2*(31.5÷100)=24.3,大于19属于高GL,所以肯定不能吃100克,低于10个GL才可以。所以芡实最多吃40克一天。糖友们记住了吗?

注意:正常健康人如果想保持合理的体重,也要注意吃了芡实要减少米饭的量,因为芡实的碳水有30%之多,尤其广东人喜欢用芡实煲汤。所以喝了芡实汤一定要减少主食的量,否则主食吃多了也容易长胖。

立秋过后,菜场里藏着的这个滋补佳品,你吃了吗?

视频加载中...

立秋过后,滋补佳品鸡头米上市了!

在静安区武定路菜场,记者看到好几个蔬菜摊前在出售新鲜鸡头米(芡实)。鸡头米学名芡实,与莲藕、茨菰、水芹、茭白、荸荠、莼菜和红菱并称为江南的“水八仙”。

和在苏州本地的现剥现卖不同,为了保鲜和保证口感。上海菜场的新鲜芡实都是低温急冻,又为了不干燥,恐其失去水分白白损失了口感。速冻的时候还要加上水。这样化开后的“鸡头米”能还原最初的Q弹。鸡头米的销售时间是8月中旬到10月下市。短暂的美味背后是不容易的采摘过程。一颗鸡头米的诞生,需要一片水域两个月生长过程和采摘人近五个小时的不断劳作。到了收获时期,养植户为躲避炎热阳光从凌晨开始下水进行采摘,所有采下的鸡头米也都必须在24小时之内处理好和剥好,这样才能保证鸡头米的新鲜。鸡头米被年轻一代比喻为古代珍珠奶茶里的珍珠。本身并没有什么味道,略带清香。但是口感软韧弹口。传统吃法就是一碗简单的糖水桂花鸡头米。文震亨《长物志》记录道,“有粳糯两种,有大如小龙眼者,味更佳。若拨肉或糖捣为糕糜,真味尽失。”

但是到菜场来买鸡头米的阿姨们可不是简单的做甜点,买菜的朱阿姨说这个烧什么都好吃。他们把鸡头米入菜,炒虾仁,炒塘藕,炒荷兰豆。此外,鸡头米还很百搭,搭配拿铁、芋圆、仙草……原本就适合做甜食的鸡头米,与新潮甜品融合一体,其口感也越发丰富,让人欲罢不能。

标签: 鸡头米 芡实 区别 功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