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8月28日电伙食连着战斗力,如何提升伙食质量,才能让指战员们吃出战斗力呢?连日来,福建森林消防总队龙岩支队上杭大队多措并举持续提升伙食保障质量水平,不断打造指战员满意食堂。
要想抓住指战员的胃,首先要了解指战员的心。大队通过 *** 伙食意见收集二维码、定期开展伙食问卷调查等方式,多渠道了解指战员的意见建议,并根据收集的建议意见及时调整菜品搭配和口味,科学合理制定食谱,在保证菜品秀色可餐的同时做到营养均衡。
精心钻研,做出“新”意。针对指战员来自五湖四海,饮食习惯特点饮食和口味有所差异实际,炊事员根据各地区饮食习惯特点,集思广益想出菜单,东方与西方,江南与塞北,让来自各地的“蓝朋友”们都能吃出家的味道,用舌尖的味道缓解心尖的乡愁。
“吃出美味是加分项,吃的安全才是必答题”。大队始终把饮食安全作为伙食保障的根本,严格把好食品采购关、加工关和 *** 关,对每日配送的食物进行严格消杀、验收和登记。坚持食品分类存放和生熟食分开操作,施行指战员分餐制,落实48小时食物留验制度,厨具和餐具用后洗净、消毒,放置有序,确实把饮食安全贯穿全程。
杜绝食品浪费,节约人人有责。在提升伙食质量的同时深入开展“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教育活动,注重引导指战员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坚持量力而行,勤拿少取,避免不必要的饭菜浪费,形成“人人讲节约、人人想节约、人人爱节约”的良好的氛围,坚决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保障力催生战斗力,满意率提升凝聚力,菜盘子里有油水,指战员训练才有汗水。下步,大队将持续提升伙食保障质量水平,为圆满完成各项救援任务打下坚实基础。(完)
读书|明清时期,食物如何保藏?《明清饮食:艺术食器·庖厨智慧》
伊永文著
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本卷重在谈论“技”与“艺”,明清时期,饮食工具(食器与加工器械)及饮食 *** (烹饪与食品 *** )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愈益表现出更加繁复、精细的样式与特征。这意味着当时人们对“饮食”二字在“技术”与“审美”上有了更为深入的实践与理解。当然附加在器物上的规制与秩序,也是我们窥见当时社会的一个有趣的窗口。
明清食物保藏
为了使食物保持新鲜,明清较多采用了“冰藏”方式。在明代,于慎行就有“六月鲥鱼带雪寒,三千里路到长安”的诗句。这就告诉了人们,在烈日炎炎的六月,为从江南向北京运输鲥鱼,防止腐烂变质,保持鲥鱼的新鲜,就用冰雪降温,即用“冰藏”保鲜。
在官员的公文中有明万历七年(1579)五月初,鲥鱼就已冰鲜,5月20日以前,由“鲜船”赶到京城进贡的记录。这可证实,用冰来保藏食物在明代已经常使用。清代还有人用词专颂这一用冰保藏鲥鱼的举措:“冰上叉来,此乐如何?”反映出了这一“冰藏”的有益性和长久性。
尤其在南方,随着人们饮食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用冰来保藏食物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以至明代的南方也制起冰来:“用盐洒水上,一层盐,一层冰,结成一块,厚与北方等,次年开用。”
江南民间还出现了许多小冰窖,像吴县葑门外有24座冰窖。此类冰窖建筑在地下,四面用砖石垒成,有些冰窖还用上了用泥、草、破棉絮或炉渣配成的材料,加强了冰窖的保温作用。冰窖以京城多,以皇家冰窖为。
紫禁城内设冰窖五座,可储冰二万五千块。内除清茶房每年用冰一窖外,其余冰二万块,承应宫内分例,及各司院等处用冰块。由堂派内管理一人管理收发事务,一年一次更替。
在雍正当政时,皇家冰窖已有14座,每年存通州冰、太液池的冰共15万余块。而且,皇帝到哪,冰窖就设在哪。清雍正三年(1725),内务府就在圆明园内造冰窖,整修加固畅春园冰用。
雍正之所以对冰窖保藏如此重视,不时过问大内的冰是否尽备内用,有无用他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冰的容量和质量,对皇帝的日常饮食和皇宫内繁多的宴会上的食物新鲜,能够提供可靠的保证。
这种冰藏意识,不为皇家专擅,而是遍及民间。清代夏天的北京,在大饭庄或小饭店里,宴客之筵,必有四冰果,已成惯习。用冰拌食,凉沁心脾。而且用冰也可煮食消的“冰核”。在难熬的酷暑中,这种冰藏饮食方式是非常可取的。
明清时期,数量、不可缺的保藏,是粮食的保藏。国家保藏粮食多采用仓储,如在北京地区就建有朝廷存储米粮的“十三仓”。各省府州县也设有此类“仓储”,此外,还有常平仓、裕备仓、旗仓、社仓和义仓。这些仓储实行“出陈易新”的粮食。
保藏制度,即为防止仓储粮食年陈而霉烂变质,概以“存七粜三”为率,以此轮番更替,使粮食保藏的质量常新。
百姓的粮食保藏,可以产米丰富的浙江湖州为例:此地是将“冬舂米”放置草囤中保藏,草囤是将稻草扎成圈,每圈高约两尺,层叠增高而成。再用菜叶、麸皮,用稻草扎缚成团,高数尺,植立囤心,这叫“发头”;然后将米放囤中,旬日后“发头”蒸热,湿气上冲,急用砻糠隔麻木脚袱,收之,随湿随换,必须收尽湿气才停止,这样米才黄白停匀,不霉不蠹。
保藏的米以白为贵,其功全在蒸变得法。“开囤”时,米色黄白停匀,俗称“花色好”,此为上等。假如黄深近赤,便不是上品,甚至变黑,叫“乌丁头”,这是下品。或者米粒不完,这叫“月曹碎”。灰尘太多,叫“埲悖并”,应用风车扇净才好。不用“发头”的保藏米法,叫“冷摊”,米色虽白,但吃起来却味淡。
冬舂米“开囤”后,选两三斗好米,装在麻苧布袋中,等新冬舂米上囤时,再随着新米入囤中,次年开囤取出,这叫“陈米”。入囤三次保藏的米为好,易于消化,开胃健脾,适宜病人食用。
综上所见,明清的食物保藏品种齐全,方式先进,蔚为大观。如果按以前时代已有的食物保藏类别和专家的划分,明清的保藏可概括分为五个种类。
一为降温、保温类:主要是冰藏、井藏、坑藏。
二为调味品腌渍类:主要是蜜藏、糖藏、盐藏、酱藏、醋藏、酒藏。
三为干藏类:主要是燥藏、风藏、脱水藏、熏炙藏、脯腊藏、焙烘藏。
四为密封类:主要是泥封、纸封、缸封、油封。
五为生物化学类:主要是生物相生藏、灰藏、铜藏、砂藏。
对食物的保藏,已成为明清时期人民日常饮食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从农业的角度说,每一个季节,都要耕种,随之而来的就是将收获的食物加以保藏,如影相随。而且,在前代已经积累起来的丰富的食物保藏基础上,明清的食物保藏在各个方面又有所创新。
作者:伊永文
编辑:袁琭璐
原论中国古代食物的种类和饮食结构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文明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更大的农作物原产地之一。广阔的土地和适宜的气候为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人们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食物。从谷物、蔬菜、水果、哺乳动物、鸟类到鱼类和贝类,它们都相当丰富。
关于五谷,古时有所谓“五谷”、“六谷”、“九谷”、“百谷”。所谓五谷是:黍、黍、麦、麻、甜菜。“六谷”是指稻、麦、黍、鳐、豆、黍(gū音)。“九粮”包括黍、粟、米、麻,还有高粱、大豆、小豆、大麦、小麦。“百粮”只是一个总称,大约包括二十种“三粮”、六十种蔬果、二十种谷物。
黍即黍,又称黍。它是古代黄河流域人民最重要的食物。古人用“吉”来指代谷神,与社会之神(大地之神)并称为“社吉”,并作为“土”的同义词。可想而知,吉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小米是黄米。《诗经》中,黍和黍经常连在一起提及,可见黍在古代也是人们的重要食物。小麦分为大麦和小麦。古时,大麦称为“廉”,小麦称为“耒”。蜀是古代的一个称谓,汉代以后称为斗。 *** 是指 *** 种子,在古代被用作食物。
《诗经·豳风·七月》写着“九月九朱”,这个朱被划伤了。古时还有古河素良之称。谷原是各种谷物的总称,特指小米。后来成为粮食作物的通称。票上写着:未磨碎的谷物,后来成为谷物的通称。梁是冀县优良品种。古人认为米和梁是两种最美味的谷物,所以常被称为米和梁。这些作物的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古发掘,早在7000多年前,河姆渡文化遗址就已发现水稻。河北武安、磁县文化遗址出土的小米距今已有7900多年的历史。大麦和小麦的种植也早在西周之前。过去有人说高粱是从非洲传入我国的。考古发掘的物理数据反驳了这一外部理论。高粱的种植最迟在春秋之前。
蔬菜中,据史料记载,主要有竹、芥菜、瓜、葫芦、芋头、葵花子、萝卜、韭菜、蒜、葱、葱、何首乌、姜等,次要蔬菜太多。数字。水果有橙子、梨、山楂、杏、李子、杨梅、李子、桃子、柿子、栗子、枣子、榛子、羽扇豆、红玫瑰和樱桃。自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以来,随着中外交往的发展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扩大,世界各国的一些食品逐渐传入中国。例如,汉代时从中亚输入了核桃、葡萄、香菜、芝麻等。明朝以后,从美洲引进了玉米(玉米)、红薯(红薯)、马铃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番茄(番茄)等。这些农作物的引进进一步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至于肉类,家畜包括牛、猪、婴儿、羊和狗;野生动物包括野猪、兔子、熊、驼鹿、鹿和鹰。牛、羊、猪是古代的三大动物。三者皆用于祭祀,谓之太牢;只用羊、猪,不用牛,称为少牢。牛是最稀有的,只有统治阶级才能使用,普通老百姓买不起。吃羊肉比较普遍,所以“眉”、“馐”字都源自羊,汤字则源自“阳”、“眉”。狗肉是秦汉以前人们常见的美食。汉代将领樊哙曾提出“杀狗为先”。大概唐宋以后,北方人就不吃狗了。周代文献中较常见的鸟类有鸡、鱼鹰、鹅、鹌鹑、鹧鸪、雉鸡、雀、鹬等。鹅也叫鹅,舒颜弱。鸭子这个词是后来出现的。在俄罗斯它被称为鸭子。屈原在《楚辞·卜居》中说:“他会和鸡鸭争夺食物吗?”为了区别野鸭,鸭子也被称为“蜀府”。鱼的种类很多,其中以鲤鱼居多。其他水生动物包括海龟和各种贝壳。蜜蜂、蝉、蜗牛、飞蛾和青蛙也被记录下来。
香料采用各种香料,肉桂、胡椒等。其他厨房必需品包括盐、猪油、黑豆和醋。古时醋称醯(xi),腌菜称菹(zu),腌肉、腌鱼也称菹。
饮料包括酒、茶和乳制品。中国古人自古就懂得酿酒。殷人以好酒着称,所发现的饮酒器多为酒器。不过,古代的酒是用小米(煮小米)加根茎(母酒)酿造的,而不是烧酒。烧酒后来来了。茶是中国主要特产之一。《尔雅·释木》:“槚,苦茶”。茶就是茶。但古代并没有饮茶的记载。据说齐燕英喜欢喝茶。大概,自秦汉以来,茶就不再是常见的饮料了。看来古代汉族是不吃奶饮料和食物的。将乳饮料和食品纳入饮食可能是在隋唐以后。许多唐诗中都有乳制品的名称。韩愈诗中有句:“天上小雨,润如脆”。这种脆弱的东西就是乳制品。
从以上食物中,我们可以大致知道,古人的饮食结构基本上包括两个内容:一是饮料,二是食物。食物可分为膳食和菜肴两个方面。但由于人们社会地位和财产拥有情况的差异,饮食的内容和结构也存在较大差异。大多数贫困人口主要以小米或其他谷物为主食,蔬菜很少。
《论语·雍也篇》曰:“智者一篮子饭一瓢饮而归。后巷里的人不带忧愁,但归来不改运。”可见人们的生活是极其贫困的。一顿饭仅由一些以小米为主的谷物和一些水组成。蔬菜很少,肉更是不可想象。但王公贵族、士大夫的饮食则另当别论。除了饮食之外,还有饮食和羞耻。《周礼·天官》里有一个“善夫”,负责皇帝的“食、饮、食、羞”。这种食物的耻辱是菜肴。
《礼记·内则》食物下列出了二十种鱼类和肉类菜肴。然而,正如古代文献所证明的那样,即使是一般的肉食阶级仍然依赖谷物作为主食。《诗经》曰:“自入葬,主人不食水饮,不食蔬果。……食蔬果以修身,食肉以安康。”这意味着“蔬菜、食物、水和饮料”是基本饮食;如果条件有利,除了这个基本方面之外,之一步就是吃蔬菜、水果,第二步就是吃肉。肉可分为干肉和鲜肉。干肉称为腊肉(fǔ),称为秀。由于肉干可以方便保存,随时食用,所以《礼记·丧大记》说,继续吃肉的时候,先吃肉干,再吃新鲜肉。
在古代,这种结构和饮食方式与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密切相关。几千年来都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我们中华民族有共同的饮食方式。《诗经·豳风·七月》对中国少数民族有这样的分类:“东方有纹身的叫蛮夷,有不食火的。日本南部的蛮夷,刻有交叉手指,有的不食火”西曰戎,有衣者,有食皮无谷者,北方曰狄,衣羽居穴,有食谷无谷者。”可见,除了居住和衣服之外,吃五谷熟肉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少数民族的重要标志。
中国菜的烹饪艺术享誉世界。他的出现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五世纪,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一书就汇集了前人所有的烹饪技艺,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美食科普专着。元代天历年间(1330年)御厨胡思惠所著的《宫食书《饮膳正要》,对后世烹饪技术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古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今中国菜肴的烹饪技术与古代是一致的。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1)技术不同。当今中国各地厨房的烹调技法有煮、蒸、烧、炸、烤、蒸、炸、炒、炸、煮、煮、蒸、蒸、煮、蒸、蒸、熏、腌、腌、腌制、搅拌、涮锅有几十种可供选择。这些 *** 在先秦文献中不少见,包括《礼记》、《楚辞·招魂》等著作中的记载。当今一些最重要的烹饪技术,如炒、涮等,虽然在先秦文献中没有记载,但早在唐宋时期就已出现。(2)注意所用材料。中记载的烹饪 *** ,如鱼鳊、凝乳、蒸法、脏煎法、扇贝、烤法等,都讲究食材的选择,如春季准备的新鲜鱼和秋天。新鲜的鲤鱼,越大越好,越瘦越好,网肉长一尺半以上;皮和骨头坚硬,不能用作肉。(3)讲究刀法。如今的刀法有直刀、刃刀、斜刀、花刀等 *** 。用这些刀法将原料加工成片、块、丝、段、绒、泥、粉、荔枝花、麦穗花、椰壳花等各种花样。先秦文献中虽无具体记载,但从菜肴的 *** 和风格可以看出,先秦十分重视刀工。(4)注意调料。周代在烹饪中十分注重调味,经常提到的汤的特点就是味道和谐。(5)酷暑。这是菜肴品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历史文献中有很多这方面的记载。利用这些烹饪技术可以烹制出数百种中国特有的美味佳肴。古代食物的种类不详,但肯定有很多。《楚辞·招魂》描述了这么多菜品。《礼记·内则》,烹制的老年食品多达八种,如春脑、春午、泡、斋、博、糁等。
唐宋时期,烹饪技术发展到了相当先进的阶段。这不仅体现在菜品的极其广泛,也体现在烹饪技术的整体发展。例如,就 *** *** 而言,常用的 *** 有煮、蒸、烤、蒸、蒸、蒸、煎、炸、煎、炸、炖、糊、凝、腌、腌、熏等。。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 *** ,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 *** 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剩饭保存小窍门,健康饮食从细节开始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剩余饭菜的情况。很多人可能会选择将其直接丢弃,但实际上,正确保存剩余饭菜不仅可以减少食物浪费,还可以保障我们的健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剩饭保存的小窍门吧!
首先,我们要尽量避免食用“口水菜”。所谓“口水菜”,指的是在储存之前接触过多人餐具的食物,因为细菌含量增多,隔夜保存时细菌会不断繁殖。因此,为了保证饮食安全,我们建议在前一天将超量的饭菜用干净的餐具储存起来,这样可以减少食物受到的细菌污染。第二天可以将剩菜冷藏保存并食用。
其次,分类储存也是剩饭保存的重要环节。将冷藏的剩菜进行分类储存,可以避免细菌在不同食物之间交叉感染。我们可以使用干净的容器,如保鲜盒、保鲜袋等,将剩菜密封储存起来。另外,为了进一步防止细菌侵入,我们还可以在碗盘上附上一层保鲜膜。
最后,虽然前一天的剩菜经过充分高温或者微波加热后大部分致病菌可以杀灭,但我们也要注意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尽管经过加热处理,剩菜中的细菌数量会大幅减少,但是长期存放在冰箱中仍然会增加细菌滋生的风险。因此,吃前一定要充分热透剩菜,确保食物的安全和卫生。
综上所述,正确保存剩余饭菜是保障我们饮食安全的关键之一。通过尽量不吃“口水菜”、分类储存以及存放时间不宜过长等 *** ,我们可以有效减少食物中的细菌含量,保护自己的健康。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吧!
必看!生活中的垃圾分类~七月混淆垃圾榜单
hi!亲爱的邻居们,最近后台收到了许多留言询问日常生活垃圾如何分类,看来日常生活中,很多物品大家还是存在分类误区,不过没关系,小爱同学今天带您一起继续学习如何正确分类~
01
帐篷(其他垃圾)
帐篷的面料一般采用尼龙、牛津布、涤纶等材料 *** 而成,这些材质不可回收,属于其他垃圾。请大家正确投放~
02
凉席(其他垃圾)
凉席材质复杂,通常由竹、藤、亚麻等材料 *** 而成,属于其他垃圾。请大家正确投放~
03
垫子类(其他垃圾)
日常生活中各种材质的垫子都属于其他垃圾。一部分是因为材质一般为乳胶或尼龙或多层复合材质,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在使用过程中已经被严重污染,没有回收利用价值。请大家正确投放~
04
球:篮球、足球(其他垃圾)
篮球和足球一般为橡胶材质,属于其他垃圾。请大家正确投放~
05
木制包装盒(其他垃圾)
木质包装盒及装饰品等均属于其他垃圾,其材质一般为废弃的木屑和胶水混合 *** 压缩而成的锯末压缩板,无回收利用价值。请大家正确投放~
06
餐盒:未清理干净(其他垃圾)
未清理干净、表面沾有油污等食物残留的包装盒均属于其他垃圾,不可回收。请大家正确分类~(注:清洗干净的外卖盒属于可回收物)
07
玉米芯(其他垃圾)
玉米芯属于其他垃圾,不可回收,也不属于厨余垃圾。请大家正确分类交投~
08
尼龙制品:绳、袋、网(其他垃圾)
尼龙绳、尼龙袋和尼龙网等均属于其他垃圾,不能回收。请大家正确分类投放~
09
枕头(其他垃圾)
乳胶枕内部填充材料复杂,一般为乳胶等质地的材料。荞麦皮枕和乳胶枕均不能回收,属于其他垃圾。请大家正确分类~
10
水果网套(可回收物)
水果网套属于可回收物,一般由珍珠棉 *** 而成,是一种环保材料,可以循环使用。请大家投放进可回收物收集袋中哦~
本期易混淆垃圾你学会了吗?
生活中还有哪些垃圾不知如何分类?
欢迎您在文章下方留言
我们下期见!
从饱腹到情怀:“吃”的进化史■王文
哪怕是能自制烤炉并用其烤出几可比拟面包房出品的王世襄,哪怕是能将百姓餐桌上最寻常的荠菜或者豆腐干琢磨成人间至味的汪曾祺,在很多人看来,他们关于食物的文字在他们的等身著作中也只能说是正餐之余的点心。但当唐鲁孙的作品风行一时,而其文集中竟有一半文章是在谈论吃什么和怎么吃时,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以食物为主角的书写,也是可以成就大家的。于是乎,专写美食的作家层出不穷,与食物相关的书籍更是行销不衰。
进入到全民自媒体时代,任意打开一个发布平台,有关美食的文章和短视频比比皆是。尽管随手一搜便是难度不一的中西餐 *** 法,随便一划便是去哪里吃的探店引导,但读者似乎还愿意为与食物相关的书籍买单。那么,在谈论食物的书里,我们究竟能读到什么?
《豆子的历史》,一种食物进化史;《高卢的技艺》,高端法餐的进阶之路;《爱吃的我们没烦恼》,从一箪食一瓢饮中获取的个体感受,这是三本除了一个“吃”字外彼此之间貌似毫无关联的新书,但把这三本书放在一起比对着阅读,关于能在谈论食物的书里读到什么的答案,或许就能浮出水面。
卑微的豆子,逼迫人类创造美食
某公司正在推进一个秘密项目,研发一种不会让人放屁的豆子——以这一有“味道”的科学实验来开篇的《豆子的历史》,也许会让读者产生一个疑问:既然吃了以后有这样的尴尬事,人类何以不放弃食用豆子?
肯·阿尔巴尼,这位拨冗替豆子写了一本传记的大学历史教授,与豆子耳鬓厮磨了那么多年后,最清楚豆子在人类发展史上起到过什么样的“助攻”作用:“地球上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本土物种,几乎每一种文化都依赖豆子。”被肯·阿尔巴拉收入《豆子的历史》中的那些豆子,有的早已是我们的老朋友,比如蚕豆、鹰嘴豆、豌豆、大豆;有的则连喜食豆子的人都比较陌生,比如在新月沃地被驯化的兵豆、出产在欧洲和安第斯山的羽扇豆、在美洲生长的各种菜豆等;至于那些我们闻所未闻的豆子,如荷包豆、棉豆和木豆,更是佐证了肯·阿尔巴尼所说的“这个世界不过是一座豆子山”的说法。不是夸张——原来,那些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或圆润或扁平的豆子,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把世界团结在了一起。
可因此就断言“每一种文化都依赖豆子”,是否能让人信服?肯·阿尔巴尼十多年前开始做以单一食物为主题的历史研究,多年爬梳历史资料发现,豆子之所以能在世界的每一块土地上找到自己的“原生家庭”,是因为蛋白质是人类必需的营养。当肉类供应跟不上人类对蛋白质的需求时,散布在各地的人类祖先开始寻觅替代品,豆子这种肉类之外最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进入了人类视野。渐渐地,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出现了被人类驯化了的品种不一的豆子。由此,说豆子供养了世界上的每一种文化,论据确凿。
然而,作为肉类的替代品,豆子也早早地被贴上了穷人食物的标签。富人拒绝食用豆子,除了因为有钱吃得起肉外,他们更害怕食用豆子后带来的不适感。富人的拒绝,让豆子的身份显得那么卑微,也因为卑微,豆子成了穷人的福音:“对于许多人来说,豆类改变了生与死之间的关系。”肯·阿尔巴尼所言极是,如若没有豆子,世界的人口分布图还会是今天的格局吗?难以想象。
既然离不开豆子,就想方设法地改善与豆子的关系。几个世纪以来,人类与豆子之间的缠斗从来不曾停止过,在不断驯化豆子的同时,人类还在不停地尝试如何将从品相到滋味都非常“倔强”的豆子,弄得更可口易消化一些。被《豆子的历史》收入的不同年代、不同国度的以豆子为主要食材的菜谱,总有上百例。人类一直在追求美好生活,从吃饱肚子到满足口腹之欲,豆子就是这样一个代表。
法餐,成为顶级美食的进阶之路
一旦家有余粮,就想方设法将能到手的食材弄得美味一点再美味一点,此条美食之路,全世界通行。所以,玛丽安·德本的《高卢的技艺》是一本可以被世界各地菜系比照的美食成长史,就这本书的实质而言,副题“法兰西饮食史”更加简单明了。
今天,法餐已是举世公认的顶级美食之一,可又有多少美食爱好者知道,能在世界餐饮界登顶,法餐一路走来始终在披荆斩棘。
玛丽安·德本认为,始于高卢时期的法兰西饮食,经历过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大革命、19世纪、殖民地年代、摩登时代等几个时期,才有了今天的模样;而法餐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顶尖美食,与生活在法兰西这方水土上的人们的习性和对食材的认识,有着密切关系。将这种关系稍加归类,玛丽安·德本总结出了玉成法餐的三股力量,分别是:照料法国故土肥沃土壤的农民、地道的大众饮食和永远的美食主义——这样提纲挈领地概括“高卢的技艺”,是否会让读者觉得,以多情的法国语言与法国文学为主业、有时也跨界到法国饮食史做研究的女学者,将活色生香的法餐写得太枯瘦了。事实上,玛丽安·德本为法餐谱写颂歌时,在保证资料可靠的前提下,特别喜欢用有趣的凡人小事铺展出一条法餐成为顶级美食的进阶之路。
我们择其要来体会一下:
1125年,有人对一座修道院僧侣的饮食提出了严厉批评,指责修道院的厨师使用了“引诱”味蕾的佐料;两个世纪以后,一本名曰《巴黎管家》的美好生活指南问世,其中详细记载了蜗牛的两种烹调方式:水煮和油煎;到了17世纪,巴黎涌现出大量的烹饪书,如《厨房里的哲学家》《餐桌上的巴黎》《巴黎厨师》《烹饪艺术》《管家》等,虽然关于美食,它们都有各自的解析,但强调烹调绝不仅仅是将食物做熟,是它们共同的声音……
看到了吧?哪怕在法餐的诞生地,人们对是否要追寻美食也经历了逐渐达成共识的过程,既出现过像卡莱姆这样引领法国名厨们将法餐推向经典高级料理的大人物,也出现过某位贵族家的厨子因为 *** 的菜肴不被主人接纳而自杀的伤心事……既然如前所述法餐的沿革是世界各国美食成长史的镜像,那么,被玛丽安·德本写进书里的这些大事小情,连接的就不只是一部法国人的饕餮史,它告诉我们,人类为一口美味所做过的努力,让自己齿颊留香之余,也在大地上留下最有味道的活动痕迹。
一箪食一瓢饮,都值得歌颂
假如说,《高卢的技艺》是站在山顶瞻前顾后的多乐章作品,那么,《爱吃的我们没烦恼》则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吃货的美食笔记,是陈佳勇流连于街头巷尾的大馆小店路边摊后诉诸笔端的颂歌。
但总共三辑22篇文章汇编而成的这本书,并非每一篇都在夸赞人间至味,出现在陈佳勇笔下的一箪食一瓢饮,有的还真称不上高端,比如,被选入之一辑“吃什么很重要”的《菜泡饭》。
如若记录的是澳洲龙虾泡饭这一高级餐馆的新贵,那又另当别论了,陈佳勇《菜泡饭》的主角是一碗在作者“实在是没有胃口,浑身发冷,被抽空了一般”时,让他“大汗一出,浑身通透”的菜泡饭。那么,紧挨着建国饭店大堂吧的一家叫“小上海”的菜馆烧煮的这碗菜泡饭是否有暗藏的独门绝技?不会离谱但也不会惊艳,是“小上海”的老客人陈佳勇给出的点评。无非是切得细细的青菜和香菇,下油锅略翻炒后加入高汤,煮沸后放入打散的冷饭团,再开锅后撮一点事先煸炒过的肉丝扔进去,即成。以这么简单的操作流程完成的菜泡饭,是上海家庭餐桌上的家常菜,但它却让作者联想到小时候妈妈特意为他煮的加了青菜的大杂烩泡饭——“小上海”的那碗菜泡饭之所以能让陈佳勇浑身通透,是因为让他想起了妈妈的味道。
然而,与《菜泡饭》仅隔着一篇《大排面》的《下沙烧卖》中,陈佳勇却又断然否定了这种联想:“单从正常的饮食习惯而言,当你长时间地吃一种菜,口味是会改变的。所谓故乡的味道、家的味道,隔的时间越长、越不接触,味觉是会疏离的。突然一道菜吃出家的味道,主要还是因为你好久没有回家了。但要真的那么久没回家,再回到家吃那一口‘妈妈烧的菜’,其实未必有那么好的效果,多半是自我美化。”琢磨一下陈佳勇的这番割席佳肴与“妈妈的味道”的言语,不无道理。这就让人警觉起来:那么多新老作家热衷于将烈火烹油的人间美食化作清冷的文字落在报章书籍里,只是为了炫耀曾经满足过自己的那些美食吗?就像陈佳勇,将自己遇到过的一餐饭一杯饮极富感情地记录下来,只是为了告诉读者,自己所到之处哪家餐馆的哪道菜哪口汤值得推荐吗?
我想,这本书透露的是陈佳勇乐于为美食画像的心声。他是想通过食物记忆,帮助自己也帮助那些与他在同一片天空下经历过风和雨的读者,记住属于自己的风云际会。而遍布在书里的那一个个被食物“牵引”出来的饱蘸温情的故事,则让人深感,如果全世界还在以豆子充饥的话,陈佳勇所写的因一碗尖椒炒肉丝拌白米饭而成至交的浓情、因一碗皮蛋瘦肉粥而成挚友的追忆,以及由一碗碗小馄饨汇聚而成的少年情,就会了无痕迹。
可见,无论是站在历史的纵贯线上总结豆子为人类进步所作的贡献,还是由法餐出发,回味一种美食为人们所推崇的经过,或者是脚踏实地地为一箪食一瓢饮唱颂歌,作者们都在试图引导读者打开一个观察世界的美妙角度,亦即美食的意义。三本看上去互不关联的书,因为“食物”这个关键词而并肩而立。那么,我们在谈论食物的书里究竟读到了什么?我想,那或许就是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人们,从古至今,始终在为能前进一小步而努力着。
来源: 文汇报
有七种食物被误认为是蔬菜其实是主食#关注我每天分享生活...有七种食物常被误认为是蔬菜,其实它们是主食。
有几种蔬菜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蔬菜,那么每天应该食用哪些蔬菜更为健康呢?每天应该摄入多少蔬菜才合理呢?像南瓜、土豆、山药、莲藕、芋头、百合和薯类(包括红薯、白薯和紫薯)。这些蔬菜常被视为蔬菜,甚至被当作菜肴来烹制,例如炒藕片、醋溜土豆丝、百合炒山药等。然而,严格来说,这些蔬菜不能被归类为蔬菜,因为它们的淀粉含量很高,相当于一部分主食。因此,在日常饮食中,如果摄入过多这些蔬菜,就需要适当减少米饭、馒头等细粮主食的摄入。
中国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摄入300-500克蔬菜,但不包括上述七种蔬菜。建议以深色蔬菜为主,更好能占到一半以上。如果可能的话,可以选择颜色丰富的蔬菜,因为不同颜色的蔬菜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另外,烹饪蔬菜时要注意少放盐和油,采用快速烹饪的 *** ,以保留更多的营养素。建议每餐都有蔬菜,这样可以保持饮食平衡,有益于健康。
【来源:晋中市科学技术协会_科学普及】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道出了饮食的重要性。我们吃的食物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健康,世界范围内的系列研究均证实,饮食和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效果和预后都有很大关系。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并预防一些慢性病,2022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平衡膳食模式是更大限度上保障人类营养需要和健康的基础,食物多样是平衡膳食模式的基本原则。多样的食物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建议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烹调油和调味品不计算在内,早餐至少摄入3~5种,午餐摄入4~6种,晚餐4~5种,加上零食1~2种。每天的膳食应合理组合和搭配,平衡膳食模式中碳水化合物供能占膳食总能量的50%~65%,蛋白质占10%~15%,脂肪占20%~30%。合理饮食是保证健康的前提,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吃,才算是合理饮食呢?
一、食物如何分类?
在研究怎么吃之前,我们先来研究一下食物的分类,做到知己知彼。
之一类为谷薯类。谷薯类是膳食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是多种微量营养素和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建议平均每天摄入谷类食物200~3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00g,薯类50-100g。谷类一般包括米、面和杂粮等;杂豆类如红小豆、绿豆和芸豆等;薯类包括马铃薯、甘薯、木薯等。
第二类为蔬菜和水果类。蔬菜和水果是膳食指南鼓励大家多摄入的两类食物,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的良好来源。推荐成年人每天蔬菜摄入量至少达到300g,其中深色蔬菜占1/2,推荐每天摄入200-350g新鲜水果,应注意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第三类为动物性食物类。包括瘦肉、禽、鱼、蛋等。动物性食物可提供人体所需要的优质蛋白、维生素A及B族维生素等,有些也含有较高的脂肪和胆固醇。推荐每天鱼、禽、肉、蛋的摄入量为120-200g。注意目前畜肉消费量高,过多摄入对身体不利。
第四类为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坚果。奶类、大豆和坚果是蛋白质和钙的良好来源,营养密度高。推荐每天摄入至少相当于鲜奶300g的奶类及奶制品。大豆类和坚果的每天摄入总量为25-35g,坚果无论作为菜肴还是零食,推荐每周70g(相当于每天10g左右)。大豆包括黄豆、黑豆、青豆,大豆制品如豆腐、豆浆、豆腐干等,坚果包括花生、核桃、杏仁和榛子等。
第五类为油、盐、糖、酒类。总的原则是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油盐作为烹饪调料必不可少,但建议尽量少用。推荐成人平均每天烹调不超过25-30g,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避免过多动物性油脂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我国居民摄入盐量普遍偏高,盐与高血压关系密切。远离疾病需限盐,很多人有限盐观念却忽略了隐形高盐食物也是不可取的。含糖高的食物可增加龋齿和超重的发生风险,不建议喝含糖饮料,推荐每天摄入糖不超过50g,更好控制在25g以下。儿童、青少年、孕妇、乳母不应饮酒,成年人每天饮酒的酒精量应不超过15g。
二、一日三餐该怎么吃?
规律进餐是实现合理膳食的前提,应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饮食有度,不暴饮暴食,早餐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午餐占30%-40%,晚餐占30%-35%。日常饮食应选择多种小份食物,荤素搭配,避免单一,注意补充不同种类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水是构成人体成分的重要物质,并发挥着多种生理作用,水摄入和排出的平衡,可以维持机体适宜的水合状态和健康。建议低身体活动水平的成年人,每天饮7-8杯水,相当于男性每天喝水1700毫升,女性每天喝水1500毫升,每天应主动足量饮水,推荐喝白水或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图片来源:中国营养学会
三、吃动如何平衡?
俗话说“一口吃不成胖子”,但一口一口积累起来,一不留神就变胖了。然而从体重增加发展到肥胖往往要经历较长的一段时间。要想不变胖,就要遵从吃动平衡。食物摄入量和身体活动量是保持能量平衡、维持健康体重的两大关键因素。各个年龄段人群都应该每天保证适量运动,保持能量平衡和健康体重,体重过低和过高都是不健康的表现,易患多种疾病,缩短寿命。
推荐成年人每周应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如快速步行、跳舞、休闲游泳和做家务等),累计150分钟以上;每天进行主动身体活动6000步。鼓励适当进行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健身操、快速蹬车、比赛训练、举重、搬重物和挖掘等),加强阻抗运动,多动多获益。注意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要“慧”吃“慧”动,才能保持健康体重。
体重的变化是判断一段时间内能量是否平衡最简便易行的指标,也是判断吃动是否平衡的指标。可在家庭准备一个体重秤,经常称一下早晨空腹时的体重。注意体重变化,随时调整吃与动平衡。
总之,合理饮食有助于健康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居民的饮食结构也相应发生改变。因饮食营养知识普及不够,多数人在吃饱的同时,并不知道如何才能吃好,吃得科学,吃得符合合理饮食和合理营养的原则,让我们树立以合理膳食和健康为先的价值观,从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餐馆做起,连成一片,就将撬动整个饮食文明的提升。总之,按照平衡膳食准则,我们可以更好地选择和搭配食物,从而获得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来源:科普中国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有关草鸡蛋、奶酪、酒……这些食品安全知识你知道吗?“2023年上海市食品安全 *** 知识竞赛”
圆满结束啦!
本次活动参与答题人数58.9万余人
累积答题793万余人次
共发放奖品117600份
在此感谢广大市民大力支持和踊跃参加
针对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
我们整理出了一些知识点
快点来看看
这些食品安全小知识你get了吗
答案:没有。
草鸡蛋又叫“土鸡蛋”“笨鸡蛋”“山鸡蛋”等,一般是指散养鸡所产下的蛋。
我国至今没有草鸡蛋的国家标准,现行有效的有关鸡蛋的国家标准是GB/T 39438-2020《包装鸡蛋》和GB2749-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蛋与蛋制品》,其中:GB/T 39438-2020《包装鸡蛋》规定了包装鸡蛋生产流通等方面的要求,GB2749-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蛋与蛋制品》对包括草鸡蛋在内的鲜蛋与蛋制品的质量提出要求。因此,虽然我国尚无专门针对草鸡蛋的国家标准,但消费者可以根据上述标准等购买质量合格、安全可靠的鸡蛋。
答案:不是。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共分5层,分为5大类食物,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和坚果类以及烹调用油盐。同时为居民提出了6条建议:
①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②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③多吃蔬菜、奶类、大豆
④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⑤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⑥杜绝浪费,兴新时尚
酒和糖是我们饮食中常见的调味品,但它们并不是膳食组成的基本食物。酒中含有乙醇,长期饮用会对肝脏和其他器官造成损害;糖会增加能量摄入,容易导致肥胖。因此,在烹调使用和单独食用时都应尽量避免,过量摄入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建议,在日常饮食中应控制酒和糖的摄入量,尽量避免单独食用。这一建议的实施有助于保持平衡健康的膳食结构。
答案:50%。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再制干酪和干酪制品》(GB25192-2022),按照原料干酪比例分为再制干酪和干酪制品。再制干酪的干酪使用比例需大于50%,干酪制品的干酪使用比例在15%~50%之间。
再制干酪是以干酪(比例大于50%)为主要原料,添加其他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经加热、搅拌、乳化(干燥)等工艺制成的产品。常见的再制干酪有切达干酪、马苏里拉干酪和蓝纹干酪。
而干酪制品即以干酪(比例为15%~50%)为主要原料,添加其他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经加热、搅拌、乳化(干燥)等工艺制成的产品。干酪制品包括诸如干酪酱、干酪饼干、干酪球等。
*分类存放:冰箱内的食物要按照不同种类进行分类存放,避免食物之间相互污染。例如,生鲜食品与熟食应分开存放。
*温度控制:冰箱内的温度控制非常重要。适当温度不仅可以保持食品的新鲜度,还可以防止细菌滋生。一般来说,冰箱内的温度应该控制在0℃至5℃之间,生鲜食品的存放温度应低于5℃。
*食品保鲜:冰箱内的食品应该密封存放,以避免食物的气味相互渗透,影响口感。
*储存时限: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储存时限,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储存。例如,熟食应在3天内食用完毕,生肉类应在24小时内食用完毕,蔬菜和水果则可以保存更长时间。
*先进先出:在冰箱内存放食品时,应该采用先进先出的原则,将较早存放的食品放在前面,可以减少食品过期或变质情况的产生。
常见食品冰箱存放小知识
①鸡蛋在温度不超过15℃时保质期约30天
鸡蛋是一种易受温度影响的食物,若想让鸡蛋保持较长时间的新鲜度,其存放温度应不超过15℃,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鸡蛋的品质和安全性。
②常温奶可以不放冰箱保存
常温奶通常经过超高温灭菌和密封防光包装处理,在未开封的情况下在室温环境下存放一至两周而不会变质,一旦开封,则建议尽快饮用。
③速冻食品解冻后,用不完的不宜放入冷冻室
速冻食品一旦被解冻,其中的细菌和微生物会重新活动,因此解冻后的食品应尽快食用,不应再将其放回冷冻室。冷冻再解冻会导致食品质量下降,细菌滋生的风险也会增加。
④豆腐、豆浆等生鲜豆制品应冷藏存放
豆腐、豆浆等生鲜豆制品是易受微生物感染的食品,应该冷藏存放,通常温度为2~4摄氏度。请注意,一旦开封,豆制品的保存时间会缩短。因此,建议尽快食用。
⑤食物应趁热放冰箱
食物在刚煮熟时,细菌总数较少,这是因为高温会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将热食物迅速分装并放入冷藏,可以防止细菌的繁殖,从而延长食物的保质期。不宜将食物在室温下过长时间后再放入冰箱,这会加速细菌滋生,缩短食物的保质期。
图片来源 ***
供稿:市局食品协调处
在看点这里
月饼,你真的会吃吗?中秋节将近
大家开始购买月饼
但是月饼你真的会吃吗
你家里囤了多少月饼?
放眼看去,琳琅满目的口味
会不会觉得吃了都要“上头”
江苏一位50出头的阿姨
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连吃3块月饼后
会险些丢命!
江苏常州的沈女士,7年前查出有患糖尿病,这些年她的血糖一直控制得很好。
中秋节快到了,她的女儿提前送来一盒月饼,沈女士一看是更爱的莲蓉馅,一口气吃了3块!
结果血糖飙升至16.8,一度昏迷被送进ICU......
无独有偶,去年9月《羊城晚报》曾报道——
家住武汉的刘老伯身患“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吃了两个蛋黄莲蓉月饼后,急性胰腺炎发作。
很快,刘老伯出现血压下降、心律增快、意识障碍等多器官功能衰竭症状,被送进ICU抢救。
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刘老伯
为啥会这样?
这是因为,月饼皮是面粉做的,淀粉含量比较高,月饼馅在 *** 过程中会加很多糖,糖尿病人吃后会导致血糖飙升。
这两年,一些商家推出各种无糖月饼,并贴上了“健康”“养生”“糖尿病人可食用”等标签,以吸引消费者。
事实上,市面上所谓的“无糖”月饼,大多只是没有添加蔗糖,但并不代表月饼中没有任何糖分。
“无糖”月饼中的甜味,主要来自甜味剂,又称代糖,是食品添加剂中的一个类别。
做饼皮的面粉会转化为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而且有些月饼中的果仁、花生、淀粉等也会转化为葡萄糖。
因此,“无糖”月饼更多是商业宣传的噱头,糖尿病患者依然要谨慎食用。
月饼吃太多会给肠胃增加巨大压力,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一天一块普通大小的月饼没问题;
老人、孩子、胃肠功能不好的人还应酌情减量。
这些人要慎食:
-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 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患者
- 胆结石患者
- 慢性腹泻、急性肠炎和恢复期肝炎患者
这些人要少吃:
- 婴幼儿、老人
- 脾虚体热者
- 肥胖
- 高血脂
- 高血压
- 动脉硬化
- 冠心病
另外,月饼不适宜当早餐,空腹吃月饼会引起胃酸。
虽然月饼的能量比较大,但营养成分单一,且含糖量和油脂较高,吃多了还容易引起肠胃不适,这样的食品是不能满足我们早餐对营养的需求。
月饼属于高热量、高糖分、高脂肪食物,以一块约185公克双蛋黄广式月饼为例,
- 热量高达800千卡,相当于3碗饭的热量,需要快走2.4个小时才能消耗完;
- 糖量也高达95公克,相当于19颗方糖。
8款常见月饼每100g的热量
1个网红流心月饼
约386大卡≈3.2碗米饭
1个苏式鲜肉月饼
热量约438大卡≈3.7碗米饭
1个广式五仁月饼
约396大卡≈3.3碗米饭
1个广式椰蓉月饼
约416大卡≈3.5碗米饭
1个冰皮月饼
约286大卡≈2.4碗米饭
1个广式蛋黄莲蓉月饼
约382大卡≈3.2碗米饭
1个冰淇淋月饼
约438大卡≈3.8碗米饭
1个苏式白果月饼
约486大卡≈4.1碗米饭
来源:健康温州
供稿:双龙所
编辑:虞光美
一审:吴卓恒
二审:陈华
三审:杨宏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部分(或者全部)来源于互联网,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属原作者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