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葡萄球菌,黄葡萄球菌感染症状-问答-

黄葡萄球菌,黄葡萄球菌感染症状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31 0
养鸡技术|鸡葡萄球菌病的特点及防治措施

一、流行特点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土壤、饲料、饮水及健康鸡的羽毛、皮肤、眼睑、结膜、肠道中均有存在。本病是一种条件性疾病,该病发生与饲养管理水平、环境污染程度、饲养密度等因素有直接关系。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伤口感染,凡是能够造成鸡只皮肤、黏膜完整性遭到破坏的因素均可成为发病的诱因,常见于由鸡痘的发生而引起本病的暴发,因此,在鸡痘高发的夏秋时节,本病发生较多。各种日龄的鸡均可发生,以40~80日龄鸡多发,成年鸡发生较少。另外地面平养、网上平养较笼养鸡发生的多。

二、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1、脐炎型:初生雏鸡脐带愈合不良,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脐孔发炎肿大,腹部膨胀(大肚脐),皮下充血、出血,有黄色胶冻样渗出物等。

2、关节炎型:本病多发生于4~12周龄的鸡群,病鸡两侧胫、跗关节及邻近的腱鞘肿胀、变形、跛行、不愿走动,有热痛感。有的鸡腹泻,严重者瘫伏或伏卧。有的出现趾瘤,脚底肿胀、化脓。剖检见关节肿胀处皮下水肿,关节液增多,关节腔内有白色或黄色絮状物。

3、败血型:多发生于30~70日龄的中雏,急性败血症突然死亡,病程较长者,精神、食欲不好,低头缩颈呆立,水样下痢,胸翅及腿部下有斑点出血,胸腹部、大腿和翅膀内侧、头部、下颌部和趾部可见皮肤湿润、肿胀,相应部位羽毛潮湿易掉,皮肤呈青紫色或深紫红色,皮下疏松组织较多的部位触之有波动感,皮下潴留渗出液,有时仅见翅膀内侧、翅尖或尾部皮肤形成大小不等出血点、糜烂和炎性坏死,局部干燥,呈红色或暗紫色,无毛。该型最严重,造成的损失更大。

4、眼型:病鸡上下眼睑肿胀,闭眼,有脓性分泌物黏附,眼结膜红肿,眼角有大量分泌物,甚至有血液,肉芽肿,病程长者,眼球下陷,导致失明。

三、诊断

金黄色葡萄球菌病的诊断需要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典型的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革兰阳性球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呈葡萄串状排列。

四、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环境消毒,避免外伤发生,尽可能做到消除发病诱因,认真检修笼具,切实做好鸡痘的预防接种是预防本病发生的重要手段。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药物极易产生耐药性,在治疗前应做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药物全群给药。

实践证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恩诺沙星、新霉素等均有不同的治疗效果。 在常发地区频繁使用抗菌药物,疗效日渐降低,应考虑用疫苗接种来控制本病。

家里飞进了全身黄色的瓢虫?不用担心,它不仅没有毒,还是益虫


六月的广东,最近阴雨绵绵,闷热异常。家里阳台的月季蔷薇,一颗颗都得了白粉病。

月季白粉病病株

常养花种地的朋友必定听说过白粉病,这是一种植物常见的真菌性病害,是由不同种类的白粉病原菌所引起, 植物受其感染之后,其叶片及枝条上会产生白色粉末状的斑点。

就在我为愁眉不展的时候,月季叶片上几个黄色的小圆点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凑近一看,竟然是几只黄色的瓢虫! 它们长得十分奇特,胸部上为白底的2个黑色斑点,整个翅膀皆为黄色。

仔细对比资料才发现,这竟然是一种吃真菌的瓢虫! 在瓢虫界算是很稀有的存在。

诶! 大家印象中的瓢虫不是红底黑斑点,专吃蚜虫的吗? 怎么吃上真菌了?


其实瓢虫按食性可以主要分为三类,即肉食性、植食性、菌食性。

1、肉食性瓢虫:有七星瓢虫、异色瓢虫、六条瓢虫、大龟纹瓢虫、龟纹瓢虫、大突肩瓢虫、黑缘红瓢虫、澳洲瓢虫等。其中,七星瓢虫以蚜虫与叶螨维生,六条瓢虫以蚜虫维生,大龟纹瓢虫捕食胡桃金花虫的幼虫,大突肩瓢虫捕食介壳虫。

2、植食性瓢虫:有十星瓢虫、茄二十八星瓢虫、马铃薯瓢虫、波氏裂臀瓢虫、锯叶裂臀瓢虫等。其中,十星瓢虫主要取食葡萄、野葡萄及五敛莓等植物的叶子,茄二十八星瓢虫主要危害茄科植物与瓜类作物的叶子,波氏裂臀瓢虫以葫芦科植物的叶子为食。

3、菌食性瓢虫:有柯氏素菌瓢虫、十二斑褐菌瓢虫等,这两个都以白粉病菌等为生。


十二斑褐菌瓢虫

所以说如果你在家看到黄色瓢虫,千万别误会了,它没有毒也不会咬人,可以尽量放它们一码。


请神容易送神难,出来混迟早都要还

早在1987年,我国就有学者发表过利用食菌瓢虫防控白粉病的研究。找几棵生病的苹果树,在它们的叶片上放10对捕食真菌的瓢虫,结果每组瓢虫都消灭了90%以上的白粉病真菌。

从实验结果来看,食菌瓢虫可谓是农作物的救星,人类的好朋友!

柯氏素菌瓢虫取食白粉病菌

那是不是只要大量投放食菌瓢虫来做生物防治,就可以彻底杜绝白粉病呢? 事情可能没有这么简单。

经过长期的观察,科学家们发现: 食菌瓢虫在大量捕食真菌的同时,也像蜜蜂传粉一样,把白粉病真菌的孢子带到了其他健康的苹果树。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白粉病在果园内的扩散。

瓢虫与真菌形成了一种亦敌亦友的关系,瓢虫捕食白粉病菌,同时又帮助真菌传播孢子。

如果缺乏评估和分析的状况下,盲目的投放食菌瓢虫来控制白粉病,很可能打破这个原有的平衡,造成可怕的后果。

生物防治需谨慎

上世纪的美国,蚜虫灾害严重,本土瓢虫又不给力,所以人们引入了捕食能力强大的异色瓢虫。

各种花色的 异色瓢虫

头五十年效果非常好,也没有泛滥成灾。但异色瓢虫繁殖力超强,在21世纪以来疯狂在北美洲扩散,还会捕食本土瓢虫的蛹和卵。

异色瓢虫如今已经成为入侵物种,严重抢占本土昆虫的生存空间,导致一家独大,昆虫的多样性下降。

结语

生物老师告诉我们,七星瓢虫是益虫,人类的好朋友。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觉得瓢虫只有一种。

但其实小小的瓢虫也有不同的分类和习性,它们都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鱼腥草含“马兜铃酸”,有肾毒还致癌?真相你可能不太了解

你吃过鱼腥草吗?鱼腥草又名折耳根,喜欢吃鱼腥草的人,觉得它好吃得不得了,而讨厌它的人,对它难以下咽。大部分人对鱼腥草的接受程度都不高,可以说,鱼腥草在食物界的名声极差。

不光如此,江湖上还流传着鱼腥草的种种传说,传播最广泛的莫过于“致癌论”了。

一、 鱼腥草致癌,还真有人研究过

此前网上流传一篇题为《Science子刊:鱼腥草等中药含致癌成分,国外早被禁,中国人还在吃》的文章,讲述广泛被使用的中药中含有的马兜铃酸,具有永久的,不可逆的致癌性。文中主要分析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对肝癌的影响,并指出四川人爱吃的折耳根含马兜铃酸,常食可能会患上癌症。

实际上,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对肝癌的影响,中国也有过研究,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韩泽广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关于鱼腥草的研究。研究指出,当马兜铃酸单独使用时会引起小鼠患肝癌,而且大剂的量使用让小鼠在短时间内引起肝癌,剂量越大,肿瘤越大。

但是上海交大医学院研究员栾洋认为韩泽广团队实验的对象是幼龄小鼠,以及四氯化碳肝损伤模型的特定实验条件与人体真实情况不同,因此不足以证明马兜铃酸致肝癌的结论。

不过马兜铃酸确实是致癌物,2008年就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人民网》的一篇文章,明确指出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长期食用可能会导致肾癌的发生。

看到这里,是不是越来越迷惑了?鱼腥草还能放心吃吗?

二、鱼腥草究竟会不会致癌?

马兜铃酸存在于马兜铃科植物中,如:广防已、关木通、青木香等,其毒性成分是马兜铃酸内酰胺I,其代谢物马兜铃酸内酰胺I有一定的肾毒性。在2003-2004年,经张伯礼院士建议,广防已、关木通、青木香被国家相关部门移出了《中国药典》。

但是,鱼腥草中不是马兜铃科植物,主要成为含黄铜、挥发油和少量生物碱,所含的成分主要是马兜铃酸内酰胺II,而非与马兜铃酸内酰胺I,两者虽名字类似,但不是同一种物质。

三、鱼腥草真正的功效不应被忽视!

尽管医学上对鱼腥草看法不一致,但它的以“药材”的身份存在多年,真正的功效也是功不可没的,从元代到清代的医书上功效上都有类似的记载。

  • 1、抗菌消炎

临床医学证明鱼腥草对肺炎、咽炎、支气管炎、气管炎、上呼吸道疾病以及 *** 炎、尿道炎、慢性宫颈炎都有显著的疗效,因为鱼腥草中有一种黄色油状的成分可以抑制一些菌群,如:霉菌、黄色葡萄球菌、酵母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溶血性淋球菌、伤寒杆菌等。

  • 2、清热解毒

鱼腥草清热解毒功效显著,煎服可治疗热毒痈肿。据《本草纲目》记载,鱼腥草性寒,与瓜蒌皮、仙茅根、桔梗、冬瓜子可治疗肺脓疡、咳吐脓血。另外,对上呼吸道感染的咳嗽、肺热、肺炎或急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也有治疗作用。

  • 3、利尿

鱼腥草有很好的利水作用,鱼腥草中含一种物质能使血管扩张, *** 尿液分泌,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形成很好的利尿利水功效。

  • 4、增强免疫力

鱼腥草中所含的鱼腥草素,食用后会提升吞噬白色葡萄球菌的能力,有助人体产生血清备解素。

四、鱼腥草虽好,食用注意3点

鱼腥草的作用虽然好,但药性偏寒凉,是药三分毒,食用时有些禁忌还是需要注意一下。

  1. 不要长期食用:鱼腥草性寒,长期食用会有损阳气,使身体虚弱,食用时应适量对症下药。
  2. 不要过量食用:鱼腥草可清热止咳,但对于风寒的咳嗽,若食用过量不但不能止咳,还会加重咳嗽。
  3. 孕妇、体寒的人不要食用:还有孕妇或脾胃虚寒的人也不宜多食鱼腥草,因为鱼腥草性寒,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腹痛、腹泻,对孕妇来说,还可能会诱导子宫收缩,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

鱼腥草是一种中药,建议根据中药师指引食用,经中药师把关避免出现用药不当导致的不良后果。各种药材的功效特点不同,对症用药才能药到病除,均衡饮食才是正当保健的基础。#谣零零计划##科学真相##清风计划#

参考资料:

<1>《含致癌物诱发肾病、肝癌?折耳根:这个锅我不背》. 封面新闻.2021-02-19

<2>《马兜铃酸直接致癌,再添“实锤”?这29种中草药有肾毒性需慎用》. 医师报.2020-06-09

<3>《鱼腥草伤肾吗?鱼腥草的功效与作用》. 食品科技网.2018-02-27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常常听说葡萄球菌病,那么你知道引起该病的原因么?

大家好,我是专注于禽类养殖事业的薛老师。葡萄球菌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家禽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在临床上常表现多种类型,如关节炎、腱鞘炎、脚垫肿、脐炎和葡萄球菌性败血症等,给养禽业造成较大的损失。

本病鸡、鸭、鹅和火鸡均可感染发病。各种年龄的鸡只均可发生,但以40-80日龄为鸡群的高发阶段。地面与网上平养的鸡较易发生。本病的发生多与创伤有关,凡能造成皮肤黏膜损伤的因素如带翅号、断喙、刺种疫苗、网刺、刮伤和扭伤、啄伤等都可成为本病发生的诱因,雏鸡脐带感染也较为常见,此外当鸡痘发生时可致本病爆发。无季节性,饲养管理不善等能促进本病的发生。

临床症状

该病具有多种疾病类型。葡萄球菌败血症,病鸡死前没有特征性临床症状。身体外表皮肤多见湿润、水肿,相应部位羽毛潮湿易掉,颜色呈青紫色或深紫红色,皮下多蓄积渗出液,触之有波动感。有时仅见翅膀内侧,翅尖或尾部皮肤形成大小不等的出血、糜烂和炎性坏死。局部干燥呈红色或暗紫红色,无毛。

成年鸡和肉种鸡的育成阶段多发生葡萄球菌型关节炎,多见于跗关节,病鸡跛行,不能站立,喜卧,关节部肿胀,局部有热痛感。

初生雏鸡感染葡萄球菌可发生脐炎,常在1-2天死亡。病理变化可见腹部增大,脐孔周围皮肤浮肿、发红,皮下有较多红黄色渗出液呈胶冻样。

临床上还可见浮肿性皮炎、胸囊肿、脚垫肿、脊椎炎和化脓性骨髓炎等症状。

剖检病变

葡萄球菌败血症,皮下有数量不等的紫红色液体,胸腹肌出血、溶血,形同红布。有的病死鸡皮肤无明显变化,但胸、腹和大腿内侧等皮下具有灰黄色胶冻样水肿液。肝变脆,有出血点及白色坏死点。该型最严重的,造成的损失更大。

初生雏鸡感染可发生脐炎,可见腹部增大,脐孔周围皮肤浮肿、发红,皮下有较多红黄色渗出液,多呈胶冻样。成年鸡和肉种鸡的育成阶段多发生关节炎,剖检可见关节肿胀处皮下水肿,关节液增多。

对于平时的预防措施,需要搞好卫生,加强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保持良好通风和适当干燥,做好圈舍、用具和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及消毒工作;防止和减少外伤发生,消除鸡笼、用具等一切尖锐物品;适时接种鸡痘疫苗,防止发生鸡痘;在断喙、带翅号、免疫接种时要做好消毒,以避免葡萄球菌感染。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文章对你的养殖有所帮助,如果你在养殖中碰到问题可以(添加薛老师,给您养殖助力,赚钱无忧)关注薛老师,每天更新养殖技术,疾病诊治方案,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转发,收藏,共同进步。

这种菌千万别碰 中毒致死率更高

又到一年食菌季。近日,省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警惕误食毒菌中毒。

据了解,云南是野生菌王国,同时也是野生菌中毒较频发的省份。近5年来,平均每年因误食毒菌中毒400余起,中毒1500余人,死亡30余人,不仅直接损害中毒者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我国记载的毒菌(包括可疑有毒菌)有400余种,云南有200余种,常见50余种,剧毒20余种。剧毒鹅膏是中毒致死率更高的一类毒菌,误食毒菌中毒死亡90%由剧毒鹅膏所致。目前发现我国有12种剧毒鹅膏物种,分布大江南北,从温带至热带都有,云南有6种,各地都有分布,生于松树林、栎树林中。

链接

致命鹅膏 别名:白毒伞

形态特征: 菌盖白色,幼时半球形,成熟后平展,边缘平滑无沟纹。菌褶白色,稠密。菌柄白色,光滑或被有白色纤毛状鳞片,内部实心至松软,基底部近球形。菌环(裙)靠近菌盖,白色,薄膜状。菌托浅杯状,白色。

生境:夏秋季在阔叶林中地上生长。

毒性:剧毒,急性肝损害型症状。

鉴别:白条盖鹅膏与致命鹅膏非常相似,要加以鉴别!

灰花纹鹅膏 别名:麻母鸡

形态特征:菌盖中等大小,深灰色、暗褐色至近黑色。菌褶较密,白色;菌柄白色至浅灰色,有浅褐色鳞片,基底部近球形。菌环(裙)连接菌盖,灰色,薄膜状。菌托浅杯状,白色。

生境:夏秋季生于亚热带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地上。

毒性:剧毒,急性肝损害型症状。

鉴别:草鸡枞(食用)与灰花纹鹅膏极易混淆,应特别小心误食!

黄盖鹅膏 别名:黄罗伞

形态特征:菌盖幼时近球形或半球形,成熟后近平展,黄色或污黄色,中部色稍深,被白色、污白色、淡黄色的块状、碎片状、疣状鳞片,边缘有短沟纹。菌褶稍密,白色、米黄色。菌柄白色、米色,靠近基底部膨大近球形,被有白色至淡黄色碎片状、疣状鳞片。菌环(裙)位于中上部,白色,薄膜状,易脱落。

生境:在针叶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地上散生。

毒性:剧毒,急性肝损害型症状

鉴别:红黄鹅膏非常容易与黄盖鹅膏相混!

拟卵盖鹅膏 别名:鸡蛋菌

形态特征:菌盖白色至米黄色,往往覆盖大片淡黄色至褐色菌幕,边缘常有白色至米黄色撕裂的菌幕。菌肉白色,稍厚,伤后色稍暗且带红色。菌褶密而短,白色至米黄色。菌柄近圆柱形,被白色絮状至粉末状鳞片,基底部腹鼓状至白萝卜状,被淡黄色至褐色的破布状、环带状或卷边状鳞片,内部实心或松软。菌环(裙)位于上部,薄膜状,白色,易破碎脱落。菌托苞状,淡黄色至褐色。

生境:夏秋季生于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地上。

毒性:剧毒,急性肾衰竭型症状。

假褐云斑鹅膏

形态特征:菌盖幼时半球形,成熟后扁圆形,淡灰色、灰色至灰褐色,有深灰色突起鳞片,有深色纤丝状隐生花纹或斑纹,边缘常悬垂有白色絮状物,无沟纹。菌肉白色,伤不变色。菌褶白色,较密。菌柄白色,常被白色纤毛状至粉末状鳞片,基底部棒状、球形至梭形,实心。菌环(裙)顶生至近顶生,白色,薄膜状,易破碎消失。菌托苞状或袋状,白色至污白色。

生境:夏秋季在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地上单生或散生。

毒性:有毒,急性肾衰竭型症状。

小豹斑鹅膏 别名:满天星

形态特征:菌盖扁圆形,浅黄色、黄色至淡褐色,被米色、白色、污白色或淡灰色的角锥状鳞片,边缘有沟纹。菌肉白色,伤不变色。菌褶白色至米色,稍密。菌柄近圆柱形,淡黄色、米色至白色,被米色、白色、淡黄色或淡灰色鳞片,基底部膨大近球形至卵形。菌环(裙)位于上部,薄膜状,白色至米色。菌托杯状,白色至淡黄色。

生境:夏秋季在针阔混交林腐殖土中单生或散生。

毒性:有毒,神经精神型症状。

本报记者 陈鑫龙

来源: 春城晚报

你家的筷子,是不是该换了?

筷子的种类繁多

木筷、竹筷、不锈钢筷、合金筷……

作为天天都要使用的餐具

筷子承担着重要的安全责任

到底什么样的筷子好呢?

家里的筷子到底能用多久?

什么样的筷子不可继续使用

如果筷子上出现非竹子或木头本色的斑点,有的甚至是黑斑,表示该筷子很可能已经发霉变质,不可继续使用。

筷子显得潮湿,或者出现弯曲、变形、表面破损,则表示已受潮或搁置时间太长,不可继续使用。

闻起来有明显的酸味,表示筷子受潮霉变,或搁置时间太长已经受污染,不可继续使用。

不洁筷子的危害

消毒不充分的筷子上大肠杆菌、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会超标,使用被这些细菌感染后的筷子很有可能会造成消化系统疾病,例如腹泻、呕吐、肠胃炎。发霉的筷子上可能有黄曲霉素,黄曲毒素是一种剧毒致癌物,容易诱发肝癌。

不同材质筷子的优缺点

目前我们使用的筷子有很多种类,常见的有木筷、竹筷,还有合金筷、陶瓷筷、密胺筷等等,让我们来看看不同材质筷子的优缺点吧!

木筷

优点:

天然材料,好的木材对身体无害。

缺点:

木头容易吸水导致发霉;表面损坏后细菌容易附着。

竹筷

优点:

性价比高,质地坚硬不易变形。

缺点:

仍然有细菌超标的可能。

合金筷

优点:

不易变形、不易吸附。

缺点:

劣质原料含有重金属杂质,易引起重金属超标;导热性好,容易烫伤。

陶瓷筷

优点:

环保节能、易于清洁。

缺点:

易碎,不适合孩子。

密胺筷

优点:

轻便、光滑好打理。

缺点:

高温后表面破损易导致影响健康的物质析出,时间长会变形。

筷子选购建议

1.木制的筷子建议购买原木、本色的筷子。

2.不锈钢筷子要选择食品级材质的不锈钢筷子(如304不锈钢)。

3.陶瓷筷更好选纯白色、无图案的陶瓷筷子。若一定要图案,釉下彩更佳。

4.不建议使用彩漆筷子,彩漆颜色来源主要是重金属,磨损后脱落,有健康风险。

5.不建议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筷子大多用硫磺漂白,经常使用会影响人体健康,且不符合环保要求。

筷子安全使用小贴士

1.筷子洗完别急着放进筷子盒,稍微沥一下水。

2.镂空的筷子盒更利于干燥,下面要有出水孔,筷子要头朝上。

3.筷子盒不要放太多餐具,多余的餐具晾干后收进橱柜。

4.定期清理筷子盒,否则底部容易长霉。

5.经常使用消毒碗柜消毒筷子,木筷使用半年更好更换。

责任编辑 徐玲

来源 浦东发布

长沙10岁男孩无故皮肤长泡溃烂,竟和这个细菌有关

长沙市岳麓区的刘女士怎么也没想到,孩子嘴角的几个小水疱没重视,竟会发展成全身大面积疱疹并溃烂。经过长沙市第三医院的精心救治,孩子病情这才得以好转。

一个月前,刘女士10岁的儿子康康嘴角周围和口腔内长了些透明的小水疱。水疱有些痒,康康总忍不住去搔抓。刘女士以为是长了湿疹,于是到药店买了些外用软膏给儿子涂抹。

然而情况并没有好转,水疱越长越多,还蔓延到了前胸、后背、腋窝、臀部等处。

刘女士带着康康在家附近的医院治疗了半个月也不见好,有些部位的水疱甚至开始溃烂、流脓。康康痛苦极了,刘女士着急地带着他来到长沙市第三医院就诊。

接诊医生为康康做了详细的检查后,考虑康康全身大面积疱疹,并且存在破溃糜烂,病情严重,于是将他收入儿科进行系统治疗。入院后的细菌培养等检查证实了医生的判断,康康被确诊为“脓疱疹”。

儿科主任欧元香介绍,“脓疱疹”又称“脓疱疮”,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病,常在湿疹、皮炎等皮肤破损以后继发感染。

“脓疱疹”易在儿童中流行,一般通过接触患者或患者的污染物传播,以面部黄色结痂和水疱为主要表现,重症者可并发淋巴结炎、发热等。

“脓疱疹”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康康正是搔抓口唇处的疱疹,疱疹破溃后流出的分泌物迅速蔓延到其它部位,引起全身大面积的疱疹及溃烂。

儿科邀请临床药师会诊后,一起为康康制定了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抗生素、结合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及清理糜烂组织等皮肤护理的系统治疗方案。

经过8天的精心治疗与护理,康康的疱疹明显消退,溃烂处的皮肤也逐渐结痂愈合。

欧元香表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无处不在,孩子们在进行身体触碰的运动,或者是身上有伤口或抓痕时都容易发生感染。

因此,孩子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在公共场所避免接触不洁物品,玩耍流汗之后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当孩子面部、口唇等处出现黄色结痂和水疱时,家长应引起重视。

“脓疱疹”的治疗建议遵医嘱使用抗生素,以系统治疗消除病因,切记不可乱用、滥用,以免出现肠道反应、二重感染或交叉感染,以及细菌耐药使免疫力低下等严重后果。

“脓疱疹”的皮肤护理也很关键:给孩子穿着棉质柔软的衣服,保持皮肤清洁,不使用有 *** 性的沐浴露,提醒孩子皮肤瘙痒尽量不要搔抓,注意勤剪指甲,谨防皮肤破溃引起二次感染。

潇湘晨报记者梅玫 通讯员谢丽辉

来源: 潇湘晨报

这次,我们来聊聊中药里“三黄”的黄芩!


我们医院研制的冰樟四黄膏制剂

主要用于早期瘀肿疼痛等

这次,我们就来聊聊组成成分的黄芩

历史沿革与变迁: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名医别录》云:“生秭归川谷及冤句。”冤句即今山东荷泽县。陶弘景云:“秭归属建平郡,今之一出彭城(江苏徐州),郁州亦有之,圆者名子芩为胜,破者名宿芩……惟取深色坚实者为好。”《新修本草》云:“今出宜州、鹿州(陕西中部)、泾州(甘陕交带处)者佳,兖州(山东兖州)大实亦好。”《图经本草》云:“今川蜀、河东、陕西近郡亦有之。”古代黄芩主产地主要在于甘肃、陕西一带。黄芩古代已分有子芩、枯芩(宿芩)两种,《本草纲目》云:“宿芩乃旧根,多中空,外黄内黑,即今所谓片芩……,子芩乃新根,多内实,即今所谓条芩。”

一、黄芩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黄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

产地:主产于河北等。

采收加工:春秋两季采收,以生长三四年的最合适,太小的质量不够,年限长的则空心较大。将根挖取后,去除地上部分及泥土,堆在场上,闷一二天使其反潮,发散水分,待外皮稍干,就开始撞皮。撞皮须在晴天下进行,要随撞随晒。切忌撞至中途便堆放起来,以免变质,撞后再晒至全干。

▲黄芩


经验鉴别:根呈圆锥形,常扭曲不直,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有扭曲的纵纹或不规则的网状纹,根头部粗大,呈喇叭状,顶端具茎痕或残留短圆柱状的茎基,质坚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老根的中心常呈棕黑色的枯心,习称“枯芩”。若根条壮实、断面无空心者称为“条芩”或“子芩”,气微、味苦。

▲黄芩(枝芩)

▲枝芩表面观

▲枝芩断面观

▲黄芩(枯芩)

▲黄芩纵切片

二、家种黄芩

来源:同黄芩。

产地:主产于山东及河南,为栽培品。

采收加工:种植二年后采收,挖出根,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晒干,撞去外皮。

▲黄芩种植园

经验鉴别:形态与野生品有较大的区别,呈长圆柱形,多为单枝或有分枝,长8-15cm,直径0.6-1.5cm。根头部膨大不明显,表面呈暗黄色,稍带绿色,较光滑。质坚实,断面实心,呈黄色带绿色,苦味较小。

三、滇黄芩(非正品)

别名:云黄芩。

来源:唇形科植物滇黄芩Scutellaria amoena C.H.Wright.的根。

性状鉴别:呈圆锥形的不规则条状,常有分枝,表面黄褐色或棕黄色,常有粗糙的栓皮,有皱纹。断面显纤维,鲜黄色或微带绿色。

▲滇黄芩


四、甘肃黄芩(非正品)

别名:小黄芩。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甘肃黄芩 Scutellaria rehderiana Dieis的干燥根。

性状鉴别:如火柴枝大小,长3-7cm,直径为0.2-1cm。表面可见棕褐色厚粗皮,具深纵沟纹及灰色和棕褐色组成的不规则的快状或交织样纹理,质硬而松脆,易折断,断面多不规则裂隙或呈层片状,有的中心具白色的髓。气微,味苦涩。

▲甘肃黄芩根


▲甘肃黄芩根断面观


黄葡萄球菌,黄葡萄球菌感染症状-第1张图片-

▲甘肃黄芩根表面观


▲甘肃黄芩根茎表面观

五、粘毛黄芩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粘毛黄芩Scutellana viscidula Bge 的根。

性状鉴别:本品多细长、圆锥形或圆柱形,长7-15cm,直径0.5-1.5cm。表面与黄芩相似,很少中空或枯朽。

▲粘毛黄芩


六、品质评价

黄芩以色金黄,条粗大而内心充实,枯心少者为佳。野生品优于家种品,野生品中习惯认为河北承德地区所产的“芩王”质量更好。山东产的子芩条均匀,结实不空心,质量亦佳,空枯大或空破成瓣者质较次。家种品中各地所产其质量差距亦较大,主要是其所含有效成份黄芩苷高低有时甚为悬殊。

七、说明

⑴ 黄芩来货家种居多,由于栽培时间短,直径多不符合药典标准。不收就没卖的,直径符合的太贵不好卖,因为其他家都卖图2那样的。只能不收太细的(如图3)和发绿的(如图4)。

⑵ 黄芩饮片加工要煮或蒸,目的是防止变绿。可药典饮片性状却说切面可以是黄绿色,那么图4的是正品还是劣品?我们一直是当劣品处理的。

图1 黄芩(野生)

图2 黄芩(家种,直径不够1cm)

图3 劣黄芩(家种,多数直径不及1cm)

图4 劣黄芩(断面发绿)

八、功效应用

药性: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应用:⑴ 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

⑵ 肺热咳嗽,高热烦渴。

⑶ 痈肿疮毒。

⑷ 血热出血。

⑸ 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煎服,3-10g。清热泻火、解毒宜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酒炙用,止血宜炒炭用。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药理作用:黄芩煎剂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阴性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 *** 用;黄芩苷、黄芩苷元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抑 *** 用,并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过敏介质的释放,具有显著抗过敏作用。

「自然科普」娇柔圆盘菌:黄色 外观似蜡或玻璃状


分类地位:圆盘菌目,圆盘菌科,圆盘菌属。

形态特征:子实体微小,菌盘碟状或盘状,直径0.05~0.2cm,黄色,外观似蜡或玻璃状。子实层上盘表面黄色,平滑,下表面平滑,边缘平滑或不明显。无柄,菌盘边缘有较小的白色菌丝将子实体固定于基物上,菌肉白色,薄。子囊圆柱形或棒状,(30~40)μm×(4~4.5)μm,内含8个子囊孢子,单行排列。子囊孢子透明,平滑、初期近椭圆形,成熟时肾形,无隔,含2个油滴,(5~7)μm×(2~3)μm。侧丝线形,顶端膨大,不分叉。

生态习性:夏秋季生于阔叶林内腐木上,群生。

国内分布:国内未见资料报道,中国新记录种。欧洲也有分布。

经济作用:不宜食用。

来源:沈阳农业大学

鸡葡萄球菌病有哪些症状?

葡萄球菌病是侵害家禽、哺乳动物和人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细菌性疾病。其特征是腱鞘、关节和滑液囊局部化脓、创伤感染、败血症、脐炎和细菌性心内膜炎。

病原本病的病原体是金 黄色葡萄球菌。本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脓汁或血液中,可生存2~3个月,对许多消毒药有抵抗力。

流行特点

(1)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侵害各种禽,尤其是鸡和火鸡。任何年龄的鸡,甚至鸡胚都可感染。虽然4~6周龄的雏鸡极其敏感,但实际上发生在40~60日龄的中雏最多。

(2)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的土壤、空气、水、饲料、物体表面以及鸡的羽毛、皮肤、黏膜、肠道和粪便中。

(3)季节和品种对本病的发生无明显影响,平养和笼养都有发生,但以笼养为多。





(4)本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是皮肤和黏膜的创伤,但也可通过直接接触和空气传播,雏鸡通过脐带也是常见的途径。

临床症状本病可以急性或慢性发作,这取决于侵人鸡体血液中的细菌数量、毒力和卫生状况。

1.急性败血症型 葡萄球菌败血症,常常继发于硒缺乏、渗出性素质、再生障碍性贫血、坏疽性皮炎、出血性疾病和药物中毒之后或与这些病同时发生。

病鸡精神沉郁,呆立,不愿活动,两翅下垂、缩颈、眼半闭呈嗜眠状态,羽毛蓬乱、无光泽,食欲减退或废绝,部分鸡下痢,粪便呈水样,灰白色或黄绿色。

特征性的症状是:胸腹部、大腿内侧皮下水肿,有数量不等的血样渗出液,外观呈紫色或紫黑色,触摸有波动感,局部羽毛极易脱落。皮肤破溃后流出褐色或紫红色的液体,使周围羽毛又湿又脏。部分鸡的翅膀背侧及腹面、翅尖、尾部、头、脸、肉垂、背及腿部等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斑。局部发炎,坏死或干燥结痂(呈暗紫色)。急性败血症的病鸡多在2≈5天内死亡,最急性者可在1~2天内死亡。平均死亡率为5%~ 10%,多数死亡率少于5%,少数急性暴发的病例死亡率可高达60%。





2.慢性关节炎型多个关节发生炎性肿胀,趾关节较为多见,局部紫红色或紫黑色,破溃后形成黑色的痴皮,有的出现趾瘤。脚垫刺伤引起的肿胀,发生跛行,不能站立,伏卧在水槽或食槽附近,仍能采食和饮水,但因采食困难,逐渐消瘦,最后衰竭死亡。

3.脐炎型病雏腹部膨大,脐孔发炎肿胀、潮湿,局部呈黄色或紫黑色,触之质硬。患脐炎的病雏,一般在出壳的2~5天内死亡。

4.眼型和肺型病程长得病鸡,可出现眼型的症状。头肿大,眼脸肿胀,有脓性分泌物。病久则眼球下陷、失明。肺型葡萄球菌病以肺部瘀血、水肿和肺实质变化为特征。

标签: 葡萄球菌 症状 感染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